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项目中的隐性问题及审计对策
建设项目中的隐性问题及审计对策
随着建设项目审计的不断深入,一些工程建设领域的显性问题得到了较为有效遏制,诸如虚增工作量、高套定额标准、提高计费单价等,这些高估冒算的手段和行为已难逃竣工决算审计的法眼。但是,一些工程建设领域的隐性问题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却不易被发现,有的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类问题给国家建设资金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是巨大的,给腐败的滋生提供的土壤是肥沃的,如不加以及时、有效制止,必将滋生漫延。
本文拟就目前工程建设领域中几个主要的隐性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审计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项目设计“注水”“灌水”现象严重,设计与施工脱节常有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除了确保技术适用性和建设项目安全性外,建设项目的经济性也是应当重视的重要方面。列宁说过,计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同理,设计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而这些浪费是无形的。
(一)设计趋于保守,增加无效投资的现象越来越多
目前一些设计单位或设计人员不经科学论证和技术分析,过度强调建设项目的安全性,采取加大保险系数的方法,进行设计“注水”,从而增加投资。例如,某工程,原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尚未出来)钻岩工程量约占总方量的7.8%左右。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出来后,设计单位没有及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调整设计,减少桩的长度,使得钻岩孔工程量达总方量的70%左右,增加了大量的工程投资。
(二)设计缺乏系统性,导致大量设计变更
与上述问题不同,某些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或因工期、或因规避招投标等,设计之初设计方案就不具有系统性,造成项目设计不完整或存在设计缺陷,在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不断的进行设计变更,甚至增加项目,进行设计“灌水”,由此导致应急工程不断,进而使得项目投资量大价高且难以控制,有的工程,变更造价甚至达到合同价的 30%以上。
(三)设计与施工脱节,导致工程返工
现在一些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设计人员不足,不做现场交底,又没有常驻现场指导,导致现场施工完成后设计人员又要求返工,造成投资浪费。如某项目主厂房地面钢筋,施工单位的理解跟设计意图有偏差,现场施工完成后又重新返工,不仅影响工期,而且给建设单位带来损失。
二、工程招投标“知难而绕”,应急项目“急中生乱”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公开招投标主要目的在于比质比价,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这一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相关的法规制度日臻完善,为了越过这一红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各种手段“知难而绕”,有些应急项目存在“急中生乱”现象。
(一)规避招标的现象有所抬头
有些项目建设单位以工期紧、招标时间过长等为借口,竭力规避招标,有的则采取“以小带大”等手段玩招标游戏,回避实质性招标。如:有的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对于设计方案不明确的材料、构件等用暂定价,施工单位进场后再邀请几家搞竞争性谈判,或者直接委托分包单位和供货商。
(二)方案招标不够规范
为抢工期,现大多重点建设项目都采用方案招标,与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不能完全匹配,给投资控制带来诸多困难。如某工程系采用方案招标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方案变更,工程量出现重大偏差,施工单位要求索赔,而依据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精神不应赔偿。但如果现在否定,则会影响现场的工期和进度。
(三)应急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项目机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如何确定“应急项目”及如何实施大有讲究。且应急项目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如施工单位在“应急库” 抽取,而监理单位库还未建立,无法确定应急的监理单位;在实施的清单计价规范模式下,无法确定合同价格等。如某工程由于设计缺陷的问题,后经专家研究,重新完善使用功能,新增投资约4000多万元。就这么一个工程,有关部门启用了应急项目管理程序,设计施工都免于招标。但是施工单位并非原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而是选用了一家“应急项目承包商名录库”以外的施工单位。
三、征地拆迁问题
(一)拆迁补偿标准五花八门
建设项目拆迁补偿标准政出多门,同一个市的各区政策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个区内的不同街道、乡镇执行标准也不一样,并且有混淆国有土地房屋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概念。如某项目的集体土地拆迁补偿,依据了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的政策,从而造成补偿政策依据不正确。不仅如此,该项目拆迁实施单位还和建设单位自行制定拆迁补偿“土政策”,超越自身职能范围,自行制定了多处与现行房屋拆迁补偿政策不符的规定。如:“土政策”中将房屋有效证件(权证)的认定交由街道(社区)负责,弱化了房屋权证的重要性,使违章建筑变成合法的有证房屋成为可能。“土政策”中还自定分户原则、过渡费最低保障标准、拆迁和提前搬家奖励标准等,均缺乏依据支撑。
(二)拆迁装修补偿办法尚不完善
由于现行办法对房屋装修进行补偿时,对突击装修的房屋和超正常使用明显不合理的装修都按全新的装修标准进行补偿,商品房装修补偿价格甚至高达1000元/平方米,明显超出正常的装修标准,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增加了拆迁成本。例如,某项目所在地区突击装修现象普遍蔓延,导致已测量(过)的拆迁户纷纷要求重新测量,正在突击装修的拆迁户要求待其完成突击装修后再进行测量。
四、工程施工问题
(一)工程合同管理时有弹性
施工单位中标后,往往要求修改投标时的承诺,导致合同签订不及时;合同条款与投标承诺不同,有的项目施工单位进场后以亏本为借口要挟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往往迫于工期压力作出让步。如:某项目的室外管廊作为附属工程直接委托现有单位承建。施工单位提出:原投标单价是针对厂房大构件(当时是套用土建定额),现在是室外架空管廊,构件小,不同意套用土建定额,而按照文件规定应执行已有的投标价格。但是建设单位迫于工期压力,最终同意施工单位重新组价。
(二)监理不到位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监理的缺位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监理公司过度承揽业务,导致人员不足,监理不能按照投标时的承诺到位,造成现场监理只抓质量,无法顾及投资控制。甚至存在监理人员补签现场隐蔽验收单问题,其工作质量令人担忧,可信度不高。
五、工程资金管理问题
(一)资金支付控制不严,给后期决算审计带来隐患
如某项目工程进度款支付是按照每月已完工程量的85%支付,目前为推动工程进展做出的很多签证,缺乏结算调整依据,有待决算时验证。但现在签证价款都是按照85%支付了,如此很有可能出现超付的情况,给决算审计增加难度。
(二)应急项目资金支付缺乏依据
一些政府应急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签订合同不及时,给后续付款带来了障碍,使得付款缺乏依据,有的采取预估的方式,建设单位承担很大的责任,也对施工单位积极性带来一些影响。
面对上述隐性问题,如何加强审计监督,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加强跟踪审计,深入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审计部门要以投资控制为主线,以过程控制为抓手,对建设项目的主要招标文件进行评审;对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尤其是涉及造价的条款进行把关;对变更签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监督;对月度计量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动态审核;同时审计也关注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及时有效地纠正和遏制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促进建设单位规范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政府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拉长审计链。
加强前期费用监督。随着环境的变化,项目建设中的前期费用占整个工程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加之新的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对我们跟踪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拉长审计链,开展了对前期费用的审计。不仅如此,还关注项目的工程质量,正确处理工期、质量和造价的辩证关系。
第三、积极转变观念,前移审计关口,重视事前审计。
通过以往的跟踪审计实践,笔者认为有许多损失浪费可以控制在事发之前,其中有些是因为工程设计的原因,有些是施工技术方案不当所造成。要减少这些无效投资,就必须增加审计投入,加强事前审计。
第四、坚持工程、资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跟踪审计项目都具有工程量大,工期紧、投资多等特点,除了工程造价需要控制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也需要加强控制和管理。为此我们跟踪审计工作中要坚持对工程造价和资金审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审计方针,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以工程造价审计为基础,以资金审计为抓手,努力做到审计成果实实在在。
第二篇:工程造价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工程造价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杨宏甜 工程造价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是五十年代初期沿用前苏联的基建设预算制度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逐步形成的,其原理为:工程造价及施工企业在该工程中的消耗加上一定的利润和税金。它由: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组成建安费.其计算方法:直接费根据各项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其余三项是以定额直接费(或定额人工费)为基价,分别乘以间接费率,计划利润率,税率后得出。其费率系数是政府按工程所在区域性,施工企业的资质级别,以及建筑产品市场价格,综合测定的,一般企业资质级别越高系数越大。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深化,旧的定额计价体制模式不能满足从“量价分离”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新的市场规范要求,从而出现定额中所提供的要素价格资料总是与市场实际价格不相符合,也不能准确合理反映该工程产品价格,而在以定额计价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的目的上,形成一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反常现象。
工程造价就是工程造价的实践活动,“工程造价”中造价既有“成本”(cost)的含义,也有“买价”(price)的含义,所以到目前为止各区域的工程造价管理界对工程造价仍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甚者在“工程造价”上展开唇枪舌战。从表面来看,争论的起因是旧的工程造价概算体制“进化”已不能诠释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反常现象,从里来论应是旧的体制模式与市场规范需求的矛盾激化。其实在工程造价管理的经济过程中,是不应该有一词多义的混用现象,即工程造价只保留成本和投资费用(或称为工程投资和工程成本)的含义,而另一含义即施工企业的产品价格或称为建筑产品价格(也叫工程价格),应将单独列出,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价格去研究特有的规律。与建筑市场规范需求相违背的是我国工程项目“三算三超”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提高工程项目“三算”审计的质量,合理正确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也是我国工程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工作。
一、审计中看超“三算”的症
1、设计概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的审计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项目市场调研不彻底,投资估算失真
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普遍存在着深度不够,细度不够,导致工程没有功能最大化,经济过程效益化,从而使投资估算失真。有关业内人士在武汉地区对商业写字楼租售情况统计显示:商业区租售率60%~70%,文化区租售率40%~50%,开发区租售率25%~30%。这些说明市场调研深度不够,带来后期功能闲置。
b)“先抑后扬”现象突破概算
有的单位在市场经济的策动下,盲目制造建筑产品,而自身资金底气不足,在报批初步设计时,故意压低概算争取项目,预留投资空洞引诱资金投资,待项
目立项后,哪些猫腻全都曝现出来,调整概算后,必然突破原概算。c)设计审度不够,引起变更,突破概算
初步设计时,正常设计日期得不到保证,引起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概算达不到规定的深度。设计阶段考虑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功能设置不成熟,致使在某些方案的确定上与后期施工图预算阶段有较大的出入,在施工过程中引起设计变更。
d)定额不能满足设计的实效性。
现行概算定额的滞后,计价原则和方法等依据不能及时满足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需要,也不能准确给出合理工程计价。
2、施工图预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不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
工程量不按国家或地区的统一规则(计算工程量的规律和施工图尺寸计算)去计算,就如1+1=?放在数学领域等于2,放在生物领域等于3、4„„都有可能,“众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处”,无规则,何以成方圆一样,这种故意不按计算规则多算工程量,在审计过程屡见不鲜。
2)“胡乱套定额”计算单价
为了合理反应一项工程的工、料、机的经济指标,国家在定额计价添加“统一”二字就是为了约束“冒套”、“高套”的现象。预算定额一般来说反应各个分项工程工、料、机的消耗量,而定额单价是消耗指标,也是地区的货币形式表现,在审计过程中“冒套”、“高套“也是关注点之一。
3)取费不合理
在九七、二000定额取费上存在级别、工程类别,一些企业故意抬高自己的资质,取高费率。而在二00三定额取费就没有企业级别、工程类别,就防止“高资质,高费率的现象。但在间接费和利润计取时,该扣的没扣而不该增加的又增加等现象也是司空见惯。
(4)人员的因素
由于工程造价人员对设计文件识别和施工过程了解方面,经验水平有限,掉项、漏项时有发生;另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不考虑经济因素,故意增大保险系数和不必要的提高技术功能标准等现象,这都不能合理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3、竣工决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1)随意设计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故意夸大“难度”,“增大费用”,业主主观臆断提出修改,设计方再根据业主要求、环境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难度而发生变更。由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减问题时常发生,也给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提出了相当的难度。在图书城审计过程中,投标概算是一套图纸,而施工过程又是按修改图进行施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原图熟记于心,而且对修改图也要了如指掌,其工作量不亚于两个图书城项目的审计,但为了在概算的基础上更好控制变更后的竣工决算,这工作是必须做的。
(2)施工鉴证没有细化
a)鉴证人要责任化
在审计工程项目过程中,特别是较大的项目时,同一分项工程变更鉴证单有两三张,这是和很普遍的,发生的工程量重叠鉴单也是比较常见的,施工监督单
位(业主和监理方)没到现场核实,监督不到位,造成费用重复发生的频率也是很高的。在工程鉴证中“工程量属实,按实结算”、“按图尺寸,计算工程量,以审计结果结算”等等一些典型的鉴证用语,一方面签证人确定其工程量是发生,至于是否有重叠那就不得而知了;另一方面签证人推卸责任或是挨不过人情,从思想上早就有让审计介入。这些现象都说明没有明确自己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b)鉴证没具体化
在工程施工鉴证单中很多仅有文字说明,无相关图形描述,或是有相关图形而文字说明较少;其二是使用模糊语言,也使审计过程增添更多难度。
(3)工程合同中的隐患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建设施工合同中,不严密、不规范等问题,给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带来不少争议的隐患。
(4)审计规范制度落后于工程量计价模式
现行国家推行清单计价还是一试行阶段,相关配套的条条款款还需一定过程、时间去充实和完善它。在一些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中,其工程量清单一般由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基本确定,并作为招标文件的内容,而缺少专门机构对图纸的审核和工程量核算,而在实际施工阶段又是由监理公司确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竣工决算审计时,都是按监理公司确认的工程量来结算其造价,这易产生大的偏差,很不易工程造价控制。
4、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位为止,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已发现了许多漏洞,要弥补漏洞需要社会各界去共同努力完善制度,其漏洞表现为:
(1)法律因素
目前,我国在建设领域已有较大的改善,但还是存在许多法律空档可钻,违规违法的行为屡禁不止。其一,法制建设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一些新现象、新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无法可依;其二,目空无法现象也使“三算”失去了法律保障。
(2)工程信息因素
建筑产品必须满足人以物质和精神享受为目的,时代变化观念的更新,建筑业的新技术兴起、新材料出现、新结构和新工艺也是迅速发展,这给预算定额编制和更新带来很大的难题,因此难免出现缺项。在审计过程出现要增加补充定额也是时有发生。定额是反映社会平均生产力的水平,而新工艺、新技术多先被在具有实力强的大公司掌握,不能代表平均生产力,所以补充定额中消耗量高低也是使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之一。另外材料的价格是受市场波动较大的原因,缺乏市场材料价格信息全面了解和对价格预测波动洞察力,也是工程造价难确定的原因,也是审计工作的难点。
(3)没有实施跟踪审计
在目前的审计工作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很多问题在事后审计是很难发现的。如设计、发包、合同签订及施工中发生的细节不明确等,这些都将给后期竣工决算审计增加困难,也给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形成障碍。
二、解决审计问题的对策和探讨
1、设计概算的审计
工程造价控制在设计概算的审计工作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
在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投资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项目投资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标明,在项目决策以及方案设计阶段影响工程的可能性为30%~70%。对于在负责设计、编制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人以及其单位应执行责任制,而对于项目建设条件不具备,如资金不足,手续不到位,在审批过程时不予批准通过。
b)规范建筑市场投资管理
从投资管理角度看,规避“先抑后扬”突破概念的现象,在审计工作中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一些故意压价的项目,在审计中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该加的应当“加”,其次不要仅局限于资金目标,还要以质量、工期、安全、环境、供求等为目标。
c)对不同的设计深度,采用相应概算编制及审核方法
初步设计审批阶段,设计概算应遵循“先审核,后批复”的办法,做到有据可依,有量可控的限额设计,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的前奏扫清障碍。
2.施工图预算
(1)按施工图核算工程数量
在审核结构复杂和价值大的分项工程,不仅要仔细按图纸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符合,而对有关构件计算尺寸的取定是否与计算规则相一致也需核定。其次,审核人员还需要到现场核实,识别验证计算量和实物是否一致。
(2)严格执行定额单价
不同分项工程名称、规格、内容和计量定额单价是不同的,在审核时要防止有意或无意高套定额单价。在施工图预算编制和审核要以当地或某行业当时执行的建安工程预算定额单价或当地某行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造价管理部门发布信息价、工程造价指数及有关规定为准。在定额单价未有的项目,应以相类似定额进行分析换算,或按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合理组价,不应高套、拆算或随意无依据估算。
(3)各项费用计取要合理
在审核施工图预算程序一般应先审核费率,再审核取费基础,然后审核计算方法,最后审核使用范围等。
a取费的费率
在审核费率时,要注意各项费用费率的高低,不仅与工程类别有关,而且与企业属性、级别有关。在审核企业编制的施工图预算时应先了解该工程类别和企业营业许可证,资质等硬件。
b取费的基础
在审核取费的基础时,要注意不同专业的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取费基础是不同的。例如,土建单位工程、金属构建工程中的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是以定额直接费为基础计算,间接费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础计算,设备安装单位工程的取费基础是以人工费计取的。
c 计算方法
在审核工程量时,要严格遵守工程量计算规则,标准图集、定额编制说明等规范,确保不多算,不重算,不漏算,不估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4)加强造价人员继续教育和自身素质
从事工程造价人员必须遵守《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加强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工程实际,学习工程造价的深度与广度,提高自身业务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竣工决算
(1)设计变更合理性
设计修改变更时,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方可进行,坚决杜绝先施工后补图,违规违章现象发生。
(2)现场鉴定完备性
为了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经济责任,加强工程项目“三算”的审计工作,保证企业的合理收入,应当核实是否具有完备的现场签证,特别是隐蔽工程施工现场签证审核,防止“人情单”,“模糊单”出现。
(3)排除工程合同中的隐患
排除工程合同中的种种隐患,要加强合同内容严谨性,语言使用规范,不得含糊,避免出现岐义。在合同类型选择上,应当考虑项目规模、工期长短、竞争情况、复杂程度、外部环境等因素,权衡利弊,慎重选择双方都能认可的合同类型。
(4)完善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相适应的竣工决算审核制度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由社会专门机构审核确定,才进招标文件,对于施工变更工程量也应由社会专门机构审核后,由监理公司负责确定实际工程量,从而在审核后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工程造价。逐步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1)完善法律环境
在由造价人员或机构产生主观或客观的失误,应该依法进行赔偿,出现重大错误的人员或机构,取消注册或年检时予以淘汰。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有必要以社会为主体的监督体系,传媒引导、舆论监督,使工程项目经济活动置于舆论监督之下,逐渐完善法治与社会监督机制。
(2)建立信誉机制
a)建立诚信档案
尽快建立以不良行为记录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信誉档案体系,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的不良违纪行为和处罚记录存档,并网上公示。
b工程信息公开化
积极推广使用计算机质料库和信息数据库,按区域或部门实现网络管理,资源共享,使施工企业站在同一平台“公平、公正、公开”的合理竞争。信誉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机制完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总体提升。
C实施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是项目投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静态控制向动态控制的转变,其跟踪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审批承包单位编制的年、季、月、度施工进度款
② 现场计量按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计量和支付条款进行工程款支付。
③在工程变更实施前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通过计量、协商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款,以利工程项目投资的动态管理和有效控制。
④及时收集、整理有关的施工和监理资料为处理费用索赔提供依据。开展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实施跟踪审计,掌握建设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环节的第一手资料。对有效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非常重要,这能从源头上遏制建设项目的高估算,减少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为客观公正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审计依据,也将有力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现象。
结束语
各阶段审计中虽存在种种问题,只要在建设各阶段加强管理,采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切实可行的措施,采取事前、事中主动控制代替事后有效控制,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监理信誉机制,树立诚信体系形象,在全社会法治主体和舆论媒体强有力的监督下“三算三超”问题是可以杜绝的,工程造价在准确性和真实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就必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附:
参考文献:
尹玲、尹贻林、任国强“论工程造价新范式的形式”,《工程经济学报》柯洪《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中的定额改革》
陈传联、荀志远“工程项目预算决算评审中的问题及对策研”《工程造价管理》
参考案例: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和湖北出版文化城的审计工作
第三篇: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耕地的占用问题以及村委会的财政开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根本上的关系,正是因为村委会的财政开支不透明,才造成了许多农民的利益被他人占有了。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政府对村委会进行审计,使之财政开支透明合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民,而且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农业的发展,国家的发达也主要是农业的发达,因此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是根本。
一、农村审计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而村干部作为老百姓的直接上司,起着老百姓和更高层次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传话人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很多农村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干部完全有能力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过滤掉,而只把利于自己的信息向上传达。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
二、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国县级农村审计还缺乏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三)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完善农村审计政策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
1、缺少法律的支持。国家审计有国家审计法及其有关规定(如取证、报告等)作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会计法及独立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作保障,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仅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将其定性为内部审计又解决不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的外部监督问题,而地方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又不能作为法律依据,这样造成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工作中存在极大的不便。
2、会计核算不健全。要想进行很好的审计,被审计单位必须有健全的核算体系。有了健全的核算体系,审计人员才能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很好地开展工作。我国大部分农村根本没有会计机构,有的仅仅是一名会计人员,记的都是流水账,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欠缺。同样,也会造成村干部同会计人员进行勾结,以权谋私,造成许多财务收支不明确,审计工作无从下手。
3、政策很难落实。农村审计机构提出的审计意见大多难以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对审计出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力,使得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之间产生脱节,查出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在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时,也难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得问题被搁置下来得不到解决。
(二)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体系,重视农村审计。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切实树立起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方面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有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3、端正村干部对农村审计态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者阻挠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代理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农村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政府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选拔一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村审计。当然,村干部也要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同时做好农村的会计工作,使我国的审计体系健康地发展。当然,这也是一项长远的工作。
第四篇:浅析工程质量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工程质量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对一系列重大项目组织的跟踪审计中,坚持把工程质量列为审计重点内容。笔者总结多年审计实践经验,提出了审计机关目前开展工程质量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原则。
一、审计机关开展工程质量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机关对工程质量进行审计的法规依据尚不明确。虽然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已开始对工程质量审计进行尝试和探索,但目前国家关于工程质量审计的法律授权尚不明确,同时没有对工程质量审计实务进行规范的准则或指南,缺乏成熟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
(二)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审计机关中具有工程专业背景特别是工程质量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相当缺乏,一些审计机关虽然在近年招录了一批工程专业背景人员,但其中从事过工程质量管理的人员并不多。为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问题,一些审计机关专门从社会中介机构聘请了一批工程专业人员,但这些人员中绝大部分从事的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熟悉工程质量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中介机构同样相当缺乏。此外,绝大部分审计机关都未配备工程质量检测应当具备的仪器装备,如混凝土强度回弹仪、超声波探测仪等,对审计机
关开展工程质量审计的技术手段有一定限制。
(三)现场开展工程质量审计工作时间有限。目前审计机关特别是审计署开展工程质量审计的项目往往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投资额大、涉及范围广,审计人员在工程质量审计外一般还同时承担对建设管理其他方面内容的审计工作,能够用于工程质量审计的现场工作时间非常有限。
二、审计机关解决工程质量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笔者认为,解决审计机关在开展工程质量审计中面临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统一思想认识。审计监督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都有巨额的财政资金或国有资本金投入,一些项目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如果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直接影响财政或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就应当在确保重大项目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虽然审计机关在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方面与被审计单位相比不具备优势,但审计机关立足于审计独立性,对项目参建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再监督,是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的。
(二)理清审计思路。工程质量审计既包括对工程质量管理情况 的审计,也包括对工程实体质量状况的审计,两者互有联系。通过检查参建各方(主要包括:施工、监理单位和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工程质量管理行为,并对重要工程实体质量状况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重大质量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整改,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明确审计内容。审计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是否符合国家要求,抗震、防灾、消防等是否符合规定技术标准,项目施工、监理等技术管理人员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到位;二是工程是否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已发生的质量问题或缺陷是否及时整改到位;三是现场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和质量检测等是否按照规范要求实施,有无转包和违法分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造成严重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等。
(四)突出审计重点。根据目前审计对象和审计机关实际情况,应当突出以下审计重点,一是掌握施工、监理等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到位情况;二是工程质量关键环节控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三是掌握工程实体质量状况及突出问题;四是结合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调查各类出借资质和违法转包问题。针对以上审计重点,还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抓住工程质量方面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二是审计重点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便于审计汇总和总体评价;三是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主体,便于被审计单位整改和纠正。
(五)统一组织实施。审计机关开展工程质量审计的建设项目往
往建设规模和投资金额巨大,涉及实施单位众多,有的项目地域分布还非常广阔,往往需要大量审计人员同时开展工作,而其中大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工程质量审计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审计组除加大审前调查和审前培训力度外,应当坚持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的工作原则,可采取方案表格化、操作标准化的审计实施方式,即按照统一信息来源、统一审计方法、统一审计取证和统一审计评价等方式,将审计方案特别是审计重点分解落实为审计表格,将审计实施过程标准化。
(六)审计和定性时,应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目前国家对一些问题的定性依据还比较原则,相关单位的违法操作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如一些重大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就是工程建设领域中各类出借资质、违法转包工程问题。因此,在审计和定性时,应当统筹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公司和项目部在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责任划分,如果项目部在财务盈亏和劳务组织、机械设备、建筑主材等方面都完全自负其责,那么很有可能存在挂靠或转包问题。二是工程实际承包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的身份,如果项目实际控制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与中标单位没有长期稳定的聘用关系,那么很有可能存在挂靠或转包问题。三是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的来源以及工程款的去向,如果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经查证不是来自中标人,或者工程款的使用去向能证明项目实际控制人不是中标人,那么应该就存在挂靠或转包问题。最后,在对这类问题进行定性或判断时,需要考虑项
目是否存在严重质量事故、损失浪费问题和拖欠民工工资等不良社会影响,如果造成了严重问题或后果,应当加大审计和追责的工作力度。
三、审计机关开展工程质量审计应当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审计独立性。审计人员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检查,如果条件许可,尽可能采用突击检查方式。无论是检查工程质量管理情况,还是检查工程实体质量状况,特别是对审计重点的检查和取证程序必须在施工现场实地完成,确保掌握工程建设真实情况。
(二)保持审计开放性。在实地检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控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记录和资料,特别是注意利用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记录和文件。对这些记录、资料和文件中反映的各类质量问题,审计应当重点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三)强调审计建设性。对在审计发现的问题,当场要求被审计单位采取整改措施,重大问题及时向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通报,要求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则及时上报审计署以便向中央反映,促进问题及时全面地纠正和解决。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定期组织跟踪检查和用户回访,确保审计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四)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工程质量审计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相结合,大力查处工程领域的重大违法违规
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与国家治理体系内的其他监督部门相比,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是审计机关的特有优势。通过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审计机关能够掌握重大项目建设过程的完整情况,能够把握资金流向和利益分配的完整链条,最有条件及时发现和查处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各类突出问题,促进工程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国家治理机制中内生“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第五篇: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重要领域,这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去年针对投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工程,科学安排和实施审计计划,我们共安排审计121个建设项目,完成审计项目78项,共计送审金额为14.89亿元,共核减工程投资1.39亿元。从审计的情况分析,国家建设项目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还有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国家建设项目管理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我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情况,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管理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超概算投资较为突出。有的项目本身设计深度不够,概算粗略,中途变更多。有的承包商采用先低价中标,然后通过中途改变设计来实现其利润,导致决算超概算,工程造价失控。也有的建设单位少批多建、擅自提高建设标准等。如某区去年已完成的四个项目,批准投资6218万元,实际完成11167万元,平均超概算80%,有两个单位分别超过批准概算一倍以上;某行政机关业务大楼工程批准概算5500万元,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提高建设标准,将网络智能化升级,空调系统改为变频中央空调,国产电梯改为进口电梯,室外改用园林化等,实际完成投资(扣除办公家具等概算外投资)6781万元,超概算金额1281万元;某县新桥北路改造项目批准概算896万元,实际完成1478万元,超概算582万元。
(二)招投标活动不够规范,一是该招标的未招标,二是招标范围主要在建筑安装工程,而对符合招标要求的设计、监理、大宗材料采购和设备及一些配套附属工程直接发包。如某市2004年已审计完成的六个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招投标不规范的问题,主体工程都较好地实行了公开招标,但附属工程、增加工程等多数单位未进行公开招标,往往作为主体工程的延续,由主体工程施工单位延续施工,有的附属工程或增加工程的投资额远远超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不进行公开招标的数额限制。勘察、设计、监理实行公开招标的,更是凤毛麟角。
(三)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导致竣工决算时引起争议。如我们在对一工程审计时发现:建设单位与中标人在室内装饰工程订立的合同在工程价款结算方式上违背了招标文件。根据工程招标文件,其在投标报价说明中明确:“本工程施工采取包施工,按投标报价一次包死的方式。对于装饰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以工程联系单为准调整,其增减数量按实结算。材料差价一次包死,不予调整”。而双方签订的合同在合同价款与支付条款中注明:本合同价款采用可调价格合同,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合同价款调整是指工作项目单价不变,数量按实际发生结算”。违背了招标文件,也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又某市审计局在审计的新华北路延伸段道路工程时,发现该项目在招标时明确投标采用固定价格,要求施工单位在投标时自行考虑风险系数,工程实施期间不因市场因素而变动,而在施工合同中发现,合同价款变成了可调价格合同,工程量和工程材料价格都变成了可调,完全违背了招标文件的约定。
(四)违法转包和肢解发包。如某县审计局对海王公路项目的审计,经延伸审计施工单位,发现该施工单位将该工程全部转包给另外一个施工单位,并收取3%的管理费;在审计某县消防大队营房迁建工程中,发现建设单位将中标合同范围内的分部分项工程直接发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五)代建单位职责不明确,未能发挥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如某区审计局2004年在审计时,发现两个建设项目分别委托房产公司代建,支付代建费40.41万元和59.91万元。由于代建费用都是按工程造价一定的百分比支付,工程造价越高,代建费也越多,由于有利益关系,所以代建单位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难以发挥。
(六)规避政府采购行为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机关建办公大楼时,将办公家具、电脑、空调、电梯等设备进行直接采购,打入工程款。某区审计局在对公、检、法三个项目审计中发现自行采购总额为365.67万元,其中一单位共计307.61万元的办公家具、电脑、空调等设备通过代建单位进行采购,计入工程成本。
(七)工程合同、变更签证不严肃。由于合同条款及施工变更联系单大多由施工单位起草,有些建设单位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或者单方面听取了施工单位的解释,就达成协议。如某区审计局在对一国家建设项
目审计中发现:在签订建设工程的附属工程补充协议中,提高了费率标准,在对区法院建设工程的审计中发现,对石材等材料的价格结算,在信息价的基础上,再计取综合费。在对一中学的部分签证单审计时发现,既没有签意见,也没有签名,只盖了一个公章,对有些单价签证,心中无数,也照签字,照盖章,由于补充协议和联系单、签证单均是合同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现场管理工作,给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带来很大难度。某市审计局在审计汽车客运南站工程中,发现建设单位对本应按定额和市场信息价计算的新增单价都签死了价格,而且价格远远高市场价格,造成差价损失达40多万元。
(八)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现象仍较严重。如我们对市某医院住院大楼审计,大楼室内外装修工程送审价为2548.88万元,审定价为1830.49万元,净核减718.35万元,核减率达28.2%。对一工程幕墙送审金额1534万元,核减392万元,核减率达25.57%;微波塔安装工程送审46.25万元,审定21.32万元,核减率达46.10%;其他单项如消防、室外弱电、室外水电等的核减率均在20%以上。综合全市情况来看,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现象普遍较严重,土建情况相对较好。
二、针对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提出下列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国家建设项目概(预)算和初步设计的审查,加强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控制,避免工程决算超概(预)算情况的发生,减轻财政的负担。对严重超概(预)算的建设项目要按有关规定加大处理处罚的力度。
(二)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国家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管理和控制。要从招标文件的审查到合同的签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在后续的管理上,签订的合同要与招投标文件相一致,避免出现签订的合同与招标文件实质内容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三)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对限额以上的国家建设项目,包括勘测、设计、监理等都应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对一个整体工程肢解为多个分项工程而有意规避公开招投标的行为要进行查处和纠正。
(四)国家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落实,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签证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加强对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落实责任制,约束其行为,以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五)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使监理单位的责、权、利相统一,使监理单位真正做到对项目的进度、投资、质量的控制。对监理单位的违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和公开曝光,以有效遏制工程监理市场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对代建项目,要明确代建单位和建设单位各自的职责。对代建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同时,代建费用与项目投资额挂钩的办法应改革,以促进代建单位对投资的有效控制。
(七)为了有效避免国家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产生法律上的纠纷,建议在国家建设项目的有关建设合同中加入: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结算以有关部门(包括审计、财政)的审计为准,并以此作为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结算的依据等条款。以避免有关法律诉讼问题的发生,节约工程投资。
(八)有关主管部门要切实对建设市场的管理和整顿,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对无资金、无技术人员,无相应施工资质,仅靠挂靠的“包工头”应从建设市场中清理出去。对仅出借资质,不参与管理,只收取管理费的单位应给予必要的处理处罚,以规范建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