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常见违法行为依据及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时间:2019-05-14 23:4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矿常见违法行为依据及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矿常见违法行为依据及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第一篇:煤矿常见违法行为依据及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煤矿常见违规行为及违反条款及

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拒不执行监管指令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4条第1款第10项

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管理规定作业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违章指挥或强令人员违章冒险作业

发现从业人员违章作业不制止

三超生产

对事故预兆或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

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监督检查

未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未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国家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必须的资金投入

未建立救援组织或未签订救护协议《安规》第493条

未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从重处罚》

危及公共安全或者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的 经责令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一年内同一违法行为两次以上处罚

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违法行为呈持续状态

拒绝、阻碍或者以暴力威胁行政执法人员的 ※ ※ ※

44条第1款第1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4条第1款第2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4条第1款第3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4条第1款第4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4条第1款第7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4条第1款第8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2条第1款第1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2条第1款第2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2条第1款第3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5条第1款第1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45条第1款第2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54条第1款第1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54条第1款第2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54条第1款第3项

《安全违法处罚办法》第54条第1款第4项

※ ※

《煤矿安全规程》

没有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无证上岗

《安规》第6条

特种作业人员没培训、无证上岗

《安规》第6条

不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规》第4条 应有安标的矿用产品无安标

《安规》第7条 矿井无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安规》第9条 入井人员没有佩戴自救器

《安规》第10条 入井人员井下吸烟或带烟火入井、喝酒

《安规》第10 条 没有执行入井检身制度、没有清点人数

矿井11种图纸不全

单项工程 单位工程无设计、无作业规程没组织工人学习

未组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未对安全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测

危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未检测检验

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通风

进风井口以下空气温度低于2度

矿井无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生产水平和采区没有分区通风

采掘的进风、回风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

矿井不采用机械通风

主扇不能反风

无风、微风(每人供风量小于4m3/min)

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半煤岩巷风流速度小于0.25m/s

掘进中的岩巷风流速度小于0.15m/s

循环风(距回风口小于10米)

不符合规定串联风

掘进工作面停局扇

掘进无风电闭锁

掘进局扇无三专供电

瓦斯防治

矿井未安装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不能断电

监控系统故障、没调试

采煤工作面无瓦斯传感器

掘进工作面无瓦斯传感器

被串联的掘进工作面局扇前没设瓦斯传感器

被串联的采煤工作面没设甲烷传感器

被串联的工作面没设甲烷断电仪

瓦斯传感器失效

不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

通风瓦斯日报矿长、技术矿长未签字

《安规》第10条 《安规》第12条 《安规》第15条

安全生产法》第17条 安全生产法》第29条 安全生产法》第30条 安全生产法》第31条 《安规》第102条 《安规》第107条 《安规》第113条 《安规》第116条 《安规》第121条 《安规》第122条 《安规》第103条 《安规》第101条 《安规》第101条 《安规》第128条 《安规》第114条 《安规》第129条 《安规》第128条 《安规》第128条 《安规》第158条 《安规》第160条 《安规》第162条 《安规》第169条 《安规》第170条 《安规》第170条 《安规》第169条 《安规》第114条 《安规》第163条 《安规》第149条 《安规》第149条

《 《 《 《

矿井无专职瓦斯检查工

《安规》第136条? 流动独立作业人员没佩戴便携式瓦检仪

《安规》第149条 临时停工地点无风又没切断电源设栅栏揭示警标

《安规》第140条 主扇局扇无开停传感器风门无开关传感器无馈电传感器

《安规》第175条 防尘

矿井无防尘供水系统(采、掘无防尘供水管路)

《安规》第152条 对产生煤岩尘的地点未采取防尘措施

《安规》第154条 消防火

消防火水池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不符合规定

《安规》第218 条 井下使用灯泡或电炉取暖

井下从事电焊、气焊、喷灯无安全措施

或不准从事此项工作的地点从事此工作

井上下无消防材料库或不符合规定

机电硐室无消防器材或不符合规定

矿井无火区位置图

永久性防火墙不符合规定

采煤

采煤无规程作业或未贯彻、变化时未修改

采煤空顶、未按规程作业、支柱失效

采煤工作面未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采煤工作面无2个安全出口或不畅通 20米内未加强支护

掘进

掘进无规程作业或未贯彻

掘进空顶作业、顶板破碎无前探支护

掘进 支架构件不全未按规定刹实帮顶

巷道失修超过规定

巷道高度断面不合格

井巷维修无措施

爆破

井下无专职爆破工

爆破作业不执行一炮三检

炸药雷管没分开存放、无箱无锁乱扔乱放

井下爆破不使用发爆器

火工品运输与人员同运

防治水

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采掘

采掘作业没有执行有疑必探

采掘有突水预兆继续作业

运输

矿车无安全钩或失效

架线机车巷道支护不阻燃

柴油机车不配备灭火器

安规》第222条 安规》第223条

安规》第225条 安规》第226条 安规》第246条 安规》第247条 安规》第49 条 安规》第54 条 安规》第55 条 安规》第50 条 安规》第15 条 安规》第41 条 安规》第42 条 安规》第91 条 安规》第21 条 安规》第92 条 安规》第316条 安规》第316条 安规》第316条 安规》第335条 安规》第311条 安规》第259条 安规》第285条 安规》第266条 安规》第349条 安规》第347条 安规》第50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力推车放飞车、推车数量超过规定、《安规》第362条 通过重要地点不发出警号

升降人员不使用人车或防坠器不符合规定

《安规》第366条 倾斜井巷上下无挡车器

《安规》第370条平车场无阻车器、下部略大于1列车长度无挡车栏

《安规》第370条 斜井提升时蹬钩行人

《安规》第372条 下山掘进上口、工作面上方无防跑车装置

《安规》第46条 斜井巷施工期间兼作人行道无躲避硐无红灯

《安规》第46条 罐笼

升降人员的罐笼无防坠器或失效

罐笼提升矿车无阻车器

罐笼防坠器没按要求试验

人车

人车没按要求试验

人车无人车无信号或失效

人车不合格,防坠器不可靠不能自动落闸和人工操纵

钢丝绳

钢丝绳的检验不符合规定

使用中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符合规定

提升钢丝绳断丝不符合规定

钢丝绳磨损超标

罐笼或人车定期试验不符合规定

提升机

提升机九种保护不全或失效

提升绞车保险闸不能自动发生作用或失效

空压机

空压机无安全阀或压力表或失效

空压机油不符合规定

电气

矿井无双电源或备用电源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带电检修电气设备

井下配电网络无过流短路保护

高压开关无短路、过负荷、接地、欠压保护

低压开关无短路、过负荷、单线断线、漏电闭锁及远程控制或保护失效

入井高压馈电线上无单相接地保护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无检漏或

选择性的漏电保护或失效

煤电钻综保各种保护失效

井上下无防雷电装置

井下电缆选择不符合规定

矿灯使用管理发放不符合规定

《安规》第383条 《安规》第381条 《安规》第413条 安规》第413条 安规》第369条 安规》第366条 安规》第399条 安规》第401条 安规》第405条 安规》第406条 安规》第413条 安规》第427条 安规》第428条 安规》第437条 安规》第438条 安规》第441条 安规》第443条 安规》第445条 安规》第452条 安规》第455条 安规》第455条 安规》第457条 安规》第457条 安规》第457条 安规》第459条 安规》第467条 安规》第475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井下及主要场所通讯不符合规定

《安规》第478条 电缆及电气设备接地不符合规定

《安规》第482条 矿井无主副接地极或不符合规定

《安规》第484条 没有形成接地网

无井下电气设备局部接地极或不合格

《安规》第485条 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安规》第489条 井下电缆失爆

《安规》第490条 机电记录图纸

无钢丝绳检查记录或没检查

《安规》第404条 无安全人车每班试验记录或不试验

无检漏试验记录或不试验

无立井提升系统检查记录或不检查

矿井无井上下配电系统图

安规》第413条 安规》第457条 安规》第390条 安规》第450条

第二篇: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标准

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标准

1、醉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酒驾:初次罚款1000元、扣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第二次罚款1000元、吊销驾驶证、拘留10天以下。

3、无证驾驶汽车:罚款1500元、拘留15天以下。

4、无证驾驶摩托车:罚款300元、拘留15天以下。

5、驾驶无牌摩托车:罚款200元、扣12分。

6、持汽车证驾驶摩托车(无摩托车证):罚款300元、扣12分、拘留15天以下。

7、摩托车载人超员(限载2人):罚款200元。

8、骑摩托车未戴头盔:罚款100元、扣2分。

9、驾驶人开车未系安全带:罚款100元。

10、驾驶人开车打电话:罚款50元、扣2分。

11、闯红灯:罚款150元、扣6分。

12、驾驶证过期仍开(骑)车的:罚款150元。

13、驾驶未年检机动车:罚款20元、扣3分。

14、驾驶报废摩托车:罚款500元、扣留机动车和驾驶证、并强制报废摩托车。

第三篇:54种食品违法行为处罚依据

54种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参考学习法规: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类 许可管理

1、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食品流通许可证》 处罚:第八十四条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注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三种情况除外。

2、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行为。

处罚机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食品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后未采取整改措施等的行为。原来符合条件,后来不符合或存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按职权监管: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由食品药品或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4、食品经营者未经许可,擅自改变许可事项的行为。

处罚依据:《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注意:以下未特别指出的均为违反《食品安全法》;未特别指出的工商部门均有执法监管权。

5、食品经营者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食品流通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行为。

处罚依据:《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6、食品经营者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申请取得食品流通许可的行为。同上。

7、食品经营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流通许可的行为。

同上。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的证据为主体证据。第二类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8、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

处罚机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销售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工商部门可以监管。

9、生产经营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以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行为。

按职权监管。

10、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行为。

属于《食品安全法》界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经销行为由工商部门监管。需要送检作为主体证据。

11、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掺假或者感官性异常食品的行为。

需要送检作为主体证据。

12、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 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制品的行为。

属于《食品安全法》界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关键在于:需取得“经营”的证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方面的证据。

13、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的行为。

《检疫合格证》,市场上经营的肉类都可以要求其出示该证;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肉类如果取不到必要的证据,可依据其无检疫合格证明进行处罚。

14、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行为。

15、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行为。

毛蚶(han),上海人喜欢的美食,但一度时期毛蚶携带大量细菌和甲肝病毒,为防病特殊需要,上海市政府将毛蚶列为禁止销售的水产品。

16、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的行为。

注意:相关证据的收集。

17、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对标签的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共包括“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如:无中文标签、说明书的进口预包装食品。

第三类 食品采购

18、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行为。

处罚机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19、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的行为。

《许可证》、《合格证》,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0、餐饮服务提供者未制定、实施原材料采购控制要求的行为。

处罚机关: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类 食品生产 处罚机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1、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 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的行为。

22、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评估的行为。

23、食品生产企业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的行为。

24、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法律规定备案的行为。

25、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行为。

26、食品生产企业未建立、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27、食品生产企业未制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或者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而未采取整改措施的行为。

28、食品生产企业未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的行为。

第五类 食品经营与运输

29、食品经营企业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的行为。

要点:【进货台帐,保存两年】,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食品经营企业即食品经营者。

30、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 食品的行为。

31、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未记录、保存销售信息或者保留销售票据的行为。

要点:【批发企业、销货台帐、保存两年】,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法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依据《食品安全法》“未建立查验记录制度责任”进行处罚。

32、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行为。

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33、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行为。

规定很多,如: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运输。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34、食品经营者未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或者拒不履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更换、退货等义务的行为。

违反法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一万元以下罚款。

35、食品经营者拒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开展监督检查的行为。

同上。

36、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企业没有向购货者开具销售票据或者清单的行为。

同上。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37、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没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没有设置食品信息公布媒介,及时公开市场内或者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品信息的行为。

同上。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类 餐饮服务

处罚机关: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

38、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或者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异状异常仍加工、使用的行为。

39、餐饮服务提供企业未定期维护、清洗、校验设施、设备的行为。

40、餐饮服务提供者未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行为。

第七类 食品进出口

处罚机关: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41、进口不符合食品安全国际标准食品的行为。

42、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经过安全性评估的行为。

43、从事出口业务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未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等的行为。

44、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的行为。

45、进口食品添加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行为。

第八类 从业人员管理

46、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患有职业禁忌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行为。

《食品安全法》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要点:检查《健康证》

处罚: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47、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 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行为。

《食品安全法》规定: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处罚:吊销许可证。

48、食品经营者聘用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食品经营的行为。

法律依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处罚: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类 食品安全事故

49、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或有毁灭有关证据的行为。

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特点:突发性和意外性;群体性;社会危害性;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50、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未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报告的行为。

51、医疗机构未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者 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的行为。

处罚机关: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类 食品广告及其他

52、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转致到《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处罚: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53、食品生产经营者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

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处罚:《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

54、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的行为。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卫生部制定。2002年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共有87种。

第四篇:危化品运输车整治中常见违法行为及处罚依据

1、超载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对驾驶人处罚适用13540、16390)

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八条第(一)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过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装载危险化学品的。”

2、危化品运输车辆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无违法代码)

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八条第(二)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使用安全技术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3、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进入限行区域的(无违法代码)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八条第(三)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的。

4、运输车辆未取得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的(无违法代码)

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八条第(四)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未取得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

5、未悬挂或者喷涂警示标志,或者悬挂或者喷涂的警示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无违法代码)

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九条第(一)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未悬挂或者喷涂警示标志,或者悬挂或者喷涂的警示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6、不配备押运人员的(无违法代码)

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九条第(二)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不配备押运人员的。”

7、运输剧毒化学品或者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较长时间停车,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

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九条第(三)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三)运输剧毒化学品或者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较长时间停车,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

8、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流散、泄露等情况,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或者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无违法代码)

处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九条第(四)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四)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流散、泄露等情况,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或者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

9、未随车携带《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无违法代码)

处罚依据:《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未随车携带《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提供已依法领取《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证明,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10、未按《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核准载明的要求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无违法代码)

处罚依据:《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除不可抗力外,未按《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核准载明的运输车辆、驾驶人、押运人员、装载数量、有效期限、指定的路线、时间和速度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2009年第4号,《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已经2009年9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目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 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一条

 第二条

 第五条

 第六条

 第十条

 第十四条

 第十五条

 第十九条

 第二十三条

 第二十四条

展开 编辑本段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主席 吴定富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编辑本段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预防和惩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机构进行销售、理赔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中国保监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国务院授权履行监管职责。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责。

第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制定合法、科学、有效的中介业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营行为依法合规、业务财务数据真实客观。

第四条

保险公司的业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真实、准确、完整记载中介业务的业务和财务信息。保险公司应当逐单记载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签订的保单的保险费和佣金数额。

第五条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中介业务的稽核审计,建立中介业务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机制。保险公司发现中介业务活动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第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对保险代理人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并保留详细的培训档案。

第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设置专门岗位,负责对保险代理业务进行日常管理,并且建立代理业务合规经营档案。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代理业务定期核查制度,核查结果应当记入代理业务合规经营档案。第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在委托合同中约定,保险公司有权要求保险代理人纠正保险违法行为, 保险代理人拒不纠正的,保险公司有权终止其代理权。保险公司应当及时要求保险代理人纠正保险违法行为,保险代理人拒不纠正的,保险公司应当终止其代理权。

第九条保险公司发现保险代理人存在下列行为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一)严重侵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二)利用保险业务进行非法集资、传销或者洗钱等非法活动;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需要报告的行为。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在账外暗中直接或者间接给予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机构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第十二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或者保险公估机构,通过虚挂应收保险费、虚开税务发票、虚假批改或者注销保单、编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费用。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保险中介业务,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串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挪用、截留和侵占保险费。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串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机构,虚构保险合同、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夸大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的损失程度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十七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编造虚假中介业务、虚构个人保险代理人资料、虚假列支中介业务费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中介业务报告、报表、文件、资料。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至第九条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国保监会可以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保险公司有本办法第十条至第十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限制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

第二十一条保险公司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

第二十二条

中国保监会在查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机构违法行为的,应当并案查处。

第二十三条

中国保监会在查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存在涉嫌非法集资、传销、洗钱、违反国家税收管理规定等应当由其他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移送。

第二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在查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纪、犯罪线索的,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依法及时向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移送。中国保监会在查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非国有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偷税罪等,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及时向司法机关移送。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煤矿常见违法行为依据及违法行为处罚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常见违法行为依据及违法行为处罚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09年第4号 《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已经2009年9月18日中国......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处理依据

    一、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适用法律依据 1、对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行政处罚: 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罚款 适用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73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4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4号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一条 为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预防和惩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

    常见的合同违法行为

    常见的合同违法行为 1.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商场)所有 《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一明显权利、义务不对等的规定,排除了消费者的......

    酒类流通违法行为及处罚标准汇总

    吴江市商务行政执法 酒类流通经营违法行为及处罚标准 1.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

    建设行政违法行为处罚制度

    建设行政违法行为处罚制度 一、责任单位 县建设局建设工程监察队。 二、责任人 队长,承办人,局分管领导。 三、权力行使依据 依据《中共临武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县建设......

    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2015版

    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 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于1990年08月2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4号公布,根据2015年8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订。 目......

    (2010版)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共5篇)

    (2010版)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 第122号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已经2010年4月7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