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贯彻实施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情况的汇报
根据林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8月上旬,就我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情况做一个综合汇报。自1987年,《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林区政府和林区档案局认真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工作,对林区区直各单位和乡镇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督促各机关制定档案管理保管制度,规范文件归档工作,加强各区直机关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创建工作,采取定人定责分线包干的办法,指导和规范机关档案目标管理等创建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我区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将《档案法》在我区实施25年来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区档案工作基本概况
近年来,林区政府及林区档案局贯彻执行《档案法》,重视档案馆舍建设,依法规范档案管理,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档案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重视馆舍建设,档案事业发展有了良好基础。林区档案局为建立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档案利用查阅的需要,抢抓西部档案馆建设机遇,在区委区政府规划的新城区新建了面积达2600㎡的档案馆,新装密集架183组,新装档案柜37组。接收全区各类档案资料的库容面积不断加强。林区档案局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加大档案收集力度,将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按照有《档案法》规定接收进馆。近几年来新增各类馆藏档案68700卷,建立档案查阅室50㎡,实行全文电子录入50080条,为全区人民方便快捷查阅档案资料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2011底林区政府政拨出专款,对档案库房进行装修,配置相关设施,使其达到“八防”要求,确保档案安全。全区各乡镇(街道)和各机关单位建有综合性档案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同时,全区7个社区和66个行政村也建立了档案室。各级机关、乡镇、社区、村档案室的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依法监督指导,促进了档案规范化建设。林区档案局履行法定职责,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促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年检制度,对各部门、乡镇、社区、村的档案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每年确定一个系统开展一次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督促纠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指导,通过组织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现在,我区有10家省特级单位通过省级档案目标认定,66单位达到省一级,达省二级18家单位,企业达AA标准2家单位,达A标准5家单位,16个村规范化建档,3个社区达省级社区合格单位,全区50个单位档案室统一使用档案管理专用软件。档案工作趋向规范化。
3、丰富馆藏资源,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功能逐步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点。林区档案局通过接收养老档案,帮助整理国土资源局地籍档案,征集民间特色珍贵档案,努力增加馆藏数量、提高馆藏质量,改变档案结构单一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档案的开发、利用。编纂了《神农架林区党史》、《神农架林区方志》等档案史料,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活动,开通了林区档案网,发挥档案资政、育人、利民的作用。2007年以来,林区档案馆共接待档案利用者3000多人次,提供档案资料6000多卷次,积极服务经济社会,促进社会稳定。
二、当前我区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硬件建设落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区档案馆(室)建设总体上依旧落后。林区档案馆迁建后,虽然在库房面积、设施配置方面有了改善,但对照我省《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独立建造、自成体系,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经济发达县市不少于8000平方米”的要求,我区档案馆却未予独立、难成体系,而且面积过少,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群众查阅不便等问题。国家档案局提出各级档案馆要建设成为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利用中心,而我区档案馆受馆舍条件限制,“两基地、一中心”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林区档案馆由于馆库面积不足,接收、管理的范围尚限于林区机关及下属机构的文书、业务档案,目前只起到基础档案室的作用,破产改制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社保、婚姻、地籍等地大量的专业档案依旧分散在外。各单位、乡镇、社区档案室多数在面积,保温、隔热、防潮条件等方面存在不足,能达到规范要求的仅占小部分。不少行乡镇及政村的档案室更加简陋,所收集的档案内容也较空白,只有少数真正做到一户一档。
2、人员、经费不足,档案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滞后。按照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林区档案局现配置工作人员18人。而我局实际工作人员16人,在2007年档案馆藏3万卷时就已配备了14人,现在馆藏量已超过8万卷,人员仍为16人,且档案专业人员年龄已老化。因力量不足、业务素质得不到更新,林区档案局对全区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乏力。各机关单位、乡镇的档案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为兼职,管理档案只是次要任务,精力很难到位,一般也不大重视接受教育、培训。人员流动性大,往往熟悉岗位不久就被新人取代,队伍缺乏稳定性。为取得档案年检过关,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委托社会闲散人员整理,不但档案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自身水平也难以提高。档案的征集、整理、保护、抢救和开发利用需要资金投入,我区每年从未给单位预算过专用档案经费,与周边市、县档案管理政策有一定差距。信息化、网络化是档案建设的发展趋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软硬件平台,配备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专业人才。我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比较滞后,林区档案馆和各档案室只实现档案目录的电脑检索,多数文档内容还未数字化。2011年,湖北省档案局出台《电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分批、分期推进电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据测算,建设数字化档案馆需投入350万元,由于资金不到位,上述方案难以实施。
3、法制意识淡薄,档案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档案法律法规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各部门普遍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工作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没有召开过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区性档案工作会议,虽然各部门的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有档案工作的内容,但仅仅只限于应付差事。同时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很少能引起领导的关注,成绩突出者难以获得奖励。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我区的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违规现象。部分单位的业务资料没有整理成档移交档案室集中保管,而是分散在业务科室或经办人员手中,个别单位甚至连档案室也没有,如遇机构变动、人员调动,极易造成资料缺失、毁损。一些单位没有依照法律规定按时向林区档案馆移交档案。按照规定,重点建设项目应当先行通过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后方可办理竣工验收,而目前我区没有一个项目进行了该项验收。林区档案局虽然对部分违规行为发出过整改通知,但能按要求改正的微乎其微,有的单位甚至对档案行政部门的执法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小题大做。
三、依法加强档案工作的建议意见
1、加强领导,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档案事业是文化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承担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各区直机关要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林区政府每年要召开一次全区性的档案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形成全社会重视档案工作的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有档案工作的内容,要把建设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独立建造、自成体系”的综合性档案馆列入“十二五”规划。重视林区档案馆功能发挥,确保林区各门类档案得到完整收集、安全保护和有效利用。对没有档案室的单位单位要督促腾出房间,建立档案室。要重视队伍建设,逐步更新档案局的人员编制,挑选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档案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加大投入,促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林区政府要根据区档案馆馆藏量的增加逐步提高档案“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各单位、各乡镇、行政村也要重视档案工作投入,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配置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设施。林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将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和信息化规划。档案的电子化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是现代科技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要落实《电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实施意见》,及早规划设计,资金列入预算,加快档案的数字化、现代化进程,使我区档案保护更加可靠安全,档案征集更加完整准确,档案利用更加便利快捷。
3、强化监管,促进依法治档的深入开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监督指导,对违规行为的整改落实情况实施跟踪监督,做到敢于执法、严格执法。要加大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广度、深度,特别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档案法制意识。各单位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将分散在业务科室的资料及时整理收归档案室集中管理。对确因办公条件限制暂时无法集中归档的,也要将相关资料整理成档,实现档案目录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档案的遗失损毁。各档案室要按照规定,及时向林区档案馆移送档案。要高度重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查找症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重点建设项目开展档案专项验收。建设单位应将项目档案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与项目建设实行同步管理,建立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在进行项目档案验收时应认真组织,严格把关,确保档案完整、准确、系统。
第二篇:关于贯彻实施
关于贯彻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情况的报告(摘要)
【字体:大 中 小】【2011-5-18】 【作者/来源 zq】 【关 闭】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良好氛围。
1、以提高群众知晓率为主旨,加大《条例》的宣传。据统计,全县发放宣传流动人口小折页2万余份、《条例》单行本3000多本,制作永久性标语200多条(幅)。
2、以活动为载体,提升计生干部业务技能。县人口计生委多次举办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岗位练兵活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业务技能进行了全面操作演练。
二、提质提速,加快建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信息平台。
1、发挥信息化优势,构建“系统+平台”工作模式。一是建立全员信息系统,切实摸清家底。通过调查核对,登记流出人口102756人(其中跨省流动54662人,省内流动48094人),已婚育龄妇女39454人,孕检对象20802人;流入人口6844人(其中跨省流动2402人,省内流动4442人),已婚育龄妇女2340人,孕检对象1312人。二是建立网络办公平台,实现系统内协作。三是建立户况管理系统,实现“以房管人”。
2、强化过程监管,实现网络化协作。一是开展网上交流,完善流动人口基础信息。2010年来全县共发送流入人口信息4947条,其中出生信息98条,节育信息90条,怀孕信息55条;收到流出人口信息通报4802条,其中出生信息164条,节育信息181条,怀孕信息117条。二是开展网上交验,强化孕环检质量监管。三是开展网上协作,改造传统工作模式。
三、严格执法,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1、依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出到省外的育龄妇女及时给予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省外流入的育龄妇女主动上门进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证的督促其限期补办。与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签订了“双向管理”协议,更好的落实了政策外怀孕补救、社会抚养费征收、长效节育措施、孕环检检查。
2、建立流动人口服务新模式。一是提供免费服务。每季度上门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孕环检或访视,2010年来免费为流入人口做孕检3126人次,其中省内2590人次,省外536人次。同时,各镇、村(社区)、开发区设置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二是维护生育权利。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可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登记手续。三是取消返乡参检。
四、齐抓共管,自觉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部门职责。
1、积极落实管理责任。工商、公安、卫生、人社等部门严把审验关,在办照、验照和办理各类证件时落实了流动人口经营户的婚育证明查验制度;民政部门严格规范婚姻登记程序和手续,做到“三把关、三教育”,即把好年龄关、证件审查关、婚前声明和协议离婚关,做好晚婚晚育教育、婚姻法制教育、计划生育和人口素质教育,有效防治了早婚和违法婚姻;建委对各建筑企业实行建筑工地务工人员信息登记和育龄妇女新婚、怀孕、生育、节育信息月报制;公安部门坚持户籍申报制度,对户口迁入和出生落户进行严格审核,严把“三关”,即年龄更改关、户口迁移关和出身落户关,做到了流动人口新生婴儿上户及育龄人员迁移底数清、资料全。
2、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关怀。卫生部门在流动人口中加强以鼠疫、人禽流感、霍乱为重点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外来流动儿童提供免费免疫接种服务;开展流动人口孕产妇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和治疗;实施结核病免费治疗,及时发现感染者,做好防控工作。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主动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人社部门主动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培训、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处理涉及流动人口的劳动争议,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开发区为园区企业职工子女提供办入学手续,并免收借读费,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和二女户优先安排入学。
五、查找差距,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
1、流动人口现居地服务管理落实不到位,全国“一盘棋”格局尚未形成,对我县流出人口管理带来难度。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尚不完善。
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组织机构需进一步加强
4、开发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5、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
流动人口由于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加之人群组成复杂、年龄轻、正值生育旺盛期的因素,其计划生育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门、各方面的齐抓共管。按《条例》要求,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我县流动人口组织管理体系,尤其是基层流动人口的网络体系。县级要强化流动人口办公室职能,按照文件要求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指导、协调全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各镇成立流动人口办公室,负责人可由镇计生办主任兼职,并确保有专人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社区可设立流动人口服务室,由计生专干、社区警务人员、社区卫生员联合办公,信息共集共享。各社区根据需要配备1-2名计划生育信息员,人员工资由县、镇两级财政承担。新芜经济开发区要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确保有2人负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各企业也相应配备计划生育信息员。
2、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流动人口。一是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计生、公安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其它单位为成员,协调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出现的各类问题。二是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联席会议制度,由领导小组组长牵头,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主要是交流信息,协商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方面问题。三是开发全县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平台,由人口计生委负责管理,信息共集共享。四是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我县范围内试行《暂住证》制度,并赋予《暂住证》其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对出租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同出租房屋主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明确出租房主的责任,对于违法或知情不报,不履行义务的出租房屋主加大处罚力度。狠抓用工单位管理,对使用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加强监督和指导。加强流动人口的区域协作和信息共享,实现两地及多地区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区域协作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流动人口“一盘棋”的管理格局。
3、保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费。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也逐年增多,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考核力度不断加大。县、镇两级财政在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按照与户籍人口人均计划生育经费同等投入水平,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的业务经费和信息员的工资报酬得到有效保障。
4、拓宽思路,开展均等化服务。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为流动人口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篇: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
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若干意见
通政发〔2011〕71号
20111023
长期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生成时间:
索 引 号:
FA200-B0000-2011-043 公开时限:
发布机构: 南通市政府
崇川区、港闸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规范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简称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和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苏政发〔2011〕9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建房〔2011〕7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崇川区、港闸区政府负责辖区内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受市政府委托,负责辖区内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政府负责市区范围内(不含通州区)投资规模大以及跨区域等建设活动涉及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由市房屋征收部门协调推进,项目所在区政府(管委会)组织实施。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是市政府房屋征收部门,承担由市政府作出征收决定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负责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征收实施单位的管理,组织对征收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各区房屋征收部门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各区政府明确的房屋征收部门,承担由区政府作出征收决定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房屋征收部门负责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城乡建设、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
偿工作顺利实施。
二、各区政府(管委会)应当从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房屋征收计划,并于当年10月31日前将下一的房屋征收计划送市房屋征收部门。市房屋征收部门汇总后,会同市发展改革等部门进行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
三、申请政府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单位,应当向房屋征收部门报送下列资料:1.发展改革部门出具的建设活动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证明材料,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项目还应当提供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证明材料;2.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活动符合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证明材料及附图;3.国土部门出具的建设活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证明材料;4.征收补偿初步方案;5.办理专项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征收补偿费用资金证明或已落实的安置房费用证明;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收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国土、规划、产权交易、产权监理、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单位,暂停办理征收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改变房屋和土地性质、用途,房屋析产、买卖、租赁和抵押,户口迁入或分户,新办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暂停办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同时对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由房屋征收部门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被征收人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调查结果公布之日起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房屋征收部门提出。房屋征收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并书面答复被征收人。由区政府负责征收的项目,调查结果报市房屋征收部门备案。
房屋征收部门自调查登记、核实工作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拟定征收补偿方案,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一并报送本级政府;区政府负责征收的项目,同时报市房屋征收部门。征收补偿方案应当包括房屋征收的目的和范围、补偿方式和补偿方式选择权、各类补偿、安置房价格、补助和奖励标准、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及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周转用房、搬迁过渡方式及期限、签约期限等内容。房屋征收的补助和奖励办法,崇川区、港闸区由区政府制定并报市房屋征收部门备案,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管委会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市或区政府在收到房屋征收部门提交的征收补偿方案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论证,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及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日。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应当在征求意见期限内提交书面意见,并附本人身份证明和房屋权属证明。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由市或区政府在房屋征收范围内
及政府门户网站上及时公布。
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50%以上的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市或区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公众代表和有关方面参加的听证会。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事由等事项,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7日前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房屋征收范围内公布。
房屋征收决定作出前,市或区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国土、城管等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未超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结合剩余使用年限,给予适当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市或区政府应当根据论证、征求意见、听证等情况,修改完善征收补偿方案,依法及时作出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在400户(含)以上的房屋征收,还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区政府负责征收的项目作出决定前,需经市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市相关部门会商同意。市或区政府在房屋征收决定作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征收决定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及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现场咨询接待点、监督举报电话等事项。被征收人对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其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五、房屋征收部门应当设立房屋补偿费用专项帐户,建立健全征收补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做到征收补偿费用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市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保证房屋征收工作顺利进行。房屋征收补偿费用按照征收范围内被征收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乘以被征收房屋所在地或周边二手住房平均交易单价后确定,或者按照被征收范围内房屋采样评估的价格确定。已支付用于购买、建设产权调换房屋的费用,视同实际到账费用。已落实的产权调换房屋费用可以折价计入征收补偿费用,折价金额按照产权调换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乘以二手住房平均交易单价后确定,或者按照评估价格确定,折价金额最多不得超过征收补偿费用的60%。
六、房屋征收部门在房屋征收决定公告的同时,应当公开向社会发布征收评估信息,并按报名先后顺序公布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名单。被征收人应当自房屋征收部门公布名单之日起5日内协商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被征收人在规定时间内协商不成的,由房屋征收部门组织被征收人投票决定或者通过摇号、抽签等方式确定。采用投票方式时,超过50%的被征收人选择同一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为多数决定;不足50%的,采取摇号、抽签等方式确定。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经过公证机构依法公证。
七、房屋征收决定作出后,应当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
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以及市有关部门制定的评估技术细则评估确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或区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除政府对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格有特别规定外,应当以评估方式确定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市场价值。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价值由评估被征收房屋价值的同一家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就近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市或区政府提供改建地就近地段的房屋进行安置。
被征收人仅有一处住房且可能获得的货币补偿金额低于征收补偿最低标准的,应当按照征收补偿最低标准给予补偿。征收补偿最低标准为45m2乘以所在区上一物价部门核定的经济适用房平均销售价格。如被征收人不选择货币补偿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提供建筑面积为45m2的限价房(多层)给予安置,如安置房大于45m2的,超出面积部分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结
算。
如被征收人自愿选择低价位商品房进行产权调换,其补偿标准及程序按原规定执行。
八、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被征收人可以自收到评估报告之日起10日内,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原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评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对复核评估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核结果之日起10日内,向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房屋评估、鉴定费用由委托人承担。但鉴定改变原评估结果的,鉴定费用由原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承担。复核评估费用由原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承担。
九、征收按政府定价缴纳房租的国有直管或单位自管公有住宅房屋(1998年12月1日前已租赁),房屋承租人在市区范围内无其他住房且未与被征收人就解除租赁关系达成协议的,应当对被征收人进行产权调换,被征收人与承租人重新订立租赁合同,产权调换后的房屋依约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房屋承租人在市区范围内有其他住房的,被征收人有权选择补偿方式。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被征收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的部分补偿给被征收人,其余补偿给房屋承租人。征收按政府定价缴纳房租的公有非住宅房屋(1998年12月1日前已租赁),按照被征收房屋评估市场价的30%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其余
补偿给承租人。
征收按市场协议租金承租的房屋,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因房屋征收导致租赁合同无法履行的,由租赁双方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十、对因征收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由征收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委托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的计算办法,崇川区、港闸区由区政府制定并报市房屋征收部门备案,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管委会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被征收人擅自将住宅房屋改变为生产、经营性用房的,征收时不给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擅自改变非住宅房屋用途的,按照原用途计算停产停业损失。被征收住宅房屋于2010年7月1日前已经改变为生产、经营性用房,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持续营业1年以上的,可以结合实际营业年限按照适当比例给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营业年限在1年(含)以上3年以下的,按照年平均效益的40%给予一次性补偿;3年(含)以上5年以下的,按照年平均效益的60%给予一次性补偿;5年(含)以
上的,按照年平均效益的80%给予一次性补偿。
十一、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经审核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按有关规定优先给予住房保障。
被征收人获得征收补偿后仍符合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租赁廉租住房、租赁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由市、区政府给予优先保障。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由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自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并实际搬迁后的次月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的,其保障次序列同期申请的非被征收人之
前。
十二、房屋征收决定作出后,由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补偿协议由市房屋征收部门统一实行网上备案管理。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由区政府负责征收的项目完成后,市房屋征收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备案。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本级政府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补偿决定应当包括本意见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
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十三、市或区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严禁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者其他行政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因征收房屋造成搬迁的,由房屋征收部门向被征收人支付搬迁费。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在产权调换房屋交付前,由房屋征收部门向被征收人支付临时安置费或者提供周转用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标准,崇川区、港闸区由区政府制定并报市房屋征收部门备案,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管委会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十四、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市、区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十五、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依法建立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并在订立补偿协议或者作出补偿决定后,向被征收人公布分户补偿情况。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征收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每年公布审计结果。
十六、本意见适用于崇川区、港闸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各县(市)和通州区可参照本意见制定辖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具体规定,市房屋征收部门做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3年2月19日市政府公布的《南通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通政发〔2003〕16号)予以废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施行前已经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
第四篇:关于我县《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相关情况的自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自1984年颁布实施,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正以来,林业局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森林法》,积极开展封山育林、社会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加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林业生态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同步增长,森林资源逐步扩大,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呈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和生态意识
《森林法》颁布以来,全++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结合普法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林业法律法规。一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对林业执法人员、各级干部、林场职工等进行培训;二是深入农村开展法律咨询,切实为林农释疑解惑;三是利用宣传车、固定宣传牌、标语等多种手段开展宣传。近三年来,全++共书写标语万余条,制作电视宣传专题十余次;四是利用每年“3.12”植树节等开展专题宣传,如在全++范围内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迎接绿色奥运”等活动;五是利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在全++中小学和驻蓟部队中开展《森林法》宣传教育活动,例如近年来++绿化委员会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
”、与驻蓟部队联合开展“
”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六是通过开展典型案例示范教育、表彰先进等活动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使《森林法》不断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造林实施情况以及林业产业建设情况
(一)植树造林规划和计划的落实情况
++林业局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加快发展、强化保护的方针,加快由大规模的造林到营林管护、由公有制林业为主到民营林业为主的两个转变,以实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强化资源保护和管理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林业工作的档次和水平,为护卫京津生态安全,为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2005-2010年期间总体目标是:营林保护工程37万亩,人工造林4万亩,其中: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0.5万亩,困难地造林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0.5万亩,经济林0.5万亩,村镇绿化1万亩,新发展速生丰产林0.5万亩。全++有林地面积达到95万亩,其中:山区有林地累计达到81万亩,平原有林地达到14万亩。全++林木覆盖率达到49.4%,其中:山区达到76.4%,平原达到16.2%。
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建设规模67.5万亩,使++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并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困难地造林工程。计划2万亩。
(2)于桥库区水质净化工程。计划治理面积3万亩。
(3)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计划45万亩。
(4)林业产业化工程。计划12万亩。
(5)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新发展2万亩。
(6)城镇村庄文明生态村绿化美化工程。计划新发展2万亩。
(7)平原速生丰产林工程。计划新发展1万亩。
(8)绿色通道工程。计划新发展5000亩。
(二)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展情况
2001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被列入75个工程++之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我++有史以来国家投入最多、建设时间最长、改善生态环境最显著的一项造林绿化工程。我++已累计完成营造林61万亩,其中封山育林30万亩,飞播造林11万亩,退耕还林14万亩,农田林网及困难地等人工造林5.7万亩。到2008年底,全++林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平均林木覆盖率45%,比2001年提高7个百分点,该工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工程建设中我们探索出来的“三个三”管理模式被国家在工程区内广泛推广,国家先后在++召开3次风沙源管理工作会议,特别是2006年7月我++代表++承办的“京津风沙源第八次省部级联席会议”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建设成果,得到其他省市和我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随着工程的纵深推进,山区宜林地绿化基本完成,近两年来,我们调整了造林工程建设的重点,把工程由早期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逐渐转入山区的困难地造林和矿面植被恢复工程。
城北五名山矿面迹地植被恢复工程,是我们矿面治理的试点。++领导对这个工程高度重视,在工程建设中,我们探索出了以生态垫覆盖、挂网喷播、根下灌溉节水抗旱配套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理模式。特别是我们从马来西亚引进的生态垫覆盖技术,经过技术人员反复摸索,目前已经总结出一套应用技术水平高、施工方法简单,投资少,后期管护费用低的配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针对矿面恢复,我们因地制宜实施了四种配套的治理模式:一是生态垫覆盖种草;二是挂网喷播;三是生态垫覆盖和挂网喷播种草及客土植树结合模式;四是大埯客土治理模式。两年来,五名山矿面林草植被恢复治理工程治理面积4万平米,挂网喷播4000平方米,种草2.1万平米,栽植各种树木3万多株,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矿面植被已初步得到恢复。
++南岸分布着许多土层脊薄的干旱阳坡,这些坡地不仅立地条件差、栽植难度大,而且影响景观效果。2007、2008两年我们人工模拟飞播造林40000亩,既能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美结合,力争经过3-5年,形成一条长约75华里水碧天蓝、红叶成带的生态景观。
为强化重点工程的科技支撑,我们和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合作,瞄准林业科技前沿,整合技术资源和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实现了++林业科技发展的历史性突破。近2年来,我局先后承担了国家及地方25个科技项目,先后获国家研究与推广工作特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有6项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近百人,在科技课题研究实践中,科技干部科技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促进了林业科技水平整体提高。
(三)退耕还林政策和落实情况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范围广、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涉及农户多,粮款兑现是各级领导和退耕农户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退耕还林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我们实现政务公开制度。一是对全++退耕还林的合同、检查验收结果以及粮款兑现数量,以村为单位进行三榜公布。二是公布无异义后,向退耕户发放“两证一卡”。三是及时兑现粮款。我++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已完成6万亩,应兑现粮食600万公斤,现金120万元,种苗费300万元,涉及22个乡镇320个村近2万户。为了把这些粮款及时兑现到农民手中,我们严格审核退耕合同,搞好检查验收,对合同、验收面积和粮款兑现等数据,以户为单位录入微机、打卡、填证,并在全++设立20个粮款供应网点,保证就近供应,对山区交通不便的户,还做到送粮到村。截止到目前,已到位的500万公斤粮食已全部供应到户,发放现金92万元,种苗费250万元。
1、发展林下食用菌养殖560亩,具体建设内容为:建温室大棚34个;配备粉碎机、拌料机等菌棒加工设备34台套;打机井25眼;微喷设施管道配套560亩;配套变压器、井泵等。
2、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共计4150人,具体培训内容为:一是抓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退耕还林管理条例》、《++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食用菌种植技术:重点是鸡腿菇、双孢菇、黑木耳、等菌种的培育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三是畜禽养殖技术:主要推广“林+畜草+畜牧养殖”及“林+家禽养殖”成功模式;四是果树管理技术:重点是优良品种介绍、果树标准化生产技术、用现代果业理念去经营管理果园,绿色食品及有机果品生产技术;五是农村能源使用及管理技术:主要是沼气池建设及应用技术。
(四)造林绿化建设质量及工程建设效益情况
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山区林地涵养水源地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工程建设也带动了我++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领域,结合工程建设在北部山区发展以++板栗、蓟州薄皮核桃为主的干果2.5万亩;在库区周边发展以优质葡萄为主的经济林1万亩;在南部洼区发展速生用材林2.5万亩;在封山育林区内利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1.4万亩;在京哈公路沿线扶植发展林木种苗产业1.5万亩。
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风沙源水利项目,搞好农村节水灌溉和水源工程配套建设。在工程治理区,累计修建小水窖和蓄水池4100座,打机井300眼,并配套了节水灌溉设施,受益面积15万亩,年增蓄水能力14.4万立方米,提高了节水抗旱能力和生产水平。
三是带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京津地区旅游大++,旅游景区、景点大多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委、++政府提出构建中等旅游城市“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了发挥生态资源对旅游的带动作用,我们结合工程建设,围绕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在盘山、长城、九龙山、八仙山等景区及其周边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10万多亩,补植黄栌、火炬、山桃、山杏等彩叶、美化树种和油松、侧柏等常绿树种200多万株,建观光、采摘特色果园 5600亩。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景观质量,也有利于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品位。近两年,新增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梨木台、元古奇石林等景区景点7处,发展特色山野家庭旅游2000多户。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使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帮助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首先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广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乐意接受又符合国家要求的树种品种;其次是改变过去单一“中高密度”纯林种植模式,推广大行距小株距或大小行种植,充分利用幼树期树体小,空间大的特点,选择与林木共生性较强的经济型植物,采取立体型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面积效益;第三是积极探索“林+草+畜禽”、“林+药”、“林+苗木”等多种经营模式,抓好试点,示范带动畜牧、药材等相关产业发展。据统计,几年来,在治理区共发展经济型树种3万多亩,间作种植经济型植物和发展林下畜禽养殖1万多亩,初步测算,除林木本身及其产品价值外,治理区的农户每年还可以直接获得国家粮款补贴1000多万元,间种(养)收入1000多万元,户均1000多元。
(五)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多年来,++林业在不断加大绿化造林、取得显著生态效益的同时,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重点用于发展林业自身的森林旅游、种苗和林果三大产业,林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年来,++林业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明确,找到了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能够推动++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子,为林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森林旅游异军突起,收效显著。他们抓住++发展旅游业和旅游市场急剧升温的机遇,在不断完善++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2002年9月,新开发建设了梨木台风景区,旅游收入逐年成倍增长。2008年,九龙山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3.8万人,旅游收入380万元,梨木台景区成为全++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6年间,九龙山由一个入不敷出的贫困林场发展成为一个京津地区远近闻名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成为林业局的支柱产业。今秋即将开放的黄花山风景区,融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是林业部门倾力打造的又一处景区,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二是种苗产业发展壮大,实现了经营战略性调整。目前,全++苗木总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近两年来新发展1.08万亩,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形成了以102国道为主线,辐射带动两侧十个大规模苗木花卉基地的“一线十区”的发展格局,使++成为了京津地区远近闻名的苗木花卉基地,是北京最近最大的苗木花卉供应基地。林业局国营苗圃抓住建设风沙源种苗工程的机遇,投资1200多万元,改善了苗圃基础设施条件,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4座,硬化路面1.2万米,打配机井18眼,建成3000平方米的设备库,由不足150亩的小型苗圃迅速发展成为总面积1500亩的现代化大型苗圃,年销售苗木都在50万株以上,收入突破350万元。国营苗圃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拉动了周边地区苗木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营苗圃还调整了经营战略,将经营重点由销售苗木转移到承建绿化美化工程上,组建了++++祥贺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承建20多个绿化工程项目。同时,我们还与++钢管集团合作,引资500万元,要把青甸苗圃建设成集苗木花卉生产、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观光基地。实现了国营苗圃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林果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果品基地总面积32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7亿公斤。五年来,他们对老果园进行了大面积的更新改造,优质果品率由60%提高到80%,引进一大批优良品种,发展设施栽培、有机果品基地等先进生产模式,林果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林业产业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领域。在北部山区,新发展以++板栗、蓟州薄皮核桃为主的干果2.5万亩;在库区周边,发展以优质葡萄为主的经济林1万亩;在南部洼区,发展速生用材林2.5万亩。他们多方争取资金用于林业基础设施投入,构建了苗木花卉、环湖葡萄、优质干鲜果品、速生丰产林四大产业,林果储藏加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快林果产业化进程,他们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气调种子库及配套质量检验中心项目,投资340万元,建成了储藏保鲜能力达到1000吨的气调保鲜库。这个项目的建成,不仅添补了华北地区利用气调保鲜储存林木种子的空白,而且促进了该++果品保鲜储藏产业的发展。此外,他们还以保鲜库为依托,组建了“++力臣阳光果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将++及周边地区果品加工储藏保鲜后,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拉动全++优质果品保鲜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又一龙头企业。
三、依法保护资源情况
随着++绿化造林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全++的森林资源总量迅速增长,山区植被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如何保护和管理好这片林海,成为++林业部门的重要使命。森林旅游的开发、有害生物的威胁等新问题,给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林业局围绕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执法三个重点,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斐然。
(一)森林防火的有关情况
++是全国森林防火重点火险++之一。全++境内一级火险区8个,有林地面积40万亩,其中有盘山、八仙山等名胜风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级火险区30个,林地面积30万亩;三级火险区278个,林地面积20万亩。
近几年来,随着气候持续干旱少雨,加上山区有林面积逐年递增,森林火险等级长时期居高不下。特别是随着山区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进入山区的人员大量增加,给野外火源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防火工作由季节性转变为全年性,山区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为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我们把森林防火的重点放在了完善基础设施、队伍建设、防火宣传和督查检查工作上。
一是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实施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了望监测系统、防火阻隔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扑火队伍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加强城区府君山的监控,我们又投资16万元,在渔阳宾馆楼顶又增建了一个摄像头,监控面积达到25万亩。目前,二期林火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正在建设中。二是加强防火专业队伍建设。2008年我们筹建5个应急防火分队,提升我++森林火灾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先后举办了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班6次,使队员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加大检查力度,加大重点林区、重点地区的监控,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三是不断完善防火机制。为了提高我++森林防火的预防与扑救能力,++森林防火指挥办公室在每年10月份对山区乡镇及国有林单位的护林单位进行轮训,使之成为反应迅速、拉得出、打得胜的队伍;在每年12月份,++森防办与++公安消防大队联合举办扑救山火实战演习,此举将提高森林防火专兼职扑火队伍快速集结,有效扑救森林火灾技战术水平;同时,强化值班。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值班电话畅通。四是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在各交通要道、路口悬挂防火标语,设立警示牌进行宣传,利用集市播放防火宣传录音,年均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由于各项措施得力,今年在火险等级升高的情况下,火情、火警发生起数却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2007-2008防火期内,全++境内共发生火情、火警累计13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2%,为历史最低。2008-2009防火期截止目前,全++境内发生火情火警 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其中清明节高火险期内,没有发生火情火警,取得了了历史最好成绩。
(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防治情况
近几年来,林业局站在护卫京津生态安全的政治高度上,不断加大有害生物防治力度,确保我++森林生态安全。
一是建立了良好的除治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谁的树谁除治”充分调动各乡镇、各涉林单位和私有林所有者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科学除治方法。采用“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相结合的除治方法。“物理除治法”即人工剪网除治;“化学除治法”即人工喷仿生物药剂除治。“生物除治法”即人工施放周氏啮小蜂除治。以“化学方法”除治为主,并结合“物理除治法”、“生物除治法”、飞机防治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除治,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年均完成除治面积15万亩,喷药除治近900个村,出动除治药械近4300台次,除治人员近2万人次;飞机除治美国白蛾共出动飞机45架次,防治面积2.7万亩。
三是加大森林植物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800平方米的全国一流的药械药品库,在下仓、邦均新建了两个检疫检查站,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森检站进入全国标准站行列。几年来,累计检疫各种苗木、花卉2000多万株,经调运检疫合格开检疫证书万余张,有效地阻止了有害生物传播,保护了++乃至京津地区的森林生态安全。
(三)森林采伐计划审核、采伐许可证发放执行情况
一是制定《++森林采伐管理办法》, 强化伐前勘查、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和及时补造.二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根据《++森林采伐管理办法》,加强对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公开办事制度,伐前严格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搞好伐区作业设计,采伐过程中做好采伐监督管理及采伐后做好采伐迹地更新等工作。
“十一五”期间,市政府下达我++年森林采伐限额是9万立方米,而我市实际年采伐量控制在8万立方米,实现了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林分质量不断提高。
(四)林地征占、审批、森林植被恢复费、绿化费的收缴、管理、使用情况
我们不断加强林地征占、审批制度建设。一是建立了各科室联合审批机制,林业规划设计所负责林木采伐现场勘察工作,林政科负责林木采伐的审批。科室间的联合办公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保证了审批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二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着手开发相关林木资源管理软件,确保行政审批公开公正。三是各地严格把好各类征占用林地审批核报关,强化森林植被恢复措施,坚持“占一补一”的原则,确保林地面积持续增长。“十一五”以来,全++共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手续55宗,面积1085亩,全部做到了依法管理、依法审批;同时组织开展了征占用林地的清理整顿行动,依法打击、治理非法占用林地行为。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26起,清理违法占用林地130亩,罚款1.5万元,行政处罚31人。
(五)乱侵、滥占林地、滥伐盗伐林木案件的查处情况
近几年以来,我们对我们相继开展了小石矿、小灰厂等“五小”侵占林地专项治理行动、非法采沙毁林专项整治行动、乱砍滥伐林木、乱侵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
一是对矿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治理。对60多家违法占用林地的全部进行了关停。二是对非法采沙毁林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移交公安机关40多起,行政处罚16起。四是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上,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制度,落实勘查、监督责任;同时,对全++重点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依法审核。自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我们共受理林木案件200多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30多起。同时,我们结合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额,未出现超指标采伐现象。通过我们采取的各项专项整治活动措施,提高了林政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各种涉林违法行为的发生。2005年,++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先进单位”。
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多年来,我局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得到切实加强。一是加强对林业执法工作的领导,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我局成立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抽调4名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办事人员,负责林政执法的统一协调、林政执法案件督查及执法人员培训工作;二是成立了++市森林公安局++派出。按照国家和市林业部门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任职前培训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我++林业执法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组建了护林大队。为进一步做好我++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我局组建了++护林大队,并为其配备专职人员和车辆。护林大队的职责是巡回检查,指导乡村两级护林队伍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林业执法工作力度。为进一步做好林业执法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形象,我们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和涉林案件查处工作。截至到4月份,共接待信访 件
人次,信访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都达到了100%,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有效化解了矛盾,确保了一段时期以来无重大信访和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近几年来,我++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先进单位”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目前,虽然林业整体形势喜人,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挑战。一是造林绿化工程受发展空间、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二是林业队伍还不能满足建设现代林业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自身产业发展规模有待提高,实力有待增强。
各位领导,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开拓进取,科学谋划,加快我++现代林业建设步伐,为实现林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贯彻实施公证法情况汇报
贯彻实施公证法情况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执法检查方案》的有关要求,现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经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公证法》七章四十七条,包括总则、公证机构、公证员、公证程序、公证效力、法律责任、附则。
全市目前共有*家公证处,共**编制,*名公证员,*名公证助理员,改革后引进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公证助理*名,其中A证*名,C证*名。近五年,全市共办理公证事项**余件,其中涉外公证**余件,共收费**余万元。《公证法》实施以来,全市各司法行政机关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全面准确把握《公证法》的精神实质,推动了公证事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全市公证服务的范围、方式进一步拓展,公证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提高,公证各项业务建设逐步加强。
二、工作情况
(一)以服务全市大局为主线,促进经济发展迅速
积极做好了农村土地承包、土地使用权转让、农村金融信贷等农村经济公证事项。引导公证工作进入重点项目建设等重大经济活动,为******等重点项目进行公证。围绕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拍卖等现场监督活动,办理资金监管、提存、证据保全等公证,切实发挥了公证制度在防范风险、化解纠纷、减少诉讼、维护正常秩序中的职能作用。5年来共办理保全证据、现场监督等公证事项**余件;积极服务疫情防控期复工复产,进一步发挥公证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公证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服务,依法做好涉外、涉港澳台公证工作,为引进外资、境内企业参与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提供公证服务,促进对外开放。复工复产以来,全市共受理各类公证事项***件,其中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事项**件。
(二)以聚力保障民生为引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公证法律服务的公益性定位,依法开展遗嘱、继承等传统公正业务,严格规范现场监督、保全证据等公正业务,预防纠纷,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维护社会呈现,促进民主法治。近五年来,办理安置拆迁协议、房屋买卖、遗嘱、继承、赠与等涉及保民生的公证事项**余件,办理公益性公证事项**余件,减免公证收费**万元,其中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办理**余件遗嘱公证,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办理减免收费的公证**余件;开展脱贫攻坚公证法律服务精准对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公证事项开通绿色通道,特殊群体采取上门服务,对经济困难的予以公证法律援助,减免公证费用。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人次,上门公证**人次,为贫困户免费办理小额遗产继承公证**件,为贫困村、扶贫户减免公证费用**万余元;建立针对性的案件审查清单制度,在基层选举、项目招投标、征地拆迁、金融借贷等易涉黑领域,强化公证事项审查力度,注意审查其背后有无涉黑涉恶线索,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贡献公证力量。
(三)以提升公证质量为指引,加快推进工作步伐
充分利用“3.1”公证法实施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宣传彩页、标语横幅等媒介,多渠道宣传公证制度和公证机构的法定职能,引导社会大众运用公证手段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公证机构整体改制,2017年底全市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改为事业体制,全市公证机构全部参加公证职业责任保险,按缴纳保险费用,公证机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和配套规章,完善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细化公证程序和执业标准,严把出征审批关口,坚持重大疑难公证讨论制度,规范公证操作程序,整治“一证难求”、违规收费和“门难进、事难办、态度差”等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公证质量评查评估和督促整改,定期自查和不定期交叉检查。五年来,省、市两级交叉检查案卷***余件,自查案卷**余件,合格率达到**%以上,公证质量不断提升,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以群众所思所盼为导向,全面优化便民措施
推进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司法部《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完善公证服务指南,规范和精简公正证明材料,推进公证机构与用证部门之间信息共建共享工作,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度,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努力做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向社会公布**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清单;主动提供“绿色通道”、延伸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站办结”;积极推进执业区域业务协同共享,放宽公证执业区域,均衡公证资源配置,群众可在全市内任意一公证机构申办公证事项,公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公证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
(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基,全面提升服务实力
积极推进公证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全市公证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执业形象两手抓,每年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少于**课时,强化公证技能培训,落实初任公证员宣誓制度,规范公证员着装及职业礼仪和公证行业徽标、室内外标识,公证行业的社会形象逐步提升;严格职业考核,对每个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进行考核,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纳入考核,完善诚信执业的评价;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指导和公证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建立了公证行业行风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了对公证执业的行业监督,公证公信力持续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人员质量有待提高
受公证机构改革影响,全市*名公证员有*名公证员已经调回司法局,人员编制在公证处的公证员仅有*名,公证员数量严重不足,录用公证员既要具有司法考试资格,又要通过人事部门统一考试,导致了公证处招录人员难度大,制约着公证质量的提高,且公证员以中老年干部为主,懂得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中青年人数较少,致使整体信息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建设需求。
(二)工作方式有待转变
公证处无激励机制,公证处人员为事业编,人事、财政没有独立,公证人员缺乏积极性,坐、等、靠思想严重,新形势下,公证业务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不断变化,遇到问题时公证人员大多是“临时抱佛脚”,用到哪些知识再去翻阅哪个法律规定,缺乏整体系统的理解和运用。
(三)宣传渠道有待丰富
目前公证法宣传方式多采取发放法律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传统方式开展,与新媒体宣传融合度不高,一些新规定和新业务社会知晓度比较低。不少群众对公证工作的认识存在误解或偏差,公证制度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识,对经过公证证明事项的法律效力缺乏了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证意识
综合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力量,加大公证法的普及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我国的公证制度和公证机构的法定职能;结合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各种典型案例,采取以案释法的生动形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公证意识,更加认可公证的法定效力,让群众知道公证、认可公证、信任公证、运用公证。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围绕主题,创新理念。
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群众不同法律需求为突破口,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促发展作为根本,将德治和人治充分运用到公证工作管理当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夯实责任,创新工作。通过实行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建立奖励机制、进行网格化管理等,不断增强公证员的工作积极性,拓展工作触角。三是植根群众,创新服务。通过拓展多领域公证服务工作,推行阳光公证服务,树立形象,扩大公证法律援助覆盖面,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证服务。(三)建立健全机制,推动公证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开发、流动等机制,培育高素质公证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公证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二是加大知识产权公证配套建设。拓展银行金融债券文书的赋强公证,积极推动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推动公证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引导介入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四)加强业务培训,充实后备力量
一是用好传帮带。
加强新老公证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新公证员向有经验的老公证员学习借鉴经验,老公证员向熟悉法律知识的新公证员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二是组织培训学习。通过网上学习、集中轮训、交流研讨、外出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公证员的理论知识积累,提高法律知识水平,不断拓宽公证员的知识面,为创新公证方法打好坚实基础,为培养后备力量提供广阔空间。(五)严格执业监管,落实质量管理
一是严格机构监督。
要求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把好公证质量关,确保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监管,公证协会联络组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做到既各司其职,又同心协力。进一步健全公证服务的监督体系,继续加强公证质量检查,健全违法案件主动报告制度,强化对公证员执业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二是加快规范化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执业技能,提高办证效率,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真正把优质高效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