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最新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
姓名
学号
一、书写5分
二、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歧(qí)
瘫痪(tān)树杈(chà)匿笑(nì)B.粼粼(lín)诀别(jué)姊妹(zí)荫蔽(yīn)C.一霎(shà)攲斜(qī)沐浴(mù)脸颊(xiá)D.捶打(chuí)菡萏(hàn dàn)徘徊(huí)絮叨(xù)2.圈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3)这个下午和这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游魂似的飘来飘去,抱怨说是中午没有休息的原故。()(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 漫。()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C.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叨叨。
D.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4.在下列句子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2)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3)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C.他不但学习很刻苦,但是成绩却上不去。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步》《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7.仿写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句。(3分)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8.综合性学习。(7分)你所在班级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情况,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与友期行 ________
(2)去后乃至 ________(3)相委而去 ________(4)下车引之 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4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2分)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13.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向日葵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②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③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④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⑤“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⑥“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⑦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⑧我被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⑨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⑩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搭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11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12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13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14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15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16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17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14.围绕“向日葵”,补全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3分)那天下班后,_____ ___→赶回家去,______ __→半夜起来,浇向日葵→第二天上午,____ ____ 15.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怒气”。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4分)(1)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从修辞角度)
(2)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从词语角度)16.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着过生日事件的发生。请你找出两处。(4分)17.文中的女儿值得称道,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20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8.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3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1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0.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 “挡”为什么用得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21.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2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4分)23.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四)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2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5.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26.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27.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五)山行留客(5分)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28、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分)
29、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3分)
三、作文(50分)30.请以“我喜欢这样的家”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 1.A
2.(1)焦—憔(2)顷—倾(3)原—缘(4)酒酒—洒洒
3.D(解析:“各得其所”是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与后半句意思矛盾。)
4.(1)。”(2)——(3)《 》(4);
5.D(解析:A项删掉“通过”或“使”;B项“友谊”不能和“解决”搭配;C项将“不但”改为“虽然”。)
6.C
7.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
8.(1)B
(2)示例:我最羡慕“相依为命”的家庭,因为患难见真情。
(3)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有两位天使一直守护着我们。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高兴时,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齐声说:“我爱我家。”
9.(1)约定(2)才(3)离开(4)拉,牵拉
10.(1)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1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意识到自己错了,表示歉意;同时看到元方如此不凡,想和他进一步谈论。
13.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14.买向日葵 藏向日葵 送向日葵
15.(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女儿迟到而心生怨气无法排解的情状。
(2)“冒”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女儿不体恤父母而失望至极的情状。“灼灼”这个形容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失望而伤心难过、心痛不已的感受。
16.(1)一向准时的女儿昨天却迟到了。(一向体恤父母的女儿昨天却让父母在公园里挨冻。)(2)女儿迟到了,却没有告诉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3)在餐馆吃饭时,一向体恤父母的女儿并没有安慰我,而是一个劲儿说着单位的趣事。(4)一向敬业的女儿,今天却没有去上班。
17.示例:文中的女儿非常孝顺,她懂得体贴、包容自己的父母。我们也应该像她那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18【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19.【答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20、【答案】: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1、【答案】: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22、【答案】: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23、【答案】: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二)狐假虎威
24.(1)不(2)跑(3)你(4)因此 25.(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26.狐假虎威
27.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28、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39、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第二篇:《咏雪》人教七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四、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做好基础工作。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第三篇:五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七单元-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第七单元
一、课文回顾。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临死前的严监生》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刷子李》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金钱的魔力》主要讲了作者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二、积累天地。
1、读词语,选择四个你喜欢的词语写一段话。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理 转悲为喜
仰面朝天 半信半疑 天衣无缝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兴致勃勃
语重心长 目瞪口呆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入木三分
2、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描写人物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人物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人物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人物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bac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bcc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含有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字加上不同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宗()()()()佥()()()()旁()()()()巨()()()()容()()()()
4、查字典。(1)“绝”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再查音节();绝在字典的解释有:①断绝 ②完全没有了 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⑤极,最。以下词语应选哪种:络绎不绝()叫绝()
xiaoxue.xuekeedu.com
绝没有()绝活()。
(2)按字母表的顺序把字写在田字格里,并按要求分类。
擞 痰 浆 携 钞
平舌音的:
翘舌音的:
前鼻音的:
后鼻音的:
5、画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破绽(dìng zhàn)发怔(zhēng zhâng)欺诈(zà zhà)
精神抖擞(shǒu sǒu)
露(馅 陷)
刷(桨 浆)(抄 钞)票 放(诞 延)无理
6、同音字组词。
róng()许()炼 芙()()树()化 wǔ()断()辱()媚 鼓()鹦()
7、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传()()模()()劲()()
薄()()
丧()()露()()
写反义词:慌忙—()武断—()
胆怯—()精神抖擞—()
写近义词:破绽—()衔接—()
考究—()兴致勃勃—()
8、下列各组四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破绽 抖擞 发证 傍大腰粗 b、辉惶 侄子 打量 娓娓动听 c、可怜 刻薄 风骚 手急眼快 d、威严 衔接 撵跑 巧舌如簧
9、按要求写句子。
(1)谁也不能否认刷子李有一手绝活。(改为陈述句)
(2)之所以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是因为他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修改病句)
(3)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4)黑夜笼罩大地。(把句子写得更有情趣些)
(5)我们下一番工夫。我们能练出一手好字。(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xiaoxue.xuekeedu.com
(6)她急得哭了。(把她哭的样子、动作、表情写具体)
10、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像个公爵穿得那么考究。()
(2)您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
(3)啊哈,又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
11、用“望”字组词并填入到下面这段话中。
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爷爷能来接他回去,这是他美好的()。信寄出去后,他整天()着,等待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半年后乡下捎信来说爷爷死了,凡卡()了。
12、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______的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的王熙凤。________________笔下的“刷子李”虽普通,却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称。美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小市民形象。
13、把下列词语中不是同类的词语画去。
(1)目瞪口呆 愁眉苦脸 仪表堂堂 神采奕奕(2)聪明
机智 果断
狡诈 灵活
(3)自相矛盾 揠苗助长 掩耳盗铃 入目三分[来源:学,科,网]
14、写出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和作者。西天取经 《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逼上梁山 《
》()负荆请罪 《 》()
15、仿写句子。
老师的话像和煦的春风,吹散我们心头的乌云;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口语交际。有人说,“严是爱,松是害”;也有人说,“宽容是最伟大的”。你认为父母对你的严格要求或是宽容,哪个更有利于你的健康成长?请简要陈述理由,注意条理清楚。
四、阅读天地。
短文
(一)小 溪
xiaoxue.xuekeedu.com
清晨,我漫步在升腾着薄雾的小溪旁。雾气像一缕缕白纱,轻轻地、缓缓地在小溪上空萦绕。溪底,是一幅美丽、神气的画,色彩斑斓(lán):赤色、橙色、黄色、金色、紫色„„令人眼花缭乱。画中,那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微微颤动。是欢迎我吗?
我兴奋极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用双脚拍打溪水。呀,“鲜花”被我打碎了!我赶紧止住脚。晨风吹来,溪边的野花香气扑鼻。柳枝的软弓拉动了小溪的琴弦,奏出了和谐的乐曲。溪水从我的脚上轻轻流过,像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我。
黄昏,我又来到溪边。小溪轻卧在青山的怀抱中。夕阳西下,连绵的山冈、翠绿的竹林、婀娜的柳树、明丽的小溪„„都笼罩在一层透明的、金灿灿的薄纱里。小溪,真美呀!
1、短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通________________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幅画面的描写突出小溪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短文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物的动态。
3、用“_____”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
4、第一自然段中的“鲜花”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5、“柳枝的软弓拉动了小溪的琴弦,奏出了和谐的乐曲。”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软弓”是指________________,“琴弦”是指 ________________,“乐曲”是________________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试着写一句这样的话吗?
6、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请你也用上这种作用的省略号写一句话:
短文
(二)位于江西省的鄱(pó)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粒最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水产品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鄱阳湖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
xiaoxue.xuekeedu.com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你的物产丰富。
1、“陶”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________,字典里的解释有:(1)用粘土烧制的器物;(2)制造陶器;(3)快乐的样子。“陶醉”中的“陶”字的意思应是。“甲”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 部,再查___ 画。文中“披盔戴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两个方面来写鄱阳湖的。
3、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4、用“SSS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5、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突出表现鄱阳湖的美丽。
6、从文中找出带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1)江河湖海没有风浪。()
(2)波浪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无可阻挡。()(3)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7、造句:无论„„都„„
8、本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9、给本文加上个适合的题目。
第四篇:《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董雪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
普通劳动者
热爱
赞美
向往
第五篇:《咏雪》人教七上5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生2:飞雪,犹如美丽的小蝴蝶,扇动着翅膀,随着和风,四处飘然!
生3:雪,是一群白色的小精灵,漫天飞舞着,来到人间,融进大地母亲的环抱里!
看着学生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真想天空为之作美,痛快地下一场大雪呀!
接着,课件展示纷纷扬扬的下雪镜头,我相机问学生:面对着如此纷扬扬的下雪情景,你对“柳絮因风起”有什么感想?
生: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界,用课件呈现古代诗人咏雪诗句:
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⒊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⒋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
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最后,引导学生高声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而收绾全文。
五、教师小结
王国维指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因为写景咏物,中国美学不注重形似,而注重神似,讲究美的姿态和活的神气,追求境生象外、得意忘象、无我之境。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不少于300字)
3.请你体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课后余音
1.王昌龄在《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并提出意与景的关系:“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也就是说,写景咏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与神似,不可分离,相兼才好,和谐统一。但如果太形似了,反而失去神似。中国美学主张“写实”和“写意”的和谐统一。
“柳絮”虽然灰白色,但外形酷似雪花。“柳絮因风起”却把纷纷扬扬的下雪姿态,描述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把雪花比拟春天的柳絮,颇有生命活力,轻柔温馨,化寒为暖,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催人奋发向上,也给家庭送来轻松和煦的乐观情怀和文化氛围,具有深刻的意象(神似),这是写意。而“撒盐”一喻,虽然形似,但缺乏意象(神似),这是写实。好的诗句应当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即写实和写意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对于这些知识必须向学生讲清楚。
2.语文教学必须推崇文体语感意识。文体语感,指的是主体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规范(如背景、意图、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因素)的领悟与把握。
文体不同,教学重点也不同。比如,说明文是写实的文体,语言表达直露。在语言运用方面,教学重点应放在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而诗歌是写意的文体,语言表达含蓄,具有想象力,情景交融。在语言运用方面,重点应放在品味语言的情感和意境上。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品味“咏雪诗”的情感和意境上。教学过程始终紧扣“未若柳絮因风起”与结合“雪骤”、“白雪纷纷”、“因”、公大笑乐”等关键词,进行文体语感意识的熏陶,从而体味“柳絮因风起”境生象外的意境,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非理性领悟能力。阅读如果离开了文体语感,必定是不得要领的。只能是在外表层面上感知语言,感知文字和词汇。
阅读过程应着眼研究人的言语行为、言语活动,将言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认识。以往我们长期关注“工具性”视界下的认知,语文教学缺乏对“文体语感”的体认,往往把诗歌、散文、小说、通讯、游记、传记等都当做记叙文来教,不论何种文体,都一样地分析字、词、句、段、篇,而缺乏“文体语感”的“言语性”视界下的认知。
3.《教参》里有这样一组答案:“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