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0:3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第一篇: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ztpd/tszt/lyfhgh/cjly/***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类洪水造成洪水灾害是流域性的,范围广;后一类洪水引发的洪灾是局部或地区性的。

根据洪灾情况,长江洪灾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山丘区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因上中游干支流洪水上涨漫溢,造成冲毁、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灾害;中下游干流及其支流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平原区大片土地淹没的灾害;河口滨海地区受台风暴潮侵袭而造成海塘溃决的灾害等。各种洪灾中以长江中下游洪灾最为频繁、严重。

二十世纪以来,长江发生了多次大或特大洪水,形成严重的灾害。1931年流域性洪水受灾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淹没农田5090万亩,受灾民众2850万人,淹死14.5万人;1954年流域性洪水长江中下游淹没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京广铁路中断运行达100天;1998年长江又一次发生流域性洪水,中下游溃决堤垸1975座,淹没耕地358.6万亩,倒塌房屋212.85万间,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1562人。1935年洪水为发生在中游区域性洪水,淹没农田2263万亩,灾民1103万人,淹死14万人;1981年洪水为长江上游洪水,淹没农田1311万亩,死亡888人,伤13010人。

三、防洪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力建设,长江以堤防、蓄滞洪区、防洪水库为主体的防洪体系已初步形成。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通过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长江中下游长江干堤已全部达到规划标准,三峡工程已进入初期运行期。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河段现有防洪能力大致为:荆江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约10年一遇洪水,加上考虑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可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城陵矶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10~15年一遇洪水,考虑比较理想地使用蓄滞洪区,可基本满足防御1954年洪水的需要;武汉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20~30年一遇洪水,考虑河段上游及本地区蓄滞洪区比较理想地使用,可基本满足防御1954年洪水(其最大30天洪量约200年一遇)的防洪需要;湖口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考虑河段上游及本地区蓄滞洪区比较理想的运用,可基本满足防御1954年洪水的需要。

目前长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适时按量分洪十分困难;长江中下游连江支堤,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和主要支流的主要堤防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隐患,又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抢险设备、技术手段;长江中下游干流一些河段局部河势变化较剧烈,威胁堤防安全,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发生冲刷,荆江河段河床下切尤为突出;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江湖行蓄洪能力下降;山丘区面积广,暴雨大,山洪灾害频发,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峡工程是长江综合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游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对荆江地区,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不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可使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配合荆江地区的蓄滞洪区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0米,从而保证荆江两岸的防洪安全。对城陵矶附近地区,一般年份基本上可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遇1931年、1935年、1998年、1954年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对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对武汉的威胁;三峡水库调蓄提高了对城陵矶附近地区洪水控制的能力,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但由于长江河道安全泄量与长江峰高量大洪水的矛盾十分突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防洪形势仍然严峻,遇1954年大洪水,中下游干流还将长期维持较高水位,按照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拟定的对荆江结合城陵矶地区进行补偿的调度运用方式,长江中下游仍有336亿立方米的超额洪量需要安排处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由于“清水”下泄,将引起其下游河道冲淤变化,长江中下游干流的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及河势将发生新的变化,需在监测的基础上,加强护岸,以稳定河势,保护堤防安全,防洪建设任务仍很重。

四、指导思想与防洪目标

1、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对防洪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研究和制定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损失,为长江流域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防洪减灾目标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健全和提高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妥善处理超额洪水,增强防洪减灾能力,遇常遇洪水和较大洪水时,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在遭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不致发生大的动荡,生态环境不会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进程不会受到重大干扰。对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有对策和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近期目标

近10年内,巩固、完善现有防洪体系,考虑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防洪的作用和影响,加快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建设,使荆江地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在遭遇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时有可靠对策和措施,两岸主要防洪大堤不溃决,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城陵矶及其以下河段能防御1954年洪水;重要蓄滞洪区能适时按量使用;主要城市、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重点圩垸、主要支流堤防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3、防洪标准

长江中下游总体防洪标准为防御建国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1954年洪水。

根据荆江河段的重要性及洪灾严重程度,按照《防洪标准》、中共中央中发(1998)15号文件及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件,确定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即以防御枝城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目标。对遭遇类似1870年洪水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荆江南北两岸大堤不自然漫溃,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河口段江苏省长江口堤防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高潮位遇11级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防洪潮标准为200年一遇高潮位遇12级风,其余堤段均为100年一遇高潮位遇11级风。

长江流域上游及支流的地级城市防洪标准一般为50年一遇,县级城镇防洪标准一般为20年一遇。

4、长江防洪体系

长江中下游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构成综合防洪体系。

长江上游在大江大河上兴建防洪水库,整治排洪河道,需保护的城镇和面积相对较大的地区,适当修建堤防,筑堤护岸,加强水土保持,逐步治理泥石流及山洪,加强水情测报及其他非工程措施。

五、防洪工程规划

1、堤防工程规划

堤防是长江防洪的基础设施,长江中下游由干堤及支堤组成整个堤防工程体系,现有堤防总长约30000公里,其中长江干流堤防总长约3900公里。

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规划设计依据的干流主要控制站防洪控制水位(亦即堤防设计洪水位,冻结吴淞高程)为沙市45.00米、城陵矶34.40米、汉口29.73米、湖口22.50米、南京10.60米(有台风影响时11.10米)。

根据堤防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分级进行建设。1级堤防包括荆江大堤、无为大堤、南线大堤、汉江遥堤以及沿江重点防洪城市堤防;2级堤防包括松滋江堤、荆南长江干堤、洪湖监利江堤、岳阳长江干堤、四邑公堤(含咸宁、武昌境内)、粑铺大堤、黄广大堤、九江长江干堤、同马大堤、广济圩江堤、枞阳江堤、和县江堤、江苏长江干堤等;其余为3~4级堤防。

1级堤防堤顶超高2.0米,2级及3级堤防堤顶超高1.5米,其他堤防超高1.0米。针对近年来城陵矶附近发生高洪水位的情况,考虑这一地区洪水组成的复杂性,为增加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城陵矶附近河段的长江干堤的堤顶超高再增加0.5米。

2、河(洪)道整治规划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按照河型和控制节点划分为33个河段。根据河段的重要性和治理的迫切性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河段为重点治理河段,第二类和第三类河段为一般治理河段,规划分期分批进行治理。第一类河段为上荆江、下荆江、岳阳、武汉、九江、安庆、铜陵、芜裕、马鞍山、南京、镇扬、扬中、澄通、长江口等14个河段;第二类河段为陆溪口、簰洲湾、团风、戴家洲、龙坪、马垱、东流、太子矶、贵池、黑沙洲等10个河段;第三类河段为宜昌、宜都、嘉鱼、叶家洲、黄州、黄石、韦源口、田家镇和大通等9个河段。

此外,还需加强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及主要支流洪道治理。

3、蓄滞洪区规划

按照防御1954年洪水的要求,在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地区、城陵矶附近地区、武汉附近地区和湖口附近地区共规划安排40处蓄滞洪区,蓄滞洪区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内有耕地面积约831万亩,人口约616万人,规划蓄洪492亿立方米。地区分布为荆江地区4处,蓄洪54亿立方米;城陵矶附近地区25处(洞庭湖区24处,洪湖1处),蓄洪320亿立方米;武汉附近地区6处,蓄洪68亿立方米;湖口附近地区5处(鄱阳湖区4处,华阳河1处),蓄洪50亿立方米。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规划近期首先建设好城陵矶附近可分蓄100亿立方米超额洪量的4处蓄滞洪区,其中对洞庭湖钱粮湖垸、共双茶垸、大通湖东垸三处蓄洪垸进行围堤加固,新建进洪闸,建设安全区、安全台等;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需新建东隔堤(腰口~金船湾),新建套口进洪闸、补元退洪闸和一些安全区。

4、水库工程规划

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干支流水库群,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三峡水 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金沙江干流石鼓~宜宾段的梯级水库,在长江主汛期7月份预留防洪库容249亿立方米,为妥善协调发电与防洪的关系,水库采取分期预留、逐步蓄水的方式运行,8月以后逐步抬高汛限水位;雅砻江的两河口、锦屏一级、二滩等3座主要控制性水库7月份预留防洪库容共40亿立方米,以后逐步抬高汛限水位运用;岷江的紫坪铺、双江口、瀑布沟等3座控制性水库在7~8月预留防洪库容共13.4亿立方米,9月份开始兴利蓄水运用;嘉陵江亭子口、草街、宝珠寺等主要控制性水库预留防洪库容共约20亿立方米;乌江的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等5座梯级水库预留防洪库容共计为10.89亿立方米;清江的隔河岩、水布垭、姚家坪、大龙潭等4座主要水库预留防洪库容共10亿立方米。

洞庭湖水系规划扩大五强溪、柘溪水库的防洪库容;重建涔天河水库,防洪库容扩大至1.62亿立方米;澧水在已建江垭水库、在建皂市水库基础上,规划兴建宜冲桥水库,三库共设防洪库容17.7亿立方米。鄱阳湖水系规划将万安水库按设计规模运用,防洪库容扩大至10.19亿立方米;新建赣江峡江水库,预留防洪库容6.0亿立方米;抚河廖坊水库预留防洪库容3.1亿立方米。

由于各种原因,长江流域有很多水库存在病、险情,除影响效益发挥外,还威胁下游的防洪安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建设力度,已完成已列入全国第一、二批规划中的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计划于2009年全面完成列入全国第三批规划中的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5、平垸行洪、退田还湖规划

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湖泊中严重阻碍行洪的民垸和面积较小的民垸,采取双退的方式,彻底扒毁圩垸堤,退垸还江、还湖。对部分面积较大,已具一定开发规模的民垸,规划采取单退的方式,对其设计水位和堤顶高程进行限制,一般年份尤其是非汛期,仍可进行农业生产,江湖达到规定水位时,行蓄洪水。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长江中下游开展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对1998、1999年等近几个大水年溃决的民垸及严重碍洪的洲滩民垸作了安排,今后主要是巩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成果,并重点结合蓄滞洪区建设进行。

六、城市防洪

位于上游干流的城市重庆及昆明、贵阳等省会城市,根据淹没区非农业人口和损失的大小,结合城市所处地位的重要性,确定主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以上。宜宾市、泸州市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成都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位于成都平原,拟定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

位于中下游干流的城市:荆州、岳阳、武汉、黄石、九江、安庆、芜湖、南京等重点防洪城市及马鞍山、镇江等地级城市,其防洪问题都不能完全独立地自行解决,必须依赖流域整体防洪体系,达到相应的防洪标准。因此其防洪标准与中下游干流整体防御对象一致。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防洪主要受台风暴潮的威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所处地位,城区黄浦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标准为1000年一遇,宝山区和浦东新区海塘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级风,其余海塘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1级风。位于中下游支流的省会城市(长沙、南昌、合肥),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情况,结合其发展状况,确定防洪标准为100~200年一遇。

上游主要城市的防洪,需依靠在其上游修建的水库调控洪水,结合市区堤防和河道整治,提高防洪能力;中下游主要城市滨临江、湖,其防洪安全主要依靠江、湖防洪工程体系,市区洪、涝的防治,根据各市的情况进行规划。

七、水土保持与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1、水土保持

规划近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万平方公里,远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通过近、远期的建设,使上中游54.63%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治理,治理保存率达80%,重点水土流失区实现初步治理,消灭宜林荒山荒坡,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植物与保土耕作三大措施,具体有坡改梯、坡面水系及沟道治理工程、水保林、经济果木林、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等七大措施。规划对现有25°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中游地区以及部分人均基本农田已超过一亩的上游地区,加大坡耕地退耕还林的比例。对其余的坡耕地,一部分通过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坡度相对较小的实行保土耕作措施逐步控制水土流失。

规划设立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和预防监督区。近期完成3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的设立,重点保护中上游地区存在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区;完成2处国家级、5处省级重点监督区的设立,将开发建设密度较大的三峡地区、金沙江下游地区作为国家级重点监督区

规划建立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近期建立流域监测中心站1个,省级监测总站7个,区域性监测分站45个;建立和完善1个滑坡泥石流预警中心站、3个一级站、10个二级站、50个群测群防试点县和100个监测预警点,实现有效的站点预警和群众性防灾减灾相结合,力争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年减灾率达30%以上。

2、山洪灾害防治

长江流域山丘区面积大,山洪灾害严重。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分布范围广,突发性强,预测预报难度大,常导致人员伤亡。

山洪灾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地区,根据灾害的严重性,划分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与一般防治区,规划采取建立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群测群防组织体系、风险区管理、编制防御预案、宣传教育等非工程措施,结合堤防、护岸、谷坊、拦沙坝、排导沟、水库等工程措施,逐步形成完善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八、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

1、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建设规划

建设由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四大分系统组成,覆盖长江流域高效、可靠、先进、实用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全面提高水文基础设施防洪能力和水文测报能力,完善水文站网,提高洪水测预报的精度;建成报汛通信主干网、重点防洪省份通信系统及长江流域的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建立实时分析计算江河洪水的演进模型,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防洪区管理

以《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防汛条例》等为依据,完善防洪区管理制度,规范防洪区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要加强防洪区管理,完善现有涉河项目的审查审批制度,加强河道管理与涉河项目的管理,并根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加强蓄滞洪区的社会管理,建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机制。近期要建立防洪风险评价体系,对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和防洪区洪水风险进行评价,编制实用、具可操作性的洪水风险图,并建设重点风险区的预警预报系统,规避风险,建立分担、转移洪水风险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分散和转移灾害区的洪水风险。

3、洪水调度与工程管理

长江流域面积大,防洪体系庞大,为充分发挥流域防洪体系的综合防洪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规划加强洪水调度与工程管理。

研究制定长江流域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预案;编制三峡、丹江口、五强溪、隔河岩、江垭等具重要防洪作用的大型水库的洪水调度方案,并协调好兴利与防洪的关系,开展水库 联合调度研究。

按照各类防洪工程的特点,水管单位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种类型。要逐步建立权责一致、运行协调、行为规范、流域和区域相协调的防洪管理体制,实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

4、政策法规建设

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是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规划加强蓄滞洪区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建议制定《长江流域蓄滞洪区人口控制管理办法》,明确蓄滞洪区人口控制原则,控制蓄滞洪区人口增长的措施,与“移民建镇”相结合的人口外迁政策,以及与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制度相结合的人口控制的措施等。

洪水测报信息是防洪决策的重要依据,防汛调度要有法可依。规划为实现流域洪水测报的协调、及时、准确,要加强水文测报设施保护,确立水文专业设施迁建恢复原则,明确洪水测报的职责,健全洪水预报作业及信息发布管理。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水库、蓄滞洪区运用调度管理规定,实现水库、蓄滞洪区调度运用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无序采砂危害大,规划加强长江干支流河道采砂的管理。国务院水行政等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按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加强长江干支流采砂的统一管理,保障河道的稳定和防洪等设施的安全。

洪水保险政策法规在我国推行多年,但推行较难。规划探索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方式,除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外,还必须辅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强制性洪水保险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投保户共同负担,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多种形式承担义务。

防洪法规与防洪知识宣传教育,对增强防洪意识和推行科学的防洪理念有重要意义。宣传教育的对象是流域内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防洪区的各级领导干部、水利工作者和广大青少年。宣传教育的内容为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水利基础知识等。

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防洪必须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配合。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各级领导和全民防洪意识,保障防洪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保障体系

防洪体系建设牵涉面广,为发挥投资的效益,保障系统高效运行,要积极推动防洪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精简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防洪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审计审查制等四项制度等,提供管理方面的保障。

(三)建立面向未来的科技保障体系

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逐步提高防洪减灾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决策的科技水平,为防洪建设提供科技保障,并用现代的思想、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管理知识来培养造就一批现代防洪减灾的人才。

(四)完善投资保障体系

防洪工程体系是社会的基础设施,主要设施为公益事业,按照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的原则,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筹措,以满足防洪体系建设、管理需要。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国函 〔2008〕 62 号

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水利部《关于审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请示》(水规计〔2008〕22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到2015年,荆江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在遭遇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时两岸主要防洪大堤不溃决,城陵矶以下河段能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过的最大洪水(1954年洪水);重要蓄滞洪区能适时适量运用,重要城市、洞庭湖和鄱阳湖区重点圩垸、主要支流堤防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上海市宝山区和浦东新区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级风设防,其余海堤段按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1级风设防。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二、《规划》的实施,要遵循“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坚持“江湖两利”和“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总体布局,逐步建成以堤

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长江流域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三、加强防洪骨干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长江治理。继续加强堤防、海堤达标建设和河口整治,重点加固与长江中下游形成封闭圈的连江支堤、洞庭湖和鄱阳湖重点圩堤、汉江中下游堤防等重要堤防;在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河道冲淤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的河势控制;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重点建设城陵矶附近有效分蓄100亿立方米超额洪水量的蓄滞洪区;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重点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制订城市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继续兴建对长江上游或重要支流防洪作用明显同时可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的骨干水库,提高调控洪水的能力;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四、认真做好规划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对防洪工程建设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认真组织,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五、加强防洪管理,提高洪水风险管理水平。严格按标

准建设堤防,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标准;依法加强河道、湖泊和蓄滞洪区的管理,河道上特别是河口处的建设项目,必须实行洪水影响评价制度,任何工程建设均不得超越规划治导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加强对防洪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工程正常运行。长江流域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规划、管理、监督、协调、指导的职责,加强流域防汛抗旱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快流域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全面落实防洪法的配套法规和防洪管理措施,抓紧研究制订防洪骨干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方案。各类工程在汛期必须服从流域防洪调度。

长江流域地域广阔,雨量丰沛,洪水峰高量大。流域内重要防洪保护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规划》的实施,对保障长江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长江流域防洪安全。

国务院

二○○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某防洪规划经济评价

防洪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评价

山东省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环境评价,是在对该期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与评价标准,分析预测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投入运营后对当地环境的改善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免工程负面影响的建议及对策。1.1防洪工程对环境的改善

1.1.1减轻地表水污染,改善水环境

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费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以及农田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道所致。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三条干流现状河道水质污染相当严重,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评价,1997年三条干流的水质基本上属于Ⅴ类水,其中徒骇、马颊河在评价的10个河段中,超Ⅴ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60%;德惠新河全河道水质均超Ⅴ类水质标准。三条干流疏浚后,在丰水期可提高水流速几自净能力,并可一次增加河道蓄水量16700万m3,河流环境容量相应增大。

河道水体污染还与河道多年淤积底泥中氨氮的释放作用有关。实施河道清淤可以减轻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

1.1.2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土壤盐减化

本流域地势平缓,洼地较多,排水不畅,沿黄河一带受黄河侧渗的影响,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中含有一定的盐分,潜水蒸发使盐份在土壤表层积累,是盐碱化的基本条件。河道开挖后,地下水出流条件得到改善,提高整个流域抗御盐碱化能力。在汛期,洼地积水可以进快排入河道,有利于将沿岸地下水位埋深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1.1.3提高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减轻洪涝灾害

通过工程措施的实施,到2010年徒骇河、马颊河可恢复原治理标准;德惠新河可达到5年一遇排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到2020年三条干流全部达到5年一遇排涝、50年一遇防洪标准。到2050年,通过进一步配套完善,流域整体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配合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可大大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1.1.4提高城市防洪标准,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聊城市、临清市、德州市、滨州市4座城市原有防洪工程标准低或无外围防护措施,每遇大水,河堤漫溢,城市底洼地区积水成灾,加上工业及生活废污水排泄受阻,造成污水横流,部分交通中断,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四座城市防洪实施后,加强了城市外围防护建设,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可大大减轻城区洪涝灾害,提高城市的防洪安全;配合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和废污水处理,可美化城市环境,为开发旅游业、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1.5防洪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可提高河系整体防洪能力

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实施,使流域内防洪法规体系、水文测报系统、通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进一步完善,可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整体作用,减少洪涝灾害损失。1.1.6工程对社会环境及人民群众健康的有利影响

防洪工程实施后,流域内防洪体系基本建成,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保护区内遭遇洪水灾害的频率降低,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免受洪灾袭击的安全感,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减少由于水灾诱发的各钟疾病的流行,保障防护区人民群众的健康。1.2防洪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防洪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对局部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防洪工程建设永久占地2.24万亩,临时占地40.41万亩,造成有限的耕地面积减少和延误土地使用;同时还将造成一定量树木和青苗被毁,植被覆盖率和防风效益有所降低,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新增的裸露弃土风干后容易沙化,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弃土和排水,而且淤泥中流沙含量大,弃土渗流和施工排水将产生大量泥水,如果导流不当,会造成部分农田受淹,危害农作物生长。清淤底泥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底泥的排放值得研究,如不采取措施,会造成二次污染。

(3)施工中将动用大量人力、机械和材料,施工中的废污水、垃圾、机械声和飘尘等,若处理不当,对周围环境和当地居民生活造成短时影响。

综上分析,防洪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负面影响是次要的,工程建设符合环保要求。1.3建议及对策

为改善流域水环境,防止土壤盐碱化,减少工程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1.3.1强化管理,依法保护水资源

目前水资源保护法规尚不完善,应进一步健全各项污水管理、河道管理的条例;在管理方面,各有关部门应搞好协调、理顺关系,协同作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逐步走上以法治理的轨道。1.3.2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

(1)控制污染源,发展清洁工业。

(2)污水治理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治理与回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氧化塘,完善污水管网,兴建水处理厂。

(3)利用污水科学灌溉。污水资源化、进行污水再升利用,是减轻水污染、开辟再生水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对策。

(4)利用工程设施进行优化调度,以增加河道枯水期流量,提高河流水域环境容量。(5)完善监测网络,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污水达标排放。1.3.3实施土壤监测,防止盐碱化产生

建立地下水盐变化动态监测网络。根据动态变化情况,采取调控措施,以确保沿岸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防止土壤盐碱化发生。1.3.4加强施工管理,减少工程负面影响

河道清淤弃土将造成大面积农田占压和大量树木砍伐,这是防洪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负面影响。为使这种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在施工的同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已竣工的河段,随即进行绿化,对临时占压的农田尽快复土还耕。对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油、废气物和废物水等要妥善处理。

第二节 经济评价

徒骇河、马颊河经济评价

项目建设期20年,正常运行期取30年,则计算期为50年;折现计算的基准点为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社会折现率按12%计算。2.1费用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河道治理工程、独流入海支流工程、分洪调蓄工程、相机调水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工程管理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在建设期内的全布建设费用。根据投资估算,工程固定资产总投资为714569万元,其中2000~2005年工程投资189285万元、2006~2010年工程投资275068万元、2011~2020年工程投资250216万元。

年运行费包括燃料费、材料费、维护修理费和管理费等。根据有关规定并参照类似工程的综合费率取值情况,确定本项目年运行费按固定资产的2%计列,为14291万元。2.2工程效益

防洪除涝效益按有、无工程对比可减免的洪涝灾害损失计算。工程实施前多年平均受灾面积30万hm2,占整个流域耕地面积的18.9%。工程实施后可减少受灾面积25万hm2,秋粮单产按2800kg/hm2,综合价格1.5元/ kg,年均除涝减灾效益为52500万元。保护区内减少的耕地损失,及林、牧、渔业的损失按除涝减灾效益的50%计算,防洪除涝总效益为78750万元。

城市防洪工程的实施使本流域内聊城、临清、德州、滨州四座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不仅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而且对城区的财产安全有重要保障作用,防洪效益显著。城市防洪效益按有、无该防洪工程对比减免洪灾损失计算。根据多年来发生过的洪水对四座城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城市防洪工程保护范围与保护区产值,经计算,城市防洪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20890万元。

经分析计算,年均总效益为99640万元。2.3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可见,工程实施后,在折现率为12%时,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为26.59%,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为137988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39大于1,因此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第四篇:产品规划的概要说明

产品规划的概要说明

最近有朋友向我咨询,说自己是一个新入行的产品经理,自己的职责也比较明确了,但是感到还是无法下手,主要就是搞不清楚产品设计的流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是开始,什么时候就是结尾,我当时也无法说清楚,只是答应下来我会想一想,看如何才能比较准确的说明这个问题,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虽然想的差不多了,但是一直没有记录下来,今天恰好有些时间,就抽空写了出来,供各位新入行的朋友参考。

以下的说明都是我工作中的个人经验,切不可当成理论知识,仅供参考。

其实说到产品设计流程,我感觉不如从一个产品的规划周期说起,其实整个产品设计流程就是包含在这个周期当中的,理解了这个周期,那么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就能明白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工作范围。

产品周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概念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提出一些产品概念,市场需求,对于产品而言,仅仅是一些描述而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但是这个阶段是周期的基础,只有积累一定量的需求,才能为产品经理的具体工作提供依据。

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主要是负责提出概念和进行概念表述,描绘一个产品的轮廓,让相关部门和高层接受这个概念,得到支持和资源分配。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市场数据获取和需求分析。

出现的成果主要为:《市场需求反馈记录》和《需求分析报告》产品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概念进行图纸化和量化,设定产品指标,形成可设计的功能和产品原型,并且通过公司认可,纳入公司产品开发计划中。

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主要是负责对产品进行量化的工作,量化的内容应该包括产品功能,产品模型,开发进度,所需资源。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市场沟通,产品设计和计划确认。

出现的成果主要为:《产品设计文档》,《产品开发计划》和《产品立项单》技术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把图纸化的产品原型进行物理化,依据产品设计文档开发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实物(这里的实物是指可以实现具体功能的物理载体)。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依靠研发生产部门进行,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协调各种资源,全力保障技术化阶段能够按照产品开发计划进行。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产品开发和产品验收

出现的成果主要为:可交付的产品和《技术白皮书》商品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把交付的产品形成具有销售价值的商品,就是对该产品进行商业化包装,这个包括两个部分:内涵商业化和外延商业化。

内涵商业化是指对产品本身进行的商业化过程,比如产品说明书,销售手册,包装元素等;外延商业化是指促进商品销售的元素确定过程,比如媒体准备,软文准备,渠道准备等。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内涵商业化的整体过程,协助销售部门完成外延商业化的过程,完成产品发布。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商业化和产品发布

出现的主要成果为:可销售的产品和产品发布,以及大量的商品化元素。市场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跟踪产品发布后的销售进度(我习惯于跟踪3个月),积极推动销售部门完成销售任务,并随时了解销售反馈,进行记录,调整产品在一个产品的策略,并对产品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和销售部门进行沟通,协助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产品问题。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产品跟踪和产品总结

出现的主要成果为:预定的销售渠道完成和销售反馈记录

一般的产品规划周期就是由这五个阶段组成的,在进入到市场化阶段后,其实就可以进入到第一个阶段中了,产品规划的周期本身就是一个螺旋史式发展的过程,从概念开始,逐渐完成一个完成产品的周期,其中包含了多个这样的产品规划周期,而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全程参与者,其责任将大大超出横向部门的职责范围,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产品经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和重视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感知度相当强烈,产品的市场替代能力也非常强,从而也推动了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

我记的有人曾不解的问“你们产品经理到底是干什么的?感觉你们什么都干,但又好象什么都得依靠其他部门!但是好象还没有什么权利,都得靠和人家说好话来进行”

我笑了,说“产品经理就是一个产品的父亲,虽然能够主导产品是什么样子,但是还得依靠他妈不是!再说了,你看见现在有几个当爹的在家里有权的!”

第五篇: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在课题内容安排上作了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8个领域39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供大家申请课题时参考。《指南》选取的这些题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发展目标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需要推动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研究重点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项目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优势,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题目,也可以围绕《研究指南》确定的领域,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但是一定要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关系全局发展的问题,突出战略发展的问题,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方面的问题。要能直接为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解决思路梳理清楚,并提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政策措施。

第三,公开选聘工作的有关安排。具体安排大家可以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或登陆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查询。目前,发展改革委课题申请对象仅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不面向个人。请有意申请课题的单位,一定要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课题申请书,以免错过评审。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依据申请单位选题是否准确,针对性如何;课题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选题要求;以及研究单位的资质、研究人员的素质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等,来确定最终入选课题。为进一步将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改革委将在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专家听取2-3次课题成果汇报,请各课题负责人能够带头做好研究工作,按要求进行汇报。希望各单位能够继续本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意愿出发,并撰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一、发展环境

1.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标

3.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4.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三、产业结构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1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1.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四、城乡区域

13.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1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15.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16.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17.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2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六、改革开放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2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5.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思路和对策研究。

2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29.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七、人民生活

30.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33.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34.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

八、资源环境

35.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36.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37.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38.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39.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一、宏观经济环境

1.十二五世界制造业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态势研究。

2.十二五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研究。

二、思路目标

3.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研究。

4.2020年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展望。

三、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5.十二五促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6.十二五原材料工业(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7.十二五装备工业(航空、汽车、船舶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8.十二五消费品工业(轻工、纺织、食品、生物医药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9.十二五电子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10.十二五软件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11.十二五通信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12.十二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措施研究。

13.十二五促进高技术工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研究。

14.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模式研究。

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15.十二五 加快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16.十二五 工业技术改造思路和重点领域研究。

17.十二五提高工业和通信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8.十二五工业、通信业标准化战略与对策研究。

19.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培养战略研究。

五、可持续发展

20.工业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21.推进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及措施研究。

六、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2.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研究。

23.推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对策和途径研究。

七、改革开放

24.深化工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行业管理问题研究。

25.“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战略和实施机制研究。

26.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7.工业和通信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战略及对策研究。

28.十二五保障工业行业产业安全的战略及政策研究。

八、综合管理

29.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体系研究。

30.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监测体系研究。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本地区的十二五 规划工作。

1、对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区域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目前经济增长深层次问题,明确的区域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明晰的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找到牵引产业集群的切入点,因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应对本区域基本情况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区域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社会文化和战略地位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区位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发展机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区位特征,确立本地区的独特地位。

2、明确区域定位及整体发展战略。定位是规划的关键,必须以“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原则为指导,结合本区域基本情况,着眼长远,立足中期,明确区域定位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

3、分析区域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区域的产业布局应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充分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结合区域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战略定位和竞争影响,开展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合理定位,抓住机遇,引领发展,成为本经济圈的核心。

4、通过区域营销策划增强区域品牌。为了把“规划”落到实处,实现区域发展战略,必须把加强和全面推行区域营销作为区域发展经营的纲领,不断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1世纪的城市竞争实际上是包括产业在内的全方位竞争,产业聚集必然导致城市间在资金、技术、知识和知名度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城市竞争力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区域营销突出了城市的定位和主导产业,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区域营销是城市发展的新课题,需要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商界、学界、市民等共同参与。

5、制定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及方案。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规划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招商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咨询领域,因此招商引资规划必须根据本地区产业选择和布局,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换位思考,精心设计项目。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收官之年,起草和编制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国务院多部门前期调研透露的信息看,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料难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投资和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效益提高不明显。贸易顺差巨大,国际收支失衡,庞大的外汇占款导致货币发行量激增,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外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同时工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极限,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一次转型,那么下一个五年将要开始第二次转型。十二五中国应谋划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结构转变,从而为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寻找新动力。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提出,城镇化将是十二五期间带动经济增长、抵御国际经济不稳定、改变国内不平衡发展现状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将是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中长期政策的重要结合点。报告还特别强调,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性,将是实现扩大消费、改革二元结构等目标的前提之一。另外,体制改革亦要在十二五提上日程。近年来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也大多是停止在体制改革的门槛前,迈不过去,十二五不但要经济转型,还要社会转型,转型关键在于机制,从微观上是企业机制,从宏观上是政府的行为机制。而在政府机制方面,中国最大的特点是政府掌握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没有的资源,政府行为正确与否对一个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十二五推进改革已成为共识,但要突破深层次体制障碍,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在当前转型的大背景下,难度更大。

下载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概要五篇范文

    一、“十一五”回顾总结及“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1)“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实施“十一五”规划积累的宝贵经验 ——解放思想,不谢探索特大中心城市发展规律......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概要(精选五篇)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根据上级局关于新形势下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特制定《****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文......

    鹤峰乡十二五规划概要1(精选)

    全县“十二五”规划南岸乡镇座谈会发言材料(2010年11月18日)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诸位相聚美丽的兴隆,就“十二五”规划进行座谈。刚才,兄弟乡镇就“十二五”规划......

    云南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概要)

    云南大学2002级MBA(周末)总策划:沈龙(91)创意:沈龙(91),赵锐(118),梅浩(85)收集资料:沈龙(91),李绍荣(75),李洪锦(69)编写:沈龙(91),查容瑞(41),毕承俊(39)版面设计:沈龙(91......

    绥棱县人民医院文明单位创建长期规划概要

    绥棱县人民医院文明单位创建长期规划 (2010年——2014年 文明单位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集体。我院自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以来,大力弘杨“爱院敬业、务实为民”的医院精......

    唐长春---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政策研究调查问卷(电子版)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政策研究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国家基金课题组研究人员,因研究工作需要,现向您咨询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请您填写或标记答案字母,并请您......

    长江流域水污染、水环境现状及防治战略

    长江流域水污染、水环境现状及防治战略 长江水利网 2004-10-20 方子云 一、 长江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主要问题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水污染、泥沙淤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投稿须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 稿件的详细格式请参照本刊近期刊发的文章、投稿须知以及论文模板; 2.如果您是第一次投稿,请您先注册,并留下正确的邮箱、电话以及联系地址,以便联系,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