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意见
中共成都市委文件 成委发〔2010〕5号 中共成都市委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等农村工作 “四大基础工程”,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每一个农民的切身 利益,事关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 基础,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稳定的根本举措,是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进程、构建新型城 乡形态、让城乡 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尊重群 众意愿、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合 法权益”的原则,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在 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现就深 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扎实做好确权颁证为基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确保确权颁证质量。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 要按照进度服从质量和“五个一致”(土 地、台账、证书、合 同、耕保基金相一致)的要求,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做 好实测、公示、颁证 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执行确权颁证 有关政策和程序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确保 确权颁证不走过场,经得起历史检验,让农民群众普遍 满意。2.认真开展“回头看”。近期要围绕宣传动员、群众知 晓、干部认识、民主管理、程序规范、纠纷调处、政策执行、合 同签订、公示颁证、耕保基金发放和群众满意等内容,认真 开展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回头看”,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并 进行整改。3. 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在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清理和 违法违规用地处理基础上,深化确权到户工作。完成农村 自留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开展未到户土地使用权确权颁证 工作,对农村未利用土地和教育、科 技、文化、卫生、体育等 公益设施占地,其使用权确给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企业占 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其使用权确给集体企业。开展权属量 化,未到户土地使用权权属清晰后,折股量化给集体经济组 织成员。4.进一步明确房屋等其他集体资产权属。清理、清偿 村级债权债务。对村集体实施公共服务和社会 管理产生的 债务,由各级财政承担统筹还款的责任。对村集体经营活 动形成的债权债务,能够清偿的全 部清偿;不能清偿的,有 保留的村级企业或经营实体的,依法转移给村级企业或经 营实体;没有保留村 级企业或经营实体的,依法分解转移给 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或合作联社),使用集体经济组织集 体建 设用地流转收益等收入和各级财政化债补助逐步清 偿。开展集体房屋确权颁证工作。在对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的基础上,对集体企业占用的集体房屋,其房屋 所有权确给 集体企业;对集体所有的建筑物、水利、电力及房产等基础 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其使用权 确给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权属量化工作。将集体房屋等设施的使用权属和集体经营性资产(含未清偿的债权债务)全部股份 量化到 户,不留集体股,使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彻底明晰。5.完善产权保护和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权益 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产权所有者的权利 和义务,确保 权益不受侵害、有法可依;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群众的 产权意识,积极培育农民群众 行使合法权利的能力;完善农 村产权侵权申诉受理办法,确保产权所有者维权有章可循。健全完善农村 产权流转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产 权流转有关政策制度、程序规定,确保农村产权转移原则上 依法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加快农村产权要素流转市场体系 建设,完善市、区(市)县、乡镇(涉农街道)三级 农村产权交 易平台功能,建立完善的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和完善的农村 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纠纷调处机制。细化农村产权各类 权属纠纷调处的规定和办法,提高可操作性;进 一步强化农 村产权纠纷调处机构职责,保障产权在流转过程中出现纠 纷和侵权时能够得到及时、便捷的 调处和维护。成都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意见 6.推进配套改革。以产权为基础和纽带,完善集体经 济组织及其成员管理办法。建立对农村集体土 地征用按照 农村产权权属和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的政策和办法。深化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剥离依 附在户籍上的经济利 益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按照实际居住地对居民进行户籍 登记。深化农村金融改 革,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各类金 融组织向农村延伸机构和网点;鼓励支持依法发展村镇银 行、小额贷 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 村产权融资方式,落实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的有关政 策。7.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改造原村组所有的集体 企业或者经营实体,对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后,经营状况较 好、确有必要保留的企业或经营实体,经村民大会决定保 留,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村民,改造 为股份制公司或合作社,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同时,支持股份制改造后的集体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 加强经营管理,引进高素质人才,建 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集体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引导城市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进入农业领域,培 育和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农业市场 主体。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采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 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以 农户自愿联合为 基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农 业公司、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企业,或引进社会资本联合组建农 业企业,发 展现代农业,使广大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 体。支持农民发展二三产业,支持和鼓励农民集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结合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 产品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项目、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产 权明晰的二三产业实体。8.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验 收。通过开展以组为单位公示发放耕保基金、利 用第三方 调查评估、随机调研走访、受理群众投诉等方式,及时掌握 改革推进情况,加强日常监督。建 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检 查验收机制,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各区(市)县要在2010年 6月30日前完 成确权颁证工作;对验收中不符合要求的,特别是不符合“五个一致”、民主机制落实不到位、群众有 意见的一律不得通过验收,并及时组织整改,确保农村产权 制度改革质量。
二、以民主管理常态化为核心,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 机制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9.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民主议事 制度和规则。规范和完善村(居)民易掌握、易操作的民主 议事规则,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干部、议事会成员等 进行议事规则培训,使其 完整掌握民主议事的目标、方法、程序;规范和完善村(居)民议事会、村(居)委会工作规则,建立 健全村(居)民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宣传动 员、收集民意、梳理讨论、表决公示、实施监督和 评议整改的 程序,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专项资金 的使用、管理。10.规范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议事会成员等的 民主选举工作,完善基层治理结构。结合今 年村(社区)换 届,规范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村党支部、村委会、议事会成员等的民主选举工作,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真正实 现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民主选举、为民服务、让民作主。进一步理顺 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关系,探索并推广村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发挥领导核心 作 用的途径和方法。11.分类推进,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按 分类供给的要求,对应由政府实施和通过市 场供给的村级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进一步细化落实改革配套措施、强化供给保障,建立健全群众 选择、监管、评议的体制机制。对不同类别的村(社区)分类细化推进改革,城市社区 进一步转变职能,剥离经济管理功能,实现居民自治、民主 管理;城郊结合部的涉农社区要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 会管 理改革的同时逐步向城市社区过渡;农村社区要结合 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 革,建 立适应村民需要的社区管理模式。12.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办法。村民自治组织与集 体经济组织分离后,村民自治组织将不再承担 经济管理职 能,村民自治组织逐步实现按居住地划分,主要职能是做好 农村社区的建设,加强农村公共 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同 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按照城镇 社区进行管理,逐 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13.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达标验收和日常检查监督 机制。按照基层民主常规化、科学化、规 范化、制度化的要 求,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 村级民主机制建设的基本 标准,组织开展村级民主机制建 设达标验收活动,并纳入市和区(市)县目标管理,实行专 项考核。以 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和第三方评估调查为主要 形式,近期主要结合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专项资金使 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的 日常检查监督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促进建立完善 长效机制。
三、以强化统筹和促进社会资金投入为重点,深入推进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14.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项目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统筹 城乡综合示 范项目,统筹推进、整体打造,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坚持统 筹规划、集成建设,整合项目区 各类涉农政府性投资项目,在综合整治“田、水、林、路、村”的同时,同步推进农村公共 服务和基础 设施的硬软件建设。坚持发展性、多样性、相融 性、共享性“四性”原则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尊 重 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务求实效的前提下,对基础设施、农田 水利、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等,适当提高综合整 治、统筹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把整治项目区真正建成统筹城 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 示范片。15.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 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是农村土地综合 整治的主 体,是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初始供给 方。各级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或其 他项目业主作为指标 的需求方,应遵循市场原则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购买指 标。农村出让集体建设用 地指标获得的收益,应由集体经 济组织按参与集中居住的农户各自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面 积进行分配; 对放弃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房到城镇居住的 农户,应按照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价格和其实际还耕的 宅 基地面积进行分配。逐步建立农户以自身节约的集体建 设用地指标直接与购买方交易的机制。引导农民对 农民集 中居住区用地的使用权采取转让、互换等方式进行权属调 整。宅基地复垦为农用地后,原则上其 土地使用权归属原 农户。16.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改革完善现行农 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国土 资源部门和 乡镇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集体经济 组织和农户的主体作用,民主决 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禁止以任何方式强迫农户参与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农民群众“自主、自愿、自治”贯穿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过程,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 主监督、民主评议。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 性,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治安和物业管理,加强 道路、水 利设施的管理,建立管护的长效机制。17.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市场化。综合考虑城镇建 设用地需求、土地市场平衡、保护农民权益等 因素,建立集 体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社 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规划、立项、实施等各个 环节,制定相应的办法,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多 户联合,结合本 地资源实际,自主实施或招标引入投资者实 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支持集 体 经济组织自主或联合开发、就地使用节约的集体建设用 地。18.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抓好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要结合农业资源 优势,确定主 导产业,引导农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组织化 程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在农户民主 决策的前提下,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留 存部分集体建设 用地指标,就地或在本乡镇(涉农街道)范 围内异地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长效增收。帮助和支持 集 中居住的农民发展作坊式企业,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四、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提高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 程”实效 19.强化统筹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相互 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要准确把握其有机 联系和内在规 律,通盘考虑,系统规划,整合资源、资金、项目、政策,集中 力量,集成推进,努力实 现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综 合效益。各区(市)县要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党政 主要负责 同志要亲自抓,深入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及 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配备得力的分管负 责 同志,落实具体的工作部门,扎实抓好相关工作。市级各有 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工作指导,强 化上下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20.加强培训宣传。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促进其观 念转变,增强其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特别 是在新形势下宣 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本领,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深入推 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和 能力。以直接面向农户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强 对农民群众的改 革宣传和组织动员工作,着力强化与农民 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发 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农民群众的权益意识,进一步落 实好农民群众“自主、自愿、自治”,充分发 挥其主体作用。21.坚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各区(市)县要结合本 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探索推进改 革、开发资源、推动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形成一批综合性的示范典型,及时总结典型经验,通 过典型引路,影响和带动 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共同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形成城乡居民共创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局面。22.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改革创新目标管理、业绩考核 和干部任用制度,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 政绩观、发展 观,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真正落实到科学发展、城乡统 筹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 上来,着力抓实抓好农村工作 “四大基础工程”。加大对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推进 情况的督促检 查力度,采取随机抽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督查,确保工作责任 落实到位、工作成效群众满意。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0年2月21日
第二篇: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意见
中共成都市委文件 成委发〔2010〕5号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意见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农村工作 “四大基础工程”,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每一个农民的切身 利益,事关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基础,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稳定的根本举措,是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进程、构建新型城 乡形态、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尊重群 众意愿、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在 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现就深 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扎实做好确权颁证为基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确保确权颁证质量。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 要按照进度服从质量和“五个一致”(土地、台账、证书、合 同、耕保基金相一致)的要求,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做 好实测、公示、颁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执行确权颁证 有关政策和程序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确权颁证不走过场,经得起历史检验,让农民群众普遍 满意。
2.认真开展“回头看”。近期要围绕宣传动员、群众知 晓、干部认识、民主管理、程序规范、纠纷调处、政策执行、合 同签订、公示颁证、耕保基金发放和群众满意等内容,认真 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并 进行整改。
3.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在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清理和 违法违规用地处理基础上,深化确权到户工作。完成农村 自留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开展未到户土地使用权确权颁证 工作,对农村未利用土地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 公益设施占地,其使用权确给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企业占 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其使用权确给集体企业。开展权属量 化,未到户土地使用权权属清晰后,折股量化给集体经济组 织成员。
4.进一步明确房屋等其他集体资产权属。清理、清偿 村级债权债务。对村集体实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产生的 债务,由各级财政承担统筹还款的责任。对村集体经营活 动形成的债权债务,能够清偿的全部清偿;不能清偿的,有 保留的村级企业或经营实体的,依法转移给村级企业或经 营实体;没有保留村级企业或经营实体的,依法分解转移给 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或合作联社),使用集体经济组织集 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等收入和各级财政化债补助逐步清 偿。
开展集体房屋确权颁证工作。在对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的基础上,对集体企业占用的集体房屋,其房屋所有权确给 集体企业;对集体所有的建筑物、水利、电力及房产等基础 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其使用权 确给集体经济组织。
开展权属量化工作。将集体房屋等设施的使用权属和集体经营性资产(含未清偿的债权债务)全部股份量化到 户,不留集体股,使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彻底明晰。
5.完善产权保护和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权益 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 权益不受侵害、有法可依;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群众的 产权意识,积极培育农民群众行使合法权利的能力;完善农 村产权侵权申诉受理办法,确保产权所有者维权有章可循。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产 权流转有关政策制度、程序规定,确保农村产权转移原则上 依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加快农村产权要素流转市场体系 建设,完善市、区(市)县、乡镇(涉农街道)三级农村产权交 易平台功能,建立完善的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和完善的农村 产权交易信息网络。
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纠纷调处机制。细化农村产权各类 权属纠纷调处的规定和办法,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农 村产权纠纷调处机构职责,保障产权在流转过程中出现纠 纷和侵权时能够得到及时、便捷的调处和维护。6.推进配套改革。以产权为基础和纽带,完善集体经 济组织及其成员管理办法。建立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按照 农村产权权属和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的政策和办法。深化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剥离依附在户籍上的经济利 益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按照实际居住地对居民进行户籍 登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各类金 融组织向农村延伸机构和网点;鼓励支持依法发展村镇银 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 村产权融资方式,落实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的有关政 策。
7.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改造原村组所有的集体 企业或者经营实体,对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后,经营状况较 好、确有必要保留的企业或经营实体,经村民大会决定保 留,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村民,改造为股份制公司或合作社,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同时,支持股份制改造后的集体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引进高素质人才,建 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集体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引导城市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进入农业领域,培 育和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采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 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以农户自愿联合为 基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农业公司、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企业,或引进社会资本联合组建农 业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使广大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 体。
支持农民发展二三产业,支持和鼓励农民集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结合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 产品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项目、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产 权明晰的二三产业实体。
8.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验 收。通过开展以组为单位公示发放耕保基金、利用第三方 调查评估、随机调研走访、受理群众投诉等方式,及时掌握 改革推进情况,加强日常监督。建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检 查验收机制,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各区(市)县要在2010年 6月30日前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对验收中不符合要求的,特别是不符合“五个一致”、民主机制落实不到位、群众有 意见的一律不得通过验收,并及时组织整改,确保农村产权 制度改革质量。
二、以民主管理常态化为核心,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 机制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9.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民主议事 制度和规则。规范和完善村(居)民易掌握、易操作的民主 议事规则,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干部、议事会成员等 进行议事规则培训,使其完整掌握民主议事的目标、方法、程序;规范和完善村(居)民议事会、村(居)委会工作规则,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宣传动 员、收集民意、梳理讨论、表决公示、实施监督和评议整改的 程序,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专项资金 的使用、管理。
10.规范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议事会成员等的 民主选举工作,完善基层治理结构。结合今年村(社区)换 届,规范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村党支部、村委会、议事会成员等的民主选举工作,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真正实 现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民主选举、为民服务、让民作主。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关系,探索并推广村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发挥领导核心作 用的途径和方法。
11.分类推进,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按 分类供给的要求,对应由政府实施和通过市场供给的村级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进一步细化落实改革配套措施、强化供给保障,建立健全群众选择、监管、评议的体制机制。对不同类别的村(社区)分类细化推进改革,城市社区 进一步转变职能,剥离经济管理功能,实现居民自治、民主 管理;城郊结合部的涉农社区要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 会管理改革的同时逐步向城市社区过渡;农村社区要结合 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建 立适应村民需要的社区管理模式。
12.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办法。村民自治组织与集 体经济组织分离后,村民自治组织将不再承担经济管理职 能,村民自治组织逐步实现按居住地划分,主要职能是做好 农村社区的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同 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按照城镇 社区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
13.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达标验收和日常检查监督 机制。按照基层民主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 求,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 村级民主机制建设的基本标准,组织开展村级民主机制建 设达标验收活动,并纳入市和区(市)县目标管理,实行专 项考核。以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和第三方评估调查为主要 形式,近期主要结合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专项资金使 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的 日常检查监督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促进建立完善 长效机制。
三、以强化统筹和促进社会资金投入为重点,深入推进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14.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项目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统筹城乡综合示 范项目,统筹推进、整体打造,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坚持统 筹规划、集成建设,整合项目区各类涉农政府性投资项目,在综合整治“田、水、林、路、村”的同时,同步推进农村公共 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硬软件建设。坚持发展性、多样性、相融 性、共享性“四性”原则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尊重 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务求实效的前提下,对基础设施、农田 水利、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适当提高综合整 治、统筹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把整治项目区真正建成统筹城 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片。
15.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 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 体,是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初始供给 方。各级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或其他项目业主作为指标 的需求方,应遵循市场原则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购买指 标。农村出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获得的收益,应由集体经 济组织按参与集中居住的农户各自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面 积进行分配;对放弃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房到城镇居住的 农户,应按照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价格和其实际还耕的 宅基地面积进行分配。逐步建立农户以自身节约的集体建 设用地指标直接与购买方交易的机制。引导农民对农民集 中居住区用地的使用权采取转让、互换等方式进行权属调 整。宅基地复垦为农用地后,原则上其土地使用权归属原 农户。
16.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改革完善现行农 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国土资源部门和 乡镇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集体经济 组织和农户的主体作用,民主决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禁止以任何方式强迫农户参与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农民群众“自主、自愿、自治”贯穿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过程,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 性,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治安和物业管理,加强道路、水 利设施的管理,建立管护的长效机制。
17.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市场化。综合考虑城镇建 设用地需求、土地市场平衡、保护农民权益等因素,建立集 体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社 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规划、立项、实施等各个 环节,制定相应的办法,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多 户联合,结合本地资源实际,自主实施或招标引入投资者实 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支持集 体经济组织自主或联合开发、就地使用节约的集体建设用 地。
18.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抓好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要结合农业资源优势,确定主 导产业,引导农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组织化 程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在农户民主 决策的前提下,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留 存部分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就地或在本乡镇(涉农街道)范 围内异地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长效增收。帮助和支持 集中居住的农民发展作坊式企业,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四、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提高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 程”实效
19.强化统筹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相互 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要准确把握其有机联系和内在规 律,通盘考虑,系统规划,整合资源、资金、项目、政策,集中 力量,集成推进,努力实现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综 合效益。各区(市)县要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党政 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深入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及 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配备得力的分管负责 同志,落实具体的工作部门,扎实抓好相关工作。市级各有 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工作指导,强 化上下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20.加强培训宣传。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促进其观 念转变,增强其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宣 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本领,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深入推 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和 能力。以直接面向农户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强 对农民群众的改革宣传和组织动员工作,着力强化与农民 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发 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农民群众的权益意识,进一步落 实好农民群众“自主、自愿、自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21.坚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各区(市)县要结合本 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探索推进改 革、开发资源、推动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形成一批综合性的示范典型,及时总结典型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影响和带动 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共同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形成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局面。
22.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改革创新目标管理、业绩考核 和干部任用制度,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 观,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真正落实到科学发展、城乡统 筹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上来,着力抓实抓好农村工作 “四大基础工程”。加大对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推进 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采取随机抽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督查,确保工作责任 落实到位、工作成效群众满意。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0年2月21日
第三篇: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宣传标语
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宣传标语
1、产改要做到帐、证、地、合同、耕保金“五个一致”
2、产改颁三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3、耕保金发放标准为基本农田每年360元/亩、一般农田每年270元/亩
4、加强耕地保护,破坏耕地的取消耕保金
5、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必须完善配套硬件设施“五站一室两店”
6、每年每个社区有不低于25万元的资金用于修沟渠、修道路、环境卫生等工作7、25万元怎么用,群众说了算
8、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由群众说了算
9、居民议事小组由5-7人组成,由居民小组(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10、社区议事会由20-40人组成,由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11、议事会代表由群众海选产生
12、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由社区监事会负责监督
13、宅基地、房屋、承包地实测结果需农户签字认可
14、实测面积、确权面积要公示到户,签收认可
第四篇:街道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推进情况报告
街道在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切实做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推进工作中,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对统筹城乡扎实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的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基础上,结合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整理、农村
“四大基础工程”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具体困难。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保障工作措施有力,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办主任为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和相关人员为成员统筹城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街道统筹城乡工作办公室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选调了一批精干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经常召集相关同志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措施。在组织机构、人员、物资和工作经费上给予重点保障,仅安排了30万元的专项经费,为扎实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群众参与面广、知晓率高,无论是在产改工作中,还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治理机制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始终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首位。一是认真做好村组干部的动员和培训工作,提高干部做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干部思想,增强民主意识。通过组织街道、村、社区、组以上各级干部培训,使广大干部从熟悉、了解到真懂政策,并熟练应对工作。二是深入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了解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议事会、户主大会、院坝会、入户宣传、张贴宣传画、送挂历、对联、印发宣传单“四大基础工程”知识问答题,采用文艺小分队、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组织有奖知识问答、制作宣传专栏、张贴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到了统筹城乡特别是“四大基础工程”政策知识家喻户晓。群众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以上,区上组织的三方调查知晓率列全区第四。
3、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回头看”工作,街道涉农社区面不广、量不大,但情况特殊而复杂在最初的推进工作中,从干部到群众都有较大抵触情绪,因为涉及北部新城拆迁、工业园区散货物流园区征地,部分村组因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实施预拆迁等。对街道组织开展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更不愿配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为重,深入做好干部和群众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工委、办事处书记主任亲自提要求,调整了分管领导,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专门成立了统筹城乡办公室,落实了五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到底,完成了辖区四个村社区1300余户农村房屋产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得确权颁证。完成了6个村社区农村居民2千余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确权和颁证工作,完成了农村居民承包土地试点工作。但是随着区委区政府对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们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深入开展产改工作“回头看”特别是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会议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全区统筹城乡组以上千人大会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查原因找问题提方案想办法添措施,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我们正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把产权制度改革和确权颁证工作做实做到应确尽确、应颁尽颁。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有问题的重新确权,全部29个村民小组,从实测到数据核对、承包土地信息录入到耕保基金台账建立,全面完成了街道一级的相关工作任务。
4、狠抓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努力推进民主化进程,我们坚持以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民主议事制度和规则为核心,深入开展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规范和完善村民易掌握、易操作的民主议事规则,让他们尽快和完全掌握基层民主议事的目标、方法和程序,规范和完善村民议事会、村(居)委会工作规则,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民主程序等,到目前辖区9个村社区都分别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村、社区、组议事会和监事会以及民主理财小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相关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民主议事程序,基层民主化管理已初步实现常态化。
5、切实做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宣传动员、收集民意、梳理讨论、表决公示、实施监督和评议整改的六步工作法,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改革之初我们花大力气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经三方调查测评知晓率全区第一;二是严格民主化程序,从收集民意到议事会讨论梳理项目,再到拟定项目和表决公示,每一步都指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三是严格专项资金管理,制
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专户、建专帐,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办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纪工委书记为副组长、财务等专门人员为成员的专项资金使用评审小组。严格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四是坚持专项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6、切实做好土地综合整理。全面完成了革新4、7、9组土地综合整治和安置工作,完
成了革新5、6组土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360亩,拆迁农户138户。今年上半年将全面完成拆迁村民的安置,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及措施
1、广泛开展统筹城乡工作,特别是四大基础工作的再宣传、再培训工作。提高认识、切实转变作风。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初步安排三次村组以上干部培训和三次集中宣传活动。
2、认真开展产改工作回头看,努力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认知度。让广大群众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产改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保障群众合法利益。已成立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带队选调55人组成的工作队包村包组入户,从3月8日起集中一个月对“四大基础工程”基层工作进行宣传指导、督促检查、问题排查、整改落实。
3、坚持以民主管理常态化为核心。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规范和完善民主议事规则,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民主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4、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
坚持统筹规划、集成建设、充分运用产改成果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切实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
结合街道实际,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同机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整体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市、区检查验收。
第五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201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2011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文 号:成府发〔2010〕33号
签发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签发时间:2010-08-19 生效时间:2010-08-19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按照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0〕15号)和省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10〕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2010—201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为主线,以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为基本取向,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结合起来,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1.以扎实做好确权颁证工作为基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真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及整改工作,确保全市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质量;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权属;进一步明确房屋等其他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完善农村产权保护和流转机制;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验收;推进配套改革,深化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支持依法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市统筹委牵头)2.以民主管理常态化为核心,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规范农村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农村民主议事制度和规则;规范村委会主任、议事会成员等民主选举工作,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按分类供给要求,对不同类别的村(社区)分类细化,统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办法;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达标验收和日常检查监督机制。(市统筹委牵头)
3.以强化统筹和促进社会资金投入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市场化;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实施“征转分离”,维护农民权益,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和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市国土局牵头)
4.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实现由行政化的社区管理向社会化的社区居民自治转变。(市民政局牵头)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者参与我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理复垦后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或在符合规划的区域按规定使用。(市国土局牵头)2.推进重点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重点镇公共财政管理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全市场镇改造。(市建委牵头)
3.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在我市投资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市农委牵头)
4.鼓励民间资本在我市投资建设平战结合的公共人防工程,民间资本投资公共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配套设施及附属工程)享受国防工程和社会公益性项目有关优惠政策。(市人防办牵头)
5.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在我市投资老龄产业,投资建设老龄产业项目的,可享受用地优惠政策、税费减免政策、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牵头)
6.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适当退出,抓好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非主业资产向主业资产集中,完善国有企业进退机制,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市国资委牵头)7.制定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微型企业购买和使用社会化服务;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市经委牵头)8.鼓励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参与邮政快递物流业的市场竞争,解决非邮政快递车辆进入我市中心城区通行权和停靠权问题;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覆盖全市邮政快递物流企业的行业诚信评价制度和市场价格约束机制。(市物流办牵头)9.放宽登记审批条件,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另有规定外,严禁对民营企业的登记注册增加附加条件和许可障碍,确保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上机会均等。(市工商局牵头)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深化市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相互参股、重组上市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我市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产权结构;切实做好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工作,加快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改制步伐,推动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市国资委牵头)2.完善市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抓好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资产评估、财务监督、业绩考核、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投资决策、风险控制和投资失误追究制度;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的央企来蓉投资。(市国资委牵头)
3.完善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办法,改革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基薪加绩效年薪的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基薪标准,实行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监管制度,对市属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管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两种形式。(市国资委牵头)4.科学划分国营林场类型,将国营林场划分为商品经营型、生态公益型和混合经营型,分类开展国有林场体制机制改革。(市林业园林局牵头)
5.积极推进整合重组三网工作,加快推进主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升级改造,尽快具备三网融合试点条件;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鼓励广电、电信企业业务融合,制定我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并积极开展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探索建立保障三网融合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市广电局、市信息办牵头)
(四)深化资源和环保体制改革。
1.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蓄水设施管理主体和使用标准;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及其他国家限制产业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按保本微利原则,继续优先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在已建污水处理厂(站)的乡镇、农村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市水务局牵头)
2.简化电价分类结构,完善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逐步理顺天然气与成品油及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市物价局牵头)
3.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健全市、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监管体制和政府部门“一岗多责”污染控制体制;强化对各区(市)县政府的环境质量绩效考核,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措生态建设资金,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税费改革、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等试点工作。(市环保局牵头)
4.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园区建设,探索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节水、节地、节能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推进全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科学引导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市发改委牵头)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1.切实做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续工作;密切跟踪资源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改革以及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制度、开征环境税等重大税制改革动向,研究税制改革对我市财政运行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
2.健全税收管理体制,减少涉税审批环节,优化税收征管环境;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申报和救助服务系统。(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
3.完善税收监控体系,实现资源税计征方式平稳对接;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全面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强化多部门沟通协作,探索健全和完善有关征管配套措施。(市地税局牵头)
4.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内容,建立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制定我市预算信息公开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全市预算信息公开。(市财政局牵头)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配套政策,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有效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结合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联合国土、房管、农业、社保和公安等部门建立农户基本信息档案,实现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完善农户信用体系;研究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配套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信用户”、“信用村”的金融支持;研究制定县域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信贷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到我市远郊县(市)及乡镇、农村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研究制定相关费用补贴办法。(市政府金融办牵头)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对重点发展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取消数量限制;支持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工具融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抓好模范守信企业的培育工作。(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牵头)3.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动成都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早日上市融资;力争在全市所有县(市)设立村镇银行;加快组建地方保险公司。(市政府金融办牵头)
(七)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改革。
1.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现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老年补贴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无障碍转移接续。(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2.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出台综合保险与医疗保险并轨办法,确保农民工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医疗保险待遇不受影响;做好跨区域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全市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探索补充医疗保险委托保险公司管理的办法,积极探索改进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方式,试行信用等级管理。(市劳动保障局牵头)3.做好保障性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规划工作,进一步优化规划指标体系,确保相关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市规划局牵头)
4.制定房地产开发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强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过程的监管,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多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市建委牵头)
5.推进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分配共决、支付保障和正常增长调节机制,着重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完善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和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建立我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适时调整机制,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在用人单位的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6.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需求;建立低保“救助渐退”制度,使重新就业的低保人员在就业初期继续得到政府的低保救助;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就业;完善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通过实行先求职后保障、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增强低保“造血”功能。(市民政局牵头)
7.继续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制度和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对城乡劳动者实行普惠制;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和孵化基地,实行创业孵化制度;建立统一的市、区(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队伍,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延伸到乡镇和农村;制定贯彻落实第三轮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积极就业长效机制。(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八)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1.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加快培养体制改革,开展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推进“育人为本”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试点;加快办学体制改革,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多渠道引进和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教育,扩大我市教育对外开放程度,提升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体制,推动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统筹配置全市一切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满覆盖,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局牵头)
2.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体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市卫生局牵头)
(2)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探索联合办医模式,鼓励不同等级的医院组成区域医疗联合体,优化医疗资源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新型药品供销体系。(市医管局牵头)
(3)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稳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市级补助政策。(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
(4)建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财政补偿机制。(市财政局牵头)
(5)综合协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市发改委牵头)
3.加大科技领域制度改革,建立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科教金融服务体制,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市科技局牵头)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以“合法固定住所”登记户籍为原则,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其他社会管理职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市暂住人口登记制度。(市公安局牵头)
5.开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简化登记程序,降低准入门槛,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建立社会组织评价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自律和诚信建设。(市民政局牵头)
(九)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1.努力提升外贸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全市出口工作联席会议、出口目标考核等机制,定期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运输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手段,创新外贸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我市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和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升外贸服务水平。(市商务局牵头)2.抓好重点市场拓展,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国际化行动的相关活动给予支持,增加“成都优势特色产业企业国际化行动”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外经合作对外贸的拉动作用;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原材料和设备出口。(市商务局牵头)
(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实际确定我市及所属区(市)县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将执行、服务、监管等职责的重心下移到区(市)县。(市编办牵头)2.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改革,理顺基层政府事权关系,探索将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权限向重点镇延伸,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市编办牵头)
3.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全面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通过撤、并、转等方式,优化调整事业单位结构;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完善考核机制相结合的制度。(市人事局牵头)
4.调整市域范围内行政区划,加快推进撤县(市)设区工作;根据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科学调整乡(镇、街道)、村行政区划。(市民政局牵头)
5.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清理政府规章,继续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标准明确、处罚流程清楚、管理相对人可查的行政处罚机制,推进重大行政处罚公开审理,同时选择部分政府部门推行行政处罚电子化管理,并纳入电子监察体系。(市政府法制办牵头)
三、工作要求
(一)市政府各部门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等战略,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经济体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市政府各有关牵头负责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限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配合牵头负责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三)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意见,提出符合自身实际、操作性强的改革意见或实施办法。对内能够完成的改革任务,要集中力量,确保完成;对跨的改革任务,要积极推动,尽快取得突破。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