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金沙林场实现可持续经营
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金沙林场实现可持续经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性、正确性、科学性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宁夏金沙林场,是自治区林业局直属的历经60多年发展历程的国有老场,时至今日仍处于经济落后行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场干部职工群众的共同企盼,对林场今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沙林场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国家全额预算单位,以生产造林绿化苗木为主,苗木全部用于全区的造林绿化。改革开放以后,该场被划分为差额补贴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铁饭碗”被打破。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该场走“以林养林,以地养人,以副促林、多业并举”的路子,先后兴办起了绿化公司、纸箱厂、畜禽养殖公司等企业,同时,积极鼓励扶持职工发展个体加工、商贸物流等民营经济,作为全场经济的重要补充,为解决职工就业、增加收入、稳定职工队伍创造了条件,逐步走上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新轨道。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土地置换以来,场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办场方针,先后发展了种苗花卉、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集中供热、葡萄种植、新型材料砖等新兴产业,步入了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全场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良性发展轨道。
可以说,金沙林场在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实践证明,金沙林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突破事业单位这种行政体制的束缚,在发展方式上还没有完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现金沙林场科学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一、实践的启示
近5年来,金沙林场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新型和谐林场为目标,以金沙基地建设和多种经营项目为重点,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到了明显成效。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09年12月,全场固定资产由5年前的4000多万元(不含土地)增长到现在的3亿多元。金沙基地土地价值原值1.2亿元,现值超过2亿元;贺兰苑生态餐厅决算价值在5000万元左右,供热项目初步评估8700万元;即将建设的宾馆也在5000万左右,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过去,金沙林场为职工发工资发愁,没有钱来干事情,现在不仅能安置全员职工就业,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每年能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生产和建设,基本上能够满足职工当前生产需要。仅去年一年,各产业创造的价值超过8000万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林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多种经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成为全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近4年来,该场已建成以葡萄为主的经济林4000多亩;繁育以沙地樟子松为主的各类苗木1000多亩;园林花卉产业年实现产值达到6000万元,已经成为金沙林场优势特色产业,也是自治区林业产业的亮点之一。供热项目全面启动,对兴庆区南部成功实施供热;绿秀苑二期工程即将建成交付使用,解决了全场一大半职工的住房问题;贺兰苑生态餐厅经过面向全国招商洽谈,现已确定经营方案,计划于今年自治区第二届园博会前正式开业;利用锅炉废渣建设的保温节能材料砖厂,去年已开始投入运营,是自治区惟一一家指定的节能保温材料定点生产企业;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也在逐步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场干部职工及小区居民做好必要的物业服务。以宁苗公司、绿怡公司、绿地天鸿公司为龙头的职工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现在年产值能达到几千万元,进一步促进了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进程。
——职工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持续改善。截至2010年5月,全场职工月均收入达到1450元,年均收入1.74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784元和9408元。不仅职工全部实现了就业,而且全员福利待遇明显改善。目前,金沙林场职工每人已拥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拥有一份可以长期经营的土地。该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职工走创业致富之路,将进一步向“场子兴旺、职工富裕、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迈进。
近几年来,金沙林场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坚持科学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坚持经营机制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持续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尽管如此,从当前发展情况看,金沙林场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需要在发展中进一步调整,体制和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等等。
二、今后发展的思考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带动、科学发展,围绕“1215”发展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抓好两个重点,开展一个活动,做到五个加强。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场子兴旺、职工富裕、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林场。两个重点:一是金沙基地建设,二是多种经营项目建设。一个活动:即坚持不懈地大力开展二次创业实践活动。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制度管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认真实施好项目,为全面发展增强后劲。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着力构建和谐共赢的发展格局。五是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1.加快葡萄产业转型提质。要着眼于消费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以葡萄种植为基础,加快推进果品深加工进程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研制高级休闲复合型产品的转变、葡萄产业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建成集生产、科研、销售、加工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产业园,把产品做精、产业做强、服务做优,全面提升葡萄经济效益。
2.全面提升苗木基地市场导向能力。围绕全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培育以樟子松为主的沙地旱生苗木生产基地2000亩,今后将围绕防沙治沙替代树种培育,建立沙地乡土树种收集园,开展研究、示范和推广,为6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种苗支撑。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立足本场资源优势,重点培育集中供热、物业管理、园林花卉、生态餐饮、宾馆服务、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努力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各方面发展活力。一是鼓励引导职工民营经济发展,激励职工开展创业致富,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成立合作社组织,为职工创业致富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优化招商引资政策,重点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拓展生态观光、宾馆旅游服务业和果品加工制售等产业,为全场增收、职工致富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切实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重点抓好人事制度改革、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围绕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加强领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一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二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三要完善扶持政策措施,保障发展方式转变。四要切实加强职工队伍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政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应代明
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了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将激励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地朝着新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就荆州而言,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必须立足工作实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荆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抓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一是打开“总开关”,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荆州的大发展,必须借助大开放。这就要求我们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要抓住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组织实施“五个专项治理工程”、加强洪湖等重点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等重要战略机遇,抢占先机,抓紧行动,争取主动。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节能、节地、降耗、环保的原则,什么路子都可以闯、什么办法都可以试。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奋力争先,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是牵住“牛鼻子”,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扩大开放的“牛鼻子”。要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招商引资格局。在招商区域上,要实现对内对外全方位拓展,力争今年客方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在招商领域上,坚持多产业并举,既招工业项目又招农业项目,还要招旅游项目、城建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在招商项目上,突出大项目和大企业,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带动效应强的骨干企业。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大力推进“满园工程”。
三是使出“杀手锏”,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要做到“三个一律”:试行行政审批“超时默许”制度,对申请事项在承诺时限内无特殊正当理由未作出决定的,一律视为默许。实行优化环境“一把手”负责制,将领导干部和所在部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纳入考核内容,凡一年内连续两次被投诉并查实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对客商和企业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做到件件有回复,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对故意刁难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责任人,一律先撤职再查办。
坚持抓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要有新目标。力争2010年全市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要争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2%。
二是要有新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满园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双百”工程和产业集群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实施“满园工程”,推进企业和项目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今年荆州开发区要力争引进千万元项目50个、开工项目50个、新增投产企业50家。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加快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机械汽配、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轻工建材、电子信息等六大行业,努力提高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三是要有新突破。就是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荆州的科教优势十分明显,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进一批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自主创新潜力企业、做强一批
自主创新优势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8家、达到22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家、达到72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荆州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十一五”末期形成2—3个产值过5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积极培育精品名牌,力争“十一五”末期全市中国免检产品发展到20个、中国名牌发展到5—8个、中国驰名商标发展到5个,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抓旅游,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2008年年5月,奥运火炬将在荆州传递。要以此为契机,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为重点,抓紧编制和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抓好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景区景点建设。要抓紧解决困扰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当前,要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改革、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业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和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等“五大改革”。加强旅游宣传,要选择能够代表荆州旅游文化内涵和产业形象的景区景点对外宣传,切实增强荆州旅游业的吸引力。要在全省“一江两山”和红色旅游、文化及生态旅游、“武汉城市圈”旅游的发展格局中找准荆州旅游的位置。要加强旅游码头、客运车站、游客中心等对外交通和旅游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促进荆州旅游业加快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扶持商贸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做大做强。抓好以北京路、中山路、便河广场为骨架的商业中心区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商业生态,形成商品销售、物流配送、金融信息、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特色路、特色街区。开放公园等市民休闲活动场所,加快城市景观建
设,完善城市商业等服务功能,培育新的城市服务业板块。全力支持沃尔玛等大型商业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荆州现代服务业档次。
此外,要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在硬件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古城主干道改造工程,加快东方大道两边“满园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北京路改造和地下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奥运火炬传递顺利进行。要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危房旧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在软件建设方面,深入开展“迎奥运圣火,树文明新风,创卫生城市,建美好家园”活动。动员市民参与,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搞好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消除卫生死角。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坚持抓水产,努力建设水产强市
荆州水域辽阔,水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这些年来,我市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做水产文章,水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全市水产品产量占到了全省的1/5,连续12年居全国市州第一,水产业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并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当前,荆州水产业发展面临着淡水水产品市场活跃、龙头企业水产品加工能力出现富余、“四湖”地区综合治理将全面启动等许多新的有利条件,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谋求荆州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坚持以渔业现代化为主线,尽快在全国率先建成渔业经济发达、渔民富裕文明、环境和谐优美的现代渔业经济区,使荆州成为中国淡水渔业养殖第一市、长江流域绿色水产品加工先进市和江汉平原水产旅游观光示范市,真正实现由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的新跨越。要着力推进“211”工程,即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00亿元。重点培育德炎、井力、越盛、天河、五湖等10个水产品加工龙
头企业,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加强“洪湖清水”大闸蟹、荆州小龙虾、荆州黄鳝、荆州“青莲乌龟”等品牌建设,争创中国名牌。■
(作者系中共荆州市委书记)
第三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白碱滩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白碱滩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白碱滩区发改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检自查报告(2011年8月22日)
市发改委发展规划科: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质量,是深入贯彻落实“克白组团”规划部署,实现克拉玛依战略大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白碱滩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了阶段性的成效。自治区发改委有关督查通知下达后,我们又按照文件要求进行了自检自查,对全区经济发展情况作了总结分析,现将自检自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切实解决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瓶颈问题,不断增强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
白碱滩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资源型城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格局未能根本改变,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石油主业的整体拉动,全区大部分企业从事石油生产或石油辅助生产行业,据2010年统计,白碱滩区石油主业比重占到94%以上;第一产业仅占比不到1%,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左右。同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主要矛盾,是地方经济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地方企业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不多,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长期难以打开局面,拼价格、拼劳力,靠主业、靠政策的市场拓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整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另外,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大多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缺乏应对市场挑战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非常脆弱。因此,如何把握住白碱滩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找准战略发展的基本定位,逐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适时转变,成为我们必须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近两年,区委、区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针对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提升地方经济运行质量。围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运行素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经济战略的突出位置,确保我区经济建设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上,积极修订出台发展地方经济有关优惠政策,努力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区位优势,不断增强我区投资魅力。重点做好改制企业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改制企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从项目研发、队伍建设、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着力协调好改制企业与原母体石油企业之间的关
系,共同解决改制企业的土地权属问题、人才培训问题、价格结算问题等重点问题;二是继续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推出一批简明企业、打造一批科技名优产品、培育一批科技拔尖人才),鼓励改制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财政上每年拿出500万元来支持改制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帮助改制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建立技术研发联动平台,大力促进院企合作,提高企业产品研发效能和整体水平,增强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在企业申报上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评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继续推行“质量兴区”活动,设立产品质量奖,对产品被评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市和新疆名优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10000元、20000元和50000元一次性奖励。三是大力搞好招商引资,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生态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方面转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这些引导措施,地方经济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在经过2009年-2010连续两年徘徊状态后,很快在全市经济逐步回升的大背景下复苏,地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财政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3亿元(现价,下同),同比“十五”末增长41.5%(可比价);地方财政收入
累计完成7.43亿元,比“十五”的2.82亿元增长163%以上;地税税收收入9.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88倍;国税收入2.0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36倍。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自治区双高认定企业达到5家,民营科技企业22家,比“十五”末增加10家,民营科技企业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规模发展有了新亮点,贝肯有限公司实力雄厚,正在积极争取准备上市。
二、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努力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白碱滩区作为一个老石油工矿城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区。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短期内能够取得产能绩效,缺点是一定时期内的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总是有限的,并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深度破坏,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资源型城区如何顺利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并进,从而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白碱滩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在全面推动产业增长优化升级的同时,按照自治区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作要求,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和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高三低”发展原则,以调整优化结构、提升科技实力、促进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重点加强“两园”即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示范园、农业养殖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区经济向循环经济、环保经济、节能经济加快转型,努力做到决不让自然资源受破坏、决不使生态环境遭劫难、决不给子孙后代留遗憾,推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三者的和谐统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白碱滩区发展特色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我们重点抓好下几个环节:一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系统工程,提升地方经济整体运行水平,推动建立节能型、环保型、生态型经济,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和谐进步的新格局;二是统筹搞好生态建设,积极建设中心城区精品绿化圈、外围街区生态绿化圈、自然生态植被保护圈、作为全市绿化系统的大生态圈,走绿化精品建设与管理的道路,公家重点公益林达到34.4万亩,城区外围生态防护林达1万亩以上,区辖管护草场面积3000多公顷,区辖公益防护林384.41公顷,区辖野生荒漠植被林地面积37884.76公顷。三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区”为契机,做好生态城区规划的
编制工作,同时继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逐步完善环保监测体系,下狠工夫根治城区污水污染,努力改善城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通过这些措施,使我区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三、关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
要推动白碱滩区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在对我区发展优劣势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奋力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此,区三套班子下决心对规划体系进行了完善,把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08年起就着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就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11年2月提请区人大审议通过。同时,我们还着手编制了《生态城区创建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准备启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进一步健全发展规划体系,为全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重点对三个区域作了产业规划:一是依托石化园区,积极打造高新技术工业园,并启动
了产业孵化园的前期规划设计,现已就土地问题展开了协调,主要发展方向是对高新科技或者具有拓展潜力的产业进行孵化培育。二是按照“向西拓展、向南调整”的思路,重点规划了西南工业区,作为将来城区内石油企业外迁发展的承接地,以及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地,现规划已进入市级评审阶段,土地问题已多次与油田公司进行沟通,并达成了一些框架意见。三是重点规划了生态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为第一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努力为我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产业基础。现生态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如全市农产品加工基础驻点我区,与生态养殖基地相呼应,必将进一步带动我区地方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城市规划的支撑。在这方面,我们力度较大,一是在总规修编上,与同济大学、时代院加强了沟通联系,对总体规划中多处用地属性进行了统一调整,明确了城区基本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自2010年下半年对接以来,双方已经过多次对接,2011年8月,总规修编工作初具成果,目前正在抓紧与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比对。二是在各专项规划方面,进展较为顺利,到2010年6月,我们已完成了《熟食基地控制性规划》、《东部综合交易市场规划》的报批工作,同时启动了《白碱滩区近期建设规划》、《白碱滩区住房建设规划》,《五亭小区控制性规划》、《白碱滩镇给排水规划》、《702控制性规划》。2011年以来,我们进一步统
筹梳理控规编制工作,开展了《中部区域控制性规划》、《东部区域控制性规划》、《西部区域控制性规划》、《中南区域控制性规划》、《中北区域控制性规划》、《西南区域控制性规划》等多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依据。
四.正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新突破
就目前而言,白碱滩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三大产业配比还不均衡,第二产业占有绝对比重,但二产的整体发展质量有待提升,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区位优势;地方经济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地方企业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不多,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长期难以打开局面,拼价格、拼劳力,靠主业、靠政策的市场拓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整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对我们的经济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
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区委、区政府作了认真的分析。要实现白碱滩区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在掌握了解区情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对白碱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认真审视。目前区上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白碱滩区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白碱滩”的主题,坚持“固本、务实、创新、提升、维稳”五个基本理念,立足于石
油工业城区的区情实际,坚持走具有白碱滩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努力促进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转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关注社会民生事业、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巩固民主法治建设、树立城区良好形象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把白碱滩区打造成为石油石化工业新区、油田技术服务新区、环境友好生活新区、和谐文明现代新区。
这个定位贴近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需要,同时也为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指导方向。我们不仅要建设工业新区、技术服务新区,还要高度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目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并积极统筹搞好“克白组团”规划,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出改系统的职能作用,解决好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中的具体问题,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上有所突破,在构建“两型”社会方面有所建树。
未来等待开拓,责任重于泰山。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抓紧落实市、区两级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渠道,促进白碱滩区乃至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世界石油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总结
**林场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总结
**林场建场于1956年,总经营面积786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636.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155.5公顷,其他林地67.8公顷,森林总蓄积量44.3万m。
林场建场以后,以营造林为主,先后造林3000余公顷。1980年开始抚育间伐,累计生产木材15万立方米。2000年被列入国家天保工程区,实行了全面禁伐措施,经过十年来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森林资源的面积和生长量实现了双增长。1999年林场被列入天保工程区,全面实行禁伐措施。但在此期间,修枝、抚育间伐、卫生伐等森林抚育经营活动没有开展,致使森林林分质量和卫生条件下降,尤其是占林场森林资源比重最大的中龄林,普遍出现了郁闭度增加,通透性减弱,火灾和病虫害隐患严重,森林质量低下等问题。
2010年,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通知,我场积极申报了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省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及时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了2010和2011的森林抚育试点项目,完成森林抚育面积
326196亩。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得林区内260多名林农和林业职工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林农及林场富余职工的经济收入水平。同时对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广泛而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场在森林抚育工作中主要做法和经验有:
一、强化指导思想,提高工作认识
森林抚育工作是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十年后进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目的是要从总体上提高森林资源的各项功能。完成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森林经营管理活动。在这个认识的指导下,我们确定的森林抚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大力加强以中幼林抚育为重点的森林经营,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促进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和林农增收,大力增加森林碳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林业发展从过去重造林、轻经营向造林和经营并重的历史性转变,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做出贡献。”指导思想的明确,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对提升工作认识水平,增强工作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严格作业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在能提高认识的前提下,我场严格按照森林抚育工作要求,积极进行施工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有关森林抚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精神,组织具有资质的陕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林场安排10名技术工人专职配合设计队人员进行外业调查,设计队人员和林场职工一起吃住在林区,不辞辛苦,不论风寒雨露,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对设计作业的每一个小班地块,逐个进行现场勘查,掌握最直接的调查数据,对设计作业的小班,按要求测设外业标准地,严格保证每一个标准地确实能够代表小班的真实现状,对标准地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对比作业后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作业设计工作按时按标准完成。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增加资产总量与提高森林质量并重的原则;二是坚持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综合利用的原则;三是坚持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抚育、利用、改造相结合原则;四是坚持先易后难,先交通方便后交通不便原则;五是坚持集中连片、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综合治理、突出成效的原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小班作业方式,提高了设计质量,也为今后全面实施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作业成效
在严格设计的前提下,加强施工作业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施工作业成效的有效手段,施工质量监管工作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作业质量与作业成效。
为了保证提高作业成效,我场针对施工作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监管措施。一是对林场职工进行全面的森林抚育工作技术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抚育技术,针对样地每一株树木的在林分内起到的不同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每一株树木在林分内的不同地位,从而确定抚育措施,在提高了职工的认识水平同时,增强职工对抚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成立施工质量监管小组,林场抽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10名技术工人,担任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员,划分责任区,签订责任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施工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都要承担相应责任,在增强责任心的同时,充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对林农组成的专业施工工队,签订施工质量保证协议,制定严格的检查验收程序,把施工作业质量与劳务费的兑现挂钩,明确奖惩办法,增强工队施工责任心。四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林场富余职工施工坡面与林农专业队施工坡面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根据施工作业难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根据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进行奖惩,作业质量评定采取由职工代表与林农专业队代表及林场验收人员共同组成,公开评
判,提高公信度。种种措施的实施,有力的加强了施工质量监管工作,充分提高了施工作业成效,为顺利完成森林抚育任务,确保森林抚育工作通过上级的检查验收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组织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抚育工作
在组织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成立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领导小组,由场长杨贞伟任组长,副场长杨金理、毋利军任副组长,财务、营林生产、技术和办公室有关人员为成员,明确人员责任,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二是完善项目公示制度,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场对该项目实行全程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地点、面积、作业量、补贴政策及标准、兑付方式、工程承包单位及人员情况等内容,向全场职工公示,接受职工投诉意见。三是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施工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由施工监督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培训。四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宣传活动,对施工人员作业进行防火宣传和人身安全宣传,树立施工作业期间安全第一的思想。五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建立了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档案,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确保实现森林抚育的总体目标。
五、严格资金管理,确保提高林农经济收入
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及省林业厅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
户,专项管理,会计核算规范、及时,记账依据完备齐全。为参与抚育工作的职工及林农组成的施工工队设立补贴资金账户,根据检查验收情况及奖惩办法,把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职工及林农手中,对补贴标准、资金数额、发放时间及时向全场职工公示,接受职工监督。2011-2012我场森林抚育专项资金共计支出220.94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支出177万元,单位自筹支出43.948万元,有效地提高了职工及林弄的经济收入。
通过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森林抚育工作中我们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工作中仍然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为保护利用森林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日
第五篇:持续增强银行业金融服务能力 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持续增强银行业金融服务能力 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2010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新浪金麒麟论坛。今天我主要就如何提高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谈一些看法。在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党中央就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具体部署。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会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时期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本次论坛以“经济转型中的金融业使命”为主题,十分及时,也有很强的针对性。面对这样一场攻坚战,银行业如何履行自身所担负的使命,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面临四大任务 一是经济驱动向以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靠出口拉动,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拉动的作用相对较弱。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大力扩大内需、实现内外需结合,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专门用一章阐述了扩大内需的任务和措施。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转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等特点,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尽快摆脱“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老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实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刻不容缓。
三是经济格局向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与此同时,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衡现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较为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问题。
四是经济制度向更好地促进包容性增长转变。最近,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等手段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普惠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努力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银行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四大着力点
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银行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业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促进和推动经济转型。这里,我主要强调四点。
这是创新 第一,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着力促进内需。银行业机构要积极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居民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的满足。继续落实房地产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合理满足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地产开发贷款,有效抑制房地产投机融资需求,推动个人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第二,优化信贷结构,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信贷结构调整重在“优化”二字。主要是:优化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积极支持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业务,严控“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项目的授信,真正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化信贷业务的资本配置,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高经济增加值的信贷项目;优化信贷业务发展目标,抑制规模扩张冲动,更多地关注信贷业务的质量和效益;优化信贷业务的产
品结构,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行业结构、资本配置、绩效目标和信贷产品的优化推动信贷结构的优化,进而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着力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银监会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政策措施,包括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适度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等。下一阶段,将着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问题。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努力推进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金融网点建设工作,继续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提供金融支持。
第四,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金融可获得性,着力促进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制度特征,就是国民大众合理分享增长成果,强调发展权利同质均等性。落实到银行业,就是要努力将银行服务惠及所有人群,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构建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金融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强服务渗透力。二是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7.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3万亿元,增长22.3%,高于全部企业贷款14.5%的增速。下阶段,要继续推进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六项机制”,提高小企业信贷技术。三是重视发展小额信贷,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努力使低收入群体越来越方便地享受金融服务。
三、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要积极推进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 银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这里,我主要讲五点。
一是做好银行自身的发展战略转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银行面临着进入或退出特定市场的选择。银行一方面要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并与业务领域的具体目标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行业
分析研判能力,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的方向和趋势,抓住机遇,实现银行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双赢。
二是致力于打造特色化银行,走差异化竞争之路。通过多年努力,我国银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质化竞争状况还比较严重。当前形势下更重要、更紧迫的,不是要继续追求“做大”,而是要努力在“做强”上下功夫。银行应立足自身条件,走差异竞争和以特取胜之路,将资源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真正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的银行业格局:既有国际一流的大银行,也有扎根地方的小银行;既有专注于提供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也有着重为“三农”服务的银行。
这是创新 三是加快改革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提高创新能力和运行效率。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通过引入现代组织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稳步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构建业务条线清晰、职责分工合理、管理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建立有利于持续创新和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的管理架构。要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各环节操作的专业性,提高运行效率。
这是创新 四是确立注重效益和质量的绩效考核机制,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质量效益为主。不同的绩效考核机制决定了经营者不同的行为取向与经营方式。绩效考核机制要逐步转向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考核,从追逐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重视平衡风险与利润、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努力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从制度上引导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长期稳定的收益而非单纯规模扩张开展经营。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还要体现对退出落后产能、淘汰行业的激励,对进入国家支持行业的激励,并推动银行信贷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五是有效增强风险管控和风险抵御能力,以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健运行。首先,有效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银行业必须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积极调整信贷资源配置,趋利避害,有效管理由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信用风险。其次,有效防范创新业务的潜在风险。银行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实体经济的真实有效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宗
旨,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战略,审慎开展金融创新。坚持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在“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风险,了解你的交易对手”的基础上,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力管控金融创新风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长期任务,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迎接挑战,抓住宝贵机遇,加快自身转型,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积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贡献,实现银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