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质量可追溯制度
护理质量可追溯制度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质控小组,科室质量控质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质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分工和责任明确。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亲自抓,抓管理,勤检查,促落实。
2、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可追溯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每季度定期对上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质量标准中不适宜的条款进行修订,以利持续改进,促进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把护理质量管理贯穿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重点抓环节与终末质量,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做到抓质量与完成各项任务相结合,质量与安全相结合,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效能。
4、各质控组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管理下,积极开展工作,对每次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将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到科室,督促科室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5、各科室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积极改进。
6、护理部质控组在各科整改后,及时进行质量复查评价,并将质量考核信息及时上报主管院领导,主管领导针对护理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批示。
7、对个别科室反复存在的质量问题,经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组多次督促无果,按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8、护理质量可追溯程序: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在质量检查后的24小时内,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应立即组织本科质控人员及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改进,并进行效果评价,在1周内向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申请复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接申请后在24小时内做出应答,如遇周末,则在次周周一组织质控组对该科室复查,并做出复查结论
曲沃县中医院护理部
第二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制度
根据质量管理年要求及 医院安全重点工作,护理部持续抓好护理服务安全,建立健全新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科护理质量监督员的作用。切实落实好核心制度,将质量安全责任细化到人,落实到位形成可追溯机制。
1、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不定期的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2、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3、抓好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及一些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薄弱人员,严格管理、加强重视、经常检查护理工作关键流程的落实。
4、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发挥护理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督察委员会-科室质量控制组三级质控管理组织作用,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人、到位。
5、对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做好性质的评估工作。及时收集相关事件的有关资料,掌握事态发展状况,做好保留差错事故现场及物品的保护。
6、发生差错事故后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有关措施立即组织抢救、补救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将事故差错降低在最小范围。
7、成立事件处理小组,作好事件处理纪录,追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责任人、后果。对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按照有关条例给予定性处理。
8、对疑难未定性的差错组织学术讨论。
9、对发生差错的责任人,要反思事件发生的严重性,让其认真剖析自己,查找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本着教育护理人员的态度,为避免今后发生此类事件做好预防工作。
10、质量安全列入对科室及个人考核中。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
成都市XXX第二人民医院 手术室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现根据《XX医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特制定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可追溯机制》如下:
一、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二、每年根据护理部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动态,修定科内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三、不断完善修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班工作标准。
四、不断完善修订手术室各级各岗位护理人员职责,完善护理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能落到实处。
五、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加强质量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如:手术病人交接、安全核查、风险评估、标本交接、院感管理等制度的执行,记录完善。
六、认真实施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每月开展质控活动4次,对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和执行人的角度客观地进行追溯,及时分析、及时整改,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
七、责任追溯过程中,对执行人不按规定、原则、标准、流程和职责开展工作,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同时,加强对责任人的教育培训。
八、对相关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或当班护士,及时改进。
九、加强科内护理人员对科室质量管理制度标准的培训、学习,使之能熟练掌握运用,提高执行能力。
十、加强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护理质量。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第四篇:食品可追溯制度
食品可追溯制度
一、储存
第一条
为保证对食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保证食品储存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五距”适当,堆码规范、合理。
第三条
应按照经营规模的需要,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底垫、货架等储存设施,配置必要的温湿度监测和调控设施。
第四条
应设置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恒温度。根据食品储存条件要求,应将食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等。对有特殊温湿度储存条件要求的食品,应设定相应的库房温湿度条件,保证食品的储存质量。
第五条
按照食品性能,对其实行分区、分类储存管理。第六条
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库房温湿度管理工作,并根据条件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食品储存安全。
第七条
对不合格食品实行控制性管理,不合格食品应单独存放,专帐记录,并有明显标志。
第八条
储存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应立即将营业场所陈列和库存的食品集中控制并停售,报相关部门处理。
第九条
做好储存食品的帐、货管理工作,按月盘存,确保帐、票、货相符。
第十条
保持库内环境、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盗、防水、防潮、防腐、防鼠、防污染等工作。
二、出库
第一条
食品出库工作由食品仓库管理员负责。
第二条
食品出库凭“食品出库单”。由领用单位填写“食品领用单”,管理员按照实际品种和数量发放食品,对库存暂不足的品种,均向请领单位说明情况,并尽快请购。
第三条
严把质量关。食品出库时,仓库管理员和领用者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实品种,规格等,严防变质失效的食品出库。
第四条
食品领用单经领用者和库管员签字,作为存档,以备查。
第五条
仓库管理员须认真及时销帐,确保帐物相符。
三、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第一条
质量不合格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食品,均属于不合格。
包括:
(一)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食品。
(二)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三)食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第二条
在食品验收、储存养护、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区,做出标识。
第三条
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食品,应及时通知仓管员、营业员等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食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做出标识。
第四条
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食品移入不合格区,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第五条
不合格食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第六条
不合格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员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食品。
第七条
不合格食品的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销毁记录。
第八条
对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第九条
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
第五篇: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1目的
为了防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混淆及误用产品,更好的分析不合格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必要的产品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追溯至其原始状态。2范围
适用于本厂采购、生产、交付的产品。3定义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来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4职责
4.1供方:负责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4.2供应科:
4.2.1负责监督供方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4.2.2负责标识购进物品的产品属性。4.3质检科:
4.3.1负责标识经检测后产品的合格状态。4.3.2负责监督生产现场、仓库物品的标识情况。4.3.3负责追溯产品的形成过程。
4.4生产车间:负责标识使用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5管理方法
5.1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的名称、批号、数量、状态、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5.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分区域挂牌、贴标签等方式。5.3进厂原料的标识
5.3.1如供方所提交产品的标识已清楚的标明了产品的属性,且该原料容易区别、辨认,本厂可以不再对该物品进行标识。否则仓库需采用分区域、张贴标签等方式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材料进行标识。5.3.2原料的检测状态的标识:原料在未检验之前需放入规定的区域,标明“待检”。检验后合格品入库,按照5.1及5.2的要求进行标识。不合格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内并做好退货准备或相关处理工作。5.4在制品的标识
5.4.1如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属性及批号等无法识别又要转入下道工序时,应对产品进行标识。
5.4.2在制品检测状态的标识:在未进行规定的检测之前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在标识牌上标明产品的状态并签名,不合格品放入规定的区域存放、标识,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5.5成品的标识
5.5.1未进行检测的成品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待检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发放产品合格证,在合格证上需标明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执行标准、检测人、生产单位等。经检测后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存放,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5.6标识的保持管理 5.6.1产品的标识不能因搬运、雨淋、管理不善而消失,以防止产品误用或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以保持其可追溯性。
5.6.2发现标识不清或无标识的产品,应立即向标识的责任部门或质检科报告,产品暂停流转、使用,直到重新检测、确认、标识后方可流转和使用。
5.6.3质检科负责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标识进行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有关程序的规定作好标识,无状态标识的产品不得使用、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5.6.4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标识用标签、标识牌等应有专人保管,不得随意放置。
5.7可追溯性:本厂产品的追溯要求追溯产品所使用原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批号、相关作业人员及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工艺的控制情况。因此,所有工序的生产应在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上详细注明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