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市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7号)
【发布单位】郑州市
【发布文号】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7号 【发布日期】2003-07-11 【生效日期】2003-07-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郑州市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7号)
《郑州市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业经2003年7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王文超
2003年7月11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防范设施是指以防劫、防盗、防破坏、防爆炸和预防灾害事故为目的的报警、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安全检查设施及其他安全防范设施。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安全防范设施及报警指挥系统网络的建设、使用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市公安机关是本市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部门。其所属的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公安机关在市公安机关规定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防范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工商行政、技术监督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下列场所及运输工具,必须建设、安装安全防范设施:
(一)机场、火车站、主要街道和广场;
(二)枪支弹药库;
(三)国家机关的要害部位和存放、处理绝密资料、档案、图纸的部位;
(四)储存易燃、易爆、剧毒、致病菌种、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的场所;
(五)黄金、珠宝的生产、存放、经营场所;
(六)有价证券、票据的印刷、储存场所;
(七)金融机构的金库、营业场所和现金、有价证券的运输工具;
(八)展出、陈列、储存、修复重要文物的场所和收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物品的场所;
(九)国家的战略储备库、国防尖端产品的研制场所和其他重要物资仓库、货场;
(十)市公安机关确定的其他安全防范重点场所和要害部位。
第六条第六条 人群集中的出入通道、长途客运站、大型文体活动场所、载人电梯间、大型商场、宾馆和存放贵重仪器、重要物资、现金、有价证券的部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安装安全防范设施。
第七条第七条 安全防范设施应当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全保密、实用有效。
建设安全防范设施使用的产品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第八条第八条 对列入国家《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目录》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单位应向市公安机关提出生产登记申请,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发给生产登记批准书。但按国家规定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认证制度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除外。
实行生产登记制度的安全防范技术产品,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生产登记,不得生产、销售。
第九条第九条 销售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查验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安全认证证书或者生产登记批准书,并保留相关资料备查。
第十条第十条 从事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方可承揽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任务。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从事安全防范设施施工的单位实行资格等级制度。
安全防范设施施工单位的资格等级,按国家、省、市有关资格等级规范评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设安全防范设施,应根据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确定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无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由建设单位提出防护措施,报市或县(市)公安机关核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安全防范设施的防护级别或防护措施编制设计任务书,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安全防范设施一、二级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后,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组织有关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初步设计进行方案论证,并按规定报经批准。
初步设计方案论证应有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机构人员参加。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有关安全防范规范进行正式设计,编制设计文件。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将设计文件报有关部门审批。
经批准的设计文件不得擅自变更,确需修改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建设、安装安全防范设施,由建设单位根据保密、安全的原则,自主选择施工单位。但不得委托无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或个人建设、安装安全防范设施。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规定第五条所列安全防范设施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机关提交开工报告。施工单位应持资质等级证书和施工人员身份证件,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安全防范设施建成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的,应至少试运行一个月,由建设单位记录试运行情况,编写试运行报告。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安全防范设施的施工和试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应提出整改意见。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主动接受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并按照整改意见进行完善。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安全防范设施建成或试运行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会同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机构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按照国家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行业标准组织验收。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安全防范设施设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设计完成或施工竣工后,应将技术资料、书面材料、使用说明书等移交建设单位存档。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安全防范设施正常使用,建立健全使用、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防范设施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经常组织检查安全防范设施的运行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对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实施监督管理,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不得参与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未建设、安装安全防范设施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纠正。逾期未纠正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可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无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承揽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任务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二)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任务的,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三)销售应当进行生产登记而未生产登记的安全防范技术产品的,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四)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生产登记,擅自生产实行生产登记制度的安全防范技术产品,无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安全防范设施失密、泄密的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或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外商独资企业在本市从事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业务的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27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郑州市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56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郑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规定
附件1 郑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明单位的管理工作,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文明单位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结合各个时期党和政府重要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为振兴郑州,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第三条 文明单位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单位和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把党的基本路线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好形式。各级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领导和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积极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工农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的范围。凡是我市辖区经济独立核算,并能独立开展社会活动,能承担权利和义务的机关、团体、工厂、学校、商店、医院、车站、街道、乡镇、村庄、县城、市区、行业系统和驻郑部队、军事院校、武警部队等均在创建文明单位之列。
二、文明单位的标准
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基本标准,市里分四种类别规定,即文明单位标准,文明村镇标准,文明城市(含县城)标准,文明系统标准。
第七条 文明单位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团结群众,锐意改革,锐意改革,廉洁奉公,思想作风好。(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文明生产,优质服务,无重大责任事故。(四)环境清洁、整齐、优美。
(五)普法教育深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没有超计划生育和重大经济刑事犯罪案件,一般案件不超过公安部规定的发案率。
(六)工作效率高,增产节约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好,在同行业中居先进水平。
第八条 文明村镇标准
(一)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廉洁奉公,团结奋进,能带领群众改变面貌。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好。经济效益逐年增长,能较好地完成国家的农副产品定购任务,人均收入高于全市人均水平。
(三)思想政治工作好。“四有”教育成绩突出。有较好的科学教育、文化阵地和公共设施,群众性文体活动经常化;普及初等教育,小学校舍达到标准化;四十岁以下农民基本无文盲。
(四)社会风气好。能移风易俗,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无聚众赌博,无重大经济和刑事案件。
(五)优质服务信誉好。村镇企业产品质量好,服务热情。(六)村镇建设规划好,不乱占地;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环境 优美。
(七)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好。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村规民约行之有效,五好家庭,双文明户活动开展经常。
(八)拥军优属。军民、工农关系好,对军烈属、孤寡老人照顾好。
(九)计划生育好。晚育率高,无计划外生育。第九条 文明城市(含县城)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富有成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机构健全,有长远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做到两个文明同步发展。
(二)“四职”教育成效显著,各主要“窗口”行业做到优质服务。
(三)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市政管理措施得力,环境优美,做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
(四)社会公德教育深入,治安、经济秩序和人际关系良好,社会风气有明显好转。
(五)有较完善的教育、科学、文化和其它公共设施,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开展经常。
(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规划、有措施,文明单位管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文明单位建设成绩显著。
第十条 文明系统标准
(一)系统的各级领导班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对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系统有规划,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二)“四职”教育深入,清正廉洁,机关办事效率高,基层优质服务好,广大职工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三)全系统单位驻地环境优美,实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
(四)全系统基层单位廉洁奉公,依法管理,文明服务;广大职工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无重大责任事故。(五)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和业务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
第十一条 各县、区、系统主管部门,可以根裾上述标准,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三、文明单位的评比、命名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含村镇、系统)分省、市、县区三级。省级文明单位由省组织命名;市级文明单位的命名,按照郑办[1990]12号文件执行;县区级文明单位由各县区决定命名。
第十三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实行“逐级升格”制,省级文明单位由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市级文明单位一般由县、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命名须由单位申报,乡、街道办事处推荐,县、区文指委考核合格,并征求有关主管部门意见后,报请上一级文指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同级党委和政府命名。
第十四条 文明系统的产生,由系统的主管部门向同级文指委申报,经考核、验收合格后予以命名。文明系统必须有60%以上的所属单位为文明单位方可申报。
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的申报、命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级文指委要采取定期、不定期和明查暗访的方法进行检查考核,达到标准的方可命名。
第十六条 市级文明单位原则上每年命名一次,有特殊贡献的单位也可提前命名。县、区可以根椐自己的情况定期进行评比、考核、命名。
第十七条 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不是“终身制”,市、县、区每年要对已命名的文明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对优秀的文明单位要提档升极。同时,对发生重大问题的或退步不再符合标准的,视其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直至撤消其荣誉称号。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建设要纳入目标管理,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第十九条 各级文明单位的命名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进行。系统主管部门无权命名下属基层单位文明单位称号,但可以命名下属基层单位单项荣誉称号。
四、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原则上实行分级管理,即谁命名谁管理,同时接受所在县、区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检查监督,省级文明单位主要由市管理,同时接受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监督;市级文明单位委托各县区管理;市文指委及其办公室对市级和区、县级文明单位均有监督权。各县区和系统的主管部门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文明单位(包括省、市级文明单位)可组织经验交流和进行检查考核,并向上级机关报告管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各级文指委办公室要对文明单位的管理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文明单位申报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历次检查情况和考核记录等。
第二十二条 各级文明单位如改变单位名称、合并或变动隶属关系,要向命名单位申报,不申报者取消其荣誉称号,对合并后的文明单位,命名单位要重新进行考核、命名。
第二十三条 被通报批评或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要认真汲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
第二十四条 文明单位要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充分发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第二十五条 文明单位门前只悬挂被授予的最高一级文明单位匾牌。
五、奖惩办法
第二十六条 凡被评为文明单位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由市和所在县区分别等级,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七条 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企业、全体职工可以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或在原来基础上增发一至两个月的奖金,增发部分不纳奖金税;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的企业,按职工总数30%左右的先进面增发一至两个月奖金,增发部分不纳入奖金税。增发的奖金,可从企业留利中解决。被取消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浮动工资或奖金随之取消;受警告处分的文明单位,停发浮动工资或奖金,直至撤销处分为止。
第二十八条
被命名为省、市级文明单位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参照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对干部职工进行适当奖励。
第二十九条
被命名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解放军驻郑部队、武警部队可参照本规定,对干部战士进行适当表彰和奖劢。
第三十条 只有被评上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企业,才能参加市、省企业上等级评选,评上省级文明单位的,才能参加国家级企业的上等级评选。如发现文明单位退步或不合格者,市文指委有权建议企业上等级的批准机关撤销其企业的上等级评定。
第三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建设文明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 凡客观条件具备,而不努力创建文明单位者,视其情况,对系统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通报批评。
六、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市文明单位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室
一九九O年四月十八日印发
第三篇: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国发〔2010〕18号文件的意见
郑政文„2010‟2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为认真贯彻•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努力开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HJ5.2mm〗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坚持强化基层、打牢基础,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以提升全社会综合抗御地震灾害能力为标志,全面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到2015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农村民居逐步采取抗震措施,新建农村民居全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全市市区各类校舍和医院达到0.20g抗震设防标准,各县(市)、上街区的校舍和医院在现行实施的抗震设防标准上,提高0.05g设防;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25%,学校达到95%;建成覆盖全市的立体监测和地震信息快速发布系统,有效提升防震减灾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在县(市、区)增加地震信息节点,3级以上地震速报能力由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有效提高地震速报水平;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完善豫北应急救援联队,建立健全市级地震救援队伍,逐步建立县(市、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全市抗震救灾物资储备系统,确保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初步的生活救助。
二、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升监测预报能力 “十二五”期间,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在全市现有地震台网基础上,以数字化观测为目标,以全省及我市防震减灾发展的长远规划为依托,以提高观测质量、促进地震科学研究为目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级布设,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实现地震监测台网布局的科学化和观测项目的数字化、综合化及数据传输现代化。
(一)加强和规范地震台网建设。“十二五”期间,按50千米控制范围设置,建设郑州市地震测震台,成立郑州市地震台网中心。统筹规划建设测震、前兆、强震等地震台网系统,实现“三网合一”,在河南省率先达到2.0级地震监测能力。重点开展县(市、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六县(市)、上街区要建设成独立的地震台。新增县(市、区)地震台站10—15个,包括登封五指岭、嵩山、萁山,巩义南河渡,上街,荥阳庙子,新郑具茨山,新密大隗,黄河游览区,绿博园管城潮湖,港务区等11个测震台。六县(市)、上街区要形成测震网络。各县(市、区)都要设置和增加地震信息节点,与郑州市、河南省联网,实现实时观测。结合我市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建设GPS观测网络,尖山、航海地震台新增GPS观测项目。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地震科研水平。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涉及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城乡各类工程建设,应事先征得地震部门的同意。
(二)做好地震短临跟踪和震情形势的分析研判工作。我市处在豫鲁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内,同时按照国务院划定的地震危险区和值得注意的地区及其对我市影响情况,每年制定并实施市级和县(市、区)地震短临跟踪方案,加强领导,争取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建设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强化对重点地区的地震前兆监测,定期购置并升级地震流动仪等应急监测设备,完善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系统。加密跨断层流动水准监测,使地震前兆监测手段更加密集,前兆台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提高对地震异常信息的捕捉能力。坚持长、中、短临预测预报相结合,强化对地震群测群防和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应用,完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进一步提高监测水平。
(三)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继续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各县(市、区)要建立稳定的地震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县(市、区)级财政保障对“三网一员”的稳定投入机制,宏观观测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落实社会地震观测员补助资金,保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和群测群防工作队伍的稳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各村(社区)要确定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尚未建立群测骨干点的县(市、区)和宏观测报点的乡(镇),要尽快建立。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市、区),至少要建有2个群测骨干点。
三、大力推进震害防御体系建设,增强综合抗御震灾能力
(一)依法强化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要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必备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性建设标准进行设计。依法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新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相关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公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库、电力、通信、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满足国家规程、规范标准。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市、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建设、市政、交通、人防、水利、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执法监督。市、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采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加编制,成立专职地震执法队伍。“十二五”期间,市级要成立不少于15人的执法队伍,县(市)、区要成立不少于3人的执法分队,确保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加强对城镇建设工程依法进行抗震设防监管,“十二五”末,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以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建设、“科普村村通”等为载体,深入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的“五进”活动,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紧急避险能力和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中小学校要编制地震应急疏散预案,把防震减灾纳入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每学年至少开展两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使对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争取在“十二五”末,全市要有100所学校创建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所创建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建立地震谣言应对机制,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推进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作。继续开展建成区及新规划区的地震安全探测工作(活断层、古河道、软土地基、沙土液化、黄土湿陷等),“十二五”期间,逐年分区摸清地下情况,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地下清楚、地上结实”的地震灾害预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的工作成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风险,予以合理避让。
(四)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继续把抗震防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编制实施村镇抗震防灾专业规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新建农居抗震设防质量的指导管理,村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市、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对村镇房屋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增强村镇房屋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继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2015年前,全市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五)推进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市区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完成对市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鉴定及加固改造。建立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该系统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几小时内可对我市地震灾害损失进行快速预估,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六)开展地震破坏烈度速报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4到5个地震烈度台,到2015年,建设22个覆盖全市的地震烈度台(每县市3个、上街区1个、市区3个)。该系统建成后,可在震时同步测定不同区域地震破坏烈度,为震害评估和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四、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水平(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善指挥部工作制度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建立经常性的工作通报和联络机制,保证指挥部各项功能的实现。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检查,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地震紧急救援人力、物力及各项救援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完善军地、部门、区域之间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体系,明确定位和职责,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建立郑州市应急救援综合支队,充实救援设备,提升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争取在2015年前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发展到8千人。建立地震救援行业组织,加强对各级各类地震救援队伍的培训。
(三)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修订并完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各级发展改革、民政、安监、地震等部门要认真配合落实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加强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市、区)政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县(市、区)要结合城市规划和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10座应急避难场所(科普宣教基地)。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应急避险通道,配置紧急救生避险设备。
(五)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郑州市应急储备物资中心,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完善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的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大震巨灾的运输投送能力。加强通信、广电、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震后快速恢复通信、广播电视和电力供应。
五、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制定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各县(市、区)要认真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好市、县(市、区)防震减灾规划的衔接,统筹配置资源,加强基础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加大对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要设立防震减灾专项事业发展经费,县(市)、上街区每年不低于15万,区每年不低于10万。
(二)加强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十二五”期间,县(市、区),未设立地震工作机构的,应设立地震工作机构;各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内要有相应的专门人员负责管理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工作,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机构要保障有6—8人的编制,区地震工作机构要保障有3—4人的编制。各县(市、区)的地震台站要保障有2—3人的编制,保证全天候值守。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制度,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军地相互协调支持、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
(四)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落实防震减灾法定职责,明确防震减灾各个管理领域和环节的执法主体和工作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加强贯彻实施现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同时,注重地方性配套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制定•郑州市地震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郑州市地震行政执法人员考核细则‣、•郑州市地震局地震行政执法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同立法部门的联系,将•郑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上升为我市地方性法规。对•郑州市实施†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办法‣和•郑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进行立法。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和本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四篇:郑州市建设工程安全资料管理规定(新版)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新版安全资料管理规定
目 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术 语
第三章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职责 第四章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分类
第五章 建设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A类)内容与要求 第六章 监理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B类)内容与要求 第七章 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C类)内容与要求 第八章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编制与组卷 第九章 附则
附件A 建设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用表
附件B 监理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用表
附件C 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用表
第一章 总则
1.1 为加强郑州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施蓝天行动,保护环境质量,实现安全文明施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1.2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
政基础设施工程、地铁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施工是指前款所列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
1.3 市和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行业管理工作,行业安全具体监管业务可依法委托其安全监督机构实施,并依法接受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施工安全生产的指导和监督。
1.4 建设工程施工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5 建设工程施工应当采取先进、科学的安全施工技术,推广先进的安全防护设施,全面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促进施工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施工安全达标水平。
1.6 建设工程施工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建设工程施工活动。
1.7 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7.1 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检查现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状况及涉及现场施工安全的法规、规章、规定、合同、承诺等执行情况;
1.7.2 询问并查证有关人员职业资格、岗位证件及其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
1.7.3 反馈检查意见,通报存在问题。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停工,限期改正。对施工现场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章 术语
2.1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
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施工安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施工现场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职业防护、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卫生防疫、创建达标等资料。
第三章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职责
3.1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通用职责
3.1.1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应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逐级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对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负责。
3.1.2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建档,并妥善保存。
3.1.3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主管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应负责本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3.2 建设单位管理职责
3.2.1 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的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上、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毗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
3.2.2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文明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并负责按计划及时专项支付。
3.2.3 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负责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
3.2.4督查、检查各参建单位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建立和管理情况。
3.3 建设单位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资料内容 3.3.1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及施工安全备案手续 3.3.2建设单位安全生产制度
3.3.3建设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3.3.4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名册及履行职责情况
3.3.5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协议及安全责任承诺 3.3.6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3.3.7总承包、分包方相关资质、资格审查资料
3.3.8项目周边安全环境评价、安全评估资料
3.3.9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案 3.3.10项目扬尘污染整治方案
3.3.11现场安全监控摄像相关管理资料 3.3.12规划场地管线、建(构)筑物资料
3.3.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记录 3.3.14安全审查检查记录 3.3.15安全验收记录 3.3.16安全奖惩记录 3.3.17安全例会记录 3.4 监理单位管理职责
3.4.1 负责监理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管理工作。3.4.2 对工程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资料的形成、积累、组卷进行监督。
3.4.3 对施工单位需报送的施工现场安全资料进行审核,并予以签认。
3.5 监理单位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资料内容 3.5.1工程准备阶段 施工单位总承包、分包单位的资质有关情况 监理合同 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分工名单 监理单位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名册、附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任命文件 总监及安全监理培训合格证书 6 涉及施工安全相关监理制度 7 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3.5.2 施工阶段资料 1 安全监理专题会议纪要 2 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3 混凝土浇筑报审表 安全文明措施费用审查落实情况 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各类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等 安全监理日记 7 相关旁站记录
3.5.3安全监理工作、安全验收记录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拆装报审表、验收核查表 2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审查资料 3 安全隐患整改告知书 4 监理工作联系单 5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安全事故报告及隐患整改情况报告 工程停工令 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 9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验收记录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方案审批、旁站监理、过程验收记录
3.5.4监理总结 安全文明生产施工报告、报表 2 月、季度安全总结工程竣工施工安全总结监理安全报告、报表 5 安全评价资料 3.6 施工单位管理职责
3.6.1负责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管理工作。3.6.2总包单位督促检查各分包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3.6.3分包单位负责其分包范围内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编制、收集和整理、上报。
3.7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现场安全技术管理资料共分十三册,包括以下内容: 第 一 册 安全保证 第 二 册 安全管理 第 三 册 安全教育 第 四 册 安全技术
第 五 册 安全检查 第 六 册 临时用电 第 七 册 消防安全 第 八 册 机具机械 第 九 册 安全设施 第 十 册 劳动保护 第十一册 文明施工 第十二册 事故处理 第十三册 安全达标 分册目录详见标准软件。
第四章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分类
4.1 应严格按照《郑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施指南》和本规定有关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分类与组卷。
郑州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分为建设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A类)、监理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B类)、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C类)三大类。
第五章 建设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A类)
内容与要求
5.1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及施工安全备案手续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到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办理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应由建设单位牵头协调办理备案具体事宜。5.2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制度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行项目主管负责制。建设单位应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协调管理制度,项目环境评估,安全评价制度,安全报监制度,安全投入制度,安全审查制度,安全验收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档案制度。
5.3 建设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建设单位安全保证体系应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为主体,根据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需要,业主方及总承包方的工程项目安全控制总体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
5.4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名册及履行职责情况 建设单位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建立名册并落实各级人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职责。
5.5 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协议及安全责任承诺 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施工合同;建设单位聘请监理单位代其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监理合同、协议及安全责任承诺等,建设单位应整理归档。各方应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承诺制度。
5.6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为认真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
单位应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存档备查。
5.7 总承包、分包方相关资质、资格审查资料 建设单位应对总承包及相关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相关个人执业资格、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审查,相关证照的复印件应存档。
5.8 项目周边安全环境评价、安全评估资料(表A8)建设单位应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安全作业条件,及时组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开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环境评估报告书制定安全监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周边环境的安全监测。未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和制定安全监测方案的,属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评价。
5.9 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案
建设单位应将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归档留存。单独分包的应将其列为合同方管理。
5.10 项目扬尘污染整治方案
建设单位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参建单位实施蓝天行动,扬尘污染防治职责,并监督扬尘污染整治方案的实施,确保建设项目文明施工并注重环境保护,有效控制建筑施工现场扬尘,减少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项目扬尘污染整治方案由建设单位归档留存。
5.11 现场安全监控摄像相关管理资料(表A11)建筑施工企业(含省外入郑企业)承揽的施工现场必须安装视频监控,对重点部位开展现场监控、在线监督、决策辅助,形成全面覆盖、实时监控、方便快捷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有效防止违规违章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监控设备安装资料按(表A11)填写。
5.12 规划场地管线、建(构)筑物资料
在项目开工槽、坑、沟土方开挖前,建设单位应根据相关要求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地上、地下管线资料,毗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有关资料,移交资料内容应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共同签字、盖章认可。如对上述资料有疑议时,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关单位根据资料情况组织探查,并有探查记录。如探查有差异时,建设单位应报请相关管理部门予以确认。确认后,经建设单位签字、盖章认可后方可施工。
5.1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记录(表A13)
建设单位应按法规要求、施工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并应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5.14 安全审查检查记录(表A14)
包括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监督机构的检查记录。
5.15 安全验收记录
建设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各类安全设施进行验收,按现场实际情况填写并记录相关内容,验收内容应定量、定性,尽量不要写“符合要求”、“符合标准”等简单词语。
5.16 安全奖惩记录
为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单位应制定安全奖罚制度,安全奖惩可分为行政奖惩与经济奖罚两类,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并及时记录具体内容。
5.17 安全例会记录(表A17)
建设单位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本阶段、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研究、制定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布臵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有专门的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六章 监理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B类)
内容与要求
6.1 工程准备阶段(B1)6.1.1 施工单位总承包、分包单位的资质有关情况 施工单位总承包及相关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其它有关资料相关证照的复印件应存档。
6.1.2 监理合同
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前,应当与建设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含安全监理工作内容)。
6.1.3 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分工名单(表B1-3)
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应包括以下内容:监理人员及负责人名单及持证情况、职责分工。
6.1.4 监理单位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人员名册,附项目安全监理人员任命文件
项目总监、总监代表、安全总监、安全监理人员应有其公司任命文件和项目监理职责分工书面文件。
6.1.5 总监及安全监理培训合格证书
监理单位培训合格证书应当包括总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资格证,监理单位安全生产人员的岗位证书,总监理工程师及安全监理工程师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6.1.6 涉及施工安全相关监理制度
监理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制度:
安全责任制度、安全验收制度、安全审核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安全监管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巡查制度、安全档案制度
6.1.7 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单位应当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入《安全监理规划》(含安全监理方案),并编制《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应当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
6.2 施工阶段资料(B2)6.2.1 安全监理专题会议纪要(表B2-1)
监理单位应当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或安全例会并做好记录。
6.2.2 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表B2-2)
1、项目监理部签发《工程暂停令》后,施工单位应停工进行整改,自检合格后填写《工程复工报审表》(表B2-2),经安全监理人员复查合格后,总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复工。工程复工报审时,应附有能够证明已具备复工条件的相关文件资料。
2、表中证明文件可以为相关检查记录、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其落实情况、会议纪要、影像资料等。
6.2.3 混凝土浇筑报审表(表B2-3)
由施工单位填报,监理单位审批,报建设单位备存。6.2.4 安全文明措施费用审查落实情况
监理单位应当将施工单位投入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情况审查并督促落实。
6.2.5 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各类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向项目监理部报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应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向项目监理部报送专项施工方案及工程项目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资
料。
经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审定的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
监理单位应将以上文件、资料收集、建档。6.2.6 安全监理日记(表B2-6)
监理单位应当填写《安全监理日记》,在日记中要记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情况,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的情况。
6.2.7 相关旁站记录
监理单位应做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旁站记录。如果发生应急处臵事件、事故,记录中应简述事故经过,工程名称、事故部位、事故性质要写清楚,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旁站记录是安全管理资料的重要部分,要妥善保存,任何人不得随意抽撤或销毁。
6.3 监理工作安全验收记录(B3)6.3.1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拆装报审表、验收核查表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拆装报审表(表B3-1-1)、施工现场起重机械验收核查表(表B3-1-2)起重机械(主要指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电动吊篮、物料提升机、整体提升脚手架等)拆装前,总承包单位应对起重机械的拆装方案、检测报告、操作人员和拆装人员上岗证书、拆装资质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并按照表(表B3-1-1)的要求报项目监理部核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或拆
卸。
起重机械使用前,总承包单位应组织验收并填写验收核查表(表B3-1-2)报项目监理部对验收程序进行核验,核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3.2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审查资料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申请资料(表B3-2-1和表B3-2-2)施工单位填写表B3-2-1,向监理单位提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申请。监理单位审核后填写表B3-2-2,报建设单位提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申请。
6.3.3 安全隐患整改告知书(表B3-3)安全隐患整改告知(表B3-3)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项目监理部应当填写表B3-3,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监理单位应当收集有关监管部门下发的《安全隐患整改告知书》及回复单。
6.3.4 监理工作联系单(表B3-4)如口头指令发出后施工单位未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或者监理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应发出《监理工作联系单》(表B3-4),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监理人员按时复查整改结果,并在项目监理日志中记录。
6.3.5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表B3-5)当发现安全隐患,安全监理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应及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表B3-5),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书面回复,安全监理人员应按时复查整改结果。《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应抄报建设单位。
6.3.6 安全事故报告及隐患整改情况报告
关于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问题的报告、处理意见、整改情况等有关文件。
6.3.7 工程停工令(表B3-7)当发现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签发《工程停工令》,暂停部分或全部在施工程的施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经安全监理人员复查合格后,总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复工。《工程停工令》应抄报建设单位。
6.3.8 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表B3-8)项目监理部签发有关安全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表B3-5)后,施工单位应立即进行整改,自查合格后填写《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表B3-8)报项目监理部,安全监理人员应及时复查整改结果。
6.3.9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验收记录
项目监理机构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验收记录表。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送项目监理机构。
6.3.10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方案审批、旁站监理、过程验收记录
施工单位应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向项目监理部报送专项施工方案,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中对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安全,实施现场跟班监督并填写安全旁站监理记录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过程验收监理人员应全程参加并记录(表B3-10-3)
6.4 监理总结(B4)6.4.1 安全文明生产施工报告、报表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将检查、整改、复查、报告等情况定期形成安全文明生产总结。
6.4.2 月、季度安全总结
监理单位负责对当月、当季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安全监理工作作出评述,编写安全监理月、季总结,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并上报外送有关单位。
6.4.3 工程竣工施工安全总结
工程竣工验收时项目监理部应对工程安全施工作出书面总结,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报工程监理单位。
6.4.4 监理安全报告、报表
监理单位应将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文件、验收记录、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月报、监理会议纪要及相关书面通知等按相关规定立卷归档。
6.4.5 安全评价资料
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状况定期及施工过程各阶段进行评价并记录意见。
第七章 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资料(C类)
内容与要求
7.1 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保证资料(C1)7.1.1 项目部安全组织机构(表C1-1)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7.1.2 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表C1-2)项目经理部应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根据施工规模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形成项目正式文件记录。
7.1.3 项目经理、执行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公司委派任命文件
施工单位直接、间接委派的项目主要管理人员任命文件通知。
7.1.4 项目部管理人员花名册(表C1-4)施工单位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建立花名册,按《项目部管理人员花名册》(表C1-4)进行管理。
7.1.5 分包队伍相关资料(人员名册,队伍资质、人员资格审查,总包与分包单位安全协议等)
总包单位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和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并应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分包方管理人员花名册及相关上岗证等相关证照的复印件应作为协议附件存档。
7.1.6 项目经理、安全员考核证(含分包队伍有关人员)施工单位应记录各岗位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尤其是项目经理、执行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分包单位相关人员的安全考核上岗证件情况,同时附各类证件的复印件。
7.1.7 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含培训、体检、复审资料、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表C1-7)项目经理部应将特种作业人员情况填写表《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体检、复审资料、操作资格证书复印件。
7.1.8 项目安全值班制度及值班安排表、值班记录,项目负责人带班记录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值班制度,并安排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值班,发现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行为应及时制止,并认真做好书面记录,值班人员应在每班作业后填写值班记录表,对当班期间主要事项进行登记。
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记录(表C1-8-4)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带班制
度。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时,要认真填写生产带班记录并签字存档。
7.2 安全管理(C2)7.2.1 涉及建设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表C2-1)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施工单位必须明确责任部门及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要求;定期进行更新;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7.2.2 涉及建设安全的相关规范、标准、规程(表C2-2)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涉及建设安全的法规、规范、标准、规程等。
7.2.3 涉及建设安全的相关建设、安全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表C2-3)施工单位应及时建立识别和获取涉及建设安全的相关建设、安全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
7.2.4 涉及建设安全的地方政府、企业主管单位、本企业管理文件(表C2-4)施工单位应及时建立识别和获取涉及建设安全的地方政府、企业主管单位、本企业管理文件。
7.2.5 施工企业制定的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并定期进行检查、验收执行情况。
7.2.6 市政、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郑州市区规划区内从事城市市政、轨道交通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各级安全责任。
7.2.7 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生产具体管理办法、执行细则、实施规定
施工单位应将本单位、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具体管理办法、执行细则、实施规定及时发布、收集、整理、归档。
7.2.8 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工人)
施工单位应对各级管理人员、分包劳务单位负责人、施工作业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均应明确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施工人员在作业中的安全和健康。
7.2.9 施工现场各工种、工序、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建筑机械的正确使用,发挥机械效能,施工现场各工种、工序、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含施工、加工、行政、后勤各岗位)应
按照相关执行。
7.2.10 建设施工各类机械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 项目经理部应收集、整理、公布各类机械设备、设施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7.2.11 其他特殊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施工现场高压电工、非标加工焊工、油漆工、盾构工程、通风工程、机修工程等其他特殊岗位均应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的特殊岗位也可由项目经理部制定。
7.2.12 含有安全管理目标的经济承包合同
为明确项目经理部与职能部门、分包单位之间的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施工单位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对分包队伍或工种、班组应签订含有安全管理目标的经济承包合同或协议。
7.2.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安全评估表(表C2-13)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及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安全评估报告书制定安全监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周边环境的安全监测。未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和制订安全监测方案的属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开工前安全生产条
件审查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评价。
7.2.14 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资料目录(C2-14)建设工程办理安全生产监督备案手续前,应按照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资料目录的要求整理好相关文件,由监理单位审定,报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7.2.15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资料目录及注意事项(C2-15)产权单位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手续时,应当向设备备案机关提交相关资料,所提交资料应为原件,留存复印件,复印件应当加盖产权单位公章。其他注意事项详见目录。
7.2.16 项目开工前安全条件勘验评价申请审批表(表C2-16)建设工程办理安全生产监督备案手续,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自查,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共同签署自查意见,向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申请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现场勘验。
7.2.17 施工许可证及工程安全报监备案手续
建设工程实行申报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前,必须持相关资料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施工安全监督备案。
7.2.18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责任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强化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创建安全文明环保工地,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确保施工安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单位必须签订建筑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责任书并存档。
7.2.19 各级各部门及管理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
施工单位应对所属各部门、各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和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7.2.20 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图(表C2-20)施工单位必须确保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安全责任必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或工种。
7.2.21 安全责任目标考核相关资料
施工单位应对分解到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各部门的安全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实行逐级考核,项目部接受公司考核,项目部由项目经理组织对项目所属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分解的责任目标及责任部门执行情况与经济挂钩,执行奖惩制度。
7.2.22 安全责任目标考核记录
安全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应按《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记录表》进行填写并存档。
7.3 安全教育(C3)7.3.1 项目部安全培训计划(表C3-1)为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项目经理部应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况有规划、有重点、有目的的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并实施。
7.3.2 项目部作业人员花名册(表C3-2)项目经理部应当建立作业人员含分包劳务队伍花名册备查。
7.3.3 项目部职工安全培训考核记录汇总表(表C3-3)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对被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等基本情况进行汇总记录。
7.3.4 日常安全教育记录(含入场三级安全教育)项目经理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填写《日常安全教育记录》(表C3-4-1)。
7.3.5 转岗、新上岗人员培训记录(表C3-5)项目经理部对新入场、转场及变换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7.3.6 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培训记录
项目经理部在节假日前后、定期和季节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并作好记录。
7.3.7 专项教育培训记录
施工现场各类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工作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必要的专项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项目经理部应将考核情况制表登记,并按照考核内容分类存档。
7.3.8 员工个人安全教育档案
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必须接受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并记录入卡。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并归档员工安全教育档案,包含个人证件证书复印件、安全协议、三级教育卡片、考评资料、奖惩记录等,并另建档,妥善保管。
7.3.9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基本情况及备案情况 开设建筑工人业余学校的项目部应按要求填写工程基本情况及建筑工人业余学校的基本情况,含学校章程、管理制度、学校守则、组织机构图等,及时到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7.3.10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师资人员配备表(表C3-10)、学员名单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师资人员、学员名单应登记备查。7.3.11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达标自评表(表C3-11)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应按(表C3-11)的要求进行自评。7.3.12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月课时安排计划表(表C3-12)建筑工人业余学校总校编制教学计划,各建筑工地业余学校结合其自身要求和各自特点量化、细化并形成教学月课时安排计划表。
7.3.13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开展活动记录(表C3-13)各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应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并根据要求建立和完善好学习台账,含简报、照片、影音等资料,以便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查验。
7.4 安全技术(C4)7.4.1 危险源辨识清单(表C4-1)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负责按照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中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辨识清单》(表C4-1),并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发布。
7.4.2 项目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汇总表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清单(表C4-2-1)
项目经理部在开工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对项目涉及的周围环境、实体分部分项工程等方面,由于施工活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人员伤亡、财产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确定控制措施,并按照表C4-2-1的要求进行记录。
重大危险源动态控制表(表C4-2-2)
项目经理部应依据项目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内容,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汇总,按照表C4-2-2的要求逐项填写,并落实监控责任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公布公示。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登记表(表C4-2-3)
项目经理部应填写《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如实将拟建工程的重大危险源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登记不全或变更的,应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提前补充上报。
7.4.3 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编制要求(C4-3)
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具体编写要求按《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编制要求》(C4-3)执行。
7.4.4 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编审汇总表(表C4-4)项目经理部应统计汇总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时间、实施时间以及是否需要论证,存档备查。
7.4.5 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审批表
项目经理部对应当配合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的工程,必须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安全施工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并按照《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审批表》进行记录。
7.4.6 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报告(表C4-6)专家组应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并作为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的附件。经项目监理部确认、盖章后,施工前报项目所在地区(县)建设安全监督机构。
7.4.7 项目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正式施工前编制完成,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对冬季、雨季的
特殊施工季节,应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并需履行相应的审核、审批手续。
7.4.8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危险性较大工程是指依据《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所指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方案”),是指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单独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文件。
7.4.9 季节性、特殊时段安全技术措施
季节性主要指夏季、雨季和冬季,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气候对施工生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性大、高温作业多的工程施工应单独编制季节性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7.4.10 安全技术交底编写要求(C4-10)
安全技术交底具体编写要求按《安全技术交底编写要求》(C4-10)执行。
7.4.11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C4-11)
安全技术交底应分阶段、分时段、分工种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有交底时间、交底内容和交底人及所有被交底人签字方为有效。
7.4.12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汇总表(表
C4-12)
项目经理部应将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按照各工种分部(分项)工程汇总并分类存档。
7.4.13 各工种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表(表C4-13)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及有特殊风险的作业前,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其内容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讲明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并按分部分项工程和针对作业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
7.5 安全检查(C5)7.5.1 安全例会记录(表C5-1)
施工单位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本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研究、制定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布臵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有专门的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
7.5.2 安全施工日志
施工现场安全日志应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日常工作情况逐日记载,单独组卷,其内容应包括每日检查内容和安全隐患的处理情况等。
7.5.3 安全检查记录(周检、月检)安全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内容包括定期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节假日前后等各类安全检查(包括施工用电、大型机械、特殊脚手架、场容场貌、卫生防疫)将检查结果及时入册。
7.5.4 安全检查隐患通知单、整改报告
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隐患整改通知(表C5-4-1)
工程项目安全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填写表事故隐患整改报告书。其中应包括检查情况及安全隐患、整改要求、整改后复查情况等内容,并履行签字手续。
事故隐患整改情况报告书(反馈单)(表C5-4-2)公司或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在安全检查中签发的整改通知,工程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整改内容,结合隐患的性质及时安排整改,填写整改情况报告。
属经常性、系统性的隐患,必须转入事故隐患评审处理。7.5.5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复工申请书、复工审批表
施工项目部应存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复工申请书、复工审批表等有关文件备查。
7.5.6 外部相关单位安全检查隐患通知单、整改报告 外部相关单位在安全检查中签发的整改通知,工程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整改内容,结合隐患的性质及时作出分析,填写整改报告。
7.5.7 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表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由建设部审批通过的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在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7.5.8 市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
市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按行业有关管理规定执行。7.5.9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按行业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7.6 临时用电(C6)7.6.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登记表(表C6-1)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汇总。
7.6.2 施工现场施工用电器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明
由项目经理部收集分类粘贴。
7.6.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验收表(表C6-3)施工现场(含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临时用电工程在验收前应先验证专项施工方案、配电箱三证和3C认证证书、电工上岗证,待符合要求后再验收。验收时可根据施工进度分区域、部位、分回路进行,验收时间分现场施工用电安装好后与在主体分部开工前共2次,须经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填写(表C6-3)。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及实物进行旁站检查并签署意见。
7.6.4 施工现场外电防护设施验收表(表C6-4)施工单位应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定期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的进行检查,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根据表(表C6-4)的要求填写,报监理单位审核。
7.6.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调试记录(表C6-5)电气设备的测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应由设备生产厂或现场专业电工提供,项目经理部应将相关技术资料存档。
7.6.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表C6-6)主要包括临时用电系统、设备的重复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以及设计有要求的接地电阻测试,工程项目部应将测量结果填入(表C6-6)后报项目监理部审核,项目监理部应对测量的程序进行审核,如发现测量数据异常的,应立即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
7.6.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表C6-7)主要包括临时用电动力、照明线路及其它必须进行的绝缘电阻测试,施工项目部应将测量结果按系统回路填入(表C6-7)后报项目监理部审核,项目监理部应对测量的程序进行审核,如发现测量数据异常的,应立即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
7.6.8 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测试记录(表C6-8)漏电保护器投入运行后,建筑电工每月需在通电状态下,检查漏电保护器动作灵敏度并记录,达不到要求应更换。雷
雨季节应增加试验次数。其测试方法为按动漏电保护器的试验按钮三次:带负荷分、合开关三次,均不应有误动作。
7.6.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定期检(复)查表(表C6-9)项目部安全人员与现场电工应每月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公司(分公司)每季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定期检(复)查表,定期检(复)查表依照(表C6-9)的内容填写。
7.6.1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表C6-10)
施工现场电工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并形成文字记录,由值班电工填写(表C6-10),每周报送项目经理审核认可,每月送交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7.7 消防安全(C7)7.7.1 项目施工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7.7.2 项目施工消防重点部位汇总表(表C7-2)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根据防火制度要求对施工现场消防重点部位进行辨识登记汇总。
7.7.3 项目施工义务消防人员登记表(表C7-3)项目应建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数应不少于施工总人员的10%,并将相关人员登记汇总。
7.7.4 项目施工灭火器材、设备配备及责任人登记表(表C7-4)
项目经理部消防重点部位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器材,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员。
7.7.5 项目施工消防安全专项方案措施(含: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实施措施)
项目经理部应制定施工现场的保卫消防制度、现场保卫消防专项方案、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管理方案、现场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应急疏散预案等相关技术文件,并将文件对相关人员进行交底。
7.7.6 项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验收表(表C7-6)施工现场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的生产单位应具有公安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各类设施、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项目经理部应进行存档。项目经理部应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检查,按使用年限及时更换、补充、维修,验收、维修等工作应有文字记录。
7.7.7 项目施工分级动火申请、审批表
作业人员每次用火作业前,其负责人必须到项目经理部办理用火申请,并按要求填写,经项目经理部、企业或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用火作业。
7.7.8 项目施工现场消防设施、通道布臵平面图 施工现场应绘制保卫消防设施、通道平面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画出现场各类消防栓、灭火器的设臵位臵和数量,易燃易爆的位臵、应急
通道,疏散路线等,并报项目监理部核查。
7.7.9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库房设臵管理措施相关资料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压缩和可燃性气体容器等,应按其性质设臵专库、分类、单独堆放,保持通风。并制定实施易燃易爆物资存放与管理制度。
7.8 机具机械(C8)7.8.1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登记汇总表(表C8-1)
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要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拆卸等应建立管理档案。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应做到“一机一档”,其档案内容须符合《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目录》要求并将相关资料附后。
7.8.2 起重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安全协议 机械租赁合同;出租、承租双方安全管理协议书 对施工现场租赁的机械设备,出租和承租双方应签订租赁合同和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塔式起重机租赁合同、安全管理协议书
对施工现场租赁的塔式起重机,出租和承租双方应签订租赁合同,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委托安装单位拆装塔式起重机时,还应签订拆装合同。塔式
起重机的拆装单位资质、相关人员的资格证等材料及设备统一编号、检测报告等应一并存档。
7.8.3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证、使用登记证复印件 施工现场应留存产权备案、安拆方案告知、使用登记备案及检测报告批准文件或复印件。
7.8.4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单位条件审核(含安拆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安拆人员资格证、专项方案及告知备案资料)
塔式起重机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进度分别认真填写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单位条件审核表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必须编制设备的安装、拆除方案,经审核、审批后方可进行安装与拆卸工作。
塔式起重机安装完毕后,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使用单位、租赁单位、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除、起重吊装作业等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涉及群塔(2台或2台以上)作业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群塔作业时,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方案要求,合理布臵塔式起重机的位臵,确保各相邻塔式起重机之间的安全距离,并绘制平面布臵图,编制防碰撞专项方案。
7.8.5 起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汇总及证书复印件 起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含司机、司索、安拆、指挥和
安全管理),必须经培训取得主管部门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具有操作资格。项目经理部应建档登记汇总相关人员,并留存证书复印件备查。
7.8.6 塔吊验收记录
塔式起重机安装自检表(表C8-6-1)
本表适用于塔式起重机安装单位组织的企业内部自检记录,对于需要填写数据的项目必须如实填写数据。
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记录表(表C8-6-2)
塔吊在验收前应先验证专项施工方案、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塔吊司机与塔吊指挥(每台2个)证件,塔吊由专业资质单位搭拆,待符合要求后再验收。塔吊每次项升均要验收。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使用单位、出租单位、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按照C8-6-2的内容共同进行验收。
塔式起重机安装完毕、使用前,还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总承包单位应按照表C8-6-2的要求报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应对验收手续及检测情况进行核验,核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塔式起重机周期检查表(表C8-6-5)
当塔式起重机使用周期超过一年时,应按照塔式起重机周期检查表(表C8-6-5)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并填写塔式起重机周期检查表(表C8-6-5)。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安装验收表(表C8-6-4)建设工程安装塔机必须有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应当具有风速报警、超载报警、限位报警、区域碰撞等功能,同时具备数据显示、历史数据输出、控制功能。项目经理部或产权单位应选择功能齐全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一次性安装到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塔吊安装单位、监控安装单位,按照C8-6-4的内容共同进行验收。
塔式起重机顶升加节验收表(表C8-6-5)塔式起重机每次顶升、锚固时,均应填写C8-6-5 建筑起重机基础验收表(表C8-6-6)
塔式起重机安装前,由总承包方、安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基础进行验收,并认真填写表C8-6-6的有关内容。
7.8.7 施工升降机验收记录(表C8-7)
施工升降机在验收前应先验证专项施工方案、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操作人员证件,施工升降机由专业资质单位搭拆,待符合要求后再验收。施工升降机每次顶升均要验收,包括:基础的制作、架体的垂直度,附墙距离、顶端的自由高度、电气及安全装臵的灵敏度检查测试结果,并做空载及额定荷载的试验运行进行验证。由总承包方、安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要求共同验收,确认施工升降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7.8.8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验收记录(表C8-8)物料提升机在验收前应先验证专项施工方案、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物料提升机由专业资质单位搭拆,操作人员证件,待符合要求后再验收。每台机械验收一次,验收结果填写应量化,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按照要求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8.9 起重机械定期检测记录(表C8-9)
项目经理部应配臵设备管理员,建立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制度,编制设备保修计划。对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情况应有文字记录。
7.8.10 垂直运输机械交接班记录(表C8-10)垂直运输机械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照表C8-10填写交接班记录,每天向其负责人及安全员汇报运转情况,不得超时和带病操作塔吊。交接班时,必须由交班操作者和接班操作者分别签字,严禁代签。
7.8.11 建筑施工中、小型施工机具登记表(表C8-11)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建筑施工中、小型机具入场登记台账,设备管理人员应按照(表C8-11)及时填写齐全、准确的档案内容。
7.8.12 建筑施工中、小型施工机具验收记录表(表C8-12)
施工现场各类施工机具在验收前应先验证出厂合格证,待符合要求后再验收。进场安装或组装完毕后,必须经项目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项目经理部应按照(表C8-12)的要求自检合格后,将相关资料报送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应对验收程序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7.8.13 市政、轨道交通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登记表(表C8-13)
市政、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性,危险性较大的大型机械设备的用量多、规模大,各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市政、轨道交通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登记台账,设备管理人员应按照(表C8-13)及时填写齐全、准确的档案内容。
7.8.14 市政、轨道交通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验收表 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66号令)中纳入特种设备目录的机械设备参照《规定》管理,机械设备应由使用单位组织出租、安装、监理等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验收内容按规范要求进行,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7.9 安全设施(C9)7.9.1 安全验收记录汇总表(表C9-1)
安全验收是对安全设施和措施的验收,应当包括公用工
程、辅助设施对安全生产的衔接和保障程度的分析评价内容,现状描述和提供的材料(图纸、报告)要和现场一致,如有变更应申请重新审查验收。项目经理部应按实际情况填写(表C9-1)。
7.9.2 基坑工程安全验收表(表C9-2)
基坑支护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及相关规范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应按(表C9-2)进行。
7.9.3 基坑(槽)监测记录表(表C9-3)
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7.9.4 模板支架安全验收表(表C9-4)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在验收前应先验证模板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钢管与扣件检测报告和根据砼输送方法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工程项目经理部应依据相关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交底文件,由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搭设、使用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应分部位、分阶段按(表C9-4)进行,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及实物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
其他结构形式的支撑体系也应参照此表根据施工方案及
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7.9.5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验收表(表C9-5)落地式脚手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段、分部位,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六级以上大风及大雨后、停用超过一个月后均要进行相应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内容应按照(表C9-5)进行,相关单位参加。每次验收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及实况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合格后方可使用。
7.9.6 悬挑式脚手架验收表(表C9-6)
悬挑式脚手架在搭设之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绘制平面布臵、节点详图指导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计算书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施工。悬挑式脚手架应按搭设次数分段逐次验收。
由项目总监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搭设班组长按(表C9-6)的要求进行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后方可投入使用。
7.9.7 门式脚手架验收表(表C9-7)
门式脚手架在搭设之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计算书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施工。
脚手架搭设完毕或分段搭设完毕时,由项目总监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搭设班组长按(表C9-7)的要求进行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后方可投入使用。
7.9.8 脚手架、安全防护设施临时拆除审批表(表C9-8)
1、施工现场中凡是需要拆除整体或局部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由该项目具体组织施工负责人提出申请,经项目部主管生产的项目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拆除。
2、施工过程中,凡是需要拆除脚手架的受力杆件或在脚手架中开门洞、拆除脚手架连接时,由具体施工班组长提出申请,经该项目施工负责人检查、确定拆除的范围和数量,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后,由项目部技术、安全部门派人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安排架子工班组进行拆除。
7.9.9 高处作业验收表
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防护设施的验收应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按类别逐项查验,也可分层或分阶段进行。并作出验收记录。凡不符合规定者,必须修整合格后再行查验。施工工期内还应定期进行抽查。
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所有临边、洞口等各类技术措施的设臵状况;
2、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和材质;
3、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4、扣件和连接件的紧固程度;
5、安全防护设施的用品及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是否合格 的验证。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还应具备下列资料:
1、施工组织设计有关验算数据;
2、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
3、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记录及签证。
7.9.10 悬挑式物料钢平台验收表(表C9-10)悬挑式物料钢平台验收之前,必须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计算书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施工。由项目总监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搭设班组长按(表C9-10)的要求进行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后方可投入使用。
悬挑式物料钢平台,每位移一次须重新验收,验收合格报监理项目部核验后使用。
7.9.11 落地式操作平台验收表(表C9-11)落地式操作平台验收之前,施工单位应将落地式操作平台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报监理项目部审批,搭设后由项目总监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搭设班组长按(表C9-11)的要求进行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后方可投入使用。
落地式操作平台随施工层数的增加,每升高一次施工单位负责人应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报监理项目部核验后使用。
7.9.12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验收登记表(表C9-12)
使用工具式脚手架的工程项目,必须向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登记备案,并接受监督检查。需经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认定,方可向当地使用单位提供此产品。项目经理部应按(表C9-12)的要求进行登记。
7.9.13 安装(拆卸)告知单(表C9-13)
根据《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的有关要求,安装单位应当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同时按规定提交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合格的有关资料。
7.9.14 专项方案报审表(表C9-14)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提交监理报审,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应通过专家论证审查的方案,施工单位按规定论证审查修订完善后,再向监理报审。
7.9.1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首次安装及使用前检查验收表(表C9-1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首次安装完毕及使用前,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单位按照表C9-17所列内容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时可根据进度分段、分部位进行。每次验收时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及实况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
7.9.1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相关资料(含安装验收表、检测报告、日常维护检查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应由相应资质的安拆单位负责,安装后可由安装单位及项目安全人员进行自检,后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安装单位、租赁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验收表》(表C9-16-1),另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登记证》施工现场存档备查。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提升、下降前应进行作业检查,并填写《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作业前检查验收表》(表C9-16-3)。
为了确保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施工,必须建立由操作人员和专职人员相结合的常规检查和保养维护制度,确保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正常完好状态。每天作业开始前必须由操作人员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进行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对设备状态做出评价和处理。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日常维护检查表》(表C9-16-4)的内容填写。存档备查。
7.9.17 高处作业吊篮相关资料(含安装验收表、检测报告、日常维护检查表)
吊篮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应由相应资质的安拆单位负责,吊篮安装、拆卸作业人员应持有登高架设作业资格证。安装后可由安装单位及项目安全人员进行自检,并填写《高处作
业吊篮安装自检表》(表C9-17-1)
吊篮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报法定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并附《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检测报告》(表C9-17-2),检测合格后,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安装单位、租赁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高处作业吊篮使用验收表》(表C9-17-3)。自检测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安监机构登记备案。
吊篮在同一施工现场进行二次移位安装后,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安装单位、租赁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高处作业吊篮使用验收表》,施工现场存档备查。
为了确保吊篮安全施工,必须建立由吊篮操作人员和安全专职人员相结合的常规检查和保养维护制度,确保吊篮的正常完好状态。每天作业开始前必须由吊篮操作人员对吊篮进行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吊篮的设备状态做出评价和处理。按《高处作业吊篮日常维护检查表》(表C9-17-4)的内容填写。存档备查。
吊篮安拆、操作、维护由厂家或租赁单位负责时双方应签订安全协议。
7.9.18 市政道路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表(表C9-18)应包括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安全设施及城市道路设计的安全设施安装质量的验收。
7.9.19 土石方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表
应包括深基坑、槽、井安全防护设施及大型土石方施工、运输安全措施及设施的验收。
7.9.20 桥涵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表(表C9-20)应包括为保证施工安全的安全设施、措施和保证交通的隔离、防护、疏导设施的验收。
7.9.21 隧道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表(表C9-21)应包括为保证机械、电气、运输安全和空气质量的设施、措施的验收。
7.9.22 桥梁工程挂篮施工安全设施验收表(表C9-22)应包括作业区周边、下方安全施工的设施、措施、设备的验收。
7.9.23 钢筋笼吊装安全设施验收表(表C9-23)应包括吊装机械安全性能、吊装方案针对性、钢筋笼焊接质量、吊装时周边防护隔离措施、设施的验收。
7.9.24 盾构机安全设施验收表(表C9-24)
应有始发前安全条件评价,应由业主方代表、现场监理、监督机构人员参加验收。
7.10 劳动保护(C10)7.10.1 安全防护用品(具)购臵使用计划
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制定安全防护用品(具)及材料的购臵和使用计划,报项目经理审批。
第五篇: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郑政文[2007]103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 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七年六月十二日
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市城中村改造依法、健康、有序的进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中村是指在本市建成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村(组)是指改造范围内的行政村、享有对集体资产处置权的村民组(自然村)或转制后的股份制公司;本规定所称村民,是指我市户籍改革前在册的农业人口。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安置房是指按照规定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区人民政府认定的用于安置村民的新建住宅和安置村(组)办公用房、集体经济用房的新建房屋。
第五条 城中村改造的安置开发比为1:2。
本规定所称安置开发比是指安置房的建筑面积与配套开发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之比。
第六条 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目标:通过城中村改造,把原农民聚居村落变成现代化城市社区。
第七条 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区级负责、因地制宜、一村一案,条件成熟一个,审 批改造一个;以旧村改造带动配套房地产开发,配套房地产开发为城中村改造提供资金保证。
第八条 城中村改造的方式: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村(组)可以自行筹集资金进行改造,也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改造;在村(组)所有土地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可以一次性改造,也可以分步实施改造。
自行改造的村(组)应成立全资集体性质或村民合股性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授权具体运作本村(组)改造的相关事宜,严格依法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的组织实施。
市规划、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建设、市政、房管、公安、财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防、土地储备、文物、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城中村改造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按法定程序办理城中村改造的各种手续。
第十条 城中村改造应按照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村(组)及村民的合法权益,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及投资者的利益,达到村民、开发商、政府“三满意”。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 城中村改造的范围为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建成区范围内的村(组)。
第十二条 有多个村民组的自然村,应以自然村或村民组为改造单位;村(组)或自然村内的所有土地,应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土地面积不足改造需要的村(组)可对周边旧城区进行连片改造,但应统一规划、统一改造。
第十三条 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市规划部门应会同市国土资源、建设、市政、土地储备等部门及区人民政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编制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指导全市城中村改造的依据。
第十四条 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一)各区人民政府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中村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条件,以片(区)、村(组)为单位,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后,作为城中村改造分期实施的依据。
(二)区人民政府应组织承担安置房建设的开发企业,委托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 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以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编制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的要求。
(一)规划的编制应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
(二)总体规划的编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城中村的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建设用地布局、各项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分期实施改造的建议。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制,除依据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外,还应明确以下内容:
1.城中村改造的用地范围;2.根据拆迁安置人口、户数以及该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区位等因素,合理确定的拆迁安置用地性质和规模,核定村民安置用地、配套开发用地的面积;
3.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合理确定的其余用地性质和规模;
4.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布局。
第十六条 城中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注意与开发建设项目相结合,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规划编制深度要求。
城中村改造的配套开发商品房,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 知》(国办发[2006]37号)套型面积控制比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和配套开发商品房的规划设计审批,要在充分考虑改造城中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本着积极推进、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合理确定城中村改造用地的各项指标,并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八条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进行。
第十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和规划控制区域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保证城中村改造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
第三章 土地管理
第二十条 村(组)使用的土地,经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同意,区人民政府审核确认,按土地利用现状依法转为国有,并依法确认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村(组)使用的土地,应当以村(组)为单位,一次性全部按《土地登记规则》规定的程序办理申请和登记发证手续。
第二十一条 安置房和规定安置开发比以内的配套开发商品房用地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规定安置开发比以外的土地,纳入市人民政府统一收购储备,收益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分成,比例由市人民政府另行确定。
第二十二条 凡未转为国有的城中村土地,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建设手续,并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开发改造的,按违法用地查处。
已登记发证的城中村土地或已经处置的城中村土地,在安置房未完成之前,未经村(组)同意,不得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三条 土地偏少的村(组)可由区人民政府协调与有富余土地的村(组)联合进行改造。
第四章 建设和拆迁安置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开工建设的,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和城中村所在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组)应当予以制止,并由建设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违法建设工程予以查处。
第二十五条 城中村改造中的城市道路、排污、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统一纳入城市市政和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
第二十六条 实施拆迁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按照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正式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二十七条 城中村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应载明拆除住宅房 屋的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的具体补偿标准,供被拆迁人自由选择。
第二十八条 原村民合法宅基地上住宅的拆迁补偿、安置以建筑面积为依据。
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面积、区位、用途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三层以下(含三层)的合法建筑,按市场评估价给予补偿。
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 原则上三层以下(含三层)的合法建筑,按拆一平方米还一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置。
第二十九条 对村(组)合法的办公用房、砖混结构的集体经济用房和其他用房进行拆迁,以建筑面积为依据,按拆一平方米还一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置。
第三十条 拆除城中村房屋以外其他附着物的补偿安置,应按照市人民政府现行国家建设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 城中村改造涉及被拆迁人搬迁或临时安置的,其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参照《关于郑州市城市建设拆迁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等标准的通知》(郑拆管字„2003‟12号)执行。
第三十二条 2000年8月9日以后未经市规划、建设等部门批准建设的住宅,按照违法建筑处理,拆迁时一律不予补偿安置。
第三十三条 城中村改造中连片改造的旧城区拆迁,应按照《郑州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条例》办理拆迁许可手续,制定拆迁 补偿安置方案。拆迁人、被拆迁人就拆迁补偿安置标准达不成协议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公室申请裁决。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又发生争议,经双方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有争议一方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四条 在旧村实施拆迁之前,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对拆迁人的房屋所有权证登记造册、统一收集整理,到市房管部门备案;拆迁后及时到市房管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注销手续。
第三十五条 安置房和配套开发商品房建设用地、政府储备用地应纳入本市房地产开发供应计划。
第三十六条 城中村改造应优先进行安置房的建设,自行改造的村(组),安置房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得晚于第二期建设计划,第一期建设的商品房销售款应优先用于安置房的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改造的,原则上应将安置房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安排在第一期建设计划内;确需对安置房分期进行建设的,应该在前两期建设计划内全部建成,第一期建设的安置房不得少于安置房总面积的60%,其商品房销售款及按揭抵押贷款应优先用于第二期安置房的建设。
第三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采取先安置后拆迁方式的,在安置房竣工验收分配后,被安置人应在3个月内搬迁入住,原有住房应及时拆除。
第三十八条 安置房未竣工而出售的商品房销售款及按揭抵 押贷款应进入专用帐户,与市人民政府拨付的补贴资金一并由区人民政府严格进行监管。
第五章 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 建设安置房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除国家和省明文规定不得减、免之外的行政性收费和财政全供单位的事业性收费予以免收。
(二)各种行政服务性收费和非财政全供事业单位的服务性收费减半征收。
第四十条 村(组)或房地产开发商按规划投资新建的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用房,享受安置房的优惠政策。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用房包括:公办的中小学、幼儿园及公共配套设施用房。
第四十一条 规定安置开发比以内的配套开发商品房及所需用的土地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所需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除国家、省规定应上缴财政的部分外,另提取5%廉租住房建设基金,其余部分以市人民政府补贴方式拨付到区人民政府,用于该城中村改造规定范围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建设安置房的规费减、免政策。
第六章 城中村改造的审批程序
第四十二条 改造条件成熟的村(组),应以文件形式向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逐级申请进行城中村改造。区人民政府应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组织对该村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会同市土地储备部门与村(组)协商后,拟定城中村改造方案和土地储备方案,经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在村(组)予以公示,以文件形式向市人民政府呈报。经市人民政府组织审核后,批准实施城中村改造。
第四十三条 申报、审批城中村改造应提供的主要资料。
(一)经属地公安派出所或乡(镇)、街道办事处审定的村民详细统计资料。
(二)村(组)范围内土地总量和现有建、构筑物情况统计资料。
(三)村(组)的改造方案、土地储备方案等资料。改造方案中应包括村(组)改造的基本设想、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基本经济分析。
(四)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做出的对本村、组进行改造的决议。
第四十四条 区人民政府应组织调查认定村民详细统计情况、各类建、构筑物统计情况和安置房的建筑面积及所需用的土地面积,公示核准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有关程序核算出规定安置开发比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有关规费的数额,报市人民 政府批准后执行补贴拨付和有关规费的减、免。
第四十五条 在办理国有土地、规划、建设、房管等有关手续时,应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出具文字报告,上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办理。
第四十六条 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咨询、资料审核、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
第四十七条 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及村(组)干部有弄虚作假、依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依党纪、政纪予以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房地产开发商有违规行为的,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五年内不得参与郑州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被拆迁人采取围攻、漫骂、殴打工作人员,无理阻挠拆迁工作正常进行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市过去有关城中村改造的规定、政策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另行制定政策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