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时间:2019-05-15 00:0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第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上)

发布时间:2014-2-28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江苏省中小企业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字体:大 中 小 繁體中文】

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1万份科技报告将向社会公开,公众只要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30日,北京中关村,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发表讲话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问题。会议指出,要“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近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招”“真招”相继出台:

——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起草文件,回应科技管理热点难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中科院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5个卓越创新中心,并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心科研管理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严格评估、动态调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多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旨在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如取消、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减少评审的负担,遏制低水平的重复申请,强调基金申请质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等;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江苏加强统筹,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重庆加强科技创新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宁夏积极推进研发后补助……

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越发铿锵稳健!

整体设计 统筹推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专门用一段阐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其实,此前我国就已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布局谋篇。早在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必须形成统筹推进的新机制。为此,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包括2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简称科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审议相关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直接指导下,按照任务分工,科改领导小组确定了5个方面62项任务242项改革政策措施,确定了《意见》的路线图、时间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凝练出20项重点改革任务。

随着改革逐渐走向深入,科改领导小组也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2012年7月30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科改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强调,要加强对改革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设计,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出台改革举措,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2012年12月25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编制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计划,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讨论。2013年4月25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落实《意见》的工作计划,研究部署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2013年11月15日,科改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审议有关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加快建设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等文件和工作方案。2014年2月26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

如何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围绕这一命题,一些新政策、新举措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让企业迸发创新活力

企业强,则国家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创新活力,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

此次科技体制改革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让政府科技资金更多地按照市场需求配置,技术创新更多由企业来实施,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

为此,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12项重点任务及相应的政策措施。2013年6月,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跨部门的联合推进机制,重点落实“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力度”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为调动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政策,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扩大中关村试点政策范围,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等。据统计,2013年,我国R&D费用支出预计达到11800亿元,其中企业R&D费用支出占76%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规模达到47.36亿元,累计支持企业超过3万家。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重点培育和支持的创新型企业达到676家,建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分别达到99个和313个,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87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企业提供47万余次服务。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的比例分别达到52.3%、38.7%、40%、44%。

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

深化改革,提高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尊重科研规律,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工作,优化项目评审环境,减少科技项目的微观管理,探索更加符合创新规律的评价导向,推动科研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

如何避免科研项目分散重复?怎样使项目和资金管理科学透明?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中的诸多难点热点问题,有关部门正酝酿并着手实施一系列改革,加强科技计划的统筹规划,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改进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完善劳务费、间接费用、结余资金和单位预算的管理,强化法人责任,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倒查机制。很多改革新举措将是首次提出。

在简化评审项目方面,2013年12月,中组部、科技部会同中宣部、教育部开展改进科研项目、人才和机构评审工作,整改后评审项目总体减少28%。

在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方面,2013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在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管理中引入后补助机制。

在科技基础制度建设方面,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和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即“两制度一系统”),并以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在科技评价方面,中国科学院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营造潜心治学、追求真理的创新文化氛围。

前不久,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样,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中,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也有着鲜明特点,并受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等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的重要实践。过去一年来,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建立科学的项目动态调整和淘汰机制,研究制定考核问责办法,并依托第三方开展中期评估。

此外,针对当前科技创新活动仍存在分散封闭重复的现象。“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成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13年4月,教育部首批认定14个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2013年新增55家国家试点联盟,总数已达146家,聚集50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的工作着力点,强调要健全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并从税收政策、市场准入、人才培养、开放共享、院士制度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加快完善和落实创新政策,构建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了破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工作,目前修订稿已报送国务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银行、科技部等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更加健全;有关部门加强法律修订和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据统计,各有关部门已出台110项改革政策文件,2013年新出台27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靠地方落实,关键在行动。中央地方加强部省会商和资源集成,协同稳步推进改革。为贯彻落实《意见》,有25个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决定。同时,各省(区、市)结合自身特点,共出台200多项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北京中关村开展四项新政策试点,上海建立统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服务窗口,天津实施“科技小巨人”发展计划,江苏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南京9条”“武汉黄金10条”“济南11条”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均有新的政策突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也加大政策的先行先试力度。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征程中,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下)

发布时间:2014-02-28 作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处 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类型: 非原创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 打印此文】

现今,当我们每天清晨醒来,世界也许就和昨天变得不一样了:微信狙击了短信微博,网购替代了商场超市,支付宝、余额宝冲击了商业银行,嘀嘀打车秒杀了传统叫车„„当社交、支付、出行方式遇到了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时,便会产生出无数种可能性,甚至让我们措手不及。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无处不在的“云”服务、物网相连的物联网、可以复制万物的3D打印、让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智能穿戴,这些不仅仅是一项项科技产品,它们代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孕育出一个全新的产业。

对于当今的中国科技创新来说,创新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

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不能回避的一场“大考”。中国将如何应答?

科技创新面临 “三个怎么办”

2013年国庆前一天,一次不同寻常的“课堂搬家”之举,让海内外看到了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9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从红墙内搬到了中关村,主题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八大后,总书记在多次考察、调研和重要会议中,结合其所见、所闻、所思,不断阐述、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举措。

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时,挑战越来越多了,当然,机遇也越来越大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中国的科技创新面临着亟待破解的“三个怎么办”。

一是在我国科技创新“跟踪、并行、领跑”三者兼有的背景下,科技工作该怎么办?跟踪、并行与领跑是不同的创新形态,需要不同的创新策略,三者兼有的情况更是考验科技研发和管理的水平。

二是在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两个“大势”历史性交汇的背景下,科技工作该怎么办?这两个“大势”历史性交汇,需要我们加快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

三是在技术路线多变和商业模式多样相互叠加的背景下,科技工作该怎么办?新的技术路线可能诱发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催生新的技术路线。特别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情况下,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

推动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所在。回首2013年,中国科技发展亮点颇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上频频出现“中国”的名字:天河二号世界排名第一,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科学探测,快舟一号升空,高分辨卫星探测应用,蛟龙号从深潜海试走向科学应用的跨越,半浮栅晶体管制成,首列智能化高速列车竣工下线,超级水稻亩产达到988公斤。

除了围绕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加快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多来,为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针对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加强部署和科技支撑,取得一系列成效。

重大专项任务聚焦,实现重点突破。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从“2G追赶”“3G突破”到“4G同台竞争”的跨越,TD-LTE 4G发照运营,封装光刻机等集成电路装备实现小批量销售。新药创制专项累计获得新药证书74件,传染病监测防控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应对防控H7N9禽流感突发疫情。重大装备、新一代核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科技对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域。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保持稳步增长,2013年10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预计超过19.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69亿元,同比增长16%。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预计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组织实施“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等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各类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近3万辆;应用LED灯具年节电超过20亿度;无电地区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集成电路成套工艺投入量产,技术水平迈入国际主流。突破一批资源增储增效关键技术,支撑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能力达到4000米。

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为粮食实现“十连增”提供重要支撑。

促进科技惠民,切实增强科技有效供给能力。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带动地方、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投入达65.35亿元,推广惠民技术470多项,惠及人口5100万人。加大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技术研发与示范,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加快,累计示范应用10万余台(套、件)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与产品。大力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推动煤制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气的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商业化应用,清洁燃气产业加快发展;会同北京市、环保部共同实施首都蓝天行动,着力解决雾霾治理中的技术难题。

创新驱动 关键在落实

近一段时期,中央领导和科技部门负责人在谈到“创新驱动发展”时,总会在前面用上“加快”两个字,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理念层面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关键是如何落实。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要求,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任务落实。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需要从更高层次谋划科技长远发展,不仅要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还要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选择信息、生物、能源等战略竞争制高点,加速推进战略高技术的研发和前瞻部署;立足当下,扎实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实施,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和战略产业的跨越发展。与此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还要破除部门分割的局限,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系统化、可操作的配套政策体系。

在具体操作层面,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要着力突破产业瓶颈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进一步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功能,发挥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的独特优势,抓住民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科技开发应用,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社会公益等领域集中力量、协同创新„„

抓住重大的创新机遇,采用有效的创新策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尽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轨道,尽快释放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

免费

分享

创新

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扎实步伐。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

改革释放利好 做大文化产业板块

正在举行的第八届北京文博会上,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文化创意与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国民经济多领域跨界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抓人眼球的亮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届文博会可以看做是一份“一年期答卷”。

2013年最新数据支持了文化产业“继续向好发展”的预期:

——1月至9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8亿元,同比增长39.4%,高于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

——1月至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64.25亿元,同比增长34.86%; ——上半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35.3%。

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正为转变发展方式,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增添一抹亮色。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再上层楼,源于以简政放权为最大特点的新一轮改革: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举办全国性出版物订货、展销活动审批等21项职责,下放音像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设立审批等职责;文化部放权网络文化企业内容自审,网游和网络音乐先行试点„„把该市场做的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交给社会,在制度层面为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利好。

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民生升级版”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是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在简政放权“做减法”的同时,各地各部门注意在文化民生领域“做加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供给,提高服

免费

分享

创新

务效能,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盲村”耳聪目明。以直播卫星覆盖为主的方式,解决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2013年3月,国家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7亿元,其中,3.6亿元用于村村通建设。

保障“免费开放”不差钱。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基本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个领域,政府发挥的作用在持续增强。

打出一套改革“组合拳”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关键期。今天,怎样才能把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文化部门组织了持续几个月的大调研,难啃的“硬骨头”被梳理出来:有的单位虽然转企了,但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对行政部门、行政资源依然存在较强依赖心理,适应市场能力不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文化市场多头执法、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对外文化交流贸易能力不强„„

改革思路由存在问题倒逼产生。文化部门有针对性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着眼巩固既有改革成果,扶上马、送一程。以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为例,目前2103家院团已如期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其中转企改制院团占61%。文化部等九部门今年6月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完善扶持政策,解决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健康发展。

着眼通过改革破解难题、解决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意义上的高站位谋划:着力在转变职能基础上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在转企改制基础上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在规范秩序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统筹城乡基础上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统筹各种资源基础上提高文化走出去水平„„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至今10年积淀的丰硕成果,为纵深推进改革集聚了强劲势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推进改

免费

分享

创新

革,会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力量。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2016年02月11日10:56 经济日报

原标题:勇立世界创新潮头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悠悠长河中,古老声音不曾消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科技创新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今天,时代强音响彻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改革提速 创新加油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习近平

行动是最响亮的号角。

2013年9月30日,中关村迎来了一批从中南海来的客人。

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他们在新技术成果展区内流连忘返,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认真听取各方的汇报和建议。

在这堂生动的“创新课”上,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面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越来越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充满转型紧迫感的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加速前进。擂响创新驱动的改革之鼓,需要直击难点、痛点和堵点——

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科技创新中仍有“孤岛现象”,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存在障碍;科技计划、投入、管理分散,创新资源存在“碎片化”„„

总书记说,我们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条件。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决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不然就可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

近年来,围绕创新驱动的改革鼓点密集如雷:《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研究审议《国家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纲要》;修订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改革之鼓敲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更多资金投向了科研活动: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4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其中企业研发支出超过77%。

更多高质量的论文专利涌现: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从2010年第八位攀升至2015年的第四位,农业、化学、材料等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已升至世界第二位;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更多创新成果走向广阔市场: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453家;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同比增加约14.7%。

创新引擎的强大动力在高技术产业跑道上更加凸显:尽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然逆势上扬,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4年,纳入统计的115家国家高新区园区工业总产值接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有望增加到55.1%。

自主创新 硕果累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科技研发大多是对国外成果的模仿与跟踪,而我们决心让中国量子信息技术做到全世界最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和其团队为了这个梦想不竭创新,在多光子纠缠操纵实验研究上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安全通信距离超过100公里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

对这项引起国际轰动的中国自主创新成果,英国《自然》杂志不吝赞美:“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凭借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上的自主创新硕果,潘建伟获得了2015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这样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的接连涌现,不断强化着中国的创新自信。总书记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 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增强知识创造和供给。我国遵循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国家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学科布局均衡发展,在纳米绿色印刷制版、量子通信及组网、高温超导材料、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诱导多功能性干细胞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突出成果,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法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我国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一系列大型科技攻关活动,不断提高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就举世瞩目;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

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21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运营;

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形成1000多亿元产值;

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7062米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带动海洋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实现跨越发展;

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CAP1400全面完成实验验证,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进展顺利,快中子实验堆成功并网发电。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成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我国企业在高铁、核能、通讯设备、无人机、辐射成像等领域的产品成功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出现了中国中车、中核集团、华为、中兴、大疆科技、同方威视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

创新驱动 人才为先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习近平

2012年6月,李进作出了一个在亲朋眼里有些“疯狂”的决定:辞去国际医药巨头阿利斯康科学总监的职位,来到成都高新区开始创业。

创新药研制有环环关卡,最源头的一个,就是需要有一个很大的化合物库来进行前期药物筛选。这个库越大,筛选成功率也越高。可建成一个有几百万种化合物的库需要几十亿美金,这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只能靠仿制在产业链低端徘徊。李进创立的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依靠领先全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只用两年半时间就建成了14亿种化合物的库,成本只有国外的1/6。这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已跟团队深深地融入创业洪流,誓为中国制药做“先导”。

李进只是近年来庞大的海外归国人才队伍中的一员: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人,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近年来,通过齐心协力的系统改革和制度完善,我国人才结构极大优化,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基本形成: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计划有力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人;“80后”“90后”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成为科研主力军和生力军;一批优秀企业家加速涌现,成为引领创新创业浪潮的核心力量„„

人才需要在充满活力的市场机遇中实现价值。近年来,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渐渐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与现有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培育上市和挂牌企业600多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80万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新年伊始,总书记在“山城”重庆考察,为中国新一年的发展谋篇布局,首次为每个“理念”增添了动词,放在“创新”前边的动词是“崇尚”。

这个动词蕴含着深沉有力的激励:

我们一定要从“要我创新”变成“我要创新”,以更加主动的矫健步伐走在创新驱动的大道上!

我们一定会将创新变成中国的新风尚,成为每个国人心中的火苗,一起为灿烂的中国梦熊熊燃烧!

第四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学习辅导]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共长泾镇党校 谢劼

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突破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互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叉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必须抓住和用好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们转变全镇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

所以,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摆在突出位置,说明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是立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实际、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乎我镇经济发展的全局。首先,我们应该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背景下来理解。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领导科技事业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其次,我们应该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科学发展观这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背景下来理解。第三,我们应该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来理解。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要围绕

1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研究全镇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与各企业各部门一起把各项重大任务落到实处。

改革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全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政策环境,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四是各村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五是大力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加快推进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社会管理领域的科技支撑体系,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六是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工作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

二、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 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全镇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鼓励产学研开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二是适当引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充分发挥

科研机构骨干和引领作用,提高骨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四是促进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提升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进一步优化全镇创新环境。一是引进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促 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促进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落实到各个方面,全面加强农业、民生、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工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三是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镇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在全镇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深厚氛围和良好风尚,激发全镇人民的创新活力。

四、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一是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外地和本镇企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利用周边地区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二是注重围绕战略需求参与省市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鼓励企业发起和组织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到外地联系研发机构。三是促进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与关键环节。应始终坚持科技优先发展,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加强引进项目的前沿研究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我镇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四是注重完善政府指导下的科技合作机制,提升科技合作水平,推进科技引进,加强民间科技合作。2013.1.17

第五篇: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欢腾的场面犹在眼前:延长石油挺近世界500强,全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评估体系出台,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惠民的乐章仍在耳畔: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降至3以下,“先看病、后住院”全面铺开,公平正义逐渐显现;

„„

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集中精力谋发展、惠民生、促改革、抓党建,全省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3700万三秦儿女向着实现“三个陕西”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呈现新面貌

今年以来,陕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我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579.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在全国排第7位,比上半年提升了一位。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间投资比全国高出3.1个百分点;全省汽车制造业得到显著增长,预计到2017年年产量将达到百万辆;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领跑全省,陕北依然是全省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陕南发展尤为明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已成为全省新的增长点。

一年来,我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

有为的发展态势。

稳中有进,需要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2012年我省人均GDP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突破6000美元大关,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线,意味着我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年初,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战略部署。“三个陕西”的宏伟蓝图,为正处在“拐弯超车”关键期的陕西,给出了清晰的方向,增添了前行的信心。

稳中有进,还需要踏实干事,创新举措,在“为”上下功夫。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陕西省重点项目推进办法》和全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省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省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省、市、县三级工作网络。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方面,年初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力图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稳中有进是客观结果,稳中有为是主观能动。真抓实干,赢得发展主动权,是陕西经济继续保持上升通道的制胜法宝。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关于改革论述的强烈感召下,全省上下迸发出强大的发展热情和改革热情。以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得到破解。

“舌尖上的安全”是当前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大事。今年来,我省启动省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将全面分散在卫生、工商、食药监、质监等多个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统一起来,变分段管理为按品种和环节监管,验收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目前,全省各部门正在制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有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14个部门提出了第一批50个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到2015年使陕西省行政审批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领域改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8月1日起,陕西2.3万户营改增纳税人开始缴纳增值税,营改增试点改革在陕西成功实施。根据测算,约95%的试点纳税人税负将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下降幅度可达40%。

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神木县争取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支持府谷县开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

„„

同时,开放步伐越走越快,外向经济进一步提升。

日前,省委书记赵正永提出,要把陕西建成丝绸之路新起点,决定做好“十件事”。其中,面向中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面向中亚开放的通关工作,鼓励更多企业到中亚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中亚、服务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都是经济领域的战略规划。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省继续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加速推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多项民生举措让民本信念熠熠生辉。

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截至9月底,国家下达我省的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陕西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竣工13.87万套,入住11.55万套。

就业是民生之本。省委、省政府将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与出台一系列举措相结合,努力扩大就业。一年来,随着以三星为首的近2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西安高新区研发及生产技能型岗位需求上升了30%—40%。此外,我省还通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大力开发见习岗位等措施拉动就业。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0元,位居全国第16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17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

今年,我省将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各市遴选1至2个县级医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以方便群众看病报销。

„„

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难题正一点一滴得以化解,陕西的民生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定!

党政建设开启新风尚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立即在全省刮起了一阵新风。今年年初,省委出台28条实施意见,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结合我省实际,28条实施意见分为“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外事活动”、“改进安保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发扬延安精神”八个部分。“发扬延安精神”更为陕西独有,其核心意思就是要“勤俭办事”。

我省首先要求注重实际效果,省委常委调研活动要根据主题安排内容,要求蹲点驻村进企调研。提倡随机走访。汇报工作要多谈问题和建议。省委常委调研不实行道路管制。全省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不停止、不限制群众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调研地方不安排警车带路,不搞层层多人陪同,在机关食堂或廉政灶就餐,不赠送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一般性会议活动不报道,公务车辆配备使用按1人1辆国产轿车核定编制,不为所配专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等。

同时,许多政府部门将“办公地点”从餐桌搬回了办公室,整个办公生态有了明显改观。一些高档酒店门口以往“车位难求”的场面已很难看到。

省委高度重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决定把开展全省性的大规模调研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来抓。从3月份开始,我省“下基层、接地气、访群众、查问题”调研活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到全省2.7万个行政村、2000多个社区,查摆问题、找准症结。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全省各地各部门查摆问题,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年来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三个陕西”建设必将在开局之年发出最强音!

下载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大以来推进三大战略述评

    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治国理政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三大战略述评 本报记者 汪晓东 肖伟光 于 洋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21日01 版) 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

    2016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6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单选题 1.近年来,我国的总体水平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3分] A.研发人员 B.能源开发 C.科技 2.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本报记者 刘 毅 孙秀艳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6日01 版) 又是一年春来到。生机盎......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讲话。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不仅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政治宣示,也是对新形......

    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研究述评

    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研究述评 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研究述评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 李贽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

    2018年中考热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 山东省曹县:孙亚钟2018.05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7年8月14日至19日,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杭州举行。全国青少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