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处理不合党实施办法
大名县供电公司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从严治党的方针,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采取“坚持标准,加强教育,区别对待,严肃处置”的工作方针。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置,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定性准确,处置恰当,手续完备。
第三条 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主要有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三种形式。限期改正的时间为一年。是预备党员的,按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延长预备期的办法处置。
第二章 组织处置条件
第六条 限期改正。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限期改正:
1、凡属革命意志衰退,不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散布错误言论,并造成不良影响,情节较轻、后果不严重,可留在党内以观后效的;
2、属于劝退对象,本人坚决要求留在党内,且态度诚恳,已有改正表现的。
第七条 劝其退党。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以劝其退党:
1、意志衰退,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散布错误言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2、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挺身而出,不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
3、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不遵守工作和劳动纪律,拉帮结派,拨弄是非,严重破坏团结的;
4、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工作、生活和各项社会活动中消极落后,长期不起党员作用的;
5、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低下,故意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的;
6、不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政策和法规,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7、限期改正期满,仍不符合党员条件的;
8、其他不够党员条件的。
第八条 除名。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以党内除名:
1、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
2、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的;
3、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
4、放弃马列主义信仰,笃信宗教,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痴迷于封建迷信活动,确属劝退对象,本人坚持不退的;
5、属于劝退对象,而在限期内不能改正的;
6、本人要求退党的。
第九条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预备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1、入党动机严重不纯,或入党时隐瞒了重大问题的;
2、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起党员作用,经教育仍无转变的;
3、思想作风差,个人主义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4、违法乱纪、品质恶劣,在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的;
5、确定延长预备期,期限已满仍无转变的;
6、其他不符合党员条件的。
第十条 延长预备期。预备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延长预备期:
1、入党时有缺点,在预备期间转变不明显,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但本人愿意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决心按照党员标准去做的;
2、入党时基本具备党员条件,但入党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一些较严重的缺点,经党组织指出后,愿意改正的;
3、入党后犯了一般性错误,本人检查认识深刻,下决心改正错误的;
4、入党后虽然一般表现尚好,但政治素质较差,党组织认为应该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的。
第三章 组织处置程序
第十三条 确定对象。根据基层党组织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党内外测评及党内评议的结果,由基层党组织初步确定处置对象。属一般党员的,由支部委员会确定;属党组织负责人或中层领导干部的,由公司党委确定。
第十四条 调查核实。党组织对被初步确定的处置对象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应找被处置对象谈话,写出笔录,由被处置党员本人写出书面说明材料。对需要取证的,由当事人、知情人写出书面旁证材料。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由调查组写出专题报告。
第十五条 初步结论。党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对被处置党员的错误事实及性质予以认定,形成初步结论材料。材料内容一般包括:党员简况,主要问题,评议意见,本人态度等。并听取被处置对象意见。
第十六条 支部大会讨论处置决定。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宣读结论材料和支部委员会对处置党员的意见,提交党员大会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作出处置决定,形成书面材料。被处置党员应在材料上签署意见。并与核实的材料一并报送公司党委审批。
支部大会讨论处置决定时,被处置党员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做证和辩护。
第十七条 党委审批。公司党委在研究对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置时,要认真分析党员的错误事实及其性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作出处置决定,并在上报的材料上签署党委意见。
党支部收到公司党委的批复意见后,要及时与被处置党员谈话,传达公司党委的审批意见,做好思想工作。党支部要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党委的决定。
第十八条 材料归档。组织处置材料,除限期改正的党员的材料装入党支部文书档案外,以其它形式被处置党员的材料,一律装入本人人事档案。无人事档案的,交其所在党组织保存。
第十九条 党员要求退党的,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宣布除名,报公司党委备案。不必办理审批手续。公司党委将其退党的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章 限期改正党员的教育管理
第二十条 受限期改正处置的党员,由所在党支部负责教育管理,继续参加党内生活,享有党员权利。基层党组织要指派专人分工负责,帮助制定整改措施,并分配适当工作,因人制宜进行帮助,促其尽快改正。
第二十一条 党支部每季度对限期改正的党员进行一次考察,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教措施。
第二十二条 限期改正期满后,应及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听取限期改正党员的汇报;由支部负责人介绍其在限期改正期间的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表现情况;全体党员讨论是否合格。支部大会认为确已合格的,报公司党委审批,并办理有关手续;限期改正期满,支部大会认为仍不合格的,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党内除名,不得再延长限期改正时间。
第五章 延长预备期党员的教育管理
第二十三条 对延长预备期党员的教育管理,同限期改正的党员一样。延长期满后,合格的转正;不合格的,要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形成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的决议,报公司党委批准后,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第二十四条 将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处置意见填写在其《入党志愿书》中的备考栏内,加盖公章。公司党委组织部将其取消预备党员的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大名县供电公司党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不合规发票如何处理?
不合规发票如何处理?
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中,经常会发现企业存在发票问题,比如未取得发票、发票抬头不全、虚假发票(包括假票、真票但流向不符)等。企业取得不合规发票该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政策依据
税收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那么,什么是合法有效的凭据?税务机关一般视发票为合法有效的凭据。除少数支出无须取得发票外(如工资、薪金支出),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大多数经济行为需要以发票作为唯一合法有效的凭据。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可见,税法对凭证的实质内容作了规定,但没有对凭证的形式要件作特别规定。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对此,笔者认为,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是站在规范企业财务制度的角度,作为税务处理依据似乎不太有力。但这并非意味着国家对不合规发票问题有所忽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第二条第三款第三项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据。
那么,企业遇到哪些情形属于取得不合规发票呢?
(一)没有取得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国税发〔2009〕114号)第六条规定,未按规定取得的合法有效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笔者认为,此规定可以成为税务机关日常征管、纳税评估和稽查的政策依据。
(二)取得抬头不全的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
(三)取得与实际内容不符的发票
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
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国税发〔2008〕80号文件第四条第一款规定,收款方在收取款项时,应如实填开发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不得开具与实际内容不符的发票……付款方不得要求开具与实际内容不符的发票。对于应买方要求变更所购商品名称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据。
处理方法
企业取得不合规发票后,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笔者认为,企业没有取得发票肯定不允许税前扣除,但有一些情况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当年没有取得发票,但以后取得发票的,应区分两种情况处理: 一是在汇算清缴前取得,即企业发生的支出,在当没有取得发票,但在次年5月31日前取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六条规定,企业当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因此,可以在支出当年税前扣除。
二是在汇算清缴后取得。企业发生的支出,在当及次年5月31日前都没有取得发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但企业在以后取得,是追溯到支出发生当年扣除还是在取得发票当年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应在支出发生所属扣除。
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第六条规定,根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因此,企业应对此向主管税务机关作出专项申报及说明。
(二)发票丢失
对于发票丢失,增值税方面有详细规定,但在所得税方面尚无明确规定。笔者认为,首先要求开票方重新开具,若开票方不能重新开具,则在支出确实发生的前提下,要求开票方提供证明,可允许企业税前扣除。
有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对此作出明确,值得参考。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国
税局、地税局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第十四条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企业丢失已填开且有明确付款单位名称的普通发票(发票联),在发票开具方无法重复开具发票的情况下,企业应于发现丢失的5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其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向开具发票方索取曾于某年某月某日开具某某发票的证明,注明取得发票单位名称、购货或服务的单位数量、单价、规格、大小写金额、发票字轨、发票编码、发票号码等,或要求开具发票方提供所丢失发票的存根联或记账联复印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作为记账凭证入账。
(三)发票换开
若企业取得发票不合规且已在税前扣除,是否允许企业换开?笔者认为是可以的,替换原有不合规发票,不再作纳税调整。
第三篇:办公室文件处理实施办法
中共洱源县委办公室文件处理实施办法
一、收文办理
(一)收文办理是指将收到的请示和其他需要报请领导批示的文件、材料按一定程序办理的过程。
(二)收文办理使用《文件处理笺》。
(三)收文办理程序
①秘书股登记—②分管副主任提出拟办意见—③主任审核—④主管副书记审批—⑤必要时送书记审定—⑥书记批示传主管副书记、办公室主任阅知(或主管副书记批示传办公室主任阅知)—⑦分管副主任组织落实—⑧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督办—⑨办理结果登记及归档—⑩向作出批示领导反馈办理结果。
(四)收文办理要及时,请示事项在规定时限内作出答复。
二、发文办理
(一)发文办理是指将拟印发的文稿按一定程序报有关领导审核和签发的文件办理过程。
(二)发文办理使用《发文稿纸》。
(三)发文办理程序
①秘书起草或接收其他部门代拟的文稿—②分管副主任初审及修改—③主任审核及修改—④有关常委核稿—⑤主管副书记核稿或签发—⑥必要时送书记签发。
重要文件、材料的审批,在有关领导审核后,按领导意见印发征求意见稿,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必要时提交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后再送有关领导核稿和签发。
三、文件传阅
(一)文件传阅是指秘书部门根据领导批示或者授权,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公文送有关领导阅知或者批示的文件办理过程。传阅文件主要是阅知性文件和材料。
(二)文件传阅使用《文件、党刊传阅片记》。
(三)文件传阅应进行登记,并当面送交传阅对象(或所在单位办公室有关人员)。文件传阅过程中应当随时掌握文件去向,避免漏传、误传、延误和遗失。
(四)文件传阅程序
①秘书股(含收发室)登记—②传主管副书记—③传办公室主任—④必要时传书记—⑤按领导批示传常委和部门领导—⑥传办公室副主任。需要处理的及时处理。
(五)收发室和内务秘书按照传阅程序,根据各自职责及时组织好相应的文件传阅,避免重复、遗漏或延误,遇领导外出,无法及时按程序传阅紧急文件时,用电话报告有关领导,然后按领导指示办理。传阅文件一般只传领导,不传股室负责人和秘书。
第四篇:处理信访问题实施办法
中共会宁县委办公室
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会宁县处理信访问题实施办法的
通
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会宁县处理信访问题实施办法》已经县委、县政府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6月30日
会宁县处理信访问题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信访工作,切实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妥善化解和处理群众上访问题,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甘肃省信访条例》和《甘肃省化解和处理群众集体上访问题暂行办法》等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处理信访问题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从超前预防、教育疏导、规范秩序和解决问题的环节入手,确保上访问题得到妥善化解和处理。
第三条 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中,要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第四条 要建立县、乡、村三级信访工作网络,乡镇、社区、村和部门、企事业单位都要成立信访机构,配备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考核。
第五条 要建立信访、纪检监察、司法、民调、综治“五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机制。各乡镇、各单位要制定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经常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特别是重大节会等特殊和敏感时期要进行集中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实行领导包案,做到包案、责任、处理时限“三落实”。
第六条 信访工作实行首办责任制。对群众的初信初访,最初受理的部门要及时处理,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向信访人说明原因;需转交有关部门办理的,要向信访人说明转办情况。凡反映问题有实质内容的群众联名来信,由直接责任单位呈有关领导阅批并立案交办;凡群众来访和署名群众来信,直接处理单位都要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或回复信访人。
第七条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经常分析和汇总群众信访情况,了解信访动态,掌握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筛选报送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信访信息。凡有可能来县上市等越级的集体访和有跨地区串联倾向的上访及重大紧急信访信息,必须立即向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和县信访局报告,并及时续报处理进展情况。
第八条 要严格依法、按政策规定处理上访问题。有法律依据的,要依法解决;无法律依据的,要按政策规定办理;属于过高要求的,要讲明政策,并积极解决其合理部分;对无理取闹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息诉罢访;对涉法上访问题,由政法部门协调引导群众通过司法渠道解决,已进入司法程序的,一律按司法程序办理。
第九条 一般信访问题处理工作程序:
(一)县信访局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审查受理后,按照问题分类、所属性质批转给有关乡镇或职能部门归口办理。各责任单位对县信访局交办、转办的信访件要在规定时限20日内办结,当即能解决问题的要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或不符合有关政策的,要耐心细致的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并及时将处理结果报县信访局。
(二)信访人不服责任单位的处理决定,由县信访局提交县信访联席会议再次进行调查核实,并予以答复;信访人对县信访联席会议处理决定不服,由县信访联席会议按照工作分工提交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协调有关部门重新调查核实,由县信访局予以答复,信访人仍不服处理决定的,责任单位要落实稳 控管束措施。
(三)重大信访案件由县信访局呈送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阅批并立案交办,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包案处理,在规定时限15日内办结。
第十条 群众集体上访问题处理工作程序:
(一)县信访局在做好上访群众接待、信息报送和上访问题协调会议组织等工作的同时,应立即通知责任单位派人来现场做工作,引导群众推选代表(不超过3人)到指定场所依法、有序上访。
(二)各乡镇、各部门接到上访问题通知后,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县直单位、会师镇10分钟,其它乡镇按每小时60公里计时)内赶到现场,做好上访群众的接待、处理、教育、疏导、劝返工作,并将上访人接回原地妥善处理。
(三)县委政法委负责组织协调政法、武警等部门,维护上访秩序和治安秩序,处臵突发事件,并配合责任单位做好上访群众的教育疏导工作。
(四)上访反映的问题涉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做好宣传、答复和解释工作,并积极配合信访部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五)对县信访局已接待协调处理完毕,相关责任单位已作出明确答复,但仍滞留缠访的上访人员,由公安机关配合责任单位,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采取措施,带回责任单位解决问题。
第十一条 越级上访问题处理工作程序:
(一)对属于有关乡镇、县直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直接接待、处理的上访事项,群众越级到县委、县政府和县信访局上访,由县信访局通知责任单位将上访群众接回原地,及时处理解决;群众越级上市赴省上访,由公安机关派车、派民警配合县信访局劝返接回后,责任单位负责将上访群众接回原地,进行解释、说服、教育,落实解决措施,做好稳控工作;群众越级进京上访的,在被有关部门劝返接回后,责任单位要将上访群众接回原地,在稳妥解决问题的同时,严格落实稳控管束措施。
(二)对越级上访老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上访者所属乡镇、社区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落实稳控管束措施,实施有效监控。发现苗头,及时说服劝阻并立即向县信访局报告,由县公安局、信访局予以强制劝阻,责任单位配合做好思想工作。
(三)对于按信访工作“三级终结制”已定性结案的信访问题,上访人仍以不服为由继续越级缠访、闹访,甚至寻衅滋事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训诫,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行政拘留,达到劳教条件的报送劳教。
第十二条 调查处理结束后,责任单位要及时向上访人出具或回复《调查处理意见书》,进行书面告知,送达《来信来访答复回执》,征求上访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结案报告要做到“两必须”、“四清楚”(必须由主要领导签字上报,必须有上访人的意见;调查了解的事实清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清楚,造成上访的责任清楚)。
第十三条 县信访局要严格履行信访案件督查督办工作职责,对各类交办、转办信访件加强督办,尤其是对领 导批示交办的重点案件要跟踪督查督办,一抓到底。要严把结案报告关,对达不到结案要求的,一律退回责任单位重新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 对调查处理结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合情、合理、合法,但仍坚持过高无理要求的上访人,责任单位要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劝其息诉罢访,反复劝说无效的,要确定责任人,采取必要的稳控管束措施,防止上访人外出缠访、闹访。
第十五条 对已调查处理结案的上访问题,责任单位要对上访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处理意见是否落实,群众是否满意,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第十六条 对群众上访问题失职渎职的乡镇、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根据县信访局或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意见、建议,由纪检、监察、组织、政法、人事等部门依据《会宁县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对上访人员不按要求派代表到县信访接待室反映问题,而在党政机关聚集,甚至采取拦车、堵门、举标语、打横幅、铺状纸、摆实物等不正当手段,或者已接待处理完毕,仍以不服处理为由继续缠访、闹访,辱骂、威胁、撕扯、殴打信访工作人员,破坏公共财物,抢占接待场所等异常上访行为,公安机关要严格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办法》和《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在耐心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果断处臵,其中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按法定程序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信访局负责解释,并根据施行情况适时修订。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浅析企业不合规发票审计的定性及处理
浅析企业不合规发票审计的定性及处理
文章来源:网络摘自:财考网
一、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危害
所谓不合规发票通常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印制、领购、开具、取得的发票。单从发票本身的合法性区分。不合规发票通常又有两种:一种是由税务机关印制、发售的,发票本身是合法的,只是开具、取得、使用过程中违反规定。另一种是发票本身不具合法性。如非税务机关印制、发售的形同合法发票的假发票。私自印制的没有税务监制章的发票。普通收据等替代发票等等。
二、不合规发票在审计中的定性问题
笔者在研究如何推进审计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问题时。通过翻阅近几年来的有关审计报告发现。多数项目的审计报告中。被审计单位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亦即“入账发票不合规”。然而,在审计事实、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描述中,对不合规发票的表述都比较笼统。
审计定性一般表述为:入账发票不合规、未按规定取得发票、不合规发票入账等。审计事实一般表述为:某某期间,会计将没有开票日期、没有数量单价、没有具体品名等发票内容填写不全。以及发票的开票日期与发票票号顺序颠倒、过期作废发票、发票内容与出票单位经营性质及内容不符等发票报销并入账,金额XXX元。
定性依据、处理处罚依据有的表述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一)未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二)未按照规定领购发票的;(三)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四)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六)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所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行为的,可以分别处罚”的规定,处以罚款XXX元。
有的则将定性及处罚依据表述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四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两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的规定,处以罚款XXX元。
姑且不论究竟依据哪个法律法规定性及处理处罚更准确。据笔者调查发现。这些“入账发票不合规”问题的背后。并非单纯的“入账发票不合规”问题。其中隐藏着大量的严重违规违纪、违法犯罪问题。如一些被审计单位。通过种种手段取得发票后虚列支出,套取现金。设置“小金库”,为小团体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一些单位掌管财务审批权的个人,将个人消费发票拿到单位报销。贪污公款:将一些不合理开支一些单位以购买福利卡、会员卡、购物卡、消费券的方式,变相发放奖金、福利、送礼等。开具办公用品等项目发票人账,既违反财经纪律,又造成个人少缴所得税,并诱发严重的腐败问题:一些单位为掩盖违规违纪问题。变换成修车费用、燃油费用、微机耗材费用、会议费、培训费等发票报销;一些单位为配合对方偷逃税款。接受对方提供的不合法发票甚至是白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一些单位为处理不合法开支,在不法人员手中购买假发票。自行填开报账。严重违反国家法纪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单纯从表面现象看。都可以归入“入账发票不合规”问题之下。但其实质则不然。有些是与入账发票不合规截然不同性质的问题。事实上被审计单位的多数上述问题。正是在“人账发票不合规”这一宽泛问题的掩盖下被“保护”了起来,逃避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三、对不合规发票的处理建议
笔者认为。对审计发现的不合规发票问题,不应以表象掩盖实质。应进一步查清情况。根据问题的实质作出恰当的审计定性和处理。
首先。要查清不合规发票是否为业务内容真实的发票。如果内容真实,只是填开的内容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楚。用章不正确等。此种情形应可按以上提到的审计报告中的通常做法进行审计定性及处理。笔者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有明确定性及处理处罚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定性和处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不明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或其他有关法规进行定性和处理。因为从法律的层级关系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法律层级要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法律层级。但审计实事应当具体、明确,切忌笼统表述。形成“一顶帽子共同戴”,模糊法律责任。
其次。要查清不合规发票是否为伪造、变造的会计凭证。如果发票反映的为虚假的业务内容。则应定性为:伪造、变造的会计凭证。定性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的规定。处理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规定。
再次。要查清不合规发票是否导致对方少缴、不缴或骗取税款。如果导致对方少缴、不缴或骗取税款的行为,则应定性为:入账发票不合规导致其他单位或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定性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的规定。处理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由税务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一倍以下的罚款”的规定。
此外。要查清不合规发票是否隐藏公款送礼,单位行贿,设置“小金库”,贪污公款。私分国有资产。偷逃税款等性质恶劣问题。对这些问题应依据相关法规作出不同的定性及处理。决不能仅仅依据《发票管理办法》或《会计法》以“不合规发票人账”作笼统定性和处理。必须对不合规发票进行深挖细究,具体剖析,做到严谨准确定性。使不同性质的问题得到合法的法律制裁。以避免“不合规发票人账”成为严重违规违纪、违法犯罪问题的“遮羞布”、“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