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浅谈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乡镇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本单位,而乡镇干部是党对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近年来开展的机关效能年、创先争优等活动,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了明显好转,但在少数干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干部队伍不稳定,人员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得来,出不去;这是多数乡镇干部最关心也最担心的问题。包括用人机制不完善在内众多因素的影响,干部被选拔任用的渠道太单一,根本无法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用人原则,这无疑对许多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乡镇干部肯上去、不下来;许多乡镇目前的状况是:编制基本都是满编,有的部门甚至超编,但除去退养的几名干部、再减掉借调的几名……,退养的自然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借调的一般也是“有借无还”。一些乡镇现已成为上级机关部门或相对较发达乡镇的“人才供养基地”,“人才你们用,工资我来付”,无疑加大了这些乡镇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这种情况,一般边远乡镇最为严重。究其原因,边远乡镇工作条件较苦为其一,其二是工资待遇难以跟上市县部门及其他乡镇,所以一些干部抱着进来了想办法出去,出去了想办法不回来的想法,这无疑很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
展。
2、干部整体素质尚须加强,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现在乡镇干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通过统一招考新进的干部及工作有一定年限的干部。新进干部一般拥有本科及以上学位,学位整体上有不断上升趋势,但多数是刚走出校门的人,工作经验严重缺乏,有少数年轻干部却心高气傲,不能虚心的向别人学习。其他干部工作经验丰富,但学位却普遍不高,都初中或高中毕业,至于一些拥有本科学位的,一般都是通过函授或成人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要缺乏些。但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为经验能解决一切,理论知识可有可无,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即使偶尔学习一下,也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用脱节。
二、解决途径
1、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一是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干部的考核应包含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群众同事评价、领导加评四个部分。工作业绩从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情况,及一年来受上级的奖励情况等方面来体现;工作态度考核内容包括全年的考勤情况、本职工作有无出现拖、拉、推现象,以及群众、同事和领导对全年工作中的表现所给予的评价。并将考核与干部的提拔、待遇直接联系在一起,促使乡镇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这就要求我们的考核能真正的做到公正、公平。二是对
通过借调等途径在编不在岗的同志,应具体制定一项专门的制度,如规定一个时限,一旦超过这个时限,要么返回原单位工作,要么由现用人单位接受,办理转编手续。三是拓宽用人渠道、优化乡镇干部的出口,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将工作能力强、作风硬的同志列入培养、提拔的对象。
2、加强乡镇干部整体性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精练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市县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及乡镇自身开展的学习讲座内容丰富,包含了理论知识,具体的业务知识及党风廉政思想,十分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要求干部能摆正学习态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担负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任。
第二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论文
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乡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乡镇干部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梯门镇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完善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竞争机制化。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这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从而使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使优秀的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促使乡镇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超跨感。
奖惩制度化。要激活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事业需要的良好精神状态,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一个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要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对乡镇干部进行考核,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乡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表彰、奖励和使用力度;对考核不称职或平时工作表现差的,采取告诫、降职、免职等约束措施。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多为群众着想,更加务实工作。
监督常态化。对乡镇干部的监督要多管齐下,加强日常监督,时时刻刻规范他们的行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把干部的谈心谈话、提醒告诫、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营造一个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监督机制的完善,能促使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疏通乡镇干部出口,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严格执行《干部条例》和有关规定,以政治上靠得住、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为标准,选好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虑民族比例结构、专业知识结构,结合乡镇党委换届、政府机构改革、农垦系统改革等工作的实际,在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的前提下,对长期在乡镇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进行有序、合理的调整交流,优化干部人才资源配置,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女干部的实践锻炼。
三、积极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稳定乡镇干部队伍
注重人本关怀。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要经常与机关干部交心谈心,了解工作中面临的具体困难以及乡镇干部的思想动态,听取干部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帮助机关干部解决困难,让乡镇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通过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将组织的关怀送到乡镇干部的心坎上,激励他们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积极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安心在基层工作。
进行待遇激励。在现有条件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干部津补贴的按时足额发放,并为其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如适当的交通、通讯补贴;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让乡镇干部觉得在乡镇工作也有干头;建立激励基金。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乡镇干部激励基金,用于奖励在乡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并做出出色成绩的乡镇干部,使乡镇干部在其岗位上保持奋发争先的精神状态。
抓好选拔锻炼。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任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作风踏实、工作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乡镇干部选拔到重要职位任职。完善培养锻炼机制,通过轮岗、交流、挂职等形式,加快干部流动。让乡镇干部感觉到只要把工作干好就有奔头,在压力中增强动力,激励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第三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思考
乡镇干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是党加强同农牧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直接实践者。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我们党 “三农”问题的解决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达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特别是在新疆,边远艰苦乡镇干部的工作还直接关系到新疆能否繁荣稳定,人民能否安居乐业,社会能否和谐
发展,因此,做好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我们结合富蕴县实际,针对如何加强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富蕴县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富蕴县下辖六乡三镇,乡镇干部共计739人。其中正科级干部27人,副科级干部85人,一般干部627人;男500人,占67.7%,女239人,占32.3%;汉族干部182人,占24.6%,少数民族干部557人,占75.4%;本科以上学历119人,占16.1%,大专学历343人,占46.4%,中专及以下学历277人,占37.5%;25岁以下32人,占4.3%,25至30岁192人,占26%,31至35岁201人,占27.2%,36至40岁113人,占15.3%,40岁以上201人,占27.2%。
近年来,富蕴县委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够适应农牧业和农村工作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是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我们把满足农牧业和农村工作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各级党校培训与自学、短期轮训、以会代训、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学历教育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大纵深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近两年来,我县共安排乡镇干部742人次参加了自治区、地区和县委党校的集中培训、调训。225人次参加了畜牧、农业、法律、财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先后4次组织149名乡镇干部前往浙江、上海、山东及区内昌吉、库尔勒、天山北坡经济带等地学习考察大棚种植、獭兔养殖等优势产业项目,43人参加了高等学历教育,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改善。
二是通过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得到加强。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步骤在乡镇干部中精心组织开展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同时,制定并推行了《富蕴县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富蕴县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形成了作风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在实际实际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以此激发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2008年至今公开选拔乡镇干部77名,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得到改善。
四是结合实际优化人员配置,边远艰苦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完善。近几年来,县委按照提高素质、优化配置、增强活力、强化功能的原则,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精简乡镇领导班子职数4个,提拔使用副科级领导干部40余人,异岗交流62人。这些举措,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4.5岁下降为38.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43.7%上升到62.5%。同时,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人员配置趋于合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二、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前面的分析看,我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总的状况是好的。五年来,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以年均20.6%、32%、53.75%的速度递增,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项目强县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乡镇干部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的能力状况。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已经实践并将长期实践的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乡镇干部的能力状况与现实工作需要之间始终处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动态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边远艰苦乡镇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精神状态欠佳
部分乡镇干部囿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能自拔,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出四种心理状态,或单独存在,或相互交织。一是盲目服从心理。满足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的工作状态,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安于现状心理。部分乡镇干
部思想比较保守,改革怕担风险、创新怕出乱子。有的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迷茫心理。面对我县农牧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有的乡镇干部思想准备不足、工作方向不明、角色定位不准,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
四是消极心理。有的乡镇干部精神萎靡,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面对机遇缺乏主动迎接挑战、知难而进的精神,消极应付工作,被动完成任务。在2007年县委组织的乡镇领导班子年底考察中,考察结论为“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被动”、“进取精神差”等类似缺点的班子成员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具有上述心理特征的乡镇干部只是少数,但若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乡镇干部队伍能力的提高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部分乡镇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与实现富蕴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标不适应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但从调查的情况看,有些乡镇干部对如何发展当地经济心中无数,对如何更好更快地带领农牧民致富无计可施,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模棱两可。有的领导干部因此当起“甩手掌柜”逃避工作。有的干部还沿袭着发号施令、我说你做、管种催收等几十年“一贯制”的工作方法。对当前农民亟需帮助的市场供求信息、产业项目选择、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问题感到无能为力。又如,面对农牧民之间、农牧民与村级组织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面对农牧民在公共事物管理上要求扩大民主的诉求,有的乡镇干部往往采取压制打击的办法,导致矛盾激化。在工作作风上,有的乡镇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宗旨观念淡薄,处处以管人者自居,不愿意扑下身子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有的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工作布置得多、督办落实得少,口号提得多、管用的措施少,强调客观的多、反思主观的少,唱功好、做功差。
(三)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不适应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的需要
从文化结构上看,全县739名乡镇干部中,高中(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277人,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62人(其中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83人),分别占总数的37.5%、62.5%。在具有非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中,55.3%是10年前参加工作的,62.4%是五年前取得学历的,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再从乡镇干部队伍专业结构上看,在具有大专文凭的乡镇干部中,文史哲及行政管理专业的干部占总数的64.7%,经贸、金融、法律、农技、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干部较少,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初高中毕业、无专业可言的“万金油”式的干部,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结构严重失调。尽管部分干部有比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但要在更高层面上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显得底气不足,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面前显得被动落伍。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224人,30岁至40岁的314人,40岁以上的201人,分别占总数的30.3%、42.5%、27.2%,呈纺锤形分布。年轻干部比例较低。
(四)边远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边远艰苦乡镇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有的即使有发展条件,也因为其他诸如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不容易出成绩,因此大多数人不愿意在边远乡镇工作,造成边远乡镇人才流失。
三、原因分析
乡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既有体制方面的因素,又有组织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教育工作不扎实。一方面对新时期乡镇干部思想动态、内心需要、情感诉求缺乏深入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有些空洞乏力,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切中要害,致使一些消极的思想发展蔓延。另一方面,对新阶段乡镇干部素质、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估计不足,教育培训内容滞后、方式陈旧,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用脱节的问题。
二是选人用人机制缺乏竞争性。由于干部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不健全且缺乏刚性,致使优秀的人才因职数、编制的原因不能及时充实到领导班子或干部队伍之中,已经“上去”或“进来”的人,只要不出现有病不能坚持工作、受到法纪处理、年龄到点这三种情况就能长期安之若泰,缺乏动力和危机感。近年来,各乡镇尽管也淘汰分流了一些不胜任的乡镇干部,但这是在乡镇撤并、机构改革、税费改革这样大的改革背景下,在县委、政府强力推动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运动式、突击性和被动性的特征,尚未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惯例、一种自觉行为。
三是乡镇干部工作环境差、待遇较低。乡镇干部特别是边远艰苦乡镇干部,他们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我县乡域分布较宽,下乡到村有时要走半天甚至更长,去县城出差开会时间长的要坐三四个小时的汽车,再者,乡镇与县直机关之间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难度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很多边远乡镇干部几乎没有周末的概念,遇到法定节假日还要继续工作,配套的奖励措施却跟不上,造成部分乡镇干部心里有情绪。有的工作辛苦也就罢了,可有时还往往得不到农牧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等,这些因素使部分乡镇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边远乡镇由于乡小自然条件差,干部经济待遇也对而言也比较差。因此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上进,心灰意冷,“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四是乡镇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乡镇干部要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和财政、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动物防疫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牧民,农村工作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工作面广,工作量大,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面对各项工作,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这让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如履薄冰,生怕有什么闪失。
五是乡镇干部提高素质的要求难以实现。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希望有更好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但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乡镇干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老百姓打交道。他们是做群众工作的排头兵,应该具有新时期做群众工作的新的本领和技能,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现代营销技术、现代行政治理理论与实践、现代执政党执政理论与执政能力等等。不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达不到一个合格的乡镇干部的标准,就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但大部分乡镇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说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如果没有必要的工作闲暇,就没有精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再加上没有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学习手段等,乡镇干部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几乎不可能,到地区、自治区级党校或其它高、中等学校进修学习的机会就更少,只能被迫在干中学。
四、对如何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干部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加强边远艰苦乡镇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多策并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转变作风、激发活力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为手段,全面加强边远艰苦乡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一)继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要在客观分析本地干部队伍素质状况、准确把握现实工作需要、科学预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基础上,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制定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到位。要按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总要求,针对各乡镇实际,分级别、分岗位制定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文化知识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应达到的标准,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2、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班次设置方式,坚持因人施教、以需定教。紧紧围绕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既充分考虑干部的共性要求,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干部的个性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在班次设置上,尽可能把知识结构相当、工作性质相近的对象集中起来办班,尽可能办时间短、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短训班,以提高培训效率。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政治思想性,又要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把政策法律、财税经贸、金融证券、现代科技、市场营销等知识作为重点,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各有侧重。
3、优化教育培训手段,拓宽教育培训渠道。要突破千篇一律进党校、上大课的单一模式,坚持以提高教育培训效果为最高准则,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培训内容选择相应的教育培训手段。例如,对理论性知识的培训,宜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对实用性知识的培训,宜采用现场观摩、实地操作等方式;对文化水平偏低、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对象,尽可能运用电化教学、实例分析、情景模拟、参观考察等比较感性的方法;对实践经验缺乏的对象,应采取跟班带训、岗位锻炼等方式丰富其工作阅历。要把党校培训、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大中专院校代培、实践锻炼、学历教育、个人自学以及远程教学网络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
(二)继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对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我们认为在干部考核评价过程中,主要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入手:一要注意考核评价乡镇干部的基本素质。内容应当包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心理品质等各个方面;二是注意考核评价乡镇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对乡镇一般干部重点考察其目标落实能力、协同工作能力、表达应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对乡镇中层干部重点考察其组织协调能力、上下衔接能力、计划能力和工作拓展能力。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乡镇一把手,要重点考察其总揽全局能力、宏观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三要注意考核评价乡镇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内容应当包括工作动因、敬业意识、精神状态、群众基础等。四要注意考核评价乡镇干部的工作绩效。重点从完成任务的程度、主观努力情况、长远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五要注意考核评价乡镇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在设定考核指标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计划、财政、经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尽可能把评价内容予以量化,并确保量化的指标上下口径统一、准确无误、切实可行。对不能量化的内容,如思想品德、协调能力、敬业精神等,要用客观准确、便于评鉴的语言进行定性描述。将一些对识人辨才意义不大、空洞乏物、可有可无的内容予以删减,突出能够反映干部本质特征指标,做到重点突出、简洁直观。
2、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一是把集中考察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坚持扩大民主,切实把群众的“四权”落实到集中考察的各个环节。考察前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将考察人员和对象予以公示,参加民主测评、述职评议、个别座谈的人员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且要达到相应的比例要求,以确保考察质量。考察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干部平时考核的主体作用,加强和规范日常考勤考绩、阶段性考评和公务员考核工作,以便与集中考察结果相互补充、印证。二是把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采用专题调查法、实地勘验法、统计资料分析法等方法求证有关数据。对干部思想、动机、态度等采用定性考核的方法,并与定量考核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对,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而对干部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特别要注意辩证分析干部政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政绩所依赖的基础条件和所采取的手段等因素,以及得票多少与工作原则、能力、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简单地以数字评价干部或以票取舍干部。三是把历史评价与现实评价相结合。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识别和评价干部,既要看干部现实表现,又要看其一贯表现,还要分析预测其潜能和发展趋势,前后对比识别干部,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评价干部。
(三)继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1、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选人用人实践中,切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思想观念。坚持凭实绩和能力选人,选靠得住、有本事的人,不搞教条主义;坚持在生动的实践中去发现和选拔人才,选实际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人,不搞主观臆断;坚持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去选人,选特长明显、人岗相适的人,不搞因人设岗。这就需要我们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革除按图索骥、墨守陈规的简单方法,立足事业发展需要和改善乡镇干部队伍能力状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当前,要坚决纠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年龄一道杠、学历一刀切”的机械作法。乡镇干部处于政权组织的最基层,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决策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以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年龄偏大并不必然意味着思想僵化,学历偏低也不意味着素质、能力差。因此,在合理把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同时,要淡化年龄、学历界限,真正做到唯德唯才是举。只要是实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就要大胆取用,使各个年龄、学历层次的干部都有被选用的机会,使其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景和希望,促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发奋工作,从而激发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
2、创新选人用人方法,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平台。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不仅要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和严密的程序,而且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乡镇实际的选人用人方法。一是加大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要坚持逢进必考制度,将公开选拔作为录用乡镇一般干部的必经渠道。选拔乡镇亟需的经济管理类、农业技术类、政策法律类等类型的领导干部,一般应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并不断扩大其比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二是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层次、范围和比例,并对竞争上岗中的笔试、面试、答辩等环节进行规范和完善,使其科学严谨,简便易行。乡镇干部分流对象以及乡镇内设机构中层干部、站所负责人、热点岗位人选的确定,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避免少数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3、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逐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能力状况。一是要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一方面,采取公开招录的方式,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直接录用为乡镇干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公开选拔的毕业生通过合法的程序安排到原籍所在的村任职,经过2至3年的实践锻炼择优录用。二是从县直机关派。要针对乡镇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县直机关干部到乡镇工作,大力推进县、乡一般干部、领导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并逐步形成制度长期固定下来。三是从村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中挑。村干部具有熟悉农村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较强的优势,事业单位干部中也不乏农业农村工作所需要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对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适时录用。当然,村干部、事业单位干部的选拔录用必须统筹考虑乡镇干部的整体结构,坚持从严把握原则,适当控制总量。
(四)继续完善新陈代谢机制
1、加强引导,为干部能下能出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新陈代谢不仅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当前乡镇领导干部职数和人员编制相对固定且要逐渐削减的情况下,相形见绌、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干部不能及时淘汰出局,优秀的干部就无法补充进来。同时,干部长期在一种相对安逸、缺乏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下工作,必然导致素质下降、能力衰减、斗志消融。所以完善干部队伍新陈代谢机制,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官不能民的问题,对全面提升乡镇干部个体及整体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把能下能出的问题摆在与选拔录用干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下的工作,使乡镇干部队伍在新陈代谢、良性流动中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舆论阵地,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升降去留,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减轻干部的心理压力。
2、坚持标准,拓宽干部“下”的途径。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的规定,干部“下”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刚性的,如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退休年龄界限的、因身体原因难以正常开展工作的、触犯法纪的,等等。这几种情形在实践易于认定,“下”的难度较小,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另一种是带有弹性的,如工作严重失误失职、不适合担任现职、工作能力较弱等,这类情形在实践中不易正确把握,“下”的阻力较大,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难点问题。要将这类干部及时调整出局,首先必须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准确估价。如前所述,要分类科学设定考核评价标准体系,改进考核评价方法和手段,使考核认定的结果得到群众和干部本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一是加大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对工作期间无重大过错,但考核认定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不能胜任本职岗位需要的乡镇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予以降职、免职或改任非重要领导职务。二是健全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通过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或专案调查的方法,对任职期间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或有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要促其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拒不辞职的,免去现职。属于选举产生的,要通过有关法律程序适时调整。
3、创造条件,保障“下”的干部切身利益。落实乡镇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作措施,一个重要环节是要解决好干部下来后的出路和待遇问题,让“下”的干部心平气顺、能够接受。一是对降职、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要根据个人特点和工作的需要,因才施用,用其所长,努力实现能力和岗位的最佳结合。要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下”的干部,对在新的岗位上成绩突出、且符合条件的干部要大胆重新使用,不搞一“下”定终身。二是对因离退休、到任期届满、身体状况差等原因而下的干部,应认真落实其有关政治、经济待遇。三是对被开除、辞退等不再具有公务员或干部身份的对象,要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供政策、资金扶持,寻找就业渠道。对无重大过错,属于正常淘汰分流的干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一次性或分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辞职费,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待遇。
(五)继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1、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乡镇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用科学的目标激励。要根据乡镇干部的岗位实际合理设定具体工作目标,并明确奖惩标准,激励乡镇干部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奋发努力。二是用适当的物质待遇激励。乡镇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条件艰苦。一方面,要针对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理顺财政供给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普遍改善乡镇干部物质待遇,改善办公、交通、通讯、住房等条件和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奖金福利分配体系,对目标任务完成出色、贡献突出的干部给予重奖。三是用适当的政治待遇激励。用政治待遇激励可以使干部感受到组织上对其价值的肯定,满足其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要积极培植和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彰,营造崇尚先进、催人奋进的氛围,达到激励本人、带动他人的目的。对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要及时选拔重用,决不让不事张扬、埋头干事、业绩突出的干部吃亏。四是用情感激励。上级党组织和乡镇主要负责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用真情实感去引导、感化和帮助边远乡镇干部,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激励他们勤奋工作。要依法保护乡镇干部的合法权益,对干部正当执行公务过程中遭到漫骂、殴打等侮辱人格和人身伤害的事件,要理直气壮地为他们撑腰壮胆,坚决依法从重从快地予以打击处理,增强他们对事业的归属感。
2、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乡镇干部的从政行为。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加强乡镇干部的管理,最根本的是要走制度管理的道路,依靠制度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把乡镇干部的从政行为导入规范化的轨道。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方针,着眼于勤政、优政、廉政,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四类制度:一是倡导类制度规范。从正面提出要求,告诫乡镇干部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明确是非界限和工作要求。如乡镇干部行为规范、廉政准则、目标管理制度等。二是教育类制度,侧重于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干部自我约束能力,防止不良行为发生。如政治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制度等。三是限制类制度。针对乡镇干部工作性质、职权范围等情况,对其行为作出严格限定,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空间。如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四是惩戒类制度。使干部对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达到警示、惩罚的目的。如责任追究制度、诫免制度、辞退制度等。要在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既要教育乡镇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级部门也要加强督办指导,强化检查监督,特别是要督促“一把手”带头遵守制度并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效能。
3、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乡镇干部的自律能力。在监督对象上,要把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管钱管物的站所负责人作为监督重点,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衡和行为失控。在监督内容上,要把重大决策、重要建设项目、大额资金使用、工作和生活作风等作为重点实施有效监控,注重了解干部职务升迁调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8小时之外廉洁自律情况,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在监督的途径上,要通过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和举报调处机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执法执纪部门的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第四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乡镇机关是最基层的政权、行政机关,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是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者。乡镇干部工作的岗位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对象是农民群众,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执行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如何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管理,提升干部素质,增强干部的执行力,重塑乡镇干部队伍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任务不明。当前有些乡镇干部在工作中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甚至不担当的现象,在工作中消极面对。
(二)责任心不强。当前我县的大部分乡镇干部多是农业农村工作组的领导和工作组长,但是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的他们没能很好的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发展,甚至有些干部对自己所包村不闻不问,不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农村工作上。
(三)组织不得力。部分乡干部在自己所挂包村的工作中不能发挥带头作用,甚至惟村干部意见是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组织协调村干部工作能力差。
(四)工作作风漂浮。一是个别干部由于身份限制提拔晋升无望,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或年龄过大等原因,思想消极,不主
动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存在懒惰、势利、扯皮等不良现象。二是个别干部开展工作,欠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三是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实际不足,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或靠主观臆断,既无措施也无实践,只是挂电话沟通并不协调解决。
(五)对政策不了解,宣传不力,业务不精。部分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依法办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方法仍沿用老一套,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农村政策不了解、不深入,业务能力不能主动学习深入。
(六)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差。一是不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对存在中的问题存在回避的心理,怕担当责任现象严重。
(七)流动难、流动慢,少数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乡镇干部除非被提拔成领导干部,多数干部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在同一个乡镇工作,少数干部素质提高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不注重学习。
二、形成问题的根源
1、经济待遇明显偏低。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工作中矛盾多,社会理解少,需要大量复杂的工作。由于乡镇财政紧张,福利待遇低,乡镇干部尤其是大部分干部只是事业单位性质,工作一二十年的经济待遇明显偏低,乡镇干部的工资水平与个体户乃至外出务工农民或者是公务员尤其是城
区的公务员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强烈的反差使个别乡镇干部的心理产生失落感,和不平衡,他们普遍感到“生活上没盼头,政治上无奔头”,不安心工作,得过且过,人心浮动。
2、体制不够健全。当前的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里有多少个部门,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乡镇干部顶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为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经常处于分身无术的窘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另外,在县、乡机构改革中,乡镇站所虽然大部分下放到乡镇管理,但体制并未真正理顺,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3、干部使用度制不够灵活。一是选人用人渠道单一。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多在原干部队伍中;对新充实干部队伍的人员,主要来自于新毕业的大中专生,选人用人渠道过于单一,范围欠广。这样的选人用人渠道,无法真正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广泛性原则,制约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使用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干部使用制度的终身制并没有从更本上打破,只进不出,只上不下,如此则容易造成庸碌之风难除,官僚主义之气难消,庸者不下,智者难上,导致干部的流动不畅,新老交替困难,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激活,新陈代谢功能得不到合理正常发挥,制约了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
4、学习意识不强。大多数乡镇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忽视理论学习,有的干部视理论学习为可有可无,不重视知识更新,靠
老经验、老方法决策办事,与科学发展要求格格不入;有的干部不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也缺乏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业余时间热衷于各类娱乐活动;有的干部虽然也在学习,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用脱节,难以虚实相结合,效果不佳。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一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拨付比例,加快结算拨付进度,适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不同数额的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的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三要适当组织干部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增强见识面,无形中增强干部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
2、改进作风,激励引导。一要要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研讨,树立先进典型等途径,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寓服务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日常管理工作中。二要要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妥善解决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他们的家庭困难,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照顾,如解决子女上学、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
3、拓宽干部队伍的录用渠道。一是由组织人事部门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流向,重点向乡镇倾斜,确保每个乡镇每年
都能分到几个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使之成为乡镇干部来源的主渠道,着力改变乡镇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第二,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完善起来,从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中,吸纳部分优秀人才,充实乡镇干部队伍。这方面主要采用招聘的形式,起点要高、把关要严、优中选优。第三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退出机制,从而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疏通乡镇干部队伍的出口,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4、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日常管理。一是严格学习纪律。统一规定时间,进行干部集中学习,将学习内容延伸至各所站工作的具体业务中,着力突出学习内容的新颖性、广泛性、实用性,集中抓好干部学习成效的检验。二是严肃整治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现象。严格签到考勤、请销假制度,工作日不得擅自离岗,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三是严格检查督促,狠抓工作落实。对那些因不安心乡镇工作导致任务完不成或出现不必要失误的乡镇领导、干部给予诫勉或组织处理。四是探索交流机制,适当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将乡镇干部的交流从党政班子成员层次向一般干部延伸,积极探索和尝试在有限的政策空间内推进干部异地交流,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中沙乡中沙村:邱春子)
第五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交流
如何培养造就一支发展型的乡镇干部队伍
当前,正值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精神重要时期,要完成毕节地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目标,培养发展型干部队伍最为重要。乡镇党委处于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最基层最前沿,既是乡镇改革发展目标的制定者,也是完成具体目标的实施者。“为政之要,贵在用人;发展之要,在于得人”。如何培养造就一支发展型的乡镇干部队伍呢?
一、做好干部培养规划,注重谋划长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型干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注重谋划长远。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发展型干部培养进行战略性、前瞻性规划。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抓紧选拔中青年干部是个长远的战略问题,最好搞个规划。”去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有关文件,分别就培养发展型干部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任务,为干部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提供了有力指导。因此,在培养发展型干部队伍上,一是要注重长线培养。要树立全局意识,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干部特点,从长远发展出发,对培养发展型干部作出规划部署,提出具体意见,切实增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二要注重优化结构。科学的干部队伍结构,应当是不同年龄段干部的有机组合和梯次配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应该是科学的年轻化,其目标是追求相对优化的干部队伍结构,以保持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过程中务必坚持合理的梯次配备,切忌搞“一刀切”,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优势,继续强调“老、中、青”三结合,以保证队伍的平稳发展和新老交替。三要注重培养质量。培养发展型干部,既要看数量,更要重质量,发展型干部不等于低龄化,更不能低能化。培养发展型干部的目的,是为了拥有一批有发展潜力、真正能战斗的“战士”,特别是重点岗位的干部,一定要业务过硬、素质全面。就乡镇而言,培养发展型镇村干部更要突出重点,强调质量,股级干部和村支书是镇直单位业务工作的骨干和村级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位置非常关键。因此,在培养发展型干部中,要始终把股级干部和村支部书记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常常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为乡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乡镇发展目标,培养干部创新精神
发展型干部的主要精神风貌是体现在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推动发展的能力上。因此,乡镇党委首先注重培养干部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发展型干部必须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只有政治上靠得住,这样的干部才能将所在部门、所在单位的发展放在第一要务上,想方设法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其次注重塑造干部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发展型干部一定要在事业上有追求,在工作中对自己高要求、严标准,精力要更投入、精力要更充沛、成效要更突出,力争在各自岗位有新突破,以事业上好的定位赢得好的作为。第三,注重培养干部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培养发展型干部树立远大眼光,在工作上有长远思路,勇于克服困难、乐于挑起重担、善于破解难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发展型干部的良好形象。第四,注重培养干部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首要的一点是发展型干部要解放思想,大力度推进改革,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要通过选派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聘请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讲座,到有关单位挂职锻炼等形式,让乡镇干部不断开拓视野,破除旧框框、老办法、不敢突破的思想;破除等待别人提供经验,不敢探索创新的思想;破除“唯上、唯书、不唯实”、怕担风险的思想,并把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学习借鉴外地的新鲜经验,在自身的实践中善于做结合的文章,做试验的文章,做转化的文章。如三塘镇近几年通过不断培养发展型干部,全镇开拓创新的干部不断涌现。比如哨岗村支部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种草养畜,积极推动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全镇实施“3221”/>五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在2015年完成核桃、马铃薯、种草养畜各20000亩,中药材、蔬菜种植各10000亩作出了贡献。
三、建立育用结合机制,让发展型干部“待得住”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注重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大胆选拔使用站所骨干和包村干部等一线年轻干部。通过建立育用结合机制,强化培养锻炼,注重选拔使用,让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服务基层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加速推进发展型干部在基层一线健康成长和早日成才。近年来,三塘镇先后选派了15名镇直机关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挂任职,选调了8名乡镇年轻干部任部门负责人,同时,有5名优秀年轻干部在股级岗位的交流中得到重用。由于镇党委在工作中大胆选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发展型干部,有力地推动了三塘各项工作的发展,全镇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有2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有4名优秀的年轻干部新进党委班子和纪委班子,有3名副科级干部提拔为正科级。由于发展型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又激发了其他干部的工作活力,股级干部、村干部纷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三塘发展的工业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由镇汇总形成了《三塘镇招商项目手册》,规划了8大类15个项目库,及时引进6620万元项目一个。并积极向镇政府建议初步规划岩硐口―马场工业园区和大方寨―松树坪工业园区,分别进行煤炭为主的生产和加工和农产品为主的生产和加工,以双工业园区推动三塘的经济建设,力争三塘镇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
四、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注重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要由基层党委去落实,基层党组织的思路、方法和目标须由干部去执行。因此,加强干部的执行力建设十分重要。否则,再好的思路、再优的方法、再宏伟的目标也仅是一纸空文。镇党委作为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在培养发展型干部中务必要求每名工作人员都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做好乡镇工作,不断增强自身执行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发展型干部。一要做工作落实的模范。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要及时安排落实,把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对落实好的、落实快的,表扬推广;落实差的、不落实的,通报批评;二要做反映基层情况的模范。通过多深入基层刨根究底了解实情,全面掌握基层抓落实的情况,适时形成督查调研报告,原汁原味向领导反馈相关信息,使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各单位、部门和群众的动态,为决策服务。三要做衡量优劣的模范。每年确定各单位、部门的工作目标,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做到随机考核、阶段性考核与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公平公正地评价各单位工作实绩,陟罚臧否,奖优罚劣,以正确的导向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三塘镇通过执行力建设的不断加强,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发展型干部。如村镇建设站和街上村支部的干部,结合镇情推动制定了《三塘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引进资金进行老街改造,强力推进绕街南环、北环建设,着手打通几条连接线,使三塘小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五、抓好综合素质提高,不断增长发展型干部才干
发展型干部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推动发展上,而还应该是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因为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发展型干部的综合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不断增长才干,才能与时俱进,做一名称职的发展型干部。乡镇党委要从五个方面抓好发展型干部的培养提高。一是抓理论学习教育不放松。“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只有加强科学理论学习,才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也才能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把一切智慧凝聚到乡镇发展上来。二是抓政治教育不放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对乡镇发展型干部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做合格发展型干部的最重要条件。如果政治方向模糊矛盾,就难当大任,难受重托。因此,要培养发展型干部胸怀全局,摒弃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起不加快发展就是苟且偷生的思想,把加快发展、构建和谐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发展好、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抓团结互助教育不放松。团结与否是检验一个发展型干部是否成熟、有无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搞好团结是凝聚人心、增强整体战斗力的有力保证。作为发展型干部,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与其他同志和睦相处,杜绝家长作风。做到以诚待人,容得下不同意见,容得下他人之短。还要妥善处理好因工作引发的矛盾。只有这样以大局为重,以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业为重,才能一心一意谋新时期发展,聚精会神搞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工作方法教育不放松。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之一。在基层工作中,工作方法是一门艺术。如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要注意灵活性。不讲原则,就会违法违纪,不讲灵活,工作又无法推动,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的工作需要强势推进,有的工作却又需要循循善诱;有的工作需要趁热打铁、一气呵成。有的工作又需要冷处理一下,等待时机成熟再加以解决。在对干部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注意关心干部职工的生活,以增强组织的温暖等等。五是抓形象树立教育不放松。形象是内在气质和外部面貌综合的直观的表现,是内容的表现形式。说到底就是党性问题、民心问题。作为发展型干部,通过内强素质,外抓发展,其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就会树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