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

时间:2019-05-14 23:3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

第一篇: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

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

项目实施方案

三川小学 凌丹

一、研究背景

根据调查发现,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让老师很头疼。一般的问题学生有三类:厌学型、纪律型和品德型。厌学型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迷恋游戏;纪律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遵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小打小闹;品德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小偷小摸,离家出走等。

笔者从教的年级是二年级,班级里有几个男生经常惹是生非。三天两头会发生小朋友受伤流血的事故,其中有个男生至今已经让三个小朋友受伤,一个是眼角,一个是鼻梁,还有一个是嘴唇。这个孩子每次都不是故意的,道德品质其实是好的,可是就是多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下手重,喜欢追、跑、跳。在教育和转化这类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和积极的教师期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感投入程度与期望值直接影响对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的程度和效果。为了学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教育好这类问题学生,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教师情感投入和教师期望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一)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期望是促进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期望是激励学生学习和行为进步的动力。

(三)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期望是发挥德育陶冶感化作用的催化剂。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施方案拟于2017年10月到2018年8月进行研究,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1.确定项目主持人,起草课题实施方案,认真填写“申报表”。

2.召开组员会议,要求自觉收集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将自己所教学的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第一阶段目标:课题参与人员提高理论素养,统一认识,落实各项任务,明确教师期望的内涵;网络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利用每周的班队课,进行德育方面的相关教育。

(二)第二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6月)

1.勤于知情

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是进行有效教育实践的前提。由于教师的自身局限性和学生的复杂多变性,知真情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实际,注意察其言,观其色,通过各种外在的表现,准确地捕捉思想信号。辩证分析、科学筛选,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得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抓住契机,对症下药。

1.善于用情

亚里士多德说:“被情感支配的人最能使人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唯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或思考,如果你想用你的语言感动别人,那就必须在你的语言中注入自己的血液。”当老师情与言相结合,情与行相耦合,情与事相结合,学生必会为之心动,从而打开心扉。

2.精于导情

导情就是对学生的感情进行有效地疏导和激励。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利用积极的教师期望,引导积极的情感。教师要通过理论引导,舆论引导和人格引导,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其次,教师要通过挖掘一般情感中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通过理性的筛虑,给以弘扬和肯定。

第二阶段目标:通过教师的鼓励性的眼神和语言,配合使用奖券、星星、小助手等手段,让问题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拉近老师和问题学生的距离,帮助问题学生的成长和转化。

第三阶段(2018年7月—2018年8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进行评审鉴定。

第三阶段目标:项目组将针对一年来的实验情况做一系统的小结,整理项目实施资料,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分析探讨还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实验、总结、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四、实践目标及成果形式

(一)实践目标

教师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来感化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心理相融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打成一片。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让问题学生不断转化和成长。

(二)项目的成果形式

1.研究论文、相关影像资料等; 2.学生个案研究报告等;

3.形成“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项目”总报告。

第二篇: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提高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成长计划

近五年来,我校共有20多名新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这批教师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步伐,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习即提升。

教师能够透过日常工作的表层,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是需要较丰厚的理论功底的,因此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将“学习”变成一种需要。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为此,我校把每周五4:20—5:30为教师的法定读书时间,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准备了3个本:学习积累本、教学随笔本、问题积累本。学校还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阅读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每位教师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个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论坛。”学年初,制定学年读书活动计划,对读书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学年中,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阅读领悟,积累反思;学年末(暑期),举办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读书研讨会,研讨交流,共同成长。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

我校将在每月的下旬举行一次教师论坛,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各场论坛的主题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导处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梳理后于每月的中旬发在各年级邮箱里。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文档存在教导处邮箱里,以备《和我产生共鸣的文章》选用。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与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的走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2008—2009学年,学校将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次赴上海、杭州、北京、南京、郑州等地外出学习听课,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进行汇报交流,把新鲜的教育教学营养输送到全体教师心灵。通过了解教师学校还将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到我校讲学,讲授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新课程我们如何备课” “30分钟的阅读课孩子应怎样上”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竞争即提高

围绕教师培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朗读大赛、教师粉笔字比赛、教师书画展,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读书交流、各科教学赛讲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1、让竞争成为教师成长的捷径。

在3月、4月连续举行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在周一例会和周五的学习时间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和本班的两名学生参与比赛,比赛内容分为硬笔和毛笔两项。师生各展书写技能。通过评委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

2、让随考成为一种制度。

这学期在每月的考试中,除了正常的学生外,还会多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便是三小的各科任课教师。教师随考,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我校抓住了这一有力时机,在教师随考制度上遵循三原则:一是教师随考遵循师生“同一时间、同一试卷、同一标准”的“三同”原则,为新课改提供了统一课题;二是教师本着“放下架子,从学生做起,铺下身子,从基础抓起”的原则,透过试卷看学生,换个角度看自己,既能改善师生关系,又可转变教学观念;三是在与学生“找差距、比成绩”的过程中,能深入反思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搭建良好平台。

3、让博客伴随教师成长。

我校想建立一个“教育实验博客群”,教师借助博客通过撰写教育反思、参与教研讨论,将教师头脑中原本模糊的、一下子难以言传的知识、经验、体会等通过文字方式记载下来,并随着个体经验的丰富不断修改完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老师们在博客群中不但展示自己的文章,而且对别人的博客进行点评交流。散落于教师个人电脑各个目录和文件夹中的电子教案、课题、论文、课件等,上传至优势网预置的资源分类体系,并以WEB网页的形式保存,实现更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存储、读取和展示。博客点燃了教师内心激情,在博客中教师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鼓励;在博客中教师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三、问题即课题。

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跟踪分析、教师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和反思几年来的课改实验,最后确定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也叫微型课题,微型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研究为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

四、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1、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与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要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教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

2、“同课异构”应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导处要求教研组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领组内教师加强教学环节的专题研究,做到教研活动的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特色化。

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研讨课,针对研讨主题,通过备、说、讲、评、思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做到研有所得,研有所获。3月、4月在教研组内开展“同课异构---构建理想课堂”活动,通过教师们的同备、同说、同讲、同听、同评一节课的5个环节,探索不同的课堂模式,构建理想课堂。此项活动按照“针对疑难,确立课题---同备共说,集思广益---既讲又听,取长补短---评研结合,反思提高---建立文档,资源共享”五个步骤进行,实现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让特色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

我校将在5月份进行教师的教法学法研究——“特色杯”公开课大赛。教师们在开学初选定自己欣赏的教育名家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教师的需要为教师买来这些教育名家或大师的光碟或教学设计,教师列出观看的计划,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和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特色杯”评比中,学校还制定了评课反馈卡,当场评课。为让教师本人予以借鉴,学校还利用实课录相,给教师们回放,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勉,使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五、梳理既成果

教师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教案设计、发表论文、教学反思、研究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让教师体会到职业成就感。教师档案袋在规范化记录个人教学积累和成果荣誉的基础上,展示个人的生命历程、成长轨迹和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相互加深了解。

我们相信,在学习化校园的创建中,全校教师一定会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和创造中锻造自我,真正感受到投身教育所涌动着的生命的意义。

第三篇: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马立新

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无法大规模、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的行走方式,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校讯通博客:教师行走方式转型

一、研究缘由

当代知识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传播影响知识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校讯通在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近几年来,校讯通在学校班级活动中,在推广优秀教育理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校讯通是教育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教育智慧集结的平台,是散发着书香的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

在真正走近校讯通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学校和家长短信沟通、布置作业的一个平台。2009年的3月26日,我与校讯通结缘,随着越来越深入地接触和了解校讯通,我发现它背后有着一个卓越的团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着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引领者教师、孩子、家长不断走向优秀,甚至卓越。因为校讯通博客,我的职业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它把太多老师、家长的关爱和鼓励带给了我,成为前行中的巨大动力。

校讯通博客给予教师以话语权,唤醒了教师主体意识;给予教师以自信,它让教师发现了自身的价值;让农村的教师获得与名师与专家的交流的机会,解决了农村教师无法大规模开展和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行走方式。2009到2010年,我县校长教师

借校讯通平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一些优秀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如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书馨读写社、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四棵柳”读书沙龙、修武县实验小学博客圈、修武县七贤镇“梦之旅”读书会、修武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客圈、修武县第一中学读书协会、修武县高村乡第二中学博客圈,还有众多的教师博腕儿,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成长愿望和践行足迹。可以说,从2009年至今,校讯通对修武县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也涌现出很多的榜样。如郭乃军、薛志芳、薛淑艳、薛小胖、薛花花,吴海燕、牛小国、程新梅、曹二利、苏腊香。校长一般都很忙,但即便如此,他们却一直笔耕不辍,把感动校园的点滴瞬间全部记录下来,又送给老师。可以说校讯通博客成了校长们管理学校、引领教师的好帮手和法宝。而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程新梅和修武县实验小学的曹二利老师则是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走入博客写作的,都已成为校讯通的教师博腕儿和学校迅速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这些优秀的榜样也让我们看到,专业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方式,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得失、梳理自己教育思想并能诉诸文字,这本身就是专业成长。所以更多的时候,幸福就在不远的地方,需要我们的是一份行动,一份投入。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和谁同行,和一个优秀的团队同行,和一群优秀的人同行,相信我们能走得更远!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状况,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此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县特提出“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研究内容

1、以校讯通为依托,打造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校为主,以班为点,辐射家庭,外延社区。通过“校长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学生促家长——家长向社区延伸”的途径,促进了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家长共读,校讯通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全县教师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宁城(修武县古称)事”。2010年5月26日在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了全县第二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校的业务校长、科研负责人,以及各乡镇中小学校长共计1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与教师成长”,旨在推进新教育共同体的开展,构建以网络为平台的新教育区域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交流实验成果,分享实验经验,探讨实验发展。会上,该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二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七贤镇中心校、高村二中的校长教师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校讯通网络培训。

2、以校讯通博客为依托,一点一点地推进县域网络共同体的建设和构筑我县的数码社区,为广大教师校本研修提供自由、宽松、广阔、便捷的空间和舞台。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动员师生、家长借助校讯通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参与到家校共育、共同打造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活动中来;加大校讯通博客先进个人宣传力度;二是要表彰热心博客,推广博客之星,推荐优秀博客;三是各校要定期出版个人或集体的博客文章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四是各校要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其他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法就是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获得的信息、感受、理念不断进行观察、反思,及时修正实施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探索有效研究途径与方法,逐步积累经验,形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经验总结法就是通过实践研究及实验探索,在反思与在再实践中,将所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运用于实践,让实践检验其正确性。个案研究法就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搜集、分析与实验教师有关的一切资料,来研究特殊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其改进,解决教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观察法就是制定好研究计划后,通过对实验教师培训,教师应用信息化与课程整合、课件等实施教学实验,实验中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和音像手段获取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详细的观察资料,获得实验研究的事实依据,进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出和改正。

四、研究过程

修武县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成为全县师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助推器。特别是我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成为该校新教育实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在整个修武县已获得的28名校讯通教育博客“教师博腕儿”中,该校就占到16名,2010年10位教师获得了焦作市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奖。

(一)注重网上读写,扩展读写空间

阅读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009年新教育实验在焦作进行区域性推进,该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以教师教育随笔、班级主题帖、教育博客为突破口的新教育实验独具特色的工作局面。目前,学校的校讯通博客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2009年学校圈子被推荐为校讯通博客首页学校圈子,在修武县首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该校交流《构建数码社区,架起沟通桥梁》,得到了与会市县领导、校长教师们的高度评价。现在读书写博在该校已蔚然成风,师生们读着,写着,成长着,幸福着,该校把校讯通作为平台,鼓励师生快乐读写,学校领导率先在校讯通上开通教育博客,利用网络平台上与大家交流,对学校的读书活动、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和家校联系等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学校还开通了 “数学乐园”和 “书馨读写社” 两个博客圈。

2010 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五届校讯通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该校首次参加比赛24个班级圈子19个参赛成功,李红霞老师所辅导的一三班获得“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老师和苏腊香老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2010年10月29日河南省校讯通第六届“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揭晓,该校的三一班、三二班、三三班、二三班被评为“书香班级”;四位班主任徐芳玲、刘伟、苏腊香、李红霞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班赵佳昊同学获得“阅读天使”称号;三三班黄颖、二三班付宇豪同学的家庭获“书香家庭”奖;程新梅、苏腊香、吴海燕、范敏婕、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在刚刚揭晓的校讯通第七届“书香班级”评选中,该校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三班荣获书香班级特别奖,三二班、四一班、四二班、四三班、**班被评为“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曹丽琴、徐芳玲、刘伟、苏腊香、周海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柳玉玲、吴海燕、范敏婕、苏腊香、刘伟、张小红、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三三班的付宇豪、焦妹齐、杨志轩、赵彦竹、崔正浩、二一班的刘昶六位同学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 四三班的曹文静、武帅彤、四二班的周冲三位同学获得“阅读之星”奖。这些成绩不仅在我县、我市乃至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

说起校讯通博客的开展,源于修武县教育局、学校领导对网络平台作用的重视。一个实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学校网站、论坛、教师主页、家校沟通平台等等,要充分现代网络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考虑到网站的建设和后期维护比较复杂,就想到了现有的校讯通网络系统。2009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关于师生开通“校讯通”博客的实施计划,并着手开始培训教师,恰逢新教育实验在焦作市的区域性全面推进,借着新教育实验的东风,4

校讯通博客工作在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的强力推动下也拉开了序幕。我们的博客开通工作分了三个步骤逐步进行,实现教师、班级、家长、学生的参与。

(二)注重网上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在校讯通博客实施之前,学校对教师读书和书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就有专门的规定,每人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40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写3篇教育随笔,40岁以上教师每周不少于2篇。学校为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博客,给老师们发出提倡:凡是在校讯通博客书写博文的,可以不在笔记本书写,没有博客的教师的读书笔记在教育随笔笔记本上完成,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同时,学校专门对教师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培训,教师对校讯通博客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教师们谈论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博客的使用,教师博客开通70人,占该校教师总数的85%左右。

学校对写博文比较好的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圈子管理突出的班级要进行表彰。一是每次教师例会对博客的情况进行公布表扬;二是学期末有书香个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上学期开展了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共评出了34位书香教师、96位书香少年、60个书香家庭,8个书香班级。

校长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郭乃军校长自己率先开通博客,发表博文《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加油吧!》,适时地给大家提出建议和希望;还通过博客评论给教师和家长学生的博文做了很多留言,进行鼓励和表扬。2009年12月16日一位网名为“农人”的网友给郭校长的博文《写作 享受 期盼》留下评论“能坚持写博文给老师看的领导真不多。佩服啦!”业务校长薛淑艳校长年过半百,虚心学习,很快掌握了书写博文的方法,继第一篇博文《我们的老师就是有希望》之后,经常利用下班以后戴着老花镜在电脑前给参加优质课的老师们评课,适时地进行表彰和鼓励,还把我们教研活动的照片上传,她的博客记录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感动了博友,引领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她撰写博文数量居全校第一,也成为了教师博腕儿。

定期出版博文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2009年11月份学校编辑整理了第一期新教育专刊《从阅读开始改变》,在专刊里专门展示校讯通的优秀圈子和优秀博文,这是对教师的最大鼓励,学校先后出版了《从阅读开始改变》新教育专刊六期,《成长的脚丫》作文选刊,《神童笔迹》书画作品集。刚出版的校刊更是师生校讯通博客推 5

荐文章专辑。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读帖,“跟帖”,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为教师搭建一个思考、讨论、争鸣的平台,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教研形式死、时间短、收效低的现状。

基于专业发展,以网络架构为平台,以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为基点,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融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为一体的专业支持体系的研修模式。在教师学习共体中网络校本研修能更好地达到研修目的,优化研修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现象、教学资源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获得同伴、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使个人在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少走弯路、少走回头路。这种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网上研修度身定制,使教师个体、教研组群体和学校整体获得长足、专业的发展。

(三)注重家校互动,创建网络学校

学校专门对班级圈子的管理和家长开通博客进行了培训。许多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班级空间交流,形成了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的基本网络结构。老师家长利用网络平台写博客,挥洒笔墨,抒发情怀,互相留言,互相鼓励,在学校论坛发起谈论,网上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为了更好地推广校讯通博客,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学校先后做了几项工作:

1、通过校讯通短信给全体家长指导博客的开通,圈子的加入等等,并聘请校讯通技术指导程强老师进行技术维护。

2、对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进行统计,并针对性指导。

3、印发校讯通博客的普及知识宣传页2000余份,发放给家长。

4、2009年11月25日召开了家长学校研讨会,会上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的专题培训。

5、2010年11月2—4日,学校又连续三天对家长进行博客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400余人。学校每次培训都做了精心安排,各班班主任负责用短信通知到会家长,并给家长发邀请书,保证报名的家长参加会议。对博客知识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博客的开通方法;加入博客圈的方法;如何与博友之间交流。培训会上还邀请在写博上表现突出的家长做典型发言,这些措施促进了家长的参与热情。

学校通过校讯通,通过两个借助,提高学校的管理实效。一是借助校讯通的“家校互动”“优秀班级”两个栏目,将学校的新举措、班级听评课安排公布,让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班级教学活动中。二是借助校讯通网络平台的“留言版”“亲子沟通”“教子有方”等特色栏目进行交流,老师把学生的一些信息通过网络及时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并 6

回帖参与、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目前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就涌现出了3个家长博腕儿。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改变了社会、学校、家庭互不了解、互不沟通的现状。

(四)注重网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

2010年9月9日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书馨”读写社启动仪式。从此书馨读写社---书友们成长的家园。教师们写博是为了真正让自己进步,养成学习读书反思的习惯。同年9月20日,“书馨读写社”开展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活动,活动形式生动,发言自由,环境宽松。活动开始,明星圈主吴海燕给大家做了热情洋溢的交流,解决了书友们写博路上的一些疑难,又探讨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大家看了她的博文《别急,慢慢来》。她的发言,极大程度地鼓舞了书友们的信心。博腕程新梅和苏腊香分别交流了自己写博路上的感悟,《爱上它,不要轻言放弃》、《快马加鞭,跟上自己的队伍》鼓励大家要爱上校讯通,要用心写自己真实的心灵,不要轻言放弃。学校教导处柳玉玲主任的发言在更大程度上坚定了书友们一起走下去的决心。她的《写给书馨读写社的姐妹们》和《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很令书友感动。校长的最后结语,更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他把自己对大家的希望都写在了自己的博文里,《关于读写的几点建议》、《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赶快行动》、《祝贺我校“书馨读写社”成立》、《由我校“书馨读写社”博客圈建立所想到的》等博文,都寄托了他对这个团队的殷切期望。我们在这个家园里快乐读写、快乐成长。

充分发挥校讯通和校园网“书馨读写社”的资源优势,与专家交流,关注“新教育在线论坛”,鼓励教师积极浏览“专家博客”等网页,及时回帖交流,提升教育理念。与同伴交流,关注校园网和“修武县科研网”动态,在交流中集思广益,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交流教学思想,分享教学经验。网络交流改变了教师交流空间狭小、信息堵塞的现状。

五、研究成果

三年多来,本课题在市县教科所指导下,在各基层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实践、悉心反思,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地按照研究步骤循序渐进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网络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创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读书沙龙、课题研究共同体)。完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网的更新,每个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改进 7

计划、公开课等资料上传到博客上,设立“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练习反馈”等栏目,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不断完善的档案袋。建成了教师博客圈,实施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研修,开辟了“论坛”、“活动”、“留言”等栏目,教师相互之间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些学习共同体增强了教师的自信,消除了自卑感和职业倦怠;建立了“关怀关系”,培养了教师相互信任感;尝到了专家、顾问引领研修的甜头,感受到了教育的快乐;探索了合作学习机制,形成了教师间互惠感;加强了网络研修的有效学习,使教师拥有了分享感;实践了团队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助作用和创新精神;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实现了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和拓展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来转变专业学习方式。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为载体,推进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与教师网上评课活动得到好评。2011年4月29日下午,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组织的数学学科“成长共同体”观摩展示活动,在该县第二实验小学成功举办。展示的环节包括研讨生成课题——课堂教学实践——深度交流研讨。展示活动结束后,将资料上传网络,让全县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教师成长共同体观摩活动。教师们积极在博客圈上发表自己的感想,其他教师跟帖,推动教师博客网站建设,改变了教师的成长路径,激活了教师的成长愿望。

2、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教师各自为政的研修格局。

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利用“四棵柳读书沙龙”、“书馨读写社”、“博客交流”作为开展校本研修的一个有效载体,积极为教师搭建课改学习、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性强、资源丰富和时间场地限制小等特点,积极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论“教”,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阵地。上传教育资源、沙龙里探究研讨、撰写教育博客、QQ群上交流体会、论坛上留言„„网络平台上,教师们先后建立了论教群和博客圈,打造了教师网上论“教”的平台;教师们把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平台展开讨论,或向其他教师和远方的教育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克 8

服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障碍;另外,教师们还把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建立了教育资源库,实现了教师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这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网上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

教师通过远程研修感受自己经历虚拟与现实能相融互动的深刻文化旅程,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和产生思想的沉淀和共鸣。

“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研修的一大亮点,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针对研修工作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工作水平,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3、网上评课评价——这是本课题建立和实施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新方式、新方法。

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网上评课”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灵活机动、抓住焦点、亲情对话、吸取智慧、产生共识、确定标准、引导方向。

教学评价是教师最关心的评价,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评价不仅关系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教学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工作中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自己应发扬什么、克服什么、弥补什么。我们改变原来评价方式,让老师进行“网上评价”。这样避免面对面中不敢说,不好说,不直说的现象,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评价环境。这样教师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学校管理者就可以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

4、理论成果:

2010年《焦作教育研究》第四期上对该课题以 “校园风采” 专栏进行了报道,底封上也进行了专题介绍,发表了课题组成员优秀教师博文12篇、优秀学生博文2篇;课题主 9

持人马立新同志撰写的论文《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发表在河南省《教育论坛》2011年第五期上,撰写的研究报告《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2012年6月荣获焦作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六、思考建议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县创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探索和尝试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在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进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这些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有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力推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不失为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

课题虽然结题了,但课题研究工作并没有终结,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和校本研修过程还是要继续前进,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将继续发挥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更大空间的发展,从而取得教育的成效,推动学校的发展。

1、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逐步完善学习成长共同体,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充分发挥远程育教研修网络作用,提供教师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条件,改变教师教育教学信息渠道单一的缰局。通过对教师进行网上考核,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研修。并通过网络送教上门,把农村教师居住较分散的劣势转变为网络研修的优势,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2、强化网络研修,总结提炼经验,推广实验范围。进一步强化网络研修,有效利用校讯通博客互动、远程培训、网络论坛进行思想共振,资源共享,加强团队力量进行有效研修,积集体智慧的结晶,推动自身全面发展。我县将对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验,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力争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乃至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去,让本课题研究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扩大范围到全县农村校际间及教师群体,使其共研、共享、共赢,共同成长,取得新的成果,整体推进全县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要暂告一段,但是我们对于教师成长的思考不会停止,对教师成长共同体网络学习构建探索的脚步也不会停歇。希望课题组的成员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教师成长的足迹。我们相信,2012年,将会是修武教师成长快速发展的一年!

作者简介:

马立新,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家庭教育研究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关系

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门课程,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习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规律。语言学习中,参与并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包含两大类,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熟悉结构和记忆系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的动机、情感、爱好、性格和意志力等。由于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其中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往往最轻易被忽略。

一、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及课堂参与意识的影响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积极的定位、维持和调节作用。而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从英语教学法等外部环境人手,过分注重语言学习中大脑的理性和熟悉功能而忽略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语言学习中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熟悉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组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美国的Douglas Brown从其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认为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决定性的本质(crucial nature),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感情障碍。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也在“情感过滤假设”中提出,语言学习者实际上并不全部吸收他们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等都会对输人的语言材料加以筛选。因而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自尊心及学习动机,同时也包括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如移情与课堂交流等。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较大的情感障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在面对英语教师和全班同学说英语时都有过紧张和焦虑的体验,因而焦虑感成为阻碍学主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形象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的行为,学生遭受的批评和嘲讽越多,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愈强。因而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正确面对学习困难的挑战,其参与课堂活

动的意识也会严重受损。学习动机能够为学生指引方向并提供内部动力,而自尊心则使学生对自身价值和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和熟悉。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自我感受,才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并增强其自信心。移情是指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假如能正确运用移情和课堂交流因素,就能架起师生之间彼此理解,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表达情绪、释放情感,进而形成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观点的课堂参与意识。

二、教师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

由于语言学习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投入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积极、热忱的情感投人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地融人课堂的交际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运用移情原则,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答交际活动。在课堂教学的移情原则中,进行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往往乐意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尝试舍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此时,教师将自身置于学习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待英语课堂并考虑学习者与自己相似或不同的需要和体验。因而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扮演诸如朋友、桥梁甚至心理咨询者等不同角色,使课堂形成平等、尊重、互动和融洽的气氛,也使师生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情感共鸣油然而生。由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与人交流的愿望,肯定的情感会加强这种愿望,而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这种愿望。因而师生间具有的情感共鸣有助于产生肯定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满足与尊敬等,并促使学生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为此,学生能够减轻自我保护的抑制性情感因素,并打消顾虑和不安全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交际活动。

(二)正确看待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第一要素。情感即是动力。因而真正注重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其拥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由于英语水平较低、自信心欠缺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待差错时,更轻易表现出焦虑和抑制等不

良情感趋向,此时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成为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培养外语学习爱好的要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珍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向自身的外语水平挑战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确定外语学习目标;而且也要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其自信心。无庸置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被欣赏时,才会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并积极努力地付诸实践、参与其中。

(三)通过非言语行为,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宽松空间。教师课堂上的言行往往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声凋、身姿、手势的变化中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真正做到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并积极利用课堂机会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活动。教师情感投入中往往借助非言语行为,即身势语来传情达意,以此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教师说话时语凋的柔和,声音中的暖和以及愉快的面部表情都具有传递功能和感染力。教师在情感投入中表现出的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和亲切的引导不仅会缓解学生用英语交流自己的想法、感受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也会使学生熟悉到,语言中的个别“错误”不会阻止其学习的进步,却有可能成为他们积极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情感投入为学生营造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有助于鼓励学生摆脱沮丧、自卑的心理,重新获得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动力。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途径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处不在起着作用。由于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积极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用情感之火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倾情投入,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情合一。语言习得是将学习与实践、交流与互动混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既然侧重交流和实践,情感必然成为左右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交流和实践的决定因素。西方学者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倾情投入的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改变传

统教学中将注重力集中于熟悉系统,而忽略情感系统的做法。在传授理性知识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对情感的依靠和需要,并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情感上的症结,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知情合一,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二)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对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情感的,如参与活动的爱好、情绪、信心等。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要精神饱满、愉快热情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情感投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给予鼓励和保护,而对学生的错误和胆怯应予以接受和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其信心并更加努力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尊重学生的需要与个性特征。众所周知,成功的教育必然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需要和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言潜能、动机态度、性格智力以及学习策略上各有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并且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的需要及个性特征的真诚尊重和重视往往使其‘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旦学生与教师达成共识,学生就能把教师的需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创造无忧环境,激发交际意愿。心理学家指出,合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使学生的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产生戒备心理。为此,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学习积极性更为高涨,使用目标语言参与交际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善于情感投入的教师就应努力创造一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轻松和谐的无忧环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亲切感,减轻其学习的焦虑感和无能为力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长,并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和主动适应,进而融入交际课堂。

(五)保持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要害。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相交流,由单向的灌输关系变为多向的互动。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诸如Role-Play, Pair-work, 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实践证实,课堂中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减低了学生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感,促进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互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热情并以开放、协商、激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也因此从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协商式、鼓励式的话语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更为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同样,课堂上的语言习得过程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语言习得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在真实的话语环境中运用语言交流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投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我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才会感到自己的真实价值与重要性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境地。

显而易见,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法都不能替代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忱和自觉性。而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热忱、亲切”的,绝大多数学生渴望教师在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刻不容缓。当然,情感因素不能取代认知因素,不能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尽管如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营造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真情与关爱。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国外外语教学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心得

《从动机到能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我反复听了顾志跃院长对《从动机到能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的讲解,感受颇多,下面是我个人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观点和认识。

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在思想意识上,有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在专业知能上,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运用技能;在教育教学上,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上,有敏锐的教育研究意识和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践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

顾志跃院长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跟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长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增强学生理解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我们要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

2、学习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积极参与科研,增强创新能力。

5、把握学习机会,提升专业水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着最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生活,有最深刻的教育教学体验,有最大的实验群体,有最广阔的实验空间,有最大的研究潜力,所以,我们要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三项校本研究基本要素结合起来,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将教育研究作为我们的一种健康精彩的生活方式,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实践中与学生共同幸福成长。

一、应具备的品质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实践: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反思与实践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教学实践是反思的平台,反思又是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桥梁。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只有回置于实践当中,才会体现出思考的价值,这样的反思才是有价值的反思,这样的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研究;反之,教育教学实践,也是反思与研究的航灯,我们应该反思什么、朝哪个方向研究,都应该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点,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为根本。

二.学会沟通与宽容。

学会沟通与宽容:沟通,是我们与他人心灵交汇的基点,沟通能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教育策略得以实施,同时,也能为我们的教育研究积累素材。宽容,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三、学会学习与总结:创建学习型组织,早已成为各个领域和单位的一种发展理念,学习,也是教师发展的源泉,总结,则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一种积蓄,也为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一个加油站,通过总结,我们才能规划新的发展方向,制定新的学习计划,也才能为下一次出发储备能量,通过总结,我们才能调控好下一次行程的步伐,掌好新远航的舵。

四、学会传承与创新: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学会对我们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重新的审视。学会传承与创新,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下载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情感投入与期待效应,促进问题学生转化并成长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