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推荐]
浅谈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湖南省临澧县实验小学 印山红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方法形式多样化,时间也足了,但学生是否真正读到心里了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普遍存在高耗低效和重读轻悟的现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有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其形式多样化,使感知性地阅读与理解性地阅读相结合,让阅读教学真正取得实效,重视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改进 对策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是存在不少问题的。①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②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二)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忽视了语言的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 2 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四)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运用。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流为形式主义。课堂上,也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的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无知和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
(五)无必要的活动太多。
在现实中教学,一些教师的设计活动却有粉饰门面之嫌。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只以新奇的形式取悦学生,唱一段、舞一曲、演一出,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这些活动已经脱离了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尽管表象上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但最终也只能是一出无意义的‚闹剧‛,因为40分钟的课堂被花样繁多的活动分割得七零八落,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途径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 3 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 4 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 5 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三、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更新阅读教学理念,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角色的定位,让阅读呈现开放式、对话式、个性化的状态,必须突破原有阅读教学的封闭状态,为学生营造一种动态、自由、主动、多元的阅读氛围。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视野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这种多元的、开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怀着信念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从而培养兴趣、塑造人格、提升素养。
(二)营造民主课堂气氛,尊重主体阅读的个性化
新的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的意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境界,这就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应‚一刀切‛,把教师的或教参上的理解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将学生的不同意见一棍子打死。而应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品出自己的那份感觉,说出自己的那份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来,让每个阅读主体都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触摸、去品味、去体验。当然,要使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并畅所欲言,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在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情境中学习时,往往能产生轻松、愉快、爱学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去,且勇于发表见解,与人交流对话。
(三)把握阅读灵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以读为本‛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灵魂。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 7 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地读,而是落实到每个学生潜心地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去作复杂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通过课上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直至读出感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让学生获得个人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读书百遍了,其义也自见了。
(四)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都是有情感的个体。所学语文教材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文章中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对文章的学习离不开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对事、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好文章情感内涵,做好导语渲染,唤起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挖掘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把学生带到一个情真意切的境界,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五)重视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补充,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犹如人的两条腿,只重课内不重课外的结果,是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这样不仅走不快,而且会有后劲。可现在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把语文课孤立起来,只在阅读课上下功夫,课内外阅读不结合,读写分离,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课外阅读,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要得到提高,仅凭课堂40分钟,是 8 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把阅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注意创设情境,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更好地掌握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这样抓住教材的内部联系进行系统学习实践,既提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
总之,‚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我们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让教师静下心来教阅读,少一些浮华和形式,潜心会文,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2、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4、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崔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5、《语文课程标准》
6、陆小平《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参考文献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3页.
第二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作者:王丽芳 工作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锻炼,更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考验、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作者:范德生 工作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范家集小学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研究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代发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四、组织课外活动教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文活动教学中,应当注重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一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5分钟的朗读练习:学生轮流地朗读,要求发音标准,要么是朗读片段,要么是朗读全文,把握好节奏与语调,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朗读练习中,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形成,并且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事实表明,教师组织课文活动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张继美 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并且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内容,才可以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少的,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瀑布画面,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与完善,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是,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中。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通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笔试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可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于此,单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需要完善评价内容,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冬梅 工作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州东小学
第四篇:浅谈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习作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指导,可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创造过程,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指导,保持儿童的天性最重要的。习作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最好的模式和方法,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水平,增强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作信心,本文从习作目标、素材积累、习作兴趣等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习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习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习作教学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习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即表现自我,达于并影响他人:表达和交流什么?是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收获或积蓄。用什么来表达?用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要根据日常生活即现实交际的需要,根据不同交际目的和不同的交际对象,创造性地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由于知识本位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三无三假的严重倾向。
三无:一是无明确的表达动因,只知道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应试而写;二无具体的对象,只把教师当成惟一读者;三无真情实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用自己的嘴讲成人想听的话。
三假:一是内容虚假,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文中描述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甚至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故事。二是情感虚假,作文远离精神生活。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甚至掩盖、违背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愿,趋时附势套用时髦的观点,张扬高尚的情操。三是语言虚假,语言运用脱离交际实践。本应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语言,变得既与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搭界,又与现实的交际需要不相干,所写净是一些充满八股味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新途径。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把学生由作文的奴隶转变为交际的主人。
二、对习作目标及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
许多教师对各个阶段习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教师忽视小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征及小学生不同于成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来评判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或提出功利化的目标,例如:“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借鉴吸收是可以的,但拿着学生的作文与报纸文摘上的作文相比,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独特的心灵感受,提出的目标要么过高,要么过低,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这些问题都存在于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学生对习作的目的不甚明了也是影响习作教学效益的一个原因。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对写作目的的认识非常不理想,在对168名四年级学生和193名六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对习作目的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的学生四年级只有6人,占3.57%,六年级学生有15人,仅占7.77%,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习作只是为了考试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①。
三、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贫乏
当前,习作教学一般都有字数要求,就连学生家校联系本上的心情日记,字数的多少也会是一些老师评定等级的主要依据,老师关注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有质量这无可厚非,却不问问学生为什么会写不出话,写的作文为什么会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素材贫乏的结果。素材采集与积累在整个习作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并且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成功。学生在素材采集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加进了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运用于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也因为感受的不同,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不同,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生命和情感的诉说,这时的习作是学生交流表达的自觉追求,而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而不得不完成的作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重视素材的采集和积累。
四、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习作教学中,向来都是老师教,学生写,学生周而复始地练,但却越练越没趣,越练越厌恶写作文。据抽样调查,小学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是35%②,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的匠心,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随着素质教育工程的全面启动,这种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了,必须建立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五、习作批改与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可简化为“指导——习作——批改及讲评”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习作教学收尾性工作的习作批改及讲评,在整个习作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纵观目前小学作文的批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等级式,几乎是千篇一律,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打个等级或分数便了事;要么对此字斟句酌,学生的作文本
上红红的一大片,小到一个标点一个符号大到整段的文字,这两种做法对学生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实践的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于习作批改之后。有课堂讲评、个别讲评等形式。对小学生的习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片面注重作文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习作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或者打个分数就把本子发还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讲评被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习作目标
改革传统的习作教学观,必须关注小学生独特的心灵世界。在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心中都要树立这样一个标准“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固然是好文章的标准,但是以此作为衡量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唯一标准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的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在习作中流露出天真、稚嫩和童趣是本该有的状态。毕竟儿童的世界不同于成人,这是一个奇妙、梦幻而又充满灵性的天地;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哀愁、憧憬、期盼与体验方式。明代的李贽说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老舍先生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最害怕看见“小老人”、“小老头”、“少年老成”。可见小学生习作追求的是我笔抒我心,不一定要立意高远,词语华丽,结构严谨,不应过早地被矫揉造作、拿腔作调、规矩法则所俘虏。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才能少一些成人化了的“小学生作文”,少一些八股习作,无论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不仅都应具有儿童的特征,而且是具有儿童自我角色意识的童心之言、童真之言、童趣之言、童性之言,从而让习作成为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洋溢灵性、激发悟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
那么是不是实话实说的作文就是好作文呢?也不见得,例如三年级的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是快乐的一天,早上妈妈带我去奶奶家吃了早饭,然后我就和小芳去玩了,我们玩的是吹泡泡,我们吃了很多。后来我们就回家了,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这是“实话实说”吗?无可非议。但,是好习作吗?并不见得。“实话实说”是新课改理念下习作教学的时尚思路,因此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强调着“我口写我心”、“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怎么说的就怎么写”。这固然不错,它既尊重了学生,又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但效果不见得乐观。树立正确的习作目标,必须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正确的习作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适度的目标,是在当前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学生达不到不说还影响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自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习作训练的意义。怎样的目标才适度?《新课标》中有:第一学段主要是写话训练;第二学段主要是学写简短的书信便条;第三学段主要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可见,不同的学段对习作有
不同的要求,教师提出的习作目标应以学生的年龄和现有水平为基础。另外,把学生的习作与报纸、文摘上的习作进行比较也是不可取的,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阅读量不同、表达能力也不同,在习作教学中以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是行不通的,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有一个相对于他自己来说是适合的目标,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容忽视。
可见,一篇好的小学生习作不是“社会期待效应”下的“成人化”习作,也不是“账单”式的实话实说,一篇好的习作是小学生独特的心灵世界的写照、是小学生在对日常生活观察之后有重点的交流表达,是充满童趣的诉说。
二、关注生活 建立开放式的习作素材库
学生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苍白空洞或者三言两语,是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活单调,不善于观察生活,课外知识贫乏,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众所周知,建筑需要材料,习作也是如此,习作素材源于哪?《新课程》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习作与生活是相融的。它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独特的心灵感受。
建立丰富的习作素材库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首先是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从这点来说城里学生似乎没有农村孩子的生活丰富,城里的孩子周末很忙,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补习班把学生生活填得满满的;而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风俗习惯以及农村人的淳朴热情好客为农村孩子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从阅读量来说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还是有差异的,因此,城乡结合是可行的。家长和老师要为学生多留一方空间亲近自然,把孩子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以活泼、开朗、热情的人生态度去直面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生活阅历。例如:春游、野炊,利用各种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在每次活动过程中,总有意料不到的收获,随时都会出现写作的素材,激起学生的写作灵感。比如,为了让孩子写好《我的母亲》这篇作文,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走近母亲”系列活动。例如:让孩子观察母亲的一天,看这一天母亲都在做什么?然后是“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孩子承担母亲的角色一天,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继而,又开展了对父母的感恩活动:可以给妈妈唱一首歌,帮妈妈做一天家务,给妈妈洗脚,为妈妈买一件珍贵的礼物,为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观察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情,将这些生活体验积累起来,写出来的作文不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个性表达,亲历的体验,丰富的积累,诞生了一篇篇的感人之作。
其次,以观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③按系统论的观点讲,观察是作文中的输入系统,没有一定的输入,就没有输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观察是习作的第一道工序,观察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获得素材。小学生的观察,由于其“无意性”占主导地位,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常常处于被动的东张西望的状态,他们容易被那些新异的对
象,鲜艳的色彩,突出的音响吸引;他们往往习惯于看个大概,而常常遗漏了重要的细节,他们更不会在观察过程中分析比较。例如,观赏桃花,只能说出它的颜色,却没看出它有几个花瓣。很多时候,他们会把一些很好的写作素材丢掉了,因此,对学生的观察必须加以有效的指导。明确观察要求,教给观察的方法,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可以让学生观察的事情或景物,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观察,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素材才会越来越丰富。
最后,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记录观察所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观察所得来的素材要想长时间的保留,还有赖于学生的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摘抄、随笔、日记等,不管何种形式的记录关键都在于持之以恒。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生的心中有了丰富的资料储备,写作的时候就做到了厚积而薄发,学生作文才会写得顺畅。作文成了学生的一大乐事,再作文的时候,也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了。
三、重视兴趣 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兴趣的魅力光芒四射,保持小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需:
(一)用“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可以用“下水”作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使学生从老师的“下水”作文中引发写作兴趣,一起评赏教师的作品,其中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下水文可以自己朗读,也可以指名朗读,读后集体评议,可以说优点,也可以指出不足,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既感受到教师的文学修养,又无形中提高自身习作能力。如学生在写“我最尊敬的人”作文时,教师先把自己写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听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如“老师最尊敬的认识是谁?为什么他是老师最尊敬的人呢?”等等,并让学生把好的词语记下来,然后自己再写。学生的作文兴趣在老师“下水”文章的引导下,逐渐迸发出来了。这样随着对作文兴趣的提高,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二)习作批改中注重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
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这种心理是积极向上的,也是正常的。那么作文批改中注重激励评价,肯定会增强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所以他们的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因此,在作文批改中要注重分层批改:对好的作文进行“鸡蛋里挑骨头”,对差的作文则力求发现其“闪光点”是有必要的。习作批改要详略得当、褒贬得当,还要“快批快评”,因为人都有对未知事物早认识的迫切愿望,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无不希望尽快知道自己作文的优劣情况,教师只有“快批快评”,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保持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教师等到学生
对上次作文的热情完全消退之后,才能把改完了的作文发下去。这样学生的热情,即使“死灰复燃”,热量也不会太多。(三)提供赏析交流的平台巩固学生习作兴趣
交流是人的本能渴望,小学生和成人一样,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在交流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平台以满足他们交流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习作恒久的兴趣。例如: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自选伙伴交流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习作档案袋,开展习作比赛,习作心得交流等活动催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在欣赏感悟文字奥妙的同时,提高驾御文字的能力。
激发兴趣——增强兴趣——巩固兴趣是保持小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三步骤,只有当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习作中才会自觉的去写作、去探索,孔子在《论语·雍也》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习作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指导,可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创造过程,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指导,保持儿童的天性最重要的。习作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最好的模式和方法,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益,增强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作信心,这个问题的探讨永无止境。
第五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2000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摘要:如何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一个关键的词汇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也是一个难点。他们的教学内容枯燥,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感到无聊,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改进对策
前言: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现在使用的PEP小学英语从第三年级开始的“写作”培训的实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单词的积累。学习一门语言,词汇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法的特蕾西:词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与语言输出。有足够的词汇,语法,甚至一无所知,你可以理解并说第二语言。
学习英语缺乏是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词汇和词汇学习的痛苦。对于英语初学者所以学生只是在学习英语下功夫,许多小学生就出现了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就忘了的现象,在五年级或六年纪学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课程让学生理解不了,学习需要记住拼写更多的东西,很多学生觉得记忆更是困难,导致“掉队”现象。大多数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四年,大脑也有一定量的英语词汇,但使用不灵活,不能说完整的句子,学习仍然是回答不上来慢慢就成了“哑巴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更糟。
词汇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不可质疑的,然而,根据多维度的特点,英语词汇教学,分层,直观,可重复性,发展和进步,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未体现单词教学的多维性特点
1.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主要是由单词完成句子和话语。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它有特定的声音,一个特定的形式,每个词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意义固定,有一定的语法限制。音,形,义,缺一不可识别。在词汇教学中必须考虑语言交流对这些特征词汇的要求,不仅要教词汇的发音,拼写也教写作,让学生清楚这个词的含义,掌握使用方法,使学生对词汇的充分的范围。然而,我发现,在我们的教学目前词汇教学,忽视发音准确,因为学生年龄特征,他们的举动,听力不日益完善,许多学生模仿单词的发音有问题和一些,例如:单词结尾轻辅音的漏发,hat 则念成了[hae];发不准th的发音等等。小学英语对语法的教学更是涉及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应用单词,组织语句进行表达。1.2不注重词汇的接触特性。
词汇教学不仅是教单词,单词之后只有句子和话语,完成通信功能。确定的意义和用法,必须有具体的方法和情境语境。
在词汇教学中普通的,例如一些莫名其妙的学生要学习的单词,只知道它是“一个”的意思,在PEP第五本书,它有很多含义:周一你有什么课?是指“,什么”。今天午餐你吃什么?在这里指“吃”。我必须做我的家庭作业。当有接触的同时,组成的短语,意思是“必要的”。如果老师不允许在特定背景下的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意义,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原因。1.3.词汇教学,不注重层次特征。
虽然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有限的,但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每个新知识,应该有一个把握,消化,工艺稳定。一些教师渴望成功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书中的内容,将阅读文本的话,也都需要阅读,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特别痛楚。1.4高忽视直觉。
在低段,教师或支付的视觉词汇教学特别重视,但高期,超过的话,或词组,教师忽视词汇教学的“直觉”的特征,有时直接在黑板上的单词或短语,然后写中国方面的教学。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用英语思维,最终导致“哑巴英语”。学生或高或低,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是不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或在视觉上的教授,可以让学生看物见景地学习词汇。学生一直没有形成复现语音的策略和思路,影响记忆词汇的效率。影响学生听说英语的反应速度和思维能力,进而影响词汇的习得。
二、基于尝试的改进
一年多的时间过程的规范性的词汇后,出现在我们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积极改变。但是,我们越来越感到词汇教学只有词汇教学是不够的。在我们的改进词汇教学,我们所使用的句子或段落和篇章,这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老说确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我们尝试直接创建的文本或话语,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辅助下的文本。我们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创作故事的上下文,并称“基于”故事的词汇教学,主要是基于文本的词汇故事。教师应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词语运用训练策略,使学生真正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结束语:
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们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时的情绪状态,信仰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注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字,寓教于乐,使学生学会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学习到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每个人都能发挥。参考文献:
孙文文 从经验中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7-11-21 文冰晶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报告[J]校园英语2012-02-08 赵海军
当前小学英语词汇呈现中的低效现象及其改进[J] 中学教学参考201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