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1:3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

大理山高箐深,沟壑纵横,白云悠荡,流水淙淙,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么美丽的地方会连续四年大旱,大理承受着大地域变化小地域受灾的苦痛。

一、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初步原因

大理异常气候的变化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我们还可以找到证实这个论题的有力证据,如泰国洪灾、朝鲜干旱、巴西半边干旱半边涝灾……我们没有能力阻滞世界气候异常对大理气候的影响,但是我们有理由探讨大理生态自身方面的原因,有理由做好大理自身方面的事情。

现在就大理气候异常情况作初步的分析,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在会上或者在会后指出。

1、过度砍伐导致森林植被遭受极度破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率,大理向大山发起了进攻,导致大理大量原始森林及次原始森林遭受破坏,政府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引导农民退耕还林,而要恢复原始森林和次原始森林,不是短时期内的退耕还林所能做到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成效极为缓慢。有人把大理森林遭受破坏归于以前政策失误,这种观点其实不对,上个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全身患病的老人,仅靠打点滴是不能救治老人生命的,明知饮鸩止渴不是好办法,但是政府总不能看着老人在哀嚎声中死去吧?

这种情形跟民间借高利贷医治病人有些类似,结果老人的病没有医好,借贷者从此背负起还债的重任,多年不得解脱。现在对大理苍山系水资源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地震、泥石流、山洪危害等方面内容予以简单论述,以此证明在大理实施生态立县究竟艰难到何种程度!根据《苍山植物科学考察》介绍,可以得知大理和大理地区是湄公河褶皱带的一部分,从大理西北1127公里的昆仑山地区向东沿湄公河延伸至老挝和越南,大理地区石灰岩沉积在变质层之上,后来的构造运动使大理生成了无数断层带。

雪山河电站前池(海拔2400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8°C,马鹿堂(海拔2677米)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3°C,由此推测出大理地温比气温高2.4°C,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不大,但是受昼夜温差所制约。如果不考虑以上气温指数限制而盲目在海拔2700米以上区域或者在1800米以下区域种植核桃,经济效益非但不好,相反因为破坏了苍山系(含清水朗山系)植被平衡状态,将引发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

包括森林砍伐、开山取石、工程建设等因素,导致土层裸露,风化层崩塌,造成土壤侵蚀,是汇集泥石流的主要原因。苍山经过多年砍伐林业用地91.7万亩,占苍山总面积的62.69%,森林总面积只有28.52%,多为幼林、疏林和灌木丛,而荒草地占地高达21.38万亩,占苍山总面积的14.61%,加上裸露的道路、石山、冲沟等面积大,土层失去了保护,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紊乱,修复极为困难,加上河床抬高,次生土增加,导致洪、涝、旱灾害频发且成恶性循环态势,造成了农业经济的严重损失。

雪山河上游最为危险,“Y”型构建模式导致水流侵夺点的形成,过多的泥石随水流移动。笔者在调研和走访中看到,雪山河上游乱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甚至由此延伸到普子山,其终结方式为大规模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苹果如核桃,雪山河上游村民不仅不会反对,相反会带着感激之情大踏步向山上进发,砍树烧山挖坑,栽下核桃幼树,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大量泥土正在随流水下泻。

百姓不知道,很多人员同样不知道,云南以4%的国有土地,承担着全国22%的地震风险,我们以生活在苍山西坡而自豪,却不知道我们生活在刀尖风口上。

2、过度采矿导致大量山体裸露。云南号称有色金属王国,大量采矿企业向云南的大山发起了进攻,因为财政需要,因为财政压力,有些部门对此行为采取了容忍姿态,导致严 重后果云南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裸露的山体面积不断扩大,太阳暴晒矿石残渣,雨水把矿石残渣带到田间、山坡、河流……绿水化作虚幻,青山化作遐想,大山无法向空中提供水汽,冷热空气难以形成对流。

人们借助节日推介产品,晴朗天气成为获取利益的条件,于是拖着红线的驱雨弹钻进了云层,云层向地面回应出隆隆的声响,受了委屈的积雨云愤然离去,本该下雨的地方烈焰当空,本该享受清凉的人们享受着烈焰的烘烤。云南气候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大理气候的变化,大理承受着云南气候变化的恶果,继而使得百姓在灾难性气候面前显得难以适从,受苦受难。

3、改变交通现状的行为导致山体遭受破坏。大理是以大山为主体的县份,长期人背马驮的苦楚导致山民渴望出行方便,政府顺从民意,拿出大量资金改善大理交通。村村通演变成了户户通,村民合情不合理的修路行为无情地摧残着大山的肌肤,构建绿色大理的声音响在耳畔,构建绿色大理的初衷渐行渐远,实行家家通公路硬化不是短时期内所能做到的事情,大理承受着简易公路泥水下泄的苦痛。

为了写好这篇调研报告,我去过很多地方,见证过许多公路——硬化的或者不硬化的,那些没有硬化的公路,天晴时尘土飞扬,撒向路边的树木,下雨时泥水飞溅,撒向路边的树木,更多的泥水冲向下游,带走了森林所需要的养分,对下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为了生活,百姓放弃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循环使用,反复使用,导致土地不使用化肥不能种出庄稼,泥土逐渐失去自我造肥功能,山水逐渐失去自洁功能。

4、经济行为导致大量水源林遭受破坏。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换个角度来说,改造自然等同于破坏自然,导致废水流向河流,矿渣扑向田野,鲜活的河流瞬间变成了死河臭河,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受到气味侵袭的生物正在癌变,食用癌变生物的人们,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怪病不是出现。

为了获取经济价值,改善生活环境,栽种经济林木纯属正常,然而大理有些村民没有计划,没有听从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该种的地方不种,不该种的地方偏要种,大量毁灭水源林,等到雨季刚过,村民意外地发现小溪过早地干涸,河床变得过于狭窄,砂石掩埋了树木,石头上粘贴着垃圾,恶臭令人晕眩。

核桃树散发的毒气能够杀死周边的植物和树根下的生物,具有极强的排斥性。大规模种植核桃是以牺牲其它树种为前提的,其终结方式是土壤中的有效成分被大量吸纳,核桃林土块将变得坚硬,难以再种其它植物。

核桃树不具备保持水土功能。核桃树根系极为发达,核桃树身具有拉高式生长特点,其根系逐渐露出地面,造成树下岩石大量裸露,不具备保持水土功能,大规模种植核桃导致水土严重流失,造成水资源严重枯竭,继而导致泥石流出现和气候变得异常,大规模开挖山地大规模种植核桃,远不如优化核桃树种以及提高单株产量,保护常绿如松树、杉树、柏树等树种至关重要,有积极意义。

核桃树有极强的吸纳功能。核桃仁之所以营养丰富,在于核桃树有极强的吸纳功能,能够吸纳土壤中的有效成分挪为己用,最终导致土壤中的碘、铁、钼、锌等元素消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理州卫生部门对大理光明、金牛等村镇小学进行了碘调查,证实这些村镇绝大多数学生有患地甲病的可能,其诱导物质应该是核桃树。洱源县乔后盐矿生产的食盐外包装上注有“专供大理”四个字,可以证明大理人民正在补充碘等元素,以补充碘等元素来预防碘等元素匮乏所带来的疾病。

【钼是一种金属元素,可用来生产特种钢,是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以钼粉的形式存在,钼又是人体需要的元素,以微量形式储存在土壤中。钼为多种酶的组成部分,钼缺乏导致龋齿、肾结石、大骨节病、食道癌等疾病,全肠道钼不足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还可以促使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排泄增加——根据观察分析,钼元素很容易被核桃树根所 吸纳,土壤或者水中的铜和食醋反应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在没有钼制约的前提下容易导致人体器官癌变。】

大理有部分人头发过早变白、容颜过早衰老、肾结石和胆结石患者多、肠癌患者偏多、少数人智力发育迟缓等现象。除受海拔高、紫外线强、空气湿度低、生活方式差等因素影响外,跟体内部分元素缺乏有直接关系,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尽早对大理的土壤和水源进行化验,及早进行补充。

5、水电站对大理气候的影响。可以肯定,大理水电站对于发展大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大理不是电力丰富,如果城乡不是采取以电代柴的生活方式,大理的森林状况将会更加糟糕,但是水电站也给大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大理水电站大都采用径流式发电,不具备蓄水功能,导致大量弃水出现。经过测算,1个流量在经过两公里的流程,至出水口时变成了0.94个流量,如果水渠建筑不达标,1个流量在流经两公里之后变成0.87个流量,部分水流进入山体,部分水流从水渠渗出,这是大理江上下游水流量不对称的原因。

全封闭式的引水渠不能够向空中提供水汽,坝下几公里河道没有水流,河石裸露,河石被无序开采的现象非常普遍,等到雨季到来时,河沙被大水冲走,河床迅速走低。经过比对,金牛至平坡大桥上方,河床几乎变形走样,有些地段河床变低,达到半米以上——如果不是雨季泥土的补充,其变低数值更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大量修建水电站,至其实年代,美国大量炸毁水电站,保持水流畅通,恢复自然生态,其建与毁跟经济形势相关。我国现在经济形势跟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差不多,再过二十年,当中国经济形势达到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水平时,国家会不会炸掉一部分水电站呢?

6、老旧水库蓄水能力差,需要改造升级。以前是百姓自己出力出钱修建水利设施,现在是政府出钱请百姓修建水利设施,钱不到位百姓不愿意做工,有时还会资金到位工程不到位的局面,许多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渠道已经消失,大量水库长时期得不到改造,大量垃圾被冲到水库里,水库里大肠杆菌孳生嚣张。

我几次去某水库,发现该水库已经严重污染,大量垃圾在水里沉积。我有幸钓到了六条小鱼,六条小鱼体型短小,肚皮鼓胀,造型怪异,通过解剖,发现鱼肠里都有塑料、布条、橡筋之类的物质——吃这种鱼会对人身造成伤害,答案是肯定的。

7、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山区村民随意倒垃圾,垃圾随山水而下,污染着山下坝区和城区。几年前,某些村民尚有掩埋病死牲口的习惯,到了现在,某些村民抛出了这种习惯,行走河边或者行走山间,发出恶臭的死牲口随处可见。某些村民心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愿意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之中,个别人甚至把家中尚未用完的农药和医用药物随意丢在路边,丢在垃圾坑旁。

8、野生水生物几乎灭绝。大理是个把吃字放在嘴边的地方,拿能吃作为存世的炫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是现在大理的真是写照。现在大理的情况是能够弄来吃的都弄来吃了,有些人把贪婪的目光投向在路树上吵闹的麻雀,对如何才能吃掉麻雀伤透了脑筋。大理野生水生物大量减少,连最具繁殖力的泥鳅黄鳝也即将成为稀有,大量河流成为臭河,除了病毒细菌,其它水生物不复存在。

1、成立生态立县综临时合办公室。“颠覆—重建—破坏—修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颠覆大理生态环境容易,修复大理生态环境困难,但是面对困难,我们惧怕吗?答案是否定的。

治理生态环境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建议成立生态立县综合办公室,调研,评估,分析,制定治理方案,按治理方案实施。不要三年翻番五年翻两番的口号,要循序渐进式的行动,注重质量和效益,在三到五年内初见成效,在十年内大见成效,操作过急反而不好。

2、树立大山情愫,保护大山。广大农民已经尝到了以电代柴的好处,保护水源林的初步理念正在形成,职能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源林调查,确实掌握全省水源林概况,根据调查概况制定相应措施,此外,尚需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采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限制木材违规输出,尽量禁止城市到农村挖取成年树木;

3、做好水源林保护工作。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部分村民以为分给他们的山,就是他们的私有领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挖什么地方就挖什么地方,跟政府无关。大理是藏富于民的县份,有些村民缺乏主人公意识,以为政府是阿里巴巴的主人,钱多到连自己都不知道,不但不配合政府工作,反而给政府出难题,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唱别扭的独角戏,部分村民依然故我地向大山发起进攻,加强县情教育势在必行。

看到生姜价格好,大家来年都种生姜,看到山药价格好,来年大家都种山药,非但没有种出效益,反而伤害了原有种植户利益。现在百姓看到牛羊价格高,大家都去养牛羊,殊不知牛羊养殖规模超过自然承受能力,势必会遭遇自然的反抗,好在有些百姓还算聪明,向牛羊提供猪饲料,牛羊被主人家养得膘肥体壮,减轻了对自然的破坏力。

3、做好水电站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水电站蓄水不足,径流式引水途中损耗严重,坝下干涸,遍布垃圾,水生物绝迹,面对种种情况,我们应当考虑在坝下成阶梯状修筑拦水坝(坝高2米,间隔500米)——这种拦水坝投资不高,可以考虑由电站投资者独立完成,如有可能,还可以考虑在拦水坝内养鱼(坝上设置拦鱼铁丝网即可),这样可以保证有水汽升入空中,对于保护河石和河床也有好处。

可以考虑在坝下修建水渠,使水生物能够顺水渠上下游动,修建这种水渠投资不多,效果明显,可以考虑在大理相关河流投放幼鱼。

最为重要的是禁止电子捕鱼。电子捕鱼危害性极大,鱼类、蛙类、蛇类甚至虫类在强大的电流面前难以幸免,侥幸逃脱的也因为生殖系统遭遇破坏,在不能繁育后代的遗憾中死去,严厉禁止人们在3—5年食用野生水生物,要让人们知道没有野生水生物的大理不是有生机的大理,知道野生水生物不是非吃不可的东西,对违规提供野生水生物的饭店予以重罚,给野生水生物一个繁殖后代的机会。

4、做好经济树木种植和保护水源林的工作。核桃价位很高,但是随着核桃种植面积的迅速增长和速生核桃在周边省市的大量种植,大理核桃降价将成为事实,不可置疑。

核桃从种植到产生效益至少10年,其间会导致土壤大量流失。核桃树根能释放出毒气,侵害周边植物,导致周边植物难以生存,加上核桃具有抬高式生长习性,核桃树下往往山石裸露,不具蓄水功能,避免因为种植核桃而毁灭水源林的事情发生。

向质量要效益,向核桃深加工要效益。调研发现,在核桃价格下降时刻,县内有许多村民变出售核桃果为出售核桃仁,自我弥补了核桃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部分损失,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关注大理核桃发展态势,预防核桃病虫害发生。

5、实行农村垃圾填埋制,建立绿色农村。农村垃圾是导致水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是毁损构建大理生态的重要因素。

“权衡利弊取其轻。”垃圾填埋会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但污染程度不是很高,这是经过论证的,也是许多地方采用的。既然大理县城对垃圾采取填满制,而且已经沿用了几年,乡镇、山村和家庭应当铺开。

农村家庭沿用方法:在住宅附近选择空地挖掘垃圾坑,深宽均1米,费时2—3小时,在四周打上木桩,避免牲口误入,边倒垃圾边填埋,填满后种树或者庄稼,接着在原坑旁侧挖坑,既可以彻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还可以节约大量土地。

6、种植可食性竹子,保护清洁水源。竹子根系发达,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还能有效地清洁水资源,是构建生态大理的绿色物种。调研资料证明,大理竹笋大多不能食用,应当鼓励农民种植食用竹,如江西楠竹、贵州香竹、湖南水竹……

尝试油茶种植。油茶广泛种植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南方省份,适应性强,引种方便,属于常绿灌木经济树种,蓄水性强。茶油市场价每千克80元以上,国内市场紧缺,东南亚市场也很紧缺,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第二篇: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破解突出问题。”近一段时期,我省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境治理,创造洁净蓝天,取得初步成效。“十三五”时期,我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努力破解环保难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大气和水污染形势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强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通过持续努力,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南2015年PM10累计浓度为170微克/立方米,PM10和PM2.5分别距离目标相差55微克/立方米和15微克/立方米。今年上半年,全省1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46.8%(85天),照此推算,距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90天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地表水距离全年达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2016年上半年,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8.7%,同时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耕地污染不容忽视。我省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镉、钒、铅等重金属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较高。全省除濮阳外,各市调查点均有污染物超标现象。

意识有待增强,制度有待完善

我省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主观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认识不深入、不全面,仍然坚持粗放式发展的固化思维,坚持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保护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特别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在治污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

发展方式粗放。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呼声。但在传统粗放发展的惯性作用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忽视了日常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忽视了新兴产业的引导培育,导致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产业发展滞后。

城镇化资源能源集约化水平低。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城镇化是靠大拆大建和挤占大量土地资源强力推进的,整体设计忽视了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布局和合理搭配问题,造成道路拥堵、城市内涝、环境质量堪忧等城市病,推高了通勤成本、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

相关污染治理法律制度不完善。我省环境污染治理的有关立法大多是配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立法几乎空白,而且新法新规出台耗时太长。地方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无形中恶化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我省环境保护处于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转折期,又处于负重前行的攻坚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一突出短板。

充分认识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破解环保难题的决心和信心。污染治理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子孙后代发展命运的民生工程。因此,必须切实提高绿色发展的自觉性,把绿色化的要求和标准全面融入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之中,强化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联动协同效应。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建立生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为此,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需求导向和供给侧改革力度,鼓励企业改进更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持续降低工业增加值的单位能耗,减少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排放水平,出台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大力发展现代旅游和信息产业,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品质,促进自然与人文、生态与产业融合对接。打造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行“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大对各地市和直管县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的落实督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的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制订河南省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城市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性能、低材耗、利废型、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地级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柴电混合、气电混合等节能环保汽车的公交比例,提高公交覆盖率与分担率,发展快速公交、轨道交通和新能源交通等运输装备。加强雨洪资源的收集利用,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完善生态城市建设和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尽快完成《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河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立法的调研制定工作,制定《河南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河南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省里和有关职能部门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环保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水污染“黄牌”、“红牌”处罚措施。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对未完成大气和水污染工作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继续公开约谈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问题严重的实施涉气项目和新增水污染项目限批,并依法问责追责相关责任人员。

第三篇:浅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马克思主义学院

09级思想政治教育3班

加永勒登

*** 【摘 要】在近100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

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 并分析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种不利影响,最终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 影响 措施 【正 文】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2012年10月14日,英国气象局称全球已停止变暖16年,再次引发热议。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介绍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所造成的。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来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0 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 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51 吨,约占全球总量的 13.9%。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全球升温的后果

据新华社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警告说,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或许在下个世纪出现食品匮乏的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联合国和美国国立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场趋势后得出了这一看法。

世界观察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

全球升温还会造成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会被淹没,以前所说的大西洲就是这样被淹没的。

美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

美国国立科学院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四、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5、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9、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以上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粗略的分析,这只是我现阶段所做的一部分工作,还有更多的关于减缓全球变暖的事情需要我们人类去行动,所以我呼吁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多种树木减慢沙化、不再使用一次性方便袋、不随意扔废旧电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参考文献】

1、李国琛。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10月14卷5期:38-42

2、杨勇、王志国。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J]。科技论坛,60

第四篇:浅谈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精选)

浅谈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人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接触越来越频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旅游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系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还应该诉诸伦理信念。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旅游

环境问题

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通过旅游既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又可以锻炼身体、广交朋友。因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也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休闲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使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为了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 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我国旅游业发

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业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存在的原因

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

(一)旅游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空气、噪音污染,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1)水污染。由于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旅游区废水不加净化或净化不达标便排入景区水体,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造成水体旅游资源受到严重污染,这些污染使河水不再清澈,使湖泊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物无法生存,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2007年的太湖,一场蓝藻诱发的生态灾难让两百万无锡市民守着太湖却要抢购纯净水饮用,昔日的鱼米之乡成了鱼的“坟墓”。除了太湖,还有巢湖、滇池、海河、淮河等,水体污染都及其严重。

(2)大气污染。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加剧。很多旅游景区设置烧烤项目,比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曲院风荷、植物园、九溪建有3大主要烧烤区,烧烤区的滚滚浓烟,致使周围空气污染严重。南山风景区的马尾松针叶尖枯黄脱落,诱发病害虫而大面积死亡,受害面积为85%,死亡面积达800公顷,被视为全球大气污染对森林造成毁灭性灾难的典型。

(3)噪音污染。很多旅游景区摆摊设点的现象很严重,小摊小贩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便在景区内大声叫卖,有的甚至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加上不文明游客的大声喧哗,还有导游手持各种扩音设备招集游客的声音,所有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使得旅游景区就像热闹非凡的集市,致使整个旅游氛围受到极大影响。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很多与旅游有关的服务性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都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便堆放于景区内,严重污染了景区环境。如峨嵋山风景区 1 每年产生固体废物4800多吨,其中96%以上未加处理排入景区的溪流中,如此下去,这涓涓溪流可能将变成名副其实的垃圾河。固体垃圾还会助长苍蝇、鼠类、蟑螂、蚊虫以及其它害虫繁殖,传播疾病,导致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健康受损等等。

3、旅游景区超规模接待游客。“超负荷”的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黄金周期间,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造成交通、食宿、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二)旅游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

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自然因素对旅游环境的破坏多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如地震、火灾、洪水、滑坡、海啸、火山爆发等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旅游环境问题,旅游环境问题人为因素占主要方面。

1、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在我国现行的整个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还不够连贯,各个单行法或部门法之间还存在着相互重复、互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和抵触的现象,这就很容易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在利益面前当仁不让,在责任面前相互推诿。这种现象在旅游区的管理中尤其明显,使得旅游环境日趋恶化的程度更为严重。

2、政府和旅游企业只重开发不重保护的现象严重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牺牲长期效益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两难选择,更多的是注重开发而不注重保护。

3、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强

随着环保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还比较薄弱,破坏环境的事件随处可见,比如旅游区居民为了获取经济收入,上山采集各种植物标本、猎杀各种动物以供旅游纪念品交易,居民这种薄弱的生态意识进而又影响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狞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4、各地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普遍较少

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对环保的资金投入普遍较少,很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加以征收,加上污染治理成本太高、欠账太多,致使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难以开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1、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及旅游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使许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必然会使整个旅游环境遭到破坏。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情调,而旅游的价值正蕴涵在这些当中。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展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而盲目的城市建设破坏和削弱景区的协调性,则也是显而易见的。

2、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一致,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有些景区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超过景点容纳容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

3、政策失误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在我国旅游界、理论界和政府某些决策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即“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像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旅游资源主要是由可再生性资源组成的,旅游消耗是“非耗竭性消耗”,所以不必考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种传统观念指导下,致使政府制定的有关旅游业发展政策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这种现象极易造成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快,进而加快旅游资源环境的退化。

三、旅游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保护好旅游环境就奠定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何做到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旅游业,主要的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保护与旅游关系紧密。必须加强二者的科学研究,以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科学的识见。要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论,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以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要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景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以培养旅游主客体的环保自觉。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提高旅游地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许多旅游地的当地居民为了获得经济收入,在旅游景区周边摆摊设点,有的甚至向游客兜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使整个旅游环境的氛围受到影响。在一些自然景区的居民还是以柴为薪,经常猎取野生动物为食或者进行贩卖,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该确保当地居民获得稳定的就业和收入。

(2)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要保护自然,游客的意识至关重要。

到自然地区旅游的游客,如果了解自己的旅行、购物、饮食、住宿、游玩会给自然带来什么影响,游客就会作出更好的选择,减少对自然的直接破坏;游客的监督和选择可以督促景区和旅游从业者提供更加环保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更好地欣赏自然,公众可以得到真正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通过我们的生活细节来改善环境,我们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尽一己之力,改变生活方式,身体力行。

“除脚印以外什么都不要留下,除相片以外什么都不要带走”。

旅游作为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前卫生活方式,现在已蔚然成风,成为时尚。旅游者离家出门花钱“购买”的“旅游”这种“商品”是一种观赏、体验和经历,而不是去“买回”那里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

权衡利弊得失,建立旅游绿色开发、经营、宣传和管理体系,坚持旅游科学开发管理,减少粗放 式开发,防止低水平开发,杜绝破坏性开发,是实现开发与保护统一的关键。

2、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3、加强旅游企业和政府间的相互合作。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加强旅游行业和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应该鼓励和支持全国各个地区制订各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政策。比如建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倡导旅游企业实行绿色经营以及开发各种绿色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的创新等等,对环保做得好的旅游企业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使企业能够更加积极的实施各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政策。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培养环境资源市场,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税、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通过客观财政和金融措施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有利于资源活动的或是那些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活动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种优惠贷款、赠款、补贴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环境问题解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

4、健全现有的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由于旅游法在短期内难以出台,而当前又迫切需要法律法规来规范旅游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针对旅游资源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行为,应该尽快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定,比如《旅游资源开发暂行规定》,《旅游环境保护条例》等,防止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5、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开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的,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

6、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因此,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所应承担的责任,而且也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一江 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3.[2]张厚义 刘文璞《中国的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主》知识文献出版社, 2005.6.[3] 《中国旅游发展三大误区》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2005年08月11日07:13

[4] 孙延红《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

2006年11期

第五篇:试析影响警察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及对策

试析影响警察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及对策

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之根本,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公安事业的成败兴衰。面临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积极性则成为关键。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和了解影响警察工作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如何最大限度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调动和发挥人民警察积极性的现实意义

所谓积极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进取向上、努力工作的思想和表现。人民警察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使命。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全体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已经不能作为一般意义的诠释,更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口号所能刺激和反映出来的简单动机所支配的行为,而是经过净化、提炼、升华等综合反映出来的一种理性机能,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在理性机能上的集中表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和根本任务。

首先,调动和发挥警察的积极性,是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最好切入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一个时期以来,公安机关为了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一直在寻找有利于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最佳切入点。实践证明,调动和发挥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任务,又是抓好公安业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调动和发挥了人民警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两项工作从根本上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调动和发挥人民警察的积极性,用人民警察满腔的工作热忱来推动和促进公安业务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公安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赢”效果。

其次,调动和发挥警察的积极性,是公安工作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大发展,人民警察队伍在装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公安工作取得良好的绩效。除上述因素外,其决定因素的是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警察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警察工作质量、警察工作效率以及警察的潜能的发挥。最大限度的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警察的主动能动性,能最大限度地使公安工作取得良好绩效。

再次,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的本质是调动和发挥人民警察的积极性主要是指调动和发挥人民警察从事公安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主观能动性。由于警察本身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警察的积极性本质上反映了警察维护阶级利益方面自觉能动性的程度。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其职业活动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地直接体现,因此人民警察的积极性反映了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动机行为的程度。应该说,人民警察积极性的本质,应该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为思想基础,以实现个人、集体、国家 相统一的利益为动力机制,以立足本职、爱国爱民、多做贡献、岗位成才为价值取向,是既基于一定物质利益及其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为基础,又为经过一定的理性升华的思想所支配的动机行为。也可以说,人民警察的积极性是警察理想、道德、纪律、文化诸方面素质的综合的外在表现。调动警察的积极性对于警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队伍建设有很大现实意义。

二、当前影响警察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体制不顺

1、我国现行的公安领导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级公安机关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在这种领导体制下,容易出现许多弊端。一些地方领导运用权力,以情代法,以言代法,干扰公安机关的正常执法,或指派公安机关参与一些非警务活动,浪费警力资源。公安机关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是武装性质的国家强制力量;人民群众说警察是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关;有的人认为警察是专政工具、暴力机器;人大代表说警察是执法机关,要经常评议。正因为有着这么多的面孔,对于警察的职责和定位,别人搞不清,自己吃不准。现在有很多民警在问:“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到底在忙什么?”可见,管理体制不畅、职能设定不清,也会影响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2、现行的经费机制也不适合公安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工作任务日益加重,经费不足渐渐突出。尽管国家财政拨款,但很有限,除去工资,公用经费已所剩无几,还要支付水电、修车、燃料、办公、差旅等多项经费,甚至还要掏自己腰包,有些地方更别说津贴补助了。警察也是一种职业,从现实生活和理性考虑出发,也要以谋取工资待遇来解决生活来源,保障家庭收入。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要求坚持奉献,但与之相适应的物质也要跟上。可想而知,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安工作被动,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

(二)社会分配不平衡和单位内部利益调整不合理

社会分配不平衡和单位内部利益调整不合理,是影响和制约民警发挥积极性的客观原因。调动积极性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用人机制上打破论资排辈,在利益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公安机关特别是在基层县(市)公安机关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始终难以克服。比如有的在基层公安战线奋战一辈子,家属子女还无法就业,靠一人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有的基层县(市)非领导职务的评定受比例限制,致使大部分民警工作几十年还是一个科员;有的提拔领导干部不考虑沾亲带故的同行,就会受到亲戚的抵毁、挖苦.......如此这般工资奖金的分配,领导干部 的提拔,工作部门的调整等等。这些不透明、不公开、不合理的现象在一 些地区和单位仍然存在,极大地挫伤和损害了民警的积极性。

(三)警力不足、超负荷工作量使警察不堪重负

1、各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事件、安全事故的数量逐年猛增,现有的警力与繁重的公安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的警力与公安机关所面临的任务相比是杯水车薪。据调查,在基层派出所民警日加班4小时,民警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拼,用自己的健康去搏。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运转往往会造成民警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工作中出现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就是工作不积极的表现。

2、近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在抓从严治警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警察身体健康的保护,没能保证警察的休息权。警察超负荷的工作,加上自己心理上的压力,严重影响着警察的身心健康。

(1)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导致警察的身体健康状况差。在老百姓心目中警察的形象是刀枪不入的钢铁硬汉。然而警察也是血肉之躯,也需要休息,吃不上饭一样会感到饿。可是这种需求与现实需要之间常常发生冲突,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面前,警察的需求一次次成了牺牲的对象。

(2)与家人缺少沟通交流时间,导致家庭矛盾和情感疏离。警察作为一个社会人,也有情感,也有家庭,作为其精神归属的家庭内出了问题,必定会增加民警的心理压力,影响警察的工作激情。

(3)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作为半军事化管理的一支队伍,警察服从命令是天职,无论何时何地,案情就是命令,群众求助就是号角,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是公安机关不成文的规定,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突发情况,民警的神经始终不能得到彻底的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4)长时间工作,身心疲惫,容易出现错误。警察身心的疲惫和高度紧张必然会导致反应上的迟钝和判断上的失误。超负荷的工作量、相对低下的收入、较差的社会承认度与高标准的纪律、高风险的责任,形成了巨大的思想落差,从而使民警对警察这个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反映在队伍问题上表现为队伍思想不稳定、凝聚力下降、爱岗敬业精神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片面强调警察的义务责任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普遍过于强调警察的义务和无私奉献精神,过于限制警察权利,忽视了对警察个人权利和执法权的保护,这给执法的社会大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

1.公安机关在处理群体性治安案件时,极有可能成为群众不满情绪的宣泄对象。

2.社会对警察工作理解和对警察的宽容不够,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或治安事件,直接肇事人的行为往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警察对这些事件或案件依法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往往得不到理解和配合,甚至导致冲突。

3.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受到侵害的现象越来越多。近年来,暴力袭警呈急剧递增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警察工作积极性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建警 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警察积极性的核心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而知道人的正确行为,在行为上防止发生偏差。使广大民警保持思想统一、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提高民警的身心素质是当前公安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社会特殊角色的人民警察,其特殊的职能决定其心理压力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大。为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公安机关肩负的任务将艰巨繁重。要教育民警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顾全大局,体谅国家的困难,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使民警面对需要与现实的差距,自我控制,调节心理失衡。使公安队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困难面前都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最大限度的保证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二)理顺体制,强化警察的执法保障机制

公安保障机制建设要同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要与中国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现状,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1.建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领导体制。在保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基础上,加大公安内部垂直管理力度。市﹙地﹚以下公安机关实行垂直管理,保留县级公安机关建制,改为市公安局的派出机构,下属派出所进行重新整合,建立警署,撤销城市公安分局建制,根据城区规模大小和治安复杂程度等情况设立分局或警署,直接隶属于市公安局,由市公安局实行组织、人事、业务上的直接领导,将管事、管人、管钱一致起来,确保政令畅通,最大限度发挥公安机关整体作战效能。减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指令的干扰,减少非警务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加大队伍管理监督的力度,保持队伍纯洁性,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和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改善县级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缩小同一地区间民警待遇差别,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2.建立适应公安机关特点的人事管理机制。公安队伍是一支半军事化的队伍,人数多、专业性强、危险性大,而领导职数少,民警职级、待遇长期偏低。根据这些特殊性,建立符合公安职业特点的人民警察职务序列,在国家公务员序列中单列出来,按照“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加大警衔工资在民警工资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提高民警生活待遇,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安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公务员之间、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与基层民警在职级待遇上的差别,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特别是一线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建立“分级管理,分级、分项负担”的经费保障机制,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分项落实保障。具体是: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全国公安机关装备费和服装费,财政部、公安部制定全国公安机关装备标准,由中央财政统一划拨;省级财政主要负责全国公安机关行政经费,包括民警工资、医疗保障、特别业务经费等,保证省内民警的物质待遇基本一致;市级财政负责全市公安机关办公办案经费等;县级财政负责县级公安机关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全民法制教育,营造有利于警察执法的大环境。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工作,公安机关在行政管理、打击处理违法犯罪等执法工作中也要注意法制宣传,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人们能够自觉的支持配合执法,为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公安民警的队伍建设

公安队伍现实还存在的问题就是警力不足。我们应如何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呢?一是科学配备警力数量,保证警力相对充足。根据各地区的面积、经济、人口、治安状况等因素来确定本地区形势需要的警力配备数量。二是提高警力质量。把好“入警关”,向素质要警力。首先以全国各专业公安、政法院校毕业生为主要警力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加强对军转干部、社招人员的公安业务培训力度。其三,强化广大民警的日常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警务人员培训,使全体警务人员在知识存量、技术存量方面达到全面质量改进。三是改革现行警务管理模式。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把70%的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而我国仍存在“大机关、小基层”的倒金字塔型警力配置体制,极不适应现状,为此应最大限度的把警力下沉到一线,实行“小机关、大基层”,切实解决头重脚轻、机关化严重的问题。四是科技建警。向科技要警力,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科技化。五是准确定位,减低警力消耗。六是建立巡警、交警、派出所三位一体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达到警力资源的有效组合。加强警察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从而促进公安工作的发展。

(四)坚持从优待警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在各项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关心爱护警察,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调动警察的工作激情。1.政治上从优待警。以公安改革为契机,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用人渠道,进一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2.工作上从优待警。首先,加强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目前,监督警察执法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保护警察权益的机构却明显不足。虽然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承担了一些维护警察权益的工作。然而在《公安机关督察条例》浓重的监督警察执法的氛围中,对警察权益维护的依据显得很模糊。维护警察执法权益,还得要从公安机关自身做起。在期待督察机构承担更多的维权工作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尽快建立健全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争取纪检部门、督察部门及检察机关支持和参与,依法及时处理各种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问题,把警察的权益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其次,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努力改善基层公安机关的办公条件和设施,为民警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3.生活上从优待警。关心警察身体健康,定期组织警察进行身体检查,对患有严重疾病的警察要想方设法予以全力救助。对于特困警察,设立特困救助基金。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安排休假时间,对加班警察尽量安排补休“充电”时间。科学理财,多方争取资金,确保警察的各项正当福利补助发放到位。尽可能帮助警察解决家属的实际问题。丰富警察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振奋警察精神,促进积极性,使其毫无顾虑全心全意工作。

(五)以工作绩效公正评价,实施奖惩 现代心理学原理表明:社会群体中每个群体成员都有归属感,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绩效得到公正的评价。要调动警察积极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正确实施奖惩。实践表明,建立明确地让公众和警察都能理解的警务标准,是提高警务质量、加强警监督的前提和保证。为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一个专门的警务标准机构,负责绩效考核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发布工作,领导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绩效考核工作,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和通报机制。

2、各警种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评优树星活动。如办案明星、调解能手、责任区民警标兵等等,大力在民警中开展比破案、比办案、比执法、比做群众工作、比贡献的“五比”岗位竞赛活动,让全体民警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奔有方向。从而激发每一位民警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超越先进的意识,激发民警从事公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爱业、敬业、乐业意识,满腔热情地的积极投入到公安工作中。

3、抓好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将评议结果与执法单位和民警的经济利益、评先创优、选拔任用、记功授奖挂钩。把日常案件质量评判结果纳入日常绩效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公安机关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着公安工作的兴衰和保一方平安的落实。对于当前公安队伍中的问题,我们要有清楚的认识,不回避,知根善解,迎接公安工作在新世纪面临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湖北警官学院 警察法学 期末论文

学生二大队七区队

向冠

学号:070201116 老师:柳卫民

下载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影响警察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及对策范文合集

    内容摘要: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之根本,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公安事业的成败兴衰。面临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合作学习行为方式的原因分析 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扎实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课堂教学更有时效性。有实效性的教学......

    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简介:根据山区环境和地形特征,阐述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分析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及管理措施。关键字:高速公路;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1) 经济发展的压力 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然 而,几十年来的历史表......

    影响写字教学的原因与对策

    影响写字教学的原因与对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

    影响电脑启动速度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电脑启动速度的原因及对策 电脑中CPU的处理速度在摩尔定律这根魔棒的指挥下突飞猛进,然而我们发现电脑的启动速度却未有进步,从按开机按钮到WinXP任务栏右边的图标全部显......

    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原因及对策 1、结合县域实际,人口多、民族成份多、宗教氛围浓、曾经发生的几起暴力恐怖活动和乌市发生的“7.5”事件,在近阶段还不能消除人们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