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管理对策(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23: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管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管理对策》。

第一篇: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管理对策

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管理对策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张倩 2009-4-10 9:55:48 我要投稿 添加到百度搜藏

摘 要本文总结了自2006年5月以来我院在有效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所采取的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患者管理等主要对策和措施

摘 要本文总结了自2006年5月以来我院在有效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所采取的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患者管理等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 ;跌倒 ;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因精神病态、药物影响、肌体老化、五官功能障碍等因素,常常导致跌倒损伤,发生率在15%以上,直接造成病人的病情加重、病人家属担心、医院防不胜防、引发医患纠纷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普遍关注。我院老年病房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医护人员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精心管理,加强了老年精神病患的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患者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老年男病房仅发生一例跌伤。本文总结了2006年5月以来我院在有效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供参考。

1及时评估分析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

1.1评估病情与用药

人体姿势的稳定性有赖于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功能的协调一致。扰乱这一功能系统任一环节的任一因素,均能破坏机体的内在稳定性,而成为诱发跌倒至跌伤的内在因素。易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主要病情与用药诱因包括: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血管疾患;听觉、视觉、平衡功能障碍;骨骼关节肌肉疾病;药物副作用与酒精中毒,这些药物包括麻醉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维生素及钙剂等。

1.2评估诱发病人跌伤的环境因素

地面湿滑、障碍物可使老年患者站立不稳而跌伤;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设施,过强或过暗的灯光,起居重要部位缺少扶手,家具摆放不当等,都能构成老年人跌伤的潜在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1.3评估与活动有关的危险因素

大部分老年人跌伤是在活动(如行走或变换体位)时发生,小部分发生在从事有明显危险的活动时。

2圈定高危病人,实施防范管理

2.1环境设施管理

病室应有足够的亮度,光线分布应均匀并避免闪烁,地面干燥、防滑,通道不应有障碍物。病区的走廊、厕所、浴室应设有扶手,厕所、浴室应有防滑地垫。定期进行环境设施检查,及时改进或维修。

2.2护理干预管理

护士长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安排工作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本病室的护理特点和护理重点,合理安排,适时调整。对工作中每一环节的要求都要细化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实施的全过程,要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检查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避免疏漏。

2.2.1护理人员管理

护士长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老年病护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水平,增强敬业精神。要经常性地引导、指导护理人员随时提高预防患者跌倒的警惕性。把始终保持地面干燥、防滑、室内整洁作为每一班次的基本工作要求。落实管床护士的职责。每一班护士均应明确那些是高危病人,给予特别关注,生活上予协助。注意检查病人衣着,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及时为病人解决。注意观察药物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护理计划。

2.2.2病人就餐管理

老年病人应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当班人员负责组织,其他护士和医生共同参与,以便观察进食情况,防范噎食、跌倒。

2.2.3病人洗漱管理

病人洗澡时,安排专人(穿戴防水衣裤、鞋帽)为病人调节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晚间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为病人端水、及时拖干地面。

2.2.4夜间如厕管理

就寝前提醒病人先解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

2.2.5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反复、多次向病人、家属、陪护宣教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2.2.6沟通与理解

家属来访,应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人目前状况,让家属感到我们对该病人给予了特别关注,争取家属的理解与合作,从而让患者家属能配合我们共同分析病人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告知护理上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和目前的效果,酌情提出需要家属配合的具体要求。

2.2.7加强对陪伴的指导和管理

根据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向陪伴及时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3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护士长管理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全面掌握本病室病人情况,才能对可能发生跌倒的病人及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从而防患未然。

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在防范老年病人跌伤的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要以护士为本,护士以病人为中心,根据共同的价值观、文化以及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护士(及照顾者)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尊重护士,信任护士,善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 将观察到的病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行性建议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从而体现专业价值,巩固专业思想。护士长要善于鼓励和引导护士积极参与管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个人所长,提高专业技能,成为专业性的人才。护士长借此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本病室工作动态,还能集思广益,改进工作方法,促进自身的成长。

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服务行为

分析研究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评估、圈定高危病人,在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患者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上下功夫,并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上加以规范,使之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服务优质化”,辅以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能有效预防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或跌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udgeJo.Dynamicbalanceinelderpersons:effectsofreducedvisualandproprioceptiveinput[J].JGerontolABiolSciMedSci,1995,50(5):263

[2]赵玉香、库洪安、于淑芬,等老年病区护士对预防跌倒知识运用现状的调查[J].现代康复,2001,5(11):135

[3]张冬红、王振英、蒋玉卉,综合干预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观察。

第二篇: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跌倒;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7%(1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3.3%),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6.7%)。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年,甚至数十年。很多长期住院患者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少,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特别是老年病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慢,更加容易发生跌倒,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男理干预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老年精神病诊断标准。(2)年龄≥60a.共入组102例,其中15例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4.7%.1.2方法

对发生过跌倒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跌倒患者资料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0a~76a,平均68a;疾病种类:阿尔茨海默3例(20.0%),精神分裂症6例(40.0%),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6.7%),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例(13.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2例(13.3%),癫痫性精神病1例(6.7%);服用药物:氯丙嗪、氯硝西泮、喹硫平、利培酮。

2.2跌倒后损伤情况

左股骨颈镶嵌性骨折2例,右手桡骨骨折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上述骨折病例男性骨折1例,女性骨折2例。除1.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3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陈旧环境布局不合理,病室内无厕所,卫生间置于走廊的一角,走廊内扶手,地面较光滑,浴室内无扶手,在集中洗澡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跌倒的发生。

3.2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3.3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影响平衡功能,容易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老年人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

3.4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不稳定,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及木僵均易导致患者跌倒。

3.5其它因素

住院患者每日进餐、洗澡、洗脚等集体活动时间段,较易因拥挤而致跌倒现象增加。有些患者夜间上厕所,往往没睡醒,时睁时闭着眼睛走路,容易跌倒;智力受损亦为跌倒的重要因素。

4护理干预措施

4.1评估危险因素

确立高危人群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降低跌倒的发生率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病区做清洁工作时及时提醒患者注意行走安全,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立时借力。

4.3安全管理

4.3.1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

4.3.2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

4.3.3做好就餐管理,组织病人有序就坐,由工作人员分配食物,禁止病人四处走动,防止病人拥挤抢食,防范出现跌倒、噎食。

4.3.4洗漱管理,病人洗澡时,为病人调节好水温,协助擦洗,防止病人烫伤、跌倒,晨5晚洗漱时,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托干地面。

4.3.5就寝前提醒病人先排便,减少因夜间如厕未完全清醒时可能发生的跌倒,易尿床的病人由夜班护士定时叫醒,协助如厕。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

4.4用药护理

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5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体位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研究表明,预防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

5小结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疗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1 2 下页

第三篇: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由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住院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病变。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上海郊区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开设了规模不一的老年病房,大多收治一些慢性轻症患者,方便了老年病人的就医,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负担。然而,老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表现出老化的现象,身体功能退化和心理特征的变化,导致老年病房患者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医疗上可能造成过失,或未能达到患者及家属期望的治疗效果时,即可能发生医疗纠纷。

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及老年病房医疗工作特点的分析,提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医疗工作中,要注意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采取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对策,规避医疗风险。老年病及老年病房医疗工作的特点

1.1 对老年病房认识有误区,医疗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有完整的医疗规章制度,但是部分医务人员及管理者对老年病房的认识上有误区,将老年病房等同于老年护理院,在病房管理、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偏差。同时老年患者住院周期长,多数病人住院长达数月,患者病情多呈慢性稳定状态,加之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因而在病历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方面常常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

1.2 临床表现不典型,数病并存

老年人的一些生理性衰老症状(体力减退、易疲劳等)与一些疾病的表现十分相似,极易混淆。患者可能将生理现象误为病理改变而就诊,亦可能将病理改变误为生理现象而忽略,以致延误病情。同时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致病因子的正常反应减弱致使其临床表现往往偏于轻微,症状不典型,如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热性感染,淡漠性甲亢等。老年人常常数病并存,可能患有涉及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的慢性疾病,同一脏器也易发生多种病变。

1.3 疾病易突变,并发症、后遗症较多

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弱、应激能力差,有时稍有有害因子刺激,即可导致原本稳定的病情突变,使原先尚能勉强保持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迅速衰竭,极易导致死亡。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多有普遍性的退行性变及功能衰退,旦患病,易引起连锁反应,发生种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如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1.4 心理变化突出,常伴情绪低落倾向

随着老人在精神和形体上的衰老,疾病的折磨,加之住院时间长,家属与子女不能常来探视,这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患者极易产生孤独感,心情变得沉闷,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疾病,个别老年患者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

1.5 医患交流困难,履行知情同意权难

老年患者思维缓慢、健忘、语言表达及听力障碍,许多患者不愿意说话或不主动交流,医务人员在询问病情、检查、治疗及预后观察上,不易与患者沟通。同时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或无完全民事能力,有的已经丧偶,有众多子女,但都不接受委托或对诊疗意见不一致,医务人员则无法取得患者及亲属的承诺。1.5 非医源性意外事件发生多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心、脑血管病、骨关节肌肉疾病、平衡功能失调等容易跌倒。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过1次或多次,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坠床、烫伤、私自离院走失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非医源性意外事件,极易产生医疗纠纷。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2.1 切实落实、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

老年病房虽然也承担着老年护理院的部分职能,但作为医疗机构的病房,更主要的是承担医疗服务的职能,不能将之简单等同于老年护理院。在临床工作中要按照住院病人的标准切实落实、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这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对于病情相对稳定、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不能放松,对检查和治疗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该及时进行检查核实,不能凭主观判断进行处理。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主治医师应每周对老年患者查房1—2次。对病情复杂、病情突变的老年患者应该及时向科主任汇报,请上级医生或专科医生会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能流于形式,一份完整详细的病历资料,既反映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经过、转归过程,也反映医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轨迹,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能起到有效地证据作用。同时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尤其是要严禁护工从事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护理工作。

2.2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熟悉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并有机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患者出现的不典型症状要认真研究、仔细甄别,对数病并存患者要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既要抓主要疾病,又不能忽略次要疾病。同时要拓宽知识面,对涉及的多科室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人手紧张,很难脱产去大医院进修。可喜的是,近年来上海市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治水平,如逐步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上级医院医生“下沉”社区等方式,在日常诊疗中帮助社区医生提升业务能力。目前在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的医生大多已经持有全科医师证书。

2.3 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后遗症

尽管老年患者病情易变,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是只要认真动态观察病情,往往可以及时发现那些不易觉察的或延迟出现的重要体征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尤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神态、食欲、血压、尿量、肢体活动状况、语言功能等。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定时翻身可以有效防止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其更多的关心、鼓励

建立与老年病人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在工作中,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探望,对有比较渴求和依赖心理的患者除给予必要的合理照顾外,要有意识地提醒其家人多来探望。对丧偶或无子女的老人,应更加关心、格外尊重。对于悲观消极情绪严重的患者,要给予关心、支持、鼓励,告知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病房应避免收治患有痴呆及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尽量动员患者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2.5 注意接诊技巧、沟通方法,正确履行知情同意权

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要耐心询问,密切观察,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对于文化程度低、年龄大,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对于交流困难的老年患者,可以请患者家属代为陈述,但医生需要仔细甄别其真实性。

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权。老年患者亲属关系多,家庭背景复杂,医生应了解患者家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患者意识清楚,判断力正常时,应首先选择患者或患者委托的代理人,若患者意识不清或障碍,无法委托他人时,应根据《民法》中所规定的近亲属关系顺序依次履行。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患者及近亲属不利于医疗的行为,如拒绝检查、治疗、私自外出等,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义务,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让患方签字确认。

2.6 改善服务设施,保障老年患者就医安全 针对老年患者视听能力下降,行动不便的的特点,应在服务设施上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需求。如病区走廊宽敞明亮无障碍物;墙上安装供老人使用的扶手;地面铺设木地板或防滑地砖;在有危险的医疗设施及公共设施上明显标记限制老年人活动的警示;不能让认知能力低下的老年患者单独外出。跌倒是老年病房较为常见的意外事件,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有作者通过制定防范跌倒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跌倒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维修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保障就医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第四篇:防范坠床跌倒管理措施

荆门一医防范坠床/跌倒管理措施

1.评估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由包干护士对其进行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是否是坠床/跌倒高危人群。

2.确保环境安全。保证光线充足,将物品置于患者易取处,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区内障碍物,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区域放置警示标识,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以防止坠床/跌倒的发生。

3.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需求,固定好床、轮椅的轮子,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正确用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4.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5.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6.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7.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8.告知患者穿合适的鞋及衣裤,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及时呼叫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9.一旦患者不慎坠床/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填写坠床/跌倒事件报告单,逐级汇报。护理部每月对坠床/跌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制定下一步防范措施。

10.对坠床/跌倒高危人群在患者床头悬挂防跌倒标识,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同时告知家属,并要求家属留陪。

第五篇:《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

1.目的: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降低跌倒所致伤害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定义:跌倒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所有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如地板较滑)造成。若患者是从一张较低的床上滚落至地面上也应视其为跌倒并上报。

4.权责:

4.1

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遇有高危患者做好防跌倒宣传,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上报。

4.2

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做好再评估与宣教。

4.3

药学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4.4

后勤保障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定期对医院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对环境安全等进行巡视,消除安全隐患。

4.5

科室: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与改进。

4.6

护理部:对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管

4.7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制订和不断完善制度,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包括对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导致的预期或未预期的后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5.作业内容:

5.1

凡来本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均需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

5.2

经评估具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情境、场所,应实施相应的措施和/或干预,以降低跌倒风险。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应有记录。

5.3

跌倒高危因素:

5.3.1

年龄(包括≥65周岁的老年患者、≤5周岁的儿童及>28周的孕妇)。

5.3.2

最近1年有跌倒史。

5.3.3

饮酒。

5.3.4

步态不稳、平衡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

5.3.5

意识障碍、视力障碍、活动障碍。

5.3.6

定向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躁动不安。

5.3.7

体能虚弱。

5.3.8

眩晕、体位性低血压。

5.3.9

使用过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包括散瞳剂、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药、缓泻剂、镇静安眠药、降糖药等。

5.3.10

病情需要陪护但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护。

5.4

门急诊患者:

5.4.1

门急诊跌倒的高危场所及情境

5.4.1.1

门诊: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科、肿瘤科、放疗科、眼科、针灸科、中医科、妇产科、儿科。

5.4.1.2

B超、功能检查室、医学影像科、放疗室、内镜中心、计划生育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

5.4.1.3

急诊科。

5.4.1.4

卫生间、楼梯。

5.4.1.5

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或者在狭窄的检查台上改变姿势。

5.4.2

门、急诊患者的风险评估:

5.4.2.1

门诊患者由首诊医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急诊患者由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勾选一项即为高危跌倒患者。评估结果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5.4.2.2

年龄年龄≥65周岁的老年患者、>28周的孕妇、≤5周岁的儿童由电脑信息系统自动评估跌倒高危患者。

5.4.3

门急诊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4.3.1

在其外衣左胸前部位粘贴

“高危跌倒”标识以作提醒

5.4.3.2

通过发放健康宣教单、口头宣教、墙报等方式对患者及陪伴者进行预

防跌倒风险的宣教。

5.4.3.3

保持通道无障碍、地面防湿滑、适宜的照明等

5.4.3.4

医院过在易跌倒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楼梯、卫生间、斜坡、湿

滑地面等处)

5.4.3.5

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辅助设施并做好防护.5.4.3.6

陪者全程陪同,医护人员协助。

5.5

住院患者

5.5.1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5.1.1

住院成人患者:根据《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45分住院患者每周进。

5.5.1.2

住院患儿:2

岁以上~14

岁的儿童患者根据《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12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12分的住院患儿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并记录。

5.5.1.3

依据儿童运动的发育过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4

个月的婴儿才能翻动,工作人员需对照护者进行宣教并记录。月龄

个月以上至

岁以下(含

岁)的儿童为我院高风险跌倒的患者。

5.5.1.4

新入院或转入2小时内完成首次风险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及时完成评估。

5.5.2

住院患者跌倒再评估:

5.5.2.1

患者病情、治疗发生变化时,如特殊检查后、手术后、血透治疗后,使用或调整镇静剂、利尿剂、降压药、泻药、降血糖药后以及出现意识、活动、自我照顾等能力改变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2.2

发生跌倒事件后。

5.5.2.3

患者面临新的治疗环境,如转科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3

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5.3.1

在患者床头标注防跌倒警示牌,腕带扣防跌倒蓝色标识。

5.5.3.2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儿童患者签署《住院儿童安全告书》;

母婴同室病区新生儿家属签署《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5.5.3.3

风险因素,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针对性宣教,采取预防跌倒和坠床的安全措施并记录。

5.5.3.4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加强床边交接班,督促强化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5.5.3.5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帮助。及时检查并确保传呼系统完好,告知值班人员关注此类病人的传呼,将常用物品放置于视野易取处,床头呼叫铃置于适当位置。

5.5.3.6

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尽量安排在病房有卫生间或离卫生间近的病房,卫生间设有坐便、扶手等设施。卫生间设置紧急求助铃。

5.5.3.7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卧床时使用护栏,离床活动应有人陪护,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患者头晕时,应保证卧床休息。

5.5.3.8

病室、医疗区域、公共区域光线充足、保持地面干燥,空间宽敞减少障碍物。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

5.5.3.9

病房通道内设置扶手,楼梯上设置“小心台阶”警示标识。

5.5.3.10

增加全院各处警示标识的张贴,尤其在卫生间及浴室内。

5.5.3.11

为患者提供、拐杖、轮椅、平车等便利设施,使用平车、轮椅时,在换乘

和移动移动患者时不要忘记刹车。

5.5.3.12

病人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病情允许夜间睡前尽量少饮水。

5.5.3.13

患者在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时,应有陪护,注意做好保护,防止跌倒的发生。

5.5.3.14

需遵循起床三步曲(床上靠30秒、床边坐30秒、床旁站30秒),如头晕立即卧床体息。

5.5.3.15

患者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时有人在旁进行保护。

5.5.3.16

躁动不安者专人陪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坠床的发生。因病情需要使

用约束具的患者,对可能导致受伤、血液循环受阻或皮肤完整性受损等未预期的后果进行监控。

5.6

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的应急处理

5.6.1

护士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并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置;紧急情况立即予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待医师到场后遵医嘱予进一步诊疗处置。

5.6.2

了解患者的跌倒经过、损伤情况等,并记录于病历中,跌倒伤害程度分级:

5.6.2.1

无伤害

5.6.2.2

伤害程度1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5.6.2.3

伤害程度2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5.6.2.4

伤害程度3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5.6.2.5

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死亡。

5.6.3

做好患者即家属的安抚工作。

5.6.4

通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呈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析定性,医院质量改进办公室备案。

5.6.5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组织科内或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经过、防范及整改措施。

6.流程

6.1住院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跌倒风护士妥善安置患者、评估病情

险因素

1.《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1.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2.手腕带扣“防跌倒/坠床”标识,在床头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标识。

3.对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的宣教,落实预防措施。

4.做好再评估及再教育。

5.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负责检查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跌倒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立即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家

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

取改进措施。

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网报护理部

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门急诊患者:《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护士妥善安置患者、护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强巡视

评估病情

立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师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护理安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网报护理部

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科室执行改进措

门急诊患者:《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6.2

门急诊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3.全面的环境、着装安全

4.合理使用工具、家属陪护

5.必要时医务人员、志愿者协助就诊等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跌倒

评估病情、护送至诊间或急诊科

进一步处理

跌倒发生时间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分析原因,系统上报

门诊患者报告门诊办公室

急诊患者报告急诊室

7.相关文件

7.1

《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评审标准》(第6

版)

7.2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

7.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8.表单

8.1

《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8.2

《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3

《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4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

8.5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8.6

《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

8.7

《新生儿病区新生儿住院告知书》

获经批准:

签署日期:

END

下载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管理对策(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管理对策(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1、护理人员认真检查辖区设施,设立警示牌,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因素,杜绝不安全隐患。 2、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对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做好患......

    浅析精神病患者社会化康复对策

    精神病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容易被人们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见一些精神病人衣衫不整游荡在大街小巷或者蜷缩在垃圾堆旁,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贫困的边缘,虽然人数不多,但危......

    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十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镇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

    老年人跌倒的防范和护理

    老年人跌倒的防范和护理 【摘要】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快速增加,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人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意外事故是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而跌倒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意......

    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住院精神患者骨折发生部位及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

    老年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北京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 题目: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姓 名:刘晶晶 指导老师:宋桂云 2017.2.10 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科室护士长、值班护士每天认真检查病区公共设施及护理单元,发现潜在的危险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或设立警示牌,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及......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

    跌倒/坠床的防范及报告制度 (一)跌倒预防制度 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2、熟悉病室患者的情况,对跌倒高危患者尽量安置于一级病房或分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