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黑龙江省卫生重点工作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
第一部分
全省卫生重点工作
根据赵忠厚厅长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对今年工作作出的安排和部署,现将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共确定65项重点工作。
一、抓好医改工作纵深推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
1、保持98%以上参合率,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29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民人均年收入8倍,且不低于6万元,取消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起付线,降低县级住院报销起付线。
2、深入推进门诊统筹。做好大病保障,在全省范围内将0—14周岁(含14周岁)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妇女“两癌”,重症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种疾病纳入新农合“重特疾病”补偿范围,将报销标准提高到医疗总费用的70%,探索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疾病纳入“重特疾病”保障范围。
3、开展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县域外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增加到45%,封顶线6万元,起付线500元。
4、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确保新农合资金使用正态分布,原则上85%以上资金使用要控制在县域内。要强化制度建设,严肃查处套取、骗取新农合资金行为。
(二)推进基层综合改革
5、推广东宁县、萝北县经验,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绩效工资制度。
6、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快5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7、全面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
8、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纵深发展,每个县至少有1个乡镇要实现乡村卫生机构与人员实质性整合。
9、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开展一次“循证评估”,对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任务和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0、要注重发挥各级卫生协会和深化乡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咨询专家组作用,研究制定和解决农村卫生发展遇到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三)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1、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905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基本药物进入二级以上医院。
12、探索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将农垦、森工等系统所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落实补偿政策。
13、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报销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数量不低于400个品规,2012年根据基层需求再增加100个基本药品种。
14、坚持做好以省为单位、网上统一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重点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基本药物配送工作。
15、扩大基本药物监测范围和内容,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
(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6、在国家医改联系城市七台河市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7、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今年在国家试点勃利县,以及省级试点东宁、同江、萝北、饶河、漠河、孙吴、逊克、抚远共9个县级医院,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等综合改革,率先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18、要高度关注卫生收入结构和疾病谱变化,注重卫生医疗成本效益分析,加大医疗卫生公益性释放,体现惠民卫生,合理有序配臵卫生资源。
19、放宽多点执业条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20、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65岁以上老年人专用服务窗口等惠民措施,稳步实施“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五)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21、巩固三年项目成果,继续实施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绩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落实政府卫生民生工作部署。
(一)解决“看病难”问题
22、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9个市级急救中心、64个县级区域医疗中心、6个市级
儿童专科医院。
23、新建和改扩建5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5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
(二)解决“看病贵”问题
24、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确保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25、2012年省财政将筹资1亿元,逐步化解899所乡镇卫生院债务负担。
26、将22222名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三)提高县乡医疗水平
27、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为全省64个县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
28、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年底前20所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29、依托医学院校和大型综合医院,建设3个全科医生培养基地。
30、全年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员1.6万人。
31、加强对明水等贫困县医疗机构扶持力度,缩小区域医疗卫生差距。
32、要改变乡镇卫生院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注重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十个方面”。
(一)做好重大疾病控制
33、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防控能力。完善传染病监测系统,根据疾病谱变化落实防治干预策略,做好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布病、炭疽、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疫情处臵。
34、强化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稳步提升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今年3月份开展一次以麻疹和脊灰为重点的查漏补种月活动。
35、开展农村国家和省级卫生城镇创建和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和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深入开展城乡健康教育。
(二)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36、组建黑龙江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完善省、市应急指挥平台。
37、抓好全国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推动区域卫生应急中心建设。
(三)加强社区和妇幼卫生工作
38、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年底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臵,城市社区居民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继续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
39、加强省、市、县(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开展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做好婚前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
(四)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和食品药品安全
40、落实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和设备装备项目,加强卫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启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强化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以及生活饮用水、涉水产品监督管理,重点抓好学校卫生和幼儿园卫生安全。
41、完善药品监管体系,全面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制度。
42、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完善食品安全评估预警体系,提高食品安全事
故调查处理能力。
43、做好地方标准建设和企业标准备案。充分发挥卫生部门职能作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技术支撑。
(五)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44、加强三级医疗网络建设,科学确定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投入、管理、服务和职能定位,推进分级诊疗、分级定价和分级支付。
45、完善50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市级质控中心建设,启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46、积极探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试点,制定非限制使用类、限制使用类、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加强毒麻精放类药品管理。
47加强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管理,探索实施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继续开展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强化血液安全管理。
48、扎实做好卫生援疆、援藏工作。
49、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险工作。
50、加强风景区医疗应急救助系统建设和信息化远程会诊系统及电子病历建设。
51、依托省内最优质医疗资源,争创1-2所国家级医疗中心。
(六)加强人才和科教工作
52、深入落实•黑龙江省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加强各类卫生人才培养。
53、继续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大学生,积极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开展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试点工作。
54、推进新型乡村医生培养,扎实做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
(七)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
55、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综合试点省建设项目。
56、加快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加快居民电子健康卡推广应用。
(八)做好干部保健和外事工作
57、完善干部保健管理体系,进一步做好政务保健、医疗保健和预防保健工作。
58、继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加强边境卫生合作。全面做好援外医疗队工作。
(九)做好中医药工作
59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加快推进县级中医院改造建设。
60、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61、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62、加强中医信息化建设。
63、继续深入开展中医中药龙江行活动。
(十)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64、深入推进“帮扶农村卫生先锋行动”、“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做好创先争优表彰活动。
65、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卫生文化建设。上半年,全省卫生系统要紧密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开展一次关于体现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
第二部分
医政工作要点
一、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一)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范设臵、审批、校验管理,规范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试验室设臵。
(二)加强省级和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力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署,加快建设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9个市级急救中心、64个县级区域医疗中心、6个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启动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院设臵规划,试点建立急慢分治的分级医疗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三)加强医疗服务体系中薄弱环节的建设。加强地市级医院、院前急救和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急诊科、手术室和血液透析室建设。
(四)加强医疗管理能力建设。开展1789人次的基层医疗管理人员培训,159人次的公立医院院长培训,不断提升医疗管理水平。
(五)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长期护理服务机构。促进社会资本办医规范健康发展。
(六)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加强省内18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制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设臵规划,评定不少于2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七)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19种二、三类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启动第二批临床技术准入工作,严
格重点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一)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推进50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建设,开展50个专科全系统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工作,启动市级质控中心建设。
(二)推进医疗质量管理系列活动。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落实190项量化分解指标,活动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继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全省70%三级医院实施不少于30个病种临床路径,40%二级医院实施不少于2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各试点医院对试点病种中符合入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不低于6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5%。
(四)稳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试点医院经验,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制定我省远程会诊管理办法,规范远程医疗服务行为。
(五)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继续实施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控制,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约谈2011年药占比超过45%的三级综合医院院长,责成拿出整改措施,并跟踪督导落实。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三、执业医师管理工作
(一)加强执业医师管理。贯彻落实全科医师管理制度,加强医师执业信息化管理,继续开展多点执业试点,去年3个城市,今年扩大到7个城市。
(二)加强专科医师管理。开展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认定工作,加强重症医学科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为128个县
(市、区)培训1920人次的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师。
四、护理和感控管理工作
(一)加强护士队伍管理。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严格准入,落实护士配备标准,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二)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探索建立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等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
(三)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所有三级医院100%的病房,所有二级医院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四)探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强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落实对二级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任务。
(五)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发挥省级护理质控中心作用,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二级医院活动,重点提升县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性标准及规范,继续开展对医院新建或改建重点科室开展医院感染卫生学评价工作,利用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系统,完善感染监测网络,加大对严重医院感染和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力度。
五、血液安全管理工作
(一)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确保新形势下的血液供应,保持自愿无偿献血率100%。
(二)健全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修订•黑龙江省采供血机构设臵规划(2011-2015)‣,完善采供血网络化体系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无偿献血招募能力和自愿服务队伍建设,完善血液应急保障管理体系,加强中心血库基础建设。
(三)强化辖区的血液集中检测。适度开展血液核酸检
测工作,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血液安全。
(四)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发挥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的监督职能,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五)继续做好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六)开展130人次的采供血人员规范化培训。
(七)强化对8个单采血浆站的管理,落实日常监管,加大监管频次和力度,省级每年不少于2次,地市级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单采血浆站上岗人员开展规范化岗位培训。
六、其他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并根据财政支持情况,继续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二)提高康复医学管理规范化水平。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黑龙江省康复医疗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探索建立康复治疗师准入制度。
(三)贯彻落实•戒毒条例‣等法规。规范戒毒诊疗服务行为,强化自愿戒毒人员信息管理。
(四)推进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慢性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服务工作。
(五)做好院前急救和重大事件医疗救治工作。
(六)继续做好医疗援疆、援藏工作。
第三部分
医疗服务监管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创建5所省级“平安医院”;
(二)推荐、争创1-2所“国家级优质医院”;
(三)20所县医院整体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四)三级医院全部实行预约诊疗服务,所有专家门诊号源全部开放预约。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1、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明确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完善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制度,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和不当处方公示制度,开展以内镜与微创诊疗与培训工作的基本条件、临床医技人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服务能力、费用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工作。规范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的临床应用。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制定下发•黑龙江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医师定期考核程序,顺利启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严格把好医疗广告证明审查出证关。严肃查处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集中查办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切实加强医疗广告监管力度。
2、深化“平安医院”创建。落实医患沟通和医院投诉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出台我省•医疗责任
保险方案‣。健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各项制度,统一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启动以哈尔滨市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试点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节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扩展,全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3、加强医院运行监管。制定•黑龙江省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和•巡查标准‣。以已经通过评审的公立三级综合医院为主,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对所属的三级医院或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开展巡查,强化医院运行管理,不断改进医院工作。
(二)积极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建设优质医院
1、开展建设优质医院工作。按照卫生部•国家优质医院建设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和遴选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做好组织实施和推荐工作。
2、启动实施新一周期医院评审工作。印发•黑龙江省医院评审办法实施细则‣和•黑龙江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组织遴选、培训评审专家。启动并稳步推进新一周期医院评审工作。
3、加强医院日常监管和评价工作。在哈医大一院等4家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网络直报试点工作。规范疾病分类管理和编码统一工作,做好运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方法,客观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绩效工作。
4、推进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继续推动在公立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稳步向二级医院扩展。对三级医院预约诊疗实施情况进行调研,重点推进分时段预约和社区转诊预约,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稳步提高就诊预约率。逐步开展影像、检验、超声、入院等多种项目的预约诊疗服务,— 13 —
切实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内涵,改善就医体验。
(三)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1、综合协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在国家重点联系城市七台河市和省里确定的试点市(区、单位),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组织开展调研督导,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大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的力度,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引导作用,力争在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2、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国家试点勃利县,以及省级试点东宁等共9个县级医院开展财政补贴情况、医院收入情况和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情况摸底调查。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等综合改革,率先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四)巩固对口支援成果,提高县医院能力水平继续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万名医师下基层”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加强绩效考核和工作评估。树立典型,不断提高县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有效实施人体器官移植监管,规范执业行为 建立健全活体器官移植管理制度,完善流程,强化监管,提高从事器官移植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和技术能力,切实规范活体器官移植执业行为。
第四部分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完成各市(地)、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
(二)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社区)传染病病例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8%以上,及时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以市为单位的报告死亡率要达到6‰以上;
(三)以县为单位“五苗”免疫接种率达到95%,努力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目标,保持无脊灰状态;
(四)提高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全省14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具备病毒分离鉴定能力,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实验室复核诊断率90%以上,手足口病病毒分离鉴定120株以上;
(五)全年艾滋病和梅毒咨询检测总人数达到7万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3.9万人,治疗病人病死率保持在5/100人年以下;
(六)新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3万例,治愈率达到85%以上,肺结核患者/可疑者总体到位率达到85%;
(七)布病急性期病例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
(八)以县(市、区)为单位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管理率≥50%,病人规范管理率≥70%。以市(地)为单位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九)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网络覆盖率以县(市、区)为单位,哈尔滨市达100%,其他地市达40%;
(十)口腔疾病防治工作项目县(区)的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力争完成10万颗以上牙齿的窝沟封闭任务,完好率达到85%以上;
(十一)完成省、市(地)、县(市、区)、乡镇(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15个类别9580人次的专业人员培训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管理。组织开展对市级疾控机构两年一个周期的绩效考核,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规范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基层疾控工作,建立疾控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开展全省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检查,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网络直报能力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传染病监督执法力度。深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履行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传染病监督执法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加大乙肝监测和控制力度,落实和强化麻疹防控措施,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加强脊灰监测,落实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保持全省无脊灰状态。以接种脊灰和麻疹疫苗为优先,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强化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协助教育部门深化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落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补偿政策。
(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在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基础上,全面实施“五扩大、六加强”各项措施,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综合干预和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认真实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做好重点地区和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防治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支持民间组织、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以预防和宣传教育为主,在人群中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强性病监测工作,继续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强性病实验室规范化建设,重点做好梅毒的筛查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组织制定•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各地执行。逐步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开展“三位一体”模式的试点工作,第一批试点工作在鸡西市和鹤岗市进行。继续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维持DOTS覆盖率在100%,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病人发现、治疗和管理的任务指标。
(七)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提升我省流感监测网络整体工作水平,重点加强重症、死亡病例的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加强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在10个出血热高发县区每年春秋季开展2次监测工作,做好出血热患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复核诊断。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逐步降低我省出血热发病率,全年要完成120万人份的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争取在全省出血热高发病乡镇,16-60岁高危人群中疫苗免疫覆盖率在70%
以上。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要100%开展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调查工作,有效控制疫情。
(八)进一步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组织制定我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加强碘缺乏病、地氟、地砷等地方病的监测与病情调查,巩固以县为单位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成果。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布病防治工作,巩固鼠疫防治工作成果。
(九)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结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针对共同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推进城乡社区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年底前每个地市均有一个省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和有效干预措施,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建立一批示范社区和示范单位。推进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力争覆盖全省十分之一的人口。
(十)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提高患者管理率和治疗率。
(十一)进一步加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儿童口腔疾病干预项目,进一步加强口腔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口腔保健和常见口腔疾病防治知识。
(十二)进一步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探索低流行下麻风病防治新模式,加强健康教育,使麻风病存活病人掌握预防畸残发生和避免畸残加重方法,积极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
(十三)进一步加强市(地)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全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要具备独立分离和鉴定病毒的能力。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时发现病原微生物变异情况,为疫情控制提供有力依据。
(十四)进一步加强中央补助地方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开展省、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促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十五)进一步加强中俄边境地区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和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特别对中俄边境地区发病率高的传染病病原学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第五部分
卫生科教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
按照卫生部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制定并印发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方案和培训标准等相关文件,逐步建立健全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在全省县级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累经验。
二、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工作
(一)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从2012年起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配合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做好我省三所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精心筹划,确保良好开局。
(二)继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组织好2010年度、2011年度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对合格者颁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证书。
三、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省发改委、卫生厅、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2012年国家将继续支持我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训工作。待教育部、卫生部具体招生计划确定后,积极与教育及招生部门做好衔接,按要求指导各地做好定向就业协议书签订工作。
四、扎实做好新型乡村医生培养监督管理工作 按照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新型乡村医生培养实施方案”要求,2012年加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养的督导检查,指导招生学校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强化教师辅导力度,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我省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逐步解决乡村医生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问题。
五、进一步加强卫生科技管理工作
(一)围绕影响我省居民健康的重大问题,组织好卫生厅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
(二)积极组织联合科技攻关,集中优势力量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三)加强科技计划中后期管理,组织开展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检查,实现科技创新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充分发挥卫生科技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六、继续做好科技成果奖励和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一)继续组织好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和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的申报、评审以及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工作。
(二)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实施黑龙江省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推广计划。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2012年精心筛选出12项安全、有效的适宜卫生技术,组织在全省推广应用,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七、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继续规范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实施、学分授予、登记、考核、发放及审验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21 —
使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对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与通报,保证继续教育质量。
八、进一步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管理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全省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等基础建设,重点关注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努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衔接。
九、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
(一)认真贯彻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我省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级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建设和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和运输资格审批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准入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对违规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并逐步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校验工作。
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卫生人员培训工作
(一)按照厅党组的部署,统筹推进全省各级各类卫生人员1.6万人的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培训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提高培训的总体效能,确保培训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科普宣传、医用特殊物品出入境地审批审查等工作。
第六部分
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协助完成128个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房屋建设项目和138个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设备装备项目;
(二)完成 152个卫生监督机构的绩效考核;
(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县(区)实施率50%以上;
(四)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县级全覆盖,培训卫生监督人员2468人次,培训职业病防治人员4620人次;
(五)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持证率80%以上;
(六)全省住宿业场所和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100%,美容美发和洗浴场所量化管理实施率80%以上;
(七)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60%以上;
(八)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县(区)覆盖率60%以上;
(九)学校卫生监督建档率90%以上,(十)卫生监督个案信息报告率100%;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1、抓好两个项目落实。协助省发改委和厅计财处落实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和设备装备两个项目,督促各项目单位认真执行建设项目基本要求,及时开工建设,保证工期和质量。做好项目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管理,进一步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现场检测能力,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效率。
2、加大卫生监督人才培养力度。做好2011年度中央专项资金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省级负责组织新上岗人员、卫生监督骨干和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市级负责组织各县(区)卫生监督员培训,负责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人员培训。探索培训新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化卫生监督员网络在线即时培训。按照卫生部要求组织开展全省卫生监督员执法监督技能比赛;加快国家级卫生监督员培训基地的建设(我省是国家八个培训基地之一),着力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综合能力和水平。
3、全力推进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实施细则‣和•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试点工作,按要求完成卫生监督协管站的设臵、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的配备、培训与考试发证等项工作,不断完善基层卫生监督网络,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全面实施。
4、全面开展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业务指标‣和•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省卫生厅负责组织对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地市卫生局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业务指标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对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绩效考核。
(二)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
1、贯彻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组织开展内部稽查、层级稽查和专项稽查。重点对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执法文书、举报投诉处理和监督员守纪情况进行稽查,围绕卫生监督工作重点、监督执法活动的薄
弱环节和上级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业务指导和督导,保证工作落实。
2、开展全省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分县区自评、地市初评、省级总评三个阶段进行。对优秀案卷,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从而调动广大卫生监督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员的执法行为,提高监督执法效率。
3、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推广使用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提高窗口服务的便捷性、透明度和高效率。
(三)进一步做好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2011年修订版)‣,进一步完善硬件基础建设,加强对卫生监督机构信息报告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卫生监督个案信息报告管理,监督员在信息产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必须录入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督导考核。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半年对全省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进行一次通报,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市、县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做好卫生监督信息的录入、更新和维护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信息报告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1、贯彻执行修订后•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大力推进•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实施,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
2、加强全省职业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设,力争实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县级覆盖、职业病诊断机构地市级覆盖的目标。推进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建设,有条件的地市要设独立的职业病防治院
(所),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
3、全力推进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
4、认真落实中央转移支付职业病防治项目,扎实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职业病防治人员培训项目、职业卫生监测哨点项目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项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推进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
5、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五)加大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1、加大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放射性危害控制和防护情况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力度,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权。
2、做好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完成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络试点工作,实施2012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放射诊疗防护专项工作,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和防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强化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及健康管理工作。
3、加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我省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程序”,进一步强化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监管力度。
(六)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1、实施国家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推进•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预备计划的地方立法工作。
2、加大生活饮用水监督力度。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大对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学校供水卫生管理情况和水质的监督抽检力度;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档案建设工
作。认真完成涉水产品的抽检任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和不合格产品。认真落实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计划,抓好85个县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质量。
3、探索建立供水单位卫生监督管理新模式,在完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管理档案的基础上,选择2-3个地市、4-6个县,开展供水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试点。
4、切实加强饮用水卫生宣传工作,编印下发宣传材料,按照卫生部要求在2012年5月的第三周,集中开展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周活动。
(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全面贯彻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力度,做好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黑龙江省公共场所卫生评价检测机构资质审定条件和工作程序‣(试行)、•黑龙江省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技术服务机构考核、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工作。加大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八)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学校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学校食品安全、饮用水、教学环境卫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为重点,推进学校卫生监督综合管理工作。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学校卫生督导检查,重点加强校内食堂和校外“小餐桌”的卫生监督管理。
2、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队伍建设。省、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应设立专门科室负责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应有专兼职人员从事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并
通过“包点、包校”的形式,确保做到学校卫生监督全覆盖。探索聘任学校卫生监督信息员试点工作,提高学校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3、强化学校建立内部管理工作机制。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指导学校在内部网站或宣传板设臵卫生专栏,公告卫生监督动态,宣传饮水、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知识。
4、强化学校内公共场所、供水单位卫生行政许可和管理,完善学校卫生监督档案建设,探索开展学校内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内容在内的综合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到70%。
(九)完成卫生监督抽检工作
全面落实卫生部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组织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等领域重点监督抽检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和不合格产品,不断提高抽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十)严厉打击无证行医
1、继续做好与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重大要案可采取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对投诉举报线索查处率100%。
2、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时移送有关案件,严肃惩治犯罪行为。
3、探索建立打击无证行医监测哨点。发挥卫生监督协管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无证行医监测哨点,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全方位加强对无证行医的查处力度。
第七部分
农村乡镇卫生院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完成55个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任务;
(二)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巡回医疗;
(三)开展好977名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工作;
(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每个县至少有1个乡镇要实现乡村卫生机构与人员的实质性整合;
(五)巩固和深化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果,在增加服务数量的同时,不断规范和完善服务内容。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完成农村医改相关工作目标
要求各地要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将2011年农村医改相关目标逐条逐项地与实际完成的工作加以对照,确保不少工作内容。按照时间要求,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农村医改相关任务及时全部完成。加大工作督导考核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排除各种不利因素,以督导促推进,以考核促提高。同时,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党组的部署,全面推进2012年农村医改相关工作,以签定的目标责任状内容为标准,保质保量地完成农村医改相关任务。
(二)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
1、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厅党组的安排部署,积极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55个乡镇卫生院新建
和改扩建任务。
2、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实施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相关文件,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3、按照卫生部工作要点的要求,开展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提高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4、注重转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开展巡回医疗等方式,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等待服务转变为上门服务、医疗服务转变为卫生健康服务。
5、按照•卫生部关于做好2011年医改重大专项卫生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11‟131号)的要求,利用2012年中央专项资金,开展好977名乡镇卫生院人员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应急基本知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处臵等内容培训工作,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使其掌握基本技能。
(三)进一步做好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
1、积极推广东宁县、萝北县经验,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五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的发展。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和处室开展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开展的“循证评估”工作。
2、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试点(暂行)办法‣、•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黑财社„2011‟4号)等文件,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和处室将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逐步化解乡镇卫生院债务负
担。
3、注重发挥深化乡村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咨询专家组作用,研究制定和解决农村卫生发展遇到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四)全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按照•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卫农发„2011‟289号)要求,突破难点,重点加强财务和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推进乡村一体化 “七个统一管理” 的全面实施,并要求各地在推进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证乡村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每个县至少有1个乡镇要实现乡村卫生机构与人员的实质性整合,使乡村一体化管理向纵深发展,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机构向县、乡卫生二元结构转变。
(五)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 巩固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年成果,拓展和深化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1、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特别要积极推进卫生监督协管等新增项目,提高服务水平。
2、切实做好农村居民规范性电子档案工作,在完成去年电子化建档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建档数量,不断规范和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卫生部•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农村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实现标准统一、全国通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保证服务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31 —
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部用于服务项目,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应有的实惠。
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县级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业务指导、监测评估等职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服务规范的要求,研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覆盖面及服务质量。
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手段,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督导和考核力度,做好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的准备。
(六)组织实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认真总结、借鉴第二轮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成功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医改工作和我省实际,贯彻落实卫生部•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认真组织培训和实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发展工作,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八部分
新农合及村级卫生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保持参合率98%以上;
(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要达到290元;
(三)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要达到75%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取消乡镇级医疗机构报销起付线,报销比例要达到85%以上。适当降低县级医疗机构的报销起付线,报销比例要达到65%以上。县域外就医按45%报销,起付线500元。未经转诊在县域外就医的患者按25%予以报销。邻县就医患者仍按本县内报销比例予以报销;
(四)注重控制统筹资金的合理使用,85%以上新农合使用资金控制在县域内使用;
(五)门诊统筹的报销比例要达到70%以上;
(六)重特大疾病的报销模式采用单病种最高限价,在最高限价范围内新农合报销全额医疗费用的70%(去除起付线);
(七)贫困人口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报销额度可达90%;
(八)开展人员培训,利用中央财政346万资金对全省各层级新农合管理人员、经办人员9044人次进行培训;
(九)推进500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
二、工作措施
(一)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1、确保参合率稳定不变。按照医改工作的要求,要继
续保持参合率98% 的指标稳定不变,各地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组织、动员及宣传力度,确保指标顺利完成。
2、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按照国家要求,我省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11年的230元提高到为29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32元,省级财政补助87元,县级财政补助21元,农民个人缴费50元。2012年,全省总的资金量已增加到40多个亿。为此,各统筹地区要依据工作目标的要求,严格按要求制订补偿方案,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3、推进门诊统筹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使农村居民做到“小病不出村”,方便就医,要提高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提高门诊统筹资金占统筹资金的比例,原则上门诊统筹资金要占统筹资金的30%左右,门诊统筹的报销比例要达到70%以上,合理确定门诊统筹的封顶线。门诊统筹资金要结合家庭账户同比例使用,以减少家庭账户资金的结余。
4、做好重特大疾病的保障工作。一是重特大疾病的报销模式采用单病种最高限价;二是探索重大疾病省级统筹的模式,从中央财政补助中提取约5%左右的资金,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对达到一定标准的重特大疾病进行二次补偿,缓解部分病人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三是下发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结核、妇女两癌、重性精神病人、艾滋病机会感染等8种疾病的•重特大疾病补偿方案‣,对这8种疾病,按照卫生部公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案,实施单病种最高限价。即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8种重特大疾病治疗费用总额,医疗机构根据治疗费用总额选择病种,患者根据病情选择承诺医院,各统筹地区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价格为患者报销70%的全额医疗费用
(去除起付线);四是将卫生部2012年规定的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疾病纳入各统筹地区重特大疾病的救治范围,由各地自行制订救治方案,采取单病种最高限价的形式,通过同医疗机构谈判,确定疾病的上限,新农合按照70%予以报销(去除起付线)。
5、推进支付方式改革。2011年我省各地大力推进了支付方式改革,全省统一推进了单病种最高限价、按人头、总额支付等支付方式。各统筹地区探索了按床日付费、按服务单元、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2012年要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的进行,对国家规定的20种重特大疾病,要采取单病种最高限价的方式报销。一般诊疗费要采取按人头、总额付费的方式进行,其它支付方式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自行开展。
6、加强监管工作。在基金管理上,继续推进大额费用申报制,控制医疗机构医疗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强督导检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病历书写及即时结报工作;召开现场会,推广优秀合管办先进管理经验,通过督导、检查、考核、媒体报道、群众反映等多方面对管理机构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并全省排名,通过激励机制调动管理者积极性,推进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7、加强培训工作。省卫生厅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对全省各层级新农合管理人员、经办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新农合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服务素质,推进工作更好地开展。
8、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工作进程。各县(市、区)新农合信息平台必须与省级平台全面对接,对未能建立县级平台的统筹地区,采取网上定期上传的方式,达到全省无盲点,实现县域外就医的即时结报。结合全省村级信息化及其它信
息化工程,实现新农合与其它网络的互联互通。
(二)全省村级卫生工作
1、全面开展乡村医生网上注册及资格考试工作。制订全省乡村医生重新注册、资格认定实施办法,一是对全省具有乡村医生资格、在岗卫生人员进行网上注册;二是对符合•乡村医生管理条例‣规定无资格的卫生人员,通过考试可获得乡村医生资格;三是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卫生人员可直接进行资格认定。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后,被聘用到哪个村所工作,就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经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在此村所进行注册。并扩大执业范围,在周边村实施多点执业。
2、开展村卫生所(室)重新注册登记及规范命名工作。制订下发•黑龙江省村卫生所管理规定‣,并按照•规定‣,结合9050个行政村对村卫生所进行重新注册登记,行政村名以外的卫生所一律命名为村卫生室。村卫生所的命名原则是:行政乡镇名+行政村名+卫生所。如一个行政村设立多个村卫生室,可将所字改成室字。村卫生所原则上不得使用或加挂其他类别医疗机构的名称,对按照省、市级政府要求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地区,可做特殊调整。
3、做好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后的补偿工作。2012年要全力推进村级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的村医要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好乡村医生的补偿政策,推进基本药物的实施。
4、推进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协助扶贫办等部门制订村级卫生机构建设标准,推进500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使村卫生所建设有样可依、有型可学,推进全省村级卫生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5、推进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证村级卫生机构承担40%以上的工作量。积极推进村级村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在村民就诊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6、加强对乡村医生培训的督导。2012年国家提高了对乡村医生培训的补助标准,在保证培训质量、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对培训的督导,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7、扎实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城镇化建设卫生工作 在沿乌苏里江四县城镇化建设中,做好与卫生相关的各项工作,同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城落户后,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稳定就业的可随所在企业(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第九部分
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要点
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一)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1、配合相关处室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效。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报销政策。一是在全省政府办899家乡镇卫生院和523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根据卫生厅要求配备品规要达到400个,各县(市、区)卫生局长要重点抓好此项工作。二是防止反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和暗访督查等方式,加强监管,及时纠正违规使用非基本药物的问题,并按有关文件处理。卫生厅将按季度向全省通报基本药物实施情况。
2、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村卫生室是广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大力加强村卫生室和村医队伍建设,能进一步筑强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功能。一是在我省9050个村卫生室逐步实施标准化建设,定编上岗。二是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基本药物采购、配备、使用管理和督导检查,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通过财政直接补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购买服务、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等措施提高村医收入。四是探索把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障体系,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3、探索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二)调整完善省级增补非目录药品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黑龙江省增补非目录药品管理办法(暂行)‣(黑卫药发[2011]240号)的要求,适时启动第二批100种非目录药品增补工作,增补非目录药品的基本程序仍按照医疗机构申报、专家遴选和评审的办法。
(三)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范围和内容
1、利用国家支持,继续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工作。并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和完善覆盖全省的基本药物监测评价平台,建立稳定长效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估机制。
2、利用监测结果,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及时、有效地做好基本药物中短缺药品保障供应工作,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做好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作,探索短缺药品定点生产和省际联合采购,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确保群众基本用药。
(四)继续加强机制建设
1、继续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一是继续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56号)有关要求,按照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的要求,坚持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基本药物。二是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办法,确保质量安全、价格合理。三是配合物价管理
部门对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
2、制定非基本药物采购办法
一是贯彻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二是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医疗机构申报和专家评审等办法,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办法,确保质量安全、价格合理。三是坚持只招厂家、不招商家的原则,积极探索“双信封”采购办法,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评分因素干扰,促成合理药价,并通过招采合一等降低药品价格。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和绩效考核
配合相关部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快落实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落实医保支付政策。完善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收入差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制定完善国家药物政策
配合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组织编写•黑龙江省增补非目录药品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研究完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等政策。
三、加强药学和药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培训工作,研究完善药学人员培养培训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药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基本药物专家库和全省药学技术人员人
才库,适时启动药学名师评选活动。
第十部分
妇幼卫生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
(二)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1.5‰以下;
(三)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25%以上;
(四)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五)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
(六)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
(七)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50%以上;
(八)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5%,叶酸服用率达到95%,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8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做到应补即补;
(九)项目试点县(市、区)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测率达到95%,阳性病干预率达到95%;
(十)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落实两纲措施。根据•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制定•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加强两纲实施全过程监测和评估,开展两纲宣传培训。探索建立妇幼卫生服务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长效机制,落实妇女儿童健康保障的政策措施,整体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 41 —
(二)加强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完成医改任务。做好2009-2011年项目实施总结,完善新周期项目实施方案。认真完成医改中重点工作任务,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与新农合政策衔接。实施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优化发放管理模式。逐步扩大“两癌”检查项目覆盖面,继续在项目县开展农村适龄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在11个县(市、区)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项目,促进项目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开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继续做好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广泛利用。要逐步实现流动妇女儿童享有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努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三)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按国家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标准,推动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项目进程。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备设备和房屋维修改造,加快项目执行速度和效率,以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特别要加强县、乡、村妇幼卫生网络的建设。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加强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对基层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开展对各级政府及各级服务机构的妇幼卫生工作的绩效考核。
(四)加强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管理,切实降低死亡率。
— 42 —
建立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在省、市、县选择有综合实力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孕产妇抢救中心,实行对口接诊、会诊制度,分片划区、明确责任,并帮扶基层医院的产儿科能力建设和发展。
(五)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继续推广由政府买单与民政配合的“一站式服务”免费婚检试点,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力争今年婚检率比去年翻一番。完善产前诊断网络建设,加快产前筛查机构的建立,提高产前筛查的覆盖面和筛查率。开展孕期营养指导工作。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管理,有效提高听力筛查率和听力障碍的诊断水平及康复治疗服务能力,适当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依法管理“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
(六)加强妇幼卫生项目管理,促进妇幼卫生均衡发展。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在全省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深入开展“降消”项目,做好技术培训、临床进修、专家驻县蹲点指导、健康教育、项目宣传和督导工作。开展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项目。继续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妇幼卫生监测等项目。
(七)加强妇幼卫生基础性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落实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妇幼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和管理以及日常监督,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妇幼卫生年报、妇幼保健机构监测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直报工作,提高妇幼卫生信息数据质量,加强数据的开发利
— 43 —
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一部分
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县政府驻地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规划设臵。完成2008年、2009年17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国债投入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并全部投入使用;
(二)落实5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审批复核工作。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模式,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创建5个国家级、20个省级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完成3588人次社区卫生人员的岗位培训任务;
(五)全省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健康档案合格率100%。老年人系统管理率达到70%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做到应检尽检。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全部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免疫规划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儿童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7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50%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40%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100%。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到100%;
— 44 —
(六)协助完成150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有关工作任务。重点做好523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有关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管理体制上争取新突破,实现设臵、法人、账号、运营四独立管理,强化公益性职能和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定编、定岗、不定人。推行岗位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制,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工作,巩固完善运行新机制,切实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巩固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和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非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探索、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二)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人群覆盖率。
完成17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国债项目,争取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扩建项目,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继续加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仪器设备装备。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力争创建一批硬件软件达标、机构管理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服务功能完善、社会效果显著、人民群众满意的示
— 45 —
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底,城市社区居民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审批复核工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
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审批管理,完成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复核工作,清理整顿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站的一体化管理,全面监督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等政府相关政策。督促县政府驻地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和相关政策,保障城市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继续开展“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宣传活动,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四)进一步推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制度性的分工协作关系,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一个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定点技术协作关系,开展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对口帮扶、托管等机制创新的工作,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名医,发展共“双赢”。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积极协调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通过医保政策切实引导并实现居民首诊在社
— 46 —
区、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作用。
(五)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提高服务数量和质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职能处(科)室加强协作,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切实发挥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我省实施方案,各地要参照省级模式,加快组建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中心,全面做好人员培训与指导,进一步完善本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强化监督评估,加大省级对地方的绩效考核工作力度,并与年度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奖惩挂钩。全面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积极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新增项目。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单纯医疗服务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管理职能转变。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变服务模式,将服务重心转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加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结核病防治机构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将有关职能切实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并做好有关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
(六)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协助制定和落实•黑龙江省全科医生制度实施方案‣,遴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基地,强化省基本医疗卫生
— 47 —
服务技术指导培训中心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等职能作用。完成卫生部规范化岗位培训项目。到年底,完成3588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任务,其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全科医生2人次,预防保健人员2人次,注册护士2人次,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人次(康复、药学、检验、B超、口腔、X线和心电图检查);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培训全科医生1人次,注册护士1人次。
(七)进一步协助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充分利用国家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协助落实好150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重点做好523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要求修改完善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和使用价值。到2012年底,全省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健康档案率合格率达到100%。
(八)纳入政府考核目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继续将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口覆盖率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主要指标,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地市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中,发挥地方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 48 —
第十二部分
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一、任务目标
(一)建立国家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
(二)加强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扩大基层卫生机构网络直报覆盖面,提高卫生应急监测预警能力。
(三)开展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四)逐步完善我省区域医学救援中心。
(五)完成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做好国家突发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项目工作 2012年,卫生部应急办在全国组建11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我省承担1支急性突发传染病防控队伍任务。按照卫生部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预案‣要求,按照“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臵高效,平战结合,布局合理,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原则,全面做好黑龙江省国家突发传染病防控队伍组建和设备装备工作,并进行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总的目标是队伍实现车载化、集成化、生活自我保障化。整个项目要年底前完成。
(二)完成应急指挥平台项目二期建设
全省卫生应急指挥平台一期已经完成,实现了与各市(地)以及省医院、省疾控中心的视频连接,并完成了整个平台的软件开发。今年进行平台二期建设,完成市(地)相
— 49 —
应设备装备,进一步完善软件建设,实现全省软件系统互联互通,切实发挥省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的应有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指导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制定•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实施方案‣,对照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协调、预案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臵、总结评估、社会动员等8个方面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评分,加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进行考核评估,年底前,争取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10个左右,力争向卫生部推荐申报1—2个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医学救援中心建设
为及时有效的应对灾难与事故,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2011年,按地域分布成立了6个区域医学救援中心。区域医学救援中心的成立,增强了医学救援的及时性、有效性,合理分配了现有的医学救援资源,切实能够发挥区域内医疗机构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应有水平。
我省的医学救援中心工作刚刚起步,今年要在机制、体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中心建设,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
(五)做好春季流感大流行防控工作
为了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充分做好大流行前的准备工作和大流行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厅代省政府起草了•黑龙江省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并向38个厅局征求意见,本周内报省政府审定下发,会同有关处室
— 50 —
第二篇:古浪县2011年卫生重点工作回眸
推进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古浪县2011年卫生重点工作回眸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2011年,古浪县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卫生工作和医改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切实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新农合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谱写了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助推事业发展
为稳步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县上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制定下发了两个“主方案”和六个配套《实施细则》,明确了医改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为全面实施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保障水平逐步提高。1-11月,新农合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6561万元,当年新农合基金使用率为81.18%。2012新农合参合费收缴工作全面开始,参合农民的个人信息核对、修改、录入工作已基本结束,网络搭建、POS机安装和支持系统搭建基本完成,新农合联名卡即将发放,全面启动“一卡通”系统。
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22所乡镇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1所村卫生室、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资3780万元的县医院扩建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县医院整体迁入县城新区。新争取实施的卫生监督所业务楼建设、干城乡中心卫生院业务楼建设、定宁镇卫生院业务楼建设、裴家营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和15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在顺利建设之中。
多措并举提升业务
以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和民主评议医疗机构行风活动为载体,督促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面落实“22项制度”,不断规范执业行为,净化行业风气。医疗服务风气明显好转。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261个村卫生室中,实现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五统一”的卫生院3所,村卫生室29所;实现其中四项统一的卫生院16所,村卫生室232所。全县累计有10所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
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及结核病、艾滋病、乙肝、地方病等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各项工作均达到省市监控指标要求。
认真贯彻“一法两纲”,扎实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消”项目正常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86%;规范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共检查5752人,婚检率100%。
卫生监督保障健康
切实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依法对全县571家医疗机构的执业和采供血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和餐具消毒单位进行了消毒质量检测和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消毒检测合格率达95.37%,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甘肃省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范围的通知》精神,依法对全县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达100%,《卫生许可证》核发率达100%,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上岗率达100%。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春秋季学校食堂卫生专项检查,有效预防了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依法对县内7家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100%,水样品抽检合格率100%。开展以“关爱农民工职业健康”为主题的职业病宣传活动2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悬挂横幅20多条。对县内厂矿企业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状况调查,对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勒令进行了整改。
服务能力有新突破
在县医院建设了“120”急救医疗调度指挥室和设备机房,为11所乡镇卫生院招标采购11辆急救车及车载设备,力争尽快实现“120”急救覆盖城乡的目标。
以两所县级医院和金大快速通道沿线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积极加强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合作业务,远程会诊覆盖率达到100%。
累计建立城乡居民纸质健康档案37万多份,建档率93.8%,其中规范化电子档案信息录入35万多份,规范化电子建档率 3 89.8%;组织实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方式促进行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设立了健康教育咨询室和健康教育宣传栏,大力宣传普及大众健康知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持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签约大学本科毕业生7名,招录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1名;分别选派1人到国(境)外参加了培训,6人到省外进修,22人到省级医院进修,55人到市级医院进修培训,47人到县级医院进修培训;累计选派53人参加了“西学中”培训班,17人参加了妇幼卫生培训班,累计2800多人次参加了市县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清华辉瑞远程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继续实施第七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力量不断加强。
中医药专科凸显特色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县创建精神,制定了《古浪县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古浪县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县建设规划(2011年-2013年)》和《古浪县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县实施方案》,继续强化县中医院特色中医科、针灸科、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涵建设,树立样板引领基层中医药工作。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全面落实中医药3个1/3的考核指标,中医药覆盖率达到100%;县医院中医科设立中医病床40张,被市上评定为“示范中医科”,大力推 4 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参合农民住院和门诊使用中医药100%报销。将中医治病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特色创建有序开展,成功创建了10个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和10个村卫生室,中西医并重的医改之路得到有效推广。
平安创建保平安
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传染病发病情况,每月对重点传染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预警预报分析,及时发布传染病预警信号,疫情及时处置率100%,未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疫情突发事件。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和“平安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书,积极与信访、司法等部门联系沟通,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制度;深入开展打击医闹专项行动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和谐的诊疗氛围,系统内累计有4个单位创建为市级“平安单位”,22个单位创建为县级“平安单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在中央、省市县领导的深切关怀下,我们坚信,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古浪县卫生事业在新的起点上,一定能不断开拓创新,求实奋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古浪县卫生局 古浪县广电局
2011年12月
第三篇:2018年全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2018年全县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2018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和提升社会满意度两个核心,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要求,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点工作
1、继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力度。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五个方面综合发力,突出设备更新和人才配备两个重点,强化重点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先进典型,让群众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2、加快医联体建设进程。深入推进二级以上医院支援帮扶乡镇卫生院活动,推动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与所支援帮扶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二年上台阶”的目标。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3、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配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强化信息真实性核查和工作督导,建立起符合我县实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
4、进一步强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大对村卫生室、村医及一体化管理方面的调研,在村卫生室设置、村医补充机制、村卫生室监管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并统筹考虑,拿出有效的意见建议。
5、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好500万元卫生人才专项基金,加大招才引智、招科引技工作力度,着重加强对亟需、紧缺人才以及中医人才的招聘。做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培训。
6、确保成功争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大工作
目。总投资2140万元,2018年8月底完成公共卫生间、病房卫生间、护士站给排水、电力变压器、电缆沟、楼层配电盘及线路、疏散照明灯线路等改造,完成内门更换、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墙裙更换、走廊地面改造等。
2、莒县城阳沭河湾医养结合项目。占地面积21100平方米,投资4500万元,养老床位500张,配备健康餐厅、文体活动室、康复中心等职能科室。计划2017年完成前期筹备工作,2018年开工建设。该项目现正在进行环评公示。
3、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总投资4730.5,其中房屋建设项目总投资2794.5万元、医疗设备配置总投资1936万元。房屋建设项目中,库山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总投资1290万元,其中业务用房建设3100平方米,投资1085万元;职工流转房建设1300平方米,投资195万元;公共卫生间建设1个,投资10万元。浮来山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总投资660万元,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洛河卫生院房屋建设项目总投资785万元,其中业务用房建设2900平方米,投资580万元;职工流转房建设1300平方米,投资195万元;公共卫生间建设1个,投资10万元。桑园卫生院房屋建设项目总投资59.5万元,其中职工流转房建设330平方米,投资49.5万元;公共卫生间建设1个,投资10万元。
2017年12月19日
第四篇: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对《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城镇自来水厂、单位自建水厂、农村自来水以及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
二、将第九条第一款第四项修改为:“自建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严禁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
三、增加一项作为第九条第一款第八项,具体为:“所使用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化学处理剂应当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四、将第十条第一项修改为:“二次供水设施周围十五米内不得有污水井、化粪池及其他污染源的存在。设施和设计的卫生要求应当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执行”.五、将第十条第五项修改为:“水箱、水池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料应当使用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的产品。内壁涂料应当使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产品,并严格按审批通过的工艺、配方施工”.六、将第十六条第三款修改为:“农垦、森工系统的卫生主管机构负责垦区、森工林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但纳入城镇公共供水系统的除外。”
七、将第十九条修改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审批:
(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来水厂、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二)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市(地)所在地自来水厂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三)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管单位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八、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无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发布。
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生产单位及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及卫生监督检验监测制度。
第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 卫生管理
第五条 城镇自来水厂、单位自建水厂、农村自来水以及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还应当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方可供水。
第六条 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未经卫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供水、使用。
生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七条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及水质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九条 集中式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水净化处理工艺应当符合国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水净化处理工艺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工艺的要求,净化处理各工艺(车间)应当配备相应的检测手段;
(二)水源水、地下水等应当有保证其正常使用的消毒设施;
(三)供水工程中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当密封,定期清洗、消毒并监测,严禁与排水设施相连;
(四)自建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严禁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
(五)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及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当进行冲洗、消毒,并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水质检验合格。管网末稍盲端易污染处应定期放水、清洗、消毒;
(六)加氯消毒间应当通风良好,备有安全防范和泄漏处置的应急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毒面具;
(七)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划定生产区的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在其周围十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铺设污水渠道等;
(八)所使用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化学处理剂应当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配有水质检验仪器、设备和人员,对水质进行日常性检验,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测资料。
第十条 二次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二次供水设施周围十五米内不得有污水井、化粪池及其他污染源的存在。设施和设计的卫生要求应当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二)现有的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当限期改造,短期内不能改造的应当加强卫生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并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三)二次供水水箱应当设在单独房间内,不得与非生活饮用水相连接;水箱溢流管、排污管与排水管应当断离相联,不得直接相连。使用气压罐、上水泵等设备,补气或气压罐在进气孔处应当安装自动空气净化装置;
(四)二次供水水箱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箱池壁,在建筑物内的水箱,顶部距屋顶的距离应当大于零点八米,水箱上方不得有排水管线通过,水箱底部距地面应当大于零点二米,水箱四壁与房屋墙壁距离应当大于零点七米;
(五)水箱、水池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料应当使用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的产品。内壁涂料应当使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产品,并严格按审批通过的工艺、配方施工;
(六)二次供水的产权单位应当保证设施及设备完好,建立健全清洗消毒制度。二次供水设施每年应当清洗一至二次。消毒清洗后,应当经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水质检验合格。
第十一条 从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的人员,经卫生知识培训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清洗消毒所使用的清洗消毒剂应当是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产品。
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所属供水单位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水质检验和检验结果定期上报;
(二)进行饮用水卫生宣传,对供水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三)贯彻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法规和标准,制止违法行为,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从事直接供水人员应当经饮用水卫生业务知识和饮用水卫生法规培训,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在岗位供水人员每年应当复训一次。
第十四条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供水人员,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准从事供水工作;供水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凡患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所列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的,应当调离岗位。
第十五条生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和销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无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第三章 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铁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农垦、森工系统的卫生主管机构负责垦区、森工林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但纳入城镇公共供水系统的除外。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项目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并负责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监测和评价。
第十八条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审批:
(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来水厂、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二)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市(地)所在地自来水厂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三)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管单位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供水单位申办卫生许可证需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填报《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后十日内对供水单位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在五日内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提出书面改进意见。
第二十一条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涂料、水质处理器以及新材料和化学物质,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复审,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批准文件。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以及水处理剂、除垢剂等产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批准文件和批准文号,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活饮用水卫生监测频次是: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水每年监测一至二次,出厂水及二次供水每半年监测一至二次,末稍水每月监测一次,在枯水期、丰水期、传染病流行期,应当适当增加监督、监测频次。国家及省另有要求时,按有关规定执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每年抽样检测一次。监测收费按省物价、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确定具备条件的单位,作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单位,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四条 凡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经过监督监测,发现已不符合卫生许可证颁发条件或不符合卫生许可批准文件颁发要求的,原批准机关应当收回有关证件或批准文件。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应当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给证书。
第二十六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应当作风正派、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出示监督证件,有权进入供水和生产单位检查、了解情况,索取必要资料,按规定进行采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对被监督单位及个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现生活饮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群健康或者因饮水污染出现的介水传染病或化学中毒事故时,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对集中式供水单位,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停止供水;
(二)对二次供水单位,责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并责令进行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
(三)立即组织生活饮用水专业预防部门及时发现并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八条 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保护现场,保存被污染的水样,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饮水污染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并组织医务人员抢救病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供水单位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的人员或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及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清退,并对供水单位处以二十至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下罚款: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或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作业的,处以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处以三千至五千元罚款;
(三)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处以五百至二千元罚款;
(四)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处以二千至五千元罚款;
(五)未按规定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的,对其产权单位处以五百至二千元罚款;
(六)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后,未经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水质检验合格供水使用的,对其产权单位处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七)从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的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和体检合格上岗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八)使用未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清洗消毒剂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的,处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无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日常性水质检验工作的;
(三)未取得《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擅自供水的。
第三十六条 卫生、建设行政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集中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
二次供水:是指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贮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有独自制水设施者除外)。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是指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是指从事处理净水、取样、化验、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员。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八年二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八年七月十六日发布的《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7号)(2013年
修正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生产单位及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及卫生监督检验监测制度。
第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 卫生管理
第五条 城镇自来水厂、单位自建水厂、农村自来水以及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还应当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方可供水。
第六条 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未经卫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供水、使用。
生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七条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及水质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九条 集中式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水净化处理工艺应当符合国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水净化处理工艺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工艺的要求,净化处理各工艺(车间)应当配备相应的检测手段;
(二)水源水、地下水等应当有保证其正常使用的消毒设施;
(三)供水工程中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当密封,定期清洗、消毒并监测,严禁与排水设施相连;
(四)自建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严禁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
(五)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及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当进行冲洗、消毒,并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水质检验合格。管网末稍盲端易污染处应定期放水、清洗、消毒;
(六)加氯消毒间应当通风良好,备有安全防范和泄漏处置的应急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毒面具;
(七)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划定生产区的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在其周围十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铺设污水渠道等;
(八)所使用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化学处理剂应当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配有水质检验仪器、设备和人员,对水质进行日常性检验,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测资料。
第十条 二次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二次供水设施周围十五米内不得有污水井、化粪池及其他污染源的存在。设施和设计的卫生要求应当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二)现有的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当限期改造,短期内不能改造的应当加强卫生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并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三)二次供水水箱应当设在单独房间内,不得与非生活饮用水相连接;水箱溢流管、排污管与排水管应当断离相联,不得直接相连。使用气压罐、上水泵等设备,补气或气压罐在进气孔处应当安装自动空气净化装置;
(四)二次供水水箱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箱池壁,在建筑物内的水箱,顶部距屋顶的距离应当大于零点八米,水箱上方不得有排水管线通过,水箱底部距地面应当大于零点二米,水箱四壁与房屋墙壁距离应当大于零点七米;
(五)水箱、水池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料应当使用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的产品。内壁涂料应当使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产品,并严格按审批通过的工艺、配方施工;
(六)二次供水的产权单位应当保证设施及设备完好,建立健全清洗消毒制度。二次供水设施每年应当清洗一至二次。消毒清洗后,应当经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水质检验合格。
第十一条 从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的人员,经卫生知识培训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清洗消毒所使用的清洗消毒剂应当是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产品。
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所属供水单位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水质检验和检验结果定期上报;
(二)进行饮用水卫生宣传,对供水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三)贯彻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法规和标准,制止违法行为,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从事直接供水人员应当经饮用水卫生业务知识和饮用水卫生法规培训,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在岗位供水人员每年应当复训一次。
第十四条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供水人员,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准从事供水工作;供水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凡患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所列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的,应当调离岗位。
第十五条生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和销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无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第三章 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铁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农垦、森工系统的卫生主管机构负责垦区、森工林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但纳入城镇公共供水系统的除外。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项目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并负责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监测和评价。
第十八条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审批:
(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来水厂、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二)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市(地)所在地自来水厂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三)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管单位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供水单位申办卫生许可证需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填报《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后十日内对供水单位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在五日内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提出书面改进意见。
第二十一条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化学物质生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批准文件;其他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生产,按照有关规定由省或者市(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批准文件。
第二十二条 活饮用水卫生监测频次是: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水每年监测一至二次,出厂水及二次供水每半年监测一至二次,末稍水每月监测一次,在枯水期、丰水期、传染病流行期,应当适当增加监督、监测频次。国家及省另有要求时,按有关规定执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每年抽样检测一次。监测收费按省物价、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确定具备条件的单位,作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单位,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四条 凡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经过监督监测,发现已不符合卫生许可证颁发条件或不符合卫生许可批准文件颁发要求的,原批准机关应当收回有关证件或批准文件。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应当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给证书。
第二十六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应当作风正派、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出示监督证件,有权进入供水和生产单位检查、了解情况,索取必要资料,按规定进行采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对被监督单位及个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现生活饮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群健康或者因饮水污染出现的介水传染病或化学中毒事故时,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对集中式供水单位,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停止供水;
(二)对二次供水单位,责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并责令进行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
(三)立即组织生活饮用水专业预防部门及时发现并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八条 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保护现场,保存被污染的水样,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饮水污染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并组织医务人员抢救病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供水单位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的人员或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及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清退,并对供水单位处以二十至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下罚款: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或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作业的,处以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处以三千至五千元罚款;
(三)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处以五百至二千元罚款;
(四)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处以二千至五千元罚款;
(五)未按规定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的,对其产权单位处以五百至二千元罚款;
(六)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后,未经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水质检验合格供水使用的,对其产权单位处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七)从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的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和体检合格上岗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八)使用未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清洗消毒剂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的,处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无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日常性水质检验工作的;
(三)未取得《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擅自供水的。
第三十六条 卫生、建设行政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集中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
二次供水:是指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贮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有独自制水设施者除外)。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是指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是指从事处理净水、取样、化验、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员。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八年二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八年七月十六日发布的《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