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标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

时间:2019-05-14 23:3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对标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对标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

第一篇:加强对标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

加强对标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

摘 要:根据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开展对标管理的背景和现状,指出对标管理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对标管理对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对加强销售企业对标管理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对标管理;指标体系;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97-02

引 言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位于目前全球管理学界公认的三大管理工具之首,是一种公认的基础的战略管理方法,也是国际先进企业的通行作法和基础的管理手段。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评价主体通过对标管理、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等方法,采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通过建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评价结果预测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未来经营情况和运作效率;可以获得自身和竞争对手经营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找准差距,明确方向,为制定建设“规模发展、效益领先、管理科学、服务优良“的国际水准销售企业经营战略提供依据。

一、中国石油销售企业开展对标管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

在“大预算”管理思想提出伊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将对标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满足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要求,提高集团公司各业务经营水平,落实对标管理的思想,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管理办公室于2009年12月制定了集团公司《经营指标评价办法》,建立集团公司经营指标评价体系,并于2010年、2011年连续召开经营指标评价结果发布会,开展集团公司经营指标评价工作,围绕对标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专题交流和研讨,引导各专业公司积极开展对标管理,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二、中国石油销售企业对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一)对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销售公司从2009年开始,将对标管理作为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系统推广并强化对标管理。根据公司提出的“加快建设‘规模发展、效益领先、管理科学、服务优良’的国际水准销售企业”目标,确定“建设国际水准销售企业”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规模发展、效益领先、管理科学、服务优良”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指导方针。

(二)对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1、地区公司评价体系设计从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发,树立了“量效兼顾、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更加注重引导,力争满足不同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

2、将地区公司根据发展定位分为区内和区外两类,区内公司以效益为中心,区外公司则更加强调效益与发展并重,分别设定指标权重,确保了同类可比。

(三)对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随着对标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销售公司逐步改善、优化原有地区公司综合排名指标体系。一年以来,销售公司的对标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主要经营指标实现突破,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对股份公司贡献稳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与国内竞争对手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就目前对标管理工作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侧重于量效对标,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对发展能力、管理效能、受控能力、终端竞争力(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等内容进行对标。

第二,重对比排名,轻跟踪落实,对标成果需要进一步挖掘。需要充分运用对标成果,做到定量与定性结合,找准问题,不断整改提高,加强跟踪和落实,切实将对标成果转化为管理建议和措施,进一步发挥对标作用,充分体现通过对标管理要效益的思想;

第三,对标管理、评价结果应用效果不明显。目前对标管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结合不紧密,应建立对标考核制度,细化考核目标、强化考核,将评价结果与经营业绩完成考核适当挂钩,引入竞争机制。

三、对加强销售企业对标管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对标管理的深度及广度,引导地区公司深入开展油库、加油站的对标管理工作。2010年6月,销售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内容和程序、工作原则、工作要求等几个方面对“对标管理”工作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明确“油库、加油站是落实对标工作的主体”。

(二)进一步完善地区公司综合排名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指标排名的引导性作用。效率类二级指标“零售比例”剔除,“人均销量”剔除,“万吨零售量用工人数”剔除,引入效率类二级指标“纯枪比例”,引入效率类二级指标“人均零售量”,引入效率类二级指标“百万资产销量”;发展类二级指标“亿元投资新增销量”剔除,引入发展类二级指标“税前利润增长率”,引入发展类二级指标“非油业务利润增长率”。理由如下:

1、将原效率类二级指标“零售比例”替换为“纯枪比例”,调整后,可以极大地调动地区公司提高纯枪销量的积极性,避免通过不规范的小额配送提高零售比例来获取较高的得分。同时要规范和明确纯枪量的统计口径,建议将橇装供油设施销量纳入纯枪量统计范围,这样可以鼓励各地区公司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终端销售能力。

2、原效率类二级指标“万吨零售量用工人数”与“人均零售量”为“强度相对指标”的正逆指标,均是衡量零售量与用工人数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原效率类二级指标“人均销售量”与“人均零售量”指标相比,“销售量”中包含“零售量”,属于部分重复指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指标 “独立性和差异化”和“简单可测性” 选取原则,建议剔除“人均销量”、“万吨零售量用工人数”指标,新增“人均零售量”指标。

3、引入效率类二级指标“百万资产销量”,对地区公司非流动资产运用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对“资产周转率”指标进行简化,直观反应资产为企业创造的经营成果。

4、建议剔除发展类二级指标“亿元投资新增销量指标”,受建设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当年投资往往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投资回报,此外当年新增销量的构成还包括停业站恢复、低销站治理、GDP增长的因素影响,当期的新增销量与当期新增投资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建议剔除该指标。

5、引入发展类二级指标“非油业务利润增长率”,鉴于总结国外成品油销售发展模式,“非油”业务发展对成品油整体销售战略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外成熟市场“非油”业务收入比重4%左右,公司非油收入比重不足1%),同时“非油”业务将成为石油产品之外的新的收入、利润增长点。如何确保“非油”业务均衡发展,形成“油非”互动新模式,将是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

建议逐步引入“管理效能、受控能力、终端竞争力”类指标,同时优化现有指标,将公司现有规模和发展潜能相结合,形成多方位对标管理,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设计地市公司评价指标体系时,参照地区公司评价指标,结合地市公司的执行职能,遵循指标设计原则.(一)重新确定地区公司评价指标权重,同时确定地市公司、库、站评价指标权重。地区公司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维持原权重不变,新增指标和替换指标分别对应原指标权重。

(二)地市公司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三)库、站评价指标权重调整。参照地区公司、地市公司指标权重结合库、站职能定位,确定库、站评价指标权重如下:

1、油库评价指标权重。

2、加油站评价指标权重。

(四)充分利用对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成果,强化目标导向,提升经营业绩。建立对标管理结果的预警机制,将指标评价结果充分应用到对标管理中,重视管理应用效果,在各期排名通报中展示红绿灯评价效果,强化排名的目标导向,以激励地区公司采取措施改善排名。例如针对某个指标,滚动期排名持续处于后5位的,如连续两期或三期排名靠后的给予黄灯警告,并持续跟进该公司改善排名具体开展的管理措施;而针对连续更长期间排名靠后的、指标在连续期间里忽高忽低的给予红灯警告。

四、强化对标的正向激励作用,将对标结果与业绩考核相衔接。

为了确保对标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建立对标管理、评价结果考核制度,细化考核目标、强化考核,将排名与经营业绩完成考核适当挂钩,引入竞争机制。一是推行绩效管理,建立对标工作绩效评估机制,要制定对标考核办法,通过建立“指标分解、责任到人,跟踪落实,从严考核”的监督考核机制,努力实现对对标工作的关差、闭环管理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考核,进而真正实现用指标评价工作,用业绩考核成果。二是,要将对标管理全面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形成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干事有标准、跟踪有痕迹、落实有结果、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模式。要从对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入手。确保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要严格绩效考核,让员工明确如何开展对标工作.如何提升个人能力。三是,要坚持全面对标、全员对标、全程对标,将持续改进、不断超越的要求融入各项常规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和管理水平、执行力,切实做到横向协调有力,纵向执行顺畅,确保政令畅通,措施到位,责任落实。

对标管理永无止境,指标体系的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也只是本着探讨的精神投石问路。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对标管理的指南针,而对标管理又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载体。只有博采众长,举公司上下之力,真正将对标管理做真、做实,才能对症下药,兴利除弊,扬长避短,更好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各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效益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进而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注释:

【1】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2】正指标.数值大小和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即数值越大,效果越好

【3】反指标.数值大小和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即数值越大,效果越差

第二篇:对标管理 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对标管理 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标”也叫 “标杆管理”,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规范且连续的比较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自己的竞争目标。因此,它要求的是在经营管理实践方面“优中选优”,要求达到最优模式和最优标准,并把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每一层级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做好对标管理工作,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有的放矢,明确对标管理主要指标。

树立标杆,企业可以由此制订战略发展计划,不断学习先进企业的优点,所谓“学百家拳,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根据集团总部开展对标管理的要求,从第一阶段《乳业控股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分析表》来看,雪兰公司与乳业板块先进标准有接近的指标,但同时也存在差距。其中,差距较大的几个指标有:吨产品能源生产成本、渠道开发目标达成率、吨产品营业费用、自有牧场牛奶成本、长期未消化的原辅材料金额、预算利润达成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看到差距,就有了动力,接下来通过收集资料、围绕现状分析、量化指标评估等方法持续不断地改进。

二、标本兼治,硬性指标与管理手段兼备的原则。

在开展对标管理工作中,既要比最终性指标,又要比过程性指标,既要进行指标比较,更要注重管理手段、管理流程的比较,通过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比较,优化流程,实施和完善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实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保证各项指标的先进性,不断提高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也就是说,不光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可以“对标”,方法也可以“对标”,文化也可以“对标”。但同时需要指出,“对标”不仅仅是“追标”,并非仅仅追上就算完成任务,先进标准随着时间推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改进,我们需要不断创新。

三、张弛有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对标管理”不仅仅只是手段,而目的在于通过“对标”使公司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而管理的核心源于完善的制度,因此,为保证对标管理这一手段更加强有力,必须建立“对标”考核制度,细化考核目标,与绩效挂钩,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对标”工作中。

总之,对标管理是一个只要开始就没有结束的过程。“对标”不是完全模仿,需要不断地创新,从中找到新的起点与方向。

第三篇:实施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王丽娜;朱文月;缪栋;关帅;李毅;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顾客需求多样化背景下,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仅靠整合内部资源是不够的。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与优化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两部分。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市场竞争的新特点:

目前是一个政治与经济都发生了剧烈变迁的时代,亦是世界各国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结构,主要表现在生产活动国际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世界金融市场化、信息技术网络化。最突出的就是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调整自己的行为,企业行为的变化导致了对外部资源的整合需求,导致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它是基于整个市场、整个企业行为而必然导致的企业新革命。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企业难以靠个体的力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间的竞争开始演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实施优化供应链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市场竞争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1)、产品制造加工过程本身的技术手段对提高整个产品竞争力的潜力变小;

(2)、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供应环节的 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3)、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

(4)、竞争的市场形势,是企业选择与其他企业建立一种战略上的伙伴关系,形成一种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这就是供应链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它们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制造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将大量常规的业务“外包”给其它企业,而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

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企业的整个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的供应、储存和销售系统进行重新优化,加快物料的流动、减少库存,并使信息快速传递,时刻了解并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大大减少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利害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代表的是一种

强调过程与整合的企业管理理念。供应链包含于一体化物流,又超越了物流本身,它向着物流、商流、信息流、媒介流的方向同时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体系。而供应链管理是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在企业经营集团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提出的,是企业为寻求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

三、优化供应链原则

(1)、在时间上采用延迟策略,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延迟策略的原理是产品的外观、形状或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客户订单再确定。采用延迟技术,可实现最大的柔性而降低库存量,是流通在产品最终价值增值上发挥积极作用。为向顾客迅速交货,通过延期在顾客附近使一个产品最后成型,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供应链效率。最初的工厂可以生产基础样式的产品,运送到顾客附近的设施,在那最后成型,根据每个顾客订单的要求来快速添加或组装。这个策略在服装生产链上体现的尤其明显,人们对款式、颜色、图案的不同追求使得生产商将某些生产环节推迟到最接近顾客需求的时间才进行生产,进而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

(2)、在地理位置上要合理布局供应和销售厂家。因为她对生产体系快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加强企业与供应和销售厂家的沟通与协作、降低运输及储存费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总装厂离目标市场较近,可以迅速了解市场的变化以及顾客的需求,并且能够大大降低运输及储存的费用。总装厂与零部件供应厂家距离较近,可以使零部件供应厂家及时了解总装厂在生产环节上的改变及其在需求上的变化,并且便于它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减少了储运成本。

(3)、在生产商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的集成和协调。企业为满足某一具体用户的目标,就必须对所有的供应厂家的生产资源进行统一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这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方法。应用这一策略的必要条件是与有关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广泛有效地供销网络,同时要有通畅的信息网络,掌握市场供需信息。

四、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供应链

(1)、对现有供应链进行整合,强调核心竞争力

对供应链的整合,主要是对业务流程的优化,不断加强其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应首先分析自身的状况,加以识别,选择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将生产经济活动集中在核心业务上,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组建供应链,而

将自己的资源用于发展核心业务。一些优秀企业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并且凭借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如沃尔玛作为一家连锁商业零售企业,高水准的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构造的顾客网络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树立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企业运营,供销之间互不相干,是一种敌对的竞争的关系,系统协调性差。企业和各供应商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每个部门各搞一套,无法建立有效的市场响应、客户服务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此外与供应商、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一般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供应链的管理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博弈。原有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企业的博弈对立发展到企业经营的共生。它把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联系在一起, 并对之优化, 使各个相关企业形成了一个融会贯通的网络整体, 在这个网络中, 各企业仍保持着个体特性。但它们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合作, 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实现多赢的结果。

(3)加速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信息流程

以合作信誉为前提的供应链管理是对供需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化和利用, 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亨的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优化处理与充分利用。加之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 各企业的地域分布更广,供应链的管理比企业的管理更为复杂,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必须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带到最终客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是哥哥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4)以客户为中心,树立新的价值观念

供应链的管理始于最终用户。因此企业必须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所有的资源和流程都需要进行优化以更好和更快的服务于顾客,结果是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低成本,迅速地流向市场,最大限度地把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统一起来。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

现在消费者大多要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前置时间越短越好, 为此供应链管理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根据顾客的需求特点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并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通企业的整体协作, 大大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从而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

(2)发掘潜在客户,不断开拓市场。

企业在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后,还要跟踪客户需求,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而找到具有类似特征、有足够多人数或有相当的需求数量且目前尚未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其他群体或企业,通过努力,他们成为企业的客户。

五、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特征

所谓竞争力,就是企业与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通俗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组织自身独特的,不易被别人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核心竞争力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比对手强大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三个环组成:第一个环是竞争力的核心,核心是知识;第二个环是企业制度,有好的制度和管理、知识才能成为真正可赢利的一种产品或服务;第三环是资源要素,包括人才、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特征,即整体性、不可重复性和排他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不可模仿的,是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其特征如下:

(1)、价值优越性: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对手更优秀;

(2)、差异性:在同行中独树一帜,不能被对手轻易模仿;

(3)、难代替性: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易代替;

(4)、可延伸性:具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为企业推出一系列新产品;

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提高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忽视核心竞争力最大的风险是无法自觉形成自己的核心。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就必须从其主观方面努力。而提高领导人特别是灵魂人物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主观努力的关键因素。由高层发动、自上而下地培养各级主要领导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首要条件。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生产力的代表,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知识经济时代,谁赢得智力谁就是胜利者,智力就是人的创造力、人的聪明才智,就是人力资源——发达国家甚至称之为“人力资本”。一个组织离开了人力资源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一切都成为空谈。所以,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竞争。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3)、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是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这个定义实际上包含三个层次: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提炼“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特有的理念,体现企业的个性。例如海尔集团的理念是“真诚到永远”;诺基亚公司的理念是“科技以人为本”;飞利浦公司的理念是“让我们做得更好”。这种理念,是根据形势和本单位特色提出来的,简明生动,成为本企业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

第二,创新“制度文化”。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它也是一种文化。例如上海宝钢等企业,针对各种岗位的员工,制订了必要的简明的“员工行为规范”,让大家遵守执行,保证企业有序运作。现在,形势发展较快,一些新的人本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组织,都需要新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创新。

第三,倡导“行为文化”。企业精神不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当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要落实到企业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上去。要树立企业的模范榜样,使员工行为更加优秀。另外,还可以通过晨会、升旗、唱企业歌曲等等仪式和活动,让企业员工经常感受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完善“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形态也能反映企业特点和企业形象。因此,要营造绿化的环境、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的办公条件等等。不要追求豪华,而要讲究先进。例如敞开式的大空间办公格局,更有利于营造员工努力工作,遵守纪律、互相竞争、互相沟通的氛围,比封闭的办公条件更加先进,所以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总之,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会有助于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企业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秦明森.《供应链管理技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王 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M].湖南出版社.2000

[3]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祝慧烨.《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30家中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第四篇:浅谈企业对标管理

浅谈发电企业对标管理

目前,在电力行业掀起了对标管理的热潮,作为以电力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了加强管理,现正在对水电产业实施管理升级,以湖南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为对标单位,进行对标管理,为此,特针对发电企业对标管理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前言

对标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美国施乐公司开辟了对标管理的先河。近几年,我国企业输送也掀起了实施对标管理的热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电力行业的对标管理中,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于2004年5月率先在电力系统开始实施对标管理工作,建立了华电生产和经营指标体系,分别采集了集团内和行业内标杆数据,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所属发电厂全面开展了对标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之后,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1月开始在区域、省电网公司和地市供电公司之间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实施对标管理能确保企业持续改善和不断优化,帮助企业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绩效,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二、对标管理定义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是指企业持续不断地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与最强的竞争对手或那些被公认为是行业领袖的企业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对标管理实质上是指一种为促进企业真正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而寻找、分析并研究优秀的产品、服务、设计、机器设备、流程及管理实践的系统方法和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活动及管理文献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对标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对标管理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

简单地说,对标管理就是企业找到一个或几个学习的榜样作为目标,这些榜样在业务流程、制造流程、设备、产品和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企业学习和赶超的标杆。

对标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以领先企业作为标杆和标准,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改进绩效,赶上并超过竞争对手,成为强中之强,因此实施对标管理对实现企业竞争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对标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确定被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和标准,是对产生最佳效果的行业最优经营管理实践的一种探索,要求在经营管理实践方面“优中选优”,达到最优模式和最优标准,也就是盯住最佳水平,把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中各层次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对标管理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人员、设备、服务及流程方面能够达到的、客观的、有效的衡量指标,使企业能够打破以往的思维和经营模式,认识到重大的经营改善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标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及实现的方式方法,增添了企业实现目标的信心。

二、对标管理主要流程

对标管理是一项通过衡量比较来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以卓越的企业作为学习的对象,通过持续改善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对标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首先决定出某些企业功能领域(例如生产、财务、服务……)的绩效衡量标准,然后寻求在这些特定的领域内表现卓有成效的其他企业,比较本身与这些标杆企业之间的绩效差距,并通过分析转换作业流程的做法来达到改善绩效、缩短差距、巩固地位的目的。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方式同行业内或其他行业的领袖企业进行比较和衡量,从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下,优秀的企业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对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规范且连续的比较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自己的竞争目标,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制定赶超计划并实施执行的过程。

三、对标组织机构

可根据企业特点成立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和对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标管理工作。对标组织机构可采用非正式机构,对标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有:

1、负责制定本企业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

2、推动对标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与协调,组织实施信息收集、信息的分析处理。

3、对对标管理的操作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服务。

4、加强对标管理活动及项目在本单位内外部的协调与沟通,帮助实现信息共享。

5、协调与外部的对标对象之间的各种活动安排,包括实地考察和参观、各种形式的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6、管理内部的对标项目小组,确认成员及其人员调整,确定工作程序,控制对标管理工作质量。

7、确定企业内外部的对标管理对象(即标杆单位)或者是合作伙伴。

8、在内部寻找和确定潜在效率提升空间较大的项目、流程,作为下一个对标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和研究对象。

9、负责对标管理推行所需的教育培训课程内容的拟定、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项目和内容的更新。

10、在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对标管理项目或者活动能够实现最佳投入产出比。

11、负责编写本单位的对标管理活动的基础性材料。

四、对标内容

对标内容分为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和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两大部分。

1、火电厂: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发电量、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入炉煤低位发热量、入厂煤和入炉煤热值差等指标。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汽轮机热耗率、锅炉效率、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锅炉排烟温度、汽轮机真空等指标。

2、水电厂: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发电量、综合厂用电率、耗水率等指标。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等效可用系数、机组大修后连续可调天数、水量利用率、水能利用提高率、弃水损失电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畅通率等指标。

五、对标管理方法

根据标杆的不同,可以将对标分为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行业对标和一般性对标四种。其中在电力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是内部对标和行业对标。

1、内部对标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开展的对标管理工作,可以是企业内生产经营指标的不断超越,也可以是将企业内部工作更具绩效的某一部门的做法当作其他部门学习标杆的对标方式。对标指标可选择以设计值和历史最好水平作为对标基准。内部对标管理的目标,是找出一个企业的内部绩效标准,通过内部信息分享,找出其最佳内部实践,把信息递给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从而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部对标的最大优点在于企业内部标杆资料和信息易于取得,不存在资料转换问题,无需考虑涉及商业机密问题,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内,可以促进部门间的沟通。缺点是视野狭隘,不易找到最佳作业典范,并且学习的对象局限在企业内部,很难为企业带来创新性的突破。

2、竞争性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流程等进行详尽的分析,寻找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产品与服务改进的一种对标方式。发电厂可以将所属集团企业(或区域内发电厂)的平均和先进水平作为对标基准进行对标工作。其优点是企业本身与竞争对手的做法具有可比性,将对手的流程转换到本企业时也比较容易或类似,从标杆对象处获得的信息可以很快地运用于本企业。缺点是相关信息搜集困难。

3、行业对标管理,是指将对管理的项目与全国电力行业中最企业的相应项目进行对比。对标指标以全国电力行业先进水平值为基准。

4、一般性对标管理,是指与不相关的企业就某个工作程序进行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是将非相关行业也纳入对标管理的范围。一般性对标就是寻求在某些领域表现杰出卓越的企业作为学习的模范,而不论其处于何种产业。选择标准是标杆企业在发挥企业功能时的绩效表现,专注于学习优秀的作业流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帮助企业激发具有创意的经营思路和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学习产业外界截然不同的观念和做法。其缺点是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源来进行初级资料的搜集或购买。

六、对标管理步骤

对标管理步骤分为整体规划与项目选定阶段、分析阶段、综合与交流阶段、实施与评估阶段和成熟运用阶段五个阶段十个步骤进行,分别是:

㈠、整体规划与项目选定阶段

1、分析现状,明确对标目标。通过分析现状,梳理企业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对标内容和对标方向。

2、选择标杆对象。主要是收集国内外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标准、指标信息及最佳实践,建立潜在标杆合作伙伴信息数据库,对这些潜在标杆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最终标杆单位和对标范围,制定对标实施方案。在选择标杆单位时各单位应注意遵循两个原则:即一是标杆单位要具有卓越的业绩二是与本单位有相似的特点,具有可比性且管理上可以模仿。

3、收集资料和数据。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标杆单位对自己有借鉴意义的资料和数据,重点应放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各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渠道进行收集,如参加指标竞赛、文献资料、行业协会、实地考察等。收集到的标杆资料内容应包括:⑴与最佳实践相关的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⑵与最佳实践相关的指标体系及指标统计的方法和指标的最优值;⑶最佳实践项目的工作流程包括工作步骤、实施方法、实施条件、流程控制、流程控制节点、人员技能特点、记录形式、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等。

㈡、分析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与选定的标杆进行对标,收集分析标杆单位的具体做法,研究与标杆企业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技术投入等方面的差距,进行差距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及实施文案。

1、分析差距。就是要对收集的全部数据资料和考察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企业与标杆单位的差距,找到本企业与标杆单位之间存在的绩效差距的根本原因,对绩效差距的关键原因和改进行动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修改,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差距分析有差异性分析、阶段性分析、典型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四种。

2、拟定改进目标。根据差距分析的结果,拟定适度的、可操作性的期望绩效目标,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的目的。

㈢、综合与交流阶段

1、同员工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将对标活动中取得的各项进展向员工交流,征询意见,并将所要达到的目标前景告诉员工,统一员工的思想,实现行动一致。

2、根据员工的建议,修正绩效目标,制定解决方案。㈣、实施与评估阶段

1、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计划、实施方法和技术及阶段性评估要求等。

2、绩效激励与控制。各项目实施小组要不断地对项目改进的效果进行审核评估。要建立目标保证措施、过程控制措施、监督评价措施等控制措施。

㈤、成熟运用阶段

在部分或全部达到超越标杆单位后,应动态调整对标标杆,维护和更新对标管理数据库,与更先进、更优秀的企业对标。

对标管理方法的连续进行。在第一轮对标管理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总结,并对新的情况、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新的基准目标,以便进行下一轮的对标。包括进行对标评估,全面整合各种活动,将单独进行的对标管理活动融合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整体中,重新调校标杆三部分内容。

七、综合评价

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是发电厂在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观点,通过人为设定能够反映企业综合水平的可量化指标,构建一个由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该综合评价体系对发电厂对标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来反映发电厂对标管理综合水平的一项活动。

在一轮对标管理活动的前后,发电厂可将火(水)电厂对标管理情况制定表格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评分,将对标管理活动进行量化,按评分结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对标管理的成果,及时发现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以供下一轮对标管理中实施。

八、体会

要开展好对标管理工作,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

2、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正确、深刻的定义,不是简单的对比和复制、模仿;

3、在操作时必须具有规范、系统的管理流程,每个环节、流程都不能脱节;

4、必须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掘广大员的潜能和智慧,做到全员主动参与,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5、在实施对标管理过程中必须有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6、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标杆单位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以供对标分析和参与。

第五篇: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开题报告

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大学

***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院(系)学科导师****生

学号开题报告日期

*****培养处制

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己认识到供应链思想下高效的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的业绩做出重大贡献。虽然研究供应链思想下的采购管理文献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大型企业或者跨国企业的。对于一个新建的小型企业,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竞争能力,来加强企业采购管理,快速稳定公司供应渠道,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文献并不多见。

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范围竞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当前的企业正处于高度竞争且高速变化的环境之中。面对不断涌现的后起之秀,一些领先企业面临在传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领域失去持续竞争优势的威胁;而竞争使行业平均利润下降,一些普通企业更是面临生存危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依靠销售和生产环节树立或维持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而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的采购领域尚有操作和发展空间。

采购管理理论在企业理论中属于新兴领域,至今仅有30余年的历史。采购管理是国内外物资采购与供应领域一种比较先进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复杂、严密、高效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企业透过严谨而系统的工作程序,在维持并改进品质、服务与技术之水平的同时,降低外购物资、物品与服务的总拥有成本。它把物资采购供应纳入企业整体管理发展规划来研究,它的核心是“价值、质量、成本及供应商关系”。开展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水平,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主要研究内容;

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临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施采购管理是企应对复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资供应方面,实施采购管理,使企业比自己的竞争对手以更快捷有效、更低成本获得外部更为恰当的资源,使企业在短的时间内推出符合顾客需要的产品,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实施采购管理应该做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实施供应商管理,进行供应商评审,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绩效考评;企业还要根据对供应商业绩审核,优选出一批信誉好、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管理思想和企业相似的供应商,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和它们缔结管理同盟,结成管理伙伴关系;建立适合企业运作的信息系统,以处理来自于采购与供应职能部门以外的信息流入,产生为采购部门以外的其他职能部门和机构所需的信息流出,进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采购职能的基本任务是获取外部资源,因而,以管理为目标实施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3.论文提纲:

引言

1、采购概念.作用.地位

1.1采购的基本概念

1.2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1.2.1在物资供应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1.2.2在业务外包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2、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2.1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2.2采购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3、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影响因素

4、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核心)

4.1采购管理的实质:满足企业的需求

4.2需求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力贡献

4.2.1需求管理对提高采购质量的影响

4.2.2需求管理对降低采购成本的影响

4.2.3需求管理对提高企业响应速度的影响

4.2.4需求管理对规避采购风险的影响

5、结束语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2周:选题、定题;查阅中英文资料;

第3周:确定选题,继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列出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第4周:进行开题答辩;根据答辩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开题报告; 第5-6周:充实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

第7周:修改论文初稿;

第8周: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写出毕业论文中期总结;

第9-10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二稿;

第11周:修改论文第二稿;

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第12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三稿;

第13-14周:修改论文细节,进一步完善论文,定稿;

第15周:完成相关论文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

第16周:论文答辩;装订论文。

5.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晋力.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8,(02).[2] 林其丰.论物资采购管理[J].科技资讯,2006,(06).[3] 邹文勇.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02).[4] 彭国桥.现代企业物资管理中采购过程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05).[5] 王凤彬.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业务运作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 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9] 黄莱,吴建华.战略物流成本管理精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8)

[10] 褚方鸿,刘敬.全球采购构筑海尔核心竞争力[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3)

[11] 陈建华.企业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浅谈.煤炭经济研究[J],2002,(5)

[12] 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2)

[13] 姚俊玲.辽河石油勘探局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思考[J].石油知识,2006,(4)

[14] 徐金发,卢蓉.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下载加强对标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对标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综合竞争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管理部对标管理计划

    寻找差距,消除浪费 提升管理,从细节做起三月份,全集团开展了“对标管理,反对浪费”的专项活动,对管理上、操作上存在的浪费寻找突破口,以求消除浪费,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综合部作......

    创新管理提升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管理提升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创新管理核心竞争力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阶段金融风暴的袭击,建筑施工企业已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施工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

    正确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正确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在进行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现不同的评价目标。在评价目标确定之后......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对标评价管理办法范文合集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火电企业 基础管理工作对标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司所管理各火电企业完成日常管理工作数量及质量的监管,促进各项日常管理......

    9-开展对标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范文模版)

    开展对标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有限公司课题组 摘要: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对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经营和管......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

    精细化管理对标 提升企业发展水平让对标管理不流于形

    精细化管理对标 提升企业发展水平让对标管理不流于形——四平金隅赴涉县金隅开展对标学习为切实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四平金隅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对标学......

    对标管理助物业管理企业成功(汇编)

    对标管理助物业管理企业成功 对标管理,又名标杆学习,是一种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管理工具。对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浅显易懂,实施目标明确,效果评价清晰。用一句话描绘对标管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