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

时间:2019-05-14 23:1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

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8〕124号 【发布日期】2008-12-15 【生效日期】2008-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州省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任务分解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8〕12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州省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任务分解》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贵州省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

“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任务分解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意见》(公交管〔2008〕199号),结合我省实际,根据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以下工作任务要求:

一、进一步整顿驾驶人队伍

(一)强化驾驶人素质教育与培训。交通、农机部门要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誉考评体系,完善培训与考试工作衔接机制。督促驾驶培训机构严格驾驶学员培训登记制度。强化驾驶学员培训的规范化管理,严密培训记录,规范培训档案,认真落实驾驶人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强化对驾驶学员交通安全意识、医疗急救技能、冰雪泥泞等复杂道路条件下驾驶技能的教育培训。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快实现驾驶人培训考试信息共享,做到培训与考试工作相衔接。

要求:2009年3月底前,按职责分工,省交通厅、省农机局制定全省驾驶人培训机构资质审查方案。市(州、地)交通局、农机局负责组织实施,并按规定于6月底前督促驾驶培训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查验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整改到位。省交通厅、省农机局要适时组织检查。

(二)加强教练员和考试员队伍建设。交通、农机、公安部门要严格教练员和考试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教练员、考试员考核培训。交通、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的管理,落实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健全教练员教学质量信誉考核办法,鼓励培训机构对教学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优异的教练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未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填写教学日记和培训记录弄虚作假等教学行为的教练员以及考试把关不严格的考试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要求:2009年3月底前,按职责分工,省交通厅、省农机局、省公安厅制定全省教练员、考试员从业资质审查方案。市(州、地)交通局、农机局、公安局负责组织实施,于6月底前对不具备资质或不胜任岗位要求的教练员、考试员责令立即下岗参加培训,直至符合要求方可恢复上岗。省交通厅、省农机局、省公安厅要适时组织检查。

(三)严格机动车(拖拉机)驾驶考试和发证管理。公安、农机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申领机动车(拖拉机)驾驶证特别是申领大中型客车、牵引车、大型货车驾驶证的考试,加强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条件的审查和驾驶培训记录的审核,严格落实增驾逐级申请制度,严密考试程序。强化对驾驶人安全驾驶意识、能力和法律法规知识、复杂路面等条件下驾驶技能的考试。落实机动车驾驶考试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责任倒查和追究。

要求:市(州、地)公安局、农机局要严格按机动车(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前置条件认真核查资料,符合规定方可按工作规范办理,并适时组织开展对考试设施和场地的检查。2010年前,省公安厅要逐步建立驾驶人考试业务核查数据库、与户籍部门暂住证信息核对制度、驾驶人考试业务统计和监管系统、考试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培训机构考试质量追踪和考试质量奖惩机制。

(四)严格营运驾驶人资格审查和监管。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诚信考核机制建设,严格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资格档案管理,完善道路运输驾驶人退出机制。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完善涉及营运驾驶人培训、考试、退出和企业诚信考核等有关制度建设。市(州、地)交通局每年要适时组织检查上述制度落实情况。县(市、区)交通局要负责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档案日常管理。

(五)加强机动车驾驶人日常管理。公安部门要严格落实交通违法记分考试制度,推进异地交通违法记分转递系统建设和应用。在完善机动车驾驶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驾驶人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实现与交通、安监部门和营运企业共享道路运输从业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情况信息。依法严格对重点驾驶人的安全监管,共同落实终身禁驾等惩罚制度。农机部门要完善拖拉机驾驶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违法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

要求:2009年前,省公安厅要完善记分考试工作规范,研究驾驶人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实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共享信息;省农机局要建立完善拖拉机驾驶人信息系统。市(州、地)公安局要依法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日常监管,落实终身禁驾制度。

二、进一步整顿道路交通秩序

(六)加强重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认真分析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针对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客车超员、货车超载、违法超车、违法停车、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货车不按规定粘贴反光标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持续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改善道路通行秩序。要求:各级公安部门要每季度、半年、年度定期分析全省交通事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干线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治理行动。

(七)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管理。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的日常安全源头监管,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车辆、驾驶人和押运人员的管理。教育部门要严格校车及其驾驶人资格审查,并将中小学校的校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年终考核内容,完善校车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步统一校车外观标识。公安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的路面管控力度,严格剧毒化学品运输审批制度,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

要求:2009年前,省交通厅、省教育厅要分别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省公安厅要完善剧毒化学品运输审批制度。各级公安部门每年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一次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校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

(八)加强恶劣天气条件及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管制信息通报制度。交通部门要会同气象部门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气象信息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安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安全工作预案,落实人员和应急装备、物资保障,适时组织预案演练。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气象局、省安监局要完成上述3项制度建设。

(九)完善交通事故救援机制。卫生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农机部门加强省、市、县三级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建设,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共享信息平台,完善交通事故急救通讯系统,提高交通事故信息互通、现场急救、转运等方面的综合反应和处理能力。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卫生厅要会同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农机局建立覆盖各市(州、地)、县(市、区)的联动机制,并保持正常运转。

(十)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各建制市要编制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建设部门要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道路网络,改善道路微环境,加快停车设施和行人、非机动车道、无障碍通行系统的建设,并会同公安部门改进和完善城市道路、桥梁交通设施导引标志系统,清理占用自行车道行为。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指挥、调度、控制和诱导,积极参与城市规划,会同交通、卫生等部门提高突发事件、交通事故快速处置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要求:2009年起,各建制市人民政府于当年9月底前编制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各级建设、公安、交通、卫生部门要适时推进完善其余任务。

(十一)加强军车管理。军队、武警部队要进一步加强对军车和号牌的管理,不得转借地方使用,并会同公安部门打击伪造、变造军车号牌违法行为;公安部门要完善军车交通违法抄告制度,军队、武警部队要健全军车交通违法抄告信息反馈机制。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后勤部要分别完善军车和号牌管理、军车交通违法抄告信息反馈制度;省公安厅要完善军车交通违法抄告制度。各级公安部门要会同部队每年适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

三、进一步整顿交通运输企业

(十二)严格执行《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交通部门要进一步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取消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含)以下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会同公安、安监部门推行长途客运班线沿线设立驾驶人中间休息点和交换点做法,督促企业确保每个驾驶人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并监督客运经营者按照上述要求配备驾驶人。

要求:各级交通部门要按权限对已许可的公路客运线路进行排查,凡不具备道路安全通行条件的,要在2008年底前调整完毕。2009年起,对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含)以下山区公路客运班线全部取消,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所属客运车辆发生一次死亡10人(含)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含)以上责任的,除依法收回肇事车辆的经营许可证外,自该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新增客运班线申请。2009年底前,各级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完成长途客运班线沿线设置驾驶人中间休息点或交换点工作。

(十三)定期检查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交通部门要会同安监、公安部门督促运输企业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运输企业内部管理教育,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维护保养运输车辆。

要求:2009年起,各级交通部门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会同安监、公安部门共同开展一次营运企业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执法权限分别下达整改指令。

(十四)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公安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状况,及时向交通部门通报客运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者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负有责任的情况。交通部门要研究制定道路旅客运输安全评价办法,逐步建立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行业自律机制。

要求:2009年起,省公安厅每季度在省内主流媒体上公布省内客运企业交通违法和典型事故有关情况。2009年6月底前,省交通厅建立健全客运企业安全评价指标、办法、体系,之后每季度在省内主流媒体上公布包括安全生产状况在内的客运企业信誉评价结果。

(十五)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质监、安监部门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制定行驶记录仪的使用规范,明确实施监督检查的具体要求。交通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建立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系统,鼓励企业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交通厅会同省安监局、省公安厅完成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检查的规范制度建设。2009年底前,长途客运班线车辆使用GPS力争达到50%,2010年底前,力争达到100%。

四、进一步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

(十六)提高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要会同质监、公安、交通、安监部门加大对新车特别是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安装侧后防护装置、设置车身反光标识、营运车辆配备行驶记录仪等重要安全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完善在用车的安全技术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在用车加装安全装置的工作机制。质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机动车辆缺陷召回制度。

要求:省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质监部门要会同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安监局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及时组织实施。

(十七)加强对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的管理。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行业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客运和货运车辆的管理与监督,严格机动车产品合格证管理。工商部门要会同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质监部门严厉查处非法生产和改装企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依法取缔未经登记的车辆非法改装单位,严禁对承压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等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非法改装,并建立和完善对生产厂家违规生产、经销商违规销售处罚追究制度。

要求:2009年起,省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每年要围绕机动车产品合格证管理情况,组织开展一次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安全检查;省工商局、省质监局每年要组织开展一次非法生产和改装企业的集中整治行动。

(十八)严格机动车登记和查验。公安部门要按照机动车产品公告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办理机动车登记,切实加强机动车查验,严格机动车唯一性确认,依法严肃查处为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机动车发放号牌的行为。对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校车等重点车辆实行档案化管理。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拖拉机登记和查验,严禁超范围发放牌照。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要严格执行检验标准,对未按标准进行检验或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行为,要对有关机构和责任人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加强承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合格证的查验。

要求:2009年起,按职责权限,省公安厅、省农机局、省质监局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对违规发放号牌、重点车辆档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查行动。

五、进一步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

(十九)全面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交通部门要以国、省、县、乡公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为重点,全面排查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不断加大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力度,继续深化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向县、乡公路延伸,对现有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及时增设、调换、更新或者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整治现存公路安全隐患。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制定排查标准、统计造册、治理规范、资金安排和考核奖惩等制度。2009年起,按照分级负责管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部门每年要确定当年的排查治理重点,统筹安排治理资金,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每年3月底前组织安监、公安部门开展一次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二十)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划,实行挂牌督办制度。交通部门要深入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到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要求:2009年起,根据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部门每年5月底前从已排查的隐患路段中分别确定一批本级挂牌督办治理的路段,明确治理要求、治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各级交通部门要会同安监、公安部门,在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一并纳入。

(二十一)加强公路施工路段交通安全。交通部门要严格公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作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公路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公路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布设施工作业区,保证施工组织规范有序。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通行安全。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建立健全公路施工报备制度。2009年起,凡未按规定报备或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下达整改通知单,责令停工。各级公安部门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要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

六、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二十二)推动政府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总体目标,研究制定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协调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大问题,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报制度和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检查制度。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于2009年、2010年前分别制定本地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2009年起,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资金制度;2009年前,完善每季度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延伸建立乡(镇)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工作机制。从2009年起,每年12月底前,县级人民政府将当年道路交通安全专报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每年1月底前,市(州、地)政府(行署)将上年道路交通安全专报报省人民政府;凡一年内所辖区域内分别发生3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上交通事故的县(市、区)、市(州、地)政府(行署),应分别在第三起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送书面检查。

(二十三)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部门监管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监管,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建立健全基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体系,从法制、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研究,健全完善部门信息沟通、情况信息综合研判和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区开展联合检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要求:2009年起,各级安委办要每季度定期牵头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对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

(二十四)强化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对安全条件达不到要求、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且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取消其相应的经营范围。交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无证照经营、违章经营运输企业的力度。公安部门要严厉查处营运车辆超员、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通部门要依法安排超员客运车辆卸载的旅客改乘。

要求:2009年起,各级交通、工商、公安、安监部门逐步加强上述各项任务的日常管理力度。

(二十五)依法落实交通肇事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公安部门要严格依法处理交通事故,对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处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安监部门要会同监察等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开展责任倒查,汲取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及时治理,依法严肃追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事故责任人员追究情况的报道力度。

要求:各级公安、安监、监察、宣传等相关部门要依法处理交通事故,加强倒查追究力度。

七、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十六)构建政府主导的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要求:2009年起,各级宣传、广电部门每月以及重要传统节假日前夕,要会同公安、交通部门组织本地主流媒体,在受众率较高的版面(时段)刊登(播发)至少三次交通安全宣传资料(信息)。

(二十七)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制定促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的意见或计划,确定专门人员,制定具体措施,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要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和考核体系,督促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责任。

要求:2009年前,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意见或计划。(二十八)建立并实行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制度。宣传、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全社会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落实宣传经费,丰富宣传手段,继续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使交通安全宣传进报刊、进广播、进电视、进网络,形成有影响、有声势的浓厚宣传氛围。

要求:从2009年起,各级宣传、司法行政部门每年3月底前分别制定涵盖道路交通安全内容的当年度公益宣传、普法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十九)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宣传、公安、教育、交通、农机、安监部门要积极拓展宣传阵地,改进宣传教育方法,以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运输企业驾驶人和农村群众为重点,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基本常识,并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件和重大隐患进行曝光,开展警示教育。要充分发挥驾驶人协会、单位、社区、乡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对管辖范围内的驾驶人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驾驶教育。

要求:从2009年起,各级宣传、公安、教育、交通、农机、安监部门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或计划时要强化宣传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公安、农机、保险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积极总结和推广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和保险理赔制度试点工作。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及时补充、修订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和车辆安全装置等技术标准。

要求:各级公安、农机、交通部门,贵州保监局要按国标、行标等要求落实有关工作。

(三十一)完善执法工作规范。公安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处理、车辆注册登记和驾驶证申领等业务程序规定和工作规范,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规范,制定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安装、使用、取证工作规范,规范执法程序,统一工作流程,杜绝执法随意性。

要求:2009年起,省公安厅、市(州、地)公安局每年至少开展二次执法工作检查。

(三十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考核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执法部门要深入开展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加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技能培训。公安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道路交通执法人员的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改善执法装备、医疗卫生救援装备配备。各执法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执法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坚决杜绝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执法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求:2009年起,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执法部门每年开展一次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及行风评议活动,加大执法科技装备的资金投入预算。

九、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

(三十三)科学谋划组织“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工作。公安、交通、农机、安监部门要认真总结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经验及成效,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完善创建活动评价考核办法,分类制定评定标准,并抓好落实;树立和表彰一批“平安畅通县区”,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公安厅会同省交通厅、省农机局、省安监局制定实施方案,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和评定标准。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2009年,全省50%以上的县区建成“平安畅通县区”,2011年全省80%以上的县区建成“平安畅通县区”。(三十四)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村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农村地区乡(镇)交警中队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地区派出所、交通协管员、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等基层交通管理组织的作用,壮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

要求:2009年起,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划拨一定资金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围绕乡(镇)、村级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乡村道路安保设施建设以及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源头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并适时组织开展一次农村交通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三十五)强化农村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建立机动车、驾驶人台账,合理设置交通安全服务站,不间断地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农村道路多发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无牌无证、证照不齐的车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群众办牌办证提供便利。改进农村地区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方式,将部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下放至乡(镇)交警中队代办,坚持推行车辆管理所下乡服务模式。农机部门要建立完善拖拉机及其驾驶人台账,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无牌无证拖拉机的治理。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公安厅、省农机局要会同税务部门制定政策,大幅提高农村地区车辆的上牌入户率。从2009年起,县(市、区)公安局、农机局要建立车辆、驾驶人台帐制度,并及时更新。

(三十六)继续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农机、安监部门要制定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交流,发现、培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试点,进一步严格拖拉机驾驶人考试制度,强化拖拉机安全监管。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农机局会同省安监局制定评价标准。

(三十七)全面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交通部门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投入,提高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条件,严格农村客运经营线路审批,做好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衔接,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减免农村客运税费、提供燃油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农村客运经营成本,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农村客运班线审批政策,会同省财政厅、税务部门研究制定客运税费减免、提供燃油补贴等政策,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乘车难、乘车贵的问题。

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科学化管理

(三十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公安部门要会同交通、安监部门科学判断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阶段性特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实施目标管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要求:各级公安、交通、安监部门要结合“平安畅通县区”评价考核体系予以进一步完善。

(三十九)强化交通安全科研工作的基础性研究。公安、交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科技应用水平。

要求:各级公安、交通部门逐年保持并适时加大科技装备、应用培训等工作。

(四十)广泛借鉴域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经验。公安部门要会同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认真学习研究先进地区、国家道路交通发展不同阶段的良好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合理提高道路基础设施、道路安全设施、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标准,推广科学的交通安全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交通安全管理技术,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不断提升交通安全工作水平。

要求:2009年起,各级公安部门要会同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加强学习考察工作,形成学习报告并逐步推广应用。

以上任务安排,各地各部门在规定时限完成后1个月内,将工作总结分别报上一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本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108号 【发布日期】2007-09-30 【生效日期】2007-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

强”工作措施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108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在黔有关单位: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落实

“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意见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切实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构建“和谐贵州”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继续深入落实“五整顿”(整顿驾驶员队伍、整顿路面行车秩序、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危险路段)“三加强”(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措施,使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力争使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达到“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工作目标。

二、规范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和管理

(一)交通、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驾驶培训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驾驶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诚信考核体系,推行优质诚信驾校、教练员排名制度,督促驾驶培训机构严格执行驾驶人培训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培训质量。严格教练员资格管理,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核发教练员资格证件,非法获得教练员资格证件的要依法撤销。公安、农机部门要严肃驾驶人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程序,并加强对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驾驶人考试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公布驾驶培训机构考试合格率,对驾驶培训机构考试合格率低于国家规定要求的要进行认真整改;加强对考试员的监督,实行考试员工作日志、质量跟踪、结果复查制度,对考试复查合格率达不到要求的考试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取消其考试员资格。

(二)公安部门要认真落实《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严格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发放工作,规范大、中型客车驾驶资格逐级申请、审核程序。交通部门要按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严格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试制度,健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驾驶人退出机制。

(三)保险监管部门要会同公安、农机、交通运管部门进一步推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承运人责任强制保险的实施,建立道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信息共享和保费费率浮动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三、科学管理道路交通秩序

(一)公安部门要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和安全形势研判制度,针对事故易发区域、时段和重点人群、重点违法行为、重点事故形态,科学制订防范措施,增强事故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织开展“平安畅通高速”创建活动和公路通行秩序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疲劳驾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强行超车、逆向行驶、不遵守交通信号以及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停车、违法超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超速50%以上、客车超员20%以上、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要及时通报车辆登记地公安机关,属营运车辆的,交通部门要责令有关运输企业立即整改,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依法追究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交通部门要进一步排查整治危险路段,提高道路通行条件,加大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力度,拓展实施范围,按计划对国省干线公路和重要旅游公路的事故隐患路段进行改造,并逐步向县乡公路延伸。交通、安全监管、公安部门要按照《贵州省公路危险路段治理实施方案》(黔安监管办字〔2006〕254号)的要求开展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在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公路危险路段三年治理计划。省交通厅要牵头对各地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促各地加快治理进度,并会同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研究提出科学评估公路通行安全条件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公路通行安全评价,促进公路特别是山区、农村低等级公路的安全建设。建立新建、改建公路的安全性评估和验收制度,确保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建立完善道路运输企业重特大交通事故快报和分析制度,加强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监督指导,会同公安、气象部门加强对公路运行状况的监控,及时掌握高速公路气象信息,配合公安部门实施交通管制。

(三)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会同公安部门深入开展接送学生车辆隐患排查整治,科学核定接送学生及幼儿车辆定员数量,建立接送学生车辆管理档案,专用校车要喷涂统一的外观标识,非专用校车要放置校车标牌。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合理规划和设置学校及周边交通信号灯、指示牌、斑马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维护好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环境。

(四)建设、公安部门要按照畅通工程的标准和要求,优化完善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实施道路交通隔离和渠化,科学规划设置停车场。13个建制市要进一步深化平安畅通工程工作,在原有等级基础上加大创建活动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

(一)交通部门要严把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态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防止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车辆、人员进入道路运输市场。要督促运输企业对客运车辆实施“户籍化”管理,掌握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营运线路、行驶里程、班次以及驾驶人等情况。对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存在重大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且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取消其相应的经营许可。做好汽车客运场站的安全生产监督,督促客运站、场按照客运站站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通行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要合理调整客运班线的发车时间,取消夜间通行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

(二)公安、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定期检查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健全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定期排查安全隐患,不留死角。公安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状况,对多次发生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营运车辆,公安部门要将道路运输企业和驾驶人列入“黑名单”通报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对一年内累计2次超员或1次超员50%以上的,要作为不良记录记入道路运输企业和营运驾驶人信誉考核档案。要继续在全省推进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使用工作,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在所有客运车辆上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PS,加强对客运车辆、客运驾驶人的动态监督和管理。

五、强化机动车生产和使用管理

(一)经贸部门要加强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汽车生产企业落实生产一致性管理规定,清退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汽车生产企业,整顿和规范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生产,保证汽车产品质量。农机部门要研究制订相关生产安全技术标准,督促省内变型拖拉机生产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低速汽车目录。经贸、质监部门要加大对汽车产品公告的管理,对机动车合格证技术参数与公告有明显差异的生产厂家,要及时向上级质监、经贸部门报告,并对生产企业予以通报,责令销售商暂停销售。经贸、公安、农机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合格证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不按规定传送合格证信息、传送虚假合格证信息、倒卖或者转让合格证的违法行为。

(二)工商、经贸、质监部门要加大机动车市场准入管理力度,建立机动车违规生产企业和违规销售商通报制度,严厉查处违规销售不符合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机动车的行为。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生产和改装汽车企业的查处力度,健全车辆非法改装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移送机制,建立查办终结案件回查制度。严格查处非法改装罐车、集装箱车和其他载货汽车,查处企业以“变型拖拉机”“运输型拖拉机”“多功能拖拉机”等名义生产不符合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依法取缔未经注册登记的车辆非法改装单位。

(三)公安部门要加强机动车注册登记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机动车产品公告认真核对、登记,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告技术参数的,一律不得登记。对农机部门移交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档案及驾驶证档案要进行认真清理,逐一登记、核发牌证,纳入管理。农机部门要严格拖拉机登记管理,规范登记手续,会同有关部门清理和查处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拖拉机牌证的行为。对违规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单位和人员,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四)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机动车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生产企业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清理整顿机动车及安全附件、机动车轮胎等强制性产品认证市场,加大对辖区内流通领域中有关机动车强制性认证产品的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未经认证的强制性认证产品。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承压类罐车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有关企业及时进行检验。同时,要会同公安部门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实行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动车安检工作水平;严格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要配合公安部门认真进行检验鉴定,确属车辆质量问题,要按程序报请撤销其产品公告,并采取召回措施,消除车辆缺陷;要积极做好汽车产品质量举报投诉处理工作,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国家质检总局。

六、认真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完善县乡道路安全设施,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交通,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努力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要认真落实好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制度,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问题。

(二)各地要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面开展。县、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备专人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建立乡(镇)、公安派出所、农机管理人员、交通协管员联动的农村道路管理机制和安全防控网络,把农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纳入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三)农机、公安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制度,建立协作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共同研究加强拖拉机及驾驶人管理的措施,切实维护好农村道路交通秩序;要继续组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户,进一步强化拖拉机安全监管,逐步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村民的交通法治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积极拓展宣传教育阵地,改进宣传教育方法,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教育制度,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开辟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教育栏目。

七、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一)各地人民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研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协调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大问题,适时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工作,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按照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本地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明确工作计划、任务和目标。

(二)要建立健全卫生部门为主导,公安、交通、农机部门及保险、紧急救援机构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联动机制。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整体功效,做好伤者救治的转诊转运和指挥协调工作。各市(州、地)卫生部门可指定三级医院为本地道路交通事故救治医院,负责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医疗救治处理。救治医院要制定道路交通事故医疗处置预案,完善抢救机制,及时、有效开展医疗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三)监察部门要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对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组成事故调查组,按照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以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严肃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察失职和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关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25号 【发布日期】2007-02-11 【生效日期】2007-02-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关于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

欠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7]2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二月十一日

关于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若干意见

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

(二○○七年二月)

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解决企业工资拖欠的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企业还在产生新的拖欠,严重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际联席会议关于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1号)精神,依法保障劳动者劳有所得,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我省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劳动报酬权益是职工的基本权益,工资收入是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拖欠工资直接影响职工的基本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省正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尽早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依法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有利于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扎实地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

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突出重点、分类处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解决拖欠工资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工作协调、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要把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与深化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建立预防拖欠工资的机制相结合,与解决其他债务相结合,并确保工作平稳推进。

(二)目标任务。2007年底前,基本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同时建立有效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制度和机制,坚决遏制产生新的拖欠。

(三)认定范围。根据国办发〔2006〕91号文件精神,拖欠工资是指企业应发而未发给提供正常劳动职工的工资。应发工资按照职工劳动合同约定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规定的职工工资标准计算,企业因经济效益下降并经集体协商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相应降低了工资支付标准的,按照降低后的工资标准计算,但不得低于省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大力推进企业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

(一)根据企业欠薪的不同情况,分类解决问题。对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生的工资历史拖欠问题,要根据企业当前的生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办法和措施分类处理。对当前生产经营已经正常的企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其在与本企业工会协商或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基础上,制定具体清欠计划,并定期对企业落实清欠计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要指导和帮助其通过清理库存物资、催收应收帐款等盘活资产的方法筹集资金,有效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对具备改制重组条件的国有、集体企业,要加大改制重组力度,结合理顺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对长期停产、扭亏无望的企业,要采取关闭破产或依法破产等办法加快其退出市场步伐,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变现资产等办法筹集资金,妥善安置职工并解决工资历史拖欠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及时纳入城市低保或失业保险,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自身确实无力解决工资历史拖欠的国有、厂办大集体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三无”(无厂房、无设备、无土地)企业,其主管部门或集团公司可通过在系统内调剂资金或借款方式统筹解决。对企业非因生产经营困难形成的历史拖欠问题,要通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责令企业限期补发拖欠的工资,并依法予以处罚。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抓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对各类企业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被举报或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建设等部门督促企业尽快偿付;对因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造成的工资拖欠问题,要重点督办,责令建设单位或承包企业先行垫付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拒不支付的,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对长期无法解决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要指导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要把2006年拖欠的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加以解决,力争在2007年春节前解决支付。

(二)加大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支持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要加快企业土地资产变现,帮助企业通过土地变现等手段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在企业处置涉及金融债权的相关资产时,金融机构要给予支持,并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安全。相关部门要对企业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监管,确保用于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发挥优势,支持和促进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的解决。

四、建立健全保障企业依法支付工资的长效机制,遏制新的工资拖欠

(一)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诚信用工,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履行承诺。劳动保障部门要将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列入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建立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的重要内容。要会同工会、行业主管部门等定期开展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大检查,及时纠正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问题。对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二)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有关企业工资支付的法规政策,指导、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工资支付的法律法规,按月足额支付职工工资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职工工资。对确因生产经营困难不能按时支付工资的企业,要明确延期支付工资的程序、期限、责任以及对职工的法律、行政救济措施。

(三)建立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适时监控,重点监控建筑施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企业拖欠工资的隐患。企业确因经营困难等原因须延期支付工资的,必须征得本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同意,并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报告延期支付工资的原因、时间、金额和涉及人数、企业状况、偿还工资计划以及解决措施等内容,但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要严格督促企业按时偿还劳动者工资。

(四)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对重点监控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发生过拖欠工资的其他企业,各级劳动保障、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强制企业在指定的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户管理,用于偿付拖欠工资。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细则。

(五)强化工资支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劳动保障法律宣传和教育,增强企业的法制意识。完善劳动保障诉求表达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做到有诉必查、查实必究。加强对企业支付工资情况的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和专项检查活动。对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要依法给予处罚;对发生工资拖欠且不履行报告程序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布,同时记入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以及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可责令停业整顿、暂停招投标、降低或取消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并对有关人员依法予以制裁。

(六)深化企业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国资等有关部门指导、推动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分配制度,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等职工民主参与决定工资的办法,形成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五、加强对解决企业工资拖欠工作的领导

(一)把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推动企业解决好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主要领导要对解决工资拖欠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要抓紧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规则,明确责任分工。要根据企业隶属关系,按照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重点,组织摸清拖欠工资的底数,制定清欠工作计划和具体政策措施,抓好落实工作。积极研究建立保障企业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各类工资拖欠问题。

(二)做好欠薪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各地要进一步增强欠薪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严防事态扩大。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配合,及时采取企业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切实提高对欠薪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要充分发挥工资支付保证金的保障功能,切实保障被拖欠工资劳动者的生活救济。对欠薪逃逸人员涉及合同诈骗等触犯刑法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及时提请司法机关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三)完善协调机制。“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劳动保障厅。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联席会议职能,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合力,确保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解决企业工资拖欠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推动和督促检查,严厉查处企业拖欠工资违法行为,规范企业工资支付。

经贸部门负责解决除国资部门监管企业外的国有企业关闭、破产、改制重组过程中的职工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摸清这类企业拖欠工资的底数,建立欠薪台帐。

国资部门负责所监管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的摸底,建立欠薪台账,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落实经营者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责任。健全欠薪约束制度,完善经营者业绩考核办法,将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和防止新的拖欠纳入考核办法,凡没有完成清欠任务或新增欠薪的企业,其经营者一律不得参加评优评先,不能增加工资和兑现效益年薪,并作出公务消费约束的规定。

外经贸部门负责监管或所属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的摸底,建立欠薪台账,切实解决本行业工资拖欠问题,落实经营者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责任。

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将企业拟转让的空余土地优先纳入政府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及时实施土地收购和支付土地收购价款。

建设部门要继续做好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协同劳动保障部门查处因拖欠工程款造成拖欠工资的案件,建立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

公安部门对恶意欠薪、涉嫌卷款逃匿企业,与劳动保障部门实行行政司法联动,组织开展违法犯罪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因欠薪、逃薪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或以追薪名义扰乱公共秩序、阻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依法执行职务,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监察部门对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的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和保证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对失职渎职、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纪律责任。

司法部门要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内容,对农民工因拖欠工资问题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简化申请程序,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加强诉讼指导。鼓励和支持律师及相关法律从业人员接受农民工的委托,并对有困难而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适当减免律师费。

人民银行应做好工资保证金账户专户的开户核准工作,并将发生工资拖欠且不履行报告程序的企业记入企业征信系统。

工商部门要结合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记录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不诚信的行为,其中情节严重的,列为监管工作的重点。对拖欠工资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企业拖欠工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依法行使劳动保障法律监督职责,督促用人单位解决欠薪问题;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作用,积极帮助劳动者追讨工资;推动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预警机制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协调处理,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工会反映、报告。企业工会要做好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工作,发现有欠薪情况或者苗头,及时向企业指出,并要求其改正,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统计汇总和工作调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摸底调查的工作指导,会同经贸、国资等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企业工资历史拖欠的统计汇总和逐级上报工作。要加强督导和调度工作,定期了解掌握企业拖欠工资情况,及时检查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工作进度。2007年3月底前,各地要将本地区工作协调机构组成人员及办公室人员名单、企业的工资历史拖欠摸底情况及清欠工作计划报送省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厅际联席会议将从2007年3月起按月通报各地区工作进展情况并适时组织开展督查。

(五)稳妥开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策性强、难度大,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注意工作方法和实际效果,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增强工作预见性,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贵州省土地执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99号 【发布日期】2007-09-21 【生效日期】2007-09-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9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省国土资源厅 省监察厅

为保证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土地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坚决惩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资源部决定,集中100天时间开展土地执法行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通过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集中清理、查处2005年1月1日以来的“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一)“以租代征”行为的整治。“以租代征”是指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工商企业项目建设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到2007年底,各地要对“以租代征”问题进行逐一清理,按照查处权限,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擅自通过“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现有已审核公告的开发区擅自突破国土资源部核定的四至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行为;查处以“工业集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进行工业用地开发的行为。到2007年底,各地要全面清理开发区或以“工业集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分类进行处理,进一步规范开发区用地行为,巩固开发区清理整顿成果。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前,各地一律不得在规划范围外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区”等各种名义非法调整规划。

(三)“未批先用”行为的清理和整治。重点清查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先行征地、供地、施工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到2007年底,各地要查清本辖区内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批先用”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查处权限予以处理;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先行动工建设的行为,要查清事实,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提出处理意见。

二、工作安排

(一)自查清理阶段(9月15日至10月14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对此次重点整治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认真自查清理,充分利用我省近两年开展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检查和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卫片执法检查等工作中的基础清理成果,全面查清问题。

(二)查处纠正阶段(10月15日至11月24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对清理出来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按照查处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到位。对清理出来的管理不规范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督察整改阶段(11月25日至12月25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针对清查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举一反三,制定以完善制度和程序,明确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整改方案,针对本地实际,书面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建设用地报批程序的意见或建议。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负责督察所属县(市、区)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整改工作,检查率要达到百分之百。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将组成工作组,对自查清理、查处纠正工作以及第七次卫星图片检查中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情况进行检查。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成立贵州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本次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动员部署,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领导本辖区内的土地执法百日行动。

(二)统筹兼顾,协同配合。2007年以来,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厅局(委)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进一步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专项工作。各级监察机关、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次百日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兼顾,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百日行动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特别是涉及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提出建议,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的关键问题。

(三)依法查处,督促整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以罚代法、处罚不到位的行为。对涉嫌违法违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对不认真组织查处的,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将直接立案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地区,实行问责,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2008年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将不予安排。

(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宣传工作要以百日行动为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百日行动各阶段的整治成果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进展情况,保持舆论的高压态势。要通过当地主要媒体曝光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百日行动的进展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通过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牢固树立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土地管理氛围。

(五)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通过百日行动,认真总结土地管理的经验,针对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从管理上查找原因。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监察机关要共同研究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责任人的移送力度。对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要研究落实措施。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促进依法行政和依规办事。

(六)及时总结,报告情况。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前(10月14日、11月24日、12月25日)将百日行动各阶段进展情况报告省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情况随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将对百日行动组织开展情况、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等予以通报。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必须在2007年12月25日以前,共同向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上报本行政区域开展百日行动的工作总结和所有相关报表(报表由省国土资源厅另文制定下发)。各开发区(风景名胜区)纳入所在市(州、地)开展此项工作。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监察机关要对所在地的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开展专项行动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9〕9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纳入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二、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绩效工资。

(一)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和规范,对违规发放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

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

(二)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核定,即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三)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水平要大体平衡。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

(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随着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

(二)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学校主管部门区别各义务教育学校的不同情况,统筹核拨到学校,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分配方式和办法。

(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

(五)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六)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办法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开。

(七)校长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的项目和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主管部门在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对校长的考核结果统筹确定。

四、实施时间

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五、相关政策

(一)学校根据规定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教育部门要统筹平衡同一县级行政区域的班主任津贴标准。

(三)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四)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其中,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按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8]40号)确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确定。

(五)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时,对完全中学中从事非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问题,由学校统筹考虑。

六、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县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调控省以下财力水平差异,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补助力度,既要确保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补助资金全部下达给县级财政,又要统筹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增量优先安排用于县级以下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经费补助。同时,要强化市级财政履行对县级财政资金补助的责任,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经费落实到位。

(二)要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三)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帐核算,纳入工资统一发放。具体发放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工资统发的有关规定,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确定。

七、组织实施

(一)各级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人事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财政部门要会同人事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资金落实到位。教育部门要抓紧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认真指导和严格督促学校落实各项政策,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和内部分配,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各市、县(市、区)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按照本实施意见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报上一级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各市要将批准的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每年核定的绩效工资的总量和水平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各县(市、区)每年年初要将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报告。

(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严格遵守纪律。实施绩效工资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与当地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反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平稳顺利实施。

(完)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