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浅析
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浅析
【摘 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少企业由于现金流失衡、资金链紧绷而遭遇重创甚者面临破产。房地产行业存在资金投入量大、开发建设周期长、销售款回笼慢、投资风险高、资金缺口大等特点。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链更加紧张。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应性的解决对策。【关键字】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现金为王;风险管理
房地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充足的资金供应。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保持充足的资金是房地产企业健康、持续经营的有力保障。经济发展需要足够资金推动,发展资金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涉及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敏感问题[1]。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周期存在一定关联,目前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回暖期,国家不会采取措施打压房地产企业,但是对于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态势,国家会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进行制约。2010年1月和2月,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6.5%,距历史最高的17.5%仅一个百分点之遥。[2]金融政策的调整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影响而言,控制了银行贷款量,影响到开发商开发贷款,增加开发商贷款压力。随着“国11条”、“国19条”出台,房地产企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面对日益趋紧的融资环境,各大房地产企业近期房屋销售进入淡季,成交量环比下降,市场观望情绪日益加重,如果房屋销售量始终跟不上,资金链问题有可能会在二季度末显现。一方面是销售和信贷面临紧张,资金回笼量缩减;另一方面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去年比较激进地高价拿地,今年需要支付地款,今年下半年很多房企的资金将变得比较紧张。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要维持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的不断运转。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主要环节可分为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资金回流。其中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贷、企业自有资本、股票或债券融资等;资金使用环节主要包括生产建设资金和经营资金;资金回流主要是指房屋预售款和售出款。现金回流和银行信贷构成了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起码占到整个资金源的80%以上。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1、居高的资产负债率、偏低的经营性现金流
一方面,高负债率、低现金流现象十分明显。已披露2009年年报的69家上市公司,截至去年年底,债务总额达到5100.62亿元,同比增长了34.34%,其中有32家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占比47.76%。过高的负债比率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企业的融资能力大大降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有被称为“空手套白狼”的现象,只要具有35%的自有资本就可以进行项目开发,自有资金回报率达到300%,而英美国家基本不超过30%。另一方面,经营性现金流普遍较差,企业资金紧张,造成大量工程拖欠款,加上各类钢材价格上涨,连带物价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都困扰着企业[3]。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都是负值,只有部分企业在09年实现转正,大体上来说企业的现金流不是很充沛。企业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比如房屋销售淡季,企业就将面临资金流断裂的危险。
2、资金沉淀严重,效率低下
房地产企业的存货变现能力差,受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影响大,过去几年企业奉行“土地为王”,企业管理者以囤地来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导致企业库存土地大量增加[4]。房地产企业在2007年和2008年对房地产市场估计过于乐观,大量买地,开发建设房屋,以致2009年房屋空置面积大幅攀升,房屋大量积压,变现能力差,吸收资金回笼缓慢,空置商品房造成了企业资金的严重沉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低下,现金流周转期较长。
3、资金链风险管理能力差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风险分为融资型风险、销售型风险、项目经营型风险和管理型风险。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贷和销售货款,因此融资性风险和销售型风险与企业的资金链管理有着密切关系。融资型风险主要指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一旦限制贷款,企业资金就会出现缺口。销售型风险是指企业销售的预售款和售出款无法及时到位,就会引发资金链趋紧问题。2007年金融危机就是由于美国房价下跌和贷款利率提高,购房贷款者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房地产企业、融资企业和机构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它向人们展示了资金链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我国房地产业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5]。我国房地产企业市场与国际房地产市场是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次贷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应该予以重视并加以防范的。开发商对于高利润高风险的房地产行业,采用高杠杆盈利,以小部分自有资本,大部分银行借贷进行项目开发,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高额的银行利息将加剧企业资金紧张,项目开发工程款下不去,整个资金链就会断裂。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影响
国家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开发商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至少达到50%[6]。土地出让金提高,无疑将考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也给企业资金周转增加压力。开发信贷及信托融资收紧,总体信贷规模减少的基调下,作为信贷主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信贷也难逃“缩水”命运。从2010年1月1日起,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个人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国家将全额征收营业税,这意味着过去的二手房营业税优惠已于今年开始取消。今年1月和2月,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银行贷款量,影响到开发商开发贷款,增加开发商贷款压力。2008年和2009年初,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出台了一系列税收和利率优惠政策,使得开发商开发和建设房屋成本降低,房屋销售收入有所增加,开发商的资金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缓解。今年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张,开放商的资金链预计未来几个月会出现紧张状态。2008年政府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开发商不顾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拼命拿地,也是导致今年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土地由国家控制,信贷由银行控制,这是宏观调控的两个杀手锏,房地产企业受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影响很大,企业资金链也同样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2、尚未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高昂的负债率、大举买地、密集开工,这些因素都促使2009年大赚的房地产公司2010年依然“缺钱”。截至2010年4月8日,约有4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高达730亿元的融资计划。但房企融资通道却在逐步收紧,操作层面上,约40家公司的融资计划均在排队等待审批;消息层面,央行货币委员会换届、收取物业税、加息预期等等,均对房企资金安排计划造成影响。[7]2010年房企的资金问题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通过银行借贷,今年银行提高了信贷指标,按照IPO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评级,这无疑加大了信贷难度。今年的信贷额度也较去年下降三分之一,这对于依靠银行贷款生存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是重重一击。目前为止,我国房地产企业还未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归因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不能像西方国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来进行融资。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信贷标准的逐步提高,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企业迫切需要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拥有量,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调整财务战略,管好资金,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1、建立资金池,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集团企业的资金可以采用现金池的管理模式,将集团企业内部闲置的资金沉淀,达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投资活动,为企业增加收益[8]。通过现金池,母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各个子账户现金流量的情况,明确内部控制责任和加强内部控制效力,方便管理。集团企业的资金归集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控制并调配,成员企业可以在需要资金时按集团资金使用规则使用资金池。集团企业采用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沉淀,提高集团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通过集团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可以从外部融资转向内源融资,可以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降低财务风险。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严格控制集团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和审核大额资金支出情况,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为集团企业带来健康的资金流。
2、提高流动资产的比重,推行现金为王的持有政策
银行界人士明确对房企的资信评价标准从原来的“土地为王”转变为“现金为王”。房地产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幅度很大,企业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建设,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9],防止政策变化导致的企业资金链大幅度波动。万科公司一直通过两个途径来降低企业固有风险:提高流动资产的比重和较高的现金持有量,万科的现金持有量长期占企业资产的10%-30%。因为万科资金管理有度,即使在宏观收紧的情况下资金链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银行对万科的信贷额度也不会大幅减少。其他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保持应有的资金储量,以备发生资金紧张的情况。
3、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巩固资金链
对于资金雄厚、品牌度高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股票、债券、海外资金等融资方式是其最优选择。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本身企业规模较小,应积极按照企业自身特点选择融资方式,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选择私募基金、开发商卖方信贷、联合开发等可以满足中小房地产企业规模特点的方式[10]。从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民间财富参与房地产开发的需求比较旺盛,他们参与的渠道主要通过购买地产股股票或自己投资房屋参与,而未来房地产的投资基金将是一个新的渠道。通过国家进一步完善民间信贷制度,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民间借贷取得资金。
4、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经营性现金流
房地产企业由于行业特殊性,大部分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负债率也趋于较高水平,这个行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都较弱,要想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只有通过提高资产周转率来实现。企业应加速应收账款和存货变现,缩短资金周转期。万科是通过现有资源扩大和加速销售,通过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缩短建设周期,因此万科的周转率长期处于较好水平。很多企业通过囤地和捂盘来提高销售利润率,使得存货长期积压,变现能力差,经营性现金流入较少,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紧张。企业应在房地产项目的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到房地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做好现金流的预算和监控,在此可以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将每个项目的现金溢余与业务考核结合起来,通过现金收付职责明细化,奇妙地在企业内部实行“责权利”,考核评价每个项目的现金溢余情况并进行奖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5、加强资金链的风险管理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贯穿整个企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这个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资金链的实时监控。房地产企业必须以资金链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做好可行性分析,加强市场调研,监控企业资金链,预防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危害。次贷危机就是因为缺少企业资金链的管理监控引发的资金链危机。资金链风险管理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主要是指不断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型风险;内部管理主要从健全会计信息系统、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加强现金流监控等方面入手,降低企业的项目经营型风险和管理型风险。许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各种各样资金短缺问题,如果从优化整个财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系统上入手加强资金链风险管理,资金短缺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和回避。【参考文献】
[1]陈德强.资金营运论——房地产企业发展资金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8.[2]搜狐焦点网.打击高房价——盘点2010年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EB/0L].http://house.focus.cn/news/2010-03-24/887173.html,2010-03-24.[3]陈希琴.万科的投资政策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0,(2):36.[4]李实之.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链吃紧问题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8,(9):71-72.[5]陈 鑫.基于资金链管理的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8.[6]袁 芳.银监会紧缩信贷,开发商至少再自付1500亿[EB/OL].http://house.hangzhou.com.cn/lsxw/gnyw/content/2009-12/21/content_2962148.htm,2010-05-28.[7]张晓玲.今年房企资金链面临大考[EB/OL].http://finance.bjnews.com.cn/2010/0409/23405.shtml,2010-04-12.[8]刘 刚.房地产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8.[9]冯亚静.浅析当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J].中国商界,2009,(8):191-192.[10]杜 超.中小房企如何捍卫资金链[J].地产金融,2008,(7):66-67.
第二篇:资金链危机案例解析(精选)
资金链危机案例解析
撰稿:蓝天飞
1、投资失误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金融危机中国第一案——广东合俊玩具厂倒闭
合俊玩具于1996年在东莞市樟木头镇成立,是玩具业知名的港资企业,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其主要按OEM(贴牌加工)基准从事制造及销售玩具,知名代工产品包括美泰、孩之宝、迪士尼等。主要产品有儿童硬胶及电子玩具,毛绒玩具和体育用品等,产品70%以上销往美国。合俊玩具200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销售额为3.87亿港元,同比微增2.9%;同时总负债高达5亿港元,亏损也高达2亿港元。
2006年7、8月份,合俊曾收购一家名为雅田的快倒闭的玩具厂,后来这家厂没能救活,合俊因此亏损数亿元。(埋下祸根)
2007年10月,合俊以2.69亿收购福建天成矿业45.51%的股权,准备进军银矿勘探。按计划2007年4月可取得采矿许可证,2008年中期投产。但由于手续没办齐,采矿许可证并未取得,巨额资金无法收回,直接导致合俊资金链断裂。2008年10月14日晚10点法院在合俊玩具大门贴上封条为标志倒闭。
【解析】 企业由于投资失误,无法取得投资回报而给企业带来风险。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为:一是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超过预算; 二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导致投入资金成为沉没成本。
2、营运资金不足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中国金属”停产案
新破产法实施后“最大企业重整案”的中国金属(FerroChina,以下简称 “中国金属”)停产案是经典案例。中国金属是一家注册地在百慕大群岛、总部在苏州、在新加坡上市的台资企业。2008年10月8日,中国金属系企业的20余名台籍高管突然集体返回台湾,事先无任何预警,旗下5家子公司全面停产。次日,中国金属在新加坡发出的公告显示,公司无法偿还约7.06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本贷款,其已经到期和可能到期的各类借款高达52亿元之巨。10月10日起,中国金属正式停牌。
当地媒体的报道称,中国金属2007年实现销售113亿元,税收1.7亿元,净利4亿元,镀锌板产量超过鞍山钢铁公司,在全国排名第二。
中国金属依靠投资银行的融资,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以及海内外各路资本的支持,实现了“裂变式的成长”。即使在法院主持重整阶段,连债权人都认为中国金属的市场前景并不差,而企业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高负债的运营模式和激进的财务战略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解析】由于运营资金不足导致的资金链危机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企业规模扩张过快, 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 导致过度交易,从而形成营运资金不足;
(2)由于存货增加、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减缓,此时,若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 就缺乏增量资金补充投入, 而原有的存量资金却因周转缓慢无法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3)营运资金被长期占用, 企业因不能将营运资金在短期内形成收益而使现金流入存在长期滞后效应。
3、信用风险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上海首富之周正毅落马
周正毅,男,1961年出生于上海。
1978年,周拿出自己工作后所有积蓄在上海杨浦区开设小馄饨店,成为个体户小老板。
1994年,周氏夫妇合力开设“阿毛炖品”之后,才赚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家有名的饭店位于上海黄河路上,据说,当时每年可以带来1000万元的利润。
1995年对周正毅来说是一个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年头。当时正是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周倾囊投资,获利甚丰。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突至,香港股市一片低迷。而刚刚在当年10月成立了农凯集团的周氏夫妇则一头扎进香港股市,大量购买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李嘉诚旗下的蓝筹股。等到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获利数亿港元。与此同时,周正毅还看中正处于低潮时期的上海房地产,大买楼宇。
进入2002年,周正毅再次掀起香港市场上的“金融风暴”,先后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迅速建立了自己横跨地产和资本市场的“金融航母”。按周的说法,当时他的资产不少于150亿元。
40出头的周正毅一跃成为上海首富、上海滩上的红人。
2003年5月,香港中银前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山案发后,使周正毅的信用瞬间脆化。
据说刘金山“在上海分行任总经理期间,批出15亿元另有消息指2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予周正毅”,并且这笔贷款则与周正毅2002年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控股权有关。2002年1月,周正毅以约6000万港元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盈荣”集团的控股权,并改名为“上海商贸”。4个月后,他又宣布斥资15亿元,收购香港上市“建联通”控股权,并改名为“上海地产”。短短几个月,接连展开收购行动,出手之快、之豪爽,使周正毅技惊一时,“上海首富”的名声在港股市场叫响。但是,这次收购所动用巨额资金的来路,颇令市场人士好奇。当时,周正毅宣布是通过“中银国际”来融资的。直到2005年5月28日,“上海地产”在股价大跌后应香港交易所要求发布通告,市场人士方才得悉,周正毅 为了取得这笔巨款,竟然早在当时就已把约75%的“上海地产”股份抵押给某家银行。75%股权就是周正毅在“上海地产”的全部持股量。换言之,周正毅未用自己一分一毫,即顺利掌控了一家拥有20多亿港元现金的香港上市公司大权。
这种被香港业内人士称为“空手套白狼”的资本运作手法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把他拉下了马。
【解析】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4、流动性不足引发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中国普尔斯马特超市(下称“普马”)倒闭。
1996年注册成立的中国普马在成立后的8年内在中国开设了近50家分店,迅速跻身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中国普马的核心模式是以当地银行的贷款开新店扩张,通过供货商赊销经营,通过各个分店之间的现金调配来平衡现金流,甚至调配分店的资金作为新店的资本金。
这种高速增长的模式看似完美无缺,但是流动性不足,资金链紧绷像紧箍咒一样如影随形。2004年,当西南某银行收回一笔2亿元贷款时,中国普马各地的门店终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掉。
【解析】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企业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借入的短期资金来填充,造成流动负债增加引发流动性风险;其二,短资长用,企业运用杠杆效应,大量借入银行短期借款,增加流动负债用于购置长期资产,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但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5、产品滞销导致资金链危机 【案例】黄金酒滞销资金链危机
“目前巨人在品牌广告上和市场培育上还在不断投入,一旦库存积压问题太严重,经销商回款减缓,巨人投资恐遭受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合效策划保健酒业专家韩亮说。
自2008年1月18日,史玉柱和五粮液集团(以下简称“五粮液”)董事长王国春合作,决定共同打造黄金酒开始,业界就对这款产品的未来充满遐想。
“黄金酒将依靠2008春节前投放3亿元的广告,完成市场的第一步导入。”9个月后在2008年10月28日,在签署一份和五粮液长达3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时,史玉柱言犹在耳,“把目标直指3个月内取得10亿元的收益。”
然而,近半年时间过去后,黄金酒对外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销售额为7亿。不仅如此,据黄金酒的经销商介绍:“这个数据仅仅是按照终端价格结算的总额,已经出厂的黄金酒多半还囤积在经销商和商超的仓库里面,7亿销售额实际为厂商回款的数量,而非到达消费者手中产品价值。”然而,当铺货全面展开之后,黄金酒的销售却遇到了问题。在一次糖酒会上,不少黄金酒的经销商表示,虽然黄金酒在品牌广告上给与了大量的支持,但是各家都有大量库存,许多地区的经销商手中的黄金酒完成销售的仅为10%左右,还有90%尚在库存中。短期内不会贸然进货。
【解析】滞销是指市场的产品上因为一些原因不受消费者欢迎而导致销售速度极慢。滞销的特征:
1、购买量为零;2、售价等于或低于成本;3、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
目前,部分商品滞销,是一些企业无视和违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规律的后果。当市场景气时,企业盲目上规模,靠负债急骤扩大生产能力,在短时期内商品就达到市场饱和。而在商品达到市场饱和以后,仍以不断举债来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结果人为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和滞销。在市场不景气时,没有立足现实的目标市场和选择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盲目上档次,结果招致产品积压、商品滞销。
6、企业家道德导致的资金链危机
【案例】黄光裕赌博输掉80亿,国美资金链危机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广东汕头市人。在1987年与哥哥黄俊钦一起创办的国美电器目前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2004年销售额238亿元,在中国所有连锁企业中排名第二。除零售之外,黄光裕于2005年1月成立国美置业,专事房地产业投资。
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遭公安机关拘查,其起因包括涉嫌“操纵市场”等。2009年4月28日,在北京看守所自杀,未遂。
媒体称,黄光裕出事的导火索是因在澳门与赌王何鸿燊(sheng)豪赌,输掉17亿巨款,仅归还6亿现金,剩余11亿赖帐不还,赌王何鸿燊因此向大陆报警,因何鸿燊的特殊身份,中央不得不查处。
黄光裕历年来资本市场上总共套现了135亿元的现金,名列富豪套现榜第一。如果使用这些现金足以支撑国美股价至一定水平,甚至足以对目前股价的国美电器进行私有化。但是黄光裕听任股价暴跌,此举已经引起投资者对黄身为大股东责任的不满,甚至有被举牌的可能。有人质疑:黄光裕的135亿现金难道人间蒸发了?媒体披露:“黄光裕豪赌成性,2007年黄光裕在澳门赌博一次就输了上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黄光裕因赌博总计输掉80亿,导致国美资金链危机”。
【解析】俗话说,小赌可以怡情,大赌则会伤身。以小见大,企业家的个人道德价值观不仅能左右其私生活中的伦理决策,并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决策对整个企业经营行为的道德贯彻,发挥关键作用。但企业家能否把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贯彻下去,既可能要受到其它力量的影响,更取决于本人的个性特征。
道德的人格基础:良心体现。企业家职业良心的体现应以知耻为起点;企业家职业良心的体现应以诚信为基石。
第三篇:钢贸“后资金链危机时代”调查
中国钢贸“后资金链危机时代”调查
——企业喊渴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京
去年后半年,钢贸业资金链条断裂危机不断加剧。
随着国家货币政策趋紧,银行信贷进入空前紧张。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钢铁贸易业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此前因温州老板“跑路”引发的金融风暴。自无锡一洲钢材市场老板负债“跑路”后,坊间仍有钢贸企业倒闭、CEO出逃的传言。
可2012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已有放松。不仅如此,据西本新干线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更是从去年10月份的11.31‰/月跌至现在的5.08‰/月。
但今天市场上,仍有不少贸易商反映银行融资太难。同时,银行神经也由此前的空前紧绷转为焦虑彷徨。
“我们也需要借贷出去,需要钢贸商来维系。”
从业多年的中信银行苏州分行信贷业务员孙志文颇显无奈地说,“其实我们不缺钱,只是不知道该贷给谁,谁才是最安全的客户。”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业内专家表示,钢贸业已经进入了后资金链条危机时代。
银行机构:“以前监管太松”
一个愿借,一个愿贷。但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和钢贸商的这种甜蜜关系似乎遇到一些了波折。
基于房地产调控和银根紧缩的双重压力,钢贸商纷纷叫苦贷款难。银行对钢贸商审查加大,钢贸商融资成本也是日剧攀高。中国工商银行监事长、党委副书记王为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钢贸企业的某些行为让银行不得不谨慎操作,以免造成损失。”
“很多因素交织,我们银行只能选择谨慎,新客户基本不会考虑,老客户也要看实际运行情况。”对此孙志文更是直言不讳地说。
在他眼里的许多因素,不仅包括曾让许多银行胆战惊心的无锡一洲事件,还有一些日益透明的现象:许多钢贸商不再单纯做钢材生意,戴着钢材交易的帽子吸金囤地,利用土地增值投资房地产业;有的甚至拿着贷款转手放高利贷,这都加剧了银行放贷时的担忧。
另外,由于银行之间质押信息不互通,在库监管又存有漏洞,重复质押在钢材贸易贷款中并不新鲜,还有的钢贸商采用空单质押来贷款。孙志文承认:“这些行为让银行不得不把个别得到授信的钢贸企业列入黑名单。” 银行纠结
以前下面的银行在这方面监管太松了。王为强说,这段时间各个银行都在加强对中小企业风险的防范,在风险的容忍度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信贷专员: “资金并非很紧”
“事实上,真正做钢贸生意的,我们绝对支持。”中国银行上海市杨浦支行业务发展部客户经理张元对本报记者称,“不同企业要不同对待,毕竟钢贸商是我们的重要客户群。”
银行对钢贸商的贷款业务也很看重。因为钢贸企业融资具有融资规模大、质押物易变现等优点,银行愿意对其提供贷款。孙志文说:“我们需要钢贸商,钢材行业也需要大量资金,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指标。”
之前长三角地区部分银行停止对钢贸商信贷,只是针对一些可能存在违规操作的贸易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去年年底上海监管当局下发了《关于钢贸行业授信风险提示的通知》,并在当月再度下达一则内部相关风险预警通报。但今年以来,许多贸易商还是拿到了银行贷款。
“银行也是企业,也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只要不弄虚作假、不违规操作,是正经做钢材买卖生意的,信贷方面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孙志文说。“跑路”事件只是个案,近期一些银行对钢贸企业的放贷限度还是有所缓和。
钢贸企业:玩命的在 “找钱”
银行机构的发言及资金面数据都显示钢贸企业的资金环境并不紧张。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仍有许多钢贸企业反映缺钱。
钢材是大宗商品,钢贸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整个经营过程都需要大量资金,动辄数百万、上千万资金周转。尤其对于一些中小钢贸商来说,企业自身资金不雄厚,为了提高竞争力,对下游企业又采取垫资方式,资金链非常脆弱,开始玩命的“找钱”。
此外,还有不少钢贸企业在扩张,上项目需要大资金的投入。
对此,广发银行的廖建明说:“现在钢贸商贷款,银行首先要确认其是否正经做钢材买卖。”这也正是当前钢贸商反映融资紧张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银行以前对钢贸商贷款程序监管过松,所以对比之下显得现在紧了。此外,钢贸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也是造成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现代物流报联合发布的《中国钢贸商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传统的银行融资仍是钢贸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约占50%。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银行部副经理李振宇向本报记者证实:“钢贸商贷款份额有时能达到我们贷款份额的20%”。
行业协会: “洗牌洗出好牌”
鉴于当前国内钢铁贸易企业身处“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不少行业协会领导呼吁:要借机加快洗牌。
“这是趋势,也是好事,但既然是洗牌就要洗出好牌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表示。在贷款问题上也是,毫无疑问,银行会支持好牌的。
据了解,发达国家的钢铁贸易企业早已高度集中,而我国仍然很分散,全国钢贸企业高达20多万家。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经营模式单
一、抗风险能力弱一直是钢贸企业的通病。
王建中认为,银行对钢贸业施压式的规范并非坏事。目前钢贸商资金压力属于黎明前的黑暗,对钢贸行业自身来讲,借机进行洗牌,形成良性竞争,能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其实好多银行的信贷业务员一直关注着钢贸企业,就像钢贸商盯着银行一样。银行也是企业,双方互相体谅,才能取得共好发展。”孙志文认为,对于抱团后的大型钢贸企业,银行要给予支持。一味地为了控制眼下的风险进一步紧缩贷款,或者进一步逼钢贸商还债,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大大加剧一些钢贸企业资金链条断裂。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孙志文系化名。)
第四篇:中小企业经营困境调查:资金链告急
中小企业经营困境调查:资金链告急
由于今年银行对大多数“借新还旧”卡壳,让不少向高利贷举债的中小企业老板掉进了利息“黑洞”。周德文说:“这段时间3个逃走的温州企业老板,都是因为借了高利贷,最终出现资金链断裂的。”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到银行贷款,除了按要求交纳上浮利率和顾问费用之外,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排队等待。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5月12日晚间,很多企业老板都在传递着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储备金率的消息。
苦盼贷款的北京一家园林公司总经理张华(化名),听说这一消息后更加坐不住了:“苗圃等着这批种苗,那边人家天天催着我签合同,可是我拿着房产证作抵押,就是从银行贷不出钱来。这生意没法做了。”
做了十几年苗圃生意的张华,为了这笔贷款操碎了心:“3月初我就递交了贷款申请,隔两天就要打电话问一次,一直到今天,银行也没给个准话。”“存款准备金率又提高了,我只能表示遗憾。”5月13日,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原来我还希望能放松一点的,现在又落空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起了工信部的关注。5月4日,工信部发出《关于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主管部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并在本月15日前将调查报告报送到工信部。
银行贷款:实际利率超过10%
“贷款现在都是‘吊起来卖’。”农行广东省分行一位信贷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对客户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利率要溢价,二是要收取财务顾问费。”所谓利率溢价,就是说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目前,广东农行的贷款一般都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而很少按照基准利率执行,更不用说利率下浮。
银行信贷经理很难给张华们一个“准话”,因为他们也被勒紧了“钱袋子”。
今年年初,民生银行(6.05,-0.11,-1.79%)曾给北京莆田商会授信50亿元,计划用于向会员企业发放“商贷通”等中小企业贷款。但是,至今发放的贷款笔数寥寥。而就在去年,同样是民生银行给该商会的3亿元授信额度,贷款在年底前早已被发放完毕。“现在贷款太难了。去年我从申请到拿到贷款,只用了一个多星期。今年是从1月份就开始申请,到现在还没见到钱在哪里。”北京莆田商会一家会员企业负责人说。
他先后向民生银行、北京银行(9.96,-0.26,-2.54%)、华夏银行(10.97,-0.18,-1.61%)等多家银行提出申请,经过了几轮银行考察、谈判,但至今仍没有结果。“央行政策收紧后,我们总行对每个月的信贷额度管得很严。”民生银行总行内部人士透露说:“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
本报记者采访多家商业银行发现,目前信贷经理们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检查信贷风险,先是自查,然后又被抽调到兄弟分、支行互查,特别是严查房地产贷款,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发放增量贷款上”。“贷款现在都是‘吊起来卖’。”农行广东省分行一位信贷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对客户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利率要溢价,二是要收取财务顾问费。”
所谓利率溢价,就是说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目前,广东农行的贷款一般都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而很少按照基准利率执行,更不用说利率下浮。“贷款就算批了,也放不出去,需要排队。不仅大额贷款要排队,中小贷款包括个人贷款都要排队。”他透露了其中的“潜规则”,“至于先放哪笔款,就要看哪家客户的综合收益率更高。”
对于银行而言,财务顾问费、基金代理费等业务属于中间业务,能够有效拉动其综合收益率。
农行广东省分行的这位信贷经理介绍说:“如果是大客户,可以从贷款上浮利率中劈出5%作为财务顾问费,如果是综合收益率不高的中小客户,除了贷款利率上浮10%外,我们还会要求加收10%的财务顾问费。”
中小企业贷款经常使用“借新还旧”形式,但今年在银行一般都很难获批。“除非是存量客户,我们又判断他们还可能翻身的,才会给他们‘借新还旧’的机会,否则一律不批。此外,以前‘借新还旧’的惯例是,上一年审批多少信贷额度,下一年就不用批了,但是现在每年都要求重新审批一次授信额度,很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被降低了。”这位信贷经理说。
他进一步指出,这些中小企业“情况不好,尤其是做外贸的,很多是亏损的,不太可能翻身了。”
周德文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银行不仅放贷条件“极其苛刻”,而且实际利率偏高。
“比方说企业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首先会要求把300万元存在放款行,这部分资金企业要支付贷款利息的,却根本不能使用。另外,银行会搭售基金,并且收取管理费、咨询费等等。”周德文说,“这样里外里算下来,表面上6%—7%的贷款利率,实际上肯定会超过1分。”
拿不到钱的张华焦急万分,拿到钱的北京一家食品公司负责人崔总也忧心忡忡。
“今年的贷款利率不再执行基准利率,而是上浮30%到50%,最高年利率近10%。我们企业内部挖潜已经接近极限,而销售利润率只有1%,扣除费用后,赚的钱比贷款利息少多了,我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即使能贷到款,也贷不起了。”崔总说。
民间借贷利率创历史新高
根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1个月内的短期融资一般在5分到6分,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融资也达到了3到4分。另外,去年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在800亿元左右,到现在就已经突破1000亿元。”
从银行贷不出钱来的中小企业,只得把目光投向民间借贷。
“如果从银行这边实在贷不出来,我就找民间贷款担保公司了,可是这些公司的利息很高,能用起用不起还不好说呢。”张华说。
实际上,张华已经通过朋友联系了几家贷款公司:“有一家公司要求我们先交利息,假如贷款100万元,我们实际只能拿到60万元。这样算下来,我们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高达67%。”
另外一家贷款公司开出的条件,利息还不是贷款的全部成本,“除了每个月12%的高息之外,他们还给我算上2%—3%的担保费、1%—2%的财务顾问监管费和1%—2%的资信评估费等,这样算下来我们的贷款月息就在16%—19%。”
张华联系的最后一家贷款公司则对张华抵押贷款的房产问得很详细,“房产有没有按揭?按揭是否全数还清?因为月息将以此区别对待。”张华说。
这家公司的最终条件是,如果所拥有房产按揭未全数付清,月息将高达10%左右;按揭全付清,月息则为8%。
对于张华惊叹月息太高的叹息,这家公司负责人说,如果数额大月息可以再少量下浮,并告知目前10万元到20万元左右的贷款,月息为7%到8%。
“现在贷款月息8%以下的根本就没有,如果有低于8%的,有多少我就贷多少,现在贷到10%就算不错了,而且还得看贷款额度是多少。以后月息还得涨,考虑好了给我电话吧。”这位负责人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这些转向民间借贷的企业,戏称自己是在“走钢丝”。
人行温州中心支行统计,今年1—3月份,温州民间借贷平均月利率环比分别提高0.649、0.253、0.306个千分点。3月份比年初高出1.208个千分点,达到15.381‰(相当于年利率18.46%),再创温州实行民间借贷利率监测以来的历史新高。
但周德文认为,官方的监测统计应该低于实际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毕竟他们监测的对象自身很可能也是“高利贷”的供给者,对于自己的不正规经营行为,透露给官方的还是会有所保留。
根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1个月内的短期融资一般在5分到6分,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融资也达到了3到4分。另外,去年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在800亿元左右,到现在就已经突破1000亿元。
“银行贷款‘借新还旧’,中间一般有个10—20天的间隙,短期民间借贷很多就是用于这一期间的周转。”周德文分析。
不过,由于今年银行对大多数“借新还旧”卡壳,让不少向高利贷举债的中小企业老板掉进了利息“黑洞”。周德文说:“这段时间三个逃走的温州企业老板,都是因为借了高利贷,最终出现资金链断裂的。”
资金链紧张下的信用风险
上述广东农行信贷经理透露,随行就市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在2008年以前仅为2%多一点,各家银行还抢着做。到2010年底,贴现利率已经涨到了5%—6%,而他最近经手的贴现业务,低于8%都不做了。
在官方、民间借贷利率飙升的同时,另一股伤及企业元气的暗流开始涌动。
5月10日,温州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皮革”)大门紧锁,门口贴着一张《通知》:江南皮革老板黄鹤潜逃,政府将成立清算组,解决相关问题。
目前,至少已有95个供应商和个人到温州市机场大道999号外贸大楼4层登记,向政府组成的清算组登记债务总计1.3289亿元,其中牵涉到3个个人债务5000万元,其余为原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工程款,最大的供应商涉及2000多万元资金。
黄鹤的潜逃,也给上市公司福建南纺(7.12,-0.22,-3.00%)带来利空消息。福建南纺发布公告称,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欠公司货款853万元,公司已计提坏账准备15万元。如上述公司无法全额还清货款,预计最多将影响公司利润838万元。
江南皮革被清算,只是信用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集中爆发的案例。实际上,更多的企业正在欠款与坏账中艰难求生。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表示,到今年3月末,我国规模企业的应收账款超过6万亿元,与2009年相比涨幅为24.6%。2010年国内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数量,粗略统计上升了26%。
中小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更高。
周德文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有些欧美国家的企业已出现破产、倒闭的现象,外国人的契约观念开始松动。
“本来,外国人是比较注重信用的,现在开始赖账了。他们也不执行合同,因为他们的企业也遭遇了危机,有的企业不行了,倒闭了,合同违约率直线上升,达到15%左右。”周德文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温州被拖欠货款已经达到约230亿元。按70%的温州外贸企业算,有多少企业受到了冲击?”
如果打官司,国际官司打起来也麻烦,成本高,手续繁琐。周德文介绍,购买保险的企业经商业赔偿,已经有70亿元左右,而且很多企业没有购买商业保险。
北京天工奇创模型技术公司总经理孙军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做了一笔南美的业务,尾款到现在还收不回来。现在除非是老客户,我们已经不太敢接国外的业务了,费时、费力,价格比国内高不了多少,尾款追收更是麻烦。”
“我们的客户是中国移动这样的央企,业务是做了,但是很难回款。根据经验,半年能收回货款就算不错了,拖个一两年也属于正常。”中关村(6.95,-0.11,-1.56%)一家科技型企业董事长诉苦说,“现在银行贷款利率那么高,欠款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如今,即便是买家开出了银行承兑汇票,卖家发货也不再“爽快”,因为贴现利率已经水涨船高。
上述广东农行信贷经理透露,随行就市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在2008年以前仅为2%多一点,各家银行还抢着做。到2010年底,贴现利率已经涨到了5%—6%,而他最近经手的贴现业务,低于8%都不做了。
张家港市三泰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应收款难于回笼的情况,小企业应拒收承兑汇票,养成款到发货的好习惯,哪怕少做几笔生意,你也不会那么被动地去找银行贷款。”
第五篇:《新兴产业的“倒春寒”风机业资金链集体紧绷》
新兴产业的“倒春寒”风机业资金链集体紧绷
2011年04月29日22:59 来源:经济观察报
6年时间,投资7000多万元,却只生产出两台样机,如今正打算全身而退。这是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宝南”)在风机制造业的真实遭遇。
三个月前,国有企业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600202.SH)在风电领域投入了2600余万元资金和一年多时间后,也选择了退出。
在它们身后,还有更多的企业正在遭遇生存危机,面临着进退抉择。即便是华锐风电(601558)(601558.SH)、金风科技(2202.SZ,2208.HK)等曾经无限风光的龙头企业,也陷入利润下滑、现金流吃紧的窘境。业界较为悲观的预计是,在全国80多家风电整机企业中,70多家未来将被市场所淘汰。
2005年以来,中国风机制造业迅速崛起,之后疾速进入价格战主导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春天刚刚开始却又迅速进入冬天。在行业增长放缓、并网瓶颈凸现、信贷政策紧缩等一系列内忧外患之下,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提前拉开洗牌的序幕。
那些退出者
如果有人肯掏出1000多万元,无锡宝南就愿意将一台2兆瓦风机样机和全部知识产权转让。而为了得到这些,无锡宝南投入了6年时间和7000多万元资金。
成立于1991年的无锡宝南主营印刷机械制造,其董事长张宝南预见到印刷机械市场在互联网时代将逐渐萎缩,2005年开始将多年积累的利润投入到风机研发上,当时中国的风电产业刚刚起步,国外进口风机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
不同于国内多家企业从国外购买许可证生产风机的路线,无锡宝南决意自主设计研发出当时较为先进的2兆瓦双馈异步风机。在国外专家的帮助下,2008年研制出第一台样机,次年在江苏如东风电场并网发电。不过由于技术尚未成熟,迟迟没有打开市场,加之资金缺乏,在生产出第二台样机后,无锡宝南的风机研发便陷入停滞。
无锡宝南一位人士表示,目前风机行业竞争激烈,利润比较微薄,继续投入已不合算。
2005年以来,中国风电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风电装机连续五年实现翻番,到2010年底国内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73万千瓦,跃居全球首位。在市场牵引下,过去六年中国风机制造业迅速崛起,大量企业争相涌入,本土企业迅速获得市场主导权的同时,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
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有86家风电整机企业,其中拥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整机企业10余家,这10多家企业的产能已超过1500万千瓦,加上国外风机制造商的在华产能,中国风机制造业的实际产能达到2500万千瓦。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1892万千瓦。业界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新增装机约为1500万千瓦~1800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装机年均增幅将回落至两位数,而风机产能将大量释放,基本都是年均100%增长,实质性的产能过剩已经出现。
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无锡宝南等不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的风机企业,普遍遭遇了生存危机,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甚至主动退出市场。
今年1月,哈空调(600202,股吧)决定终止风电研发活动,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主业。该公司2009年10月决定进军风机制造业,一年多来已投入2600多万元引进技术、采购零部件和进行研发。
哈空调表示,退出风电制造业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风电企业发展数量激增,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国家对后进入行业的企业实行准入制度,提高了准入门槛,公司继续从事风电业务风险较大。
据了解,江苏南通一家风机企业也有意退出市场,浙江一家风机制造商则正在寻求将股份出让给欧洲一家企业。
业界预期,未来还将有排名靠后的风机制造商陆续退出市场。现金流吃紧
尽管无需像无锡宝南等企业那样担心生存问题,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今年以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它们正受困于恶化的财务状况,尤其是激增的应收账款和下降的现金流。
华锐风电4月27日发布的2011年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3.59亿元,同比增长20.35%;实现净利润4.39亿元,同比增长1.02%。金风科技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56亿元,同比微增0.04%;净利润 2.06亿元,下降16.99%。
在两家公司最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中,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都双双创下了最低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财务指标是应收账款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华锐风电应收账款从去年底的89.72亿进一步增加到3月底的106.47亿元,而在2009年底,这一指标为39.19亿元,一年多时间内增长了171.7%。
在今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方面,华锐风电为—19亿元,金风科技为—39亿元,情况均不甚理想。
这两个指标恶化的背后,是行业供需关系逆转和国家收紧信贷政策对风机制造商的冲击。华锐风电在发给本报的采访回复中表示,应收账款的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2010年国家整体的经济情况是处在货币紧缩的状态,表现在加息等方面,这就造成很多企业的资金紧张(尤其是回款较缓慢的行业),包括华锐风电的主要客户。这样就在整个产业中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比较正常的波动。
不过多位国有风电场开发商人士表示,所在公司的银行贷款目前没有受到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风电项目核准和建设的速度也未明显放缓。
据分析,风机制造商应收账款增多,主要是风电场开发商在买方市场中拥有话语权,付款条件较之几年前风机供不应求时已明显宽松,付款速度也有所放缓。此外,部分操作不规范的开发商在没有获得项目核准的情况下就建成了风电场,导致无法并网发电,也没有资金支付风机货款。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风机制造商最近几年大打价格战,风机整机报价已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降至去年底的4000元/千瓦以下,最低者已降至3200~3400元/千瓦,被认为低于成本价。
受价格下跌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风机制造商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表示,目前国内风机制造业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已经跌至17%左右,前两年则为25%以上,部分企业的毛利率甚至超过30%。
风机制造商经营状况的恶化,已经开始向上游零部件行业传导。4月上旬,华锐风电推迟接收美国超导公司原定于3月份交付的1.5兆瓦和3兆瓦风机核心电控组件,并延迟支付2010财年部分合同出货的货款。这一举动使得美国超导2010财年第四季度预计出现亏损,整个财年盈利下滑。消息公布后,美国超导股价一度大幅下挫,部分投资者向其发起了集体诉讼。
整合期启幕
目前,风机制造业下游的风电场开发环节增速尚未明显放缓,企业效益也未下滑。业界预期未来风电上网电价将有所下调,并网瓶颈加剧以及并网技术标准的提高,将迫使部分开发商调低风电场建设速度,这将使得风机制造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排名靠后的企业本已逼仄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截至2010年底,国内80多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排名前3位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汽在中国风电市场的累计市场份额已达到56%,排名前10位的企业累计市场份额达到85%,而排名位于第20名以后的60余家企业,仅拥有3.9%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最大的风电场开发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916.HK)总经理谢长军看来,下一阶段风机制造业将进入大浪淘沙、兼并整合的时代,最终保留8~10家企业是比较合理的水平。
中国福霖风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洪亮也预计,排名靠后的70多家风电整机企业很可能将被市场所淘汰。
从国外风电市场的发展历程看,欧美风机制造业也曾出现过数十家制造商群雄逐鹿的混战时期,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整合,最终只有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德国西门子等十余家龙头企业坚持至今。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哈空调、无锡宝南等企业的退出,只是风机制造业整合的前奏,预计2012年行业将进入大规模的整合期,无论是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还是纵向一体化整合,都将频繁发生。
风机制造业未来可能被淘汰或被整合的企业,大部分进入市场较晚,正在进行研发,情况稍好的企业刚刚生产出样机或正在进行小批量试制。这些企业大多凭借投资冲动进入行业,但不知道技术从哪里来,也不清楚市场在哪里。而随着竞争加剧和行业门槛提高,它们很难再有机会获得大量订单。
不过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即便一些排名靠后的风机企业退出市场,其损失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大。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投入很多真金白银进行研发,所用的厂房和生产设备也可以转产;另一方面,在进入风机制造业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得到了当地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当初低价获得的土地如今已大幅升值。
对无锡宝南这样的企业,退出市场越早,受到的损失就会越小。该公司一位人士说,公司研发出样机不容易,如果有企业愿意接手,公司能减少一些损失,这些技术还能发挥一些价值。但一位知情人士说,即便无锡宝南把技术白送给别人,别人也未必会要,因为如今已经没有企业愿意使用不成熟的技术生产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