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3:4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巡检镇金镶完全小学 王强

农村中小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农村教育研究的深入,农村教育、农村教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激发农村教师的执教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要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考虑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问题。所谓教师工作激情,是指教师充满主动、活力、积极的工作表现。教师工作激情不仅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它还制约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只有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进而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一、影响教职工工作激情主要原因

(一)工资低以及福利待遇差

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是影响教师工作激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归根到底也是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问题。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及教师这一职业应当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然而事实是,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在经济上归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农村教师的待遇福利问题尤为突出,农村教师基本上拿的是“裸体工资”,很多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并未从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的改革中真正落实到位。甚至一些地方还存在扣减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我所在的单位,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教师,全部工资才一千七百多元,这样的工资收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能够让教师激情飞扬的工作?

(二)成长空间小

学校能否为教师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环境,将影响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教师对能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的学校会更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对工作激情的内涵更倾向于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机会有限、成长空间小。首先,农村社会不能给教师提供方便条件,让教师获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农村社会是一个分化不充分的社会,没有书店、图书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想要买书、看书、提高学历、参与培训都要到县城和大中城市,这无疑增加了教师提高素质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传授新教法、新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教师培训经费困难。部分地区因为地方财政薄弱,没有专项的教师培训经费,造成许多农村教师不得不放弃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再次,农村学校本身为教师提供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农村学校抓教学强,抓教师教育弱,教师看不到自身发展的前途,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降低。

(三)工作负担过重

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繁重,还疲于应对各种检查、评比、考核的任务,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影响农村教师工作激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由于学校缺少甚至没有专职生活教师以及保安人员的编制,导致农村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大都从早上六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学生入睡才能休息,普遍感到压力过大。另外,目前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因为教师欠缺,一个教师要同时兼任几门学科的教学,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复式教学,教师要担任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激情。我所在的学校平均每个教师一天要上5节多课,一个星期20多节课是平常事,还要照顾学生,在学生起床后一直到休息的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四)工作条件差

工作条件主要反映在教学条件、学校环境和教师住房上。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把工作条件归属于保健因素,保健因素虽不能带来对工作的满意,但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尽管农村学校近几年在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农的教学条件依然较差,如音体美教学设备缺乏、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奇缺等。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学校的教设备根本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备条件,很多课改计划中的教学课程和试验在农村学课堂上都无法完成。另外,农村教师在生活条件上也法与城市教师相比。

(五)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综合定义可以看出,由于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负荷大,社会期望值高,工作责任重,使教师常常不能很好的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导致情绪低落和身体的耗竭,工作满意度低,以至丧失工作的热情,长期下去产生了倦怠心理。

二、提高教师工作激情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城市同等学历和同类学校的教师相比,其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地位是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没有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的提高,就谈不上教师社会地位及教师对工作激情的提高。因此,国家在政策方面应给予农村地区教育大力扶持和相对倾斜,建立国家指令性补给政策和规范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的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中央和地方都应拿出相应的资金,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增加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津贴补助,通过工资、津贴、医疗保障、住房补助等经济杠杆和评定职称、荣誉等激励措施,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激情。

(二)优化农村教师成长空间

进一步完善教师晋升及进修提高的制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晋升提供条件。对于学校来说,行政职位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众多教师的晋升需求,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合理、透明的竞争机制,开拓教学业务方面和教研方面等多条晋升渠道,让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在公平竞争环境下都有自己的晋升渠道,满足不同价值观教师的需求,鼓励和建设性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最终提高教师工作激情。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进修,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其满意度水平。

(三)减轻农村教师工作压力

现阶段的教育对分数的追逐并未减缓,社会、家长、学校仍然以统考成绩、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升学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福利奖金、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同时新课程改革又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是农村教师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人对新课程改革只听其名而不知其然,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更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和学校应该关注农村教师,切实帮助他们减压,建立减轻教师压力的机制,多与教师沟通,要鼓励教师说出自身的感受,以减轻心理负担;建立健全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考评教师的工作业绩,在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教师荣誉、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氛围

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农村中小学应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充裕的图书资料、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物质条件以及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技术手段,以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另外,农村学校管理者应实行民主管理,应意识到教师是有知识、有能力、有个性的特殊群体,应以尊重、信任、沟通、交流、引导、促进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工作氛围,让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享有教育自主权并参与学校管理。

(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解决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关心支持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客观而宽容的对待教师的职业倦怠,农村小学教师日复一日的面对同样的大纲,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考试考核等等,出现倦怠心理是正常的,家长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不能把心理问题道德化。要建立起有力的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有力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教师对自我价值和自我概念的认识,帮助农村小学教师减轻心理的压力。在学校管理工作,应该破除制度化的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管理体制。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化管理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农村学校要做到人性化的管理,第一,校领导要“以教师为本”,了解和满足教师各方面需要,以尊重教师人格为基点,以情感沟通为纽带,创设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同时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减轻教师心理负担,使之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还有要注重教师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二,学校还要实施民主化的管理,给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建立人性化的组织机构。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坚持了以“教师为本”,充分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完善为己任;尊重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管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有研究表明,人性化的管理体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地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探析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探析及对策

摘要:在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已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在农村推进和加速新课程改革,先应制定“支农”政策,拓宽师源,加强科学管理等有力措施来稳定和建设教师队伍。

关键词:农村;教师流失;对策

农村中小学作为培养未来农村劳动者和建设者的摇篮,在农村人才的培养,建设新农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是否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量流失却令人担忧。

一、对教师流失的认识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而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不断合理流动中实现的,所以合理的人才流动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现实中,教师流动,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并非这种流进合格人才,流出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双向流动的动态平衡。相对于

某个学校单位而言,具备任职资格的优秀教师放弃从事教师职业或教师由现在任职学校变换到高一级学校任职,即向外或向上单向流动,可以称为显性教师流失。根据调查,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主体通常是年龄在45岁以下,正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或通过自考、进修等途径取得本科学历,并在优质课等教学评比中获奖的教师;也有担任过校长,副校长等职务而富有管理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流失的途径一般是参加经济发达地区学校、高一级学校、民办学校公开招聘,或参加公务员考试,或报考研究生,或通过组织人事调动而“跳槽改行”等。教师流失还有另一种形式,可以称之为隐性教师流失,是指在岗教师将目光投向课后、校外,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对本职工作马马虎虎,投入精力较少,却干私活,在校外兼职、兼课,搞有偿家教,办兴趣班等,大搞“堤内损失堤外补”。“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希望在教师,关键是要稳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否则,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句空话。”[1]在实施新课改中,中小学教师专业性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等已是基础教育不争的事实,而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更是雪上加霜,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稳定和发展,更不利于城

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引起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

多元的价值需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学校管理存在着诸多失衡,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求和利益与知识才能的失衡对部分教师功利主义滋生产生催化作用,致使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从教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1.经济收入水平低下.教师劳动除具有经济效益之外,更多的是社会效益。而市场经济不对功利以外的效益实行调节,这使得教师劳动的社会效益的这一部价值游离于市场调节之外,无法体现其真正的劳动价值。“1995年全国工资大调整,教育系统平均工资水平达到5002元,但仍然比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5500元低498元。”[2]据了解,此类差距目前并未有缩小。“近20年来,我国城市收入比明显拉大,1980年为2.8比1,1998年3.1比1,2002年为5比1。”[3]这样,其结果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明显低于同一地区的其他行业人员工资,也低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水平。目前,农村教师的劳动仍是教师个人谋生的手段。

2.分配的失衡。2002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下发了《切实做好农村地区“一费制”实施工作 的通知》,明确指出200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要试行“一费制”,同时要求属于学校按规定收取的杂费,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而政府对整个基础教育投入总额不足,经费投入的结构不合理(投入偏向高中)。”[4]再加上先前取消了教育附加费,不准搞教育集资,造成基础教育“几家欢乐万家愁”就不难想象了。在“向政府要钱,向社会讨钱,向学生收钱,想办法挣钱”的“钱”校长“黔驴技穷”时,改善学校教师福利待遇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

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仅与教龄和职称挂钩,工作上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办法、也没有经济能力体现。职称高的教师通常是具有一定教龄的老教师(当然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也相关),工资水平也相对而言要高一些。在这种境遇中,中青年教师心不安,气不顺。于是在患寡、患不公的双重夹击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想方设法往外跳,一心一意往上调成风。

3.校内管理欠科学.在农村,许多学校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校内管理上没有充分体现教师参与民主治校的精神,对教师缺少人文关怀。

首先,许多中小学校的选才、用才等制度欠科学、不透明、不完备,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大搞“暗箱操作”,人情之风盛行,使得许多中青年教师心灰意冷,对学校的信任度下降。

其次,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领导素质不高,一无专业知识,二无实际能力,仅依据过时经验行事,目光短浅,根本不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维持会长”们只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形成了“此处不留人”的工作环境,使得怨声四起。

最后,因深处农村的中青年教师缺少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学校成为“死水”。即使有良好发展趋势的教师,但因学校唯恐替教师作“嫁衣”,也影响了有限经费的投入。这些挫伤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使得原本“先天不足”教师“后天营养不良”,教师成长受阻,发展无望,形成绝大多数教师“原地踏步”的尴尬局面。另外,由于办学条件差,学校缺乏吸引力,农村中小学也是师范毕业生的“遗弃对象”。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困境中产生了失落、彷徨心理,在借助流失了的教师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榜样”在前,效仿者众,造成农村人心不稳的教师队伍见“利”思迁,“损不足”而赴“有余”。“往高处走,向利处流”使得农村教师队伍已不堪重负,而面对新课程,被动的应付是中小学唯一的选择。

三、对中小教师流失的对策

美国著名学者琳达·达琳—哈蒙德曾指出,“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比其他变量要重要得多。”教师是教育的“血脉”,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量地快速地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农村教育质量严重滑坡。所以应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办学条件,发展农村优质教育,将摆在建设新农村重中之重的位置。

1.多渠道增加投入,制定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政策农村中小学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是一个弱势群体,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上应受到政策的保护。“没有经济后盾,要大家专心投入工作不现实;没有经费,只靠制度调动积极性,难以持久,更无法引进教师。”[5]政府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真正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根据当地的实情,适当提高“一费制”标准,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教育,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加强在县一级政府统一管理前提下,提高教师待遇,在使用、分配人、财、物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制定对农村教师特殊优待政策,如优先解决住房,妥善安排教师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问题,以解除教师后顾之忧。在“支农”、“惠农”政策指导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补贴标准(当然增补的不再是档

案工资),并设专项资金,奖励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增多外出进修、学习教师名额比例等,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学校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服务思想,关心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发挥集体智慧力量。在有限经费使用上,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减少经费人为浪费,发挥其效益最大化,增强利益分配的透明度。在校内“四制”改革中,建立和完善校长聘任制,教师绩效工资制,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另外,学校管理者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其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其成就感,通过“事业留人”。加强学校有效管理,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为教师营造安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做到“环境留人”。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谈到人才流动时说,在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调节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道德力量调节。农村中小学要关注校内教师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战线和其他行业敬业爱岗的先进人物事迹,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名与利、公与

私、苦与乐,发扬“蜡烛”、“人梯”精神,下定终身从教的决心。在当下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应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积极迎接挑战,结合校本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拓宽视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同时,规范教师的兼职行为,对教师的隐性流失进行引导,促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工作上。

4.拓宽师源,解决流失后教师数量的不足《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和非师范类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尤其要走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外流,走出去的学生不愿回农村从教”的怪圈,改变“逼走了现任教师,吓走了未来教师”的窘境。同时借鉴外国经验,利用政策引导教师双向流动,对隐性流失进行正确疏导,将一定地域范围内教师由“单位人”置换成“系统人”,实行教师“无校籍”制度。农村中小学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还可引进骨干教师、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来弥补教师结构缺陷,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而对于“支农”、“留守”教师,要给予优厚待遇,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不良,数量不足的难题。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让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

人口资源优势,应当提高农业人口的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积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加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才能稳定农村中小教师队伍。

第三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对策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对策

[论文摘要]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对于激发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低以及福利待遇差、成长空间小、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条件差及学校民主管理机制欠缺等因素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建议从以下方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优化农村教师成长空间;减轻农村教师工作压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氛围;建立持续反馈机制,促进农村教师成长。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对策

农村教育目前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农村教育研究的深入,农村教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激发农村教师的执教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要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考虑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问题。所谓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教师工作满意度不仅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它还制约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只有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进而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一、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一)工资低以及福利待遇差

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归根到底也是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问题。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及教师这一职业应当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然而事实是,我国分配关系的错位造成了社会消费的扭曲,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在经济上归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农村教师的待遇福利问题尤为突出,农村教师基本上拿的是“裸体工资”,很多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并未从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的改革中真正落实到位。甚至一些地方还存在扣减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笔者曾对120位农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2%的教师对工资及福利待遇不满。

(二)成长空间小

学校能否为教师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环境,将影响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教师对能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的学校会更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对工作满意度的内涵更倾向于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机会有限、成长空间小。首先,农村社会不能给教师提供方便条件,让教师获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农村社会是一个分化不充分的社会,没有书店、图书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想要买书、看书、提高学历、参与培训都要到县城和大中城市,这无疑增加了教师提高素质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u。其次,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传授新教法、新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教师培训经费困难。部分地区因为地方财政薄弱,没有专项的教师培训经费,造成许多农村教师不得不放弃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再次,农村学校本身为教师提供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农村学校抓教学强,抓教师教育弱,教师看不到自身发展的前途,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降低。

(三)工作负担过重

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繁重,还疲于应对各种检查、评比、考核的任务,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影响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由于学校缺少甚至没有专职生活教师以及保安人员的编制,导致农村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有的学校,男教师兼职当保安,负责巡逻护校;女教师兼职当保姆,照顾学生起居。因此,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大都从早上六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学生入睡才能休息,普遍感到压力过大。另外,目前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因为教师欠缺,一个教师要同时兼任几门学科的教学,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复式教学,教师要担任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四)工作条件差

工作条件主要反映在教学条件、学校环境和教师住房上。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把工作条件归属于保健因素,保健因素虽不能带来对工作的满意,但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尽管农村学校近几年在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农的教学条件依然较差,如音体美教学设备缺乏、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奇缺等。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学校的教设备根本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备条件,很多课改计划中的教学课程和试验在农村学课堂上都无法完成。另外,农村教师在生活条件上也法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不能像城市教师那样有优厚的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而且国家现住房改革政策也未能惠及农村中小学教师,多数农村教师既无建房的宅基地,又无法享受城镇职工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等房改优惠政策。绝大部分农村学校无力建设教师“周转房”,给青年教师及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五)学校民主管理机制欠缺

《教师法》和《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完善学校的决策工作,增强学校工作计划的周密性和可靠性。同时,教职工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行动的自觉性。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里,校长负责制却被曲解为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其结果是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对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并不重视,没有设置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学校管理不够民主,领导存在家长作风,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没有话语权,教师的工作成绩得不到有效激励,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不到劳动的乐趣。大多数教师对此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少数能说点意见的也成了压制的对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不够,工作积极性往往不高,责任感不强,对自身权益和学校未来发展不重视,这不利于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城市同等学历和同类学校的教师相比,其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地位是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没有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的提高,就谈不上教师社会地位及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因此,国家在政策方面应给予农村地区教育大力扶持和相对倾斜,建立国家指令性补给政策和规范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的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中央和地方都应拿出相应的资金,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增加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津贴补助,通过工资、津贴、医疗保障、住房补助等经济杠杆和评定职称、荣誉等激励措施,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二)优化农村教师成长空间

进一步完善教师晋升及进修提高的制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晋升提供条件。对于学校来说,行政职位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众多教师的晋升需求,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合理、透明的竞争机制,开拓教学业务方面和教研方面等多条晋升渠道,让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在公平竞争环境下都有自己的晋升渠道,满足不同价值观教师的需求,鼓励和建设性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最终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进修,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其满意度水平。

(三)减轻农村教师工作压力

现阶段的教育对分数的追逐并未减缓,社会、家长、学校仍然以统考成绩、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升学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福利奖金、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同时新课程改革又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是农村教师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人对新课程改革只听其名而不知其然,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更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和学校应该关注农村教师,切实帮助他们减压,建立减轻教师压力的机制,多与教师沟通,要鼓励教师说出自身的感受,以减轻心理负担;建立健全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考评教师的工作业绩,在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教师荣誉、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氛围

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农村中小学应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充裕的图书资料、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物质条件以及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技术手段,以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另外,农村学校管理者应实行民主管理,应意识到教师是有知识、有能力、有个性的特殊群体,应以尊重、信任、沟通、交流、引导、促进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工作氛围,让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享有教育自主权并参与学校管理。

(五)建立持续反馈机制,促进农村教师成长

农村中小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对本校教师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要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改进教学工作,提高绩效水平。学校对教师书面的工作评价包括现场管理记录、出勤登记、学生学习表现档案和教师工作能力评价表等。书面工作评价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在工作评价中要诚恳地对教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使教师拿到自己的工作评价时对自身的情况会有一个更客观的了解,感受到学校管理者在关心自己的成长。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最终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进而达到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目标。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希望在教师。温家宝总理强调“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负担较重、学科教师不配套。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师 现状 对策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中强调:“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要办好农村教育,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那么,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是: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从师资来看,城市教师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质量。表3比较了城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状况。2001年,城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都在96%以上,两者差距不大,相差不到3个百分点,但城市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大大超出农村比例,两者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初中教师队伍质量城乡之间差距更大,城市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超过92%,而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不到85%,城市比农村高出将近8个百分点。城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的比例是农村2倍以上。

(二)、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化严重;从学科结构上看,英、音、体、美教师奇缺。

(三)、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四)、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城镇教育又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五)、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已经日趋严重。以我校为例,我校共有教师26人,其中50—59岁12人,40—49岁9人,30—39岁5人,平均年龄47.19岁。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缺乏创新精神;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多数都是“半边农(教师的配偶是农民)”,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六)、农村编制不合理、教师负担较重。

城镇所有小学都是严格按照师生比1:24配置教师的,但农村学校学生数少班级多,政府要求开办的学前班也不在比例之列。这样就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异常紧缺。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担任两个及两个以上个年级的课程;有的甚至实行“包 2 班制”,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一般在10科左右),我们经常戏称我们农村教师是“万金油”“是全才”。如此一来,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又谈什么教研活动,谈什么教学效果呢?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那就更谈不上了。

(七)、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

目前小学教师很不配套,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都要求必须开设英语,而全乡没有一名专业英语教师,学校只好赶鸭子上架,只要稍微懂一点点英语懂教师去上英语课;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如何了。体育、音乐、美术同样没有专业教师,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状况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调整中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2、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和降级处理,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3 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减轻负担,提高待遇。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还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将农村教师的退休年龄提前,将教师退休年龄提前几年,然后招聘一批实力派的大专毕业生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

(三)、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支教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马蹄镇在这一点上一曲的一定的成绩,如到有经验的地方学习交流等,但是还远远不够。现在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公平的竞争性。可以先从年青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年青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但是,做的力度和广度显然还不够,除了本地区的交流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在城乡学校、教师以及东中部与西部的交流方面,不仅 4 是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从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应该认识到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可以在团中央现在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扩大其范围,适当提高其服务期的待遇,让各类高校的毕业研究生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服务1~2年,除了从事教育工作外,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因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四)、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五)、教育投入落实到位。

政府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留在农村安心从教。温家宝指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是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定稿)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作者: 陈明念(初中地理

广安市初中地理564班)

评论数/浏览数: 9 / 400

发表日期:

2012-09-28 11:22:45

| 优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特殊时期,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紧随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与此同时,我国广泛存在的、肩负重任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危机感,这种压力日趋剧增,使本群体教师产生了高度的紧张与焦虑不适感,影响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导致不利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健康发展,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在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避免教师心理问题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中国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和生存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教师总体压力感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感更是较为突出。有关调查显示,有77.8%的教师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压力较大或很大。绝大部分农村教师存在“工作超负荷、收入低、继续教育质量不高、不满现状”等突出问题。

那么,“现在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你感觉有没有压力?具体有哪些压力?感觉压力大吗?”

根据参阅有关文献、调查访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县五所农村中小学教师做了简单走访调查:据统计,该五所农村中小学50名教师中,有80%的教师反映目前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且压力偏大,急需调理自己。

老师们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反映问题众多,普遍表示压力偏大,且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

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压力情境的特殊职业,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经济腾飞、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教师的压力问题凸现。教师的压力来源多种多样,既有社会、生活、工作方面的传统压力,又有新课改实施后的新兴压力。结合调查,我们将农村中小学教师较大压力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归类为工作、经济、精神压力三大方面,以便于问题的解决。

(一)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

1、课时太多,学科杂,工作量过大

像我们学校任主课的班主任教师,周课时多达17、13节,而且杂事多,这种情况几乎代表了所有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状况。李老师的苦恼几乎也是所有农村班主任教师的压力状况的反映。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教师,但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很多老师工作量大,课时多,他们不仅跨年级教课,而且跨学科教课。例如我校教师罗老师,目前担任七、八两个年级四个班的生物和化学教学任务,加上早自习,周课时同样达18节之多,而且兼任实验室管理员,像王老师这样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老师在农村中小学不在少数,他们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大,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2、工作条件差,缺乏教学资料

许多教师反映农村中小学校工作条件差,缺乏教学资料和设备,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更多的高科技素材授课的能力,但是教学资料的不足,使得新课程的实施如同无源之水,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心头平添压力。

3、新课改带来的压力

教育理念的更新、引进新的教育模式,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压力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新课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因为自身素质较低,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模式,常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新课改要求备课质量高,农村教师缺乏辅导资料,想要上好高质量课程,往往在课前下大功夫备课、搜集资料等。

4、学生基础差、素质低

虽然我国农村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中小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导致他们各种行为问题多、学习缺乏情趣和动力,给教师造成农村学生难教的消极印象。另外,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复杂多面的学生情况也是导致教师压力陡增的因素之一。

5、学校体制呆板

关于农村中小学学校体制,经调查总结,多数教师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量化过于细,造成老师们过于追求量化成绩而形成不良竞争,破坏学校教师之间的和谐;管理体制的落后、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使许多有能力、有抱负教师在学校得不到重视,心生怨气且易与学校管理人员产生冲突。

6、工作中教学外的杂事多

迎接检查多、形式主义多的情况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广泛存在,教师们纷纷为此苦恼。学校一开课,名目繁多的检查团以及各种活动便纷至沓来,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仅存在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过后又要求教师填写各种各样的表。不少教师都反映说:“一次形式主义最起码影响我们三天的备课、上课。”

(二)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低,福利待遇欠佳,给他们造成经济方面的压力。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学校工资福利待遇欠佳,农村教师的经济处境依旧不算良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要大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呼吁。”调查显示,本地区教师经济压力依然显著。

(三)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

1、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中为生存竞拼!而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强烈的愿望,希望他们子成龙,女成凤。此时,往往家长、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只讲奉献,就应该不图回报,做的比一般人好。社会成员对教师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值,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农村家庭,农村父母的生活压力更大,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而且教育手段落后,强烈的期望便寄予在负责教学的农村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身上,神圣的职业压力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心力憔悴。

2、学历、进修、论文压力大

为响应新课改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首先被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新课改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众多进修培训、以及晋职要求的科研论文,往往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找不着北。实质上,这些进修一般都是两三年的时间,学校外严内松,很多老师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应付没有实际意义的自考、函授类的考试,既占据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精力,又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3、家庭方面的压力

我们知道,教师这一职业,教师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特别是农村教师,他们肩负更多的责任。在农村,家庭对教师的需要程度不亚于教学,而农村教师们对家庭的照顾不到位,却往往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况且,如果配偶没有工作,他们还要为生计犯愁。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家庭压力相对较大。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对策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师个体长期暴露于应激工作环境而无法对其有效应对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面对各种压力时不能采取的合适的方法疏导,过重的压力势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多施以关心和爱护,积极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对我们国家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更重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也要学会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通过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情绪,培养高尚情操,排出外界压力,从而更好的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具体对策分析如下:

(一)全社会关注、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

1、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要增加农村教师数量,培养专业人才,针对教师工作量偏大的现状,国家政策应继续向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倾斜,增加农村师资分配,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二要增加农村办学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工作条件,向农村学校配备教学设备、促进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三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福利待遇措施,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手段保障教师收入。

2、改变公众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期望值

要改变公众对教师期望值,还原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角色。对教师更多的宽容,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工作条件艰苦,负担重,我们更要多多体谅他们,对他们的期望值必须合理,给与他们工作以外更多的自由。

3、家长配合教师教学

经常组织学生家长到学校,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引导他们重视教育,使他们了解当前学生境况,对学生不放任,不放流,积极配合教师,共同管理好学生。

4、净化校园,去掉形式主义

学校是专门教学的地方,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建议各种没有必要的检查、评比,还是少进校园的好,让老师的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水平。

5、家庭成员要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多的关心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奉献,要求教师家庭成员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多的关心和温暖,理解和支持教育事业。

(二)学校管理者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增加支持与帮助

1、支持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农村学校管理者应对本学校教师持积极肯定态度,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尊重的,是得到信任的,因而使教师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从容面对课改工作中得与失,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关心

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激励,更应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如果某校教师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该校长能对其加以关心,能给予该教师最大程度地关怀,想办法解决困难,那么一定可以缓解该教师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促进了该学校的队伍建设。

3、学校体制的合理化建设

建议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合理的教师量化标准,充分尊重教师,鼓励教师创新。

4、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交往的环境,协调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每天的工作特点——独立性。而可能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压力,引发种种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良是其压力的源头之一,在教师的个人工作中,部分教师容易走进误区,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教学。学校管理者应该全面促进教师交流,促进学科了解,并且经常组织教师团体活动,缓解教师压力,促进教师团结,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另外,有条件的话,建立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为教师心理做好保健工作。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因为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好,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引起不良情绪的因素。因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

1、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课改带来的压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社会要求教师有更新、更高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视学校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平台,视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

2、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压力容易导致教师心理问题,这不仅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大大降低老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直接威胁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作为教师在做好学生心理工作的同时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所学知识应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课,还应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产生重视,有所研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一些心理调节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基本解决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1)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不断的适应与摸索教学工作中,遇到压力,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可以通过放松情绪、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磨练自身意志,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压力,将压力视为自己成功路上的纸老虎,它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将自身看成发展的,改变观念,从而达到心理自我调节目的。

(2)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减轻压力

时间遗忘法。一切随时间过去,所有问题均抛之脑后。积极忘记过去,随时改善心情,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忘却痛苦,摒却不良情绪,只注视自己现在和未来,才能拥有更好的心情去工作。自我解脱法。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那么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学会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干点自己乐意干的事情。

淡化功利法。给自己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生活目标。清楚的认识生活工作中的名和利,无论是学历、职称、职务、工作还是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功利性思维。

自我回避法。在众人面前多观察、多思考,不要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于形象而忧心忡忡。

读书学习法。读书看报不仅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而且还有利于心理保健。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提升个人素质,在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中,获得动力,树立理想,从而刚强自信起来。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美化仪表法。一般地,我国农村教师不注重自身衣着形象,向来以朴素简单为主,我们提倡教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但是部分教师形象实在欠佳,尤其当教师精神压力大的时候更无暇自身形象问题。经研究发现,美化仪表法既可以提升教师形象,又可以起到增加教师自信,改变教师心境的作用。

生理保健法。我们知道,运动是消除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一贴良药,在工作余暇,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打打球、跑跑步,有条件地还可以去游游泳等,多参加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娱乐了身心。

自主激励法。自信是自我发展和进行美好人生的基础。给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顽强、积极地面对人生。在生活中无论是遇到任何困难、压力和挫折,都要坚强勇敢的面对,不断激励自己迎难而上,相信机成功就在前方。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不断激发潜能,顺势而上,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每位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下载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鲜无人问津。教师的职业特点......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

    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5篇)

    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顾名思义是指诚实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农村文化原因及对策

    论文概要:本文通过作者的深入调研,提出连云港市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农村文化站投入、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有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就如何大力推进我市社会主......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马克思主义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3班加永勒登*** 【摘 要】在近100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

    试析影响教师流动制度实施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面对教师单向不合理流动问题,制定并实施教师流动制度是最佳选择。政策制度不完善、宣传不足、办学观念以及教师培训的落后等都影响着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要加大宣传力度......

    影响农村供电所线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本站推荐)

    南方电网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个人申报版 论文著作电子档案 姓名:陈凤莲拟评审资格:助理工程师 档案制作时间:2013年3月27日影响农村供电所线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 要】线损率是......

    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原因与对策(前沿观察)

    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原因与对策(前沿观察) 李 周 任常青 《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03日05 版) 消除农村空心化,应从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入手,提高农村建设土地利用效率;从扩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