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时间:2019-05-14 23:3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第一篇: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一、高危专科疾病、重点/难点病人

1、早产儿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风险: ⑴ 呼吸窘迫综合征 ⑵ 肺出血 ⑶ 颅内出血 ⑷ 呼吸暂停

2、胎粪吸入综合征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5、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二、高危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 ⑴.去乙酰毛花苷

⑵.地高辛(狄戈辛)

2、抗心律失常药物

盐酸普罗帕西酮(心律平)

3、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儿茶酚乙胺)

4、平喘药物

氨茶碱(茶碱乙烯双胺)

5、利尿、脱水药

⑴.呋塞米(呋喃苯胺酸)⑴. 甘露醇

6、镇静、催眠、抗惊厥药

⑴.地西泮(苯甲二氮卓、安定)⑵. 苯巴比妥(鲁米那

7、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⑴.10%氯化钾

⑵.10%葡萄糖酸钙

二、高危技术

1、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识别与紧急处理

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 ⑴.气道阻塞的识别与紧急处理

⑵.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集束 ⑶.氧中毒

3、PICC置管术及其维护

4、胃食管返流患儿判断与处理

5、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判断与处理

三、高危环节

1、疾病高危时段

⑴.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72小时内)

⑵.新生儿窒息(出生时重度窒息复苏后8小时内)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肠穿孔 ⑷.窒息复苏抢救配合 ⑸.腹胀症状持续或加重 ⑹.抽搐处理

⑺.顽固性低血糖 ⑻.高危患儿转运

⑼.坠床、烫伤、皮肤擦伤及压疮高危患儿的识别、报告、处理

2、病房工作高危时刻 ⑴.交接班时

⑵.患儿晨间护理、进食、治疗、注射时 ⑶.病情复杂、病重患儿多时 ⑷.同时新收几个患儿时

⑸.患儿家属对治疗失信心有纠纷苗头时

3、高危人群 ⑴.轮科护士 ⑵.低年资护士

⑶.业务技术或责任心欠佳的护士

新生儿高危病人管理

早产儿

早产儿: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2.胎龄小于34周 3.母亲糖尿病 4.围产期窒息 5.剖宫产儿

6.出生后72小时内 早产儿的高危风险: ⑴.呼吸窘迫综合征 ⑵.肺出血

⑶.颅内出血(ICH)⑷.呼吸暂停

一、早产儿的高危风险管理

(一)、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准确识别及抢救护理

1.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差,不哭、没哭声或哭声细,肌张力低下,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大于60次/分钟,不规则,三凹征,叹息,双吸气,抽泣样呼吸,SpO2<85%,血气分析PaCO2>50mmHg、PaO2<60mmHg,皮肤苍白,发绀 2.紧急处理:

(1).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维持体温36.5~37℃。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予鼻吸位打开气道,持续监护仪监测

(2).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呼吸困难无缓解,立即予人工气囊加压呼吸30秒到1分钟,持续气道正压吸氧(CPAP),若症状仍未缓解,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抽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道 3.风险管理:

(1).准确评估患儿胎龄、体重、生命体征,识别高危患儿(2).识别呼吸窘迫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处理

(3).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保暖,予鸟巢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管道通畅,正确设置监护仪警报值

(4).保持安静,集中护理,减少氧耗

(5).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呼吸机无故障,稳妥固定气管插管,落实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脱落的集束护理,实时记录。注意用氧安全,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6).及时与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二)、肺出血的风险管理

1.肺出血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全身症状: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发绀,SpO2<85%,活动力低下,呈休克症状;呼吸障碍: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吸气性凹陷,呻吟,发绀;出血:从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棕色液体或气管插管时流出、吸出泡沫样血性液;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湿啰音

2.紧急处理:

(1).打开气道,迅速使用小儿洗耳球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予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或立即止血,注入药物后用呼吸气囊加压供氧30秒。予机械通气,调节吸气峰压为25~30cmH2O Ⅲ.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注射止血药,注射泵注射多巴胺5~7ug/(kg.min)和酚妥拉明510 ug/(kg.min)改善微循环,伴DIC者予小剂量肝素纠正凝血功能 3.风险管理:

(1).肺出血的高危因素:缺氧、感染、早产等,如窒息、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青紫型心脏病等,多发生在出生后1~3天内;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发生在出生1周左右

(2).掌握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口腔、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辨别,出现呼吸不规则、频死、窒息样时及时处理。对缺氧或感染非常严重的病例,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同时一般情况较差,应在肺出血发生之前早期进行机械通气(3).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正压通气,有”压迫性”止血的作用,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分数(FiO2)0.6~0.8,PEEP4~6cmH2O,呼吸频率35~45次/分,吸气峰压(PIP)25~30cmH2O,吸呼比(I/E)为1∶1~1.5,流速(FR)8~12L/min,12小时内未见泡沫样血性液,临床症状好转,根据病情调校呼吸机参数或其他吸氧方式

Ⅳ.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棕色液体时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避免开放气道使压力骤减而增加出血机会

(三)、颅内出血(ICH)的风险管理

1.颅内出血(ICH)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兴奋性增高,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易激惹,惊厥,脑性尖叫,前囟紧张隆起,肌震颤,惊厥,呕吐,继而出现皮质抑制状态,四肢肌张力低下,运动减少,呼吸异常,反复呼吸暂停,眼球固定,凝视,头颅B超显示颅内出血表现,甚至死亡 2.紧急处理:

(1)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保持头正中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低流量吸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难纠正时,准备呼吸机辅助通气

(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集中处理,减少干预和搬动患儿,保持病房环境安静(3).遵医嘱用止血药,多用维生素K1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或用力止血。有惊厥时可给予苯巴比妥钠镇静,必要时予地西泮

(4).颅内压增高时予使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注意防药物外渗(5).危及生命的较大血肿请神经科紧急处理 3.风险管理:

(1).护士准确识别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脑出血患儿避免搬到和盆浴。

(2).保持安静,集中护理,避免患儿哭闹,必要时予镇静,减少大脑耗氧。(3).予头部保持15°~30°(后颅凹出血者紧抬高头部,以免压迫小脑),避免头偏向一侧,需偏侧时,整个躯体也取同向侧位,避免压迫颈动脉而造成意外。(4).保持呼吸道通常,按医嘱氧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等变化,注意有无惊厥的发生。(5)保留胃管,根据病情予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6).急性出血期避免使用甘露醇脱水,以免加重出血。

(7)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里。.(四)呼吸骤停的风险管理

1.呼吸骤停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无呼吸运动,呼吸停止时间持续>20秒,皮肤苍白,发绀,伴有心率缓慢<100次/分,反复发作。2.紧急处理:

(1)予抚摸胸腹,托背,无改善,予弹、拍打足底刺激恢复呼吸,呼吸不能恢复者,予清理呼吸道,同时进行气囊-面罩加压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2)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时,予使用兴奋呼吸中枢药物(氨茶碱,负荷量为4mg/kg,20分钟内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2.5mg/kg,纳洛酮0.1mg/kg静脉注射。

3.风险管理:

(1)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确保监护仪报警有效和参数设置合理,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发作。

(2)避免促发呼吸暂停的诱因,如减少咽部吸引及插管,减少经口喂养,避免颈部的过度屈曲或伸展。

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风险管理

(一)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气促,呼吸>60次/分,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桶状胸,胎粪完全阻塞气道出现肺不张,婴儿脐带、皮肤被胎粪污染呈墨绿色,皮肤苍白、发绀,经皮测SpO2 <85%.(二)紧急处理

1.立即将患儿放置预热的辐射抢救台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内吸引胎粪,在气道处理前不作正压呼吸。

3.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血气分析供氧,一型呼衰可用CPAP治疗,二型呼衰常用辅助呼吸,血气分析PaCO2>50mmHg或PaCO2<60mmHg。高频通气供氧,减少肺不张,降低肺损伤及慢性肺部疾病。4.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三)风险管理

1.识别胎粪吸入症状、体征,观察病人有无发绀、呕吐,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胸廓有无隆起、三凹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斜坡侧卧位,洗胃。

3.发绀,呼吸困难突然加重,提示发生气胸和纵膈气肿,及时处理。

4.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输液量急性期60~80ml/(kg.d),合并肺水肿应适当限制入量,改善通气后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恢复期输液量80~100ml/(kg.d),不能喂养可鼻饲。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管理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

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的识别、危机值和专科观察:患儿胃排空延迟,胃潴留,腹胀,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排水便,一日5~6次左右,1~2日后排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是黑便。反应差,精神萎靡,体重不升,全身出现大理石斑纹或青紫。并发穿孔时,腹胀和触痛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并发腹膜炎,腹壁发红发硬,发亮,压痛,严重者有DIC.2.紧急处理:

(1)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取斜坡位,抬高床头≥15°休克时取中凹位。(2)持续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3)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用8~10号硅胶胃管,观察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监测腹围变化。

(4)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必要时做好输血或血浆的准备。

(5)外科处理肠穿孔、气腹等。3.风险管理:

(1)NEC高危患儿:早产儿,尤其是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2~3周内,新生儿缺氧、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

(2)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时每1~2小时以离心方向挤捏引流管,采用注射器间隙胃肠减压时,每2小时用10~20ml注射器抽空胃内容物和气体,密切观察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每班测量并记录腹围,听诊肠鸣音。

(3)腹胀突然加重或从胃管抽出大量气体时注意有无胃肠穿孔,若出现肠穿孔即请外科处理。

(4)患儿出现反应差、脸色苍白、体温不升、肢端发冷时,注意有无休克或DIC情况,并及时处理。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风险: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风险管理:

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易激怒,脑性尖叫,肌震颤,惊厥,或过度抑增高,伴有惊厥,重度脑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2.紧急处理:

(1)立即放置在预热的辐射抢救台保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2)根据病情予合适的氧疗方式,如头罩、CPAP通气,必要时配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监测瞳孔、生命体征,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4)控制惊厥,保持安静。

(5)降颅压,及时应用脱水剂。3.效果评价:(1)治疗有效:症状控制,生命体征稳定;(2)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死亡。4.风险管理:

(1)评估患儿有无缺氧病史,如宫内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重度溶血、休克等;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心肺疾病。

(2)观察患儿意识、反应、瞳孔、生命体征、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识别脑缺氧缺血性脑性损害表现。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4)及时监测血糖,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5.0mmol/L,调整静脉输糖浓度,一般6~8mg/(kg.min),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

(5)应用抗惊厥药(如地西泮)时应密切观察呼吸状况。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ABO、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高危风险: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为AB型的患儿或Rh阴性母亲所生Rh 阳性患儿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风险管理

1.新生儿溶血病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血型Rh阴性,新生儿血型Rh阳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发展快,程度高,伴有贫血、水肿。若为Rh血型不合溶血,常伴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2.紧急处理:

(1)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保暖,纠正酸中毒、低血糖。(2)黄疸指数高,溶血症重予蓝光照射治疗。(3)输血浆、清蛋白或丙种球蛋白。(4)配合医生换血治疗。3.风险管理:

(1)已知患儿父母亲血型,尤其是母亲Rh 血型阴性患儿,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持续加重,患儿出现水肿、重度贫血、反应激惹,肌张力增高,伴有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的患儿。

(2)予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注意黄染有无加重,每小时进行生命体征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维持体温36.5~37.5℃。

(3)患儿黄疸进行性加重,光疗4~6小时后总胆红素下降未能达到~2mg/dl 时,做好换血准备,预防胆红素脑病。

(4)观察患儿脸色、甲床是否苍白,有无皮肤瘀斑、全身水肿等表现,予低流量吸氧,预防低氧血症。

(5)水肿患儿防止皮肤受压,保持皮肤完整性(6)输注血制品时注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

(7)换血时注意保暖,根据新生儿体重确定每次抽出和输注的全血量,全过程控制在90~120分钟内,换血过程要预防空气栓塞。

(8)换血注意有无出血、低钙抽筋及腹胀、呕吐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穿孔等并发症。

第二篇:高危因素管理总结

2013年第一季度神经内科

高危因素、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风险管理总结

2013年第一季度起根据二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对我科高危因素、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进行了风险评估,制定了本科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对制度的落实进行了督查和监测,先将监控工作总结如下:

1、第一季度下呼吸道感染7例,留置导尿所致泌尿系感染4例,胃肠道感染2例。多重耐药菌检出1株。

2、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5、3月19日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调查16人,共61人次,4人未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手卫生依从性为93.4%。在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为:手消毒方法不正确、接触患者及周围环境后不做手卫生等,已反馈个人加强手卫生管理,对科室人员(包括新上岗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保洁员)加强培训,认真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加强监督力度。

监测结果显示:本季度监测指标有些较高,仍存在风险,管理计划和目标需继续执行和实施。

二0一三年四月六日

第三篇:高危新生儿产后访视管理

高危新生儿产后访视管理

徐韦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1.新生儿访视时间

第一次:出院后一周内。

第二次:出院一周后~ 28天内。2.新生儿访视服务内容:(1)初访(出院后一周内):了解新生儿胎产时情况(出生情况,出生方式,有无窒息史,出生时的体重,有无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询问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疾病筛查情况等),喂养方式、大小便、睡眠情况;观察新生儿一般状况并进行相关检查(精神状态、哭声、体温、呼吸、心率、口腔、皮肤、脐部、生殖器、肛门等),重点对先天缺陷、高危儿进行初步筛查;观察新生儿面色和皮肤颜色,有无黄疸,并鉴别其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后者则需送医院治疗。注意脐带残端是否脱落,有无渗液,发现感染及时处理。秤小儿体重,观察生理性下降的程度,指导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方法。对高危新生儿,注意新生儿的各种生命指征和生理状态及喂养情况,并做好《高危儿访视记录》。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2)第二次访视(出院1周后~ 28天内):主要观察脐部有无感染、脱落情况,黄疸是否消褪,生理性体重下降后的恢复情况;了解喂养及护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帮助分析原因,给予及时指导。出生14天指导添加维生素AD制剂,指导母亲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方法;强调并指导母乳喂养。满月测体重,若增磅不足600克应分析原因,给予指导,并纳入体弱儿管理,预约每月一次的儿童保健门诊的检查。

重点:了解高危儿因素、先天缺陷、先天畸形、新生儿听力筛查、疾病筛查情况,通知满月体检,将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并通知儿童保健人员。喂养指导

二.高危新生儿管理 概念

高危儿是指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其中大部分属于正常儿童范畴,但是高危儿存在发育障碍、脑损伤或相应疾病的潜在危险,应对高危儿进行专门保健管理和医学监测,以其能够早期发现异常,获得早期医学干预,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发育或减少疾病危害、避免残障的目的。高危新生儿管理范围:

主要是在围产期受到高危因素影响的存活高危儿,而高危因素按时期又分为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婴儿期。 早产儿

 足月小样儿

 新生儿期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重(大于15毫克/分升)      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以下)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脐部感染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败血症、肺炎、硬肿症。

胎儿、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衣原体、梅毒等感染。

 有抽搐、颅内感染史。 脑瘫。

 先天缺陷、畸形(先天畸形包括:如先心、唇腭裂、多指、趾、耳道闭锁、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高危儿有三种状态

l.出生时已经出现病损高危儿

例如有明确的脑损伤病史的高危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脑病)或有疾病症相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乙型病毒性肝炎、HIV感染)。——需要早期医学于预,并医学随访。2.疾病征象暂时未表现出来的高危儿

例如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窒息儿,脑发育不良儿等。——需要进行医学监测,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进行医学于预。3.存在高危因素的健康高危儿

通过医学监测没有发现病损。——按照正常儿童保健。

管理原则与内容

原则: 应该贯彻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早期于预,开展早期综合性防治,保护高危儿健康成长。

管理内容: 高危儿一般保健、高危儿医学监测、高危儿定期健康检查、高危儿监测网的建立和管理。

(一)一般保健措施 高危新生儿访视

高危新生儿自产院出院后,在生后28天内要进行3~4次家庭访视,如果高危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应该增加访视次数。除常规新生儿访视内容(包括保暖、喂养、生活护理、预防感染)外,对于高危儿应注意下列事项: 1·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在家访时应详细阅读新生儿的出院记录,了解新生儿出生前后的健康情况以及家访的重点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访视。

指导家长进行高危儿家庭监测。告知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2·建立高危儿随访记录和专案登记,进行高危儿管理。3·建立转诊医疗制度。按照当地医疗保健的布局和实际情况,建立转诊制度,在新生儿家庭访视中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早转诊,及早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防止延误诊断和病情加重。

4.早期发育检查以及早期教育指导(如婴儿抚触、婴儿操,视、听训练等)。

(二).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

6个月以内婴儿每1个月1次,6~12个月婴儿每2个月I次,1~3岁幼儿每3个月1次。检查内容除生长发育测量和评价、全身各系统检查以及常见病的防治外,还应该进行科学养育、喂养和早期教育以及高危儿筛查(检查神经反射、运动发育和肌张力以及姿势反射),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进行干预。

每3个月检查铁代谢(铁蛋白和红细胞内原卟啉或锌卟啉)和血红蛋白1次。每6个月进行1次智力检查(DDST智力筛查或Gesell发育诊断)。

按计划免疫程序给高危儿进行预防接种,暂时尚未列入计划免疫程序的疫苗一般都应该接受(例如肺炎双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对于有脑损伤或神经发育障碍的高危儿要暂缓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和乙型脑炎疫苗,避免接种的不良反应,要待脑损伤或发育障碍康复后补种。

(三)婴儿抚触、婴儿操以及视听训练

婴儿抚触和婴儿操是适用于小婴儿的一种保健措施。通过全身的触摸和肢体运动,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对脑功能的发育是良好的刺激。能提高婴儿的进食量,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并且加深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得

到心理安抚;通过肢体运动,还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发育。婴儿抚触对健康婴儿是一种保 健方法,对有脑发育异常的高危儿则属于早期干预的一种方法。

婴儿抚触和婴儿操上午和下午各做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利用红球和响铃对小婴儿进行视觉、听觉训练,每天2次,对促进婴儿视、听感觉的发育也是很重要的保健方法。

(四)营养、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

指导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和辅助食物的添加方法,对母乳不足的母亲,指导其增加吸吮次数、乳母增加营养等增加乳汁分泌的办法,如果母乳仍不足时,应该及时添加配方乳,指导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包括配方奶粉的选择、奶瓶消毒、喂养方法以及消化吸收能力的观察等。

2.、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无论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下列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应该适量补充,预防婴幼儿营养缺乏症。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从生后半个月开始给婴儿补充,每日维生素A600一10001U,维生素D400一6001U。通常使用单剂量的维生素AD胶囊补充。(2)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补充

由于母乳中含量不足,建议乳母每天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因为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能够通过乳汁给婴儿补充。(3)钙

母乳喂养儿每天补钙50一100mg补充母乳申钙量的不足。人工喂养儿如每天奶量达600mL以上,不需再补充钙了。(4)碘

母乳中含碘不足,母乳喂养儿每日补充碘40一50μg,可采用每3天补充1次碘酸钾片剂(每片含碘155μg)。也可以由乳母补充,每天补充碘酸钾l片,通过乳汁给婴儿补充碘。(5)铁 由于母乳中铁含量不足,可采取补充铁剂的办法,预防婴儿铁缺乏。早产儿生后2一3个月、足月儿在生后4~5个月开始补充。可以采取小剂量间断补铁的方法进行(每周1一2mg/kg)。因为在配方奶中已添加了铁剂,所以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就不需再补充铁剂了。

(五).健康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高危几家长园地,利用讲课、电视、录像、图片、现场参观(如婴儿抚触、婴儿操、婴儿沫浴、婴幼儿早期教育和训练、脑损伤康复中心等,对家长进行婴幼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和技能,健康教育是高危儿保健的重要内容。

高危儿监测

目的

通过医学监测手段,从高危儿人群中筛查出在发育上有异常可能性的小儿,从而进一步进行临床检查(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反射、肌张力、姿势反射、智能发育测验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其中有发育障碍或脑损伤等异常者诊断为发育临界儿,早期进行医学干预,达到促进生长发育、恢复健康或减少伤残发生、提高儿童健康素质的目的。

高危儿监测是发育临界儿能否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关键,是高危儿保健的核心内容。

高危儿监测的主要对象: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6个月以后的婴儿如有发育障碍或脑损伤,临床表现已较明显,诊断困难不大

(一)高危儿神经发育筛查

筛查是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从高危儿群体中筛查出有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可疑的小儿的方法。高危儿监测

1.动态监测

灵活、纵向、动态、连续的监测方法,强调专业人士及家长的参与.需要家长定期如约携带高危儿随访,才能达到有效的监测作用。2家庭监测

家庭是婴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将运动发育落后或肌张力、姿势异常的婴儿即发育临界儿的早期表现以通俗的语言总结为“高危儿监测10条”.用口头和书面资料告知家长,由家长在家中进行监测.其内容为: ①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打挺、用力屈曲或伸直,好象“很有力”; ②满月后头总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

③3个月不能抬头;(4个月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 ⑤5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⑥6个月扶立时足尖、足跟不能落地: ⑦7个月不会发ba、ma音; ⑧8个月不能独坐; ⑨头和手频繁抖动;

⑩整日哭闹或过分安静。喂养困难。此项监测方法简单实用,家长容易掌握,适宜在家庭进行。为及早发现及诊断高危儿,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3门诊筛查

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儿童保健机构为依托.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神经行为筛查。是发现高危儿行为异常与智力低下的重要手段。由社区、基层儿科或儿童保健人员以及各级医院儿科门诊医护人员完成。对家长在家庭中筛查出的可疑婴儿或儿科门诊、儿童保健健康门诊的小儿进行常规筛查,以早期发现神经发育异常的可疑儿童,转送到神经专科门诊或高危儿保健中心进行诊断。筛查诊断方法

①新生儿行为能力测定方法(NBNA):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NBNA评分<35分者归入高危儿管理。

②鲍秀兰主编的《52项神经运动检查》或简易20项,通过检查意识反应、视听情况、原始反射、运动能力、肌张力检查、异常姿势检查等方面进行筛查。婴幼儿则使用CDCC、Gesell、贝莉发育量表及高危儿筛查5项(视听反应、拉起抬头、俯卧抬头、肌张力、异常姿势)③新生儿听力筛查。

④辅助检查: 头颅B超或CT、眼底检查、脑电图等。(二)发育临界儿诊断或其他高危儿的临床诊断

对筛查出来的异常高危患儿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有效的医学干预或治疗。一般由当地有诊断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担当此项任务。

(三)高危儿早期干预康复要点 早期干预概念

早期干预是通过对高危儿进行各种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早产儿的智力能力的各类训练。

它用于发育(主要指神经、精神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婴幼儿。通过一些措施,使这些婴幼儿的各项发展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或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干预可扭转婴幼儿偏离正常神经、精神发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起步越早、效果越好。

干预方法

①参照《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制定早期干预措施,7d后病情平稳后开始,新生儿期进行感知觉刺激按摩、视、听、抬头及四肢活动训练,每次约半小时以上,每天至少2次;婴儿期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

②直接干预予新生儿视、听刺激, 注重按摩、被动体操、游泳等运动训练, 并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和走等主动运动训练。

③对中重度脑损伤的患儿运用运动疗法,促进正常运动发育, 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 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④物理电治疗 ⑤认知功能训练

⑥药物治疗(单唾液神经节苷酯、胞磷胆碱钠、丹参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要根据患儿情况酌情选用治疗项目(10天为1疗程)。出院后随访及干预

新生儿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离正常的儿童,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轻伤残程度。另外,随访也可以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探索神经发育伤残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开始随访的时间应在出院后7-10天,评估新生儿疾病恢复情况。之后在1岁以内每月1次,1~2岁每3个月1次。内容包括体格发育测量、52项神经运动、贝利智力测试、粗大运动评估检查等。并有计划的对家长指导培训,介绍儿童发育的基本知识,对患儿继续施行家庭早期干预。对有异常发育的患儿,按照神经发育学治疗法继续治疗。

三.新生儿期低体重儿、早产儿及多胎儿管理

(一)早产儿的主要问题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乳类选择)喂养方法及监测 出院后喂养及治疗目标 易发生发育障碍 早产儿脑损伤

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软化 颅内出血

易发生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听觉视觉障碍、轻微脑功

能障碍(包括学习障碍、言语障碍、多动等)早产儿视网膜病

造成低视力、盲。(1)喂养指导:

必须强调母奶喂养。母乳是最理想的选择 尤其对早产儿有益。

对吸吮力弱的小儿,可将母亲的奶汁挤在杯中,用滴管喂养。逐步增加喂奶次数,观察体重的增长。

添加母乳强化剂。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摄入的营养不够其生长所需。国外推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使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添加时间:能耐受100ml /kg.d的母乳喂养后。强化母乳可使其热卡密度至80 kcal/dL。

早产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早产儿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优点,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提高热量,蛋白、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吸收。添加了更多的钙、磷、铁、钠,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强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对那些母乳量不足、或者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情况,应该采用针对早产儿的出院后专用配方奶,或用婴儿配方奶粉加早产儿奶粉混合喂养。

推荐以下指导原则

 出生体重<1800克的早产儿:热卡80kcal/100ml的早产配方奶或强化的母乳。

 体重>1800克的早产儿,且所有生长参数均达到相当胎龄的第25百分位者:可转换为73kcal/100ml的过渡配方奶或强化的母乳。 当纠正月龄4~6个月达到相当月龄的第25百分位者:可转换为67kcal/100ml的标准配方奶或纯母乳。(2)保温指导

l)定期测体温,每小4-6小时测一次,作好记录(每日体温正常应波动在o36~37C之间)。

2)室温度保持在24~26℃。以婴儿手足温和为适宜。

3)体重大于 2000g的小儿,脐带脱落后每日可洗澡,室温最好在 28oC左右,盆浴水温在38~40oC为宜,一切浴巾、衣服应预热后使用。

(3)护理指导 1)观察新生儿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声、皮肤(注意黄疽、硬肿)及大小便性质和次数,并嘱家长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负责访视的人员或到医院检查。

2)每次换尿布或做其他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迅速,以防小儿受凉。

3)注意更换小儿的体位,定时翻身,侧卧。吃奶后应将小儿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吐奶吸人呼吸道中。

4)注意观察脐部情况(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处理)。

5)新生儿满2周及28天时各测一次体重,但要注意保暖。对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g者应分析原因,进行指导,并转人体弱儿专案病历管理。

(4)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筛查对象:孕周32w、BW1500g,孕周35w、BW1800g,生后曾接受氧疗的早产儿。我国卫生部规定<2000克的早产儿都列为筛查对象。筛查时机 :生后3~4w,矫正胎龄31~32w时。

(5)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

早产儿脑白质软化于生后数天至数周内无特殊表现。当没有进行常规头颅B超或MRI筛查时 往往不能及时诊断, 于出生数月~2岁后可发现脑性瘫痪 常有双下肢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现象 并伴有发育迟缓 视、听觉影响等, 婴幼儿期后可出现认知障碍。

头颅B超及MRI。围产期及产后获得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一般于生后3~6周后头颅B超即可发现脑室扩大。MRI对于脑白质异常的发现比头颅B超敏感性高。出生23~30周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3~36周时,应进行MRI评估PVL。MRI可发现脑室扩大、脑白质萎缩、囊腔形成等。婴儿管理中要注意观察,有运动、行为、认知等障碍者 应加强训练治疗。

四.新生儿期产伤、窒息儿的监测要点

有产伤、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密切注视脑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具体注意如下:

(l)观察新生儿有无嗜睡、烦躁、尖声叫、吸吮无力、拒奶、黄疽等表现。

(2)观察有无抽搐,特别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抽搐的特殊表现 1)眼球震颤,两眼凝视、斜视、发呆或不停地眨眼。

2)反复的吸吮动作或咀嚼或面部肌肉抽动,手指反复抓空或握拳。3)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律或阵发性青紫。

(3)对有产伤、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定期做视、听觉和神经反射的检查。如给铃声刺激检查听力,吸吮反射、拥抱反射、颈肢反射等。

(4)护理时应注意减少头部的活动,避免刺激。

五.新生儿疾病特点

新生儿各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疫功能比较差,因此发病率高。患病后症状不够典型,不易发现。但如能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问题的。新生儿疾病总的看来有下列三方面的表现。

1、全身症状 新生儿的各种疾病,都可以出现全身症状,最突出的是“三不”:①不吃,即不肯吃奶,勉强吃下后容易呕吐。②不响,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病重时器声轻弱或不器,睡眠时间比正常新生儿长。③体重不增或下降。但有的新生儿得病扣不表现为“三不”,相反却表现为烦躁不安,多哭多闹,不肯入睡。感染性疾病在其他年龄阶段常表现为发热,可是新生儿感染时不一定都发热,体温可以正常,病情重时还可以体温不高,甚至全身冰冷。

2、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表现 例如呼吸系统疾病时有鼻塞和咳嗽,新生儿鼻塞影响呼吸和吮乳因此吃奶时常哭闹不安。新生儿患肺炎时出现气促或口吐白沫。消化系统疾病时出现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如化脓性脑膜炎)出现眼睛定视和各部位肌肉的抽动等。

3、面色和皮肤颜色的改变 正常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呈浅红色,口唇呈深红色。患病时可能出现:1黄疸,虽然正常新生儿在生后3-10天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但这种黄疸色不深,也不影响小儿食欲和精神状态,如果黄疸比较深,或突然加重,或超过生后10天仍持续不退,就可能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就诊。2粘膜(如口唇)、唇周或指趾甲呈青灰色,常由于动脉血氧浓度低或由于休克血流缓慢引起,多见于败血症和硬肿症等严重疾病,常伴有神萎、食欲差等症状。单纯粘膜和皮肤青紫多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3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时皮肤可出现麻疹样皮疹,分布在前胸、腹部、背部和面部。4 严重败血症或出血性疾病时四肢、胸颈部或其他部位皮肤可出现深红色出血点或紫红色瘀斑。5皮肤和粘膜苍白表示贫血,多由溶血或出血性疾病引起。此外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或硬肿也是疾病的表现。

各种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虽然出生时已经存在,但不是都在新生儿期发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很多,但在新生儿期发病的主要是大血管错位、左心发育不良、肺静脉回流异常等复杂的畸形。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期发病的较多,如食道梗阻、幽门肥大、小肠发育不食品店、无肛等,这些疾病都有各系统的特殊症状,不难被家长发现。

总之新生儿疾病种类爽,症状不典型,但如平日父母多注意小儿的吃、睡、哭声、大小便、呼吸等生活情况,喂奶、换尿布和洗澡换衣服时注意有无特殊征象,不难早期发现疾病。

七.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特征是心脏杂音,心脏杂音是心脏或大血管病变时所产生的异常声音。不正常的血流在心脏听诊区、胸、背等处听到混合在正常心音间的这些异常血流的音响。但听到杂音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半数以上的健康小儿体检时能听到比较局限、柔和不粗的杂音,这种杂音被称为功能性杂音。先天性心脏病听到的杂音响亮、粗糙、广泛。

除心脏杂音外,紫绀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表现。有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就表现为紫绀;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没有紫绀,晚期出现紫绀;还有些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不出现紫绀。这是由心脏左右两半之间有无分流、以及分流的方向所决定的。紫绀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有以下三种:

(1)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在疾病早期由于是动脉的血分流到静脉,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因此无紫绀;但到了晚期,心脏左侧的压力超过了右侧,就出现了紫绀。

(2)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由于部分或全部静脉血直接分流入动脉,属于右向左分流型,因此出生后就有紫绀。

(3)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尽管存在心脏畸形,但左右两侧之间无异常通道,属于无分流型,因此,终身不出现紫绀。

因此,要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重要的是给小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体征或症状,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

第四篇: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

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证母婴安全,加强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管理,根据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产科门诊应严格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并将评估日期、评估结果等详细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和《四川省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来自于省外的就诊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及妊娠风险评估内容记录于《母子健康手册》或门诊病历上。

二、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标注为绿色;对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标注筛查阳性,并按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标识进行标注。

三、对于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产科门诊应当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中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对于妊娠风险评估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首诊医师应当填写《绵竹市高危孕产妇报告卡》,在3日内将报告卡报送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基层科。如孕产妇风险分类为“红色”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送。

四、产科门诊在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过程中,定期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和《四川省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顺序标注评估孕周、日期和结果。

五、我院妇幼人员在进行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时,应当落实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有关要求,再次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若发现阳性症状和体征,应当及时进行干预。

六、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登记标识应保存完整、清晰,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七、建立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自查制度,完善院内管理机制。对本机构内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和自查。

八、院医务科负责组织对我院高危孕产妇风险筛查及评估情况进行培训、定期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第五篇: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

1.1 感染

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

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

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

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

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2 防范对策

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

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1次,使用后终末消毒。各种穿刺、置管、吸痰应遵守无菌原则。医务人员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是进入新生儿室的人员一律要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感染性疾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配备足够的手消毒设施,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①静脉外渗:输液时加强巡视,静脉注射部位尽量选择在四肢,尽量选择使用留置较长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或感染,要求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若外渗应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②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过久。新生儿置远红外线抢救台,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烫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特别留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对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应暴露出臀部,保持干燥,局部可涂红臀软膏。在照蓝光前套好小手套,以防婴儿指甲抓破皮肤,眼睛用黑眼罩遮挡,并妥善固定。确保眼罩不会脱落,完全遮住眼睛,又不会堵住鼻孔。睾丸受损尽可能选用小号一次性尿裤遮盖会阴部防止睾丸受损,但也要注意充分暴露皮肤,以免影响光疗效果[4]。

2.3 勤巡视,勤观察

胃食管反流出现以喂奶后1 h居多,也可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①体位疗法:可用30°倾斜的床上俯卧位或50°仰卧。②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变化,及早发现呼吸暂停,必要时予心电、氧饱和度监护,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源和复苏囊。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取头低侧卧、拍背刺激后在大流量氧气冲吸口鼻下,迅速用吸引器吸净呕吐物和分泌物,同时予持续氧饱和度监测,吸引后无好转则予复苏囊加压呼吸,必要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或行气管插管。吸引时动作要轻快,以免刺激迷走神经再次诱发恶心呕吐。③胃食管反流早期暂时禁食外,根据病情及早采取合适的喂养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喂养。不适宜奶瓶喂养的早产儿和重症患儿可采用经口胃管或经口十二指肠管喂养。

2.4 护理记录要真实及时完整

护理书写应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生儿情况,防止忙于各种常规治疗,使关键内容漏记。还有为了病历记录完整,将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做了记录,记录的不完整、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部分记录缺失,尤其是关键的护理行为未做记录,很可能被认为护理过失。记录要有连续性。护理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但是护理记录中常发生有病情变化的记录而没有处理措施的记录。护士必须遵守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记录同步性为原则,遵照医嘱、护理常规认真及时、客观正确地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各项记录,禁止错记、漏记、涂改及主观臆造、随意更改等[5]。

2.5 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

明确各班的责任,避免工作中的遗漏,可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新生儿没有表达能力,护士既是患儿的监护人,又是其治疗护理的实施者,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新生儿床旁交接尤为重要,每天晨晚交接班时逐步对每个新生儿开包进行全身检查,手条有无脱落,信息是否准确,交班的内容全面,包括病情、治疗、特殊检查及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2.6 其他

给新生儿护理、洗澡、换衣服时严格查对手表带、以防抱错新生儿。患儿入院时检查手条并与家属认真核对姓名与性别,办理入院手续后,主班护士根据电脑制作手条及脚条,系手条时与患儿再核对。住院期间保证新生儿手条完整。外出检查前后核对床头卡及手条是否一致,浴前检查手条有无丢失,沐浴应有秩序进行,沐浴后认真核对手条,确认无误后方可放回床位。沐浴结束后,由第二人再次核对手条及床头卡。出院由2名护士一起检查全身并再次核对后交家属检查。严格探视制度,严禁外人人内,防止新生儿丢失。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连续系统地识别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和过程。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认真的工作态度、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专科技能,将护理职业的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防范的。

下载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

    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 1.根据高危新生儿的情况,病重者转入抢救监护室观察治疗。 2.监护室内备有气管插管全套设备、呼吸机、输血输液器、暖箱及监护仪等。 3.按照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初探

    【摘要】 目的从法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初步探讨新生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4-2002年8年间27例新生儿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

    医院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医院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1.1监测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1.2建立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数据比较体系; 1.3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1.4评价控制效果。 2监测......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

    风险管理-自我评估

    以自我评估(SA)为中点的内部控制管理实务培训进行的方式:培训师首先介绍每个部分的总体情况,提供学员需要全面思考的因素内容。 在学员完成了对每个部分的思考以后,由培训师提供......

    云和县重度高危妊娠高危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云和县重度高危妊娠高危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浙江省云和县妇幼保健所徐秀叶周沙英 323600重度高危妊娠是指凡患有各类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因妊娠加重各系统的功能负担,影响......

    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 国务院领导同志 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 《煤......

    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煤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