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 企业 的 发展 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企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国民 经济 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民营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必将给企业带来危机。现阶段虽然民企的增长速度很快,但规模和质量都不容乐观。即使在高科技领域,其产品的规模和档次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相比,差距较大。企业的现状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有一定的关系。民营企业的管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董事长兼总经理依然是民企老板的普遍头衔,直系亲属垄断整个企业的命脉部门,而聘用的专门人才充其量是他们的秘书,能人群体和家族势力的结合平衡模式只能是“昙花一现”,从而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出现企业用人难现象,难以补充新的血液。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和管理潜质不够。
(1)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2)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政治观指导。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民企自身因素使 金融 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民营企业自身缺陷使金融机构普遍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者可能利用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其承担过多的风险,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设有建立比较正规健全的财务 会计 制度,核算采取的是“包包账”,生活消费开支与生产经营未真正分开,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企业资金状况的信息,加之社会信用的缺失以及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到企业的全面信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凸显,其贷款意愿也相对下降,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依然存在。信贷配给问题是指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只有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或一个给定申请人的贷款只能部分地被满足。信贷配给问题的出现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来解释,这是因为银行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贷款人的概率两个方面,因此,银行不仅关心贷款利率水平,更关心贷款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银行不能观察到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银行可能会提高利率,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由于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借款人的贷款要求,而不愿意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人的贷款申请。信息不对称越严重,信贷配给发生的可能性便越大。这种信贷配给对于没能获得贷款或获得贷款额度较小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贷约束,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困难。由于信用担保制度无法有力的实施,担保始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中小担保机构问题太多,如担保金额较少,覆盖范围偏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担保机构提出与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银行首先考虑的是信贷资金安全的问题,担保基金和银行资金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大多是不用担保的企业,而急需担保的企业又大多是担保公司不愿为其担保的企业。(三)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虽对民营 企业 的 发展 大力支持,但仍缺乏统一管理,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政出多门,负担过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民企一方面要应付政府30多个部门,同时上交50多种税费,民企承受的额外捐税高于法定税金,政府各部门间缺乏协作,以各自利益为目标,造成民企运作的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民企在贷款、用地、出国、招聘、引进技术、申报项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四)政府服务及监督职能不到位 市场准入政策上的不平等待遇。民营企业在邮电、通信、铁路等方面的投资受到限制,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兴办民企,但社会各部门仍对民企存在着歧视,在法制和政策环境上还没有完全取得与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导致民营企业主心存芥蒂,挫伤了民企的发展积极性,甚至出现了民营企业主“身份外籍化,资产国际化”等现象,这不仅使民族资产外流,也使民营企业家失去了自己发展的沃土。外部发展环境。目前在发展民营 经济 环境方面,部分地方还存在“四个四”现象,即“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四霸”——村霸、路霸、街霸、市霸;“四变”——变相吃喝、变相拿物、变相设卡、变相受贿,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这就最容易涉及到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保证是观念和行为的崭新、超前。
但是,有些民营企业错误的理解了“崭新”和“超前”的含义,于是乎广告成了王婆卖瓜、猫的名片画成了虎、产品成了他人专利的复制、售后服务成了推销的幌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就在于经营指导思想不明,缺乏法制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玷污了他们的企业形象。
应当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摘 要:要使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信念、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在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基础。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期刊论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1.本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去,企业奔跑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
(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现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
(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些电视剧中,民营企业家只是出入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其实,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寻找每一个商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问题。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因为蚀本的钱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去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总结。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拼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冷静旁观。
(6)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7)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关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1.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2)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政治观指导。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2.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2.1 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
(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2.2 提炼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个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文化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不一样。因此,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根据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例如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标准,商场则可以根据本身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标准,实际上这就是制定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
(2)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相容、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
(3)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与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的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只有在认真探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体企业成员和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2.3 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使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探析和总结,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使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2.4 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管理相配合,不但可以弥补硬管理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际。同时,企业道德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利益基础,否则就会流于空谈。浙江十大发明企业家之一的祝强,企业在如日中天时后院起火,原任公司副总经理、自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妻舅,以资产分割为由,将祝强推上被告席。红极一时的广东“太阳神”在鼎盛之日,“兄弟都成了对手”,它今天的竞争对手之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以前的“旧部”。这些现象不仅造就了企业营运的混乱、资产的流失、规模的削损、人才的流失,而且对企业道德带来灾难性打击,最终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2.5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这就最容易涉及到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保证是观念和行为的崭新、超前。
但是,有些民营企业错误的理解了“崭新”和“超前”的含义,于是乎广告成了王婆卖瓜、猫的名片画成了虎、产品成了他人专利的复制、售后服务成了推销的幌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就在于经营指导思想不明,缺乏法制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玷污了他们的企业形象。
应当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2.6 提高职工素质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怎么样,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第二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新生代,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只有克服不利因素,民营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上观念落后,缺乏民营企业服务中介体系、融资困难、技术缺乏创新、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等问题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服务中介;融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上思想观念落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上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经济待遇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价格、税费、融资、土地批租、原材料供应、工商管理、市场准入和资产重组等方面,还有各种各样并非公平的限制。由于对民营经济看法偏颇,也造成民营企业在许多经济交往关系中陷入尴尬的境况,各级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法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多三少”问题比较普遍。即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少;粗、初加工项目多,精、深加工项目少;污染环境的项目多,绿色环保的项目少。一些民营企业不是根据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一哄而上,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地投入,再加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二)缺乏民营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民营企业服务中介,是一种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组织。该组织可以与国家制度层面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在筹措资金、职业培训、财务管理、工会组织、法律、环保、产品出口、外事接待等各个领域为会员企业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目前,我国各种商会、协会、联合会、行业公会以及技术服务、认证认可、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经济鉴证等中介组织为数不少,但相对于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和企业所需服务的多样性来说,仍然远远不够,特别是有些商会、协会等组织是由政府组建或政府机构转化、派生出来的,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有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经济鉴证等组织则利用政府部门对公共服务的授权形成对商业服务的垄断而谋取高额利润,由此导致社会化服务的支持系统难以形成和完善。
(三)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筹资难是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民营经济筹资难的原因有:在间接融资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的融资倾斜大,政策上使民营经济在信贷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对民营企业,由于货款的风险由银行自身承担,不像对国有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银行大多愿意把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贷款较少。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所占份额更小。我国一直把证券市场定位为国有企业服务,这使一直受政策限制和资金困扰的民营企业难以上市融资。民营企业不易直接融资也有自身的原因,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小、承担不起融资费用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如缺少专门的租赁公司,使民营企业不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昂贵设备的使用权。加上国家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整顿,关闭了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金融机构,使民营企业过去的一些信贷链条中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五)技术缺乏创新
目前,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技术含量低的第一、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简单加工业采掘业等领域。至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分
布较少,这一点在民营经济表现得尤其突出,主要因为整个西部的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型和重化型的,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本来就低,重型化的第二产业的技术又不能有效转移,尤其是向民营企业转移,这使民营经济在竞争中的地位相当不利。技术含量低、信息不灵使各地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严重,容易出现过度竞争,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率下降,进一步使企业不能有效进行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能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改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五)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
一方面,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粗放式经营、家族式管理模式,不能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缺少实用型企业管理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也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多为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出资,使得企业内部在决定发展、分配、用人、责权利分配等问题时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解体。此外,计划性不强,生产、质量、财务等各种计划的落实、检查和调整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是继续沿用成功国企的文化观念,甚至翻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加过滤直接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是一种简单的模仿,企业文化的效用不能得到发挥。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归纳为:一是有利于市场自由竞争和反垄断;二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有利于社会就业;四是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和落后地区问题;五是有利于经济调整;六是有利于未来发展。发展民营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应当具有全面的、长远的、战略性的科学认识和评价,加强对民营企业问题的战略研究,研究家庭和家族企业等适合民营企业存在的形式,进一步揭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规律,增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政策体系。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都需要培育和发展大量的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因此,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首先,要逐步减少其“官办”和“垄断”色彩,分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剥离公共服务与盈利性服务。其次,大量引入民间资源,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在限制一些政府机构以行政权力寻租行为的同时,公平地向所有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无偿或低成本的必要基础服务,特别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民办公助形式,主动扶持民间中介机构的发展,发挥其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功能,从而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立法,有效约束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创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三)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加强金融监管和财政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国家可以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银行内设民营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在按照金融市场发展要求进行改组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可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入股,增强资本实力。政策性银行也可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并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扩大贷款质押范围,增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灵活性。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和进行项目融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投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四)促进技术创新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快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扶持民间资本创办科技型民营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同时,对有助于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成熟技术和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先导技术,通过政府采购后无偿提供给民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并鼓励创办各种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中介组织,引导他们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形成完整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五)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
1.重视战略管理。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2.调整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柔性化管理;三是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并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
3.规范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组织责权利的分配。
4.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也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福婷.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950:46-49.[2]孔德兰.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06,(4).[3]胡锐.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7):85-86.
第三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O年来,在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速度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其间,中国民营企业挺立潮头、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整体来讲,民营企业的变迁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的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的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的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道路。这一系列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气候这个大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在政策法律文件中落下有迹可循的脚印。因此,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相联系。民营经济是本文研究了民营企业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持续发展 研究和思考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I
目 录
内容提要:................................................I
一、绪论.................................................1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1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2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2 2.完全的市场导向.....................................................2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2 4.家族式企业、非法人治理制度.........................................2 5.管理不完善.........................................................3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3
1.创业阶段: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3 2.守成阶段:科学管理。团队精神......................................3 3.创新阶段:哲学头脑 利他精神......................................4
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4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5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5
(三)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5
(四)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多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5
(五)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6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6
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7
(二)管理水平低下..............................................7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7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7
(五)决策盲目,风险经营........................................7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7
五、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有效发展的对策.......................8
(一)注重内外统一性............................................8
(二)加大支持力度..............................................8
(三)提升员工素质..............................................8
(四)加强文化创新..............................................8
六、结语.................................................9 参考文献:.......................................................9
II
一、绪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初现到璨若星河,从观望、默认到国民经济的补充,直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是中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迈进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是民营企业不懈奋进和取得非凡业绩的时期,全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强烈的关注。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已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今天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认真分析当前其发展过程中具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思考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对于进一步引导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缺乏重视、缺乏自身特色、重形式轻内涵、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脱节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济基础的必要保障、缺乏对企业文化内在机理的深入理解。只有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才能培育出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客观地说,民营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转变。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
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概念,从外延上看,是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之外的企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应该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个体经济算起。从字面上来看,“民营”与“国营”、“官营”相对应,“民营”一词的本质规定是“营”、执行主体是“民”,强调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民营企业是人民大众以民间资本联合、劳动联合、知识智力联合、资源联合形成的社会化的、公众化的创新经济组织,它不需要国家拨款、不要国家行政编制,依靠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运作机制。当国有和大规模资本逐渐退出后,开始涌向能源、交通、金融、房地产、高科技行业,民营企业于是得到迅猛发展,期间也滋养了众多实力不凡的民营企业群体。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最有活力的位置。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领导和决策能力,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家的人格力量。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正是企业家们不断进取的精神,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2.完全的市场导向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从未来三年的发展看,民营企业500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了发展模式,有397家企业表示继续立足主业,占500强企业的79-4%,其中55家企业表示要坚持主业;更多企业则是发挥主业优势,在主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向关联产业发展或适度多元化投资;有78家企业表示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家族式企业、非法人治理制度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无法真正形成现代法人企业制度。据调查,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仍采用家族集权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创业阶段有其特定的优势。但在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民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较大的限制,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大部分都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由于家庭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人合的成分大于资合。另外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5.管理不完善
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采用了成功企业的模式,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上也以标杆为主,没有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摆设。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计划性不强、管理方法单调和重市场不重现场等问题。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营企业的变迁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的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的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的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道路。在30年发展变迁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创业、守成和创新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敢为天下先与“四千”精神,科学管理与团队精神,哲学头脑与利他精神。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相联系。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政治环境而变化。在30年发展变迁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创业阶段、守成阶段和创新阶段三个阶段。在创业阶段,他们表现出敢为天下先与“四千”精神;在守成阶段,他们表现出科学管理与团队精神;在创新阶段,他们表现为哲学头脑与利他精神。
1.创业阶段: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
民营企业的创业阶段。从宏观上讲,是自改革开放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大致是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一段时间内,整体上是处于“草商”阶段。从政策和法律角度来说。也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枷锁。在此环境中,民营企业(个体户、私营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吸取历史教训,敢为天下先,具有“跑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吞尽千辛万苦办企业、道尽千言万语拉客户,想尽千方百计访成功”的“四千”精神,有常人所无的胆识与魄力,有着先知先觉的敏锐力。还要稍微具有市场意识和知识。正是因为企业家们具有这样不懈追求的精神,中国的民营企业才能不断地突破。即使过程中有失败,有低谷,仍未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冲击。
2.守成阶段:科学管理。团队精神
守成阶段的民营企业家以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秉承传统道德,具有经营管理
智慧的商人。这一阶段的民营企业家被人们称作“儒商”。他们正像以敏捷和速度著称的猎豹,嗅觉敏锐,行动快捷.能够巧妙地避开陷阱,迅猛地抓住猎物,并且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修炼出了对危险和机会特殊的直觉。他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熟悉每一种利益格局,懂得在其中如何合法而又灵活自如地穿行。民营企业高速发展势必对企业领导者的战略领导力的要求在提高,战略领导者未必具备全面的科学管理知识,但至少具备科学精神,能够完成对企业的正规化管理。
3.创新阶段:哲学头脑
利他精神
创新阶段的民营企业家.主要体现为商人和哲人的结合体,是能用哲学智慧统率科学知识的新商人,可称之为“哲商”。在经营运作中,他们体现出来的是大智慧,他们就像草原中的大象一样,站得高、看得远,走得虽慢,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累积雄厚的实力。在商界中,这类哲商屈指可数,但却是民营企业家们向往追求的目标。
在创新阶段,从国家整体情况而言,体制转轨成功,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同时,我国的社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代工业社会与开放社会已经基本形成,民营企业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单单为了企业利益而发展,需要分担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譬如,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支助,这种支助未必是直接的经济无偿投入,也可以是参与对西部的建设。本质上,这是民营企业的利他精神的体现,因而民营企业走人了“创新”阶段。对民营企业家战略领导力的要求相应的迈入艺术境界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哲学境界。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西部大开发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实际上也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家事业建设、分担国家责任,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体现。跨国巨头进军大陆。民营企业面对的挑战巨大,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以应对外资企业的巨大压力。这种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战略领导力达到艺术境界和哲学境界的展现。在这两种境界下,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民营企业战略领导力的具体要求。对社会责任的分担,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利他精神。
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是竞争,而竞争又是保持经济活力的关键。民营企业通过反对垄断和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形成了保持竞争的压力。只有保持竞争才能避免过分集中,为经济繁荣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民营企业是促进竞争与防止垄断的推动者,同时又是与垄断竞争的强有力对手。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企业规模越大,资本集中程度和有机构成越高,吸纳每一个劳动力就业所需资本也就越多。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同等数量的投资可以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民营企业组织成本低,经营灵活性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强也是保持民营企业较高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出现萧条时,大企业为转嫁因萧条而造成的损失,都采取裁员的做法,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震荡要少一些。在经济繁荣时期,大量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带来了大就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动力需求,吸纳了绝大部分劳动力的增量和存量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民营企业组织规模小,对个人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约束小,成为科研人员的试验场所,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也小;民营企业面对竞争生存的压力,使它更具有技术革新的动力;民营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敏感,也具有革新意识。这种内在的本质原动力引导着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行业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l6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企业达11174家,获得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的有l2家。
调研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共拥有有效专利74631项,比2010年增长58.38%,其中的43.76%为发明专利。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23522项专利总量居于民营企业500强首位,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6.35%,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
(四)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多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
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商品、货币、技术、贸易、管理的国际流动性的扩大而与日俱增。民营企业500强“走出去”步伐加快,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项目数量的增长较快,投资规模增大,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走出去”目标明确,开始在战略高度进行全球布局,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已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达到150家,投资企业或项目达到584个,累计海外投资额达到123.4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99.92%。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有32家企业遭遇贸易摩擦,共发生72起,其中知识产权纠纷和反倾销是最主要的类型。面对贸易摩擦,民营企业500强逐步学会按照世贸规则有组织、按步骤、有层次地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协商、应诉、起诉和仲裁等多种方式应对,同时联合同行业共同应对、借助商会力量也成为重要选择。
(五)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展民营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可增加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土地使用面积,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可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和商业的繁荣,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可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企业就业的农民可以纳入城市保障体系,获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时,企业的发展促进地方财政税收的增加,可以有更多的公共支出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最有活力的位置。企业数量、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自主创新、对外投资成果显著,吸纳就业、增加税收持续提升。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制度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内生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是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必然选择。
近年国企面临困境,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民营企业成为安置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有近600万下岗职工被私营企业所吸纳,极大地帮助了国企下岗职工失业的严重问题,支持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常实施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有理由认为民营经济将发展成为我国有光明前景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民营企业坚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会取得更大成就的前提下定位自身发展战略的基石,也是应予以自身的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所占有不可动摇地位的正确评价。
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 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人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
(二)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难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人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 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 左右。
(五)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
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五、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有效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内外统一性
企业的外部文化应该是内部深层文化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内部核心文化通过员工的行动表现出来,又对内部核心文化的培育和丰富起促进作用。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做好愿景、战略等实施纲要,使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企业战略实施分解,分层落实,使员工清楚自己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这样通过企业制度和流程的贯彻和遵守,员工的行动就能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加强品牌宣传,建立员工行为规范,树立企业形象。外部文化宣传能够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信赖程度,刺激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工作质量。二者相互作用,内外互补,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二)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问;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向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再次,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三)提升员工素质
要建设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首要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加强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和推动者。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和自觉程度,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文化,就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家首先要自觉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层面上确立企业文化;其次,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植入员工内心,从提高水平、普及科学技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同时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逐步改变员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等陈旧观念,树立优质高效、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四)加强文化创新
加强集群文化建设,进而实现文化创新。所谓集群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集群在长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集群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行为模式、管理制度与员工心态,体现了民营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成员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竞争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共同信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企业共同风范和精神。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特别适合发展集群文化,企业集群兴起的地方普遍具有竞争和包容的文化传统,人们善于竞争,但又能包容竞争对手,允许竞争对手通过公平的手段参与竞争,通过包容性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创新,从而达到民营企业联合、共赢的局面。
六、结语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企业自身全方位作出努力,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制订出切实可行而又凝聚精华的文化内涵体系,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基础之上,适时进行改进、提升,从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而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着力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才能培育出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达到预计的好成果。
参考文献: 1.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
2.王争辉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3)3.陈乃醒,傅贤治.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4.吴晓波.吴晓波全集【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黄胜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08(14):81.82.
7.朱清香,史卫华.对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8(16):74.76. 8.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9.程美秀.民营企业的战略危机、战略选择与战略保障体系.山东经济.2003 10.王争辉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3)11.刘风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第四篇: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题目: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林景坤准考证号:711060018005
日期:2014年5月9日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企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其中,私营企业数达到17.7万个,占总数的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达到6.7万个,占总数的20%。从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其中,私营企业占2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1.5%。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仅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在投资领域、流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中也相当活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投资占30%以上,其中,私营和个体企业占18.3%,外商投资企业占5.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4.6%。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中,非公有制法人企业数量占72%,从业人员占59.8%。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2000年,据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抽查,全国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5.3%,而集体民营企业合格率仅为42.6%,低于平均水平32.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有企业的79.6%,合资企业的80.2%。80%的民营企业从事简单加工业和商业流通业,企业产品合格率与其生产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民企大多是人工劳动和简单的技术,企业提高利润的手段只能在时间和劳工上大做文章。企业雇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加大劳工工作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工人没有充分时间休息和娱乐,造成事故频繁。企业的定位不清,涉足行业过多,使企业陷入困境,从而破产。许多企业主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缺乏判断和驾驭能力,而孤军奋战。每年的淘汰率都在10%以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民营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必将给企业带来危机。现阶段虽然民企的增长速度很快,但规模和质量都不容乐观。即使在高科技领域,其产品的规模和档次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相比,差距较大。企业的现状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有一定的关系。民营企业的管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董事长兼总经理依然是民企老板的普遍头衔,直系亲属垄断整个企业的命脉部门,而聘用的专门人才充其量是他们的秘书,能人群体和家族势力的结合平衡模式只能是“昙花一现”,从而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出现企业用人难现象,难以补充新的血液。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和管理潜质不够。2001年,据全国工商联在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财务知识。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民营企业主不读书不看报。因而,致使民营企业家消费出现了畸形,也使民企的发展大大的受阻,企业形象欠佳。他们的管理方式与他们的文化层次也有一定的关系,一大批早期的经商者大多是小学或中学文化,但他们有发展的机遇,因而凭一身勇气有了今天的辉煌事业。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低素质企业家会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甚至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民企自身因素使金融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民营企业自身缺陷使金融机构普遍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者可能利用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其承担过多的风险,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设有建立比较正规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核算采取的是“包包账”,生活消费开支与生产经营未真正分开,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企业资金状况的信息,加之社会信用的缺失以及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到企业的全面信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凸显,其贷款意愿也相对下降,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依然存在。信贷配给问题是指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只有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或一个给定申请人的贷款只能部分地被满足。信贷配给问题的出现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来解释,这是因为银行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贷款人的概率两个方面,因此,银行不仅关心贷款利率水平,更关心贷款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银行不能观察到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银行可能会提高利率,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由于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借款人的贷款要求,而不愿意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人的贷款申请。信息不对称越严重,信贷配给发生的可能性便越大。这种信贷配给对于没能获得贷款或获得贷款额度较小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贷约束,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困难。由于信用担保制度无法有力的实施,担保始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中小担保机构问题太多,如担保金额较少,覆盖范围偏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担保机构提出与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银行首先考虑的是信贷资金安全的问题,担保基金和银行资金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大多是不用担保的企业,而急需担保的企业又大多是担保公司不愿为其担保的企业。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但仍缺乏统一管理,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政出多门,负担过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民企一方面要应付政府30多个部门,同时上交50多种税费,民企承受的额外捐税高于法定税金,政府各部门间缺乏协作,以各自利益为目标,造成民企运作的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民企在贷款、用地、出国、招聘、引进技术、申报项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四)政府服务及监督职能不到位市场准入政策上的不平等待遇。民营企业在邮电、通信、铁路等方面的投资受到限制,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兴办民企,但社会各部门仍对民企存在着歧视,在法制和政策环境上还没有完全取得与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导致民营企业主心存芥蒂,挫伤了民企的发展积极性,甚至出现了民营企业主“身份外籍化,资产国际化”等现象,这不仅使民族资产外流,也使民营企业家失去了自己发展的沃土。外部发展环境。目前在发展民营经济环境方面,部分地方还存在“四个四”现象,即“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四霸”——村霸、路霸、街霸、市霸;“四变”——变相吃喝、变相拿物、变相设卡、变相受贿,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方面应采取的对策政府首先应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使民企尽快地摆脱资金不足的困扰,使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务之急,应进一步完善对民企的金融支持政策,各商业银行应以效益优先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而发放贷款,不应再区别所有制的性质,厚此薄彼。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规范税收制度,清理整顿税收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要逐步统一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使各类企业之间税负公平合理,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平等竞争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应加大力度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减少企业负担。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应转变职能,理顺政企关系,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又是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条件。政府部门一定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直接的行政命令转变为间接的管理和直接的服务,将行政干预转变为政策引导,做到“放”与“管”的有效结合,其经济职能和作用应当体现在规划、协调和整合规范等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以减少民间投资的失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为民企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和所需要的人才,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办事,做好企业的社会服务工作。政府也应为民营企业家提供政治参与的机会。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方面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也会产生许多想法和意见。通过政治参与的渠道能把这些困难、问题和意见及时反映给党和政府,这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党的政策不仅在经济上鼓励他们健康发展,而且在政治上吸收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多做一些公益事业,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在这种责任的促进下,民营企业家会更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以及注意协调好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在提高民企参政意识的同时,应鼓励民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内部的党团、工会组织,解决民企人士入党难的问题,从而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宣传并督促企业主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保障员工的各项福利待遇。使民企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稳健地发展。深化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为民企提供资金支持。
(1)在信贷政策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长中短期贷款或专项优惠贷款上,民营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获得同等地位和待遇。
(2)创造条件让部分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包括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引导企业走股份制发展道路。
(3)通过多种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同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活闲置资金。
(4)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管理的形式促进自身发展。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民营企业应该塑造诚信为本的意识,打造企业信用形象和信用品牌。大力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和创建信用企业活动,大力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等级。
(二)企业方面应采取的对策民营企业必须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办企业也同样,经营者必须高瞻远瞩,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高层次性的战略谋划,惟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健康地发展。战略不仅对民企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具有决定的作用,而且对企业的局部问题和日常性管理工作具有牵引、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民营企业也应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和信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多数的民企主要以模仿为主要生产特征,片面地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商誉。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民企应及时地转变观念,积极地把重点放到品牌和科技的竞争上,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并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高品质及品牌战略取得竞争的优势。推进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企业集团化发展,民营企业应运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同时应积极组建民营企业集团,以增强民企的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篇: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第1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多是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非常的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在民营企业初期还是不能显现,但是当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时候,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民营企业就面临很多的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治理结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分析比较了国际上两种主流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指出了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应以强化内部治理机制为主.最后对一家民营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剖析,并优化该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资本结构
(一)实践目的:进入大学第一次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我清楚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为了指引我们融入社会,体验社会,贡献社会的良好形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俗话说的好:“实践见真知”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可以为以后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暑假社会实践这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学到了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和知识。在当今的社会能力比文凭学历更重要,假如只有文凭而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和一定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要在暑假课余时间尝试进入社会对自己进行一些磨练,参加社会的调研。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在理论中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学习经验。通过亲身体验的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韧性,更为重要的是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最终我选择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和实践。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充分了解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为有关决策部门及在从事管理与经营活动的各类民营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客观依据,更好地挖掘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力,同时多对本专业方面的问题和知识加以深刻的了解,为以后进入社会,步入工作打下多打下一个基础。
第1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三)调研对象: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公司
(四)时间:2011年07月20日—2010年08月20日
(五)调研方式: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挖掘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我特意针对其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财务战略问题。家族化经营问题,和大学生待遇五个方面设计了一份问卷。由于时间仓促主要通过短期社会实践进行了调查。
(六)实践过程:暑假刚回家我就去市里找工作,我经朋友介绍去了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公司上班,我想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极大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而且现在也没有地方上班,于是我就硬着头皮过去应聘,但是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老板让我从基层的搬运工做起,工资很低,也辛苦,我们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中午有午休。但是有一点就是如果没有人订货我们就可以休息。三伏的天气会比较热点,但是热情洋溢的我并没有被太阳打倒,我从不感到气馁,反而觉得是一种激励,一种领悟,一种觉悟„„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的暑假社会时间和调研。刚开始真的很不适应,有时候被那些高中毕业的人说教心里很是不舒服,但也没什么办法谁叫他们比我有经验呢!毕竟我是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不是来跟他们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慢慢的熟悉了公司的环境和人员,开始在闲时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与他们聊天,学习经验并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刚开始第一次张口和陌生人说话,心里蛮纠结的,甚至张口都有些不自然,不过等说道技术方面的问题等等,内心便有一丝激动,那然那些羞涩也渐渐消失了。与人交流的此书多了也就渐渐适应同时我也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时刻保持微笑的去与人交流,不仅自己不会紧张,对方也会很开心的和你谈,同时自己的心中也会很顺畅。
经过了一个月时间我利用闲时和同事闲谈中了解到了现代的当地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各方面的弊端。
(七)调研内容:
(1)民营企业首先存在一定的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管理的问题,最直接的管理问题是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民营企业在用人往往有股狠劲,经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更高数量级的飞跃时,发现人力资源的短缺,人力资源成为公司发展问题的重点,这种情况多
第2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半刺激企业大力招募外部人才,同时也大力培养内部人才,但由于人才,特别是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的人才经常流失,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私人的小企业或许也没有或者很难去用自己的财力去保留人才,同样真正的人才很少会自己留在小公司中,他们追求更高更好的公司。这也使得私企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很少有人才能保留住。(2)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准确地判断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应该塑造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战略判断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从民营企业群体来讲,不论是市场,文化和体制,还是胆量关系和智慧都还远远谈不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民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问题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论是尝试确定何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试图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在慎重考虑的前提下做出战略判断和决策。同时作为企业的老总,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对于潜力股要紧紧的抓住,在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社会,抓住人才就几乎等于抓住了机会,必要的时候需要礼贤下士,而不是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成功是需要员工与老板共同努力的,需要一个团队齐心并进。(3)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问题
要描述一个企业的财务战略可从三个方面阐述,即能说明财务合理的一面,又能说明财务战略不合理的一面。第一财务管理体系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由家族成员掌握财务,第二资产结构策略为应对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民营企业的选择一般民营企业经常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心态结果往往带来很大风险,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第三投资理财战略支撑这种热情的是老板认为无所不能的经营能力。民营企业也比较容易收到利益的诱惑。(4)民营企业存在的家族化经营问题
统计数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股权的86%掌握在企业主手中,企业的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家族成员手中。无论是上市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其他形式的公司,企业的权力配置均大幅度向家族成员倾斜,外部经理人员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地位。具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家族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家族制管理、继承权传承、家族性控股结构等三个方面。
大学生待遇问题。
第3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根据询问和自身的收获与社会生活情况对比,在私营企业中大学生的待遇经常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对于一个在外市工作的大学生而言,吃住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如果待遇再比较低,大学生很难提起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当然会对公司和其他员工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同时当代的大学生都是温室里的小花朵,出来受到一些磨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连基本生活也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去尽心尽力的工作。同样待遇问题也是经常有人抱怨的尖锐问题。
(八)解决对策: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应收账款什么时候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帐可查。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4.由一群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筹建创立及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是历史的产物,企业管理科学性和合理的监督机制体系。应该以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替代家族化经营,否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家族间的和睦。
5.员工的待遇应该得到基本的保障,比如有包吃住的待遇,这样的话很多人的生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当然可以适当的降低工资,但是相对而言很多人也会因为生活有了保障,工作的时候减少了生理和心里的负担,工作起来也会格外卖力。同样也需要分批管理,那些本市工作的人员,不需要担心吃住问题,可以考虑提高工资,而需要提供吃住的降低工资。两方面都照顾到,对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激情都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没有人会去用心工作。
第4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九)心得体会:在这个暑假的实践和调研中我总结出了民营企业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学习经验,掌握理论。在一个月的搬运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被晒的很黑,但是能学到这些学校里不能学到的东西我真的很开心,在这段实践的时间里我懂得实践学习的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有学到的,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个方面的事情,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机会使我与陌生人对话时有点胆怯,但是我还是鼓起勇气和别人进行交谈,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就好比如一块很大的钢铁一个人是搬不动的,必需要众人的力量才能搬动。做事的过程中会更佳的融洽事半功倍。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通过暑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从社会实践的经验中得到了一笔重大的财富,正确的引导我们如何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发现自身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进入社会创创造更加良好的自身条件。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习实践。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无法找到自己所满意的实践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民营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发现沟通与人交流方面,我们或许应该能放下身为学生的羞涩,当我们走进社会可能就是因为这分羞涩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应该学会微笑的面对别人,这样不管是对于交流还是对于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缓解自己的压力,改善自己的心情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更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其次我发现在社会中生活朋友很重要,人脉很重要,记得每次搬运完东西,都会发现自己的杯子里面已经凉满了水。每次遇到困难总会有人来帮助自己。正像那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们不能总是孤芳自赏,独树一帜。我们更应该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同样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样重要。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变得圆滑,但是对人对事我们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保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就多么多么了不起。记得老师曾说过,你们也就是一群本科生。是啊在当今这个社会大学生又怎么样呢,首
第5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现真正的人才要不就是掌握真正的技术,要不就是拥有真正的知识和能力。而我们这些刚刚不如社会甚至没有进入过社会的大学生,根本就不如一个技术工人,能力,知识和技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点点的掌握和积累。同样的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社会中,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上进,虚心求教,不断的用知识来补充自己的头脑。而不是自以为是,同样是人,没有真正的能力是不会有人佩服你的。
所以现在的我更应该去多学习,多尝试,多交流,多提问。争取做一个二十一世纪有用的人才。
第6页,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