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转移定价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考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国际化,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纷纷积极地向外投资。各国税制千差万别,客观上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在国际避税活动中,转移定价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避税手法。对此,各国采取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制定转移定价税制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转移定价税制,是指按照一定原则,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对转移定价进行调整的制度、方法。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制定起步较晚,在实施中暴露出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拟就我国转移定价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谈些个人浅见。
一、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转移定价税制源于经济特区的反避税实践。深圳市在1988年初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并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与关联公司交易业务税务管理的暂行办法》,实际上就是我国最早的转移定价税制法规。在此基础上,1991年我国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进行合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这标志着我国在涉外税收管理中全面实施了转移定价税制。此后,我国在1992年9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1993年8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制定了有关的条款,从而完善了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立法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税务局于1992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发布了《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这就大大充实了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内容。我国目前转移定价税制中对于关联企业的认定、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认定、调整方法以及调整时限问题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二、我国转移定价税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转移定价税制,无论在基本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运用上,都已和国际惯例接轨,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居于领先地位。这无疑对加强经济建设,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税制建设,维护国家权益起着积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实施仅仅才起步,其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税务机关在实施转移定价税制的过程中显得乏力。
1、思想认识问题。目前尚有许多人提出严格实施转移定价税制会损伤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影响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吸收和引进工作。
2、调整方法问题。我国转移定价税制中规定了转移定价的四种调整方法和使用顺序。应当承认,前三种方法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南所规定的符合正常交易原则的可比非受控价格法、转售价格法和成本加成法是—一对应的;但对第四种方法没有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对于经合组织指南中可以借助的交易利润法也只字未提。而在我国的征管实践中,或许是出于方便和可操作性的需要,经办人员往往偏爱使用核定利润率对关联企业转移定价进行调整。这难免有背离正常交易原则之嫌。不仅如此,我国转移定价税制中对于各种调整方法规定机械的使用顺序,也值得商榷。
3、缺乏标准问题。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转移定价税制相比较,规定过于简单,没有规定各种方法的实际内容。关于劳务转让价格的调整和无形资产转让价格的调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标准不明确,致使有关人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从现有规定中找到相应的条款来操作。
4、举证责任问题。缺乏关于纳税人负有举证责任的条款是现行转移定价税制的主要缺陷之一。所谓明确纳税人的举证责任,其一般做法是明确规定纳税人在转移定价案件中负有举证责任,而如果税务机关裁定纳税人有转移定价避税行为,纳税人又不能提供与事实相反的证明,则按税务机关的裁定执行。由于我国尚缺乏这类条款,税务机关在实施转移定价税制时没有权威性,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外商大都采取一拖再拖、讨价还价的办法与税务机关周旋,叹苦经,讲困难,要求照顾,甚至以上告相威胁,造成税务机关调整转移价格避税业务的时间都比较长,通常需要半年甚至一年。
第二篇:现行消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现行消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曾琼军 陈晓瑜
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制是从1994年1月开始实行的,至今已有6年多的历史,在调节消费结构、抑制超前消费、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运行的实际效应与当初的目标效应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当扩大内需成为目前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时,现行的消费税制更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一、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带来诸多问题
(1)认识上产生误解,消费税与增值税同属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增值税实行价外税,税款由消费者负担,而消费税却是价内税,使人认为由企业负担,事实上实际的负担者仍是消费者。认识上的偏差,不利于国家调控消费和分配的政策,不利于引导需求。(2)价税不分,影响价格透明度和税收透明度,消费者购买物品所付的款项无法区分价款与税款。(3)作为价内税,消费税依然存在重复征税问题,重征了增值税。(4)价内税与价外税并存,会给会计核算和统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现行消费税征收的税目少且拘于格式化
(1)我国目前只对烟、酒、汽车等11个税目征消费税,对许多高档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尚未征税。这导致消费税制在宏观调控上力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我国目前许多高档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据报载,1997年我国VCD的总产量超过1500万台,而全国市场需求量仅1000万台左右;1998年全国VCD的总产量达5000多万台,但市场总容量不超过1500万台,而其中进口产品又占据了约20%的市场,更加剧了VCD生产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各地歌舞厅、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桑拿浴室、按摩房比比皆是,经营者有暴利驱动,吃喝玩乐者常常有公款作后盾,公款消费屡禁不止,而此类超前消费行为却未征消费税。(2)涉及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应税消费品也太少了,对破坏生态的恶劣行为起不到抑制作用。(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消费品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常用品或生产资料,如:摩托车、护肤护发品等,对此征税,使消费受到限制,不符合我国消费税的指导原则。
三、消费税的税率不尽合理
现行税目中护肤、护发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属于生活必需品,税率比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还高;汽车轮胎属生产资料性质,且在对其征税后还要对小汽车征税,有重复征税现象,属所征税率过高之列;烟的税率在40%到45%,与大多数国家相比,税负处于较低水平;与卷烟一样,烈性酒如白酒的过多消费会影响人体健康,且过多的生产也浪费粮食,其税率偏低,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属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消费还会污染大气环境,税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也是较低的。
四、目前消费税的征税环节过于单一
(1)征收中生产环节难以准确确定,如原材料生产、半成品制造与加工、在产品的分装与配送,甚至涉及批发与零售的生产环节,要加以准确划分是相当困难的。(2)给偷逃税者以可乘之机,一旦生产者或进口者逃避了税收,就很难将所偷逃的税从下一环节补征回来。再次,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因为消费者是消费税的最终承担者,商品经过的流通环节越多,价税转嫁次数也越多,商品涨价也就越多,而消费税的隐蔽性特点又使消费者无从区别价税,在递层累计的基础上,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针对现行消费税制中不尽完善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将消费税由价内税转变为价外税,增加税收透明度
(1)价外税的表现形式是价税分离,消费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负担了税收,负担了多少,不存在任何隐蔽性,既突出了间接税的性质,又有利于调节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需求方向。(2)明确体现了国家抑制某些产品消费需求的政策,如香烟,国家限制生产,又不提倡消费,对其课征高税,价税一分离,消费者一比较,价格与税款孰高孰低清晰明了,反映了国家的政策倾向。
二、适当调整并扩大征税范围
(1)应增加对一些税基宽广、消费具有超前性质且课税后不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价高利大的高档消费品进行课税,如保健饮料、高档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皮革制品、装饰材料、美术工艺品、移动电话等。(2)对娱乐业项目如歌舞厅、卡拉OK、保龄球、高尔夫球、台球等,以及特殊服务行业如桑拿、按摩等征收消费税。虽然已对其征收营业税,但实行的是浮动税率5%-20%,再加上主观因素掺杂的成分太多,因而税率最终确定的选择度较大,无形中给税款流失开了口子。应将其从营业税范围划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相对加重征税程度,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又可限制奢侈消费行为。(3)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品的征税,如卫生筷、塑料袋等。(4)对一些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或常用品如摩托车、黄酒、啤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可少征或不征消费税。
三、调整部分应税产品的消费税率
对于烟、烈性酒、鞭炮、焰火、汽油、柴油等可适当提高税率,真正做到“寓禁于征”,同时,也有必要采取国际通行的办法,对含铅和无铅汽油实施税收差异,来鼓励无铅汽油的消费,保护环境;另外,针对目前我国消费疲软、生产过剩现象,政府可利用税收,一方面通过扩大征收范围以抑制盲目投资,另一方面,也可适当降低某些产品的税率,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如可适当降低小汽车、摩托车的税率,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护肤护发品、汽车轮胎甚至可以取消征税。
四、拓宽课税环节
消费税征收环节不应仅局限于生产与进口环节,还可推行到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商品交易会现场及消费行为发生时刻,并可采取多环节并行征税的办法,以此扩大税基,增加收入。(1)增加对批发、零售等环节征收,可体现调节的目的,减轻生产企业的负担。(2)对烟、酒等某些市场需求量大、物价上涨快的行业,可多环节并行征收,以防止企业用转移利润的方式避税。(3)对金银首饰、各种高档娱乐、高档电子电器的消费行为开征的消费税,可在消费行为发生时缴纳。
当然,这些措施有些可配套进行,例如商业环节征税可与价外税同时实行;也有些可一步到位,如扩大开征范围和调整税率;有些则需要一个过程,例如实行价外征税,首先应多加宣传、引导,让消费者渐渐地接受这种国际上普遍流行的方法,然后逐步实施。
第三篇:现行消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现行消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一、消费税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带来诸多问题
(1)价税不分,影响价格透明度和税收透明度,消费者购买物品所付的款项无法区分价款与税款。(2)认识上产生误解,消费税与增值税同属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增值税实行价外税,税款由消费者负担,而消费税却是价内税,使人认为由企业负担,事实上实际的负担者仍是消费者。认识上的偏差,不利于国家调控消费和分配的政策,不利于引导需求。(3)作为价内税,消费税依然存在重复征税问题,重征了增值税。(4)价内税与价外税并存,会给会计核算和统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现行消费税征收的税目少且拘于格式化
(1)征收范围有待扩大:各地歌舞厅、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桑拿浴室、按摩房比比皆是,经营者有暴利驱动,吃喝玩乐者常常有公款作后盾,公款消费屡禁不止,而此类超前消费行为却未征消费税。(2)涉及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应税消费品也太少了,对破坏生态的恶劣行为起不到抑制作用。(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消费品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常用品或生产资料,如:摩托车、护肤护发品等,对此征税,使消费受到限制,不符合我国消费税的指导原则。
三、消费税的税率不尽合理
现行税目中护肤、护发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属于生活必需品,税率比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还高;汽车轮胎属生产资料性质,且在对其征税后还要对小汽车征税,有重复征税现象,属所征税率过高之列;烟的税率在40%到45%,与大多数国家相比,税负处于较低水平;与卷烟一样,烈性酒如白酒的过多消费会影响人体健康,且过多的生产也浪费粮食,其税率偏低,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属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消费还会污染大气环境,税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也是较低的。
四、目前消费税的征税环节过于单一
(1)征收中生产环节难以准确确定,如原材料生产、半成品制造与加工、在产品的分装与配送,甚至涉及批发与零售的生产环节,要加以准确划分是相当困难的。(2)给偷逃税者以可乘之机,一旦生产者或进口者逃避了税收,就很难将所偷逃的税从下一环节补征回来。再次,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因为消费者是消费税的最终承担者,商品经过的流通环节越多,价税转嫁次数也越多,商品涨价也就越多,而消费税的隐蔽性特点又使消费者无从区别价税,在递层累计的基础上,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二、消费税改革国际经验
一、发达国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税政策的特点(一)课税对象选择 尽管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至今仍然有一些OECD成员国(如丹麦、德国)对一些日常消费品(如盐、糖、咖啡、火柴、巧克力、冰激凌等)征收消费税,但总体来看,选择特定的消费品作为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是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见表1)。
1.从课税对象的类别看,发达国家的消费税主要对以下几类产品征收:酒精饮料;烟草产品;矿物油、矿产品及其他能源;交通运输;环境污染行为;其他消费品和消费行为。每类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具体征税范围则因国家而异,如美国和日本对矿物油和矿产品的征税范围就比德国和英国大得多。
2.从课税范围的大小看,发达国家的消费税可分为有限型、中间型和延伸型。有限型消费税征税范围不宽,课税对象较少,如英国,仅对酒精、烟草、烃油、车辆等征收消费税。中间型消费税范围较宽,除覆盖有限型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外,还包括奢侈消费品及一些服务行业,如美国、日本。延伸型消费税是除了上述两类包括的范围外,还将一些生产、生活资料列为征税对象,如德国。3.从税收征管看,消费税既有归属于中央(联邦)ZF的,也有归属于中央(联邦)以下ZF的。如美国和日本的各级ZF都有征收烟草税,但相比之下,消费税收入大多归属于中央(联邦)ZF。
尽管发达国家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宽窄不一,但其主要课税对象都是那些会对资源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产品或消费行为,因此在生产或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可调控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所能承受的限度内。
(二)差别税率设计
从全球范围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税的税率都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从量定额与从价定率。由于消费税征税对象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消费税的税率档次就不能同一般的货物与劳务税一样,对所有商品或劳务采用单一或少数几个税率,而需要对不同的商品和劳务适用差别税率,以保证ZF利用消费税政策调节不同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尽管各国消费税税率差别较大,但确定税率高低的总体原则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越大的产品或消费行为,适用的消费税率越高。从OECD成员国中的欧盟国家烟酒产品的消费税税率可以看出,各国对啤酒和葡萄酒税适用的消费税率都相当低,而对烟草和烈性(高度)酒适用的税率很高,几乎相当于啤酒和葡萄酒税率的几倍甚至数十倍。而从同一种产品看,各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生活习惯等原因,税率差别也非常明显。如英国和爱尔兰的卷烟消费税每包(20支)超过4欧元,而波兰和斯洛伐克每包不到1欧元(见表2)。
二、发达国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税政策改革趋势
一方面,从征税范围看,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各国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征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消费税,将对环境有害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使消费税的课征范围由有限型或延伸型向中间型转变。目前,发达国家征收的同环境有关的消费税课税对象按污染品的物理性质可分为:对固态废弃物的征税,如固体废物税、垃圾填埋税;对液态废弃物的征税,如水污染税;对气态废弃物的征税,如一氧化氮税、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通常对产生这些污染气体的燃料,如汽油、煤炭、天然气、液化气、航空燃料等征税);对噪声的征税,如噪声税。
另一方面,从消费税税率的改革趋势看,逐步提高危害环境和健康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税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2001-2005年,许多OECD成员国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汽油、柴油和垃圾填埋的消费税税率。③以英国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从1996年起先后开征了垃圾填埋税、气候变化税、采石税、伦敦市中心拥挤费,并不断提高这些新税种和原有的汽车消费税、汽车燃油税等的税率。
三、改革措施
(一)将消费税由价内税转变为价外税,增加税收透明度
(1)价外税的表现形式是价税分离,消费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负担了税收,负担了多少,不存在任何隐蔽性,既突出了间接税的性质,又有利于调节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需求方向。(2)明确体现了国家抑制某些产品消费需求的政策,如香烟,国家限制生产,又不提倡消费,对其课征高税,价税一分离,消费者一比较,价格与税款孰高孰低清晰明了,反映了国家的政策倾向。
二、适当调整并扩大征税范围
(1)应增加对一些税基宽广、消费具有超前性质且课税后不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价高利大的高档消费品进行课税,如保健饮料、高档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皮革制品、装饰材料、美术工艺品、移动电话等。(2)对娱乐业项目如歌舞厅、卡拉OK、保龄球、高尔夫球、台球等,以及特殊服务行业如桑拿、按摩等征收消费税。虽然已对其征收营业税,但实行的是浮动税率5%-20%,再加上主观因素掺杂的成分太多,因而税率最终确定的选择度较大,无形中给税款流失开了口子。应将其从营业税范围划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相对加重征税程度,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又可限制奢侈消费行为。(3)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品的征税,如卫生筷、塑料袋等。(4)对一些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或常用品如摩托车、黄酒、啤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可少征或不征消费税。
三、调整部分应税产品的消费税率
对于烟、烈性酒、鞭炮、焰火、汽油、柴油等可适当提高税率,真正做到“寓禁于征”,同时,也有必要采取国际通行的办法,对含铅和无铅汽油实施税收差异,来鼓励无铅汽油的消费,保护环境;另外,针对目前我国消费疲软、生产过剩现象,政府可利用税收,一方面通过扩大征收范围以抑制盲目投资,另一方面,也可适当降低某些产品的税率,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如可适当降低小汽车、摩托车的税率,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护肤护发品、汽车轮胎甚至可以取消征税。
四、拓宽课税环节 消费税征收环节不应仅局限于生产与进口环节,还可推行到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商品交易会现场及消费行为发生时刻,并可采取多环节并行征税的办法,以此扩大税基,增加收入。(1)增加对批发、零售等环节征收,可体现调节的目的,减轻生产企业的负担。(2)对烟、酒等某些市场需求量大、物价上涨快的行业,可多环节并行征收,以防止企业用转移利润的方式避税。(3)对金银首饰、各种高档娱乐、高档电子电器的消费行为开征的消费税,可在消费行为发
生时缴纳。
当然,这些措施有些可配套进行,例如商业环节征税可与价外税同时实行;也有些可一步到位,如扩大开征范围和调整税率;有些则需要一个过程,例如实行价外征税,首先应多加宣传、引导,让消费者渐渐地接受这种国际上普遍流行的方法,然后逐步实施。
三、消费税改革最新动态:保增长趋势下 消费税改革或出台
深化税制改革、完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是2012年全国税务工作的重点。根据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以及扩大内需的迫切性,消费税改革的推出或被提上日程。2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出,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举措,明年还将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和引导合理消费。
税务专家认为,征收消费税要考虑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在选择消费品征税时,必须考虑对相关产业和消费需求的影响,要符合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要求。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而扩大消费重在提高收入和改善预期。现行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烟、酒、焰火、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等。
财政部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消费税在有效组织财政收入和正确引导生产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征税范围、税目设置、税率结构等方面应该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合理调整。
之前几次的消费税调整主要涉及资源类产品、汽车、白酒、化妆品、高档消费品等,调整重点是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调整之后,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综合来看,环保型企业得益最多。
刚刚闭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中国经济政策基调将为稳中求进,力图避免经济出现明显下滑。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消费成为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的主导力量。当前形势下,对消费税作出明显调整不仅体现了国家鼓励发展环境保护型、节约资源型、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正努力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真实写照。
第四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纳税对象的规定不够全面。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现象的不断涌现,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的11项应税项目已经不能涵盖个人所得的全部了。一些该征的项目没有列入应税项目。例如“股票转让所得”,企业缴纳所得税,但个人却未缴纳所得税;还有现在的个人外汇买卖,对其所得没有征税。
2、分类税制模式导致税负不公。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实行分类课征。各项适应的税率不同,费用扣除标准也不同,因而使得来源渠道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有办法不纳税或少纳税,而所得来源少,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多纳税。所以,现在个人所得税纳税的主力是工薪阶层,却不是高收入阶层。
3、个人所得税税率档次过多,税率偏高不统一。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超率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制。每一项所得都有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扣除标准,在计算上比较复杂,这不利于提高税务的行政效率,也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边际税率为45%,比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边际税率要高。从各国实践来看,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过高会影响政府税收收入的取得,不利于调动劳动者创造更高收入的积极性。
4、费用扣除标准有待提高。在当前经济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不断增长,居民储蓄率却在下降,呈现出“国富民穷”的迹象,个税起征点提高到2000元减少300亿财政收入,这对5万亿的财政收入来说微不足道,却对更多工薪阶层意义重大。在社会保障制度短期内难有大进展的情况下,个税的“减税”和“让利于民”,将对促进公平、保障民生有重要意义。税负公平是最重要的税收原则之一,如果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纳税人甚至可以容忍较高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
1、税收法律关系当中,征税人与纳税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个人所得税制的制定主要是约束纳税人行为,而对征税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很多地方以发展经济和吸引人才为借口,擅自越权颁布实行一些违反国家统一税法精神的优惠政策,比如为地方利益对“名人”和“权贵”默许偷税等。
2、税务机关不依法实施税收处罚。强而有力的税收处罚才能保证征管有效性,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税收处罚的力度过弱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纳税人偷税、漏税的行为。
3、缺乏有效的税收执法监督机制。我国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人员执法的监督检查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外部监督也尚未形成公正严明的纳税人监督征税人的监督机制。因而一些非合法的执法现象层出不穷,比如一些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中饱私囊,以情代法,以权代法,其重要原因是缺乏监督其行为的机制。
4、对个人收入不能实施充分有效监控。在社会收入初次分配上秩序混乱,税务机构很难了解个人真实的收入,个人收入方式多样化、个人收入隐性化,这些都给税务机构合理征税提出难题。
5、申报纳税制度不健全,征收手段落后。我国目前为止尚未建立一整套科学现代化的计算机征管系统。无法得知一个纳税人每月取得哪些应税收入,不合法的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因而,个人所得税收大部分是由工薪阶层支撑起来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是由单位代扣代缴。
第五篇: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规划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系统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城市规划应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现状 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中科院院士陆大道说,我国不少地方正在走入城市规划“蔓延式”发展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切实际地发展“国际大都市”,大建开发区、新城和大学城,以及政府办公区大搬家。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有183个。许多城市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要求按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乃至三倍、四倍进行大城市规划。
对城市发展规律的不了解,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浪费。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朱介鸣说,不少城市采用“筑巢引凤”模式,急切地规划和实施新市中心商务区(CBD)建设,但是很少达到规划预期的目标。这是因为,中央商务区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城市功能需求,大多数城市目前仍以低产值的零售业为主。低级的商业零售不需要中央商务区,低产值服务业只需要低质量的办公空间,而无力承受高质量中央商务区的高租金。陆大道指出,我国城市化不能走美国那样的“蔓延式”发展道路,城市建设标准也不应该过分豪华和奢侈,必须走一条“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道路。
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城市规划。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动,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的特征。
(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仅仅流于形式却难以得到落实。
(四)追求速度忽视质量
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城市为了改变形象早出政绩,大搞特搞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五)规划缺乏前瞻性
目前交通拥挤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这除了与我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分不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数量和宽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行路难的现象凸显。在许多旧城区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缺乏、户外活动空间有限,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生活质量。这一切都与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有关,没有在近期或是较长一段时期内给建设留有一定发展空间,导致了大量的拆迁现象。
(六)照搬照抄现象盛行
一个城市独特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造就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古韵,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凸显当地的历史特色及地理特色。然而,在城市规划中照搬照抄、拿来主义,趋同化现象严重,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代而取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再造城市。这样城市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活力,在失去特色的同时也失去了竞争力。
我国城市规划改进的思考
(一)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特有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性行为,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怎样规划,首先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果一个城市规划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再完美的技术条件、再雄厚的物质投资都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把城市的规划提高到人性的高度来对待,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关怀。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从这个层面上说,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二)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是指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实施的不可逆转性。城市的面貌最终是由规划的实施阶段决定的。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将影响规划的实施。
1.强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进程,包括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都要注重法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规划的严肃性,这与城市规划的性质分不开,法制建设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1989年国家出台《城市规划法》,该项法律的实施真正将我国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目前地方性法规仍然需要完善。因此,要避免规划失效,使城市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执法进程,完善执法措施,强化对规划主体和客体的约束机制。
2.城市规划管理科学化。所谓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依据相关法规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实质上它是对城市中各项建设项目的组织、控制、协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对城市建设进行动态的管理、监测,同时规划部门要对反馈上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考察论证,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整,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所以如何消除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如何改变城乡分离、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的弊病等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以下简称《报告》)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只有由原先的单极式城市扩张,转变为组团式城市群的培育,才能一举克服传统城市化进程中的弊病。
当前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有利于我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加快和良性发展。比如目前我国正在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湾三大组团式城市群,有助于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同时,应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系统上可以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有望发育成熟。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的空间分布,《报告》提出了“三维分布”的设计方案,即除上述三大城市群外,应创建七大城市带(线),分别是沿长江城市带、沿京广铁路城市带、沿欧亚大陆桥城市带、沿中国东部海岸城市带、哈长沈大城市带、绵德成渝沿线城市带和海峡西岸城市带。同时,还应发展若干中心城市,最终形成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报告》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表示,这样的城市空间战略一旦成熟,在占全国总面积8%的土地上,将容纳全国55%的人口,产出全国GDP的80%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这样中国其他广大地区的„发展压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3.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城市应当服务于人,以人为核心和导向,把城市环境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为此,城市规划要全面体现民意,切实关注民生,把落脚点放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创建舒适的民居环境,发展多样地方文化,培育城市的个性魅力。加强市民的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增进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突出市民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要在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