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江市棚户区改造创新自主购房安置方式的回顾与思考
打通棚改安置房与商品房市场对接通道的探索和实践
——内江市棚户区改造创新自主购房安置方式的回顾与思考
【摘要】2015年,四川省内江市按照“实物变货币,货币变刚需”的思路,在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其核心是通过创新棚改安置方式,鼓励和引导棚改居民自主选购本地商品房安置,实现棚改快速推进,并有力助推房地产库存去化,充分发挥了棚户区改造在“稳增长、惠民生、去库存”等方面的作用,获得了国家住建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高度肯定。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内江市在打通棚改安置房与商品房市场对接通道中,关于补偿安置政策路径与相应配套工作设计的历程与思路,以便为类似地级城市“因城施策”推动棚改进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创新棚改安置方式、对接通道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内江市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以企业职工危旧住房为主的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任务十分繁重。2014年以前,内江市棚户区改造补偿安置主要采取集中建设实物安置的方式,群众的住房条件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棚改安置房供给与棚改居民多元化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棚改进程推动缓慢。因此,内江市从2014年开始对棚改货币化安置领域进行探索与创新,在2015年通过创新棚改安置方式,打通棚改安置房与商品房市场对接通道,取得了“居民获实惠,企业去库存,政府得发展”的良好效果,成功实现了“稳增长、惠民生、去库存”的目标。
一、传统安置方式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推动内江市创新自主购房安置方式的重要原因
内江市创新自主购房安置方式的初衷首先来源于传统安置方式面临的现实困境,不创新则难以顺利推进棚户区改造征收进程。2014年以前,内江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主要采取政府修建安置房进行产权调换安置和直接货币补偿这两种方式。由于原有的货币补偿政策无法满足占被征收居民多数的小面积住房困难群体的购房需求,因此超过90%的居民选择产权调换方式补偿,选择货币补偿的占比不足5%。而这种单一的一边倒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供给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棚改居民的实际住房需求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棚改居民不仅在征收中抵触情绪严重,补偿签约进程缓慢,而且在安置房入住后满意度依然较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是:
(一)棚改安置房选址与城市规划的矛盾
城市棚户区改造区域主要集中在房屋陈旧,住房面积狭小,消防安全隐患大的老城区,老城区因医院、学校、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较为成熟,生活成本较新城区低,成为居民征收补偿安置的首选区域。但老城区往往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交通拥堵,市政公益用地达不到规划要求。在老城区实施安置房选址,会增加老城区的承载负荷,与老城区规划相悖,不利于旧城疏散,难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棚改项目多数定位于项目自求平衡,项目容积率高,密度大,土地利用做不到科学规划,对房地产市场冲击很大。
(二)棚改安置房过渡周期长,补偿成本不断攀升 由于政府修建棚改安置房的建设进度受限于征收进度,一旦棚改项目出现个别久拖未决的“钉子户”,就会导致安置房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安置房三、四年不能开工,六、七年以上不能建成的不在少数,大量已签约居民难以按期回迁,不仅产生高昂的逾期过渡费,推高征补成本,而且极易对其他项目的征收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三)棚改安置房难以满足不同居民对住房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棚改安置房在户型设计、面积大小等多方面难以满足不同居民对住房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居民接受意愿低,征补签约往往历经反复博弈,进程缓慢。加之,棚改安置房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不易随棚改居民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容易出现房源闲置现象,难以消化,实质上成为了安置房的无效供给。一旦调整安置房规划设计,已选房居民又往往以征收部门违约为由要求进一步赔偿。
(四)棚改安置房小区后期管理困难
在棚改安置房小区内,中低收入居民群体阶层集中和阶层固化现象较为明显,导致小区物业管理、房屋及公共设施的维修等后期管理矛盾长期积存,居民习惯依赖于政府解决问题,后期管理难以实现从政府到市场的顺利过渡,实际形成了新的棚户居民集中居住区。
(五)其他问题
此外,以产权调换为主的传统安置方式还存在项目资金使用进度慢;棚改资金不能充分推动商品房库存去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
二、商品房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是内江市创新自主购房安置方式对接商品房市场的强大动力
内江市同国内大多地级城市一样,商品房市场在住房刚需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市场进入低迷期,居民从狂热购房转变为持币观望,房地产库存存量持续积压。从2012-2014年内江市商品房市场运行情况来看,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等指标逐年上涨外,销售套数、销售面积及销售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截至2014年底内江市商品房库存总量477.7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商品房库存总量达230.58万平方米,接近全市库存总量的一半,房地产库存压力大,去化周期由18个月增至29.6个月。因此,如何将棚户区改造安置需求与商品房市场供给有效搭接,如何发挥棚户区改造在房地产去库存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内江市棚户区改造创新安置方式对接商品房市场的强大动力。
三、在传统安置方式框架内的初步探索
为了解决传统的产权调换安置方式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各地陆续提高了货币补偿标准,力图引导居民选择货币补偿方式“拿钱走人”。内江市在2014年对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进行了初步探索,加大了货币补偿政策倾斜力度,给予棚改货币补偿居民“三最”优惠政策(即最长的过渡期限补助、最合理的公摊面积补贴、最实惠的购房补贴),当年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从以前不足5%提高到58.42%,但仍有41.58%的棚改居民选择传统的产权调换安置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选择传统产权调换安置方式的棚改居民大多为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且原 有住房面积小,货币补偿款无法实现在本地购房,选择传统产权调换可以获得棚改安置房保底面积优惠,经济压力较小。
经过2014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若仍然局限在传统政策路径内,简单采用不断提高货币补偿标准的方式,不仅会加剧征收成本不断攀升,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也会加速体现,最终将致棚改惠及面不断收缩,不利于更多的群众享受棚改带来的实惠;同时,通过货币补偿方式发放给棚改居民的资金未能带来本地购房率的显著提高,对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助力还远远不够。
四、棚改安置方式的创新与深入探索
在当前各地将棚改与房地产去库存衔接的实践工作中,除提高货币补偿标准外,各地还有多种不同的尝试和探索,譬如有的地方直接团购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有的地方则以发放“房票”方式充抵补偿款等。我们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能充分满足不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批量团购商品房作为安置房的做法采购程序复杂,交易时间长,交易成本高,无法改变居民心理中形成的补偿安置逻辑 “政府—居民”,居民在安置入住后出现的问题仍然依赖政府部门包揽解决,且由于居民个性化需求的不同容易造成团购房屋的空置;以“房票”充抵补偿款的做法则面临与直接货币补偿类似的问题,不能充分解决低收入小面积群体的住房需求和实现商品房库存的快速去化。
在内江市创新棚改工作方式路径设计的探讨中,我们认为:棚户区改造工作应统筹考虑经济理性与人文关怀,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把握居民心理,更深入的 贴合居民实际需求,制定好惠民利民政策;“有所不为”即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居民自主选择权,不越俎代庖包揽一切。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内江市在2015年的棚户区改造中,在传统补偿安置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自主购房安置”方式,并通过多种途径加速打通棚改安置房与商品房的对接通道。其主要措施是:
(一)调整安置方式,扩大有效需求,将棚改货币化安置转化为市场刚需
为改变过去单一的实物安置方式,内江市采取了“货币补偿+自主购房安置”的全货币化安置新模式,即政府不再主导修建棚改安置房,以货币结算方式引导居民自主选购存量商品住房,实现居民从被动接受安置向货币化自主购房消费转变,使棚改转化为去库存的源动力。
(二)制定合理的补偿政策,多方联合发力,将棚改刚需有效转化为市场购买力
内江市创新自主购房安置方式补偿政策的制定建立在传统产权调换补偿政策基础之上,通过给予自主购房安置居民“新购房屋面积补贴、公摊面积补贴、被征收房屋面积补贴”三项补贴,将产权调换补偿安置政策中保底安置面积、超安置面积优惠,解决高层建筑公摊率高的公摊面积优惠等进行了货币化换算,使“补面积”转化为“补货币”。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对棚改居民购房安置给予切实价格优惠。
通过“政府给补贴、企业给优惠”,自主购房安置方式大大扩展了棚改居民对安置房地点、户型、面积的选择空间,使得具有住房刚 性需求的群体可以根据补偿金额和自身家庭情况自主选购适合的安置房,实现了棚改居民从“拿钱走人”向“拿钱买房”转变,将棚改刚需有效转化为了市场购买力。
(三)搭建服务平台,调整服务方式,无缝对接商品房市场 内江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搭建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棚改购房“O2O”服务平台,把行政监管转化为综合服务和市场监管的结合。一是建立线上购房网络平台。即建立涵盖补偿政策、房源详情等全面信息的棚改居民购房信息系统,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实现棚改居民线上了解对称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推动征收补偿签约速度;二是建立线下购房服务中心。引导在建在售开发企业全部入驻,提供优质房源,现场集中设点销售,棚改居民可到服务中心办理网签、按揭、公证等业务,实现居民线下“一站式”购房;三是优化资金监管。对棚改居民的购房资金实施多方、全程监管,确保棚改居民购买到放心房。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制定各项规定、流程、交易逻辑等细节时合理确定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和完善市场监管的范围与方式,将应由市场或社会承担的事务,交由市场主体承担。“有所为”具体体现在对房源的进入、退出,房源价格的调整等制定了明确、清晰的规则,房源信息全面公开、透明发布,促进商品楼盘公平竞争。棚改居民在征收补偿签约前就可以在线浏览房源详细信息、比对补偿价款与商品房价款,改变了信息不对称劣势。“有所不为”具体体现在房源提供由房企自愿申报,不同房源的价格 由房企自主制定,不同楼盘的营销优惠措施由房企自行拟定,不以行政指令和计划代替市场竞争;房源交付和后期管理的义务、权利由购房双方合同约定,依法履行。
五、“自主购房安置”在内江市棚改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从2015年内江市棚改实践来看,自主购房安置取得了群众获实惠,企业去库存,地方得发展的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推动了征收补偿协议快速签约。2015年下半年,内江中心城区共改造棚户区4842户,在20天内超过80%的项目签约率达到100%,补偿合同平均签约率达到98%。
(二)促进了存量商品房库存去化。2015年在主城区实施的12个棚改全货币化安置项目,购房转化率达76.4%,帮助企业去化商品住房3701套,约31.5万平方米(占企业同期住房销售面积的20%)。当年内江市销售商品住房2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17%,增速高出四川全省平均水平51.8个百分点。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大幅缩短。
(三)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提质增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地方财税增长。201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7.3%,增加房地产销售收入约24亿元,增加房地产税金约3亿元。棚户区改造腾空土地得以与交通治堵、环境提升、文教配套相结合,改变了城市面貌。
六、“自主购房安置”在内江市棚改实践中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在2015年流程设计中,为了保证补偿资金兑付和购房资金支付 的严密、安全,避免个别居民套取购房安置与货币补偿两种方式之间的补偿价差,设计的资金流程步骤较多,由此也带来房企销售回款速度较慢,影响了房企供应房源的积极性和对居民的优惠幅度。
2016年,我们在棚改实践中经过流程调整和优化,实现了居民在签订正式认购协议时即现场开设银行卡,此后补偿资金兑付和购房资金缴纳均由金融机构批量同步进行,不需征收部门再组织居民集中兑付和缴款。补偿资金扣减购房款后的余额,居民无论身在何地均可自行激活取用。流程调整和优化流程后,销售回款速度得以大幅提速。
七、对“自主购房安置”在棚改实践中其他问题的探讨
1、如何进一步扩大自主购房安置方式的外延适用范围 从棚改实践工作来看,自主购房安置方式适用于存量房源较为充足,商品房库存压力较大的地区。若区域内商品房库存较小,一则棚改居民没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二则开发企业若没有快速回笼销售资金的压力,更注重利润率,不愿给予棚改居民切实优惠。那么自主购房安置方式将难以得到居民和开发企业的热烈响应。在内江市非住宅类营业、生产房屋的征收补偿中,就遇到了类似问题。
该类房屋业主的需求主要是能保持其通过生产经营或租赁获取收益的持续性。由于本地商品房市场没有地段合适、价格适中、规模相应的同类充裕房屋以供选购,该类小微企业的规模和产值又达不到进入工业园区的门槛要求,故征收进程较为缓慢。对此还有待进一步的政策探索,灵活采用包括转换用途购房安置等多种补偿安置方式的结合,以达成公平合理的补偿签约。
2、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棚改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供给有效性
内江现有棚户区改造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征收补偿网络签约、安置房源库及居民选房、补偿资金支付统计、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等,偏重于业务类操作。从两个方向来看还有提升的必要和需求。
一是棚户区改造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一般在项目前期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定补偿资金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在实践中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居民意愿的变化,往往难以做到与可研报告编列资金计划的完全吻合。由此又可能因为可研报告的修订调整造成资金运行的迟滞,影响到补偿款的及时兑付和转化为购房款后对房企的快速支付。如果能够进一步挖掘棚改项目从申报立项、调查摸底与认定、补偿签约与资金兑付、安置入住、购房资金拨付等全程各节点的详细数据汇总和动态分析,建立对棚改资金池的动态监测,将更有利于资金的调度和运行,也能为棚改工作的全局统筹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
二是进一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除了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外。如若能够结合目前住宅装配式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通过大数据提前在规划设计阶段即明确居民的实际需求,则可大幅提高供给侧产品供应的有效性,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房地产业链条的升级和发展。
第二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思考与建议
“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思考与建议(公开稿)
王 才 亮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向全国人大报告政府工作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个“棚户区和城中村”立刻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但是这个“棚户区和城中村”是个什么东西呢?词典上没有。有关部门此前在内部文件上对此的表述和学术界的共识是:棚户区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其中涉及土地为集体所有,主要由农民所建造的棚户区便是人们俗称的“城中村”。公开的法律、法规规章对于“棚户区和城中村”没有明确界定,而多年来对此界定的具体的标准都是以地方文件加以明确。
到这次“两会”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50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红头文件,有大干一场的气氛。然而,这些红头文件以及实际工作中对于“棚户区和城中村”却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与规定,其“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手段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为此,我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作系统的研究。
一、“棚户区”是历史的产物。
有的学者经考证认为“棚户区”这一名词来源于辽宁抚顺、阜新的工业贫民聚集区。因为近些年来的轰轰烈烈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最早起源于此。但我们认为“棚户区”名词的出现是始见于上海,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建立而出现的。棚户区始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沿苏州河的两岸。当时的上海,由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外地来的工人拖家带口慢慢聚集在一起搭建简易住房,几十年的努力渐成规模就形成了当时的棚户区。
1949年之前,上海市政当局为控制棚户区蔓延,曾以有碍市容观瞻为由对棚户实施取缔,遭到棚户居民的激烈抵制。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的上海市政府还曾动用各种力量,推行贫民住宅安置工程,内容包括建造“平民住所”、“平民村”,组织“义卖房屋”等,但这些清理与安置措施,并不能遏止棚户区的扩张。
上海解放后,清除和改造棚户区,同样是城市治理的燃眉之急。任务之艰巨也是前所未有。据统计,截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的棚户区占地面积1109万平方米,棚户简屋197500间,建筑面积322.8万平方米,共居住着115万人。这些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大量见缝插针的“旱船”、“草棚”、“水上阁楼”。经过上海市人民几十年的努力,解放前的“棚户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基本拆迁改造完毕。全国大部分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也基本完成了对棚户区改造的任务,但中小城市的进度落后于大城市。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解放前的“棚户区”拆迁改造完成后,新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又在产生。坦率直言,是过去重积累、重建设、轻生活的指导方针造成的在居住条件上对工人阶级的欠账。虽然此时的“棚户区和城中村”与解放前的棚户区不可同日而语,有了基本的水、电供应且基本是无偿提供且基本是无偿提供,但是其区域内的房屋结构简陋,缺乏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严重的不便。尤其是一些老工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欠账较多。
二‘“棚户区”改造运动的兴起
在李克强总理主持辽宁省工作时,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各省市中率先对城市棚户区开展大规模拆迁改造。在李克强到国务院工作后,继续推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把改造棚户区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初步统计,2006年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1000万户。2012年,全国还将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300户。
2012年9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三位一体”推进,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如此高调强调棚户区改造工作,无疑会使今后一段时期,中央政府将以各项规划为指引,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全国的棚户区改造。
三、“棚户区”改造的难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国内的城市经历了一场拆迁建设的浪潮。其中,违法拆迁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矛盾加剧的热点之一。人们担心现在进行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是否会出现合法性的问题呢,现实也的确是让人担心。
一是从我所掌握的资料看,至今为止的全国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均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即:政府除了鼓励地方实行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土地出让收益返还等优惠政策外,还允许在改造项目里,配套建设一定比例商业服务设施和商品住房,支持让渡部分政府收益,吸引开发企业(也就是房地产商)参与棚户区改造。这个模式是由被废止的城市拆迁房屋拆迁条例的相关规定作为法律支撑,在2011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其法律冲突不可避免。无论是宪法,还是<立法法>、<物权法>、<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都明确规定只有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权限与程序,才能征收私有房屋。引入开发商的做法使“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是否属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非旧城区就是棚户区,更不能将旧城、旧村改造等同于棚户区改造,随意启动征收程序。为此,对于可以作出行政征收决定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本身的界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是,由于经过多年的商业开发,以原来的市场化方法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商业价值高、容易改造的已基本改造完毕,剩下的大多改造成本高。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企业能否愿意或者能够支付高成本?其支付的高成本如果进入房价,势必抬高房价而与中央的调控房价的要求产生冲突,也容易引起社会相当一部分的反对。如果依靠政府的投入来进行“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多数城市的财政无法支撑。何况近年来,地方政府依靠土地收益来维持公共支出已经是普遍性,房地产业对于财政的贡献事关重大。对此,必须要有取舍。
四、对于“棚户区”改造的建议
对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决策者:从依法治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一定要重视“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法律问题,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要坚决的依照法律规定进行。
第一,我们要牢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
(五)的规定:“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设立了两个限制词即:“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这两个限制词是“棚户区和城中村”为中心的旧城区改造是否是公共利益并能以政府的公权力推进的关键性条件。
何为“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必须有更详细的明确的可以操作规定,以减少社会矛盾。如江苏省界定棚户区的标准是:一是主要以木板、土坯、240mm厚砖墙为承重结构,以油毡或石棉瓦为屋面材料的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二是低洼易涝、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的小平房;三是按建设部《房屋等级评定标准》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评定为严重损坏房、危险房的房屋;棚户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为棚户区。然而,更多的地方近年来由于没有依法界定“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标准而为所欲为。于是,“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便成为大拆迁的代名词,成为以公权力征收房屋的借口。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科学和法律的角度认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个“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范围,超过界定范围的房屋不能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来启动房屋征收程序。至于城中村改造鉴于其土地性质更需要注意是否遵照了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第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棚户区和城中村”中的居民应当是“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如何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保护他们的利益,既是“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目的,也是顺利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条件。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同样承载城市综合治理功能。一些地方有了新的举措。例如北京市政府自去年以来安排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强调指出坚持依法办事,从程序到实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程序上,这次改造将统一政策,旧房拆迁统一补偿标准,并细化拆迁程序,采用两次征求居民意见的方式,每个改造片区居民同意率达到90%以上,改造工作才能启动,签订补偿协议的居民达到90%以上,协议才能正式生效。在改造的的实体政策上,北京市此次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要求尽量实现就地安置。将通过房屋修缮改善居住环境,通过院落平移适当增加居住面积,通过调整规划原地建设回迁安置房。确实需要异地安置的,选址在轨道交通沿线、配套设施齐全的区域建设安置房。将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出行等需要,将城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输出到城市发展新区。这些政策虽然还有争议之处,但较过去已经进步很大,若能如果能落实到位,一定会尽可能的防止过去拆迁中常发生的冲突。
第三,在一切可以组织群众起来自行依照规划进行“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地方,地方政府都应当积极支持这样的改造模式,提供相应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目前自行改造模式被排斥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财政,是政府总是指望拆房卖地来赚上一笔。一些城市不批准居民维修改造房屋已经很久了,这是与法不符的。如何端正城镇化的动机、真正的执政为民是所有官员应当有的理念。以各种各样的名目与民争利不符合宪法和党章的规定,也与现代文明相违背。
相信和依靠人民,是共产党人的传统与本色。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否坚持这一点,必然关系到“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成败,关系到亿万城乡居民的合法权益,关系到共产党人执政之基是否稳固。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2008年至2012年,全国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缓解了城市内部二元矛盾,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但也要看到,目前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户区中。这些棚户区住房简陋,环境较差,安全隐患多,改造难度大。为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早日得到改善,同时,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的积极效应,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重点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独立工矿棚户区、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的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各类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先改造成片棚户区、再改造其他棚户区。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按照小户型、齐功能、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坚持整治与改造相结合,合理界定改造范围。对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加固、完善配套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以及不可移动文物。
4.完善配套,同步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全面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2013年至2017年五年改造城市棚户区8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232万户。在加快推进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各地区要逐步将其他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稳步、有序推进。市、县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界定城市棚户区具体改造范围。禁止将因城市道路拓展、历史街区保护、文物修缮等带来的房屋拆迁改造项目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城市棚户区改造可采取拆除新建、改建(扩建、翻建)等多种方式。要加快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房屋维修改造,完善使用功能和配套设施。在改造中可建设一定数量的租赁型保障房,统筹用于符合条件的保障家庭。
(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五年改造国有工矿(含煤矿)棚户区9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17万户。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工矿棚户区,要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铁路、钢铁、有色、黄金等行业棚户区,要按照属地原则纳入各地棚户区改造规划组织实施。国有工矿(煤矿)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监督指导。
(三)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五年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3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18万户。对国有林区(场)之外的其他林业基层单位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职工,纳入当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
(四)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五年改造国有垦区危房8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7万户。要优化垦区危房改造布局,方便生产生活,促进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将华侨农场非归难侨危房改造,统一纳入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中央补助支持范围,加快实施改造。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要采取增加财政补助、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扩大债券融资、企业和群众自筹等办法筹集资金。
1.加大各级政府资金支持。中央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补助,对财政困难地区予以倾斜。省级人民政府也要相应加大补助力度。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等渠道中,安排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支出。各地区除上述资金渠道外,还可以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市、县可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2.加大信贷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增加棚户区改造信贷资金安排,向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各地区要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贷款还款保障机制,积极吸引信贷资金支持。
3.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安排,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要积极落实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各项支持政策,消除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政策障碍,加强指导监督。
4.规范利用企业债券融资。符合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可发行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对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棚户区改造的,优先办理核准手续,加快审批速度。
5.加大企业改造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出资参与棚户区改造,加大改造投入。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工矿(含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的,对企业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要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积极参与改造,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
(二)确保建设用地供应。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可以通过划拨方式供地。
(三)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落实好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税收优惠政策,将优惠范围由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扩大到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完善安置补偿政策。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棚户区居民自愿选择。各地区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安置补偿办法,禁止强拆强迁,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经济困难、无力购买安置住房的棚户区居民,可以通过提供租赁型保障房等方式满足其基本居住需求,或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条件下,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
四、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一)优化规划布局。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优先考虑就近安置;异地安置的,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合理规划选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地段。要贯彻节能、节地、环保的原则,严格控制套型面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相应的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各级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竣工交付进度。要加强安置住房管理,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三)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特别是抗震设防等强制性标准。严格建筑材料验核制度,防止假冒伪劣建筑材料流入建筑工地。健全项目信息公开制度。项目法人对住房质量负终身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积极推行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终身负责制。推广工程质量责任标牌,公示相关参建单位和负责人,接受社会监督。贯彻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积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负总责,按要求抓紧编制2013年至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落实建设计划,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市、县人民政府要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和措施,扎实做好棚户区改造的组织工作,特别是要依法依规安置补偿,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分配补偿到位。要加强信息公开,引导社会舆论,主动发布和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尊重群众意愿,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引导棚户区居民参与改造,为推进棚户区改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尽快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将任务分解到,落实到市、县,明确到具体项目和建设地块;加强协调指导,抓好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工作。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大中央资金补助力度。人民银行、银监会研究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负责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三)加强监督检查。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定期对地方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各地区要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严禁企事业单位借棚户区改造政策建设福利性住房。对资金土地不落实、政策措施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进行整改。对在棚户区改造及安置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13年7月4日
国务院
第三篇:《天山区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细则》(暂行)
《天山区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
细则》(暂行)
第一条 为保障天山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依据国务院590号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建(2011)17号《关于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暂行办法》,《乌鲁木齐市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细则》及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天山区由区政府依照城乡规划组织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需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依照本实施细则,对本辖区内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被征收人应当在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规定的签约期限内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在协议约定的或者征收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搬迁。
第四条 棚户区项目征收范围确定后,房屋征收部门对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全面的调查登记,拟定补偿安置方案;待征收补偿方案发布后,暂停办理房屋新建,改建,扩建和改变房屋用途和冻结户籍迁入等手续。
第五条 按照《乌鲁木齐市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细则》规定,征收范围内街道办事处(片区管委会),社区,公安派出所等部门需相互配合,做好棚户区改造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区政府依据《乌鲁木齐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市党政法[2011]33号)作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报市房屋征收部门备案;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处理后,区政府发布征收决定。第六条 按照《乌鲁木齐市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补偿;
(一),征收公告发布前,已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作出并送达拆除和没收决定的房屋;
(二),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违法建设行为未超过两年时间,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的房屋;
(三),房屋征收部门开展征收调查登记后的违法建设的房屋。
第七条 按照《乌鲁木齐市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细则》规定,有以下情形的,应当认定财产权利,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给予适当补偿:
(一),建筑房屋时间超过两年,有关部门未作出和送达应予拆除和没收决定的房屋;
(二),由于历史原因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具有部分建筑手续,但手续不完备的。
第八条 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也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但原则上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第九条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依据被征收人原房屋权属证书证载面积,用途等情况,按照“拆一还一”的原则进行。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结合居住人口,生活条件等因素,在住房安置标准上给予政策倾斜和合理照顾。
安置住宅房屋户型一般分为;多层楼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60平方米,75平方米,90平方米四种户型;高层楼房建筑面积60平方米,70平方米,85平方米,100平方米四种户型。
第十条 房屋产权调换依据被征收人原房屋权属证书证载面积,结合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公布时被征收房屋所在地户籍人后数量,以每户3口人为基数,每增加一人,可相应增加10平米安置建筑面积,最终增加面积多层建筑原则上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高层建筑原则上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增加的面积按照同期建设工程造价部门核定的建造成本价结算差价。被征收房屋不足50平米的,可先按照50平米以下条款安置,再执行本款标准。具体安置标准如下;
(一)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可提供建筑面积50平方米(高层60平方米)的安置用房,安置房屋与被征收房屋面积差额部分按建造成本价的50%结算差价。
被 征收人无力购买差额面积的,可暂时承租差额部分,该安置房屋产权为共有,增加的面积产权属征收部门所有,被征收人有能力支付差额款后,按建造成本价50%补缴差额款后变更产权关系。
(二)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含50平方米)不足60平方米,被征收人要求增加面积的,可提供建筑面积60平方米(高层70平方米)安置安置用房,增加面积部分 的差额按建造成本价结算差价。被征收人继续要求增加安置面积,可最终增加建筑面积至75平方米(高层85平方米)增加的部分按照类似经济适用房价格结算差价。
(三)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含60平方米)不足75平方米,被征收人要求增加面积的,可提供建筑面积75平方米(高层85平方米)安置用房,增加面积部分的差额按建造成本价结算差价,被征收人继续要求增加安置面积,可最终增加建筑面积至90平方米(高层100平方米)增加的部分按照类似经济适用房价格结算差价。
(四)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在75平方米以上(含75平方米)不足90平方米,被征收人要求增加面积的,可提供建筑面积90平方米(高层100平方米)安置用房,增加面积部分的差额按建造成本价结算差价。
(五)安置用房建筑面积小于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差额部分按照类似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结算差价。
(六)棚户区改造范围被征收人住宅可选择就地安置,也可选择异地安置,原则上补偿房屋在三套以上的,其中一套进行异地安置。依次类推,异地安置的,在原房屋建筑面积上,每降低一个土地级别增加10%的安置建筑面积。
(七)安置房屋的建造成本价,经济适用房价格每年按照同期建设工程造价部门和物价部门公布的实际价格进行调整。
(八)安置楼层系数。一层楼房控制安置数量,限制安置条件;老人,残疾人等。改造后安置楼房补差均价参照第十条规定按同期建筑工程造价部门核定的建造成本价及类似经济适用房价格结算差价,楼层价格系数为; 多层住宅 高层住宅
楼层 价格系数 楼层 价格系数 一楼 0.97 第一段 0.85 二楼 1.04 第二段 0.9 三楼 1.14 第三段 0.95 四 楼 1.04 第四段 1 五楼 0.97 第五段 1.13 六楼 0.87 第六段 1.17 注;高层不论总层数多少,均分为六六段
第十一条 本市低保家庭安置30平方米以内(含30平方米)的房屋不缴纳差价,超出部分参照第十条款执行。
第十二条 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金额应当由具有自治区三级以上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规定评估确定。房地产评估机构由被征收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方式确定。凡申请货币补偿安置的,均需出具有其他住房的合法证明或购买他处住房的合法手续。
第十三条 被征人应补偿房屋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的(含60平方米)只能在产权调换安置和货币安置政策中选择一种,不可同时使用,被征收人应补偿房屋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不含60平方米)可以同时选择产权调换安置和货币安置政策,但应首先保证产权调换面积,剩余部分,方能进行货币安置,被征收人应补偿房屋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的(含60平方米)只能在产权调换安置和货币安置政策中选一种,不可同时使用。
被征收人应补偿房屋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不含60平方米)可以同时选择产权调换安置和货币安置政策,但应首先保证产权调换面积,剩余部分,方能进行货币安置。
第十四条 按照《乌鲁木齐市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细则》规定,房屋征收部门给予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及附属物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四)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对被征收人给予的奖励。
第十五条 持有未载明批准期限的临时房屋权属证书或者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二款情况,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的,安置住房面积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70%计算;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70%折算补偿面积,参照类似房屋地产市场价格予以补偿。
属于上款选择产权调换情况的,被征收人积极配合征收工作,在规定期限内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完成搬迁的,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加安置房面积,但最高不超过原房屋建筑面积的10% 第十六条 房屋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一款情况,被征收人是本市户口,实际居住2年以上,没有其他住房,没有出租,转借他人情况,且房屋具备基本居住条件和使用功能的(房屋独立开门,檐高2.6米以上,墙体厚度不低于24厘米)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的,安置住房面积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60%计算 具备上款条件,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60%折算补偿面积,参照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予以补偿。
第十七条 房屋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一款情况,被征收人不属于本市户口,但实际居住5年以上,并持有5年以上暂住证明,没有其他住房,没有出租,转借他人情况,且房屋具备基本居住条件和使用功能的(房屋独立开门檐高2.6米以上,墙体厚度不低于24厘米)。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安置住房面积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50%计算。
具备上款条件,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50%折算补偿面积,参照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予以补偿。
第十八条 房屋属于本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一款情况,被征收人不属于本市户口,但实际居住2年以上5年以下,并持有暂住证明,没有其他住房,没有出租,转借他人情况,且房屋具备基本居住条件和实用功能的(房屋独立开门,檐高2.6米以上,墙体厚度不低于24厘米)。只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30%折算,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
第十九条 被征收人产权证上注明的使用性质为住宅,实际用于连续经营的房屋,具备营业执照,纳税证明,且实际经营12个月以上三个基本条件的根据实际经营面积,经营年限,按照住宅房屋评估标准调增补偿价格;
(一)连续经营12月以上的(含12个月),按住宅价格上浮30%
(二)连续经营24月以上的(含24个月),按住宅价格上浮40%
(三)连续经营36月以上的(含36个月),按住宅价格上浮50%
(四)连续经营48月以上的(含48个月),按住宅价格上浮60% 第二十条 非住宅房屋实施产权调换的,根据商服房屋权属证书证载面积“拆一还一”的原则进行兑换;被征收人产权证上注明的使用性质为住宅,实际用于连续经营的房屋,具备营业执照,纳税证明,且实际经营12个月以上三个基本条件的,正式产权住宅面积可以按照:三换一“的原则兑换商业用房面积,即三平方米的正式产权住宅可以兑换一平方米的商业用房。
第二十一条 非住宅房屋因征收造成停产停业损失,按征收前三年税务部门备案的利润最大一年的税后利润额,按1年期给予一次性补偿,因征收人原因,被征收人无法按期组织生产经营的,按实际停产停业时间进行补偿。
被征收人无法提供税务部门备案的税后利润额的相关纳税证明,则给予被征收人12个月的一次性补助,补偿标准为100元/月/平方米,对被征收人将住宅改为非住宅,参照上述规定的折抵面积后参照本条执行。
第二十二条 企业因征收发生的搬迁补助费有评估公司核算确定,不可搬迁的设备给予设备补偿费,补偿费有由评估机构结合成新率评估确定,可搬迁的机器设备给予搬迁补助费,搬迁补助费由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第二十三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中涉及国家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公房,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一)租住国家直管公房或征收房屋所有权单位与房屋承租人就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采取产权调换的方式,本区房屋征收部门提供不低于原建筑面积和居住标准的房屋,由承租人按照国家直管公房租赁价格继续租赁使用,产权归属不变。
(二)因房改政策限制,单位职工居住的公房未参加房改,或者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在破产,兼并,重组时,未按规定将企业所有的职工住宅房屋及土地使用权从企业资产中划出的,在房屋征收时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应按照市场价格对被征收房屋价值进行评估,将80%的货币补偿款支付给承租人,被征收房屋所有权单位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参照上一款方法处理。第二十四条 安置住房除年老,残疾人员和重大疾病的被征收人采取优先选房的优惠政策,其余被征收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
第二十五条 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安置的应自行过渡,由征收人对被征收人支付临时过渡补助费,过渡期限多层住宅18个月,高层住宅30个月,临时过渡费发放标准;过渡期限内,按照户口本或者暂住证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发放;过渡费的发放期限自过渡表登记之日起计算至安置房屋的回迁公告发布之日截止,另外,补助每户350元搬家费。
第四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回顾与思考论文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回顾与思考
我县自本学期开展学习洋思中学教学经验,县教育局提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本鹊起的重中之重,全县在稳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掀起了一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的热潮,回顾本学期以来我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和其他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上周三处学校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特作反思与总结。一、三处学校创新课堂的可贵之处。
西宋门小学的英语采用五步快乐学习法,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快乐的学习空间。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
军王学校数学课的 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坚持把“以学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无论是自学、分组讨论、当场训练总有学生个体主动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呈现,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预设的,而是课堂生成的。
杨家寺小学的何爱华老师的语文课更是课中的精品,能充分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随时给予孩子及时的评价,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感受达到平等对话的效果;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真正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从教学技能方面做到“授之于渔”,通过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体会联想、不动笔墨不读书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等等多方面都是创新课堂模式的集中体现。
二、我校的具体做法
我校在本学期举行了各学科课堂创新模式的出台、学习、展示活动,在活动第一阶段: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本学科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法,最后对基本课堂模式结构和策略达成共识。第二阶段:组织各教研组的教师对达成的模式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尝试;第三阶段:所有的教师应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展示,本教研组的成员参与听评课活动,在此基础上在进一步探讨进行在此改进,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与完善。
三、找出差距及改进措施
和几个学校相比相差甚远,我校即使开展了本次活动,但是还滞留于表面,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主动探索等习惯还有待逐步养成。学生知识水平、审美情趣、动手能力还有有待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应该更科学,掌握更扎实。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创新课堂应呈现出“惑——不惑——新惑”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自问题开始。教师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让他们想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让他们构画自己的蓝图。
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气氛民主化
1、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教学活动主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当好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并通过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等导向作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信息,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认知、学会创新。
3、教学方法灵活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化;在对学生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能力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灵活选择方法,使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4、教学气氛民主化。在创新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营造轻松、民主的创新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都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自由度。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等等。通过适度的系列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撩起,才气得以释放。
5、教学过程动态化。创新课堂应呈现出“惑——不惑——新惑”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自问题开始。教师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
(二)创新课堂教学的原则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2、开放性原则。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心理的安全性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
3、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同时展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挑战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三个挑战:一是提倡学生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提倡学生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5、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通过实施差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课堂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导向和措施。按照评价的效能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我们应根据创新教学的特征和目标,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环节进行评价。
1、课堂设计评价的着重点
(1)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对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与能力是否有客观的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得当。
(2)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了。(3)是否把握学生的层次,分层设计问题、练习及作业,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4)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和谐、轻松。
(5)教学用具、信息媒体的运用设计是否合理,信息量是否合适。
2、教学过程动态评价的着眼点
(1)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发挥得如何,自学、自悟、自得是否充分个性化。(2)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是否给学生的认知和创新思维留有足够的空间。(3)学生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智力潜能是否得到发掘,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是否得到体现。
3、教学效果评价的侧重点
(1)学生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良好的培养。
(2)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主动探索等习惯是否在逐步养成。(3)知识水平、审美情趣、动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4)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学,掌握得是否扎实。
(5)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构建知识的水平如何。
(四)创新课堂教学的备课方式
我县各学校实行集体备课,以学案的形式替代教案。实际上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集体备课中,各学校要合理搭配教师力量,分为几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周内容的备课,几周一个循环。周备课小组经过几周拿出教与学设计文本,提供给本组各位教师,全备课组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实现时间、精力、智慧、经验、信息等教学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再根据教学班和自己的教学优势进行个人备课,完善自已的教学案,实现教学设计的精细化,个性化。学校要要求老师加强对课标、教材、学生、教法的研究,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选练习题,精收反馈信息。优化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上下功夫,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五)创新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2、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取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动和拓展。
3、教学必须做到“四精四必”,以“精”提高教学效率,以“必”提高教学质量。四精: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例题、习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精讲,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减少学生上台板演,多让学生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通过精批发现出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不足之处,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四必是指有发必收,有收必讲,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四必”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
4、教学要抓学生的预习与自学。尽量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有时间在晚上进行预习与自学。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的先一天要将学案发给学生,在上课前必须抽批一部分学案,了解学情,为上课质疑解惑作好准备。
(六)创新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
1、要求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内容进行预习自学,所有同学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可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完成“学案”上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标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的几项要求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发展内涵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要做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营造氛围。
(一)重视校本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既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也是创新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开发者、设计者。校本培训就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首先是校长要带头学习。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要与政策、外地的先进办学经验,增強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教育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素养做一个专家型、创新型的校长。其次学校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月以校为单位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学现代教育理论,学外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学科教研组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学学科教学理论,观看学科教学课堂实录。通过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激情。
(二)开展教学反思,培育名师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技能、活动及教学观念,评估教学行为的同时,可激起其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在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反思活动。首先重视教学思想、观念的反思,以达到转变教学观,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次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通过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在继承的基础上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将教学的立足点从“教”转到“学”上来,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标志。
(三)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提升教师课堂创新素养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具体体现。各学校要紧紧围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发掘、提炼问题,遵循“问题——行动——反思研讨——再行动——再反思总结——推广”的步骤,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可采用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质量检测监控、沙龙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理性的升华,提高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序健康发展。
(四)围绕教学质量,拓展课堂模式创新成果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生存线。各学校要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的出发点与归缩点,调动教师积极投身到课堂模式创新活动中,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教学、细致的作业批改、科学的学法指导与辅导,重点抓好“课前预习、奠定基础“,“创设情境、激发提问”,“观察猜想、探索发现”,“独立思考、研究规律”,“目标调控、反馈矫正”,“变式启迪、迁移升华”,“学后反思、提升学力”等各教与学环节的落实。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教师结合学枓特点与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研究,形成学校总模式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和知识模块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可以在己确定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模式,进行写读听评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数学学科要根据数学是思维科学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要根据是实验科学的特点以学生“实验·启发·参与”为重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善于观察思考、概括归纳表达、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五)加大校际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各学校要以这次会议为平台,加大校际交流的力度。专任教师较少的学科如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要以中心学校本部或市级示范学校为基地成立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中学校的初中部要与所在地或附近的中心学校本部加強交流协作研究;采用同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学校,初中学校之间要建立协作交流研究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活动,相互听课,研讨交流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第五篇:主题班会活动方式的创新与思考
主题班会活动方式的创新与思考
【摘 要】主题班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组织和指导,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形式。实施励志教育之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1、开展讨论,促进理解,感悟明志;
2、提供榜样,潜移默化,激励锐志;
3、团体游戏,活跃气氛,实践励志;
4、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凸显高效。
【关键词】励志教育 高效主题班会活动方式 创新性班主任
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而成功、高效的班会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树立自己良好的整体形象;在家庭、学校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个有素质的人;明白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班会活动是否有效,是否具有很好的教育感染作用,却是班主任现阶段班会教育活动中没有解决好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班主任如果摒弃旧观念大胆创新,提高自身的素养,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它是开展励志教育的有效载体。
实施励志教育之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不一而足,或运用榜样激励,或采用讨论交流,或进行角色扮演,或开展团体游戏活动,或让学生参与实践体验,以多媒体为载体选取、传递、呈现教育资源,均可以使班会的形式喜闻乐见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一、开展讨论,促进理解,感悟明志
在班会活动进行中,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大家各抒己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认识。集体讨论法分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两种。
(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就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般是3~6人)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讨论小组,既可自愿组合,也可由教师确定的。但主要按座位前后两排相临的四人组成小组这一种方式为主,因为这种组织方式省时又省力,成员间也较熟悉,方便讨论。讨论按如下环节进行:问题设置→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梳理观点)→代表发言(陈述观点,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如在主题班会“在挫折中磨炼自己”中,通过分小组讨论“如何抵抗挫折”,学生们提出了“放大心胸”“再加把力”“改变行为”“调整目标”等方法与技巧。又如在主题班会“发展自我潜能”中,通过讨论“我们如何发掘自身的潜能”,学生们提出了如下途径与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制订合适的目标;调整积极心态;敢于实践,积极行动;等等。
(二)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就是围绕辩论的主题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各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批驳对方的观点,揭露对方的矛盾,最后使大家形成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如在“在挫折中磨炼自己”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就可以安排辩论这一环节,抛出辩题:“逆境和顺境,哪个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形成两种观点,正方认为“顺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而反方认为“逆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正反双方摆事实、讲道理,竭力证明所持观点。
辩论中,尽管有些观点与材料是模仿、参考他人的,但我们深刻体会到,在主题班会中开展辩论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但辩论不同于一般的讨论,要搞好辩论活动,需要在辩论主题的选定上,在选手的确定和预演准备上,在课堂的调控与指导上,均做好组织工作。我们的经验是:第一,精心选择辩题,选择的辩题一般是大家感到困惑的、有疑难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也应是符合学生特点、不脱离学生实际认识能力的,还应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第二,做好充分准备,确定辩题后,班主任根据观点分类,进行分组,组织各组学生为支持与证明自己的观点,搜集材料,充分进行准备,当然,还包括宣传标语的准备、场地的布置、所需物品的筹置等。第三,在辩论过程中,组织者做好调控与引导工作,保证辩论接近预定程序进行,消除不和谐的因素,引导辩论各方不离题,不将之成为相互攻击的工具,鼓励没发言的学生在自由辩论中补充发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班级各成员的参与程度。第四,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写心得体会等做好反思与总结工作,以利于下次活动的更有效开展。
二、提供榜样,潜移默化,激励锐志
有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认为“榜样对其所起励志作用程度很大”的占18.9%,认为“作用较大”的占51.8%,认为“没有起到作用”的仅占1%;影响最大的人物中,优秀企业家以43.7%的比例位居第二,牛根生、史玉柱、张瑞敏等一批当代中国的优秀企业家们成为了如今青少年耳熟能详的偶像。[1]由此可见,榜样对青少年学生的励志作用是很大的,用榜样对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也会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运用主题班会开展励志教育,榜样激励法是主要的活动方法之一。
我们精选了古今中外很多优秀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事迹。比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讲述“自信自立自强的盲人厂长——吴越峰”;在“勤奋是一生的资本”中,讲述马云的“阿里巴巴的艰辛创业之路”,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的“即使是旧鞋子,也能穿出大物理学家”;在“在挫折中磨炼自己”中,讲述徐亚芬的“‘万里’的艰难成长”;在“拼搏精神的培养”中,讲述“世界最年轻CEO:14岁印度小子苏哈斯戈皮纳思”;在“敢于吃苦”中,讲述向青松的奋斗经历和鲁冠球的万向奋斗史;在“学会抓住机遇”中,讲述“农夫”董事长钟翗翗的“农夫山泉有点甜”;等等。这些榜样都呈现如下特点:首先是真实;其次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再次是具有多样性,既有成功的榜样,也有失败的例子;最后是来自不同性质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我们或让学生自己阅读校本课程文本,自我感悟;或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或借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榜样人物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在欣赏中启迪智慧,激励精神,启发灵感,提升品质;或让学生讲述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展示。最终的目的是课堂表演,设身处地,体悟励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身动作行为与表情表达、展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课堂表演有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与行为,体会与感悟他们身上的精神。在励志教育主题班会中班主任主要可开展角色扮演、心理剧等活动。
(一)角色扮演
这是通过扮演特定角色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如在“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班会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事先准备过的学生,扮演角色,将发生在身边的现象表现出来,为讨论交流作铺垫。
(二)心理剧
这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校园心理剧编排的一般过程如下:暖身阶段、主角确立阶段、剧本创作阶段、剧组成立阶段、剧本演出阶段、分享阶段。S班主任在“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的主题班会中,组织演出了《狐狸和葡萄》心理剧。这种活动将模糊的、不清晰的观念和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形象、夸张的动作呈现出来,给学生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是语言所无法企及的,也是心理剧的魅力、优势所在。尽管班主任初次接触这一教育形式,还不能熟练编写剧本,主要是借用他人的剧本,在组织环节的主次把握上也存在不足,但这种尝试是有益的。
三、团体游戏,活跃气氛,实践励志
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游戏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自由放松的、充满趣味的,有时还带有一定的竞争气氛,容易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既享受快乐,又受到教育。游戏活动具有平等性,只要参与进来,并遵守游戏规则,大家都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尊重与信任。所以,特别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如M班主任在“开展时间管理”的主题班会中,组织了“度量人生”的游戏,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重视(或优先进行)“重要而不紧迫的事件”;C班主任在“善待挫折——拥有高中生活的宝贵财富”主题班会中,开展了“生命线”的游戏活动;L班主任在开展“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主题班会中,组织了“‘松鼠’搬家”的游戏。这些团体游戏活动,不但使班级气氛活跃,学生们热情参与,而且在实践体验中发展了学生的自我,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人际和谐。
四、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凸显高效 新课标要求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德育资源,拓宽德育教育渠道,而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法宝”,因此,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多媒体为载体选取、传递、呈现与班会主题相符的资源,通过精选图片、设计制作,寻找适宜的最佳视频及音频,不断挖掘信息资源,探索信息技术凸显班会主题,创设成功、高效的主题班会,这成了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必备能力。
(一)寻找适宜的最佳视频及音频,凸显班会主题
播放影片进行“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从小就了解毒品的危害性,知道禁毒、防毒的重要性,为以后的人生路护好航;又如“零食——食品卫生”这一主题的班会教育活动,如果仅凭老师“摆事实、说道理”是远远敌不过既便宜又爽口但质量低劣的零食的,让学生观看工商人员端毁的一个个脏兮兮的加工零食的窝点,那污浊的场景让孩子们触目惊心,再配上影像资料中的解说,那就是另外一种效果了。
(二)动画具有趣味性,迎合小学生的喜好,迸发真情实感
例如运用下载的动画可以进行做好“疾病预防,健康成长”的教育;在学校举行的“防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中,整个活动过程用了动画的形式为孩子们呈现了简单而又生动的种种火灾场景,里面的小熊是故事情节的主人公,他不失时机地讲述着应对不同火灾的方法并提出问题考大家,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要知道没有哪一个孩子会拒绝动漫,这种两全其美的教育措施真是太美妙了。
(三)精选图片,设计合理,做到主题班会情景统一
为了让班会活动的主题《张开梦想的翅膀》深入人心,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时候,W班主任充分考虑了图片情景要与活动主题及活动场景相吻合的一致性,于是通过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图片,并精心挑选出最精美的符合活动主题的图片。
例如:确定第一张主题图片的时候,她选用了一只雄鹰展翅飞翔的近景图片,恰好与活动主题完全吻合,并且更能让学生产生联想——要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并借助于艺术字体的设计,突显出班会主题——张开梦想的翅膀。
而在设计活动的第二环节“听听我的心里话”时,她选用了一张静谧的“夜景”图片,图片中一个女孩眺望着夜空,似乎在祈祷着什么,或者呼唤着什么,给人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图片上 “插入艺术字”,在夜空中插入了“听听我的心里话„„”几个字,更能凸显出学生内心意欲倾诉的心理。
实践证明,主题班会是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主题班会实施励志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自主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成功的信心,养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全国 8 省(市)青少年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6):60~63.[2] 张亚男,《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年第9期
[3] 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