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讲话(最终版)
创新管理 促进和谐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重点研究部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书记办公会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书记就我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时代脉搏,切实提高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想认识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中央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就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也专门作出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分别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对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同志在全国综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建设滞后的不协调、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管理滞后的不协调、思想观念多元和教育手段滞后的不协调,造成社会管理领域问题多发、形势吃紧,这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因此,就**工作来讲,要推动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更需要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使经济与社会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局工作的视角,更好地统筹经济发展这一硬道理与和谐稳定这一硬任务的关系,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2、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提升期、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期、城市化发展机遇
期,但也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如果我们不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不重视改善民生,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发展也将难以为继。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一只木桶能装下多少水,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这就是“短板效应”。所以,即使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再快,如果我们的社会管理跟不上,不注重改善民生,就会形成“短板”,严重影响和干扰我们的经济发展,甚至葬送我们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要努力实现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的“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决策部署,只有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自觉把这项工作臵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中去谋划,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拉高标杆、追赶跨越”这一主题上来,勇于正视、善于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做到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发展。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当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特别是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而且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冲突日趋激烈,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维护稳定形势异常严峻复
杂,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近年相继发生了贵州的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重大影响。从我区实际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大量增长,全区的信访总量近年来都在高位运行,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区、乡、村三级的责任很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很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增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以及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不断加深等等,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困难与压力、挑战与考验。而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我们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存在诸如管理分散、多头管理等弊端,造成社会管理缺位、不到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社会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的重大责任。在当前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的任务日趋繁重,工作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们很多基层干部还没有适应这种形势的
变化,重管制、轻服务,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式单
一、手段简单粗暴,习惯于强迫命令式的管理,习惯于以行政手段推动工作,不会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不会为群众提供全面、公平、有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因而出现了群众疾苦无人问、群众呼声无人听、群众办事无人理等等忽视群众、疏远群众、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导致了干群党群关系紧张、感情隔阂、情绪对立,极大地增加了党委、政府一些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的阻力和难度。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态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出现偏差,加上对群众的教育疏导等工作跟不上,在面对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压力和一些困难挫折时,极易从“不平”转向“不满”,由“失望”变为“绝望”,一些社会情绪在特定区域堆积、发酵,极易产生传导效应和连锁反应,遇有一点点“火星”,就可能引发个人极端行为或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面对广大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只有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通过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人民群众才会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只有通过下大气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只有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着力培育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才能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二、落实工作措施,着力把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区是全市唯一一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为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并在多个层面征求了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制定出台了《**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下面,我对方案作一简要的解读(总结起来就是“围绕五个目标,分成四个阶段,突出十个重点,完成八大任务”)。
1、明确工作目标。我们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开展综合试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全市率先形成“五个更加”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一是网络更加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触角进一步向村、社区、网格延伸,各种积极力量充分整合,各项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实现基层组织网络的全覆盖。二是服务更加到位。进一步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推动服务关口前移,让群众的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构建起畅通信息、化解矛盾、维权保护等方面的基层“百事”解决平台。三是管理更加有序。立足**实际,着眼解决问题,大力推动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载体和手段途径的改革创新,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顺畅、严密高效。四是信息更加通畅。各类社情民意及时发现、收集和上报,主动发现、获取不稳定因素的能力有效增强。五是
基础更加扎实。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筑牢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明确工作步骤。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从2010年8月开始,至2011年6月告一段落,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是2010年9月底以前,通过组织研讨会、开展调研的方式,广泛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方法、新举措,出台《**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动员部署阶段。时间是2010年10月底以前,重点在前期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下发工作方案,召开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综合试点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级各有关部门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层层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提出具体工作计划和要求。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是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各牵头部门会同相关责任单位,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定分项目,并与市级对应部门进行沟通,在市有关部门指导下,出台具体工作方案,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时间是2011年6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级各有关部门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通过试点切实可行的一些工作措施,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2011年5月20日前,各试点责任单位要向区综治
委报送试点总结报告。区综治委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对综合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验收。
3、明确工作重点。为提高试点工作综合实效,决定确定10项工作作为重点,实行重点突破。这10项重点工作分别是:**这10项工作,我们逐项确定了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试点任务。
4、明确工作任务。综合试点工作要求在巩固深化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新经验、新做法,着力提升“八种能力”。一是建立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科学发展能力。着力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合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二是健全基层组织网络,着力提升基层维稳能力。以深化推进“**”工作为主载体,全面推行“**”和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基层政法单位、基层综治组织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落实矛盾调处责任,着力提升克难攻坚能力。建立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和信访隐患化解责任体系,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程序,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四是加强动态治安防控,着力提
升治安局势掌控能力。进一步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从严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项措施,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挤压犯罪空间,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效能。五是加强重点人群帮教,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归正人员、闲散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水平。六是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着力提升网络阵地掌控能力。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积极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完善网络综合防控体系。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着力推动主流媒体向互联网延伸,积极拓展网络传播阵地。七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提升信息应用能力。进一步适应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提升社会管理效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八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公正执法能力。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三、强化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综合试点单位,要把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臵。为加强领导,区委决定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督促各责任单位抓好工作落实。联席会议由我担任召集人,秘书处设在区综治办,负责具体事务性工作。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由分管区领导任项目组长,各试点牵头单位要同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局工作之中,用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制定方案,严密组织实施,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2、部门联动,加强协作。实施方案中涉及基层维稳、社会矛盾调处、治安防控、重点人群管理、综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等八大体系三十项内容,每项具体工作都有一个牵头单位和若干个配合单位。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齐抓
共管,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中心枢纽和基础平台作用,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整体合力。
3、夯实基础,服务基层。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当前社会管理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大多与基层基础工作不落实、不到位有关。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向基层倾斜的政策措施,努力在完善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要充实基层政法、综治、维稳、信访、民政等单位的力量,充分发挥好他们在社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特别要抓好乡镇(街道、办事处)综治委(办)建设,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办事处)综治委(办)主任和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充实专职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其在基层综治工作中更好地履行牵头协调职能。
4、加强保障,统筹推进。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落实经费保障机制。综合试点项目涉及经费保障的,由牵头单位提出方案,经财政局审核并报区领导审批后,纳入年初财政预算或追加专项预算,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薄弱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扶持,破解保障难题。要以抓项目建设的方法抓社会管理,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将社会管理层创新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
入本地的整体工作部署。规划和项目一经确定,必须逐一分解细化,把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
5、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开设社会管理创新专题专栏,广泛深入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成功做法,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和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引导和规范全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努力营造“学典型、赶先进、创佳绩”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我们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努力把我区的社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扎实推进**区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第二篇:开发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开发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中央、四川省、德阳市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根据《中共什邡市委、什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什委发〔2011〕10号)精神,以及什邡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现就推进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基础,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信息网络管理为重点,以夯实基层基础为根本,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创新群众工作为法宝,以完善政策措施为保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的思想观念转变、思路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推进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开门红,促进我市经济早日实现“千亿产值、百亿财政、全国百强”目标,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措施
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矛盾化解作为主线,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基,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开发区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要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开发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一是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服务均等化。要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成果,管好用好公共服务设施,为开发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三是要大力加强就业、社保工作。结合开发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社会就业,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做好拆迁农户、企业职工的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障工作,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救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开发区社会保障水平。
(二)坚持源头治理,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和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三是要认真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推动风险评估工作在开发区各领域全面落实。四是要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坚持固本强基,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制。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础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一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开发区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建立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把开发区统迁安置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人口比例聘请一批社会工作者,建立“网格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权随责走”的工作体制和“费随事转”的经费保障体制,确保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三是要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作
用,推进居民依法民主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把统迁安置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坚持预防为主,健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要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防范体系,综合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事故,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开发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和群防队伍建设,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对开发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防控触角延伸到每个安置区、企业内部,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和行政区域交界处,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三是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要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五)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开发区派出所要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居住证制度,把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二是要完善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精神病病人、违法的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等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送必接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积极建立开发区矫正执法队伍,完善工作制度,减少重复违法犯罪现象;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组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努力促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坚持分类指导,健全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要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的社会责任,推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及群众组织,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企业内部安全稳定。二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依法管理,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三是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境外组织在什活动的管理机制,保护其正当交流和合作,坚决抑制和防范其渗透破坏。
(七)坚持管用结合,健全对信息网络的管理机制。一是要落实开发区互联网管理责任,加快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管委会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二是要配合网管部门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提高对网上煽动策划指挥、网下串联行动事件的处置能力。三是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要加强村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地整合各单位(部门)的各类信息,尽快形成具有开发区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四是要积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八)坚持教育引导,健全思想道德建设机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巩固开发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全民素质工程”,不断提高开发区群众的文明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法律素质和健康素质。
(九)构建村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村级管理服务创新。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全力纵深推进,完善运行模式,创新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制定完善规范、强化部门协同、搞好上下联动,确保有事可做、有人做事、有钱做事。
1.建立村安置区单元化管理机制,确保有事可做。要在保持现有管理体制和村(安置区)布局不变的基础上,以院落(楼栋)为基础,把整个村(安置区)细分成若干个管理单元,建立“村(安置区)——村民小组——院落”三级管理单元。把社会管理服务事项整合延伸到村(安置区),分解细化到管理单元和人头,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
2.建立管理服务人员保障机制,确保有人做事。以村(安置区)、组干部为主体,实行一岗多责、职责包
干,全权负责本管理单元矛盾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以及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管理服务工作。突出村级自治,建立专兼职的社会管理服务队伍,通过他们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事务,办理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由开发区拆迁安置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共同组织义工和志愿者,参与三级管理单元管理,协助做好相关辅助性工作。对村级信息员等相对固定、要求较高的岗位,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向劳务公司购买服务,既保障工作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又减轻管委会的后续压力。对平台运行维护等专业性服务项目以及部分公益性服务项目,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施,保证服务事项顺利推进,也让村干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综合管理服务工作。
3.建立“费随事转”机制,确保有钱做事。要对村(安置区)管理服务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打捆、统一安排,集中用于村级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村级管理服务工作有经费保障、能有效开展。
三、工作要求
(一)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为关键点,形成党政主导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按照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要求,开发区党工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引领、组织、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管委会要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服务型开发区建设,健全职责体系,形成管委会职能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要充分调动各类群众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党工委和管委会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中,党的领导是关键,管委会负责是保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基本条件,要把四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强化开发区服务职能,加快建立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新机制。要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强化开发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要成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以满足工作需要。建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推动开发区职能和工作重心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以创新灵江村管理服务为切入点,走出一条以村级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要坚持从村级抓起,把各种管理资源整合到村,使灵江村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努力走出一条以村级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要强化村级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村级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村民依法民主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培育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把灵江村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以村级管理为平台,充实和整合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社会力量的作用,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四)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为着眼点,开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局面。社会管理创新要在“综合”上做文章、在“整体”上下功夫。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抓住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取得成功经验;又善于把单项经验集成为体系,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注意把“点”上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推广,形成“面”上的做法,使社会管理创新由点到面、由分到合,形成全面推进、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健全机制,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见成效、出经验。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用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管理工作,认真研究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要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时间表》和《路径表》,力争用一年半的时间基本完成工作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二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社会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督导机制。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党工委目标、管委会绩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与业绩评定、晋职晋级、奖励惩戒挂钩。要建立社会管理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制和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确保社会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多次开会讨论研究,依我镇实际制定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召开了动员大会,试点工作已在我镇全面展开。
二、在原信访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组建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除履行信访办的职责外,增加了联合接访,现场为群众提供扶贫、低保、法律服务、城建管理、土地承包、争议仲裁等新服务内容。同时,镇党委、政府赋予“中心”交办转办、调处调度、指导协调、情况通报等权能,“中心” 对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办公。在充分发挥镇、村、组、中心户长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作用的同时,还把老党员、老年人等 “五老”组织起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收集反映社情民意、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来。年初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30起,调处30起,调结信访案件4件。
三、创新决策程序。在原有村级事务管理实行“六步工作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审”。即对“六步工作法”做出的决议,镇党委进行审核,有效推进了村级组织的规范运转,加强了村级组织的民主管理,避免了因决策失误而引发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通过 “ 六步加一审” 的工作方
法,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全部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一些长期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从源头上预防了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的持续稳定。
四、在主导产业调整上实现了创新。我们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以金禾实业有限公司和福元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循环农业已初步形成;在养猪、蛋鸡养殖、肉牛养殖、棚菜种植、农机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我镇的种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建设新农村共创平安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五、在原有“一对一”结对子帮教的基础上,我们又协调民政、社保等有关部门,实行“多帮一”的帮教措施,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工作。目前,全镇刑释解教的20人,在生产、生活上都得到了妥善安置,重新犯罪率下降,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在组建社区矫正办公室的同时,各村也成立了矫正领导机构,实行村书记负总责责任制。因人制宜,制定矫正方案,努力使之学会生活、学会接触、学会沟通,学会融入,成为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有贡献的人。
六、在原街面治安巡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治安防范新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在辖区公共场所悬挂横幅、张贴防盗小知识等宣传品,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到居民家中宣传防
盗常识。二是充分发挥治保会,调委会和群防群治组织作用,加强巡逻,增强防范能力,做到无失控场所和部位。三是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的流动人口治安防范措施。治安、刑事案件明显下降,确保了全镇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还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不够,群众一些诉求解决不及时等;二是部分干部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水平和业务知识有待提高。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是在做好管理创新工作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形成理论成果,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二是加强宣传,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报道,营造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完善受理和调处机制,确保群众各种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四是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要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为动力,统筹做好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政法队伍建设等项工作,尤其要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工夫。
五峰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1年5月20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东坡区太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结合太和镇实际,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对加强和创新我镇社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以解决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 1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意见
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协作配合机制。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三)总体目标。全面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由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社区综合服务加强、重点区域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加强;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整合行政职能、进一步延伸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民主法治。
二、全面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社会情况收集传递机制、民意诉求回应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村(社区)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全面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面向群众、扎根基层、覆盖各行各业的调解员队伍,健全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建立联合排查、综合研判和分流处理、分级化解、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疏导调解的衔接联动,推动“大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改造,加强公共复杂场所和特殊行业管理,坚持改造和整治相结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控触角延伸到村社、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的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相关工作制度,严防脱管、漏管和再犯罪。健全监管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安置帮教责任机制。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实现强制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三位一体的戒毒工作方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管理,预防和打
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重点人员教育管控,实行长期预警、定时通报。
(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实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法律监督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全覆盖;依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搭建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服务平台。
(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工作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强化社会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构建党政主导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成立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各村(社区)、企事业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构,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镇创新管
理领导小组要制定培训计划,提高社会管理创新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变,推动党委、政府的工作主要职能和重心逐步转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二)强化和落实保障措施。镇政府要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完善和落实有利于稳定基层政法、维稳、综治、信访、民政等队伍的政治经济待遇政策,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地做事。
(三)筑牢社会管理根基。充实和整合维稳、综治、信访、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力量,形成综合治理和社会管理工作大平台。加快组建专业社工队伍,大力发展群防群治力量,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督查考评。镇党委、政府将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机关各部门、村(社区)目标管理和年终考核,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与业绩评定、奖励惩戒挂钩。机关各部门、村(社区)委会也要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本部门的目标考核,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决定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具体办法和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
附件:太和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刘凯(党委书记)
余继祖(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黄素琴(人大主席)
袁成斌(党委副书记)
张华(党委副书记)
苏培永(副镇长、武装部长)
成员:赵丹(派出所所长)
费月华(组织委员、妇联主席)
侯崇军(综治办主任)
袁万忠(司法所所长)
文蓓(民政办主任)
陶学华(财政所所长)
熊志珍(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所长)
各村、社区书记:贾丽平(社区)陈福春(大林)夏定明(狮子湾)雷富贵(建国)陈洪波(三江)韩清平(河东)朱长明(龙亭)张安平(龙石)黄建明(仙桥)何康蜀(新桥)王贤一(永丰)
东坡区太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1年3月28日
东坡区太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3月28日印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交流材料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交流材料
构建新格局 赋予新内容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工作新水平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集居化、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一大批集居型小区、混合型社区和发展型新经济组织等应运而生,给开发区经济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2011年,我们将以被列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为契机,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架构,形成全员、全方位社会管理的新格局,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服务,运行“五大中心”。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将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并规范运行“大维稳、大物业、便民服务、外来人口管理和新经济组织联络服务”五大服务中心。一是成立大维稳中心。融司法所、调处中心、信访办、综治办及法制工作室等多家部门为一体的“大维稳中心”,负责实施矛盾排查化解、信访事项办理、涉法问题法律援助及刑释、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确保实现无违法行政、无群体事件、无越级群体上访、无特殊人群管理失控“四个零记录”。二是成立开发区物业管理中心。实施经费专项划拨,管理层级负责,对全区所有集中居住小区、道路、路灯、绿化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为广大百姓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成立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行以财政、社保、国土、规划、党政办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分窗口“一站式”服务,满足广大群众和客商的需求。四是建 1
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具有融“登记办证、信息采集、教育、培训、就业、法律援助、房屋出租”于一体的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市场化运作,公开招聘中心协管人员,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设立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为来区务工人员提供一条龙服务。五是建立新经济组织联络中心。以开发区总会牵头,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工会组建实现全覆盖,把每家企业工会纳进联络中心成员单位,为新经济组织提供便捷的服务保障。
二、强化自治,创建“三大体系”。
2011年,我们把20个村居按照“城市社区、园区社区、高效农业村居”三大类予以优化定位,创建三大社会管理体系。一是自治体系。着力理顺社区行政色彩过浓,解决群众参与力量不足的问题,出台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自治机制,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群众自治,实现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是服务体系。加大基层服务中心硬软件建设投入的力度,拓展社区服务项目,重点组织推进“小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社区医疗保健站、社区劳务市场联系站”三站建设工程,各站点采取市场化运作,返聘工作经验丰富老干部负责,并将各项政策、办事程序、业务指南、工作流程图等制成《便民服务手册》分发到户,确保便民、利民、惠民。三是队伍体系。划拨专项经费,建立以社区民警、联防队员、志愿者为一体的基层村居群防群治队伍;以民调治保主任、专职调解员、十户信息员为一体的矛盾排查调处队伍;
以大学生村官、法律志愿者、法治驿站服务人为一体的宣传队伍,真正解决一些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三、强化法治,实现“两个提升”。
以“法治开发区”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牢固确立“法治催生竞争力、催生和谐稳定、催生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升行政能力和法治素养。一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升法治素养。努力把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由虚变实”,机制“由软变硬”,内容“由浅及深”,方式“由表及里”,重点突出阵地建设,2011年,全区实现“村居农家书屋、企业职工之家、社会公民法治驿站”三个全覆盖;先行在杨宗、城北两个集居点投入建造大型法治文化广场,使法治文化传播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从本质上提升广大百姓的法治素养。二是加强依法行政,打造“亲民、法制、责任政府”。在全面规范决策、规范辅政、规范执政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述法考评工作的组织推进,严格把握“学、考、评”三个环节,述法考评结果,列入硬性指标,一律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一律与任职奖惩直接挂钩,推动所属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持续不竭,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推动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协调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