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时间:2019-05-14 23: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第一篇: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1104

【发布文号】杭人大[1995]1号 【发布日期】1995-01-20 【生效日期】1995-0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的通知

(杭人大〔1995〕1号)

1994年9月23日杭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已经1994年12月19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日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4年12月19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 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进行了审议,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1994年9月23日杭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4年12月19日

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1995年1月20日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杭州市区内的市政设施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市政设施系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河道设施。

第四条 第四条 杭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是杭州市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

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具体负责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和管理工作。

市政设施实行市、区两级管理,市、区管理职责分工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城市规划、公安、水利、工商行政、环保、绿化、市容环卫管理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能,协同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第五条 市政设施的建设单位应按批准的项目实施。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及时与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交接。

第六条 第六条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市政设施经常观测,定期检查,及时养护、维修,并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七条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市政设施的权利和保护市政设施的义务,对违反本条例、损害市政设施的行为有权举报。

对保护市政设施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城市道路设施管理

第八条 第八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设施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带、公用停车场及其附属设施。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以已实施的规划道路红线为准;规划道路红线尚未实施的,以城市沿道路两侧合法建筑物外缘之间的车行道、人行道为准。

在旧城改造中,按有关规定已完成拆迁的城市道路用地统一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待道路施工时,无偿提供建设单位使用。

第九条 第九条 城市道路应保持平整完好。

城市道路上各种地下管线盖板的设置应与路面标高一致,发生沉降、缺损,产权单位或专业管理部门应及时修复。

城市道路各种地下管线如发生爆裂、损坏、渗漏等情况时,产权单位或专业管理部门应及时修复。

第十条 第十条 城市道路与铁路平交道口的衔接应当平顺。最外股铁轨以外2米以内路面由铁路部门负责养护管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批准占用、挖掘道路;

(二)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三)冲洗机动车辆,车辆装载物沾污路面;

(四)擅自在人行道、非机动车专用道上行驶、停放机动车;

(五)在禁止试车的路段上试车;

(六)在路面焚烧垃圾及其他物品;

(七)未经批准设置广告、灯箱等设施;

(八)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恶臭、粉尘飞扬的物品;

(九)擅自辟建市场或固定设摊营业;

(十)直接在车行道、人行道上搅拌水泥沙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合物;

(十一)擅自修筑道路出入口;

(十二)未经批准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道路有直接损害的车辆;

(十三)其他损害城市道路设施的行为。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因特殊情况确需在人行道上临时停放机动车或在非机动车道临时行驶、停放机动车的,应持书面申请,经公安机关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需要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提出书面申请,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规定报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审批;批准后,由批准部门联合签发临时占用许可证、挖掘道路许可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批准的时间、范围和有关要求占用、挖掘,不准擅自变更;

(二)应在占用、挖掘现场醒目处悬挂许可证,设置交通安全护栏和标志;

(三)需要对部分车辆限制行驶或临时交通管制的,应报请公安机关事先登报通告;

(四)挖掘道路时应精心组织、文明施工,在主要道路上进行横穿道路施工的,应在夜间进行,白天应恢复交通;

(五)挖掘道路不得压占检查井、消防栓、雨水口和边沟,挖掘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六)挖掘道路遇到测量标志、地下管线、文物保护标志等设施时,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不得移位、损坏;

(七)挖掘道路有关工程完成后,应及时按有关技术要求回填夯实;

(八)占用、挖掘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拆除临时设施,并及时报告批准单位验收;

(九)因特殊情况批准部门需提前中止占用道路时,占用单位和个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无条件腾退。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电力、电讯、给排水、煤气等地下管线突然发生故障,急需挖掘道路抢修的,可先行施工,但必须及时向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情况,并在36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不办者,按违法挖掘道路处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工程竣工后5年内不准开挖。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的,必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城市桥涵设施管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桥涵设施包括桥梁(含立体交叉桥、人行天桥)、过街地道、涵洞、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上述构筑物的主体及其附属设施和桥梁、涵洞的净空为城市桥涵设施管理范围。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城市桥涵应当保持牢固、整洁、完好,确保安全。

附设于桥梁的各种管线,应由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养护、维修,保证桥梁的结构稳定和安全使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与桥涵相联接的通道,建成后应交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在城市桥涵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挖坑取土、倾倒废土垃圾等废弃物;

(二)未经批准依附桥涵设置管线;

(三)擅自堆放物品、施工作业、停放车辆和停泊船只;

(四)未经批准设置广告、灯箱等设施;

(五)设摊经营、搭建建筑物和构筑物;

(六)未经批准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桥涵有直接损害的车辆;

(七)故意撞击损坏桥梁;

(八)其他损害桥涵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车辆、船只通过桥涵,必须严格遵守限载、限高、限宽、限速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车辆、船只通过桥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车船所有者或经营者必须持书面申请,经公安机关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批准部门指定的时间、方式通过:

(一)车辆总重量超过桥涵限载规定;

(二)车、船装载不可分割的大型物件超过桥涵限高、限宽规定。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需要依附桥涵设置管线设施的,必须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报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需要临时占用桥孔堆放物品、施工作业、停放车辆和停泊船只的,必须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四章 城市排水设施管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排水设施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排水沟、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外壁两侧各2.5米至5米,路边排水沟及其护坡两侧各1至3米,为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

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范围以征地红线为准。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城市排水设施应保持完好、畅通,机电设备运转安全正常。

城市排水设施堵塞或损坏的,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及时疏通或抢修。

污水处理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城市排水应实行排水许可证制度,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实行雨水、污水分流。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在排水管、沟上凿洞接管排水;

(二)将垃圾、粪便、废土等污水废物倒入、扫入雨水口、检查井内;

(三)损坏、移动井盖、井座;

(四)搭建建筑物和堆放物品;

(五)将泥沙、水泥浆和含有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等物质的液体排入雨水、污水管、沟内;

(六)阻塞排水管、沟及出水口;

(七)其他损害排水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凡需使用城市雨水管道排放雨水或使用城市污水管道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应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图纸资料,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属建成项目的可按照批准的图纸施工;属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需按有关规定办理开工手续。竣工后,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发放排水许可证。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城市污水管道排放的污水,应达到国家制定的水质排放标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按规定的职责对各接管排污单位和个人实施水质监测,并将有关情况向环保部门通报。

被监测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妨碍、逃避监测。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因工程建设需要迁移或影响排水设施使用时,必须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排水畅通。工程竣工后应立即恢复原排水设施的使用。

第五章 城市河道设施管理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河道设施系指城市内由市政部门管理的河道、堤坎、排涝泵站、引水渠、溢洪道及其附属设施。城市河道设施的管理范围,以河道设施规划用地为准;规划尚未实施的,以现有河道设施用地为准。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城市河道设施应当保持完好、畅通、整洁、有效。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科学实施河道水方案,协同环保部门进行河道水质监测并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在城市河道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批准占用、挖掘河道设施;

(二)倾倒垃圾、废料等废弃物;

(三)擅自从河道取生产经营用水;

(四)擅自向河道排放污水或设置和扩大雨水污水排放口;

(五)倾倒有害有毒物品;

(六)损毁水工程设施和防汛设施以及水文监测设施;

(七)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八)其他损害河道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临时占用、挖掘河道设施的,需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领取许可证。临时占用、施工完毕后,应按期恢复河道原状。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需向河道内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不论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应经环保部门批准并领取许可证。排放的污水应达到国家制定的水质排放标准。设置和扩大污水排放口,在向环保部门申报前,应征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对其他部门在城市河道上已修建的涵闸、泵站和埋设的穿堤管道、缆线等构筑物及其设施,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工程安全的应通知有关部门限期整改。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对于壅水严重的原有桥涵、过河管道,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扩建;未改建、扩建的,有关部门在汛前应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对于城市河道内的各种阻水设施,各有关单位在汛期前应采取迁移和拆除等紧急措施。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在汛期,城市河道闸坝启闭应按市防汛预案规定实施,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的职责调度管理。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城市河道应定期清淤,河道整治需临时占用的土地,如超出岸线以外,有关部门应予协助解决。

第六章 市政设施经费管理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经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使用城市污水管道排放污水的,应向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排水设施使用费。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挖掘道路的,应向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占道费、挖掘修复费。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规定的市政设施费用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收取的费用,应全部用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维修,不得挪作他用。

市政设施管理中确需收取的其他费用,由市人民政府提出,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减免占道费:

(一)市政建设和养护项目;

(二)非营业性的社会服务活动;

(三)维修非营业房屋在施工期间占用房屋毗邻路面。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未经批准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河道设施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按占用、挖掘收费标准的5倍补缴费用。情节严重的,并可按占用、挖掘收费标准的1至5倍处以罚款。

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不按规定设置交通安全护栏和标志,挖掘道路有关工程完成后不按规定回填夯实,或占用、挖掘道路结束后不及时清理现场、拆除临时设施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纠正,并可处500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伤害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擅自在排水管、沟上凿洞排水以及擅自将雨水污水管混接排水,严重影响城市排水管道安全运行和污染河道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赔偿经济损失,限期封堵排水口,按规定补缴排水设施使用费,并可按应补收费用总额的5%以下处以罚款。逾期不封堵的,采取强制封堵措施。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不按规定交纳排水设施使用费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补缴和按日加收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应收费用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赔偿损失,并视情节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道路上冲洗机动车辆,车辆装载物沾污路面;

(二)在路面焚烧垃圾及其他物品;

(三)在桥涵设施管理范围内挖坑取土,倾倒废土、垃圾等废弃物;

(四)擅自占用桥涵设施堆放物品、施工作业、停放车辆和停泊船只;

(五)将垃圾、粪便、废土等污水废物倒入、扫入雨水口、检查井内。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赔偿损失,并视情节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道路上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恶臭、粉尘飞扬的物品;

(二)擅自在道路上固定设摊营业;

(三)在桥梁上和过街地道内设摊经营;

(四)损坏、移动井盖、井座;

(五)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堆放物品;

(六)在河道内倾倒垃圾、废料等废弃物;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赔偿损失,并视情节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直接在车行道、人行道上搅拌水泥沙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合物;

(二)未经批准依附桥涵设置管线;

(三)将泥沙、水泥浆排入雨水污水管、沟内;

(四)阻塞排水管、沟及出水口;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赔偿损失,并视情节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造成危害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在道路、桥涵上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道路、桥涵有直接损害的车辆;

(二)擅自在道路上辟建市场;

(三)故意撞击损坏桥梁;

(四)将含有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等物质的液体排入雨水污水管、沟内;

(五)向河道内倾倒有害有毒物品;

(六)损毁水工程设施和防汛设施以及水文监测设施。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罚款应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罚款收据,罚款应上交地方财政。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在汛期,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河道设施管理范围内的阻水设施,可强制清除。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阻挠市政设施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对破坏、盗窃市政设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政设施管理、养护、维护因失职造成他人伤害或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向有关机关举报,有关机关应及时调查处理。

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 杭州市市属县(市)城镇市政设施管理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杭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9月1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 【发布日期】2004-06-16 【生效日期】2004-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

(2004年4月28日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2004年6月16日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对《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删除第十四条第一款。

二、第十四条第三款修改为:“文物运出本市须经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对被征集、收购的本市稀少的珍贵文物,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本市文物收藏单位征购。”

三、第十七条修改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文物和文物监管物品的经营活动负有监督管理责任。销售的文物和文物监管物品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委托拍卖的文物在拍卖前,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核,并委托具有文物拍卖资格的拍卖机构拍卖。”

四、第十八条修改为:“文物拓印的管理范围如下:

(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内容涉及我国疆域、外交、民族关系和天文、水文、地理等科学资料的石刻的拓印,须经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二)属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拓印,须经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除石刻的珍贵拓片的拓印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对上述文物进行拓印,不得翻刻副版。”

五、第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本市国家所有的珍贵文物藏品,未经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向国(境)外提供未发表的文物资料;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拍摄照片和录像。文物藏品,一律不得提供作为拍摄电影、电视的服装和道具使用。”

六、第二十四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被非法征集的文物,可指定文物收藏单位征购。”

七、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擅自销售文物和文物监管物品的,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52号

2005年7月29日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订案)》,已于2005年9月30日经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2005年10月28日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订案)》的决定(草案)

(2005年9月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订案)》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2005年7月29日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30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杭州市市区内的市政设施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市政设施系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河道设施及其他市政设施。

第四条杭州市人民政府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各区的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市、区市政设施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和同级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管理权限,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

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违反市政设施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规划、建设、公安、交通、水利、工商、环保、绿化、市容环卫等部门应当按各自的职能,协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市政设施的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加强监督管理。财政资金安排的市政设施养护、运营项目应当依法通过招投标选择养护、运营单位。

第六条市政设施养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准或合同,对市政设施经常观测,定期检查,及时养护、维修,并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

确需封锁城市道路、桥涵、河道进行养护维修的,应当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海事管理机构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封路、封桥、封航信息。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市政设施的权利和保护市政设施的义务,对违反本条例、损害市政设施的行为有权劝阻和检举。

对保护市政设施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市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市政设施各专业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设施各专业规划编制市政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市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市政设施技术状况和养护运营水平评价体系,并依据评价结果,以及市政设施各专业规划和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市政设施改善规划和实施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市政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和设置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市政设施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当到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接收管理界定、登记手续。政府投资和社会捐资建设的市政设施,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接收管理;其他社会投资建设的市政设施,由产权单位自行养护、管理,并接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条市政设施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与接收管理单位办理工程交接。不符合建设质量标准和建设内容的工程应当在整改合格后,方可由接收管理单位接收。

第十三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配套市政设施及其与外部市政设施衔接部分,纳入住宅小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计划。

第十四条城市公交、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消防、广告设施等依附于市政设施的各种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与市政设施各专业规划和建设计划相协调,并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其养护、维修和管理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十五条因公共利益需要,确需改变已建成市政设施使用功能的,有关单位或部门应当按规定组织论证,并经规划、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因公共利益需要,确需超过原设计标准使用市政设施的,有关单位或部门应当按规定组织论证,并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城市道路设施管理

第十六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设施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利用市政设施用地设置的公用停车及其附属设施。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以已实施的规划道路红线为准;规划道路红线尚未实施的,以现状道路为准。

规划道路红线或现状道路边线与合法建筑物外缘之间的开放式场地,其相应的产权单位应当按照市政设施的标准管理和养护,确保其完好,并接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按有关规定已完成征地拆迁但暂不实施建设的城市道路用地,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将其范围告知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由征地单位负责临时绿化或硬化,并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待道路施工时,无偿交给建设单位施工。第十七条城市道路应当保持平整完好。

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的各类管线检查井(孔)、箱盖或者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养护规范。发生沉降、缺损或其设置影响交通和安全的,产权单位应当及时修复或清除;已废弃的固定障碍物,产权单位应当及时清除,并按标准予以修复道路。

地下管线发生爆裂、渗漏等情况损坏道路或可能损坏道路的,其产权单位应当及时修复。第十八条城市道路与铁路平交道口的衔接应当平顺。最外股铁轨2米以外路面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九条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

(二)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三)冲洗机动车辆;

(四)擅自在人行道、非机动车专用道上行驶、停放机动车;

(五)在路面焚烧垃圾及其他物品;

(六)擅自设置广告、灯箱等设施;

(七)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恶臭、粉尘飞扬的物品;

(八)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辟建市场或设摊营业;

(九)直接在车行道、人行道上搅拌水泥沙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合物;

(十)擅自修筑或封闭道路出入口或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接坡;

(十一)擅自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道路有直接损害的车辆;

(十二)擅自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设置停车泊位、停车场;

(十三)移动或毁损路名牌等道路附属设施;

(十四)其他侵占、损害城市道路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条禁止占用人行道设置停车泊位。因特殊情况确需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应当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凡经批准设置的停车泊位,设置单位应当对其地面进行硬化。

第二十一条需要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核发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挖掘道路许可证;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一)在已建成的城市道路设施上增设、迁移交通设施、管线等各种公共设施,影响城市道路设施完好使用的;

(二)城市公交站点的设置或移位。

前款规定的设施在城市道路扩建、改建、维修时,应当予以及时拆除、迁移。第二十三条经批准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批准的时间、范围和要求占用、挖掘,不准擅自变更;

(二)在占用、挖掘现场醒目处悬挂许可证,设置交通安全护栏和标志;

(三)需要对部分车辆限制行驶或临时交通管制的,应当事先报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提前五日向社会公告,除紧急情况外;

(四)挖掘道路时应当精心组织、文明施工,在主要道路上进行横穿道路施工的,应当在夜间进行,白天应当恢复交通;

(五)挖掘道路不得压占检查井、消防栓、雨水口和边沟,挖掘或修复路面,应当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六)挖掘道路遇到测量标志、地下管线、文物保护标志等设施时,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不得移位、损坏;

(七)挖掘道路有关工程完成后,应当及时按有关技术要求回填夯实;

(八)占用、挖掘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拆除临时设施,恢复道路原状并及时报告批准单位验收;

(九)因特殊情况批准部门需提前中止占用道路时,占用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腾退;

(十)铺设地下管线应当优先采用非开挖施工等先进技术。第二十四条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地下管线突然发生故障,急需挖掘道路抢修的,可先行施工,但应当同时向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情况,并在故障发生后的第1个工作日内办理许可手续。逾期不办理手续的,按违法挖掘道路处理。

第二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经市或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六条对城市道路有直接危害的车辆或者超过城市道路承载能力的车辆需通过城市道路的,应当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车辆所有者或经营者应当按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承担由此所发生的费用。

第四章城市桥涵设施管理

第二十七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桥涵设施包括桥梁(含高架道路、立体交叉桥、人行天桥)、地道、涵洞、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上述构筑物的主体及其附属设施和桥梁、涵洞的投影空间为城市桥涵设施管理范围。第二十八条城市桥涵应当保持牢固、整洁、完好,确保安全。

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维修附设于桥涵的各种设施,保证桥涵的结构稳定和安全使用。

第二十九条与桥涵相联接的通道,应当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建设,建成后由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并接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条在城市桥涵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挖坑取土、倾倒废土垃圾等废弃物;

(二)擅自依附桥涵设置管线;

(三)擅自进行施工作业、堆放物品、停放车辆和停泊船只;

(四)擅自设置广告、灯箱等设施;

(五)设摊经营、搭建建筑物和构筑物;

(六)擅自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桥涵有直接损害的车辆;

(七)撞击损坏桥涵设施;(八)损坏保护隧道的植被;

(九)在桥面上、涵洞或隧道内设置停车泊位;

(十)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4公斤/平方厘米(04兆帕)以上的燃气管道、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或其他易燃易爆管线;

(十一)其他侵占、损害桥梁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在城市桥涵安全保护区域内从事河道疏浚、挖掘、打桩、地下管道铺设、爆破、采石、取土等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在施工作业前应当先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还应当征得海事管理机构的同意。

城市桥涵安全保护区域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十二条车辆、船只和飞行器通过桥涵,应当严格遵守限载、限高、限宽、限速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车辆、船只和飞行器通过桥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有者或经营者应当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批准,按批准部门指定的时间、方式通过,并按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承担由此所发生的费用:

(一)车辆总重量超过桥涵限载规定;

(二)车、船装载不可分割的大型物件超过桥涵限高、限宽规定;

(三)车辆的通行对桥涵构成直接损害;

(四)飞行器穿越桥涵。

第三十四条需要依附桥涵设置各种设施的,应当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桥涵扩建、改建、维修时,应当及时拆除、迁移。第三十五条需要临时占用桥涵设施及其净空施工作业、堆放物品、停放车辆和停泊船只的,应当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能影响道路通行或通航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海事管理机构的同意。

第五章城市排水设施管理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排水设施包括各类雨水口、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检查井、排水沟、排水泵站、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外壁两侧各25米至5米,路边排水沟及其护坡两侧各1至3米,为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

排水泵站、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范围以规划用地红线为准。第三十七条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第三十八条城市排水设施应当保持完好、畅通,机电设备运转安全正常。

城市排水设施堵塞或损坏的,其产权单位或养护单位应当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及时疏通或抢修。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当按设计要求进行污水处理,按照国家或地方标准达标排放,污泥处置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城市排水应当实行排水许可证制度,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有条件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水用户应当纳管排放污水。第四十条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在排水管(沟)、检查井上凿洞、接管或者穿设其他管线;

(二)将垃圾、粪便、废土等污水废物倒入、扫入雨水口、检查井内;

(三)损坏、移动井盖、井座;

(四)擅自搭建建筑物、堆放物品、打桩、埋设杆线、挖坑取土;

(五)将泥沙、水泥浆和含有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等物质的液体排入雨水、污水管(沟)内;

(六)阻塞排水管(沟)及出水口;

(七)其他侵占、损害排水设施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凡需使用城市雨水管道排放雨水或使用城市污水管道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在排水工程施工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图纸资料,到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水接管手续后,方可按规定要求接管施工。

排水工程完工后,属排放雨水的,即可开通使用;属排放污水的,应当取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水许可证,按其规定的要求临时排放污水,并在规定时间内,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检测水质合格后取得排水许可证。

已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尚未取得排水许可证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办理排水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城市污水管道排放的污水水质,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放标准。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同意不符合纳管标准的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第四十三条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的职责对各接管排污单位和个人实施水质监测,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告。

需经处理才能达标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的排污单位,应当在排入污水管网前安装水质、水量在线监测设备,并向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传送相关的技术数据。

被监测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妨碍、逃避监测。

第四十四条需迁移、改建排水设施或者因工程建设影响排水设施使用的,应当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排水畅通。

第六章城市河道设施管理

第四十五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河道设施系指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河道、堤坎、泵站、引水渠、溢洪道及其附属设施。城市河道设施管理范围,以河道设施规划用地红线为准;规划尚未实施的,以现有河道设施用地为准。

按照城市河道管理标准整治的河道,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接收管理。第四十六条城市河道设施应当保持完好、畅通、整洁、有效、安全。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科学实施河道配水方案,协同环保部门进行河道水质监测和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在城市河道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挖掘河道设施;

(二)倾倒垃圾、废料、泥沙等废弃物;

(三)擅自从河道取生产经营用水;

(四)擅自向河道排放污水或设置和扩大雨水污水排放口;

(五)倾倒有害有毒物品;

(六)损毁水工程设施和防讯设施以及水文监测设施;

(七)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八)其他侵占、损害河道设施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临时占用、挖掘河道设施的,需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领取许可证。临时占用、施工完毕后,应当按期恢复河道原状。

第四十九条需直接或间接向河道内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经环保部门批准并领取许可证。排放的污水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排放标准。设置和扩大污水排放口,在向环保部门申报前,应当征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五十条产权单位应当对在城市河道上已修建的涵闸、泵站和埋设的穿堤管道、缆线等构筑物及其设施定期检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设施及时进行整改。

第五十一条对于壅水严重的原有桥涵、过河管道,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扩建;未改建、扩建的,有关部门在汛期前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对于城市河道内的各种阻水设施,各有关单位在汛期前应当采取迁移和拆除等紧急措施。

第五十二条在汛期,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防汛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做好城区防汛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十三条城市河道应当定期清淤。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城市河道清淤计划,并纳入市政设施改善计划。

第七章市政设施经费管理

第五十四条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接收管理的市政设施,其管理、改善、养护、维修、应急处置经费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五十五条占用、挖掘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接收管理的城市道路、桥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挖掘修复费。

第五十六条本条例规定的市政设施费用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收取的费用,应当全部用于市政设施的管理、建设、改善、养护、维修和应急处置,不得挪作他用。市政设施管理中确需收取的其他费用,由市人民政府提出,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损害市政设施和影响市政设施安全的行为,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可组织实施代整治,费用由行为人承担。行为人无法确定的,有关整治费用由财政资金安排。

损害市政设施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赔偿金额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政工程定额、实际损害情况核定,由市政设施的接收管理单位收取,用于市政设施的修复、维护。

第五十八条擅自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桥涵设施、城市河道设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按规定补交城市道路占用费或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并可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桥涵设施、城市河道设施不按规定设置交通安全护栏和标志,挖掘工程完成后不按规定回填夯实,或占用、挖掘结束后不及时清理现场、拆除临时设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限期纠正,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伤害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赔偿经济损失,限期封堵排水口。逾期不封堵的,采取强制封堵措施,封堵费用由行为人承担,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在排水管(沟)上凿洞、接管或穿设其他管线;

(二)擅自将雨水污水管混接排水;

(三)擅自向城市排水设施和河道排放污水,或者擅自设置和扩大雨水、污水排放口;

(四)超过国家规定的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放标准排放污水或者未按排水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水。违反前款第(四)项规定,情节严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可吊销其排水许可证。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改正,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道路上冲洗机动车辆;

(二)在路面焚烧垃圾及其他物品;

(三)在桥涵设施管理范围内挖坑取土,倾倒废土、垃圾等废弃物;

(四)将垃圾、粪便、废土等污水废物倒入、扫入雨水口、检查井内;

(五)擅自修筑或封堵道路出入口或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接坡;

(六)损坏保护隧道的植被。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改正,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恶臭、粉尘飞扬的物品;

(二)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摊经营;

(三)在桥梁上和地道内设摊经营;

(四)损坏、移动井盖、井座;

(五)擅自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堆放物品、埋设管线、挖坑取土;

(六)在城市河道设施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废料、泥浆水等废弃物;

(七)移动或毁损路名牌等道路附属设施;

(八)擅自在城市道路、桥涵内设置停车泊位、停车场。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改正,赔偿损失,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直接在车行道、人行道上搅拌水泥沙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合物;

(二)擅自依附桥涵设置管线;

(三)将泥沙、水泥浆排入雨水污水管(沟)内;

(四)阻塞排水管(沟)及出水口。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改正,赔偿损失,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造成危害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在道路、桥涵上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道路、桥涵有直接损害的车辆;

(二)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辟建市场;

(三)撞击损坏桥梁;

(四)将含有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等物质的液体排入雨水污水管(沟)内;

(五)向河道内倾倒有害有毒物品;

(六)损毁水工程设施和防汛设施以及水文监测设施;

(七)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4公斤/平方厘米(04兆帕)以上的燃气管道、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或其他易燃易爆管线;

(八)擅自在道路、桥涵、河道设施上搭建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广告、灯箱等设施;

(九)擅自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搭建建筑物、打桩。

第六十四条违反规定在人行道停放机动车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改正;拒不改正或行为人不在现场的,处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行为人不在现场的,可将车辆拖离现场,但不得收取费用。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有其他行为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造成市政设施损坏的,责令行为人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第六十六条当事人经劝阻不停止、不改正违法行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可暂扣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车辆、工具和物品,直至当事人改正为止。

第六十七条在汛期,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防汛需要,对在河道设施管理范围内的阻水设施,进行强制清除。

第六十八条因市政设施管理、养护、维修、运营失职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有关责任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向有关机关举报,有关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七十条本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的相关问答

关于《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的相关问答

1、《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于何时开始实施,适用于哪些范围?

答:《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杭州市市区内的市政设施管理。杭州市市区是指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和余杭八城区。

2、《条例》所称市政设施指哪些设施?

答:《条例》所称市政设施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河道设施及其他市政设施。

3、《条例》的实施主体是谁?

答:杭州市市政设施实行市、区分级管理,市级的行政管理主体是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区级的行政管理主体是各区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

4、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答: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以已实施的规划道路红线为准。规划道路红线尚未实施的,以现状道路为准。

5、开放式场地应当如何管理?

答:开放式场地指规划道路红线或现状道路边线与合法建筑物外缘之间的不设隔离设施的公共场所。产权单位按照市政设施的标准负责管理和养护,确保其完好。同时应接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6、《条例》规定,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哪些行为?

答: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1)擅自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2)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3)冲洗机动车辆;(4)擅自在人行道、非机动车专用道上行驶、停放机动车;(5)在路面焚烧垃圾及其他物品;(6)擅自设置广告、灯箱等设施;(7)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恶臭、粉尘飞扬的物品;(8)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辟建市场或设摊营业;(9)直接在车行道、人行道上搅拌水泥沙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合物;(10)擅自修筑或封闭道路出入口或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接坡;(11)擅自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道路有直接损害的车辆;(12)擅自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范围内设置停车泊位、停车场;(13)移动或毁损路名牌等道路附属设施;(14)其他侵占、损害城市道路设施的行为。

7、占用人行道设置停车泊位需经哪些部门批准?

答:一般情况下禁止占用人行道设置停车泊位。因特殊情况确需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应当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凡经批准设置的停车泊位,设置单位应当对其地面进行硬化。

8、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挖掘道路许可证由哪个部门核发?

答:需要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核发的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挖掘道路许可证;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9、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经批准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按批准的时间、范围和要求占用、挖掘,不准擅自变更;(2)在占用、挖掘现场醒目处悬挂许可证,设置交通安全护栏和标志;(3)需要对部分车辆限制行驶或临时交通管制的,应当事先报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紧急情况除外;(4)挖掘道路时应当精心组织、文明施工,在主要道路上进行横穿道路施工的,应当在夜间进行,白天应当恢复交通;(5)挖掘道路不得压占检查井、消防栓、雨水口和边沟,挖掘或修复路面,应当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6)挖掘道路遇到测量标志、地下管线、文物保护标志等设施时,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不得移位、损坏;(7)挖掘道路有关工程完成后,应当及时按有关技术要求回填夯实;(8)占用、挖掘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拆除临时设施,恢复道路原状并及时报告批准单位验收;(9)因特殊情况批准部门需提前中止占用道路时,占用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腾退;(10)铺设地下管线应当优先采用非开挖施工等先进技术。

10、《条例》对挖掘城市道路抢修地下管线有哪些规定?

答: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地下管线突然发生故障,急需挖掘道路抢修的,可先行施工,但应当同时向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情况,并在故障发生后的第1个工作日内办理许可手续。逾期不办理手续的,按违法挖掘道路处理。

11、新建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几年内不得开挖?

答: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开挖。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经市或区人民政府批准。

12、《条例》所称城市桥涵设施包括哪些内容,它的管理范围有哪些?

答:城市桥涵设施包括桥梁(含高架道路、立体交叉桥、人行天桥)、地道、涵洞、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城市桥涵设施的主体及其附属设施和桥梁、涵洞的投影空间为城市桥涵设施管理范围。

13、《条例》规定城市桥涵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哪些行为?

答:在城市桥涵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1)挖坑取土、倾倒废土垃圾等废弃物;(2)擅自依附桥涵设置管线;(3)擅自进行施工作业、堆放物品、停放车辆和停泊船只;(4)擅自设置广告、灯箱等设施;(5)设摊经营、搭建建筑物和构筑物;(6)擅自通行履带车和其他对桥涵有直接损害的车辆;(7)撞击损坏桥涵设施;(8)损坏保护隧道的植被;(9)在桥面上、涵洞或隧道内设置停车泊位;(10)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4公斤?平方厘米(0.4兆帕)以上的燃气管道、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或其他易燃易爆管线;(11)其他侵占、损害桥梁设施的行为。

14、临时占用桥涵设施及其净空需经过哪些部门的批准?

答:需要临时占用桥涵设施及其净空进行施工作业、堆放物品、停放车辆和停泊船只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报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上述占用行为,可能影响道路通行或通航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海事管理机构的同意。

15、城市排水设施包括哪些内容,它的管理范围有哪些?

答:城市排水设施指各类雨水口、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检查井、排水沟、排水泵站、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外壁两侧各2.5米至5米,路边排水沟及其护坡两侧各1至3米,为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排水泵站、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范围以规划用地红线为准。

16、我市实行的是什么排水体制和排水制度?

答:我市实行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城市排水实行排水许可证制度。按照城市建设规划,有条件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水用户应当纳管排放污水,并按要求申领《排水许可证》。

17、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哪些行为?

答: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1)擅自在排水管(沟)、检查

井上凿洞、接管或者穿设其他管线;(2)将垃圾、粪便、废土等污水废物倒入、扫入雨水口、检查井内;(3)损坏、移动井盖、井座;(4)擅自搭建建筑物、堆放物品、打桩、埋设杆线、挖坑取土;(5)将泥沙、水泥浆和含有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等物质的液体排入雨水、污水管(沟)内;(6)阻塞排水管(沟)及出水口;(7)其他侵占、损害排水设施的行为。

18、使用城市污水管道排放污水的要求是什么?

答:凡需使用城市污水管道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在排水工程施工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图纸资料,到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水接管手续,经批准后方可按规定要求接管施工。

排水工程完工并经竣工验收、取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水许可证》后可开通使用,按其规定要求临时排放污水,并在其规定的时间内,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检测水质合格后取得《排水许可证》。

19、城市河道设施的管理范围有哪些?

答:城市河道设施管理范围,以河道设施规划用地红线为准;规划尚未实施的,以现有河道设施用地为准。

20、城市河道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哪些行为?

答:在城市河道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1)擅自占用、挖掘河道设施;(2)倾倒垃圾、废料、泥沙等废弃物;(3)擅自从河道取生产经营用水;(4)擅自向河道排放污水或设置和扩大雨水污水排放口;(5)倾倒有害有毒物品;(6)损毁水工程设施和防汛设施以及水文监测设施;(7)搭建建筑物、构筑物;(8)其他侵占、损害河道设施的行为。

21、临时占用、挖掘河道设施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答:临时占用、挖掘河道设施的,需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领取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临时占用、挖掘。临时占用、施工完毕后,应当按批准要求恢复河道原状。

22、违反规定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辆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违反规定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辆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行为人改正;拒不改正或行为人不在现场的,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行为人不在现场的,可将车辆拖离现场,但不得收取费用。

第五篇: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写写帮推荐)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6年第3期(总第47期)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六次会议纪要

2016年7月29日,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六次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宏儿、副主任孙炳松分别主持会议,副主任白美玉、屠冬冬、杜坚强、王云联、李敏华及委员出席会议。区政府副区长祝振伟、林会友,区法院院长罗鑫、区检察院检察长孙勇,区人大常委会各委办负责人、各街道工委主任,各镇人大主席,区政府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区人大代表列席会议。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财政局局长梅建胜受区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余杭区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区审计局局长沈世杰受区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5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关于2014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的报告,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葛云莲所作的关于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审查报告,书面审议了区林水局2015部门决算草案、专项资金决算草案和区广播电视台2015部门决算草案,并以按电子表决器的方式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杭州市余杭区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会议要求,由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将会议审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后交区政府研究处理。

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发改局局长杨金水受区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杭州市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杭州市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执行及部分变更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由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将会议审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后交区政府研究处理。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了2016年中期调整新增的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崇贤至东湖路连接线工程一期、乔司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东湖快速路)、小林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临平环线快速路)3个政府重大投资项目。

三、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副区长祝振伟提请的关于免去余志

三、李红良同志职务的议案及说明,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通过了提请的人事免职事项。会议决定免去余志

三、李红良的区政府副区长职务。

四、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法院院长罗鑫提请的关于李如兴等同志职务任免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内司工委副主任方忠伟关于提任法律职务任职资格审查和法律知识考试情况的报告,表决通过了区法院提请的任免事项。会上,汪宏儿主任为任命人员颁发了任命书。

五、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宏儿受主任会议委托所作的关于提请张正明等职务任免的议案,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通过了提请的人事任免事项。会上,汪宏儿主任为任命人员颁发了任命书。

六、会议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宏儿关于许良法辞职事项的说明,书面审议了许良法请求辞去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报告,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接受许良法辞去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七、会议书面审议了区政府关于余杭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将会议审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后交区政府研究处理。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六次会议议程

1.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余杭区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2015本级财政决算;

2.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2015余杭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3.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2014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的报告;

4.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杭州市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杭州市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执行及部分变更情况的报告;

6.人事任免事项;

7.审议表决个别区人大代表辞职事项;

8.审议区政府关于余杭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书面); 9.其他。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杭州市余杭区2015年

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2016年7月29日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财政局局长梅建胜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余杭区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区审计局局长沈世杰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5余杭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杭州市余杭区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2016年8月2日

关于余杭区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余人大〔2016〕29号

区人民政府:

2016年7月29日,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财政局局长梅建胜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余杭区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区人民政府及其财税部门坚持依法理财治税,深入推进财税改革,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等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财税增收基础不够稳固,新的税源增长点还需着力培育;刚性支出不断增加,重点工作、民生支出等财政保障资金不断增多,开源节流任务艰巨;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夯实税收增长基础。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切实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加快出台我区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相关实施细则,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互联网、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同时高度重视对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和引导,“双管齐下”培植壮大重点税源增长点。

二、提高收支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挖掘存量税源,强化征收管理,充分利用税收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和优势,加强对“营改增”行业监控管理,做到精准征管,尤其是要强化对外来建筑企业的税源监管,确保应收尽收。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债务置换和融资成本管理控制,有效节约财政资金。统筹掌握土地出让节奏,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尤其是拆迁农民安置、教育、卫生事业的支出。

三、强化财政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对国有企业经营情况的监管,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范围。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继续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项目及重点支出的资金管理力度,规范资金使用办法,有效控制建设成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对镇街临时性专项工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浪费、不规范等问题。加大财经法规宣传,定期对部门、事业单位、镇街、国有企业等财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财经纪律教育,增强依法依纪履职的自觉性,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2016年8月26日

《关于2014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的报告》和《关于2015区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余人大〔2016〕30号

区人民政府:

2016年7月29日,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审计局局长沈世杰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4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的报告》和《关于2015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认为,区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精神,重视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积极研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总体良好。区审计局围绕全区改革发展大局,突出审计重点,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强化对重点支出、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为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维护财经秩序、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会议提出,审计指出问题就事论事进行整改较多,从体制机制等深层次角度进行分析改进较少;审计成果运用由点及面的效应发挥不够,审计监督倒逼各项工作规范管理的力度不大。为切实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会议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审计监督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审计部门依法行使审计监督职能,为审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要切实加大审计力度,不断扩大审计范围,对财政资金做到全过程全覆盖监督。要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部门、重大项目及民生工程的审计评价,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要逐一研究,并予以解决。对政府投资项目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分类,查找问题症结所在,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二、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要明确问题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切实抓好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同时,要把审计整改与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各项工作规范结合起来,加大审计成果运用,坚持问题导向,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机制健全、责任追究等方面加以落实。要加大整改进度的持续跟踪力度,确保整改举措落实到位。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2016年8月26日

关于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

葛云莲

(2016年7月2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预算法》、《监督法》规定,按照《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区级预算监督办法》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专题听取了区财政局关于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和区审计局关于2015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05.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5%,比上年实际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7.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6%,比上年实绩增长16.2%。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9.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2%,比上年增长20.2%。全区财政支出完成167.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8%,比上年实绩增长8.7%。

2015年全区财政体制可用资金为142.7亿元,加上省、市专项补助和一般性转移支付27.5亿元、债务收入52.6亿元、上年结转3.2亿元、上年净结余6.6亿元、调入资金6.0亿元,合计全区一般预算体制可用资金为238.6亿元,当年支出为167.8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9.4亿元,收支相抵全区一般预算可用资金结余为21.4亿元(净结余19.3亿元,专项结余2.1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1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108.3亿元,完成预算的85.3%,比上年下降42.7%。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年结转7.8亿元及省、市补助1.1亿元,债务收入28.6亿元,2015年可用资金为145.9亿元,支出为107.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8.6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0.0亿元。其中:2015年土地出让金收入97.2亿元,比上年下降44.7%。

(三)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

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0.8亿元,完成预算的98.6%,比上年增长15.2%。支出64.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4%,比上年增长16.0%,滚存结余111.1亿元。

二、初步审查意见

经过初审,财经工委认为,区政府及其财税部门按照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预算决议和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精神,坚持依法理财治税,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等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为此,财经工委建议本次会议批准2015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区审计局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2015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同级审计,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审计报告内容客观真实,评价准确合理,建议切实可行,对此,予以肯定。建议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认真研究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尽快整改到位。同时,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实现由纠正具体问题为主,向改进政策落实、健全制度体系为重转变。

三、问题和不足

2015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从初审分析和同级审计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营改增”大背景下,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带来的预算收支矛盾有所显现;二是财税增收基础尚不稳固,实体经济支撑不够有力;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有待加强,存量资金未及时盘活使用。

四、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营改增”改革工作,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区政府及财税部门要及时开展“营改增”全面实施后我区财政收入和区可用财力预测工作,积极制定应对措施,避免因改革对地方财政税收可能带来的影响,为我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打好基础。同时,要积极挖掘存量税源,强化征收管理,充分利用税收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和优势,加强对“营改增”行业监控管理,做到精准征管,尤其是要强化对外来建筑企业的税源监管,确保应收尽收。

(二)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夯实税收增长基础。坚持以重点产业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扶持企业做优做强。加强税源培植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密切关注税源结构变化,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保持我区税收持续稳定增长。

(三)强化财政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对国有企业经营情况的监管,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范围。统筹掌握土地出让节奏,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开展对重点支出和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强化责任单位效率意识。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监督和指导,督促下属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关于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余人大〔2016〕31号

区人民政府:

2016年7月29日,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金水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杭州市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区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部门紧紧围绕服务保障G20峰会和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持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旧动能转换面临挑战,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后劲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投资信心仍旧不足,新开工项目拉动减弱;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项目管理和推进问题较多等。为此,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要坚持“产业为王”,高度重视发挥产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尤其是全面“营改增”后在产业规划、扶持方向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深入实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充分发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未来科技城等产业平台作用,以深化科技创新“523”计划、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和上市发展等手段,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打通产业空间,完善功能配套,切实保障产业化项目在区内落地成长。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的同时,巩固和提升现有传统制造业发展优势,加快“余杭制造”向“余杭智造”转型,支持龙头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细分市场中寻出路谋发展。

二、落实企业扶持政策,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已出台的省、市、区减负惠企的各项政策,并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个性化帮扶措施。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中小微企业成长制约瓶颈的调研分析,摸清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切实帮扶企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和担当意识,深化区管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借鉴走村入户的工作经验,加强镇街、机关干部联系走访企业的载体建设,加大声势、营造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同时,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坚持放管结合,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一对一” 精准落实问题交办和解决机制,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继续关注“两链”风险,深化部门、金融机构联动防范化解风险工作机制。

三、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要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借势借力G20、B20峰会,着力强化产业项目招引储备,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挖掘民间投资潜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新签约项目和在谈项目要进行全面梳理摸排,加强跟踪落实,切实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落地率;对在建项目要集聚要素、加强服务,举全区之力,促进早日竣工投产。要进一步做深做细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可行性、必要性论证,减少项目变更和调整,提高计划执行率;加快项目推进,强化土地、资金、拆迁等要素的有效衔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要重视教育、卫生、农民安置房等民生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2016年8月26日

关于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执行及部分变更情

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余人大〔2016〕32号

区人民政府:

2016年7月29日,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发改局局长杨金水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杭州市余杭区2016年上半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执行及部分变更情况的的报告》。

会议认为,2016年上半年我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大部分项目进展有序,项目资金安排总体平衡。同时,根据余杭财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保重点、保民生、保急需、补短板”的原则,对2016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进行部分变更,有保有压,项目调整总体合理。特别是新增的“二路一环”项目,对促进临平副城发展、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强与主城区及“三城三镇”间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会议予以肯定。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的规定,会议对2016年中期调整拟新增的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3个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崇贤至东湖路连接线工程一期、乔司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东湖快速路>、小林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临平环线快速路>)进行逐个投票表决,会议应到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6人,实到24人,3个项目均以24票赞成通过。

会议同时指出,计划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项目前期工作不够充分。列入计划的部分项目调研论证、要素保障等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导致项目推进速度不理想。如塘栖中学迁建选址问题,因项目基础条件尚不具备,导致项目无法实施。

二、学校项目建设不够重视。近年来,我区入学需求高速增长,群众呼声很高,但是运河村小学(良渚街道)、余杭经济开发区上环桥小学和第四小学等多个学校项目因各种因素导致尚未如期开工,项目推进滞后,将进一步加大我区教学资源紧张的压力。

三、民生项目配套建设考虑不够周全。已经投入使用的区一院、区五院等存在周边交通、院区停车问题尚未能有效解决,而在建的塘栖中医院、区三院等民生项目从目前规划看又存在类似问题,未来交付使用将会造成新的交通拥堵状况,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经验教训也没有“举一反三”得到及时吸纳。

对下一步工作,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可行性、必要性的论证分析,扎实做好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论证、资金筹措、要素保障、效益评价等准备工作,切实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列入计划的项目要确保完成可研报告批复,为项目实施打好基础,保证计划的严肃性。同时,在前期论证过程中,要充分吸纳专家和群众的意见,提高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对民生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内容、配套等,要充分考虑群众的便利性,切实保障民生项目能真正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二、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强事关民生的教育、卫生等项目的统筹协调工作,按照项目计划尽快建设。对因改革因素导致项目建设方案调整的安置房建设项目要尽快明确安置模式,切实解决好遗留问题。加快实施“三路一环”、临平净水厂等事关全局发展的项目建设,为优化城市环境、提升余杭整体形象打好基础。关于塘栖中学迁建项目,建议抓紧研究对策,加快推进。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后续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减少项目变更和调整。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2016年8月26日

对部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调研意见

基础设施类项目调研组(2016年7月29日)

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为配合做好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中期重大项目调整情况的准备工作,近期我们对2016年中期调整拟新增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中的崇贤至东湖路连接线工程一期、乔司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东湖快速路)、小林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临平环线快速路)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开展了相关调研,听取了政府相关部门对项目情况的介绍并进行了讨论。由于以上3个项目均属临平副城“三路一环”快速路网建设项目内容,调研组通过对项目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行性初步论证情况、前期准备、资金来源等情况进行了解,现一并提交调研意见,供参考。

一、项目必要性

1.目前临平副城没有直达免费快速路与杭州市主城区快速沟通,城市道路与杭州都市圈内国省道、高速公路未能形成良好转换体系。为进一步与都市圈融合发展,需加快临平快速路网与主城快速路网衔接。

2.杭州市区已有三条(东湖快速路、石大快速路、秋石快速路)延伸到我区境内,但尚未与临平主城区路网接轨,因此将上述快速路继续向临平副城延伸,尽快实现与主城快速路网的无缝衔接非常必要。

3.通过临平副城“三路一环”快速路网建设,既可以将三条快速路沟通,实现无缝转换,又能形成临平主城区西南面的半圆形快速环线,为今后形成临平闭合环线打好基础,将大大方便临平副城民众的出行。

4.秋石快速路余杭段及与疏港大道互通建成后,为今后沿疏港大道、东西大道良渚—仓前段建余杭区内东西方向贯通三个新城的快速路建设开了好头,有利于加强三个新城的密切联系。

二、项目的可行性

1.“三路一环”在方案设计上不仅仅从项目本身考虑,而是从融入杭州市快速路网、构建余杭区快速路网及临平主城区长远交通规划考虑,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

2.目前金融环境比较宽松,政府易筹集建设资金,并且融资成本较低。

3.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形势较好,尤其是随着未来科技城版块地价的上涨,将会带动其他区块地价上升,能更好地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随着余杭区多中心发展模式的进一步巩固确立,临平创业城、良渚文化城、未来科技城三个新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三城联动的需求日益增长。

5.由于项目多数路段是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建高架路,因此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较少。临平副城“三路一环”快速路建设项目全长为30.85公里,预计需新增用地面积仅为853.7亩。

6.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加快浙江交通路网建设,这为建设临平副城“三路一环”快速路项目在用地指标的报批等环节上提供了便利。

综上,调研组认为,崇贤至东湖路连接线工程一期、乔司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东湖快速路)、小林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临平环线快速路)3个中期调整拟新增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建议提交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查。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2016年7月29日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决定免去:

余志三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 李红良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016年7月29日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任命:

李如兴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免去:

张倩楠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016年7月29日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任命:

张正明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仁和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

兵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免去:

计顺法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仁和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孙爱琴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杨银标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苑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胡建勇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星桥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关于提请免去余志三同志职务的议案

余政发〔2016〕47号

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九款规定,以及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区委干〔2016〕38号文件通知,提请免去: 余志三同志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请予审议。

区长:朱华

2016年6月27日

关于提请免去李红良同志职务的议案

余政发〔2016〕60号

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九款规定,以及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区委干〔2016〕47号文件通知,提请免去: 李红良同志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请予审议。

区长:朱华

2016年7月25日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

关于提请李如兴等同志职务任免的报告

余法〔2016〕39号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因工作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十一条第三款、第十三条第三项之规定,提请任命:

李如兴同志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免去:

张倩楠同志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请予审议。

院 长:罗

鑫 2016年7月4日

关于提任法律职务任职资格审查 和法律知识考试情况的报告

余杭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

(2016年7月2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提任法官、检察官法律职务任职资格审查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对区人民法院拟提请任命的李如兴同志,进行了任职资格审查,现将任职资格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李如兴同志,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从事法律工作满两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所规定的任职条件。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会同区人民法院按规定在区级媒体上对李如兴同志进行了公告公示,至公示期满未收到有关的举报。

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提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对李如兴同志进行了任职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有关要求。

经过审查,我们认为区人民法院提任工作公开、透明,程序规范。上述同志符合提任法律职务的任职条件。现提请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特此报告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

提请张正明等职务任免的议案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区委干〔2016〕

43号文件的提名,经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十次主任会议讨论,提请任免下列人员职务:

提请任命:

张正明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仁和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

兵为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提请免去:

计顺法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仁和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孙爱琴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杨银标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苑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胡建勇的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星桥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请予审议。

主任:汪宏儿

2016年7月20日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接受许良法辞去杭州市余杭区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决定

(2016年7月29日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五十二条和《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人大代表罢免、辞职、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终止代表资格的暂行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了许良法请求辞去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报告。

会议决定接受许良法辞去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的

审议意见

余人大〔2016〕28号

区人民政府:

根据省、市人大统一部署及区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安排,今年4月至6月,区人大常委会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7月29日,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书面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及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工作要求,围绕服务保障G20工作圆心,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污染治理与总量减排相结合,加强领导,落实举措,我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照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及群众对优质生态环境的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如工业企业违法排污、建筑工地防尘措施不到位、改造后小锅炉违规使用、餐饮油烟扰民等现象时有发生,部门联动防治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目标更加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借助专业机构,科学分析我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成因,并精准掌握主要污染源,为区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区政府要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工作计划,分解落实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平台、镇街并严格加以考核。按照“综合防治、区域联防、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总体思路,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建立起更加完善和高效的环保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共同承担起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治和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与周边区县市的协作,建立起区域间大气污染联控联防机制。

(二)规划更加科学,注重源头防控。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和生态功能区划,对新建产业项目实施更加严格的落地准入制度;对现有污染企业,要通过关停淘汰,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等手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持续升级。要顺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提前规划和建设加气、充电站;针对餐饮行业要提前在新建区域和具体项目中做好规划定位和油烟道等设施的建设。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工作,逐步减少和杜绝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关注温室甲鱼等关停污染业态的动向,防治死灰复燃或区内转移。

(三)重点更加突出,继续加强监管。针对我区空气质量中臭氧指标偏高的现状,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工业生产性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尚存黄标车限时淘汰。要进一步落实区级部门和属地平台、镇街重点监管、分层监管的责任,推广防尘设备在建筑工地的应用。要深化餐饮油烟治理和监管,督促100%安装油烟深化处理装置,持续保持对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餐饮行业的查处和取缔力度;落实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新建、改建、扩建餐饮服务项目的规定;对改造后的小锅炉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违法成本,违法情节严重的,除经济处罚外,对相关责任人要移交司法部门予以行政、刑事处罚。另外,针对群众呼声强烈,政府已承诺的垃圾焚烧厂关停,以及海联热电厂的搬迁(或提升改造)问题,也要尽快明确。

(四)宣传更加深入,倡导全民参与。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责任,明确企业防治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依法治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继续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和全民环保教育,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做好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倡导、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倡导公众选择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

2016年8月5日

余杭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区大气办(2016年7月29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始终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生态环保惠民工程的重要载体抓好落实,围绕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统筹治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大气质量状况

2015年,临平国控点PM2.5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下降10%,在全市国控点中排名10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5%,较2014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在全市国控点中排第11位。综合全区四个空气自动站点(临平、余杭、良渚、瓶窑)监测数据,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下降14.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8.9%,较2014年上升13.6个百分点。

2016年1—6月,临平国控点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14.3%,在全市国控点中排第8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0.0%,较2015年同期上升了9.4个百分点,在全市国控点中排第11位。综合全区四个站点,PM2.5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3.3%。

二、2015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情况

(一)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15年初,重新充实调整了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增加了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工业、农业副区长为副组长,并建立“五气共治”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办七组”,包括综合协调办公室,以及能源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绿色低碳交通推进、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农村废气污染控制、餐饮及其他生活源废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7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区经信、发改、环保、住建、农业、城管、宣传等部门牵头组织实施。2015年8月,“五气共治”工作指挥部综合协调办公室由区委组织部从区级部门、镇街抽调9名挂职干部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区大气办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五气共治”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分解任务、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并出台了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细则,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各镇街(平台)和承担主要工作任务的部门“3+6”专项工作考核范围。

(二)加快产业布局与能源结构调整。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搬迁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生产线70家(条)。二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快莫干山路、疏港大道、秋石快速路、荷禹路等天然气管网建设,完成天然气管网建设366公里,全区除西部三镇外基本实现天然气供气管网全覆盖,并完成旧住宅区燃气改造10105户。三是推进热电企业清洁化提标改造,琥珀蓝天天然气发电公司完成天然气燃气机组低氮燃烧改造,崇贤热电完成超低排放提标改造主体工程,塘栖热电列入2016年关停计划,海联热电加快实施清洁化提标改造。四是加快“无燃煤区”建设,完成全区717台高污染燃料小锅(窑)炉淘汰和改造。有效控制煤炭消耗总量,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1.5%。五是落实清洁生产和节能评估,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6家、建设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2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个、电平衡测试企业10家。

(三)推进绿色低碳交通。一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更新LNG公交车197辆、清洁能源出租车40辆,建成并投运临平汽车总站LNG加气站、余杭汽车西站加气站2座,已为临平、余杭、瓶窑片区的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提供加气服务。二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制定公共交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余杭区综合交通规划修编,新增公交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条,新建5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新增公共自行车1500辆。三是强化机动车环保年检,严格执行“持有尾气排放检测合格”作为核发机动车合格标志的前置条件,2015年以来累计核发检验合格标志234674张。四是加强黄标车淘汰和限行,累计淘汰黄标车4302辆,并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区范围实行黄标车禁行,累计查处黄标车闯禁违法行为5000余辆次。五是加强非道路污染源控制,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摸底调查,建立全区内燃式叉车、船舶污染源排放源清单,积极开展相关尾气治理试点工作。

(四)强化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一是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实施减量替代审批制度,近二年来未审批新增燃煤项目。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2015年以来共交易二氧化硫7.06吨,氮氧化物22.09吨。二是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省市下达的52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累计削减VOCs排放1000余吨。全区23家印染企业、65家纺织涂层企业废气治理达到纺织染整企业废气排放新标准要求。三是加强工业烟粉尘治理,落实清洁生产管理,减少物料存储、生产、传输、装卸等环节的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全区4家水泥粉磨企业完成提标改造治理并达到水泥行业废气特别排放限值要求,27家混凝土搅拌站全面开展绿色搅拌站建设。四是深化工业企业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治理,2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按照新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完成改造,杭州余杭印染有限公司20t/h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治理。同时,结合“四边三化”行动,做好“两路两侧”烟尘控制工作。五是深化环保网格化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对超标排放污染物、不正常运行污染物处理设施等行为从严从重处罚,以最严监管保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2015年以来,累计查处涉及大气环境污染违法行为130家(次),共计罚款986.55万元,其中对一家企业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拒不改正的行为“按日计罚”罚款196万元,是有史以来余杭环保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罚款额最高的一次,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五)落实扬尘污染控制。一是控制施工扬尘,制定余杭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实施细则,组织建筑工地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对全区在建工地开展“百日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建筑工地“七个100%”管理。2015年以来累计检查工程4340个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347份,停工整改通知书131份,行政处罚40起,对43家企业进行警示约谈。二是实施矿山粉尘治理,全面完成矿山企业关停,并按照“四边三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完成10家废弃矿山生态复绿工程。制定石料加工行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控制道路扬尘,城市道路和重要国省县道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5%,并增加道路清洗和洒水频次,加强道路保洁力度。加强运送易扬尘物质车辆管理,垃圾、渣土运输车辆加装GPS监管系统,严厉查处车辆抛洒滴漏等行为。四是积极开展绿化造林,深入实施“绿化余杭”行动,完成绿化造林面积4400余亩。

(六)深化农村废气污染防治。一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制定相关技术指导材料,从完善机制、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强化监管出发,大力推进机械化粉碎还田,鼓励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并积极开展试点与示范,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二是严格秸秆露天禁烧管理,区政府发布通报,自2015年11月15日起将全区行政区域划定为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区域,制定《余杭区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监管的通知》等文件,结合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社会综合治理大联动等工作,落实巡查队伍,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完善秸秆露天禁烧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减少农田化肥使用量和氨挥发量,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5万亩次,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56万吨。

(七)强化餐饮及其他生活源废气污染防治。一是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开展无证无照餐饮企业整治,全区共排查无证无照餐饮企业8760家,完成整治6895家,其中已规范4806家,搬离或取缔2089家。开展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专项整治,建成区内产生油烟的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到100%。加大露天烧烤行为查处力度,取缔无证流动夜宵摊、烧烤摊750余处。二是开展茶水炉专项整治。按照全区基层公共安全综合治理行动部署,全面排查整治以木材、布条、泡沫板、煤、可燃性废弃物等高污染物为燃料的茶水炉,截至目前,已排查高污染燃料茶水炉640处,其中关停取缔613处、规范提升27处。三是规范废品回收生产经营,结合“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行动,取缔无证无照废品回收及加工生产点,规范废品回收及加工行为,累计整治废品收购点296个。四是严格管控燃放烟花爆竹,制定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的安全管理规定,开展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八)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载体、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雾霾治理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充分利用《共同关注》和“建设美丽余杭 查找美中不足”等新闻监督专栏,加大对污染大气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新闻监督。同时,依法信息公开,畅通信访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根据近几年大气监测数据分析,我区二氧化硫、PM2.5和PM10呈下降趋势,但是O3浓度逐年上升,且逐渐和PM2.5一起成为空气质量超标的主要因子,直接影响空气优良率。临平国控监测点是国家目前衡量我区空气质量状况的唯一点位,虽然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在逐年改善,但从横向比较看,总体优良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在杭州市11个国控点中排名靠后,而杭州市的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基本处于末位,因此,我区大气环境质量形势相当严峻,治气工作任重道远,任务艰巨。

(二)少数企业社会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意识仍然较差。部分企业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对社会责任感和治污主体责任意识还不是很高,对环境违法缺乏“犯罪”感,为转嫁环境成本而违法排污、恶意偷排、擅自闲置治理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各类环境纠纷易发、频发、常发。

(三)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和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污染现象普遍。群众对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焚烧秸秆垃圾等扰民问题意见较多。部分餐饮店存在选址不当,“上宅下店”,餐饮油烟污染信访投诉不断;全区工地数量众多,部分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未能规范落实扬尘控制措施及控制道路抛洒行为;有多条国省道、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7.46万辆,且每年还在一定比例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现象时有发生,巡查力量不足,执法取证、执法监管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服务保障G20峰会契机,乘势而上,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问题为导向,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加强大气监测分析。加快我区开展的大气PM2.5源解析课题进度,构建污染源清单,定性或定量识别大气污染物来源,尽快拿出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有的放矢,切实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科学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认真分析研判变化趋势并及时做好应急预警。同时,按照大气重污染应急响应行动方案要求,部署落实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二)全力攻坚工业污染防治。集中力量,克难攻坚,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重点企业VOCs治理,削减工业VOCs排放500吨;完成全区27家混凝土搅拌企业扬尘综合治理,达到绿色搅拌站建设标准;完成全区高污染燃料小锅(窑)炉淘汰或清洁化改造扫尾工作,落实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完成崇贤热电超低排放提标改造及工程验收。同时,加快推进塘栖热电等落后产能和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关停淘汰及乔司垃圾焚烧厂关停工作。

(三)深化高排放车辆淘汰和治理。巩固黄标车淘汰成果,进一步核实尚存黄标车和高排放专项作业车的车辆信息(杭州市下达给我区有597辆任务数),区分淘汰、改造和不能淘汰改造三种类型,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关工作,打好“清零”攻坚战,对符合淘汰条件的坚决予以淘汰注销;对属于改造类的车辆严把审核关,做好筛选;对不能淘汰改造的车辆建立车辆档案。

(四)严格落实露天禁烧垃圾秸秆。按照社会综合治理大联动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要求,认真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完善镇街(平台)、村(社区)和村民小组三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责任机制,建立巡查和应急处置队伍,强化日常巡查监管,有效杜绝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现象。区农业、环保、城管等有关部门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服务指导,加强对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定期地开展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重点区域检查,杜绝冒黑烟现象。同时,按照全区基层公共安全综合治理行动部署,全面完成以木材、布条、泡沫板、煤、可燃性废弃物等高污染物为燃料的茶水炉排查整治工作,落实长效管理。

(五)加强餐饮油烟及道路、工地扬尘治理。加强餐饮油烟监管,按照“规范一批、查处一批、整改一批”要求,深化无证无照餐饮企业专项整治,巩固建成区餐饮油烟治理成果,建立完善油烟净化装置定期清洗维护制度。进一步加强道路、工地扬尘治理,注重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精细化管理,规范落实道路保洁、工地抑尘、运输车辆管理等措施,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六)完成峰会环境质量保障任务。围绕服务保障G20峰会圆心,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同时,进一步细化我区峰会环境质量保障方案和各专项子方案,按照全面保障与重点防控相结合的要求,全面部署落实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等各项保障措施,制定好“一厂一策”,控制燃煤电厂排污,管控废气排放企业,严控机动车污染,加强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落实露天秸秆垃圾焚烧,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努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峰会期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督促全区各镇街(平台)和区级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抓落实、严监管、大督查、强信息”的工作要求,细化举措、强化治理、严格管控,圆满完成峰会环境质量保障任务。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组

(2016年7月29日)

为促进绿色发展,保障公众健康和G20峰会的顺利召开,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4月至6月,区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我区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举办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制讲座,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来我区实地检查。执法检查组召开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并分东西部两个片组对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热电企业尾气提标改造、工地扬尘管理、道路扬尘控制、绿色混凝土搅拌站、加气站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几年特别是一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工作要求,围绕服务保障G20工作圆心,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污染治理与总量减排相结合,加强领导,落实举措,我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能源污染防治方面,完成717台高污染燃料小锅炉(窑炉、熔炉)的淘汰改造工作,关停取缔茶水炉637台,规范提升30处。启动15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项目建设,截止2015年底完成60家工业企业及23家石料加工企业的关停淘汰。工业污染防治方面,近两年来未审批新增燃煤项目,全区4家水泥粉磨企业完成提标改造治理并达到水泥行业废气特别排放限值要求,27家混凝土搅拌站全面开展绿色搅拌站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查处涉及大气环境污染违法行为130家(次),共计罚款986.55万元。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截止去年12月,我区共淘汰“黄标车”4302辆,淘汰率完成率为102.92%;2015年至今,共查处超限运输车辆1542辆,罚款557万元,查处污染公路案件20起,道路乱开挖3起,破坏建筑控制区绿化案件2起,全区已有1190辆渣土运输车完成了密闭改造,173辆进入垃圾处置场地的运输车加装GPS监管系统。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面,全区已有85个项目购置雾炮设备,160个项目设置现场喷淋设备,104个项目安装自动冲洗设备,累计冲洗车辆约5万余车次。餐饮油烟防治方面,完成无照餐饮企业整治6895家,其中已规范4806家,搬离或取缔2089家,取缔无证流动夜宵摊、烧烤摊750余处。农村秸秆焚烧方面,2015年11月15日区政府发布通报,将全区行政区域划定为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区域,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5万亩次,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56万吨。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但对照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要求,以及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与群众对优质生态环境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部分工业企业违法排污情况依然存在。一些企业环保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为降低生产成本,故意不开启治污设施或空转,导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气直排。

(二)部分建筑工地防尘措施不落实。部分施工单位及土方运输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不够重视,为赶进度或减少成本放松和降低文明施工标准。有大量工地未配备扬尘治理设施,部分项目未申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有的施工单位虽添置了防尘设施,但存在设施使用不正常甚至弃置不用的情况,自动冲洗设备成了摆设。

(三)改造后小锅炉燃料违规使用的情况较为突出。已改造完毕的717台高污染燃料小锅炉中只有10%左右的锅炉改造燃烧天然气,其余改为燃烧污染较小的生物质燃料,据抽查发现,为降低生产成本,存在改造后锅炉底层燃煤,上层为应付检查用生物质燃料,甚至夜间全部用煤的情况。

(四)餐饮油烟扰民现象仍较为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已建成大部分商住楼由于在规划布局时未明确餐饮服务业的“红线范围”,没有烟道排放的专用通道,加上部分餐饮服务单位超范围经营,和政府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的弊病,油烟扰民问题较为突出,居民投诉较多。而且,这一问题在目前的规划建设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五)部门联动防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区级部门联动执法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综合运用法律不够到位,影响执法效能,如小锅炉淘汰改造、建筑扬尘及餐饮油烟防治中有关部门各自职责交叉,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监管缺位或效率不高。

三、意见建议

大气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密切联系,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我区的进一步贯彻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借助专业机构,科学分析我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成因,并精准掌握主要污染源,为区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区政府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工作计划,分解落实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平台、镇街并严格加以考核。按照“综合防治、区域联防、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总体思路,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建立起更加完善和高效的环保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共同承担起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治和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与周边区县市的协作,建立起区域间大气污染联控联防机制。

(二)科学规划,源头防控。要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源头防治。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和生态功能区划,对新建产业项目实施更加严格的落地准入制度;对现有污染企业,要通过关停淘汰,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等手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持续升级。要顺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提前规划和建设加气、充电站;针对市场有需求、市民有需要的餐饮行业,要提前在新建区域和具体项目中做好规划定位和油烟道等设施的建设,防止老问题新情况的发生。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工作,逐步减少和杜绝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要关注温室甲鱼等关停污染业态的动向,防治死灰复燃或区内转移,以巩固整治成果。

(三)突出重点,加强监管。针对我区空气质量中臭氧指标偏高的现状,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工业生产性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没有处理设施的要上处理设施,有处理设施的要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在做好尚存黄标车淘汰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机动车尾气监测制度,针对存在的弄虚作假现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杜绝,对屡教不改的当事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对长期在我区运营的大量外来车,要依据新修订通过的《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加强尾气污染管理。针对我区建筑工地量多面广的实际,要进一步落实区级部门和属地平台、镇街重点监管、分层监管的责任,推广防尘设备的应用,提高使用率,提升实时监管水平。要深化餐饮油烟治理和监管,督促排放油烟的餐饮单位100%安装油烟深化处理装置,持续保持对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餐饮行业的查处和取缔力度;落实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的“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民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的规定;对改造后的小锅炉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有名无实”。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各类破坏大气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违法成本,违法情节严重的,除经济处罚外,对相关责任人要移交司法部门予以行政、刑事处罚,以体现新修订法律的初衷,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外,针对群众呼声强烈,政府已承诺的垃圾焚烧厂关停,以及海联热电厂的搬迁(或提升改造)问题,也要尽快明确。

(四)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仅要落实各级政府的防治责任,也要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责任,明确企业防治的主体地位。既要鼓励企业依法治污,又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让“史上最严”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地生根。要继续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和全民环保教育,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做好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倡导、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倡导公众选择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六次会议出席人员名单

(会期一天)

出席:汪宏儿 孙炳松

白美玉

屠冬冬

杜坚强

王云联

李敏华

林加忠

陈文琴

陆为众

葛云莲

王建强 孙树荣

张志良

范国权

蒋叶华

戚金海

姚克萍 任建华

张海明

赵伟儿

高国华

俞小平

吴晋兰 缺席: 沈月华

沈永华

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六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祝振伟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林会友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院长

鑫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科学技术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监察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司法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财政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局副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副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商务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旅游局局长

勇 李

华 杨金水 郑

颖 沈洪相 陈炳鑫 朱学猛 金丽敏 陆春良 郑建芬 梅建胜 马金德 宋建勇 高伟兴 余海根 张红江 赵杏文 何军芳

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冯玉宝 杭州市余杭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沈勇敏 杭州市余杭区审计局局长

沈世杰 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局长

夏雪芬 杭州市余杭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国税局局长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内司工委副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副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调研员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调研员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内司工委调研员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运河街道工委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乔司街道工委主任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

徐东升 胡

昕 陈建荣 陈

宏 陈

勇 罗振勇 马伟忠 周锋 徐

兵 王序华 方忠伟 俞来宝 龙

飞 周炳华 仰健雄 戚明强 梅云水 黄国连

下载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公布《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