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新常态(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0:1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新常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新常态》。

第一篇:如何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新常态

如何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新常态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和市委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文件,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初步形成了以反‚四风‛、改作风为切入点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常态。最近,黎春秋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为官不易’新常态、彰显‘为官有为’新面貌、体验‘为官为民’新感受‛的‚三新‛要求。组织部门担负着县委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责,履行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基本职能,如何认真掌握新政策,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致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是当前摆在组织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认识新常态,把握新要求

新常态必然凸显新要求。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他多次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深化改革任务异常艰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从政绩考核告别‚唯GDP‛到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到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到重基层重服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组织工作新常态不断凸显。

一是深刻把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本质要求。习总书记指出,‚集中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过去一年多来,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统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治‚四风‛问题,先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等10多部约束党政机关及其工作的制度规定,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整治‚楼堂馆所的豪华‛、‚节日期间不正之风‛等,作风建设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的常态机制逐步建立。

二是勇于担当‚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政治责任。习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围绕考核评价、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出入境管理、裸官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方面,先后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等各类文件通知10多个,全方位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去年以来,省委就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严肃了纪律、细化了程序,明确了‚五个严禁、六个一律‛的具体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还先后召开干部监督工作专题会议,强调要把敢担当、讲认真作为干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把‚三严三实‛要求作为作风建设、从严治党的更高标杆,从中央、省市到县域基层,从严治党治吏的‚组合拳‛越来越密,给党员干部打预防针、戴紧箍咒已成常态。

三是深刻领会‚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执政理念。习总书记强调,要固化强基固本的思想,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今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 系服务群众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3个文件,着力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近日,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录的门槛,投入向基层倾斜、人才向基层流动、服务向基层延伸的导向进一步树立。

四是严格遵循‚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战略思想。2013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从此,‚好干部‛成为党的建设领域的高频词,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鲜明地将好干部标准写进总则第一条,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组部先后下发的《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通知》等近10个文件也明确将‚好干部‛作为选拔培养干部的最终目标。这一重要思想与我们党历来的用人标准一脉相承,既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又明确了选拔任用的基本资格,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用人导向,不仅要成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核心标准,更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五是全面彰显‚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中央就一直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抓在手上,着力破解‚四唯‛难题、干部能上不能下等重点难点问题。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4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26项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为基层组织工作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全面指导。

执行新标准,形成新气象

新常态必然提出新标准。对照新标准,精准定位、顺势而为、深入践行,要突出在四个方面下功夫,致力形成新时期组织工作新气象。

一是在‚好‛字上下功夫。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风向标。把干部选拔任用导向作为科学发展的指挥棒,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坚决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落实省委出台的《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强化正确用人导向的决定》精神和市委‚六用六不用‛用人原则,坚持‚围绕发展配班子、立足事业用干部‛,强化‚狮子型‛、‚黄牛型‛、‚荷花型‛干部的用人导向,优化选任流程,大力选拔讲大局、敢担当、有本事、肯吃苦的好干部,优先考虑工作氛围好、工作状态好、工作业绩好的单位的优秀干部,努力让‚实干的人实惠、吃苦的人吃香、率先发展的地方率先出干部‛。严格按照‚好干部‛的标准,在全县公开选拔培养储备20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在‚严‛字上下功夫。中央、省市委对作风建设和干部监督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具体,措施非常严格,要求坚持从小事小节抓起。从严抓作风建设,严肃党内生活,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五项治理‛,进一步反对‚四风‛,实实在在找问题,认认真真抓整改,以作风建设‚新常态‛确保干部作风‚在状态‛。从严抓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党性教育、道德建设,筑牢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基础。从严抓监督管理,整合纪检、审计、信访、检察等部门资源,研究制定形成监督合力的具体办法,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从严推进‚三超两乱‛专项治理,营造风清气正、严谨规范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今年以来,已先后对284人次的领导干部进行甄别考察,11名‚为官不为‛、不在状态的领导干部被免职,18名领导干部调整交流,有力地提振了全县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458期简报对我县整治‚为官不为‛行为的作法进行了推介。

三是在‚实‛字上下功夫。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把基层党组织作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来抓,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抓好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使用和教育管理,加大基层运转保障力度,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使基层强起来、重心重起来、基础实起来,使重基层的导向更加强化、长期坚持。突出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实行县领导挂点联系指导3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第一书记‛、党组织书记和临时负责人进行专门培训,做到边整顿、边培训、边提高。创新抓好‚两新‛党建工作,理顺‚两新‛党建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提高‚两新‛党建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新建‚两新‛组织党支部5个,全县‚两新‛组织党组织达到395个,有效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全覆盖。

四是在‚导‛字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以落实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为重点的各项公开和通报制度,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和透明,发挥好人民的监督作用。要牢牢把握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舆论阵地,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支持度和满意度。今年以来,我县组成6个由县委常委带队的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聘请机关作风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等措施对机关工作作风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工作态度消极、服务态度差的干部进行通报,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到党委政府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实际成效。通过有力宣传和正确引导,8月份全县民调的群众满意度比7月份上升了12个百分点。

推出新举措,促进新发展

新常态必然激发新探索。作为基层区县,要发扬首创精神,担当改革重任,提高党建水平,推动县域发展。

一是切实做到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同时,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另外,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不断完善‚三评四查五找‛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等制度,强化有错无为皆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重典整治不为、虚为、拖为等‚为官不为‛行为。制定下发《关于重点整治乡镇干部‚走读‛的通知》和《关于严肃县直部门单位上下班纪律的通知》,对乡镇干部‚走读‛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严肃机关事业单位上下班纪律。县委6个专门督查组继续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坚持每月查处10例以上反面典型案件并全县通报,切实解决行动上乏力、行为上失范的问题。不断完善《县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研究制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遴选、交流、转任等规范办法,逐步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治理‚三超两乱‛,目前全县共清退编外聘用人员440人,纠正超编制领导职数33个,非领导职数72个,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28个,共清理‚吃空饷‛对象128名,追回全部空饷资金269.92万元。

三是务实推进‚四五‛工程。将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廉洁从政教育贯穿‚四五‛工程始终,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四五‛工程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县域发展急需的好人才。今年以来,已选送100名企业高管到清华、浙大学习,近期还将选派20名优秀领导干部和2名优秀企业家赴美国进行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专题培训。

四是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科学设臵考核指标,全面对接市‚三市三倍‛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和‚五比五赛‛具体要求,把干部考核与绩效考核充分挂钩,把履职尽责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办,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为官有为‛。今年以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二季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财政总收入完成进度、为民办实事等8项市考指标在全市排名跃升至第一位。

五是积极支持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实施‚四千‛人才计划,围绕宁乡经开区和金洲新区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推进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促进县域经济由投资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加强汇报协调,争取上级在用地审批、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快金洲新区的‚湖南省大学科技园‛、‚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培育特色创新产业,打造全省科技人才汇聚的‚福地‛、科技成果集聚的‚洼地‛、科技成果交易的‚富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办法和路子,对银行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所产生的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有效解决创新创业信贷难题。

六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双先‛工程,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定期进行集中培训,着力将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成为‚好人、能人、强人‛;重点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工作,组织引导到社区报到的6908名在职党员发挥好作用;从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发展质量,严格落实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严肃处臵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动态性全覆盖;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协调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经常性增长机制,近两年县财政共新增村级运转经费413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村级正常运转;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等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的责任,确保2015年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进一步提高离任村干部正职的补助标准;加大从村主职和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选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力度;继续加大关心关爱乡镇干部的力度,在西部8个乡镇的乡镇干部每月增加200元津补贴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不断强化重视基层、支持基层、倾斜基层的导向。

第二篇:“五个从严”构建组织工作新常态

“五个从严”构建组织工作新常态

“五个从严”构建组织工作新常态

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上强调,要抓好思想教育、巩固活动成果、抓好制度执行、严管严督干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问题,为做好新一年的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解决了如何形成组织工作新常态的疑问。笔者认为,要构建组织工作新常态,就必须紧扣赵乐际同志的讲话精神,努力做到“五个从严”。

思想教育从严,拽紧从严治党“牛鼻子”。赵乐际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好思想教育这个从严治党的根本,可以说是紧紧抓住了从严治党的“牛鼻子”。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只有拧紧思想教育的“镙丝钉”,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才能把从严治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风建设从严,持之以恒整治“四风”。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实践证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有的还会变本加厉。只有继续抓好整改落实,不断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对变异、反弹的“四风”问题紧盯不放、锲而不舍,把抓作风建设变成常态,才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新气象。

制度执行从严,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组织部门担负着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责,履行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基本职能,能否带头执行制度,可以说是从严治党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制度执行上,组织部门只有不打折扣、规规矩矩“从我做起”,才能达到“向我看齐”的“蝴蝶效应”。只有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最讲认真的态度和钉钉子精神抓好制度执行,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才能让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避免成为一句空话。

干部监管从严,形成良好政治生态。实践证明,没有监督,权力就会绝对化,而绝对化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的职能部门,必须守土尽责,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要重点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切实改变重使用轻管理现象,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纠正和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问题,让干部时刻感到身边有把“戒律尺”,脑中有盏“红绿灯”,才能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

组织建设从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新常态下党建工件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只有进一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好带头人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网友 雷波)

第三篇:怎样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新挑战新机遇新作为” 形势任务教育宣讲辅导材料之一

怎样认识新常态

去年以来,新常态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经济名词,该词最早源于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格罗斯和埃尔埃利安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缓慢而痛苦的经济恢复过程的描述。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使用“新常态”一词,其后又四次提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尤其是在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如何认识宏观经济、煤炭行业新常态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对于能源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人均收入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改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程中,呈现一系列趋势性变化。“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总书记的阐述中,经济新常态具有三个特点、九个特征。

三个特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九个特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九个趋势性变化,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消费由模仿型排浪式阶段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过去的数量扩

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变;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从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二、煤炭产业新常态的表现形式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常态,主要表现为四个特征。一是煤炭需求增速放缓。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10年年均增长10%左右回落到3%左右,彻底扭转前10年年均增加2亿吨的形势,煤炭需求增速大幅度放缓将成为总量变化的新常态。二是超前产能与库存的压力加大。“十一五”以来,煤炭建设投资总额近3万亿元,产能建设超前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与产能建设超前叠加,造成全社会煤炭库存大幅增加,连续30多个月保持在3亿吨以上。因此,未来一个时期,煤炭市场消化煤矿超前建设产能,消化煤炭库存,实现煤炭供需平衡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三是环境制约的强化作用加强。随着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特别是即将实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传统的、粗放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面临挑战,推行煤炭绿色开采,向社会提供洁净的煤炭产品,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一方面,多年的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淘汰了一大批小煤矿,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煤矿,大煤矿、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继续依靠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产业化发展,必将进一步拓展行业发展空间,给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国煤炭行业“新常态”的影响下,山东煤炭出现“五期交加”的特征。一是区位优势渐失期。过去,山东位于煤炭调出调入的中间区,山东以南是煤炭消费区,缺少煤炭生产区;山东以西以北是煤炭生产区,大量煤炭需要经过山东南运,具有区位优势。现在,山东正成为西煤东运、北煤南下、海外煤进口的聚集地,特别是晋鲁豫运煤通道已经打通,致使山东省区位优势逐渐丧失。二是市场话语权减弱期。在全国,山东产煤大省位次逐年后移,由第二位退至第六位,在省内,我省煤炭企业煤炭销量占市场份额逐年降低,由2004年的63.24%降至2014年的33%,行业竞争力越来越弱。三是后备资源紧缩短缺期。我省保有探明储量只占全国的2%,产量占全国的4%,消耗却占全国总量的10%。国家煤炭产能建设原

则也调整为东部不新建,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安全风险加剧期。山东省集聚了全国大多数千米深井,并且随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企业的安全投入受到影响。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凸现期。33个政策性关闭破产煤矿的遗留问题集中暴露、尚待解决。

三、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能源集团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能源集团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978亿元,在煤炭行业80%亏损情况下,完成省国资委利润考核指标,工作成绩显著。可是将2014年指标同前几年对比,不难看出企业的经营状态已出现一个阶段性变化,该变化呈现七个方面的特征。

从市场竞争看,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全球市场竞争转变。在区域市场,过去山东省煤炭市场由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主导,现在随着晋豫鲁等铁路干线通车、山西等富煤省份取消各类涉煤收费,山西煤、内蒙煤大量冲击山东市场,省内矿井煤种和成本劣势将加倍放大,能源集团的区位价格优势将逐渐消失;在全国市场,煤炭产量的70%以上,利润的90%以上由产量超过千万吨的50多家煤炭企业完成,煤炭生产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煤炭企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加强,能源集团新客户的开发与传统客户的保持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在国际市场,过去我国是煤炭出口国,能源集团权属企业利用山东省临海的优势向日本、台湾等地出口煤炭,现在我国是煤炭净进口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外煤炭沿海向山东省大量涌入,2013年全国煤炭净进口3.2亿吨,进口煤对能源集团煤炭市场的冲击巨大。随着竞争态势的变化,能源集团煤炭市场的竞争由单纯的区域性竞争向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竞争转变。

从对外开发看,由资源开发向市场与资源开发并重转变。过去,煤炭需求空间巨大,只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敢于开发占有资源,投资都可能有较大回报,资源开发在能源集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经历了1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建设后,煤炭产能已经过剩,资源开发由资源导向变为市场与资源导向并重,开发资源的资源质量、目标市场、开采难度、矿井规模、运营成本、上下游一体化建设等多种制约盈利能力的因素成为决定煤炭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煤炭过剩产能中,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还有9000多处,过剩的是小型、低效、劣质产能,大型、高效、优质的煤炭资源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能源集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资源开发,在省外、国外资源开发的同时注重当地煤炭市场的开发,使资源尽快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产业结构看,由一煤独大、非煤量多低效向煤炭做优、非煤培育战略支柱产业转变。过去,能源集团40%的煤炭收入贡献96%

以上的利润,60%的非煤收入贡献4%的利润,“一煤独大”“靠煤吃饭”的局面十分显著。现在,随着煤炭市场形势出现大幅下滑,能源集团利润大幅下降。而相对于能源集团,国内以神华为代表的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布局顺利完成,优势项目快速进入产能释放与持续盈利阶段,多产业、一体化、规模化支撑后势强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能源集团要迎头赶上,就必须由一煤独大、非煤量多低效向煤炭做优、非煤培育战略支柱产业转变。要增量、减量并举,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劣势产业的基础上,走煤电、煤化一体化发展之路,通过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医疗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结构优化、有效协同,增强产业竞争实力。

从生产要素看,由资金宽松、劳动力低廉向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转变。过去,煤矿职工收入长期偏低,劳动力成本低客观上成为煤炭开采成本优势之一。近十年来,煤炭企业的职工收入逐年提升,能源集团的职工平均收入已经达到6万元,劳动力成本大大提升。过去,能源集团每年的利润上百亿,现金流充足,银行融资便利,能够募集大量资金支撑能源集团大规模投资与建设;现在随着企业利润的下降,企业现金流萎缩,银行也开始限制和调减煤炭集团信贷规模,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资金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尤其是未来几年,能源集团仍将处于项目投资的密集期、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弥补历史欠账的集中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在异常艰难的经营困境下,如何保吃饭、保现金流、保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优势项目建设,都将是严峻考验。在资金、人力要素成本持续攀升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能源集团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企业运营质量、人力资本质量、技术进步,创新将成为驱动能源集团发展新引擎。

从环境约束看,由政策、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向政策、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转变。过去,煤炭产业经过1998年至2000年的困难发展期后,国家出台大量有利政策帮助煤炭行业脱贫解困,煤炭产业自2002年迎来了黄金发展的十年,能源集团各权属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为化解过剩产能,国家煤炭产能建设原则调整为“东部不新建,中部退一建

一、适度建设资源枯竭接续项目,西部建设电力外送配套项目,从严控制120万吨/年以下煤矿核准”。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也明确提出了控制煤炭总量、推广使用洁净煤、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政策措施,根据计划要求,到2017年山东削减煤炭消费2000万吨。这些政策的实施,刚性地约束了能源集团在山东区域市场的发展,我们应更加注重研究自身的煤炭产业布局、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的关系,既

要给企业发展空间,又要考虑国家政策调整、市场容量的关系,控制企业投资风险。

从发展方式看,由以进为主向进退并重转变。过去,投资就能赚钱,规模就是效益,做大就是做强;现在能源集团发展必须注重有进有退。发展是解决能源集团一切问题的必由之路。既要坚持稳中求进、度危求进,大力推动煤炭产业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也要树立“退是为了更好的进”的新理念,坚决退出不具备优势、不符合发展战略的产业,继续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臵力度,集聚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当前实施减量发展尤为紧迫,众多的亏损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和富余人员,成为吞噬能源集团优势项目利润空间甚至拖垮企业的沉重负担。在进退的过程中,资本运营的手段要更多的被运用起来。优势产业板块将有序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择机登陆资本市场。按照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要求,下一步,并购与被并购、参股与被参股等等,都将成为普遍现象。

从内部管理看,由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在人员效率上,能源集团有职工20多万人,年人均煤炭产量不足500吨,总体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矿井规模上,能源集团所属大型矿井十分有限,中小型矿井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总体水平低的问题突出;在内部管理上,部分权属企业还未从煤炭黄金十年的管理思维、模式上走出来,管理粗放、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不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的管理机制,将进一步制约能源集团的发展转型,需要打破长期束缚人们行为的习惯做法和固有模式,依靠创新发展,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企业管理效率、资本运营效率、人才利用效率等等,真正把提高效率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资源枯竭、安全保障程度低、长期亏损煤矿退出机制,促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提高集团的整体生产力水平。

中国经济、煤炭行业新常态是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新矛盾新问题的集中体现,能源集团在新常态下发展也呈现新的特征,认识新常态首先要辩证的看待新常态。新常态的内容不宜过分扩大,不宜把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都纳入新常态,不能把新常态当成回避矛盾的借口,那样会失去解决矛盾、问题的时机和动力;也不宜把一些短期现象纳入新常态,那样会导致长期政策、企业战略发生偏离;更不能把新常态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无原则的扩大新常态的内容。面对新常态,既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心、百折不挠的决心、奋发作为的事业心,又要认识到新常态提出新挑战,新常态蕴含新机遇,通过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共同努力创造能源集团发展新的辉煌。

第四篇:正确认识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范文]

正确认识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讲反腐倡廉形势,大家都有所了解,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但听到的、看到的也不少,略知一二。

讲形势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反腐倡廉工作问题,如何正确判断反腐倡廉形式问题,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关注、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议论纷纷,看问题各自不一样,有的站的角度不一样,有的认识观念不一致,有的看法不相同。

比如说,有的讲贪官越抓越多,案子越办越大。有的说反腐倡廉抓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有的还说,领导干部中无好人,公务员队伍中无好人。再就是,对反腐倡廉形势,上面讲,成效显著,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而下面讲,反腐反腐越反越腐,上下看法也不一样。

所以这些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认识,站在不同角度,对反腐倡廉形势的看法。

怎么看反腐倡廉形势,首先要科学分析,科学判断。如何使分析判断符合当前客观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现状。

反腐倡廉形势同经济形势、农业形势、工业形势等有相同地方,也有不相同之处。共同的是趋势,是现状,不同的是判断的标准依据不一样,经济建设用GDP,但反腐倡廉形势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用信访量分析判断,是信访量多好呢?是信访量少好呢?也不能全用办案多少来分析判断,是案子多好,还是案子少好呢,办案力度大,案子就上去了,办案力度小,案子就下来了。也不能用群众主观感受来判断,群众认为腐败越抓越多越好,办案多、处分人多就好。

因此,看反腐倡廉形势,一是要用全局观点看。古人苏东坡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腐不反不知,案子不办不明,只有反腐力度大了,才知腐败多,案子多,如中国煤炭公司总经理,家里放有现金2亿多,徐才厚家里有现金一吨多,不查就不知道嘛。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反腐力度、强度前所未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无特区无禁区全覆盖。大到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徐才厚,小到一般党员干部,而且查办案件无论大小,一律公开,所以大家都认为腐败多,案子大。

二是用发展观念看,有一位研究大气流运动的科学家讲了这样一段话:“研究气流运动的时候,用显微镜微观看,观察单个分子运动,是很乱,是一团糟的。而宏观看气流运动,是凝成一个系统,是向好的发展的,是有规律的,是向前运动,向一个方向运动的。”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的状况、趋势总体讲是“新判断、新思路、新常态”三新。

第一,全面准确把握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形势新判断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反腐倡廉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认识、态度对反腐倡廉至关重要,或者说是首要的,执政党和领导人政治决心、意愿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一个国家反腐败斗争成功决定因素之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向全党郑重提出,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

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党就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党是否改变颜色问题。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执政基础最容易被腐败削弱,执政地位最容易被动摇,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

十八大鲜明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要政治问题,不坚决反对腐败,就会对党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反馈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严峻性看,近年来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不断发生。

从复杂性讲,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而且现在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没有绝迹,腐败分子被震慑住了,但还在窥测方向,甚至困兽犹斗,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联系起来看,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党随着形势发展,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决的,有了这一条,全党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执政为民,坚决反对腐败,就能巩固政权。

而反过来,国际上有教训,有的党派认识上不清,态度上不坚决,就因腐败丧失执政地位,为国家,人民带来灾难。

第二,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路

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不仅认识清醒,态度坚决,而且在思路上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党内一些党员出现腐败现象,我们党就提出了“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并开展了打击走私、投机倒把、贪污贿赂为重点的专项斗争。

十六大总结历程提出并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反腐倡廉建设十六字方针。

十八大以后,反腐败进入“打虎灭蝇抓狐”的治标关键期,并提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不能有盲区,零容忍,全覆盖。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一步厘清责任,提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党委主体责任有五个方面:一是选好用好干部;二是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三是从源头防治腐败;四是支持执纪执法工作;五是班子成员当好勤政廉政表率。

第三、全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从严治党已成为新常态,管党治党责任更加具体化,正风肃纪进入常态化,执纪问责更趋向刚性化。

(一)要正确理解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当前我们要科学理解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一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对“四风”永远不停步,不能认为当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是一个集中阶段、特殊时期,搞一阵,停一阵子,一阵风,而要认识到作风建设,反腐败工作是我们未来时间从严治党的常态化的机制。

二是查处腐败问题零容忍、全覆盖、无特区、无禁区、无盲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总书记指出,“坚持零容忍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尺度不松”。要认识到“平安是福”,杜绝“侥幸而放任自流”,“自以恶小而为之”心态。

三是责任更加明确,问责更加严重。今年是问责之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光只是纪委的事,也不光只是一把手的事,是班子成员大家的事,不仅要落实“一岗双责”,还要实行一案双查。

四是既要减少存量,又要遏制增量。当前反腐败就是由过去以治本为主,改为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也就是既要加强管理,加大查处力度,也要健全管理制度治本。

五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坚持经常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等形式,早招呼,早提醒。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适应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要主动校正心态,摆正姿态,调整状态。

校正心态,要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只会越抓越紧、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特别是要克服抵触心理、侥幸心理、观望心理、投机心理。要有过紧的、过严的、过规范日子的准备。

摆正姿态。大千世界,可以姿态万千,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姿态只有一种,那就是从严,讲政治,守规矩。

调整状态。就是以好的状态适应新常态,什么是好的状态,就是奋发有为、蓬勃朝气、浩然正气、锐意创新。不能因纪律严了、不准乱发了、不准乱吃了、不准乱玩了、不准乱用了、我们就在工作消极怠工了。

(三)着力打造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要打造以从严执纪、从严治党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一是抓住责任追究这个关键,扎实推进“两个责任”落地生根。今年是问责之年,问责的重点就是两个责任是否落地生根。各级党委(党组)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担当好主体责任。要层层签字背书、厘清责任、传导压力。要通过统筹谋划、深化制度建设、强化作风建设、严格教育管理、坚持以上率下、支持执纪执法等方面,切实管好分内之事,履行应尽之责。

二是坚持守纪律讲规矩这个根本,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按照“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总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真正让党的纪律和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三是聚焦纠正“四风”这个抓手,深化作风建设。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四风”问题在表面上有所收敛,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生,稍有松懈,刚刚压下去的问题就会死灰复燃,防止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一要突出重点,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四风”问题重点来抓,重点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送礼、滥发津补贴和奖金、私设小金库。二要抓节点,要认真落实省纪委、州纪委、县委《关于严禁党员干部收受红包礼品礼金的通知》,继续狠刹“整酒风”防止反弹。三要从严查处十八大后、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并严格实行一岗双责。

四是围绕惩治腐败这个核心,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五是把握制度建设这个保障,着力强化从源头治理腐败。要认真对接党规党纪、着力完善细化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对踩红线,闯“雷区”,执行制度不力、不执行制度或破坏制度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

第五篇:1.怎样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 新挑战 新机遇 新作为” 形势任务教育宣讲辅导材料之一

怎样认识新常态

去年以来,新常态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经济名词,该词最早源于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格罗斯和埃尔埃利安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缓慢而痛苦的经济恢复过程的描述。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使用“新常态”一词,其后又四次提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尤其是在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如何认识宏观经济、煤炭行业新常态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对于能源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人均收入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改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程中,呈现一系列趋势性变化。“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是制定发展战 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总书记的阐述中,经济新常态具有三个特点、九个特征。

三个特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九个特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九个趋势性变化,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消费由模仿型排浪式阶段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变;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 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二、煤炭产业新常态的表现形式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常态,主要表现为四个特征。一是煤炭需求增速放缓。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10年年均增长10%左右回落到3%左右,彻底扭转前10年年均增加2亿吨的形势,煤炭需求增速大幅度放缓将成为总量变化的新常态。二是超前产能与库存的压力加大。“十一五”以来,煤炭建设投资总额近3万亿元,产能建设超前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与产能建设超前叠加,造成全社会煤炭库存大幅增加,连续30多个月保持在3亿吨以上。因此,未来一个时期,煤炭市场消化煤矿超前建设产能,消化煤炭库存,实现煤炭供需平衡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三是环境制约的强化作用加强。随着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特别是即将实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传统的、粗放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面临挑战,推行煤炭绿色开采,向社会提供洁净的煤炭产品,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一方面,多年的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淘汰了一大批小煤矿,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煤矿,大煤矿、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继续依靠行 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产业化发展,必将进一步拓展行业发展空间,给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国煤炭行业“新常态”的影响下,山东煤炭出现“五期交加”的特征。一是区位优势渐失期。过去,山东位于煤炭调出调入的中间区,山东以南是煤炭消费区,缺少煤炭生产区;山东以西以北是煤炭生产区,大量煤炭需要经过山东南运,具有区位优势。现在,山东正成为西煤东运、北煤南下、海外煤进口的聚集地,特别是晋鲁豫运煤通道已经打通,致使山东省区位优势逐渐丧失。二是市场话语权减弱期。在全国,山东产煤大省位次逐年后移,由第二位退至第六位,在省内,我省煤炭企业煤炭销量占市场份额逐年降低,由2004年的63.24%降至2014年的33%,行业竞争力越来越弱。三是后备资源紧缩短缺期。我省保有探明储量只占全国的2%,产量占全国的4%,消耗却占全国总量的10%。国家煤炭产能建设原则也调整为东部不新建,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安全风险加剧期。山东省集聚了全国大多数千米深井,并且随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企业的安全投入受到影响。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凸现期。33个政策性关闭破产煤矿的遗留问题集中暴露、尚待解决。

三、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能源集团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能源集团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978亿元,在煤炭行业80%亏损情况下,完成省国资委利润考核指标,工作成绩显 著。可是将2014年指标同前几年对比,不难看出企业的经营状态已出现一个阶段性变化,该变化呈现七个方面的特征。

从市场竞争看,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全球市场竞争转变。在区域市场,过去山东省煤炭市场由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主导,现在随着晋豫鲁等铁路干线通车、山西等富煤省份取消各类涉煤收费,山西煤、内蒙煤大量冲击山东市场,省内矿井煤种和成本劣势将加倍放大,能源集团的区位价格优势将逐渐消失;在全国市场,煤炭产量的70%以上,利润的90%以上由产量超过千万吨的50多家煤炭企业完成,煤炭生产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煤炭企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加强,能源集团新客户的开发与传统客户的保持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在国际市场,过去我国是煤炭出口国,能源集团权属企业利用山东省临海的优势向日本、台湾等地出口煤炭,现在我国是煤炭净进口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外煤炭沿海向山东省大量涌入,2013年全国煤炭净进口3.2亿吨,进口煤对能源集团煤炭市场的冲击巨大。随着竞争态势的变化,能源集团煤炭市场的竞争由单纯的区域性竞争向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竞争转变。

从对外开发看,由资源开发向市场与资源开发并重转变。过去,煤炭需求空间巨大,只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敢于开发占有资源,投资都可能有较大回报,资源开发在能源集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经历了10多年高强度 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建设后,煤炭产能已经过剩,资源开发由资源导向变为市场与资源导向并重,开发资源的资源质量、目标市场、开采难度、矿井规模、运营成本、上下游一体化建设等多种制约盈利能力的因素成为决定煤炭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煤炭过剩产能中,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还有9000多处,过剩的是小型、低效、劣质产能,大型、高效、优质的煤炭资源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能源集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资源开发,在省外、国外资源开发的同时注重当地煤炭市场的开发,使资源尽快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产业结构看,由一煤独大、非煤量多低效向煤炭做优、非煤培育战略支柱产业转变。过去,能源集团40%的煤炭收入贡献96%以上的利润,60%的非煤收入贡献4%的利润,“一煤独大”“靠煤吃饭”的局面十分显著。现在,随着煤炭市场形势出现大幅下滑,能源集团利润大幅下降。而相对于能源集团,国内以神华为代表的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布局顺利完成,优势项目快速进入产能释放与持续盈利阶段,多产业、一体化、规模化支撑后势强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能源集团要迎头赶上,就必须由一煤独大、非煤量多低效向煤炭做优、非煤培育战略支柱产业转变。要增量、减量并举,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劣势产业的基础上,走煤电、煤化一体化发展之路,通过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医疗健康、高端装备制造 等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结构优化、有效协同,增强产业竞争实力。

从生产要素看,由资金宽松、劳动力低廉向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转变。过去,煤矿职工收入长期偏低,劳动力成本低客观上成为煤炭开采成本优势之一。近十年来,煤炭企业的职工收入逐年提升,能源集团的职工平均收入已经达到6万元,劳动力成本大大提升。过去,能源集团每年的利润上百亿,现金流充足,银行融资便利,能够募集大量资金支撑能源集团大规模投资与建设;现在随着企业利润的下降,企业现金流萎缩,银行也开始限制和调减煤炭集团信贷规模,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资金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尤其是未来几年,能源集团仍将处于项目投资的密集期、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弥补历史欠账的集中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在异常艰难的经营困境下,如何保吃饭、保现金流、保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优势项目建设,都将是严峻考验。在资金、人力要素成本持续攀升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能源集团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企业运营质量、人力资本质量、技术进步,创新将成为驱动能源集团发展新引擎。

从环境约束看,由政策、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向政策、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转变。过去,煤炭产业经过1998年至2000年的困难发展期后,国家出台大量有利政策帮助煤炭行业脱贫解困,煤炭产业自2002年迎来了黄金发展的十年,能源集团各权属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为化解过剩 产能,国家煤炭产能建设原则调整为“东部不新建,中部退一建

一、适度建设资源枯竭接续项目,西部建设电力外送配套项目,从严控制120万吨/年以下煤矿核准”。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也明确提出了控制煤炭总量、推广使用洁净煤、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政策措施,根据计划要求,到2017年山东削减煤炭消费2000万吨。这些政策的实施,刚性地约束了能源集团在山东区域市场的发展,我们应更加注重研究自身的煤炭产业布局、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的关系,既要给企业发展空间,又要考虑国家政策调整、市场容量的关系,控制企业投资风险。

从发展方式看,由以进为主向进退并重转变。过去,投资就能赚钱,规模就是效益,做大就是做强;现在能源集团发展必须注重有进有退。发展是解决能源集团一切问题的必由之路。既要坚持稳中求进、度危求进,大力推动煤炭产业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也要树立“退是为了更好的进”的新理念,坚决退出不具备优势、不符合发展战略的产业,继续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集聚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当前实施减量发展尤为紧迫,众多的亏损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和富余人员,成为吞噬能源集团优势项目利润空间甚至拖垮企业的沉重负担。在进退的过程中,资本运营的手段要更多的被运用起来。优势产业板块将有序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择机登陆资本市场。按照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要求,下一步,并购与被并购、参股与被参股等等,都将成为普遍 现象。

从内部管理看,由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在人员效率上,能源集团有职工20多万人,年人均煤炭产量不足500吨,总体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矿井规模上,能源集团所属大型矿井十分有限,中小型矿井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总体水平低的问题突出;在内部管理上,部分权属企业还未从煤炭黄金十年的管理思维、模式上走出来,管理粗放、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不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的管理机制,将进一步制约能源集团的发展转型,需要打破长期束缚人们行为的习惯做法和固有模式,依靠创新发展,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企业管理效率、资本运营效率、人才利用效率等等,真正把提高效率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资源枯竭、安全保障程度低、长期亏损煤矿退出机制,促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提高集团的整体生产力水平。

中国经济、煤炭行业新常态是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新矛盾新问题的集中体现,能源集团在新常态下发展也呈现新的特征,认识新常态首先要辩证的看待新常态。新常态的内容不宜过分扩大,不宜把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都纳入新常态,不能把新常态当成回避矛盾的借口,那样会失去解决矛盾、问题的时机和动力;也不宜把一些短期现象纳入新常态,那样会导致长期政策、企业战略发生偏 离;更不能把新常态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无原则的扩大新常态的内容。面对新常态,既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心、百折不挠的决心、奋发作为的事业心,又要认识到新常态提出新挑战,新常态蕴含新机遇,通过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共同努力创造能源集团发展新的辉煌。

下载如何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新常态(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新常态(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新常态 抓住新机遇(大全五篇)

    把握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务实担当奋力推动瑞丽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中共瑞丽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蔡四宏 (2015年1月20日) 同志们: 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

    把握新常态践行新理念谋求新发展

    把握新常态践行新理念谋求新发展 目前,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成功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农牧业就能顺利转型升级,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取得巨大成就

    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取得巨大成就(人民观察) 祝宝良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17日 05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发展理念正确指引下,我......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认识新常态,敢于新作为(精选)

    认识新常态,敢于新作为 什么是新常态?对我一个环保人员而言,新环保法就是新常态,在新年伊始开始执行的新环保法成为我单位,我身边的人天天热论的新词。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是......

    把握新常态 力求新作为 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把握新常态力求新作为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2月11日,全省侨办主任会议在南京召开,省侨办机关及直属单位负责人、13个省辖市和3个省管县(市)侨办负责人共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准确把握新常态谱写江西教育新辉煌

    准确把握新常态谱写江西教育新辉煌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教育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深刻认识自觉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深刻认识自觉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时间:2015-01-27 01:07:24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谢长山/肖飞龙 责任编辑:郑泽川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