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反映出许多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据统计,近年来发生在民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占火灾总数的30%左右,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了解当前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国家有关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消防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就如何做好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些探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县域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经济收入,加强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是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事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给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出有效建议,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问题 对策 消防安全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辖区人口4700多万人。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700.10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3.63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0.70亿元。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省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也非常严峻。由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以及企业主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识,特别是侥幸心理严重,不能正确处理好效益与安全关系等问题,致使各种致灾因素增多,消防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仅去年,全省就组织检查组5340个,检查单位 79700个(次),发现火灾隐患48600条,因此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一、民营企业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效益、轻安全现象普遍存在。
近几年,随着云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迅速,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外,企业管理的模式仍带有浓厚的家族管理色彩。企业主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因而对消防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不足,尚未认识到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以致特大火灾和群死群伤事故在民营企业中频频发生。如2009年3月云南会泽者海镇农贸市场里的一家百货商品批发部起火,造成三人重伤一人轻伤,后经过调查就属于“三合一”场所,上下两层商铺既是批发办公又是烧火做饭,商铺老板全家4人还在里面住宿,里面商品堆放杂乱无章,起火时下层门被商品阻隔,无法逃生,人员迫使从二楼上往下跳,才造成这起严重的事故。
2、企业法人消防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制仅挂在墙上。
民营企业往往过于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与企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消法法制意识,对《消防法》和消防法规知识了解不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管理无据可依,出事无章可循的境地。许多企业“一把手”还没有担当起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一问三不知,遇有上级检查,往往拉出什么生产主任、保卫科长招架应付,对企业消防器材和人员的配备则能省就省,不能省也省,导致企业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在调查中,许多企业主都有“消防安全防不胜防,买了保险不用再防”的错误思想,觉得花钱买消防器材不如买保险来得方便,这些错误思想直接导致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在民营企业中难以落。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成立的以员工为主体的消防组织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之类的宣传标语,多数是摆设,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3、厂房、建筑工程等设施存在严重火灾隐患。
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势力的限制,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尽量减少投资,导致大多数企业起点较低,基础较差,从而使企业的消防工作在起步阶段就没有和生产、经营等环节同步考虑,在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工艺流程等方面未按国家标准进行消防设计、施工,也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有的甚至在施工中擅自砍掉消防设施,致使建筑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二是民营企业很多是家庭作坊,经过发展壮大而成,民房改建厂房比较多,这样导致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重大隐患;三是部分民营企业车间、仓库合二为一,没有防火分隔,导致疏散通道堵塞,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连片燃烧的局面;四是消防水源缺乏,由于市政配套设施发展滞后,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消防水源,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无水扑救的局面,如2008年云南会泽者海磷化有限公司着火,附近就没有消防水源,给火灾扑救带来了难度。
4、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消防知识。
民营企业为求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生产、管理成本上追求最小化,在企业管理和人员配备上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导致消防管理有人负责,但无人落实。企业管理者往往只重视防盗、防破坏、防员工伤亡等显性安全问题,而忽视最重要的防火这一隐性安全问题。员工多数是流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上岗前基本未经过安全培训,根本不知道本单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不懂得工艺流程,不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往往因违章操作造成火灾事故。而事故发生后,他们不会使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也不懂得正确的逃生方法,以致小火酿成大灾。如2009年出的福建长乐拉丁酒吧,消费者在里面燃放烟花,酒吧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制止导致其引起火灾,起火后在消防队赶到前这段时间,酒吧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正确使用相关灭火器材自救,最终,酿成了几十人死伤的惨剧。
5、消防部门管理的承载量与企业大量增加的趋势不对称。
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较快增长的状态,涉及行业领域繁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最为显著的是民营企业以公众聚集场所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此类场所的大量增加,在现有监督部门警力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带来了监督管理空前的压力,如曲靖会泽全县有21个乡镇90多万人,民营企业近200多家,另外还有近40家公众聚集场所和大量在建、待建项目,而一个县消防大队只有5个消防监督管理干部。很显然,这种状况造成的两个层面问题:一是公安消防监督部到位。民营企业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且规模曾参差不齐,消防机构难以监督管理,且由于消防监督人员少、任务重,对这类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部能全部到位,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也不能有效开展,这样容易造成失控漏管。二是监督检查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安消防部门疲于应付,不深不细的工作状况。重监督、轻指导,重处罚、轻服务的现象在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较为普遍,以致削弱了监督检查的工作效率。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上述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企业自身又存在很多原因,没有及时整改,给社会很多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企业性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利益分配及职工心态等方面与国有、集体企业有较大的区别,这些方面的区别决定了两者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差异。目前民营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虽与消防机构警力不足、监督检查跟不上又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民营企业自身因素决定的。
1、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但消防规划滞后。
地方为了富强,一般都是先引资、建企业,后规划或者无规划,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和制约机制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消防规划滞后于企业的建设发展;另外,企业动态性强,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随意新建、改建、扩建、和改变建筑物的性质,而这些企业只有想办理房屋产权才会主动申报消防审核和验收,这样就会导致火灾隐患的出现。
2、消防监督力量相对企业数量的增长出现弱化。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符合重点单位标准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消防监督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消防监督力量形成了负增长。目前按照现在的消防监督规定重点企业是一年抽查一次,以前是每季度抽查一次,也就是说现在消防机构对消防安全重点企业的监督频率是降低了,另一方面消防监督人数长期不变,人员年年更迭,导致地区消防情况不熟悉,漏管失控的现象频频出现。
3、企业消防安全和培训教育普及率低。
现在的民营企业主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不愿意在消防安全上过多的投入。我们在对大量的乡镇企业的消防监督和调研过程当中发现,很多企业主认为,消防安全工作只要配备灭火器就行了,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建筑物耐火等这些概念都没有得到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了。
4、审批门槛高导致企业自我申报检查意识薄弱。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消防审批过于强调建筑用地的合法性、设计图纸的规范化、设计施工资质的等级化和消防设施的一步到位。而新生的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完全自主,投入后急于产出的心情迫切,不知申报规定、躲避或拖延申报情况增多,为先天性火灾隐患埋下了祸根。此外,一些厂房出租单位向承租方承诺一旦有关部门要求办理有关手续,由其负责,也延误了一些申报项目。
5、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长时间从事消防工作发现,多数民营企业主缺乏应有的法制意识,对《消防法》和消防法规了解不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执行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致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处于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如曲靖市民营企业各类建筑工程中近10%未经消防审核,近15%的工程项目未经消防验收合格就投入使用,少数工程项目未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有的甚至擅自降低标准,致使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在源头上得不到保证。
三、做好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认真完善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民营企业要按照《消防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认真履行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自身消防监督管理,认真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
2、引导企业消防规模化、正规化。
政府要抓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将那些散、小的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引导企业规模化、正规化。同时要规范园区建设,在进行规划时,政府要积极协调好计委、城建、公安、土地、劳动、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必须将消防安全纳入规划,步入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同时,要加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加强工程监督,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的建筑不得投入使用,从而在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3、提高业主消防安全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消防安全对于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消防监督执法要建立社会消防技术培训中心,通过消防站对外开放,举办消防竞赛、消防演习等形式,加大对企业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其能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4、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充分发挥社会综合力量。
民营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零散且随着经济发展还在不断增加,使消防部门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要使消防管理能够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消防社会化。现在本县各乡镇派出所和消防警务都已经建立,公安消防部门不易管到的民营企业可逐步转交给当地派出所和社区消防警务负责管理,这样可以实现力量转化,使警务力量前移,在缓解消防部门警力不足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力度,减少民营企业消防监督执法中的“盲区”和“死角”。
5、确保消防安全资金的投入,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
民营企业可以借鉴中央企业要建立长期持续投入机制,保证足够的安全投入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制度,提取消防安全设施管理费用,形成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金的提取,是根据企业生产发展和新开发项目的情况,按年度生产量和效益来确定提取安全费用标准,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实施办法》,在企业和企业所属单位予以实施。安全经费要列入企业年度预算,确保消防安全实施所需资金的投入。
6、有效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激励机制。
消防部门要与企业进行联动机制,共同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企业给予在消防安全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者进行物质奖励,消防部门给予精神奖励,并把两方面列入企业员工年终绩效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严格落实奖励措施,着实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从被动到主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消防工作毫不懈怠。另一方面,消防人员在检查中态度要认真,内容要全面,工作要细致,检查要深入,程序要到位,重点查找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对安全规程不达标的员工及违章员工实行教育和处罚并重的方法,切实将消防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08年5月,曲靖市会泽县一家修理厂切割机溅起火花飞到油漆桶里,导致油漆桶燃烧,员工迅速用灭火器对其扑灭,并及时向公司领导做了汇报,避免了小火酿成大灾的后果,事后公司对该员工给予了200元的物质奖励。
总之,民营企业在发展,民营企业的消防工作更有待加强,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强化消防意识,增强自防自救能力,提高员工消防素质,把消费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来,向管理要效益,同时,消防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站在维护稳定,促进改革开放的政治高度,以崇高的使命感、紧迫感,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消防工作,加强对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促使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第二篇: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反映出许多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据统计,近年来发生在民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占火灾总数的30%左右,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了解当前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国家有关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消防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就如何做好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些探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县域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经济收入,加强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是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事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给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出有效建议,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民营企业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效益、轻安全现象普遍存在。
近几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迅速,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外,企业管理的模式仍带有浓厚的家族管理色彩。企业主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因而对消防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不足,尚未认识到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以致特大火灾和群死群伤事故在民营企业中频频发生。如2009年3月云南会泽者海镇农贸市场里的一家百货商品批发部起火,造成三人重伤一人轻伤,后经过调查就属于“三合一”场所,上下两层商铺既是批发办公又是烧火做饭,商铺老板全家4人还在里面住宿,里面商品堆放杂乱无章,起火时下层门被商品阻隔,无法逃生,人员迫使从二楼上往下跳,才造成这起严重的事故。
2、企业法人消防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制仅挂在墙上。
民营企业往往过于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与企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消法法制意识,对《消防法》和消防法规知识了解不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管理无据可依,出事无章可循的境地。许多企业“一把手”还没有担当起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一问三不知,遇有上级检查,往往拉出什么生产主任、保卫科长招架应付,对企业消防器材和人员的配备则能省就省,不能省也省,导致企业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在调查中,许多企业主都有“消防安全防不胜防,买了保险不用再防”的错误思想,觉得花钱买消防器材不如买保险来得方便,这些错误思想直接
导致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在民营企业中难以落。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成立的以员工为主体的消防组织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之类的宣传标语,多数是摆设,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3、厂房、建筑工程等设施存在严重火灾隐患。
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势力的限制,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尽量减少投资,导致大多数企业起点较低,基础较差,从而使企业的消防工作在起步阶段就没有和生产、经营等环节同步考虑,在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工艺流程等方面未按国家标准进行消防设计、施工,也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有的甚至在施工中擅自砍掉消防设施,致使建筑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二是民营企业很多是家庭作坊,经过发展壮大而成,民房改建厂房比较多,这样导致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重大隐患;三是部分民营企业车间、仓库合二为一,没有防火分隔,导致疏散通道堵塞,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连片燃烧的局面;四是消防水源缺乏,由于市政配套设施发展滞后,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消防水源,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无水扑救的局面,如2008年云南会泽者海磷化有限公司着火,附近就没有消防水源,给火灾扑救带来了难度。
4、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消防知识。
民营企业为求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生产、管理成本上追求最小化,在企业管理和人员配备上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导致消防管理有人负责,但无人落实。企业管理者往往只重视防盗、防破坏、防员工伤亡等显性安全问题,而忽视最重要的防火这一隐性安全问题。员工多数是流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上岗前基本未经过安全培训,根本不知道本单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不懂得工艺流程,不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往往因违章操作造成火灾事故。而事故发生后,他们不会使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也不懂得正确的逃生方法,以致小火酿成大灾。如2009年出的福建长乐拉丁酒吧,消费者在里面燃放烟花,酒吧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制止导致其引起火灾,起火后在消防队赶到前这段时间,酒吧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正确使用相关灭火器材自救,最终,酿成了几十人死伤的惨剧。
5、消防部门管理的承载量与企业大量增加的趋势不对称。
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较快增长的状态,涉及行业领域繁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最为显著的是民营企业以公众聚集场所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此类场所的大量增加,在现有监督部门警力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带来了监督管理空前的压力,如曲靖会泽全县有21个乡镇90多万人,民营企业近200多家,另外还有近40家公众聚集场所和大量在建、待建项目,而一个县消防大队只有5个消防监督管理干部。很显然,这种状况造成的两个层面问题:一是公安消防监督部到位。民营企业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且规模曾参差不齐,消防机构难以监督管理,且由于消防监督人员少、任务重,对这类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部能全部到位,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也不能有效开展,这样容易造成失控漏管。二是监督检查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安消防部门疲于应付,不深不细的工作状况。重监督、轻指导,重处罚、轻服务的现象在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较为普遍,以致削弱了监督检查的工作效率。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上述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企业自身又存在很多原因,没有及时整改,给社会很多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企业性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利益分配及职工心态等方面与国有、集体企业有较大的区别,这些方面的区别决定了两者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差异。目前民营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虽与消防机构警力不足、监督检查跟不上又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民营企业自身因素决定的。
1、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但消防规划滞后。
地方为了富强,一般都是先引资、建企业,后规划或者无规划,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和制约机制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消防规划滞后于企业的建设发展;另外,企业动态性强,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随意新建、改建、扩建、和改变建筑物的性质,而这些企业只有想办理房屋产权才会主动申报消防审核和验收,这样就会导致火灾隐患的出现。
2、消防监督力量相对企业数量的增长出现弱化。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符合重点单位标准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消防监督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消防监督力量形成了负增长。目前按照现在的消防监督规定重点企业是一年抽查一次,以前是每季度抽查一次,也就是说现在消防机构对消防安全重点企业的监督频率是降低了,另一方面消防监督人数长期不变,人员年年更迭,导致地区消防情况不熟悉,漏管失控的现象频频出现。
3、企业消防安全和培训教育普及率低。
现在的民营企业主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不愿意在消防安全上过多的投入。我们在对大量的乡镇企业的消防监督和调研过程当中发现,很多企业主认为,消防安全工作只要配备灭火器就行了,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建筑物耐火等这些概念都没有得到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了。
4、审批门槛高导致企业自我申报检查意识薄弱。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消防审批过于强调建筑用地的合法性、设计图纸的规范化、设计施工资质的等级化和消防设施的一步到位。而新生的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完全自主,投入后急于产出的心情迫切,不知申报规定、躲避或拖延申报情况增多,为先天性火灾隐患埋下了祸根。此外,一些厂房出租单位向承租方承诺一旦有关部门要求办理有关手续,由其负责,也延误了一些申报项目。
5、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长时间从事消防工作发现,多数民营企业主缺乏应有的法制意识,对《消防法》和消防法规了解不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执行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致使消防安全
管理工作基本处于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如曲靖市民营企业各类建筑工程中近10%未经消防审核,近15%的工程项目未经消防验收合格就投入使用,少数工程项目未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有的甚至擅自降低标准,致使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在源头上得不到保证。
三、做好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认真完善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民营企业要按照《消防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认真履行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自身消防监督管理,认真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
2、引导企业消防规模化、正规化。
政府要抓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将那些散、小的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引导企业规模化、正规化。同时要规范园区建设,在进行规划时,政府要积极协调好计委、城建、公安、土地、劳动、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必须将消防安全纳入规划,步入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同时,要加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加强工程监督,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的建筑不得投入使用,从而在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3、提高业主消防安全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消防安全对于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消防监督执法要建立社会消防技术培训中心,通过消防站对外开放,举办消防竞赛、消防演习等形式,加大对企业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其能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4、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充分发挥社会综合力量。
民营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零散且随着经济发展还在不断增加,使消防部门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要使消防管理能够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消防社会化。现在本县各
乡镇派出所和消防警务都已经建立,公安消防部门不易管到的民营企业可逐步转交给当地派出所和社区消防警务负责管理,这样可以实现力量转化,使警务力量前移,在缓解消防部门警力不足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力度,减少民营企业消防监督执法中的“盲区”和“死角”。
5、确保消防安全资金的投入,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
民营企业可以借鉴中央企业要建立长期持续投入机制,保证足够的安全投入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制度,提取消防安全设施管理费用,形成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金的提取,是根据企业生产发展和新开发项目的情况,按生产量和效益来确定提取安全费用标准,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实施办法》,在企业和企业所属单位予以实施。安全经费要列入企业预算,确保消防安全实施所需资金的投入。
6、有效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激励机制。
消防部门要与企业进行联动机制,共同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企业给予在消防安全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者进行物质奖励,消防部门给予精神奖励,并把两方面列入企业员工年终绩效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严格落实奖励措施,着实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从被动到主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消防工作毫不懈怠。另一方面,消防人员在检查中态度要认真,内容要全面,工作要细致,检查要深入,程序要到位,重点查找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对安全规程不达标的员工及违章员工实行教育和处罚并重的方法,切实将消防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08年5月,曲靖市会泽县一家修理厂切割机溅起火花飞到油漆桶里,导致油漆桶燃烧,员工迅速用灭火器对其扑灭,并及时向公司领导做了汇报,避免了小火酿成大灾的后果,事后公司对该员工给予了200元的物质奖励。
总之,民营企业在发展,民营企业的消防工作更有待加强,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强化消防意识,增强自防自救能力,提高员工消防素质,把消费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来,向管理要效益,同时,消防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站在维护稳定,促进改革开放的政治高度,以崇高的使命感、紧迫感,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消防工作,加强对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促使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第三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对目前消防重点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重点单位消防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是消防部门针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单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划分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单位担负了发展经济的重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61号令》)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提出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客观上导致61号令法律约束力、执行力较差,再加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也处于弱化的状态,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1.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
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1.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针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2.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这些单位必须督促其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使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达到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2.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性服务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2.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设施、装备、培训、管理”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2.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消防监督人员应转变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做好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必须把服务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热情服务来改善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效果。消防部门对所辖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把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列入监督管理范围,并把具体的监管单位与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于所列管的重点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必须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73号令)对所管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视频资料档案,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单位时不能仅停留在看汇报材料上,要把被监督单位确实存在的隐患挖出来,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消防设施上的缺陷,使被管理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提高隐患整改率,并在检查中既能发现一般问题,又能洞察深层次问题,既讲究工作方法,又不失原则,既树立了执法机关形象,又保障了单位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消防监督检查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四篇: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力资源论文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09级公共管理2班
姓名:黄云振
学号:109223070228
在现代社会,工资已无法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一个新词:薪酬。它不仅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资,还包含了员工的福利等。因此,处理好薪酬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然而,在一些民营企业,依旧存在着一些薪酬问题。下面就是针对薪酬问题作出的一些分析和提出的一点对策。
薪酬管理缺乏一定的战略。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企业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或利害相等原则、透明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薪酬战略的中心是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其所要回答的是“整体薪酬制度如何帮助我们取胜”的问题。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公司很少,拥有符合企业战略和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更是凤毛麟角。领先、跟随、滞后的薪酬战略,分别适应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在中小民营企业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薪酬战略。
民营企业忽视了“内在薪酬”。薪酬可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外在薪酬是明显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而内在薪酬则是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
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企业的老总只注重考虑外在薪酬,只注重经济资源的调节与消耗,而忽视“内在薪酬”。在相当多情况下,由于老总们对员工人格尊重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内在薪酬”的存在,导致员工“内在薪酬”为负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劳动积极性极低,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民营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结构是由各种薪酬单元组成,这些薪酬单元一般可分为静态薪酬(基本工资等)、动态薪酬(绩效工资、奖金等)和人态工资(福利、津贴等)三类。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中,福利这一薪酬要素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薪酬结构失衡会致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满足多数员工在薪酬方面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的组合效果产生影响。即使员工再努力也无法由创造的绩效获得更多福利,这会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为降低。
薪酬计量的具体方法陈旧。大多数民营企业使用的是与绩效考核无接口的薪酬等级制方法。民营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上,一般也根据员工所处的工作岗位、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因素,把所有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薪酬的计量就以此等级作为主要依据。但是,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普遍缺乏以绩效考核作为标准。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
起来。
员工的薪酬攀升通道单一。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强调灵活,所以在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里面,没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考虑。中国长期存在的“官本位”意识,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会诱导企业差不多所有颇具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为“缩水”。
究其原因,一方面,现代薪酬管理基本理念之一,是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但这一点却被民营企业的老总所忽视,不少民营企业对厂房、设备方面投资热情颇高,却不愿意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孰不知,若员工薪酬水平较高,企业原有高素质员工的流失率将降低,节约员工培训费用,企业将吸纳更多高素质员工,员工更有实力加大自我开发力度,这些均有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又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这种双赢的局面下,员工在薪酬方面得到满足,企业也能从中获得更大效益。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一方面人力资本存量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上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则相对下降。尽管员工现金计划薪酬在现代企业中仍然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它毕竟只能作为对员工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补偿,在人力资本激励方面力度显然不够。
另一方面,是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导入不足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初创时规模小、人员少、结构简单,薪酬单一等问题被暴露出来。民营企业老总自身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把握上更显匮乏,亟需专业人员为其出谋划策。
要解决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企业的员工,认识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人力资源战略制定过程中具体体现出这种观念,并且在公司的薪酬管理中得到贯彻,通过规范、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现出人本管理思想。并且在实际薪酬管理中重视非经济性的薪酬,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其次,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加强对员工技能的锻炼,构建学习型组织,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培养好员工之间的感情,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民营企业才能真正长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让员工感受到与上级站在同一立场之上。
第三,民营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职业攀升道路。为了培养多方面的技术人才,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多阶梯的制度,创造多种攀升阶梯,有
利于保证技术人员的培养与企业产品的创新。
总之,只有搞好薪酬问题,带动好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从内部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五篇:浅谈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浅谈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池永
(江苏省宿迁国安消防检测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223800)
【摘要】随着我国乡镇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一些乡镇、城郊的经济支柱,但也因其准入门槛低、安全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火灾亡人事故频发,成为了火灾隐患的重灾区。本文就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行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对策前言
中小企业泛指建筑面积和规模不大,一般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的场所。由于准入门槛低、投资少,开办中小企业成为大多数离开农田的农民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手段,随着我国乡镇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逐渐成为一些乡镇、城郊的主要经济支柱,也正是由于其准入门槛低、安全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火灾亡人事故频发,也成为了火灾隐患的重灾区。本文就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行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探讨。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淡化,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中小企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进程中发展壮大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国家行政公权对社会单位各类事务绝对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在本身应该作为的消防安全管理事务上存在依赖思想,淡化了责任意识,进而导致其在具体的消防管理工作事务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从中小企业发展的进程上分析,这些企业均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生产规模传统粗放型的过程,由于经济人不可避免的、内在的自私动力、非计划的安排、短期的目标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急于在短期内完成资本积累等心理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和精力,进而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消防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不到位、不规范、不严格,低水平循环的状况。
2.2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承载量与中小企业大量增加的趋势不对称。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中小企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涉及行业种类繁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中小企业以公众聚集场所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此类场所的大量增加,在现有监督部门警力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带来监督管理空前的工作压力。很显然,这种状况导致了如下问题:公安消防监督人员数量之少与中小企业数量之多的“瓶颈”;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游离于监督检查之外,处于失控和漏管状态。
2.3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和管理,社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消防安全服务匮乏。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小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的很多措施是主观的、是不到位的,尽管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自发地形成了所谓“协会”或“商会”,但这仅仅是为经营服务的,涉及到综合治理、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寥寥可数。另外,就为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服务而言,一是社会面上没有足够的经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供中小企业选配,以解决中小企业人员流动快的问题;二是没有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管理方面的服务,合理化解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三是没有建立相应的行政约束保障机制,没有制定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标准或指南,在推动中小企业严格自律工作中缺乏力度,无针对性。
3对策
3.1按照新《消防法》的有关规定,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中小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行业部门监督管理范围之中,建立中小企业消防监督管理网络。一是要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和相关行业部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工作内容具体量化,纳入逐级检查考评的具体内容,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形成中小企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要落实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实施中小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组织单位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控制和减少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3.2改造疏散楼梯,增设疏散楼梯和逃生出口。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在家庭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多为3层-6层,仅设置一条楼梯,中小企业内设置的家庭住宅均进行了精装修,业主一般居住在此,要求全部搬迁不切合实际。为防止火灾发生时,烟火从生产部位蔓延到住宿部位,可在首层采用实体砖墙将楼梯间与其他部位分隔并直通室外。也可考虑在首层或首层通往二层的楼梯平台处采用实体砖墙和防火门将楼梯间进行分隔,同样可以起到阻挡烟火迅速蔓延的作用,为人员逃生自救赢得宝贵的时间。针对中小企业疏散通道数量不够,安全出口少的实际情况,应在防盗网上开设紧急逃生口,并配备消防逃生梯、辅助爬梯等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3.3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有效控制扑灭初起火灾,及时报警。为提高住宿场所的安全系数,住宿场所同层及以下楼层的非住宿部位应设置简易喷淋。对于缺少公共水源的地区,可在天面设置高压水箱,必要时可增设加压泵,增加喷头的出水压力,达到良好的灭火效果。同时,楼梯间及住宿场所应设置独立式火灾报警器,住宿场所应设置电铃等警报装置。由于独立式火灾报警器的报警声音不大,设置在生产车间、仓库内无法确保住宿场所内的人员听到,因此独立式火灾报警器应设置在楼梯间及住宿场所,设置的位置一般为每层楼梯平台顶部和住宿场所走道顶部,同时要求设置电铃等警报装置,以便于发生初起火灾时能通知其他人员及时逃生。
[作者简介]池永,男,1973年12月,汉族,工程硕士,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宿迁国安消防检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韶山路1号,住建局302室
邮编: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