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市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我市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我们认真按照《日照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山东省统计局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06-2010)》的具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统计干部队伍,为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针对我市目前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统计教育培训工作,使全市统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统计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一、全市统计教育工作情况和经验
(一)着眼于统计事业可持续发展,重视和加强统计教育工作。统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靠科技,二靠人才。多年来,局领导班子把狠抓统计业务素质教育和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上议事日程。一是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强化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和教育。局里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学习制度,学习成为了每个人的追求和习惯。近年来,先后选派3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 班。二是加大统计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发放文件通知、各种业务工作会议和执法培训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同时,我们严格按照省培训中心的要求,挑选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学员听课制度,并严格执行。在组织考试阶段,我们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教育培训,使学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并能结合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特别是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学员们更加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加强统计人员教育培养。近三年,全市参加统计继续教育人数1800人,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近500余人,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人数230人。
(二)摸清家底、规范管理、明确统计教育工作重点。首先是摸清底子。下发了《关于认真搞好统计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对基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了摸底造册,建立了基层统计人员基本情况台账和名录库,实现了在岗统计人员基本情况微机管理,及时掌握统计人员异动情况。其次强化管理、突出重点。及时更新统计人员变动台账,根据台账情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灵活的培训计划。一是具备从业水平但无证上岗人员,下发催办函,督促办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手续。二是对不具备统计从业水平的统计人员,对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要求其参加全国统计从业考资格考试。三是聘请有关专家和各级领导对统计在岗 人员分期分批地进行统计继续教育培训。四是积极开展统计持证上岗情况执法检查。对无证上岗的统计单位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下发《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以促进统计人员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乡镇、企业部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法规知识培训,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技能训练,特别是做好对重点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各类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同时指导各区县切实抓好统计人员上岗资格的培训和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照全省的统一部属,认真做好统计继续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定的组织、发动、培训和发证工作。通过加强宣传、精心组织、严格把关,提高参加培训的人数,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基层统计工作者的档案,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管理。
(四)统计普法、统计执法双轮驱动,力促统计教育工作。坚持统计执法与普法教育共建的工作原则,在执法中教育,在教育中执法。一方面认真开展《统计法》、《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认真总结了“四五”普法的工作经验,同时,成立了统计“五五”普法领导小组,推行统计普法合格证制度,制定下发了《日照市统计 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五五”普法目标责任制。结合实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统计执法检查的时机,向社会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使统计普法成为促进教育工作的推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提高了全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认识。执法成为促进教育工作的又一推动力。
二、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统计教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大量统计人才,统计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基层单位对统计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虽然省、市对统计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基层统计部门和行业部门依然存在对统计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对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抓业务工作上,轻视抓学习,忽视统计干部素质的提高。认为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万事大吉,干部学习无人检查,可有、可无;有的甚至以工作忙、人员少、任务重、无经费等种种理由应付培训工作,同时也存在一些参训人员对参加学习培训的目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不经过培训一样能干好工作,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应付差事,走过场。
(二)基层统计教育培训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
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承担本部门教育培训任务的主要机构,在本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担负重要职责。目前县一级没有专门的统计教育培训机构,都是挂靠在其他科室,从事统计教育工作的同志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只是完成上级布臵的培训任务,很难制订本部门本系统长远的培训计划,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需要。
(三)教学管理的方法呆板、手段陈旧。我们以前进行的培训,无论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培训,还是专业知识的业务培训,方法都很单一,大都采用讲授式即老师讲,学员听的模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无法调动学员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偏重知识传授的多,注重能力培养的少。很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方式,培训手段陈旧落后,方法单一。
三、加强统计教育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建立相应人才管理机制。要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借鉴其他行业培训的成功经验,以制度管人,以好机制激励人。制定出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期规划,建立统计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的教育培训与使用提拔结合起来,真正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与个人成长进步、单位年终评先挂钩,做到学习培训和个人进步的动态统一,使大家真正动起来。
(二)积极宣传,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有效而持之以恒的统计教育培训是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发挥统计工作职能作用的根本途径。因此统计教育培训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向领导积极主动汇报,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围绕统计工作的中心,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牢固树立学习才能进步,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积极主动参加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认真做好调研,把握需求,明确目标。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应从统计工作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做好相应的组织、培训工作。教育培训工作之前,应专门组织召开干部座谈会,或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具体了解当前干部想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搞哪些内容的培训等等。要紧密结合当前统计中心工作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紧紧围绕干部队伍的需求和期待,按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干部的能力要求,科学设臵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举办相应的培训活动。
(四)选好教材,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在以往培训中,教材老化、过时,严重制约培训实效性。我们可以根据培训内容、要求,选择一些实用性强的书籍,也可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自行编写一些实用性强的册子,既实用又便于操作。为 了保证培训效果,我们要不断推出新的培训模式。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是增强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和只注重单一理论学习的方法,把学习与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传统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统计培训效果和教育质量。
第二篇:对我市信访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对我市信访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2011年即将过去,面对目前我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多、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问题突出的形势,围绕市委提出的保五争三目标,我们认为应从建立全市大信访的思想,从全局入手,整合力量,加大力度,真正建立全市信访工作“一盘棋”。
一、建立更加完善的信访考核机制。目前运行的信访考核机制在对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的考核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励、鞭策作用,但随着省里一些机制的改变和面对全市当前形势,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
1、加强对市群工部自身业务科室的考核。其目的是促使各科室与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的沟通,增强其服务意识,具体可以把各科室的成绩排名,加入所服务对象即各县区对其的评价因素。
2、对“三类访”特别是赴京非访的考核,一是要对责任单位和稳控单位同时考核。二是随着省里考核方法的变化,市里的考核要与省里统一一致起来,同时结合实际把打击处臵情况和案件处理情况分开考核,将打击处理的考核由市委、市政府直接对公安部门或政法委考核,不应将其对各县区群工部考核,因为群工部对此没有协调和指挥职能。再就是应该将人事分离的对事在单位进行评查,而不是对人所在地评查,这样就减少了市里的互相协调工作。
3、对县级领导大接访的考核,应直接通报来接访人(可以规定不能按所报台帐日期接访的,提前半天向市群工部请假)。
二、为加大案件交办、督导力度。市群工部将国家、省交办案件和市自立案件在征求县区群工部责任主体的前提下直接交办责任单位,处理情况责任单位直接报市群工部,同时加大督导力度,由市督导小组在县区群工部的陪同下,直接督导责任单位。
三、市驻京工作组要把县区派驻人员统一管理,采取集中住宿(费用可分摊),统一调配。接送小组可以报请市政府购买中型面包车两辆,由市公安局抽调干部统一管理值班,这样便于管理和协调,不必各县区一替一个月,不好管理。费用可由市政府统一出或者各县区分摊。
四、成立全市打击处臵非访领导小组,加大非访打击处臵力度。我们认为此项工作不应由市群工部出面,而应由市政法委牵头组成由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参与的专门打击考核机构。市委、市政府统一接回的非访人员统一交打击机构处臵。
五、市接访大厅应该让市直业务局委参与接访,凡涉及反映相关类问题的设臵窗口当面解释。各县区也可派驻一名同志接洽,这样现场解释后就可以避免只有市群工部工作人员接访直接交办而带来的大量工作量。因为好多问题特别是一些不符合政策的问题,业务部门解释后能把信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因交办又必须保持满意率而使上访人误认为自己有理而一味上访。
六、建立长效的评查评判机制。对全市疑难多发信访案件统一协调办理,避免推诿扯皮现象。
以上只是我们的粗浅想法,有不到或不妥之处,请领导谅解。另从目前全市非访形势来看,在加大化解力度的同时,必须解决打击不了的问题。如果市委、市政府不下决心解决打击处臵收教不了的问题,非访势头不但无法遏制,反而会愈加助长无理非访人员的嚣张气焰,从而甚至串联非访。
2011年12月24日
第三篇:对我市发展教育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文章标题:对我市发展教育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对近年来城区教育发展的几点看法近几年来,清城区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这几年,是我区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最快、效果最好、亮点最多的几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大优化。2003年到2006年四年间,全区共撤并农村中小学校46所,大大地优化了农村学校的布局。从2004年开始,我们先后完成了对中心区域的城区一中、城区职中、松岗中学和新北江小学4所学校的新建和扩建,为市区增加了一大批优质学位。二是教育强镇创建取得了大突破。我们大手笔推进教育强镇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年初,石角镇已经成功创建成省级教育强镇,成为了粤北地区第一个省级教育强镇。三是等级学校创建取得了大成效。这几年,我区先后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学校。其中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成为了国家级重点职中;城区一中、松岗中学和石角中心小学等一批学校创建成为了省一级学校。其中石角中心小学成为了粤北地区第一所省一级的农村小学。四是精品学校建设取得了大进展。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华侨中学,目前首期工程已经完成,原华侨中学和城区一中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全部入读新侨中。今年我们将全面铺开新华侨中学二期建设,该校全部完成建设后,将成为我区乃至我市新的窗口学校和品牌学校。五是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大提升。这几年,我区通过教师人事制度及教育教学等一系列的改革,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近几年来,我区每年的中考、高考升学率都呈现了大幅度攀升的可喜势头,在全市保持了领先优势。
二、“教育年”发展教育的新举措今年是我市的“教育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必须在2008年创建成为省级教育强区。因此,今明两年将是我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的教育新举措,可以归纳为围绕“一个目标”,实现“六个新突破”:“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在2008年实现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区今明两年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六个新突破”:一是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的新突破。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建设规范化学校为突破口,撤并一批规模较小的学校,力促学校上规模。今年我们除了按照创建教育强区的要求,继续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力求使农村学校布局更教合理之外,在中心区域的重头戏就是尽快研究和出台新的方案,大力整合原城区一中,计划利用原城区一中比较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组建一所影响力大的品牌中学。二是实现教育强镇(街)创建的新突破。将在石角镇成功创建粤北首个省级教育强镇的基础上,今年切实采取措施,确保龙塘镇创建成为省级教育强镇,并在2008年将源潭镇、洲心街创建成为省级教育强镇(街),并将东城街和横荷街创建成为市级教育强街。三是实现品牌学校建设的新突破。重点是确保今年内将新华侨中学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并将新华侨中学打造成为全区乃至全市高中教育的品牌。同时,将整合后的城区一中打造成为新的品牌学校,并全力以赴完成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国重”的复评,将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打造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将松岗中学打造成为初中教育的品牌,将新北江小学打造成为小学教育的品牌,将石角中心小学打造成为农村小学的品牌,等等。我们将通过培育品牌学校,打造出城区教育新的亮点。四是实现教育特色发展的新突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两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结合我区教育实际,增创教育发展优势,全力培育城区的特色教育科研、特色德育教育、特色艺术教育、特色英语教育和多元化办学特色,以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来推动教育发展。五是实现教育发展质量的新突破。坚持走特色强教、质量强校的路子,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切实提高各类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和提高城区的中考、高考成绩在全市的领先优势。六是实现“两支队伍”建设的新突破。大力组织实施“名校长”和“名教师”工程,加快培养一批有实力、有声望的名校长、名教师。同时,按照“教育年”市区两级政府对教育的奖励政策,重奖一批名校、校长和优秀教师,并根据财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对我市发展教育的几点看法与建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我市发展教育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第四篇:关于加强我市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1-04-25 09:05 共浏览
160 次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民进郑州市委员会(2009年9月)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近期我们组织开展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召开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政府文件形式先后出台了《2004-2010年农民、《2005~2007年郑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规划》、《2006—2010年郑州市新范村农业技术培训规划》等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划和指导意见,以市农业局为牵头单位的职责部门,多组织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业广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有效提升了我市农业的技术含量,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发展。‚九五‛时期以来,我市农业部门重点推进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训4.1万人;‚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完成30.2万人;‚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指导服务210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成引导性培训10.2万人,技能培训5.8万人,转移就业4.7万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737人(高级农民技师60人,农民技师555人,农民技术员2122人);获的有5万人,基本满足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投入资金贫乏,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公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就是免费培训有的也很难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对农民进行技术发资料,科技人员就餐,交通等都需要资金补助。如果没有政府投入,农民培训工作是很难开展好我市对农业科技教育投入经费上来看,除了07年、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市40万元外,其他方面基本没有投入,目前我市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主要靠承担的国家、河南省农民科技目和各级农业部门提取的工作经费。据初步测算,我市农业教育培训资金缺口达3500万元。诸如重技成果项目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资金投入均很少或没有。多年来我市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开发育培训、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以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工作发展缓慢。公益性的农事业缺少了资金投入,实际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提高农民素质更是无从谈起。
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组织。我市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组织,各自为政散、业务交叉重叠,导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运行机制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制度不、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机制不健全、氛围不浓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局系统现有4个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专职机构,他们是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郑州市分校(郑州市培训中心);郑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郑州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郑州市蔬菜科技服务中心,上述的单位有业务渠道,但缺乏办学场所;有的单位有办学场所,但业务渠道不畅;有的单位职能单一难以扩充发展。这种各自为政、财政供给形式不
一、培训资源分散、业务交叉重叠的组织架构,导率较低,效果较差。目前四个单位承担的项目或任务均很少,仅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中专学历教育、术教育培训、‚致富早班车‛、‚科技下乡‛等工作,几乎都没有直接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农民训项目,诸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工程‛、‚科技入户示范工证书工程‛、‚农业实用人才培训‛等,农业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和农业专业识更新培训工作也几乎没有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严重滞后。全市统一调配衔接农业科技教育统筹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难度较大,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设立专项资金,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政府行为,没有经费门的支持,是很难持久的。各级财政应根据自己的财力情况和当地村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发展需要,安高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将此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一是实用人才年培训培养种养业能手1000名、科技带头人100名、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500名。二。设立‚中原农民精英奖‛ 100名;设立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多元化体系建设引导资金,对在新农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单位、培训机构、专业化组织、龙头企业等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三是技术服务补贴,主要用于编制、印刷教材,主导专业技术及培训内容的遴选,项目监管、宣立市级人才库和实用人才交流等费用。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随财年增加。除财政专项资金外,应拓宽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开发领域,建立起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的人才开发机制。
(二)建立整合组织,加强协调管理。成立郑州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市农民教,研究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协调职能部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郑州市农民教育培训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参加,整合现有培训资源,依托郑州市农民中心,统一承担培训工作,形成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务实创新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新市)、区、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开展工作。、整合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对实施计划、项目、基地、教材、师资、资金、考核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整合,由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办公室解任务并落实责任,出台监管细则,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如统一下达培训计划任务,严格项目资金定培训机构,统一调配专兼职教师,统一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验收等,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训资源整合后形成八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协调培训工作;统一制定培训实施计划;统一调配使用一调度师资力量;统一编辑出版教材;统一调拨使用培训资金;统一召开培训业务会议;统一考核。、坚持整合原则、健全各项机制。经过培训资源整合后,坚持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培训,成果资源共享的部门不能擅自组织农民培训,同时要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健全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由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依托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形成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是综合协调培训工作,二是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计划,四是审定经费预算使用计划,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联席会议由领导小组主持,原则上每季度议有关事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2)加强培训工作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有制度、有措施。要建立培训台帐制制度、学员档案信息制度、季报告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考核验收制度等。实际工作中,项目必须经过规划、执行、督导、检查、验收和评估等环节。各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逐级落实目监管。日常组织检查与督导以县区为主,市进行抽查,年底验收主要采取县区自查、市审核验收监督检查包括现场查看、随机抽查、入户调查等方法。重点对培训完成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台帐建射带动和发展产业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
第五篇:关于加强我院培训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关于加强我院培训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陈向军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竞争环境,分析了我院培训中心目前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加强培训工作的一些建议及今后培训工作的重点、目标。
关键词:培训;教学;质量
2002年底,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以11家公司正式挂牌为标志,形成了全新的格局。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学院上下群策群力,制定了学院的发展计划,其中之一是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把培训工作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给培训中心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培训中心作为学院主管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学院的一个对外窗口,管理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训工作如何适应企业的需要,如何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建议。进一步优化培训条件,改善办学环境
培训中心在省电力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硬件设施已日趋完善,投资新建的培训楼,内设宿舍、教室、会议室、活动室、餐厅,条件大为改善,培训学员学习、就餐、住宿、活动可以足不出楼,这为搞好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为使培训手段现代化,学院还不断加大对教学硬件的投入,目前培训中心已有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功能会议室两个,学院计算中心配备了几百台电脑,可同时容纳200名学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训中心已初具规模,三年来,已举办过各类培训班一百多期,完成近5000人次的培训。为适应培训工作的新形势,还应加大投入,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及生活设施,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创造条件,通过校园局域网,使培训中心与教师能够互相沟通、交流;开通培训中心计算机上互联网,及时了解全国培训市场的形势、动态;开设网上培训课程等。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培训中心作为一对外部门,应改变重培训、轻服务的思想,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要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发展;要经常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取长补短。加强师资和课程建设,创名牌培训课程
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关键,我们按照省公司制定的培训计划,积极、主动地做好培训对象的需求分析,征求承办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选择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培训课程,力求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能力,达到培训的要求。
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和培训中心的声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院领导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分期分批选派优秀教师前往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取经,以积累培训教学经验。学院内经常组织教师跟培训班一起参加学习,以掌握培训教学的内在规律,提高培训教学水平。
培训中心在确保完成省公司科教处的培训计划外,还应参照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创出自己的名牌培训课程,以此赢得品牌效应。我们曾举办过多期处级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班、科级干部工商知识培训班。经国电公司教培部考察,我们已具有开办县供电公司供电所所长培训班的资质,并已开办了几期培训班,得到了一致好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广告、网上广告等,提高培训中心的知名度,为学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积极探讨、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传统培训就象学生听老师上课一样,老师不停地讲,学生边听边记,然后考试,拿合格证书。时代的发展赋予培训许多新的含义。培训中心的全体同志经常研究,如何调动学员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如何创新培训方式,如何提高培训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训中心已尝试过讲课与座谈、咨询相结合的互动式培训方式,从原来的灌输式转变为现在的咨询式,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学员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向老师请教,老师运用专业知识予以解答、一起探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质量,还丰富了教师所缺乏的实践经验,一举两得。在全省县供电公司第一期供电所所长培训班中,我们运用了这种咨询式培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员们全部来自基层,他们感兴趣的是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这种形式的培训非常赞成,老师因势利导,少讲理论,多讲范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如专题研讨、公开课等。同时,有机地把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开拓学员知识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每期工商管理培训班都组织学员到省内外先进企业实地考察。省内企业有江铃集团、洪都航空公司等,省外有山东省电力公司鲁能集团、江苏省电力公司等,供电所所长培训班到省内一流蒋巷供电所参观学习。通过考察,使学员拓宽了视野,学到了新知识、新经验,增长了才干。培训质量就象企业产品质量一样,它是培训中心的生命线,是培训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所有的培训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网上培训日渐成熟,省公司科教处非常重视,现正在开发远程教育培训网项目。走出去,请进来,使集中脱产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开拓新的培训市场
任何开发出来的新产品都要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才有生命力,没有目标市场,产品也就没有开发价值。培训工作亦是如此,除了按省公司科教处下达的培训计划运作外,把要培训的学员请进来,集中学习。我们还可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借鉴函授教育的成功经验,走出去,主动送教上门,按企业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等,把培训班办到企业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既方便了企业,节省了企业的培训费用,又解决了员工的工学矛盾,为我们开拓市场,做了有益的宣传。我们与九江供电局合作开办了工商管理知识培训班,得到了科教处领导的认同,为向外开拓培训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注重学员的信息反馈,总结经验,以求发展
培训班结束前都要召开一个简短的座谈会,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学员对培训的反馈意见,畅谈培训期间的收获和感想,这已成为培训中心的一项工作制度。培训中心全体同志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沉稳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期培训班,从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授课时数、后勤服务等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服务水准,使学员通过培训能较快提高技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与时俱进,树立培训新观念
“入世”后,企业培训面临新的形势,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办好培训中心,首先要树立新的培训观念,树立培训市场化、产业化观念;培训信息化、科学化观念;培训国际化、终身化观念,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从计划走向市场,从经验走向科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建立培训新机制,即要进一步建立新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①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深入市场调查研究,掌握经济发展信息,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瞄准市场需求,善于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主动开发培训项目。②联合办学、效益共享的机制。主动与有关行业加强联系,为其提供培训服务,共同研究开发培训项目并通过合同形式,建立利益共享关系。③内部管理实行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培训内部环境,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师资队伍,注重培训效果,开拓培训渠道,只有这样,培训中心才能健康发展、前程似锦。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