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0:1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立项时间:2002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一字[2002]014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廖云儿,祝宝满 成果介绍:

本课题属综合性改革课题,前后历经六年,经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案例教学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希望的新途径”,它应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尤其是在教师教育中起步较晚。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直到1998年才确立教育教学案例研究项目。因此,探索如何把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我国的教师教育(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和职后的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案例教学法如何运用于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提高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师范生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是其研究目标。

经过近5年的研究和实践,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已在《天津教育》2007年第8期发表的“动态案例与教师教育”,在2008年第1期“数学教育学报”发表的“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数学评价能力与案例的作用”,是本课题理论研究上的主要成果。“教师教育案例集”(包括静态案例和动态案例),是实践中使用的教学案例。

“动态案例与教师教育”一文主要界定了教师教育案例的含义,首次论证了课堂教学录像可以成为教师教育案例源,提出了教师教育案例的分类:可分为动态案例与静态案例,动态案例又可分为课堂教学录像案例和现场案例,现场案例又可分为中教法教师现场案例和师范生试教案例。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拓宽了教师教育案例源,有利于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教育中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能力与案例的作用”一文阐述了教学评价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介绍了如何运用范式案例(我们称为静态案例)、课堂教学录像案例和现场案例(我们称为动态案例),培养、训练、提高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及其其它课堂教学能力的方式与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师范生的教师基本功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本课题编著的《数学教师教育案例》共包含14个静态案例和10个动态案例,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本可操作的案例集,这在国内是首创。

本研究课题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在同类院校中推广的价值。

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相适应研究

立项时间:2004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4]100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付仙梅,朱小平、刘晓雪、罗姣、刘菊花 成果介绍:

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又于2003年3月颁发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近几年在试行。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但是,目前高师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重学术性,轻师范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合理,脱离中学课程改革的实际;教学方法重单项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训练,忽视综合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师英语教师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高师英语专业肩负着为中学输送合格英语师资的重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课题组成员从立项起,就认真学习钻研了二个英语新课程标准,深入中学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中学英语教改现状和英语教师的素质,又反思高师的英语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自身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针对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种种情况提出了提出以下几点改革的意见:

1、培养目标的适应

从英语专业的角度看,培养目标的具体项目应确定为:

1)要有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语法,语言功能,话语方面的知识。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但也不必过分追求系统、完美。

2)要有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技能。这里特别要强调发音准确,因为学生受母语发音的影响,而且操不同的方言,发音准确的差异较大,入学时口语的基本功就不牢固。发音不准,误人子弟。

3)要有较好的英语交际语言能力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反应灵活,语言流畅、得体,有一定的创造性。

4)要有中学英语教学的职业技能。这里特别强调要能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新评价观念和方式。教师职业技能集中体现师范性的特点,需要大力加强。

5)要有一定的有关英语的社会背景知识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适应

课程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包括学科课程的排列形式,如公共基础课,2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科课程修习形式,如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如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等。高师英语专业应针对中学英语的选修课开设限选课和任意课,以适应中学英语课程结构的需要。提出了调整和修订了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它的师范性特点和新课程理念,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增添补换,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3、教学方法的适应

1)实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原则。2)实行师生互动的原则。3)实行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4)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5)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该课题对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推动高师英语专业有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适应中学课改要求,改革高师英语专业教学,发表于《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11月期。

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及建设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樊明亚,程有保、胡水华、叶阳 成果介绍:

当前,我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行政命令模式,另一种是补偿模式。行政命令式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质是高校追求“免费式”使用社会资源办学,补偿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行政命令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的缺陷,由于高校和合作单位都无法对实践教学给高校带来的利益以及合作单位损失的利益进行量化,必然引发双方矛盾重重,造成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变更,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开发实践教学本身价值成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模式的思维取向。探索实践教学基地的新模式根本点是克服实践教学价值的一维性,追求实践教学价值的多维性,以实践教学为立足点,以共享实践教学资源为原则,使高校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培养人才和社会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创造价值互存,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所有参与主体需求,达到多维有效地开发实践教学资源,使所有参与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实现自身利益,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成长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价值如下:学校成长的主要支点;政府创造区域竞争力的重 要举措;合作组织的竞争力提升主要手段;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转换与融合主要媒介。

构建成长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措施:

1、设立实践教学委员会。由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等组成实践教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教科文委,并有相关的法规规定该委员会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确保该组织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科学规划

根据服务社会和培养人才的宗旨做好规划是实践教学委员会的首要任务。一是做好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大纲教材、实践教学人才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二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多个主体成长路线的规划。把实践教学的多个主体成长目标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多个主体的成长目标实现。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依托,直接制约实践教学效果,决定了各个主体利益的目标实现程度。

3、实施绩效管理。对实践教学基地实行绩效管理:

(1)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的总目标分解成校企领导、指导教师、学生的目标,并制定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制定绩效考核标准表。

(2)绩效实施与管理

在每个实践教学期间,领导、教师、学生如实记录在实践教学过程的日常工作情况,并对照各个阶段应实现的绩效目标。每一周对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领导、教师、学生要进行探讨,积极寻求对策,制定具体的方案。

(3)绩效评估

在每个实践教学周期结束时,实践教学委员会对整体实践教学目标实现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进行沟通,并制定出修正对策,对实践教学绩效考核良好单位进行相应的奖励。

以构建成长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为目标,政法系以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为试点,与信州区法院、检察院、文化局、街道等单位建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从实践效果来看,合作单位、学生、教师感受到实践教学极大助推了自身成长,更自觉积极投入实践教学,初步显示出成长式的实践教学基地生命力。

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立项时间:2004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4]100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张香凤,周鹏 成果介绍:

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应对挑战,培养国际竞争型人才, 高校正推行双语教学,以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思维及世界眼光的人才。笔者在理论分析、亲身实践和问卷调查基础上,把教学中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发现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管理模式能帮助双语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强化双语教学管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一、高校构建多层次双语教学管理模式的必要(一)教育部对高校双语教学实施宏观管理

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校内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特别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同合作。我国高校自实施双语教学以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建立教学机制,加强双语教学中观管理

1、关注人才,建立双语教学人才库

首先,双语教学离不开双语教师的参与。其次,双语教学离不开双语专家的指导。双语教学只有在专家的指导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最后,双语教学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

2、注重环节,加强过程管理

高校双语教学管理涉及环节众多,教学管理人员须制定本院双语教学实施方案,指导教学实践,有效提高全院双语教学质量。

3、讲求实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客观评定双语教学质量,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或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注重指导,加强双语教学的微观管理

教师是双语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双语专家对双语教学进行微观管理,提高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或授课技巧,迅速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形成等教学任务。

二、我院双语教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一)我院双语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1、组建教学管理机构,洞察双语教学实施状况

我院双语教学管理机构成员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科成员和外语系资深教授组成,双语专家检查并督导全院双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形成双语教学管理体系,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建立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是实施教学质量全程监控的前提。双语教学实施前,我院明确双语教学的三种授课模式,并实施严格的程序管理。首先,严把前期准备关;其次,严把中期检查关;最后,再把终期评估激励关。

(二)我院双语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双语专家对双语教学工作指导力度不强

双语专家在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后,专家没有对教师作专业性或技术性的指导,只是责成他们限期整改,因而教师难以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2、双语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我院双语教学管理人未能帮助教师订购外文原版教材,也未能给双语教师提供培训或外出学习的机会。

3、双语教学的评价与激励不到位

我院在对双语课程进行评价时只作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没能与教学质量和知识共享相联系,致使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津贴高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全院双语教学质量。

三、完善我院多层次双语教学管理模式(一)加强全院双语教学的宏观管理

加强学习,提高我院双语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外语应用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督促双语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拟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全院双语教学的宏观管理。

(二)完善全院双语教学的中观管理

完善双语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发挥教学评估和教学激励的导向作用。首先应注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其次应建立薪酬和知识共享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加强全院双语教学的微观管理

从三方面加强全院双语教学的微观管理。首先,应重视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其次,应为教师订购外文原版教材。最后,应强化双语教学的过程管理,督促教师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和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全院双语教学质量。

总之,多层次双语教学管理模式能使高校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协调各种因素,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国际竞争型人才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桑志文,吴波、李伟均、柳仕飞、熊志华 成果介绍:

《大学物理》不仅是物理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也是数学系、化学系和生命科学系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由于扩大招生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而教学课时数相对减少,这与当代知识信息量迅速增加,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化拓展和更新,教材知识量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矛盾。对此,一方面对教师少而精地讲好每一节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迫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但是,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物理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课本、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尽管最近几年部分高校的部分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实际上其覆盖面也很窄,而且老师与学生只能在教室里,以面对面的形式接触,这样必将出现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少,每次师生在一起沟通的时间也很短暂,其结果是老师只能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且没有办法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的辅导;特别是现在各高校普遍实行流动教室上课,这在事实上造成了课后学生找不到老师,同时老师找不到学生这样一种短暂的接触、长期分离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正好弥补了现实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利用网络开展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讨论,学生通过互联望查找或下载与自己学习相关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我们将《力学》及其相关的“演示实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将有关的习题解答和思考题的参考答案一起挂到网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实施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做法很好。这种做法不仅拓展了教学空间、延长了教学时间,而且达到了处处是课堂,时时可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本课题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果。制作了《力学》教学课件及相关“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同时将《力学》的习题和思考题的参考答案一起挂到网上,并在物理与电子信息系2005级、2006级和2007级物理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中使用,学生反映良好。

在物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引导部分学生利用MATLAB软件模拟物理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养,另一方面为物理演示实验开辟了新的途径。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支持大学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原则和策略》2007年6月在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

论文《五阶非线性对光纤中高斯型脉冲传输特性的影响》2007年3月在量子电子学报发表;

《力学》教学课件及其“演示实验”见http/jwc.sru.jx.cn。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材建设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王仁炎,王霞、吕岿、胡清华 成果介绍:

长期以来,我系的“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甚至被错误地认为该课程不需要规范的教材。眼下正进行面向新世纪的师范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及与之相配套的新教材的编写。本课题在总结以往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日益丰富、成熟的教学经验,根据本系具体实验设施和教学特点,编制了一套有特色的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材及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1、成果形式

本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果。编写、制作了“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教材及其多媒体课件,并在我系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中使用。相应论文“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教材建设探讨”在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发表,“物理教学中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发表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架设了“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材建设网,网址:http://wlx.sru.jx.cn/wlx/srsywlsyzx/zxwusyyj/index.html

2、成果的主要观点与内容

(1)论文《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教材建设探讨》:提出了加强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阐述教材相应的体系及其特点。即在当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基于一般院校的教学条件、特点,建立适用的主教材,并补充选编的实验多媒体课件,以开放实验室和自制教具为拓展,实现与自编主教材的密切配合,加上实验研究考核体系,构建师范院校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立体化教材体系。

(2)论文《物理教学中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提出了物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即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物理与其他学科整合创新能力培养。把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培养本 科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做法符合教学规律,便于实施,可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教材《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及多媒体课件:根据论文所阐述的思想体系,完成了教材的编写和相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实验的误差理论和近似数的计算、常用教学仪器的性能和使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术和自制教具等内容;下编为中学物理实验精选,从当代教育理论出发,介绍了初中、高中的一些实验,说明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增强学生直观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材建设网:介绍了教材建设的基本情况;提供了一些课件和视频资料供学生学习、下载,便于资源共享;设置了意见、建议栏,听取学生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该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在三届四个班学生教育实习期间和结束后作了广泛的调查,从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看出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材是好的,与中学物理教材结合较紧密,符合教学实际,肯定了教材对实习期间的物理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学成效比较明显。同时促进了本系物理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人才培养模式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2005]17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杨咏,陈柳、周虹、方良、姚素蓉 成果介绍: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指导下,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人才培养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别从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机制方面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自2005年以来,经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高师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面对新世纪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高师音乐教育势在必行,高师声乐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紧跟时代脚步。首先要提高演唱水平及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关于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尚需加强。为了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高师声乐 人才培养还应当注重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声乐课程设置的综合性构建

高师声乐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德艺双馨,应当具备唱、讲、教、导等综合声乐能力,因此,声乐课程的综合性构建大致分:声乐理论、声乐技能、声乐实践三门声乐必修课,另外可以考虑开设声乐与文学、声乐与舞蹈、声乐与伴奏、声乐表演、歌唱心理、传统民歌等选修课。

3、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的设想

高师声乐课的要求各有所不同,教学内容各有侧重,课程设置呈多样性,因此,高师声乐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以配合课程设置的多样化要求,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师声乐课的教学方式式可以分为:声乐集体课、声乐小组课、声乐个别课三种方式。通过声乐课程的三种不同教学形式,实现高师声乐学生综合型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4、开设声乐表演课的必要性

音乐教学领域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之余,提高歌唱的表演能力,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当通过各种音乐表演实践活动,通过设置情景及生动的表演形式,通过对歌唱表演的探讨和评价,通过大量现代化教学手段观摩学习各类声乐表演艺术家的经典演唱,从中掌握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学生丰富的声乐表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本课题成果分别在《中国音乐》2007年第1期和《心声歌刊》2007年第2期发表。

强化实践教学与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邹毅,周鹏 成果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与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是2005年省教育厅立项资助的教改研究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不能认为加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就等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造欲即灵感与想象力。在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协作与辛勤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达到课题研究目标:即形成了对所研究问题的 理论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就积极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之中。2006年11月,我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题为“大学生学习现状、方式及思维能力”的问卷调查活动,经过积极思考和科学分析,我们形成了关于强化实践教学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思考,在进行理论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将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创新进行试验和总结。我们从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入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总结和研究学校在全院学生中开展的“教师基本功”竞赛,总结和研究在各系学生中开展的各种教学模式,如政法系的“模拟法庭”、数学与计算机系的数学建模竞赛、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学生参加全省及全国电子电脑竞赛以及各种第二课堂、各类社团活动和学生常规的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我们研究发现总结的结果是:单一的实践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训练技能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想象力。

为此,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更加丰富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形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并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体系,对大学教育进行系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信息技术在生物学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与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王艾平,徐卫红、林弘、黄炳华、罗朝晖 成果介绍:

《动物学》和《植物学》是高校生物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任务是给学生提供现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知识,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本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是把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生物学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即利用信息技术(主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来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创建一个广泛分布的,具有开放的、交互的、动态的、可在交叉平台上运行等特性的多媒体信息教学系统。这是一种新型的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与探索。

本课题主要完成了如下研究内容:(1)使用动态服务页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动态数据库对象ADO(Active Data Object)等先进技术,建立相应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全方位的教学服务;(2)完成《动物学》和《植物学》网络版课件的开发制作;(3)完成《动物学》和《植物学》习题数据库的开发;(4)网络教学平台中多种功能模块系统的设计开发(如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在线评课、网络教室、教学留言本等模块)。

我们把课题研究与生物学实际教学相结合,经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网络课程学生问卷调查中,《动物学》网络课程的学生评课得分为89.7,《植物学》网络课程的学生评课得分为85.8,结果表明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

1、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

2、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和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

3、从人机交互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视听效果,从丰富多彩的信息中得到了新型的教育模式;

4、既明显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课题研究既形成了应用性成果,如教学软件和网络课件光盘,同时也有理论性成果,如研究论文“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中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发表在《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5期;“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及其评价”发表在《上饶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高等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实践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黎爱平,马达才 成果介绍:

本课题属基础课程现代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前后历经二年,经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课题于2005年9月申报,2005年12月30日获省教委批准立项,自2005年9月起,课题组成员开始着手准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收集《高等代数》,《高等代数选讲》等课程教学相关资料,统计和分析有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研究《高等代数》,《高等代数选讲》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开始设计相关教改方案,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高等代数》,《高等代数选讲》课分别进行了现代化教改实验。改革传统的“四个一”(即一本教材+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高等代数教学模式,以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教学平台,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实施《高等代数》,《高等代数选讲》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了新型的高等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教改实验,本课题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了一定的收获,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数学基础课程(特别是全国硕研入学考试的课程)中应用现代化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课时利用率,比传统讲授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速度优势,大大增加单位时间内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使传统讲授中的精华更充分的展现,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高等代数的教学。不仅如此,它改善了教师的工作环境,是过去那种完全依赖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通过高等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实践,课题组初步建立了我院《高等代数》,《高等代数选讲》等课程的现代化教学素材,为今后建立和完善新型的高等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研究成果“高等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实践”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该成果论述了在高等代数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高等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种新型方式,如,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构建整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读书,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方式;编制思维方式流程图,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高师院校面向非环境专业公共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

建设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刘睦清,游汉兴 成果介绍: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组调查了近200名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了课程教学讲义,形成了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和对应的教学与考核方法。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有:

1、形成了一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文件

13(1)编制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各个方面体现了本课程关于“环境与环境保护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定位。

(2)课题组关于课程实践教学的三个方面(“一堂环境保护课”、“网络学习”“环境考察活动”)的设计,是在环境教育中把环境科学和教育学结合的一种新的尝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有积极意义的。

(3)提出了新的考核方法-实践活动考核。新的考核方法体现了环境教育重在参与的教学理念,比较符合公共选修课的性质。

2、编写了一本《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讲义、一本《中小学环境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课程讲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编写内容上充分考虑了修学本课程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环境基础知识水平的特点,提出的“新而不深、宽而不泛、系统而不冗杂”的原则,比较符合“公共选修”的教学要求。

3、本课程第一个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大环境意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规定为教学目的,针对性强,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升华环境保护的角色意识。提升了课程的社会效果。

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开课前和课程结束时,分别对选修本课程的175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开课前调查,认为“开设本课程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占81%,课程结束时调查为95%,提高了14个百分点;开课前调查,因为“喜欢本课程而选修”的学生占57%,课程结束时调查,认为自己和班级同学对环境课的“学习态度认真和比较认真”的分别为占93%和83%,“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占82 %,对课程“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5%。认为在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方面有收获或很有收获占89%。

二、成果去向

成果面向学校,制订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已经在学校公共选修课中使用。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评价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具有不单独设课和广泛性、跨学科性三个突出的特点。课题组提出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讲义等教学文件能够紧扣这三个特点,针对性、应用性强。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

高师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本课题组在公共选修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大纲制定、课程内容选编上所做的工作对于其它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有借鉴价值。高校教改立项课题成果推广及应用的管理机制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周鹏,郑大贵、徐健、张文伟 成果介绍: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管理层面对高校教改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进行有效的推动与促进。在课题组所有成员的通力协作与辛勤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已基本达到课题研究目标:即形成了教改成果推广应用的基本管理思路、制定了相关的课题管理制度、采取了相关的推广应用措施、形成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调研报告,为学院的教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教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氛围,使学院广大教师形成了教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的意识,使教改研究成果能真正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并保持了不断创新研究的动力。

一、研究过程及主要成果

1、本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就积极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之中。从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就针对以往在课题立项和结题过程中不太重视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的情况,重点对课题立项和结题的评审方式及标准进行了改革,在突出课题推广应用可行性及实践操作性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评审标准,为课题的立项和结题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同时,为了推进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还要求所有已结题的省院级课题必须撰写课题成果介绍,否则取消今后申报新的课题的资格;在此基础上,我们印制了2000年以来的教改课题成果介绍专辑,并在教务处网站上专门设立了一项“教学研究——省院级教改课题结题成果介绍”专栏,初步实现了教改课题成果的资源共享,扩大了教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的影响面和宣传辐射面。2、2007年4月,我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题为“上饶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活动,随后又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举办的“省级课题管理干部培训班”,通过这些活动,同时在教育厅相关主管领导的科学指导与大力帮助下,经过积极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我们形成了关于教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管理模式的理论思考,并写出《高校教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现状的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3、2007年5月,我们对学院2004年颁布的《上饶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饶师院办发[2004]5号)进行了修订完善,在广泛征求全院教师员工意见的基础上,于2007年10月提交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并于2007年11月起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原有办法的基础上,重点从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控、课题结题后成果的推广应用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而可行的规定,与此相对应,我们还对原有 15 的教改课题申报结题表格进行了更新完善,并新设计了《上饶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申请表》及《上饶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推广应用鉴定表》等,这些措施为学院今后教改课题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构建了教改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二、有待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建议与展望

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探索课题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激励机制,通过传播指导成果的操作方法与要领、组织成果应用方法的培训、引导参与推广的教师对教改成果进行后续研究等方式,以在教研室学习或课堂教学中推广为主,由单一专业向多个专业推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教改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良好的成果推广氛围。

文艺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饶师院教字[2006]11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余和生,应子康 成果介绍:

一、课题的缘起

本课题所指的“文艺学”课程,包括中文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文学概论》、必选课《中国文学批评史》、任选课《美学》和《马列文论》。都是一些纯文本形式、概念抽象、学理深奥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题围绕《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和《马列文论》等系列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不断的教学理论建构和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

我个人认为,文艺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主要从文艺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入手,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打破陈规,充分考虑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存在的思维惰性因素,主张文艺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元交流、平等对话的方式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申报了此项课题。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施“431本科创新教学模式”。“431”是一个时间概念,即:大学4年,通过专业 课程的教学和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大学三年级开始通过1年的“考研训练”为内容的研讨活动,融知识、能力、个性、素质一体的四年制本科创新教育模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整合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加减,而是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重新调整与组合。本项目把文艺学多年一贯、多校一面的一级传统课程——文学概论进行必要的整合,以教材〈文学理论教程〉为基础,第二、第三、第十六章重点讲授马列文论;第四、第十章结合美学的相关内容;第十三、十六章结合中国文学批评史。

3、教学理念的创新

树立和坚持“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引导读书,激活创意”的教学新理念,通过不断的教学理论建构和教学改革的实践,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考研升学需要为目标的文艺学课程创新教学的理念。

我们立足于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维的文艺学知识视野。从长远来看,一方面,它对教师在丰富的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临场策动能力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对灵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之能更从容的应对社会的选择和挑战。

三、课题的成果

该课题以论文形式获准立项,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因是教改课题,除了论文以外,还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份课堂教学讲义。因此,该课题有多项成果:

(一)论文: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素质创新.考试周刊 文教论坛.2007、9

2、文艺学课程多元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1

(二)教学课件:《文学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光盘1张)

(三)教学参考资料: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以童庆炳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教材《文学理论教程》为纲,将《教程》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融会成册,以5万字的篇幅总领了《教程》35万字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维的文艺学知识视野,具有手册性的作用。

(四)考研:

我们从2002级学生开始,开设了“考研试题”为内容的研讨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统计情况看,近3年来,中文系共考上近20名研究生,有四分之一是文艺学专业。其中,2000级(4)班侯春姿同学专科毕业两年后考上了江西师范大学的文艺学研究生;2001级(1)班的黄先贵同学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文艺学研究生;2002级(1)班的徐文同学考上了安徽大学的美学研究生。似可间接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现。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探讨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余秀华,姬虹、周荣华、揭新华 成果介绍:

本课题属经济类专业课程改革课题,它于2006年12月获准立项,计划2007年12月结题。经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经济实践的经济学职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子。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为:论文七篇(其中一篇公开发表)、八万余字:

1、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探讨(发表于《教育探索》2007年第12期)。

2、强化本国理论 完善经济学课程体系。

3、高校经贸专业课程讲授中的“放”与“收”

4、多元结合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5、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三化”

6、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7、普通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最终成果的主要观点是:高校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改革,要将本国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教材体系中来;教师讲课要做到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和学生思想实践,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和度量;要努力研究各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做到一课一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讲课中要善于做到“抽象概念实证化、具体问题互动化、难点疑点通俗化”,将每一堂课都出水平,讲出效果;要全面和及时调查和了解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经济行为,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的准确经济观点;要积极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新世纪高校经济类专业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式方法和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即从传统培养“专才”转为培养发展型且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通才”,加强经济理论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从传统的重专业知识转变为拓宽知识面、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育思想、增强能力培养,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研究成果来自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18 2006.8.~2006.12.我们开始了调查研究工作。我们从本校学生开始,采取座谈、问卷、个别了解等方法,掌握本校学生的具体要求,然后,我们利用出差学习等多种途径,了解外校经济类课程的分布和开设情况;同时,我们还通过网络,了解全国高校乃至国外高校的具体情况。2007.1.~2007.12.进行了理论写作。在写作中力争做到观点共同讨论、理论反复推敲、论证坚实有力、方法经受实践。在课题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本课题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是:地方性高校的实践性课程应当如何加强管理,使之产生更大效益。

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及应用

研究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揭新华,甘群、夏茵、揭晓海 成果介绍:

本课题将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摆在同一个层面进行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属于综合型研究。

一、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两大教育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是:以搞好德育为本;以抓好智育为基础;以强化体育为保证。二者的区别表现为:普通高等教育实施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侧重实学实用;普通高等教育强调普遍性和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突出行业性和适应性;普通高校课程改革注重职业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强调项目化。

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模式之间的共性:首先,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模式的组成要素是基本一致的。第二,都具有专业性。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与手段的采用等,都围绕着专业要求进行。第三,都具有阶段性。教学内容需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第四,都具有开放性。教学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社会实际,实行产、学、研三结合培养人才。

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1、普通高校教学具有研究性的特点,而高等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课程体系方面,职业技术院校通常立足实际,突出实用的特点;而普通院校在课程体系方面,通常是考试课、考查课、主干 课、非主干课的体系存在,课程的门类较多。

3、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抓好职业能力考核,;普通高校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虽然也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但是由于受学校教学传统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理论体系的学习与构建。

普通高校积累了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教学方法比较完善,可供职业院校借鉴的东西较多。高职院校应当在借鉴中创新,建立行为导向型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做法,体现出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特色:师生互动性、向实践教学的倾向性、教学的开放性等等。比较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使用行为导向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协调能力的形成、应变能力的形成。

地方性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都要迎合世界潮流,重视“产学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这方面,要更新观念,确立“能力本位”、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观念;要改革体制,在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完善机制,把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调控机制、激励机制搞好;要创新模式,遵循多样性、全面性、区域性、国际性、发展性原则;要加强“三个工程”建设:“双师性”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地方性高校不应该成为研究型大学,它与高职院校在产学合作教育的要求是趋于一致的。只有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大学,才有条件实现产学研三结合。

二、课题成果的先进性

具有前沿性。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和提高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将两类高校进行综合性优势互补分析研究,符合国家政策方向。

具有现实性。普通高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均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才智完全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为完善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体系贡献才华。

具有理论性。本研究借鉴了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联系本国本地区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理论研究。

三、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和研究报告。

1、揭新华、揭晓海:《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同异比较》,发表于《上饶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文章分析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二者都要以搞好德育为本、以抓好智育为基础、以强化体育为保证。

2、甘群、揭新华:《市场经济下普通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发表于《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22期。文章从普通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模式的特征出发,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普通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模式的大致发展方向。

3、揭晓海:吸取普通高校优点、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文章在分析普通高校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提出了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思路。

4、夏茵、揭晓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地方性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两类高校实行产学合作的建议和思考。

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黄剑玲,谭国律、徐晓晖、周玉林 成果介绍:

本课题组成员根据汇编语言的特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现行传统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摸索出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新模式,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课题的宗旨

1、积极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对汇编语言程序学习的畏难情绪。

2、使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题的目标

1、让学生了解汇编语言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促进我院汇编语言的教学模式改良和完善,建立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新模式,并加以完善和推广。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该课题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7月——2006年8月,收集材料、进行第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对本院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了学习汇编语言课程方面的心理、动机及学习中存在困难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和理论论证。针对调查情况,结合学科教师的本身经验及外校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本院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教学对策,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及改革措施。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分析、思辨、研究,将新的教学方法及改革措施应用于汇编语言教学实践中。第三阶段:2007年1月---2007年2月,进行第二次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我院汇编语言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良和完善,探索出适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汇编语言教学新模式。

第四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总结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经验,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提高,上升至理论,撰写教研论文。继续将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不断加以改进,以期在相关学科得到推广和完善。

四、课题的理论成果

1、论文《Turbo C 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和实现》发表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本文讨论了两种方法实现Turbo 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详细分析了混合编程时应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应用程序实例。

2、论文《基于Win32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发表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该文分析了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通过一实例阐述了Win32汇编语言与DOS汇编语言的不同点,研究了Win32汇编语言的特点,探索了Win32汇编语言的教学规律。

五、课题实践成果

在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新模式实践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软硬件开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比研究,重新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有87%的学生对汇编语言课程感兴趣,比原来增加了60%;有91%的学生认识到汇编语言的实用性,比原来增加了73%;32%的学生对汇编语言程序的学习具有畏难情绪,比原来减少了47%; 89%的学生能用汇编语言编制实用性程序,比原来增加了51%;73%的学生能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开发程序,比原来增加了67%; 56%的学生在课后有过自己利用汇编语言开发实用性程序的经历,比原来增加了52%。

实践表明:通过汇编语言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地利用汇编语言开发实用性程序。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新模式是一套具有特色、适合我院学生学习汇编语言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方向正确,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苏丽琴,李琴,施枚峰、刘华东 成果介绍:

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上来。中心聚焦在如何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因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成为自主学习者。束定芳(2004)提出,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的主要成分包括:(1)态度,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2)能力,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3)环境,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能力。听力教学是在多媒体语音室进行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学习资料,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但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态度和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却是使自主学习得以推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并不是有了网络多媒体的介入学生就一定会比在传统课堂中学得好。反之,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部分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而言,其效果就会比在传统课堂中更差。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转入网络语音室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行自主听力训练。然而,在实践中,教师观察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自主学习的效率不高。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找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便改进教学内容,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本课题于2006年立项,2006年4月,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制订了“听力自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和“听力学习调查问卷”,于2006年9月在上饶师范学院外语系本科二年级两个班共72人中实施了问卷调查。之后,课题组成员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相关的教改方案。从2006年9月起,选定外语系2005级(1)、(2)两个本科班分别为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一学期的教改实验,实施相应的教改方案,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研究成果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和思考”发表在《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听力日记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研究”发表在《教育探索》。研究成果已在部分年级或班级得以推广应用,并尝试在外校推广应用。

经过一年多的教改实验,本课题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了一定的收获,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还待解决的问题,如听力日记中要求学生记录所用的学习策略,因此需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但是目前一些教师自身对学习策略不了解,无法承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策略的培训任务;同时,介绍学习策略占据了一部分课堂教学课时,这使得课堂教学时间显得较为紧张,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听力学习上的失误和困难,并从心理、知识和方法上加以引导,造成少数学生面对困难不知所措,学习懈怠的情况等。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加以解决。信息技术在化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彭小平,谢建鹰、王学军 成果介绍:

本课题的宗旨与意义:

化工实验属于工程实验的范畴,对理科化学专业学生来说,通过化工实验能够学到工程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在化工实验中建立起工程概念。化工实验的每个实验项目都相当于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单元操作,伴随着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明显的工程特点。我校化工实验室成套教学设备少,实验条件与工科院校化工实验室还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化工实验教学要求。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课题主要结合我校化工实验的教学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工实验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扩展,同时对化工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化工实验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化工实验是我校化学专业本、专科学生学习化工理论技术的重要实践环节,化学专业学生在化工实验过程中得到有别于化学实验的工程实验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解决化学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培养,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在化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就是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就必须改变现行的化工实验教学现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使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日常的化工实验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更广、更新的知识,已经成为化工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方向。化工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切入点,就是要在化工实验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挖掘各类化工实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实化工实验教学的教学计划,获得在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下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解决化工实验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困难等问题。化工实验的教改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打破陈旧的演示型、验证型教学模式,贯彻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为主导的教学、教育思想,实现对化工实验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探索。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1、化工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收集;

2、化工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3、化工演示实验模拟、仿真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4、各类实验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技术;

5、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数据处理。本课题的主要成果:

1、发表论文:一篇数据处理方面的论文《Excel中基于VBA的嵌入式“化工实验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上发表;

2、课件及软件的应用:《化工实验知识准备课件》、《化工实验预习课件》、《化工实验数据处理知识课件》、《化工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等课件及软件(光盘)已经在2004级化学专业本、专科学生中应用;

3、研究报告:根据教学研究中的经验总结,写出了题为《信息技术在化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总结报告》。

本课题的实践效果与影响:

本课题属实验教学改革课题,在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成效良好。

课题研究者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和整合各类化工实验的各类教学资源,探索出一条化工实验教学与仿真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化工实验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工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有关的课件及软件在2004级化学专业本、专科学生中应用,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来说,化工实验属于工程实验的范畴所涉及到的变量多,物料多,设备大小悬殊,工作量大,采用的又多是工程方法,《化工实验知识准备课件》介绍了因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方法,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组织实验、从中获得可靠的结论,提供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化工实验知识准备课件》的学习感到化工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一般的基础课程实验不同,操作及要求也不同,加深了对化工实验的认识。《化工实验预习课件》对开出的化工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都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化工实验预习课件》的学习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学生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具体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初步认识,为下一步在实验室正常操作打下了基础。《化工实验数据处理知识课件》主要介绍化工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有三种:列表法、图示法和回归分析法,课件对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学生通过对《化工实验数据处理知识课件》的学习,了解到化工实验数据处理很多是以经验公式或准数关系数中的常数和系数的求法,要掌握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以便进一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规律,获得结果。《化工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用学生十分熟悉的常用软件Excel编制,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软件利用Excel超强的计算功能、表格功能、绘图功能、函数功能以及Excel提供的宏语言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简称VBA),实现了化工实验教学中自动查找实验物性数据、自动转换实验原始数据、实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操作等任务,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学生通过《化工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学习到化工实验的常用处理方法和步骤,解决了学生处理实验数据中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同时对常用软件Excel有进一步的认识,许多同学 跃跃欲试,尝试利用Excel解决类似的问题。课题研究者对收集的许多化工实验教学的模拟仿真软件等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丰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工实验教学的内容,对不能开出的化工实验是一个补充。学生通过化工实验模拟软件学习到其他实验教学内容,加深了对理论知识及实验原理的理解。

化工实验内容很多,我校化工实验条件与工科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仪器设备紧缺、化工实验课时安排较少,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研究与探索化工实验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尝试对化工实验教学进行新的教学改革,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经。

综合设计性近代物理实验开发与教学的探究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饶师院教字(2006)11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杨建荣,毛杰健、叶冬连、吴波、吕岿 成果介绍:

本课题研究了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了实验教学方法;在学校现有设备条件下,开发了新的近代物理实验内容;提供了为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服务的部分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多媒体实验课件等;构建了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具体做了如下几点工作:

1、完成研究报告10篇

对新开的近代物理实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报告: 提出了“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的实验教学方案和总结了实验结果; 提出了“夫兰克—赫兹实验”教学方案及总结了炉温和灯丝电压对激发电位的影响; 总结了“电子衍射和银的晶体结构实验结果”和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教学方案; 总结了“光拍法测光速实验中外光路调节的实验技巧”; 总结了“纳米铜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研究了“影响光栅光谱仪工作效率的因素”; 分析了“信号特征对晶体电光调制的影响”; 探讨了“光电倍增管响应度”;

对“微波等离子真空刻蚀实验”进行了开发与探究; 研究了“激光双光栅法测量微小位移”。

这些综合设计性近代物理实验的分析研究实验报告,对提高相应的实验教学效果,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已被上饶师范学院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物理系实验教学采用,发表在“http://wlx.sru.jx.cn/实验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代物理 实验”网站上。

2、编写了7个新实验的讲义 它们分别是:

NaI(T1)单晶能谱测量实验;单光子计数实验; 晶体电光调制实验; 光栅光谱仪实验; 激光拉曼光谱实验讲义; 椭圆偏振测厚度实验; 电子衍射实验等。

制定了新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已被上饶师范学院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物理系实验教学采用,发表在“http://wlx.sru.jx.cn/实验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代物理实验”网站上。

3、设计和制作了7个近代物理实验教学课件 它们是:

NaI(T1)单晶能谱测量实验课件; 单光子计数实验课件; 光栅衍射实验仿真课件; 拉曼光谱测量实验课件; 纳米微粒制备实验课件;

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数测定实验课件; 声光效应实验课件等。

这些课件对学生进实验前预习,实验后总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已被上饶师范学院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物理系实验教学采用,发表在“http://wlx.sru.jx.cn/实验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代物理实验”网站上。

4、发表学术论文8篇

在已发表的8篇文章中,提出了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开发的思路和方法,研制了综合设计性实验仪器,得到了生产厂家的资助(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开发的思考,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具体研究了综合设计性声光偏转实验方案及教学,为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范例(综合设计性声光偏转实验方案的研究,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做法(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上饶师范学院学报);作为开源软件Moodel 构建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构建了近代物理实验网络信息平台(基于开源软件Moodel 构建网络课程管理系统,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另外,课题组成员,在物理学的其它领域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1)杨建荣, 27 毛杰健,Soliton solutions of the coupled KdV system from Hirota’s bilinear direct method, Commun.Theor.Phys,2007,12(SCI收录);(2)毛杰健,杨建荣,广义变系数KdV方程新的类孤波解和精确解, 物理学报, 2007,9:5049;(SCI收录);

通过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受到同行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对近代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由于时间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验课件的质量不高,有的达不到仿真实验现象的水平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5]17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陈晓芳,汪晓万、袁平、姚素蓉、方良

成果介绍:

高师音乐专业是为中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即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并且具有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较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而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却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培养,导致了我们毕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中学音乐教学的工作需要。

本课题研究的展开基于对高师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这一倾向,并结合我系近几年学生教育实习实践反馈的情况,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应从课堂教学实践抓起,课堂不能只限于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把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对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形式、课时比例等方面,结合中学音乐教育的实践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中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二)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第二课堂是学生参与实践的最佳途径,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它既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扩展和升华,也是检验课堂教学实践的手段。应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校内与校外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艺术价值,同时也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应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高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和音乐教育教学理论,而且要能综合运用,教育实习是获取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但目前的教育实习时间安排不够科学,建议能进行预实习,使教育实习能取得较好的效 果,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题研究成果:

1、《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54页刊出;

2、为音乐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与修订提供依据。

普通动物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5]17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罗朝晖,王艾平、林弘、林国卫 成果介绍: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涉及动物形态解剖、分类、生理和进化等内容,以往主要依靠挂图演示指导,现存挂图容量少,破损陈旧,优质挂图难以购买,随着各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普通动物学实验多媒体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1、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实验条件

为加大本科基础教育,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努力地更好地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围绕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为此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制作普通动物学实验课件非常迫切,有助于实验教学从演示型实验、验证性实验向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使那些较抽象的概念和分子水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优秀教学环境,使实验教学上档次。

2、采集丰富实验素材,制作完善教学课件

自05年该课题立项后,05年7月-12月,无脊椎动物实验素材建立,06年1月-2006年6月,脊椎动物实验素材建立,共采集制作了动物实验标本200余种。拍摄、扫描收集实验照片、插图1000余幅,其中自拍400余幅。实际采用344余幅。制作、收集有关三维动画、教学录像150余分钟,其中自拍自制30余分钟并采用。后期课件制作完成,并都在05级本科生中试用;06年7月-07年6月,实验教学课件试应用于2006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专科班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并修改完善成型。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实践,该课件现在07级本科教学中正式投入使用,将知识、技能、方法、创新等教学要素及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在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较好地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共同发展的目标。

3、涵盖动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生物实验教学模式

该课件共分18个单元,其中无脊椎动物学实验和脊椎动物学实验各9个: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脊椎动物学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解剖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十 低等脊索动物――文昌鱼 实验二 动物的细胞、组织和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十一 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三 原生动物--草履虫的采集、培养与观察 实验十二 鱼纲的分类

实验四 腔肠动物---水螅的采集与观察 实验十三 黑斑蛙(蟾蜍)的内部解剖 实验五 日本血吸虫和猪带绦虫 实验十四 两栖纲分类

实验六 原腔动物(线虫动物门)--马蛔虫 实验十五 爬行纲(蜥蜴)的解剖及分类 实验七 环节动物---环毛蚓 实验十六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八 软体动物门---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的观察和解剖

实验十七 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

实验十八 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实验九 节肢动物门---螯虾和蝗虫

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实验教学中使用、修改、应用,师生反映实验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好,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师以课堂讲授描述为主要方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师生互动式素质教育观,并通过教学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变封闭的知识传递、手把手的讲解为开放的技能应用开发和探索性的实验研究;克服了教学挂图不全,使用不便的缺点,节约了实验材料,降低了实验成本。结合本地动物资源特点,发挥我校教学资源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地方特色。多媒体教学效果形象生动,更易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理解理论知识。缩短描述性讲解过程,降低老师指导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实验过程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创造学生认知机会,使实验内容更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研究性。

4、教学中不断丰富完善,目标精品优质课程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课题研究团队将继续添加实验素材,征求师生意见,努力完善课件建设,使之与先期制作的动物学理论教学课件形成链接,建立完整规范的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资源库。为《动物生物学》课程将来发展成为院级精品课程、省级优质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大学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的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5]95号、饶师院教字[2005]17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付敏,周景、杨静 成果介绍:

大学物理是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含实验)时数 已由原来的144学时缩减为现在的90学时(或54学时),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问题:课时少﹑内容多,如何保证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而大学物理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目前存在实验训练时数少,实验内容滞后课堂教学内容(甚至不开实验)的现象,这使的实验训练的效果大大降低。针对这些情况,在大学物理理论教学上,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形成模块化观点;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考核方式上进行更新和改进,构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措施。

1、大学物理实验的改进方案

在对现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观点,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想法,再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上提出了较先进的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营造一个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2、大学物理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在大学物理教学上,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出了一些措施,纠正了认识上的一些偏差,从创造思维的新视角,努力挖掘大学物理教材的创新素材,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提出了模块化观点,但现在没有与之相应的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成果形式:

1、论文一: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科技信息2007年第22期

2、论文二:大学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待发表)

3、论文三: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思考(待发表)

4、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问卷调查表

5、《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结构表

改革有机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5]17号

课题组成员:谢国豪,叶红德、肖竹平、谢嘉霖 成果介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验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专业素质,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中学习和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如何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县、区或农村,由于高考不进行化学实验操作面试,加上当地中学的条件大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很多中学把实验当作理论课讲授,学生实验

操作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实验动手能力较差。而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和提高化学专业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地方性高校化学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于2005年5月向教务处申报了该课题,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这个侧面,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验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本课题完成了课题立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课题主要研究成果:

1、结合所开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重新编写了《有机化学实验问答》讲义并发给04级、05级、06级学生使用,学生反映该讲义对他们在实验前预习、实验后复习都有很大帮助,也得到同行的普遍好评。

2、发表研究论文一篇: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7(3):70-72),该论文从整合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实验;重视实验预习;实验前的讲课;实验过程的指导与评价;学生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本研究课题在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观点。对其它实验课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编印了《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并在04级学生中使用,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尤其是操作的规范性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重新设计了学生有机实验情况登记卡。我们对05级、06级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实验情况都做了记载,既有实验操作的总体评价,也有涉及的操作掌握的情况,为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进行个别辅导和强化训练提供了依据。

展望:

1、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建议在化学系其它专业实验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

2、在化学系建立仿真实验室后,我们将开辟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实验预习和模拟实验的途径。

对英语听力教学中预测训练的调查与思考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5]17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刘晓雪,蒋皓、章福彬、苏丽琴、李小红 成果介绍:

随着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聋哑”英语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人们对听力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视,国内很多学者对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以及训练学生在这方面的方法等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听力预测训练就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因为预测训练是英语听力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步骤,预测的训练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本课题首先对“预测”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了解释和分析。纵观不同学者的阐述,“预测”是根据已知的信息推测出未知的信息。那么,在英语听力训练中,“预测”则是在听音之前,根据已有的信息如标题、题后选项等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推测;或在听音过程中,根据已收到的信息,对前面的推测进行修正、补充,并对后面的内容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推测。这种推测的能力即预测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听力训练的基本技巧,是口头语言理解的重要途径。所以,对材料预测能力越强,听力理解水平就越高。

其次,本课题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其中英语教师30份,英语专业学生160份,公共英语学生200份(文理科学生各一半)。收回有效问卷375份,其中英语教师29份,英语专业学生155份,公共英语学生191份。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听力预测的认识,在听力训练中使用预测的情况,预测的效果以及进行预测训练时遇到的困难。

调查的结果表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听力预测训练的力度和效果还不够,在培养学生预测意识方面严重不足。学生在听力预测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缺乏预测习惯和进行预测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以及不懂预测技巧等。

再则,根据目前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使“预测”为提高教师的听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服务。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利于培养学生预测的习惯;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以利于加强预测意识;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知识以利于提高预测的效果;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利于训练预测技能。

本课题的成果“浅析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及纠正措施”和“对英语听力教学中预测训练的调查与思考”分别发表在2007年的《边疆经济与文化》和《教学与管理》刊物上。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立项时间:2005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5]17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徐芬芬,叶利民、徐卫红、王爱斌 成果介绍:

依据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改革。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并且提出了后继改革的措施。

一、选题背景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也是植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实验教学在该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分析、研究、判断、推理的科学方法及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但是,现在多数师范院校的实验课偏重于对已学过知识的验证和巩固,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工作及成绩

(一)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植物生理学实验中,实验教师课前把实验材料培养好,试剂配好,仪器调好,上课从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讲一遍,然后学生照此做一遍,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现在的做法是:课前在教师指导下找部分学生代表培养实验材料,配置试剂(学生代表按实验轮换,使每人都有参与机会)。课前让学生多预习实验指导然后写出简明扼要的操作方案,上课时指导教师只用几分钟点明注意事项及精密仪器的操作,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一个实验过程后,改变过去学生照抄实验指导写出一份报告的做法,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鉴定的实验,让学生分析下列现象和问题:在研磨植物材料前加入CaCO3和酒精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重复点样时必须集中到一个点?层析时,层析液为什么不能淹没总样点?提取液中的色素为什么能分开?叶绿体色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在反射光下为血红色,为什么?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荧光一般在反射光下能观察到,是否荧光只向反射光方向发射?层析后的滤纸为什么要避光保存?

(三)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对跨世纪人才具有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植物生理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学生做了大量植物生理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一个较综合的实验,其做法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提出问题,题目可参考教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正;设计方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出最终方案;理论假设,启发学生提出有科学性的假设;探究发现,探究发现是学生实施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意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时处理反馈信息,为学生铺设符合认知规律的探究过程和思维坡度。在学生探究中指导学生科学取样,设置对照,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结果分析,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演绎注意事项之间的因果关系,让学生从具体、个别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原理。结果分析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如果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设,则假设的可信度提高,否则,要分析原因,进一步实验和验证。在进行结果分析时,使学生明白被否定的假设对科学研究的意义与被肯定的假设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研究的成功与否,在于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总之,在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几年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本课程,有的毕业论文已公开发表,报考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也逐渐增多。

高师化学专业学生说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6]11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张婉佳,高兆芬、陈发云 成果介绍:

本课题属化学教学论教学中学生实践活动方式的改革课题,前后历经近两年,经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师化学专业学生说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对策,对学生的化学说课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针对问题采取了案例教学、研制了化学说课评价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说课的本质、及时了解自己在化学说课实践中的不足,引导学生研究说课、说好课,在说课的研讨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准备好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技能。

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问题的收集与汇总,在往年化学学生说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07年的上半年对04化(1)班的学生进行了两轮说课的实践与研究,在第一轮说课的过程中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收集和汇总了说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成四类:

(一)、说课与上课的概念混淆;

(二)、对中学化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不熟悉,教材分析不够到位;

(三)、教学程序的解说思路不够清晰;

(四)、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来实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确定了示范教学与模仿训练的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有:

(一)采用案例教学进行示范引导,选用初、高中不同年纪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的编写和现身说课,并对容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解说,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什么是说课,怎么说;

(二)有针对的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如:元素化合物类、基础理论类等)让学生练习说课方案的书写再进行第二轮说课的实践训练,促使学生在写中熟悉教材、分析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在说中强化教学语言训练;

(三)编制化学说课评价表,利用评价细则来促进学生较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说课方法、理清说课思路、保证说课质量。为此,我们结合上述问题和有关评价原则,研究和建立起评价体系,依据评价指标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课思路的形成。

我们为解决学生说课容易出现的问题而编制的评价表有利于教师把握和调控学生说课的进程,教师和学生在说课的点评、自评和互评中有据可依、有话可说,能够促进学生说课小组活动的顺利展开,为学生训练语言表达提供了平台,也为化学说课的思路提供了线索,是化学说课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我们就此撰写了论文《高师化学专业学生说课评价的研究》,已在上饶师范学报07年第6期发表,该文整理了化学说课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化学说课教学积累了经验。

关于新形势时下我院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6]11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黄海金,胡久荣、张来军 成果介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模式逐步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呈现复合式的发展趋势,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专业大一新生第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和要求就无法达到新形势时下社会对学生所需要的要求,为此,我们根据

多年从事一线实验教学的经验和实践,对新形势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1、重新修订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新大纲主要是从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出发,着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自我设计简单的有关实验。大纲还要求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性的相关问题。

2、编写实验指导书

由于我院化学实验资源与重点院校相比非常有限,他们编写的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我们都无法开设,为了改变这种形势,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及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编写了《无机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一书,该书分六部分,收集了32个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及实验现象。有了指导书近几年实验相对比较固定,从而节约了我院有限的实验资源。

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

实验考核作为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它不但要检测学生的结论,更重要是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个性品质作客观评价,以期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我们将过去的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学期末笔试,调整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使学生既重视理论上的应用,又重视操作上的实践。平时每次实验考核标准有分为:实验预习(10%)、基本操作(30%)、实验态度(20%)、能力(15%)、结果(10%)、实验报告(10%)、卫生(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样的举措促使学生重视每一个实验,每一个基本操作,认真对待实验的各个环节,如以往一些不合格实验,过去是老师要求学生重做,而现在是学生自己主动要求重做,学生的基本操作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定也更为客观。

然而,这项工作还需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来进行,与时具进,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体育专业理论课“创新意识”培养的实验研究成果介绍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赣教高字[2006]114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王俊奇,孙作桦、刘国华、张林宝、汪明旗 成果介绍:

体育系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为实现此目标,体育专业教育不仅要完成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素质的传授和培养,同时还要

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针对体育系学生好动的特点,采用实验教学是否更符合体育系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对体育系学生就"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验研究。

本试验从2005年10月上旬到2005年11月15日,为期六周,实验对象为体育系上运动解剖课的男女学生.主要进行了拼装人体模型(主要以骨、关节、肌肉为主)、口试、知识测试.测试的方法是在三个同年级、同一位教师和同在一个教学环境中的96名学生分成三个班,随机抽取一个班32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余64名学生为对照B组(混合教学组)和对照C(一般教学组)组。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教学方法实验前后,其人体骨的拼装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在人体骨的拼装方面优于混合教学组和一般教学组,其中实验组人体骨的拼装有显著性差异,与混合教学组也有显著差异。在口试和笔试上同样如此。这三组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相信实验组成绩优于其它组完全是因为“自主创新”教学造成的结果。

根据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策略:

1、上操作课,教师的有效指导不可轻视,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2、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一次课有规定的复习内容和新的内容,而新的内容一堂课只学一种,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新的知识。

3、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对操作课的优劣得失进行改进。

4、人的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强化才能固定下来,而强化的最佳手段是提供直接的第一反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在每堂课结束要有一个简短的综述,向全体学生指出优缺点,这种强化越及时、越到位,效果就越好。我们在实验课中始终贯彻这一点,使学生的条件反射得到加强,结果操作熟练程度和辨别教具模型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成果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代教育学十分强调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掌握知识的方法的培养。本成果运用于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以后,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扎实的基本技能。

成果去向:以体育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课程研究》2006年7期16-18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改进研究

立项时间:2006年

批准文号:饶师院教字(2006)11号 结题时间:2007年

课题组成员:余国林,李旭荟、叶芳、林建军 成果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教育部规定在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核心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概论》课现已开设多年,各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不少成绩和经验,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该课目前在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该课的教学实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课题主持人和其他成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该课教学的实践和教改研究,认为该课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概论》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尽管《概论》是高校“两课”中的核心课程,但由于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关心较多的都是经济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政治理论逐渐失去了热情和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会产生一些的负面作用,使大学生很容易对《概论》课产生漠视甚至抵触心理。

2、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

教学内容的重复主要有二方面:一是与中学课程内容的重复。二是与大学其它几门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重复。这样内容重复讲,如大学教师讲课再缺乏一定深度、没新意、不生动,学生更会失去兴趣、感到厌烦。

3、教材编写与选用的存在问题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大部分省市和高校都在原编写《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础上,又继续组织编写了《概论》教材,版本非常多,编写水平也高低不一。而不少高校由于种种原因,选用的教材并非都是质优版本,而是采取“地方保护主义”选用了一些泛泛之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

从近几年对《概论》课的教学实践看,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手段落后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原因。《概论》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如果仍按过去那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讲稿再加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便很难从全方位的角度揭示《概论》的精髓,很难体现该课的生机和活力,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问题

由于《概论》课建设时间不长,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与该课的教学要求,也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特别是也还有一部分教师理论水平较低,研究能力弱,教学经验缺乏,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困惑和疑难,不能予以正确分析和释疑。这样更是影响了该课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改进《概论》课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1、选聘教师要严

我们要使《概论》课真正取得实效,一要加强对教师的政治使命感教育。二要加强对教师的政治理论培训。三是对《概论》课教师的选聘,要严把质量关。

2、教学内容要力求精、实

在《概论》课内容的把握上,我们首先要抓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其次要加强对《概论》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学生普遍关注和提出的热点、疑点问题的研究。其三,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将《概论》中的基本理论与现实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讲解。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创新

首先,要开展对《概论》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掌握教学规律。其次,要积极探索课堂讲授与讲座、讨论、参观、看录像等辅助教学的结合方式,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社会大课堂)学习活动。

在教学手段上,高校要加大对“两课”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尽可能多地装备多媒体教室。

4、考核方法要多样化

一门课的考核方法是否得当,对提高该课的教学实效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各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改革考核方法。

5、加强《概论》课的组织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

首先,高校要健全责任制,建立院系领导亲自授课、听课制度。其次,要发挥教研室(组)的重要作用,建立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问题的制度。其三,要建立教师进修培训和聘请外校学者来讲学。

第二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推荐书目)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

(二)》(初等数学研究)推荐阅读书籍

教材

[1] 张奠宙,张广祥.中学代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奠宙,沈文选.中学几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参考书

国内部分

[1] 李长明,周焕山.初等代数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葛军,涂荣豹.初等数学研究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1999.

[3]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国外部分

[1] 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 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

(一)(数学中的归纳和类比)[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

[3] 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

(二)(合情推理模式)[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

[4] G·波利亚.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5] R·柯朗,H·罗宾.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增订版)

[6] F·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一)(二)

(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 图书馆/数据库总览/超星电子图书库

 卓越网http:///

第三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打印)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流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 和 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次)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 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2次)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次)6.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 多元化、评价方法 多样化 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 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 学习过程。

7.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8.《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 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目标动词。(2次)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2次

1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11.“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过程性原则、现实性原则、探索性原则、。

12.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 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13.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中学数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特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14.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 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任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15.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 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16.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7.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导入与结束技能,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板书与应用多媒体技能,课堂观察与倾听技能,课堂启发引导与提问技能,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三维课程目标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9.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六个核心概念是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0.中学数学教学常用方法

讲授法,探究式,合作学习。

21.数学教学基本功包括 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22.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23.数学课程的内容具有 现实性,挑战性、整体性。24.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分析数学学习背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数学教学模式,设计数学教学策略,设计课堂评价方案。25.数与代教内容主要包括

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26.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词: 定向,架桥,质疑,揭晓。

27.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应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原则。

28.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具体目标。

29.《标准》的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 学生 发展及改进 教师 教学。3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1.初中数学内容的四大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32.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理智能力发展,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33.“课题学习”是一种具有 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 和 开发性 的数学学习活动。

34.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发展性。

35.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综合化,过程化,现代化。

36.以学论教主要是从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37.常用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探究式、合作学习法 等。38.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 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

39.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发展性。

简答题: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3次)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答题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意义。

答: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2)简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答:“引导—发现”模式是数学新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自主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过程。基本结构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

“引导—发现”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标准》的评价理念是什么?

答:评价时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倡多元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评价,而是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结果的呈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

1、教学内容综合化;

2、教学内容过程化;3教学内容现代化。(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

答:

1、科学标准性,2、可行性标准,3、社会作用标准,4、教育作用标准。

5、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简述:(2次)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你如何认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要点: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

答:

(1)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对结果进行评价、交流与改进。(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重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

(3)根据数据做出推理和合理和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2)《标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答:

1、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运用数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

2、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你如何体现其教育价值。)答:(1)“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采的载体。

(2)“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好载体。(3)“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育人的载体。

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1)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的

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2)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作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

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发,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与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说教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包括教具学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认识。

答:(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

(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谈谈你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关系的认识。

答:《标准》关于目标的叙述明确表明: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此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它设置专门课程;二是学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应当首先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其它三方面的目标的实现。

二、谈谈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答:《标准》明确表明: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和形成。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

四、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1)由于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而必须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和媒体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互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

(2)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活动的程序、细节都必须指向教学目标。(3)学生的起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4)由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同一策略可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应随问题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选择运用教学策略时要有灵活性。

三、谈谈你对数学教学的看法

答: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在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四、你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应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2)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2)简述“说课”的内涵及特点。(2次)

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

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可重复修改和补正。

五、你是如何理解数学课程四大要素间的关系的?

答: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依赖于方法的掌握和具备各种能力,而有了知识和能力才可能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三、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技能的实施要点。

(2)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具体变化。(3)说课的内涵是什么?说课与教学设计之间有何关系?

答(1)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提问需要设计,可以将问题集中于教学的主要目标,问题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要紧扣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2)提问应当含蓄,不能太直白。所提问题大部分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甚至是热烈的讨论和争辩。3)提问要准确把握时机,发问的态度要自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4)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而明确的评价,肯定合理的成分,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增幅较大的部分是“统计与概率”,增加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等内容,大力精简制版缺乏实际背景的技巧性过强的算术应用题,强调培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3)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1)说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都是上课前进行的教学准备活动,二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二者的活动方式也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课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活动形式不同。备课是由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静态教学研究行为,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动态教学研究活动,后者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更深入、透彻、细致。关注对象不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说课则主要是面对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目的不同。备课是为了上课,其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保证正常、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学会反思,提高备课能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求不同。备课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能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如何选择、整合与超越教学模式。

答:在教学活动中,不可能有一种普遍有效的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的万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功能、结构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超越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将某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

法泛化,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单调、重复和教学气氛枯燥乏味,遏制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每一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首先,不同的学习内容也都有各自的特点,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以及例题等的学习,选择的教学模式也不相同。其次,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的关注点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3)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择。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情况也是选择数学教学模式的依据。每个班的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各不相同,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4)根据教师特点和教学条件进行选择。任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要由教师来运用,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运用。

三、简答题

(1)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2)你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中有“价值的数学”是怎样理解的?(3)说课的内涵是什么?说课与教学设计之间有何关系?

答:1)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标准不刻意强调追求内容的完整和体系的严谨,而是强调要“对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课程设置了四个领域,以更活泼、更灵活、综合化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更能促进学生一般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均衡发展。2)教学内容过程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那么“内容”就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数学活动中,四个目标都将在主体参与的碰撞和生成活动中形成。3)教学内容现代化。新课程改变了“繁、难、窄、旧”现状,建立了更新、宽、实的合理内容体系。

(2)“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有价值”的

数学应当是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帮助的,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内容。包括构建知识、掌握方法、培养情感和提高能力等。而那些对学生来说有如“天外来客”般难以琢磨的内容,那些必须通过高强度训练才有可能被学生掌握的内容,就可以是“价值不大”甚至是“没有价值”的数学内容。

就内容来讲,“有价值的数学”包括基本的数的概念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等,还包括理解与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3)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1)说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都是上课前进行的教学准备活动,二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二者的活动方式也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课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活动形式不同。备课是由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静态教学研究行为,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动态教学研究活动,后者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更深入、透彻、细致。关注对象不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说课则主要是面对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目的不同。备课是为了上课,其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保证正常、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学会反思,提高备课能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求不同。备课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能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四、以人为本的的评价思想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谈谈有哪些具体做法。

答: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应具体表现: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允许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推迟测评。教学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学评价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地发展自己,尽可能使自己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评价要以人为本,并不是说分数就可以取消。评价要以人为本,体现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允许教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扬长避短,发挥某一方面的才能,而不是强迫教师接受某一教学模式。

四、新课程倡导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那么是否方法越多越好?是否存在最优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并非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多样化并不是方法越多越好,关键是独立思考。不存在最优的方法。每种方法都的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对解题方法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题方法的优劣是相对于学生个体的,而非针对学生群体的,由于学生自身的喜好和思维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难以存在一个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最佳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2)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怎样理解的?

(3)简述“情境—问题”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核心、。(4)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注意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1)教学内容安排有以下特点:突出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内容编排螺旋式推进;重视数学史料的活动;重视数学的应用;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一陈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以前被看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不再成为今天数学学习的重点,如大数目的数值计算、复杂的代数运算技巧和一些图形性质的证明技巧等。相反,一些以前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数学思想方法却应当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技能,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获取与处理统计数据并根据所得结果作出推断的技能,对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把握与运用的意识等,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究

(观察、分析)(猜想、探究)(求解、反驳)(学做、学用)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情境—问题”模式的核心: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与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4)合作学习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如果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立刻开始小组讨论,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次数要得当,一堂课的分组讨论不宜过多,每次讨论的时间要科学控制。

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能做局外人,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随时把握

各组的学习情况。具体地说,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展开,并且不流于形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努力去感受和发现学生在交流中所产生的思维亮点,及时发现和排出学生思维障碍,创设一个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四、什么是解题方法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有什么作用,如何促进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答:解题方法多样化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在群体中就出现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因此,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质就是指学生独立思考,指群体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并非学生个体解题方法多样化。

解题方法多样化首先要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而在其后各自方法的交流中,学生通过对各自方法的比较、汇报,又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因而解题方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解题方法多样化要以一定的问题为背景展开。问题的入口要比较宽,问题的解决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同时问题的呈现这突出过程性。

二、何为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答: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分析,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过程。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反思是教师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变自己的前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要及时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认真的剖析,为教师再教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课后反思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会

对学生造成伤害进行反思。有时,教师无意识的行为会对学生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伤害,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五、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对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答: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流程以及确定教学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工作,即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安排与决策。

教学目标设计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1)学习背景分析2)学习需要分析3)学习任务分析。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

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应用性质进行基本推理的技能。能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获得初步分析、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通过折纸实验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发展几何直觉与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构图特点,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体会在学习中和同学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的教学目标。

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过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教材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

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下)第二章的内容。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几何图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就是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得到同位角的概念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时教材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而不是孤立地处理这些内容。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学习任务分析:在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经历一系列探索、交流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在数学中思考:通过“转动木条”的活动,锻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认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结论;同时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相关情感态度目标。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

试题

(一)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你如何认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五、写出“多边形外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试题

(二)一填空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已有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化、评价方法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的。

(4)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5)《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

(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

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认识。

五、写出“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试题

(三)一填空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二、谈谈你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关系的认识。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

四、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你如何体现其教育价值。)

五、写出“多边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试题

(一)一填空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主人,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

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

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要点:(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

(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1)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2)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作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

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发,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与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说教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包括教具学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五、写出“多边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试题

(二)一填空

(1)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活动、合作交流

(2)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多元化、多样化、结果、学习过程。

(4)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5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

(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

答:(1)

1、教学内容综合化;

2、教学内容过程化;3教学内容现代化。

(2)

1、科学标准性,1、可行性标准,3、社会作用标准,4、教育作用标准。

2、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认识。

(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

(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

(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写出“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试题

(三)一填空

(1)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2)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主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谈谈你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关系的认识。

答:《标准》关于目标的叙述明确表明: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此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它设

置专门课程;二是学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应当首先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其它三方面的目标的实现。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

1、答: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2、答:(1)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对结果进行评价、交流与改进。

(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重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

(3)根据数据做出推理和合理和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四、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你如何体现其教育价值则。

答:(1)“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采的载体。

(2)“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好载体。

(3)“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育人的载体。

五、写出“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第五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

黄 萍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

试题

(一)一 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流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 和 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 与 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 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答: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要点:(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你如何认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答:A、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B、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

C、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1)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确

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2)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作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

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发,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与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说教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包括教具学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五、写出“多边形外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答:略

试题

(二)一 填空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 多元化、评价方法 多样化 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的 学习过程。(4)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5)《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过程性目标动词。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

答:(1)

1、教学内容综合化;

2、教学内容过程化;3教学内容现代化。(2)

1、科学标准性,1、可行性标准,3、社会作用标准,4、教育作用标准。

2、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认识。

(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

(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写出“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试题

(三)一 填空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 与 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谈谈你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关系的认识。

答:《标准》关于目标的叙述明确表明: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此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 5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它设置专门课程;二是学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应当首先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其它三方面的目标的实现。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

1、答: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2、答:(1)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对结果进行评价、交流与改进。(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重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

(3)根据数据做出推理和合理和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四、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你如何体现其教育价值。答:(1)“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采的载体。

(2)“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好载体。(3)“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育人的载体。

五、写出“多边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试题

(四)一 填空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过程性原则、现实性原则、探索性原则。

(4)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谈谈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答:《标准》明确表明: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和形成。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

(2)《标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

答:(1)

1、教学内容综合化;

2、教学内容过程化;3教学内容现代化。(2)

1、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运用数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

2、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1)由于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而必须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和媒体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互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

(2)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活动的程序、细节都必须指向教学目标。

(3)学生的起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4)由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同一策略可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应随问题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选择运用教学策略时要有灵活性。

五、写出“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试题

(五)一 填空

(1)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2)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中学数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部分。

(4)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 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5)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 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二、编两个和是87的数学问题,其中一个较难,一个较容易,并说明难易所在。答:略

三、谈谈你对数学教学的看法

答: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在发挥他 8

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四、你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应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2)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五、简答题

(1)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2)简述“说课”的内涵及特点。

答:(1)要点:1)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体现教育的个性化。2)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关注学科内各领域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学科与其它科学的联系。3)教学内容适应公民的现实需要。数学学习的内容是非常现实的,是公民需要 的基本数学素养。4)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2)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可重复修改和补正。

六、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是底边上的中线”的教学简案。(主要写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课题引入 及教学设想)

试题

(六)一 填空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生动活泼的、具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 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导入与结束技能,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板书与应用多媒体技能,课堂观察与倾听技能,课堂启发引导与提问技能,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三维课程目标指 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 与 合作者。

二、写一段小作文来说明下图中的图像所对应的函数的实际意义。

答:例如(1)表示时间(单位:s),y表示速度(单位:m/s),开始计

2时后,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m/s,10s后做匀速运动;20s后物体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40s末停下。

(2)某校有一容量为10m3的蓄水池的底部漏水,而管理员却不知道。管理员见池中无水,便打开阀门向水池放水,由于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因而进水10分钟后水池水满,水满后,粗心的管理员还在房间里看电视,于是水向外溢,满地是水,再过10分钟,管理员才赶到,关了闸门。但20分钟后,水池的水又全部漏完。

(3)参见《数学课程标准》36页。小明开车出去玩,前10分钟,他以匀速行进1000千米,然后停车休息了10分钟后,又用20分钟的时间以匀速回到家。

三、试举几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数学的应用价值。

答案要点:数学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例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简称CT)。数学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数学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数学技术。这使得数学素养成为公民基本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四 简答题

(1)简述《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答: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2)简述“说课”的内涵及特点。

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可重复修改和补正。

五、你是如何理解数学课程四大要素间的关系的?

答: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依赖于方法的掌握和具备各种能力,而有了知识和能力才可能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六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是底边上的中线”的教学简案。(主要写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课题引入 及教学设想)

试题

(七)一 填空

(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六个核心概念是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中学数学教学常用方法 讲授法,探究式,合作学习。

(3)数学教学基本功包括 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4)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5)数学课程的内容具有 现实性,挑战性和整体性。

二、写一段小作文来说明下图中的图像所对应的函数的实际意义。

三、简答题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意义。

(2)简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3)《标准》的评价理念是什么?

答:(1)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2)“引导—发现”模式是数学新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自主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过程。基本结构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引导—发现”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评价时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倡多元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评价,而是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结果的呈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有人认为,新课程注重将生活数学引入课堂。但生活问题具有跳跃性,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略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

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应用性质进行基本推理的技能。能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获得初步分析、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通过折纸实验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发展几何直觉与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构图特点,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体会在学习中和同学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试题

(八)一 填空

(1)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分析数学学习背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数学教学模式,设计数学教学策略,设计课堂评价方案。(2)数与代教内容主要包括 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3)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词: 定向,架桥,置疑,揭晓。(4)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应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

(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四个具体目标。

(6)《标准》的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 学生发展及改进 教师教学。

二、利用“勾股定理”编两道题,并简要说明编制思路。答:略(可从数、形入手)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课堂提问技能的实施要点。

(2)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具体变化。(3)说课的内涵是什么?说课与教学设计之间有何关系?

答(1)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提问需要设计,可以将问题集中于教学的主要目标,问题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要紧扣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2)提问应当含蓄,不能太直白。所提问题大部分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甚至是热烈的讨论和争辩。3)提问要准确把握时机,发问的态度要自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4)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而明确的评价,肯定合理的成分,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增幅较大的部分是“统计与概率”,增加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等内容,大力精简制版缺乏实际背景的技巧性过强的算术应用题,强调培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3)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 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1)说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都是上课前进行的教学准备活动,二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二者的活动方式也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课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活动形式不同。备课是由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静态教学研究行为,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动态教学研究活动,后者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更深入、透彻、细致。关注对象不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说课则主要是面对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目的不同。备课是为了上课,其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保证正常、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学会反思,提高备课能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求不同。备课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能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四、以人为本的的评价思想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谈谈有哪些具体做法。(15分)

答: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应具体表现: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允许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推迟测评。教学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学评价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地发展自己,尽可能使自己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评价要以人为本,并不是说分数就可以取消。评价要以人为本,体现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允许教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扬长避短,发挥某一方面的才能,而不是强迫教师接受某一教学模式。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的教学目标。(25分)

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过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试题

(九)一 填空)

(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初中数学内容的四大领域是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3)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理智能力发展,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

(4)“课题学习”是一种具有 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和 开放性的数学学习活动。

(5)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发展性。

二、如何选择、整合与超越教学模式。

答:在教学活动中,不可能有一种普遍有效的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的万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功能、结构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超越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将某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泛化,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单调、重复和教学气氛枯燥乏味,遏制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每一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首先,不同的学习内容也都有各自的特点,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以及例题等的学习,选择的教学模式也不相同。其次,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的关注点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3)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择。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情况也是选择数学教学模式的依据。每个班的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各不相同,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4)根据教师特点和教学条件进行选择。任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要由教师来运用,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运用。

三、简答题

(1)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2)你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中有“价值的数学”是怎样理解的?(3)说课的内涵是什么?说课与教学设计之间有何关系?

答:1)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标准不刻意强调追求内容的完整和体系的严谨,而是强调要“对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课程设置了四个领域,以更活泼、更灵活、综合化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更能促进学生一般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均衡发展。2)教学内容过程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那么“内容”就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数学活动中,四个目标都将在主体参与的碰撞和生成活动中形成。3)教学内容现代化。新课程改变了“繁、难、窄、旧”现状,建立了更新、宽、实的合理内容体系。

(2)“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有价值”的数学应当是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帮助的,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内容。包括构建知识、掌握方法、培养情感和提高能力等。而那些对学生来说有如“天外来客”般难以琢磨的内容,那些必须通过高强度训练才有可能被学生掌握的内容,就可以是“价值不大”甚至是“没有价值”的数学内容。

就内容来讲,“有价值的数学”包括基本的数的概念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等,还包括理解与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3)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1)说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都是上课前进行的教学准备活动,二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二者的活动方式也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课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活动形式不同。备课是由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静态教学研究行为,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动态教学研究活动,后者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更深入、透彻、细致。关注对象不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说课则主要是面对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目的不同。备课是为了上课,其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保证正常、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

识备课规律,学会反思,提高备课能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求不同。备课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能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四、新课程倡导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那么是否方法越多越好?是否存在最优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并非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多样化并不是方法越多越好,关键是独立思考。不存在最优的方法。每种方法都的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对解题方法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题方法的优劣是相对于学生个体的,而非针对学生群体的,由于学生自身的喜好和思维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难以存在一个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最佳方法。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教材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

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下)第二章的内容。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几何图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就是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得到同位角的概念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时教材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而不是孤立地处理这些内容。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的学习任务分析:在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经历一系列探索、交流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在数学中思考:通过“转动木条”的活动,锻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认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结论;同时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相关情感态度目标。

试题

(十)一 填空

(1)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综合化,过程化,现代化。

(2)以学论教主要是从 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3)常用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探究式、合作学习法等。(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 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5)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发展性。

二、何为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答: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分析,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过程。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反思是教师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变自己的前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要及时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认真的剖析,为教师再教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课后反思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进行反思。有时,教师无意识的行为会对学生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伤害,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三、简答题

(1)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2)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怎样理解的?

(3)简述“情境—问题”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核心、。(4)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注意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1)教学内容安排有以下特点:突出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内容编排螺旋式推进;重视数学史料的活动;重视数学的应用;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一陈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以前被看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不再成为今天数学学习的重点,如大数目的数值计算、复杂的代数运算技巧和一些图形性质的证明技巧等。相反,一些以前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数学思想方法却应当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技能,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获取与处理统计数据并根据所得结果作出推断的技能,对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把握与运用的意识等,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究

(观察、分析)(猜想、探究)

(求解、反驳)

(学做、学用)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情境—问题”模式的核心: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与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4)合作学习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如果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立刻开始小组讨论,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的次数要得当,一堂课的分组讨论不宜过多,每次讨论的时间要科学控制。

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能做局外人,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具体地说,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展开,并且不流于形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努力去感受和发现学生在交流中所产生的思维亮点,及时发现和排出学生思维障碍,创设一个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四、什么是解题方法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有什么作用,如何促进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答:解题方法多样化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在群体中就出现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因此,解题方法多

样化的实质就是指学生独立思考,指群体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并非学生个体解题方法多样化。

解题方法多样化首先要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而在其后各自方法的交流中,学生通过对各自方法的比较、汇报,又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因而解题方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解题方法多样化要以一定的问题为背景展开。问题的入口要比较宽,问题的解决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同时问题的呈现这突出过程性。

五、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对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答: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流程以及确定教学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工作,即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安排与决策。

教学目标设计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1)学习背景分析2)学习需要分析3)学习任务分析。

下载《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及答案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一填空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简答题10套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简答题 试题(一) 一、简述《标准》的总体目标。 二、简述:(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2)你如何认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三、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晓勤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

    2014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真题(三)

    2014年中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真题汇编(三)一、填空题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中学数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读后感

    读《中学数学教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有感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能力,备课是源头。教学语言、动作以及教师魅力才能更好的作为辅助,使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效率最大化, 数学教学时......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

    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5篇

    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蒋锋 四川省蓬溪县鸣凤初级中学校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整本书阅读与教材整合路径与教法研究

    整本书阅读与教材整合路径与教法研究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主要包括图画书和儿童文学阅读。整本书阅读与教材的整合有五种路径:以单元、文体、一篇课文、节选课文和作者为中心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