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振兴教育“三年上台阶”大家谈
重管理 抓质量 争上台阶
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家长评判的指标,也是教师的人生价值所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每个老师工作的永恒主题。而目前农村学校生源整体每况愈下,家庭监护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本人认为只有重细节优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振兴渠县教育“三年上台阶”的目标。
一、学校现状
1、教师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农村偏远学校。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居多,教学经验缺乏,教师专业不对口,跨专业跨学科教学普遍存在。尽管这支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努力中,但是也有个别教师思想松懈、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而有的教师教学态度端正但业务水平亟待提高„„诸多因素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状态,造成教师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低的现象。
2、学生情况
我校学生来源于农村。作为农村学校,保住生源是一所学校生存的关键。怎样留得住学生?家长看的就是学校的质量,所以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学校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需要重细节优化管理出效益。农村留守学生多,家长普遍教育观念落后,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或娇生惯养、或粗暴教育等等,不但造成学生学业水平基础差,还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巩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学校加强管理,提高成绩,缩小差距。
3、教学情况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新课改。但一路走来,理性的思考,觉得老师们忙于应付检查、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地落实好素质教育。比如:教师中有教学“六认真”不到位的现象,教案抄袭,作业采用题海战术,不加设计,应付了事„„只重视语文、数学等统考学科的教学,忽视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的盲区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工作举措
1、明确学校工作目标,规范学校管理行为
学校工作管理的核心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每位教师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尽心尽职,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用心做好,即“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因此学校要围绕学校工作实际,制订学校发展的规划目标,修订和完善各种工作方案,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等。明确工作目标,规范管理行为,落实各项活动措施。
2、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师备课应把握教材的三维目标,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有充分的把握,设计好深入浅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考
虑到学生的差异,既要“站得起”,充分考虑好优生学习时可能会有哪些疑问和见解,又要“蹲得下”,善于“蹲下身来”,设想自己是中等或中等偏下学生时,回答问题或解题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多少时间,一般会沿着怎样的思路去思索。有了这样精细的准备,教师走进课堂才会胸有成竹。教导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规范备课格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
(2)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一切活动以有效为前提,围绕“三多”:备课花功夫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机会多,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多。“二精”:课堂上教师要精讲,课后作业要精练。“四关注”:①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特别关注差生学习状态;②关注教学过程;③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④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
(3)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准确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因此,听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规定的几节节数,应做到:全面听和重点听相结合;听新、青年教师的课和听中、老年教师的课相结合;专题听和随堂听相结合;集中听和分散听相结合。听课后要及时和老师交换意见,以肯定为主,多鼓励、少指责,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
(4)推行“自备、集备、上课、说课、评课”五步研究课模式,这也是许多学校数年来一直坚持的老传统。教导处、教研组每次活动预先要确定好研究专题,推行以“问题研究”为内容的“研讨课”制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教学基本功比赛、“红
烛杯”赛课、创新课、优质课、观看优秀教学实录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树立敢想、敢创、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开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做到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教学反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教书又育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而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针对我校学生现状,家庭监管的缺失,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开展“我是家庭小主人”、“自己的事自己做”、“我的地盘我做主”等多种主题德育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学校从组织纪律、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信心教育、吃苦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再次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长的沟通,共同担负起管理学生责任。通过家长课堂,转变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成长工程
根据教育局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扎实开展师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师德教育,促进教师认真践行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促成教师提高认识,及时反思,养成“这是高压线、红线”廉洁从教的教育思想。采取同伴互助、专题会议、政治学习、网络培训等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师德形成。学校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⑴交一篇典型教学案例;⑵上一节公开课;
⑶出一份完整试卷;⑷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⑸当一次听评课的中心发言人。
5、高度重视体卫艺工作,大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应重视体卫艺工作,按照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上好体育课、心理健康课和艺术审美课等全面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学校每年应举行一次校运动会和一次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
6、大力提升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质量
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上级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不断强化安全工作意识,明确责任目标,充分发挥值周行政及教师、班主任、安全保卫人员、学生巡查小组,形成合力,共筑校园安全防护网。要定期对校园内食堂、小卖部、水电、楼梯、体育活动场所等进行经常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采用班会、升旗仪式、安全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知识。通过开展疏散演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建立奖惩制度,树立教师成就意识和危机意识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学校加大教学质量和常规管理,细化到教师及班主任。学校加大抽考和中考的质量考核,增加资金投入,考好
了进行奖,考差了进行惩,一方面让他们看到希望。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具有教育教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德育工作还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还未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2、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观念仍陈旧,教学手段不常新,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尚未进入实质性的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教科研能力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大部分教师平时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埋头”教书,但在教研工作上投入不多,钻研不深,水平不高。
4、学校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亟待提升。学校班子成员的办学思想、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教育、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抓重点、克难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奋发而为,扎实工作,克难奋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文明礼仪教育大家谈(范文模版)
让文明礼仪伴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如今倡导和谐社会的时代里,传统礼仪和现代文明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因此,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从学生抓起,从小事做起,重在教育引导,贵在习惯养成,让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好步、引好路。为进一步深化文明礼仪教育,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们从围绕“一个主题”、落实“三进措施”、体现“四美要求”来开展工作。
一、围绕“一个主题”——即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行为能力较差,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文明礼仪常规的要求,而且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提高要求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为之,我们开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杭州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主要内容,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的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同时也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如弘扬传统美德,开展孝敬教育,我们制订了各年段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一两年级学生——早晚问候父母,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听从父母教诲;三四年级学生——对父母长辈说话有礼貌,每天做一件关心父母的事;五六年级学生——学着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通过广播、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领会,知道孝敬是传统美德,是尊重长辈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听话、问候、关心、体贴、分担家务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举行了“我是孝敬好少年”演讲比赛和“孝敬之星”的评选活动等。
二、落实“三进措施”——即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引导做个好学生。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了使学生能懂文明讲礼仪守规范,我们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安排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组织教师编写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读本,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礼节、礼貌“三礼”要求的认识,不断修整学生的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文明礼仪进课堂还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渗透上,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课堂常规,培育起师生、生生之间融洽向善的人际关系和求真向上的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教育进社区——引导做个好居民。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虽重在学校教育,但社区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洁美家园”活动,开展“节约一度电,贡献一份力”的宣传活动;走进镇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慰问表演和孝敬老人活动;组织学生社团参观污水处理厂和靖江公园,调查污水处理情况和公园设施遭损坏情况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接受教育,接受锻炼,提高文明礼仪养成的水平。
文明礼仪教育进家庭——引导做个好孩子。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我们认为文明礼仪教育还必须向家庭延伸。我们提出了学生家庭礼仪的具体要求,向学生布置家庭礼仪作业,并通过家校联系本进行家校互动。我们还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体现“四美要求”——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交往美
文明礼仪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其教育的成效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语言、行为和交往上,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应体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交往美“四美要求”。
心灵美:主要体现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体现在诚实和诚信,及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担自己的责任;体现在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等。为之,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接受师生和社会的捐款,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我校有智力残障的学生,也有肢体缺陷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没有歧视,而更多的是给予同情和帮助;如开展诚信教育读书活动;在母亲节和教师节来临时,我们开展“感恩教育”、“孝敬教育”,评比“孝敬之星”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美的种子,结出美的果实。
语言美: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文明礼仪的表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我们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必须用普通话交流,倡导走出校门也能用普通话交流,每班设立推普监督员,评比推普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问候语、送别语、安慰语、提醒语、劝戒语和赞美语,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行为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因此学生的行为美实际上就是一种习惯美,怎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们通过学生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开展行为规范达标生示范生的争创评比活动;成立红领巾礼仪岗和监督岗对学生进行礼仪的示范、检查和监督;对问题学生由党员教师结对帮教;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教学区设立禁止跑跳区和轻声漫谈区;在学生餐厅评比文明餐桌等。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影响别人自由的基础之上,在自己获得自由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妨碍别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和习惯水平。
交往美:文明礼仪更多地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同时也只有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学生才能更加成熟,更有修养。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会合作,并将这些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上。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教师办公室能轻轻敲门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去;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要礼让三分,心平气和;不给同学取“绰号”等等,以建立起师生、生生之间和谐融洽向善和美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盛开,让文明礼仪伴学生健康成长!
洱人物
第三篇:社区教育大家谈工作总结
土柏岗小学社区教育大家谈工作总结
我校社区教育工作在教育局指导下,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社区教育为载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教育机构
1、成立组织抓推动。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各班主任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全面组织和协调社区教育工作,从而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为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正常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建章立制促规范。为了积极有效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签订社区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以明确工作要求、落实教育任务,而且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工作章程、工作目标责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奖励制度以及社区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社会教育工作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社区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从而为深化我校社区教育实践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认真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在乡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认真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开展以“改进生活习惯,培养文化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培训教育,大力宣传“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及城乡综合环境整治相关知识,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1、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好“小手牵大手”活动,以活动为契机,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印发“三新”三字歌到住户以及每一个学生手中,悬挂宣传横幅3幅,发放倡议书200余份。
2、利用麦收期间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的大好时机,围绕“改进生活习惯、培养文明行为”主题,开展“我爱我家”活动,帮助农户改进旧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养。
3、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校舍和现代运程教育设备,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土柏岗小学 2015年6月
社区教育大家谈工作总结
2015年6月
土柏岗小学
第四篇:大家谈——如何加强学困生的教育
如何加强学困生的教育
现在,我国的教育已逐渐过渡到素质教育,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如何在素质教育下促进学习困难生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自己这几年也不断在探索、思考这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要接受一批学得困难的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我认为改变学习困难生,促后进变先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因素。
面对学习困难生,我们更应如此,我们更应特别尊重,特别热爱他们。如果教师不懂得尊重热爱,哪怕就是一个轻视的眼神,也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我们特别尊重,特别热爱他们,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因为学习困难而遭歧视,而被放弃;就是要让他们尽可能到老师、学校、集体的温暖。这样,我们就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得他们的信任。如果做到了这些,学习困难生的进步,就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不断地表扬学生。
普遍学生都喜欢得到鼓励、得到表扬,学习困难生更甚。一般来讲,学习困难生都有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都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但是他们缺少进步的信心,这是他们进步中唯一缺少的。不断地鼓励他们,不断地表扬他们,是重
建他们信心的关键。因此,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尽量发现、找出、甚至放大他们的优点,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表扬那么学习困难生的进步就大大前进了一步。
三,要了解学生。
在今天,面对学习困难生,我们尤为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习困难生为什么学习困难,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经常违规违纪,学习中也欠下了许多帐,要他们在短期内就改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转变进步中有反复性、曲折性。我们教师对他们启发诱导和耐心开导,动辙训斥和谩骂只会适得其反。在本班一个学习困难生叫韩飞,学习很困难,别字连篇,撒谎成性。上课经常讲话,搞小动作,校外打过架,校内下课总是打闹,不进教室。许多老师为他伤透了,经常苦口婆心教育他,可惜成效甚微。当面他可以承认错误,头头是道,决心改正,可一转身就又犯了,最长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两三天。家长管教只是打骂。面对他,我一度也非常灰心,他真的太容易反复了!可后来,我还是决不输,就不相信没有什么不能改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断地教育他,不断地与他谈心,不断地鼓励他,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可以说是天天讲,随时见面就讲,不厌其烦,终于触动了他,渐渐地他学习有劲了,渐渐地他进步了加上其他老师、同学、家长的努力,到最后,他行为习惯好转了许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见,面对学习困难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需要我们抓反复、反复抓,需要我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那么,到这一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基本就可实现了。
总之,我们只要做好学习困难生的思想工作,在学习中不断鼓励、表扬他们,全面了解他们,并且不厌其烦,诲人不倦。学习困难生就一定会转变并取得进步。
第五篇:均衡教育大家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谈
——从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看教育公平
我是一名由农村学校转入现在学校的教师。之前工作的学校,听校长说最早的时候,学校五六百人,由于硬件跟不上、生源不足等原因,现在学校只有几十人。我想,这不正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吗?
怎样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呢?下面就以我的视角对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谈谈我的观点。
一、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少。虽然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不断投入,使农村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城镇乃至城市学校相比仍明显落后。而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尤为落后。就我家乡的村级小学为例。那里没有微机教室,课桌椅破损陈旧,教学设施设备器材不足,办学条件与城镇学校差距很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外流严重,师资水平明显偏低。目前,造成农村师资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由于城镇学校待遇优厚,加之管理上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多数都流入城镇学校。
二是村级小学的师资得不到及时补充。补充新教师时,往往优先考虑城镇学校或者城市学校,因此农村学校只好 “老弱病”教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
三是农村学校缺少素质优秀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城镇学校的优秀师资过于集中,而农村学校素质优秀的教师则十分缺乏。
四是城镇学校存在教师超编问题,而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缺编。
五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也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编制的原因无法按需要补充紧缺的教师,只 得将剩余的学科教师改任其他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教学质量。
3、择校问题给农村学校办学造成较大冲击。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偏低,加之城镇学校千方计地招收农村优秀学生,导致农村学校品学兼优学生不断转出,优秀生源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下降,造成恶性循环,给办学带来了很大冲击。还有一些父母由于在外打工,把孩子送到城镇的一些公立或私立学校就读,也是造成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我区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该市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1、加大投入,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化。
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不均衡首先直观地表现为校舍、场地、教育装备等办学条件的不均衡。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使薄弱学校拥有与其它学校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
2、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
一是提高农村中小学尤其一些薄弱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二是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配备力度,从每年录用的师范类毕业生中挑选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并开齐开好每门课。三是是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巡回下乡送课、送教,或以走教、联聘的形式,指导农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学管理;四是对一些紧缺学科,考虑实行校际走教、跨校兼课等流动教学的办法,以此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矛盾。
3、完善政策,推进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一是坚持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 助住宿费和生活费,确保他们上得起学。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建立爱心基金和“减、免、缓”等政策,努力争取不让一个农村孩子辍学。二是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合理选定一批公办学校作为接收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定点学校,鼓励创办以外来民工子女为对象的民办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