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钢痛批科研经费腐败黑洞
万钢痛批科研经费腐败黑洞(图)2013-10-14 10:20:15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有1人参与
分享到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科技部部长万钢说,以后的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至少要在本课题或本单位内部公开。
综合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10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管理“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绝不容忍。
近年来,科研腐败已成热点话题,违法违纪案件时有曝光。就在9月27日上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经表决,免去李兴华广东省科技厅厅长职务。
记者梳理了近三年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各省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布的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问题均发生于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之内。
“吃喝拉撒睡”
挤占科研经费
梳理这些报告,看看纳税人的钱都去了哪里,或许能理解科技部长的怒气从何而来。
39份审计报告显示,科研经费“扩大用途”、“挤占挪用”已成普遍现象:
—工资福利。
一些单位用科研经费给职工发工资奖金,或是用作人员、办公经费。
2012年,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课题研究经费中违规提取院基金83.84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等支出。
发钱过千万元的并不少见。2009年至2011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福利费等1278.11万元,其中2011年发生532.3万元。
有的单位甚至发了上亿元。2010年至2012年,交通运输部在没有细化人员经费范围和标准的情况下,从其管理的543项科研项目的15.56亿元预算总额中安排人员经费1.86亿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支出。
—吃。
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列支职工食堂餐卡充值费13.48万元。
—会议、考察、出国。
2011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碳专项项目中列支无关人员会议费、考察费等69.18万元。
2012年9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承担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时,在课题任务合同书中没有出国费预算的情况下,列支出国费32.96万元。
—买车、交通、零花钱。
2007年至2009年,陕西两所高校分别用项目经费41.9万元和29.36万元购买小轿车和旅行车各1辆。
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报销与课题无关的职工个人交通费用30.15万元,其中2012年10.8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部分科研人员在其承担的专项课题经费中,报销火车票费用20.7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报告特别注明,这些火车票是“自行搜集的”,与课题无关。
陕西15所省属高校2007年至2009年29个“科技创新”项目中,列支家庭和个人电话费、私家车保险费和汽车油料费等38.38万元。
—盖房、装修、买家具。
2008年至2010年,贵州两所高校挤占挪用教学科研等办学经费等1745.4万元,主要用于高校经济适用房建设及投资经营性资产等支出。
2011年,中科院城科会从“绿色低碳生态规划指南”等课题经费中列支与课题研究无直接关系的购买办公家具等款项26.47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专项课题经费中列支99.57万元,用于与课题内容无关的办公用房装修改造、杂志印刷和网络服务费等支出。
甚至有的经费说不清花到哪里去了。
山东省今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该省教育厅所属13所大学编报科研经费项目支出预算9.43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全部填列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
这是记者看到的金额最大的一组数据。紧随其后的是,据审计署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卫生部及课题承担单位实施的209个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会计核算及资产采购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涉资29540.49万元。
科研经费成“唐僧肉”
侵占手段五花八门
“花钱”的前提是“要钱”。巨额科研经费的诱惑,让一些人不惜绞尽脑汁,采取各种手段。
—套。
山东省对省内青岛大学等4所大学2011年科研经费管理等情况审计发现,有22个项目报销无具体品名和数量的发票438张,金额51.54万元;9个项目报销虚假业务内容发票1824张,金额103.05万元;4个项目报销虚假签字单据,套取资金114.78万元。
其中一所高校的两个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的49.75%。
而2012年11月至12月,中国华能集团清洁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部在列支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劳务费时,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实际未发生的劳务费33.07万元。
—骗。
广东省针对2008年至2009年重大科技资金审计发现,有1个县级市的项目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资金108万元;部分项目单位将不属于项目范围的支出941万元和项目立项之前的支出1392万元列入项目成本;有1个市的项目单位违反合同规定自行调减建设规模多获资金191万元。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4个项目单位以不实材料申报获取省级资金250万元。
—贪。
在广东省2008年至2010年产学研省部合作资金执行运用中,除扩大使用范围、挪用专项资金外,还有2家企业4名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资金47.8万元。
—吞。
2008年8月,民航局机场司自行同意将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代管的课题经费结余37.03万元,转作公司收入。
—假。
山东省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青岛大学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实际支出168.1万元,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虚报151.65万元,占预算的47.1%。
2008年至2012年,中科院所属软件所在课题资金中以支付会费、物业费等名义虚列支出367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中科院4家所属单位以技术服务费、采购礼品和食品等名义在科研项目经费和管理费用中虚列支出195.25万元,用于职工福利等支出。
为了吃到“唐僧肉”,一些人总能巧立名目。
比如,陕西审计厅发现,2007年至2009年,6所省属高校自行规定,项目经费到账后,项目负责人可按5%到20%的比例提取现金,名目包括开题费、劳务费、特支费、立题奖、奖酬金、项目津贴„„
三年间,共提取发放特支费等1887.79万元。
科研信息部署平台
近年来,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2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0240亿元,占GDP的1.97%。
然而,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的现状令人担忧。39份审计报告中披露了一些案例:
—造假也能过审批。
广东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2个缺乏实施能力和条件的项目、1个提供虚假材料的项目通过了审批。
—不论证也可立项。
2012年,湖南省科技厅在未进行可行性论证、未经专家评审、立项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安排了11个科技项目资金815万元。
—没条件也得资金。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1个企业经营处于半停产状态,不符合申报条件,仍获取省级资金60万元。
—未完成也过验收。
还是广东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审计发现,有1个县2个项目共获得资金56万元,至审计时,项目建设尚未完成,却于2010年底通过了验收。
而这个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个别项目验收材料不真实,却仍然结题验收。
一些地方只管拨钱,对于实际效果不闻不问。广东省审计厅对2008年至2010年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了一个案例—
有一个市的两个项目承担单位共获取专项资金45万元,其中一个单位已结束营业近两年,另一个单位多次联系不上。项目实施情况如何?主管部门一无所知。
纳税人的“好钢”怎样才能用在刀刃上?“部长之怒”发人深思。
万钢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透明度”。科技改革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创新调查制度、经费巡视制度。
万钢透露,2013年底,科技部会建立一个透明的、各部门在一起的科研信息部署平台。公众未来可以在网上按照专业、单位等,查到各个部门立了什么项目。
万钢说,以后的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至少要在本课题或本单位内部公开,对于科研经费“竞争”中落选的单位要告知专家评审结果供其改进。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第二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腐败案例
附件3
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腐败案例
1.段振豪贪污科研经费百余万被判刑13年 用假票据报销百余万
2012年2月13日10时30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段振豪等待候审,紧随其后的是本案另一名被告人车春兰,案发前,她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地球化学学科组秘书。
检方起诉书显示,2002年至2011年7月,段振豪担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计算地球化学及其应用学科组组长,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执行直至结题验收的全过程。而他的秘书车春兰为学科组提供辅助性工作。
检方提出了三起指控事实:二人于2002年至2011年7月间以报销科研经费为由,使用虚假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段振豪非法占有上述款项后给车春兰少量好处费;2011年5月段振豪与他人签订虚假网站开发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网站开发费,骗取科研经费5.85万元;车春兰于2003年至2010年间用假票据报销17.85万。
根据检方掌握的证据,段、车二人的涉案手法主要是找虚假票据以各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报销。报销名目包括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租车费以及网站开发费等。为他们提供票据的人包括段振豪的亲友、学生、熟人、同事等等。二人假借课题组成员的名义将票据从财务报销,而课题组成员崔某等证实,这些研究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崔某本人根本没有因科研出过差。
而据段振豪自己的供述,在他虚报的差旅费中,有20多万是保姆张某提供的前往银川发票,有30多万是蔺某提供的前往大庆的发票,另有20多万是他每年回湖南老家探亲的票据和弟弟提供的发票,另外他还找了一家机票代理公司买了虚假行程单。
拿到这些虚假单据后,段振豪将其交给车春兰,车春兰有时还会提醒他以哪些学生的名义报销从财务的角度更合理。等每次报销拿到钱后,段振豪承认他都会给车春兰几百块钱的好处费,再将部分钱款给了张某、蔺某等人,还给学生发过劳务费,将部分现金放在办公室备用,其余款项都存在了银行账户,后将账户钱款转存到妻子曹某的名下。(2013年01月04日来源:新华网)
2、湖南某高校2名教师伪造公文骗取经费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于2012年4月10日发布了题为“湖南两教师伪造总署公文被处分”的消息,文中称湖南省某高校两名教师王某与李某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的科研立项文件,利用虚假课题及其立项资金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学院配套资金,受到处分。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消息,在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期间,该事件主要责任人王某通过委托他人私刻公章、制作假公函等,先后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7份,交给学院科研处。共涉及所谓“课题”7项、所谓“立项经费”约83万元,其中包括与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某有关的“课题”两项。2011年10月8日,该高校致函新闻出版总署,请求确认科研课题有关公文真伪性,经与总署办公厅核实,所附7份总署公文均系伪造。
2011年12月28日,该高校对两名主要责任人作出处理:给予王某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处分,并根据《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报教育行政机关撤销其教师资格;给予李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科研处副处长职务。(2012年07月13日来源:中国青年报)
3.院长用学生名义冒领劳务费据为己有
据新华社电,北京海淀区检察院日前侦结一起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涉案教师利用学校对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用学生的名义冒领劳务费据为己有。
据检方介绍,2007年5月北京市某高校教师肖某拿到了一家部级单位的翻译研究项目,并担任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15万元。
2008年4月,肖某从所在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那里拿到28名学生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从2008年5~12月以这28名学生名义分7次领取劳务费共计82400元。事实上,根据下达项目的这家部级单位对项目经费使用的规定,项目的劳务费只能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而作为学校教师,肖某无权领取劳务费。因他人举报,肖某冒领劳务费由此案发。
海淀区检察院于2011年7月对肖某以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目前,肖某案已移送审查起诉。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肖某拿到翻译研究项目后,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利用学生的名义领款每次都是800元。每次领取劳务费,肖某一人都在劳务津贴领用单上“课题负责人”栏和“主管”栏签字同意,而从未有人对此提出质疑。(2011年12月27日来源:京华时报)
4.高校科研经费腐败生态链:跑冒滴漏触目惊心
赵静(化名)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化学学院的会计,所在学院教授较多,课题资源相当丰富。由于常年接触,大家对赵静比较信任,只要账户内有钱不影响自己的科研进度,教师们往往不太关心账户变动,一笔钱从一个课题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报销,也常委托赵静调整办理。这给赵静带来了可乘之机。起初,赵静在教师们的发票中加进一点个人的费用,逐渐发展到报销1万元。赵静放进去自己找来的票据数千元,头两年赵静还有所顾虑,每年贪污量大约在一两万。第三年开始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近20万元。最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教授出国了,名下还有课题经费没有用完的,竟然变成了她自己的小金库,为了方便报销,她甚至还伪造他人名章,假冒他人签发。
赵静案发后,法院审理查明,在长达9年时间里赵静贪污了97万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科研经费,涉案106笔之多。赵静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其处心积虑所贪污款项也被悉数归还单位,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赵静所在学院,两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利用管理仪器开发经费职务之便,借学院组织到外地高校考察之机,个人前往周边的省份旅游,回京以外出考察、对外交流名义公款报销个人旅游费用共计5万余元,最终以贪污罪被判。
在这起案件中,学校规定,经费报销需要部门负责人、学院主管财务的院领导逐一审核并在报销单据上签章才能够报销,两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次在报销单据上偷盖实验室一位负责人的印章,轻松绕过本部门审核,随后这个不符合程序的“公差”一步步绕过多重监管。(2011年12月15日来源:中国青年报)
5.检察官曝高校科研费腐败群像 “拉大旗作虎皮”
在涉及科研经费腐败案件调查中,检察官们发现部分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款专用,许多费用支出与课题无关,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先报销后签字、假冒他人签名、代替他人签名现象不在少数,而利用发票冲账也时有发生。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荒谬的现象:由于当前以知名教授名义申报课题更容易,同事或学生在申报课题时往往“拉大旗作虎皮”,可能实际工作这名教授完全没有参与,直到经费使用出了问题找到他们,这些教授才恍然想起自己曾经在课题申请表上签过名。
据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思瑶介绍,2006年至今该院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6件16人,其中,贪污、挪用类犯罪较为集中,都是利用科研经费监管漏洞大肆作案。“其中发生在高校里的案件占了相当比例”。
教授“纵横捭阖”
北京市一所二本院校的张志刚教授(化名)曾负责一家部级单位课题项目“外宣资料翻译研究”,这一课题为“纵向课题”,但在高校,相对而言,“横向课题”提取劳务费会更加便利。张志刚隐瞒了这家部级单位的证明,先以“横向课题”为名向学校科技处申请立项。
不久学校出台规定,对于“纵向课题”奖励补贴力度加大,优势超过“横向课题”,张志刚随后又找到学校改以“纵向课题”立项。然而,在提取经费时,他却找来一份有20余人的在校学生名单,依旧按照“横向课题”管理规定,以在校生名义先后8次虚报冒领劳务费共计8万余元。在接到举报调查后,检察院以其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
课题费变“绩效工资”
黑龙江一所高校的财务人员赵老师向记者透露,教授从学校直接拿到的收入大致分为两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占到至少一半的比例,而基本工资一般在50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即便是级别相同、工龄相同的教授,收入也会有差别,申请课题经费多的科研人员,可支配的资金多,用来发绩效工资的部分就多。
赵老师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高校开始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课题”,教授更是成为大学申请经费的筹码和“摇钱树”,以课题经费提成来提高待遇由此肇始。
与此同时,不同学科获取课题经费额的差异巨大,理工科的一个大项目就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文学科一个课题能拿到几十万元的就算不错,基于同样比例的提成也加大了教师收入的不均衡。
一边是高校经费的不断增长,一边则是教授基本工资增长有限,在这样的体制下,个人创收变得顺理成章:开办公司、校外兼职走穴,有的教授每年的收入可高达数百万元,挣得盆满钵满。
仪器设备采购也是一大黑洞
在一所师范院校,一名实验设备采购员在采购聚焦显微镜等仪器过程中,收受仪器设备厂商给予的好处费近一万美元。检方在办案中发现,合同书中的内容被随意“篡改”,“设备培训费”打进了采购员个人账户而无人监管。最终,该采购员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1年12月16日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6.我国科研经费仅40%用于项目:肆意挥霍成潜规则
一个月前,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通知》的核心内容,是要强化预算编制、严格评估评审,结余资金上交。同时,对非涉密课题预算进行公示,探索课题绩效的公示制度。
“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纯粹走过场的,下多少个通知也没用。”10月30日,中国社科院西部地区某研究所的任高(化名)表示,科研经费怎么花,实际上都是公开的秘密。
作为一名老科研人员,任高对科技界一些潜规则颇感无奈。她说,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就显得另类了,再者领导也不会相信你。
科研经费的使用,诸如扩大开支范围、擅自调整预算、突击购买设备等屡见不鲜。2010年,仅国家审计署查出的资金就达到数亿元。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接受本报采访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科院院士表示,早几年,中国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如今钱到位了,但有限的钱却没有花在刀刃上,成了部分科研人员的“圈钱”法宝。
海淀区检察院一要求匿名的工作人员称,2003年至今该院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17件,涉案人员21人,其中贪污、挪用类犯罪较为集中,涉案人员不少为高级知识分子。
项目到手后,怎么花是关键,而且还得花得没有痕迹。有几种惯用方式:首先是吃回扣,只需500万的仪器设备,以800或1000万购买,多余的钱已辗转进入个人卡号;其次,以科研需要名义购置汽车房产,项目结束后就据为己有;再次,自己成立公司,拿科研经费作股份;或者,就是以考察的名义出国或到各地旅游消费。
不过,西部地区的研究所出国考察并不便利,出境考察时要受到诸多审查,但这也阻碍不了他们巧立名目地花钱。
例如,社会科学领域引进课题制后,设备仪器的费用,在预算中是小部分支出,交通费、差旅费、资料费和餐费等项开支,才是主要开支,常用借口就是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学术交流;在人文社科领域,查阅文本文献是主要研究形式,重要的资料都有图书馆藏,自行购置说不通。为使经费达到一定规模,便将电脑、摄像机、扫描仪等反复填报,而一旦立项,经费包干,这些费用便可以被其他的开支替代。“考察、学术交流是科研圈最惯用的伎俩,且专门挑没有去过的地方考察。”任高说,在国外随便找个学会以考察名义或学术交流的方式发个邀请函,太简单不过了。
中科院某研究所研究员李志表示,他们所里的很多老师,全世界几乎哪儿都去过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往科研机构里挤,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究竟应获得多少报酬?本来是具体的,但科研经费任意支配的事实,却默许了这些灰色收入的存在。
肖文凯表示,交项目的时候,大家都想尽办法花钱,因为如果钱花不完,下一个项目有可能就拿不到这么多钱了。“来了钱,扣掉10%,盖个章再给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市某高校材料工程系的副教授说,“高校就像一个菜市场,科研人员就是包了其中一个摊位,进账出账从那里过。”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原主任助理江琴的故事十分典型。江琴所在的研究所是中科院下属的一骨干研究所,主要负责智能识别系统、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等,均属尖端高科技。江琴负责管理该研究所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行政事务,经手课题经费的申请和报销。但每次江琴申请经费的支取,导师往往只管签字,此后并不过问经费的去向。
公诉机关材料显示,2004年江琴注册成立北京蓝盾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以该研究所名义,与蓝盾公司签订两份虚假合作协议,并用蓝盾公司出具的发票,分别于2005年2月2日和6月3日在该研究所报销领走31万元和40万元的支票两张入到蓝盾公司,分17次将这两笔款项提现据为己有。2005~2006年,还多次截留客户单位给付的测试认证费共计6万元。此外,江琴还编造需要向某公司或培训机构支付材料费、培训费等理由,拿着伪造合同内容让导师签字,导师签字后,便更换合同正文文本,将付款方向改成该研究所支付给蓝盾公司。
海淀区检察院人士透露,有一次,江琴请导师签字的报销单数额仅为20元,拿到财务支取钱款时,他在20元前面加上“3100”,轻松支取出31万元。2008年9月19日,江琴因犯贪污罪被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2011年11月5日来源:经济观察报)
7.工薪阶层变百万富翁:谁动了科研经费的“奶酪”? 科研经费缺不缺?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报告会上披露:我国的科技经费节节攀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增长,我国科技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
科研经费利用率怎么样?中国科协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一边走出了“短缺的时代”,一边却走进了“硕鼠的围城”?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而科研经费往往又直接与课题、项目挂钩,一项课题的经费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一些国家、国际重点课题,立项之后的经费更是源源不断。
科研经费花不完怎么办?北京某高校电气专业许博士告诉记者,学校制定了科研经费报销审批流程,但学校每天需报销的费用庞大,审核人员难以全面地审核所有的单据,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审核人员看也不看就“大笔一挥”批准了事,有时为了尽快结项,还会告诉他怎么报才能通过。
海淀检察院的调查印证了这一说法:几乎所有科研单位都会制定严格的科研资金管理制度,但许多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经费不缺,管理不严,资金只要拨下来就想方设法用完,用不完就在发票上大做文章,反正钱是剩不下的—什么都能报,大到房与车,小到给孩子买个铅笔,也都要拿回单位报销。
“每次课题结项时都是我最忙的时候,到处收集发票。”许博士告诉记者,实在找不到发票时,就说自己为国家、学校节省多少资金,给自己贴金,当然,节省多少是要在“老板”(导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
今年2月,北京某名牌大学化学学院的教师谢某、徐某贪污一案被海淀检察院诉至法院。两人以考察为名义,使用化学学院仪器开发制作经费报销自己的旅游花销。如果不是在海淀检察院的一次例行的侦查中露出马脚,“两人还不知道这是犯罪”。
“项目老板”是科研圈流行的叫法。何谓“项目老板”?这些人一般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利用个人的声望和人脉关系,“专门”跑项目,揽课题。
课题项目“跑”下来,“圈钱”接续。项目越多,科研经费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自行车换宝马,工薪阶层变百万富翁。不少“项目老板”开名车、吃大餐,动辄一掷千金,“老板”的派头十足。
2003年,“汉芯”发布之后,项目组组长陈某立刻“鸟枪换炮”—之前骑的是一辆普通自行车,升级为一辆价值30万元的别克轿车。又过了不到一年,这辆别克又换成了宝马。知情人都知道,买“马”的钱正是陈进骗取的科研经费。
除了“骗”,还有“蒙”。2009年,海淀检察院审查起诉了某科研机构古某课题组私分国有资产案。课题组负责人古某手握10余项国家课题,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是这一领域的“学术权威”。被捕前,课题组还承担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等两项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重大科研项目,经费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为了使节余的经费不被收回,古某等人十余次采取与相关协作单位签订虚假的“子课题协议”,将科研经费拨付给子课题承担单位,再变现后返还80余万元。去年5月17日海淀法院以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处古千秋等4人1~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小会计如何撬动大资金
时至今日,海淀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张磊对当年办理的一起贪污案依然感慨:“卞中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上级查账,没有旁人监督。” 张磊提到的案子发生在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卞中贪污、挪用公款案,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震动。2.2亿元的数额,成为当年北京市检察机关查办金额最大的一起贪污、挪用公款案。
1986年成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脱胎于中国科学院,起初,科研经费规模只有8000万元,到2007年已增长到43.3亿元。就是这样在一个向全国上万所科研单位和高校拨款的机构,出现了一名“小吏巨贪”。1995年8月至2003年2月,卞中利用掌管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专项资金下拨权,采用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编造虚假的银行对账单等手段,逃避审计检查,贪污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2.2亿元。
“查到最后,感觉偌大的一个机构,拨款权实际上就掌握在一个会计手中。”张磊告诉,“卞中的作案手法并无特别之处,只要有一个环节有所监控,就会暴露。”
如果说科研经费使用环节的职务犯罪令人“痛心”,那么出现在经费管理环节的职务犯罪不免让人“担心”。(2011年09月07日来源:光明日报)
8.山东科研经费黑洞
李攻,研究山东旅游去佳木斯千余次
山东省审计厅日前共审计了省内4所高校2008~2011年科研经费管理情况,重点抽审了2008年立项的363个纵向课题项目以及2008年以来仍在进行研究的65个横向课题项目,涉及资金2.47亿元。其中,暴露出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5个重要问题。
一是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差距较大。在363个纵向课题中,已经结题的有291个,其中,有83个预算执行率低于50%。这些项目预算安排资金503万元,实际支出139.11万元,平均预算执行率仅为27.66%。
二是支出报销不规范。抽审发现,有22个项目报销无具体品名和数量的发票438张,金额51.45万元;9个项目报销虚假业务内容发票1824张,金额103.05万元;4个项目报销虚假签字单据,套取资金114.78万元。例如某高校的“微山东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57%。
三是部分项目进展迟缓。在363个课题中,应于2011年底前结题的362个,但按期结题的只有239个。截至2012年3月底审计时,仍有72个项目没有结题。
四是资金闲置多。截至2011年底,在已结题的科研项目中175个项目结余资金共562.68万元,占这些项目经费总额的33.37%。有40个项目资金使用率低于50%,闲置资金达到276.49万元。其中12个项目仅提取了2.5%至10%的管理费,其余全部处于闲置状态。
五是决算编报不实。4所高校编制科研经费决算时,均存在虚假支出或少报结转结余问题,涉及金额1.03亿元。如某高校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实际支出168.1万元,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虚报151.65万元,占预算的47.1%。某高校2011年年终结算没有反映科研经费结转结余的7088.64万元。
第三篇:痛批少数国企老总腐败 建议取消行政级别待遇制
痛批少数国企老总腐败 建议取消行政级别待遇制
近年来有关国企老总腐败的新闻,时不时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伤害着国企在公众中的形象。陈振东委员为今年两会准备的提案之一便是呼吁中央多管齐下从严治理国企老总腐败。他在提案中总结出了国企老总腐败案件涉案人数持续上升、涉案金额巨大、贪污受贿占主流、罪行复杂“窝案”多、垄断行业大案频出等五大特点。
如何才能预防国企老总腐败问题的再发生呢?陈振东委员对此提出六大建议,第一,呼吁国家全面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第二,建立国企负责人收入财产申报制度;第三,推行国企负责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公示评议制度;第四,继续深化国企负责人党政分离,取消行政级别待遇制度;第五,加强国企老总反腐教育、法治教育,培育廉洁职业观;第六,依法严肃处理一批案情影响巨大的国企贪腐高管。
关注资源无序开采 呼吁狠踩剎车
“中国资源的无序开发,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陈振东委员深入调研发现,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去年部、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中心,合共受理了线索8.8万件。从最终立案的情况来看,违法违规开采铁矿和稀土的情况相当突出。在这些违法违规开采以至盗采的案件中,又以稀土的情况最为危重,而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也最为严重。
陈振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与中国以“白菜价”出口资源态度大相径庭的是,发达国家们纷纷停止开采,将资源留予子孙后代使用。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服务于经济建设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我国目前乱采滥挖、未综合利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后果只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大量宝贵矿产资源被浪费和破坏,剥夺了子孙后代该有的东西,透支了他们的福利。
为此,他提出了六条建议:第一,继续严厉打击打击非法开采、违规生产、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以及走私行为,大力规范市场秩序;第二,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开发配置矿产资源;第三,大力推进绿色开采和绿色加工;第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第五,植入新产业,促进要素结构升级以及地区产业转型;第六,政府要积极引导行业政策以推动社会财富转移,化解贫富矛盾。
第四篇:万亿科研经费全方位腐败 感觉“痛心”不管用
来自官方的消息称,2012年国内科研经费超过一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支出5600亿元,这些钱都去了哪里呢?有一种说法是,60%的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只有40%真正用在科研项目上。这并非危言耸听。根据审计机关的报告,2008-2010年,贵州两所高校共挤占挪用了1745.4万用于经适房建设及投资经营性资产等支出。
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办公室主任孟江涛挪用237科研经费炒期货黄金被发现,最终被判10年有期徒刑。
2012年7月,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被捕,罪名是以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侵吞了1022.6646万元的科研经费,贪污数额在被发现的科研经费腐败案中绝无仅有,令人震惊。
2013年3月,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挪用科研经费被曝光,他们用全国各地到佳木斯的1505张单程火车票先后37次报销了28.36万元,这笔钱占2008-2011年该课题组科研经费的49.75%。最后,课题组负责人仅被“严重警告”了事。
科研经费的腐败是全方位的,其间“潜规则”盛行。据说,一般做项目预算的时候普遍高报,需要100万元就申请120万,一旦科研经费申请下来,申请人可以先分走5-10%,这是他们的“提成”,此外15%作为科研人头费分给参与研究的研究生,还要拿出很大一部分进行“公关”,最后剩下来的寥寥无几。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人真正想搞研究,几乎每个人都醉心于如何申请课题套取科研经费,因为这才是“正事”,如果你“不上道”怎么办?很简单,那就是申请不到课题拿不到经费,过着苦巴巴的日子。
事实上,科研领域的这种“怪现象”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曾谈到科研经费腐败的问题,对此他表示很“痛心”和“错愕”,但是有什么用呢?感觉“痛心”和“错愕”的并非他一人,但这么多年下来,情况并没有任何改观。
前不久,子进爵教育网报道说北京、四川、甘肃等地方的部分高校已经试行用公务卡进行结算,根据规定,只要涉及到包括科研经费支出在内的公务支出都必须刷公务卡,然后一一对账。不少人认为此举能够杜绝科研经费腐败和浪费的现象,对此我并不看好,很简单,不论多好的政策都需要人来监督执行,那么,监督者应该由谁来监督呢?这是很多“好”政策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不论如何,治理科研经费腐败已经刻不容缓,希望有关部门不再一味地“痛心”和“错愕”,而是真正地行动起来,把那些蠹虫绳之以法,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子进爵教育网)
第五篇:万钢新能源汽车讲话
万钢: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9月3日-5日在天津举行。腾讯汽车将带来全程直播报道。9月4日上午举行全体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做重要报告。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部署,加快投入,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地挑战未来竞争的制高点。面对能源严峻挑战和新一轮的国际汽车产业的竞争,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的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先生做重要报告,大家欢迎!
万钢: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美丽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与国内外汽车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首先我谨代表科技部对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汽车界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本次论坛以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题,这使我十分感慨。记得去年的论坛上,我们还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中,我们的企业刚刚企稳向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还在热议之中,而今天我们可以确定经历了这场危机,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汽车产销量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并在去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在严峻的挑战面前经过了洗礼,愈发成熟。这种成熟还不仅仅表现在汽车产销量增长上,还表现在我国汽车企业更加重视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质量,更加注意产品符合客户需求,更加注意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以及更加注意新能源汽车发展等诸多方面。
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长足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回顾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程,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技术方面 在电动汽车整车技术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用于中国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市场的特色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油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掌握了整车集成技术,我们企业已经开发出系列化的规模应用的产品,并且已经登陆了我国的汽车目录。
在电机、电池和控制系统方面,车用液晶和铝离子电池等对电动汽车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零部件领域,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技术方面,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关键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准备已经全面展开,当前已经形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在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方面,我们已经出台了35个技术标准,并且建立了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技术设施的检测能力。我们这次大会主办方之一,就是在整车和电池等方面检测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基础研究方面,对锂离子、催化剂等金属材料,轮毂电机、控制理论、轻量化制造基础技术有序持续地开展。
国际合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已经与十几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且和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跨国汽车公司与我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发。
市场开拓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的特色还在于推广应用和市场开拓方面。
08年北京奥运开始了电动汽车规模化的应用,09年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共同推动了公共领域的十城千辆行动,仅09年中央财政对于公交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带动了民间资本对于电机、电池规模化生产的投资达到了85亿元,有望在明年形成15万辆电动汽车的配套能力。今年,国务院确定十城千辆已经扩大到25个城市,并且已经确定6个城市内推广私人用电动汽车。
今年5月份在上海世博会一千辆各类电动汽车投入商业化运行,园区内500辆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轿车和观光车承担了园区公共交通零排放的任务。截止8月底,入园观众达到4737万人,公共交通,就是我们这些零排放的乘坐的客户达到了8083.15万人,平均每天乘坐657170人次,差不多一个人进园可以坐两次电动汽车。所以我邀请外国朋友来的时候都建议他们要坐两次电动汽车。运行强度达到上海公交园外运行强度的10倍,自动电池更换运行稳定,燃料气体保证了其运行。
我国自主创新的电动汽车在世人瞩目的世博会上经历了高温、高湿、高强度、高难度和高安全要求的严峻挑战。世博会馆3.85平方公里是它的主要活动区,每天都有40到50万人在场馆中,设想,如果我们采用普通的燃油汽车,排放的烟气会造成多大影响?我这里感到特别高兴的是,通过示范运行,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电动汽车运营保障队伍,包括2000多名驾驶员,几百名维护保养、调度管理和服务人员,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电动汽车爱好者的关注。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可以骄傲地说,经过十年一剑的历程,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从开始研究开发的阶段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冉冉升起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开拓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衷心的感谢十多年来毅然无悔地呵护、培养和支持电动汽车事业的领导和专家们,更要向献身于我国电动汽车的科技工作者、运行保障者、管理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世界同步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发展与世界同步,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在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一轮热潮。在各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中,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和主要汽车制造商下一步的战略重点。
我们的发展符合世界潮流,我曾经研究过日本、韩国,最近又认真研究了德国于今年5月份在柏林召开的电动汽车大会上公布的国家电动汽车计划,官产学研各方面共同认为,在所有的技术创新中,电力驱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未来的驱动方式必须是少耗能、更环保、更具有可持续性。这个计划由德国的默克尔总理亲自挂帅,经济、教研、交通、环保四位部长各负其责,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确定了攻克电池、电机、电子集成系统和回收利用等技术内涵和攻关重点,并且确定了到2020年德国将有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的目标。
我们的发展方式与世界开放融合,去年签署的中美清洁能源中心第一批项目正在落实,研发的网络正在形成。今年7月,我在美国参加G20能源部长会议,我和周济部长以及能源部的同事们详细地讨论共同推进电动汽车发展的路径和行动,中美共同提出关于电动汽车示范城市的建议,当场得到十个与会国家的呼应。上个星期,科技部和电动汽车专家们参加了在美国密歇根国家实验室举行的电动汽车研讨会,来自于中美的130多位高层专家详细地讨论了我们今后在示范运营城市方面的共同合作内容。今年6月和8月,科技部与德国教研、交通环保部签署了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基础研究和示范运行的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得到中德产学研各界的积极响应,并且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混合动力节能汽车代替传统汽车已成共识 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清晰地认识到,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依然处于由科研向产业化跃进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技术不成熟,可靠性、耐久性、成本高、社会配套设施不健全等诸多市场化的阻碍和困难,这些障碍和困难需要我们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的进程,在开放的欢迎下加快我国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
自今年两会以来,我参加了十几次来自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部门以及产业行业协会、市场运营和经济界专家的各类研讨会,我越来越高兴地感觉到,大家的共识越来越一致,这就是大家共同认为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纯电动,包括插电式汽车将成为近期发展战略的主流,燃料电池汽车会成为未来的制高点。电池、电机、电控和相关辅助系统是实施转型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标准、检测能力和基础设施必须加快,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必须持续稳定扎扎实实地推进。市场开拓要积极稳妥,持续稳定地发展,要把示范城市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客户使用的需求及时地反馈到研发和产业化的过程当中,以促使我们的电动汽车符合用户的需求。
在国际合作要积极地倡导、大力地支持,通过国际化示范运营吸取先进经验,加强在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方面的国际化的合作。人才队伍的聚集、培养和锻炼,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即将启动的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中,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养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部门,科技部在积极参与和配合产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产业规划研讨会的基础下,将进一步增大对于电动汽车科技研发的投入。
继续支撑和引领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总体组的专家们经过研究、讨论,共同制定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草案,以战略引领、科技支撑、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合作,以关键技术突破为基础,强化示范考核和产业化的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电动汽车测试平台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培养研发人才,支撑和引领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开发的能力,发挥市场和资源的优势,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工业体系。筹划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满足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需求,健全完善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建立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实现我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展开七方面工作
根据规划的总体思路,围绕总体目标,专家们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和进入产业化研发的模式。充分整合国家973、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优势,把电机的比功率、电池的比容量,控制的可靠性和智能化作为衡量的指标,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与低成本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具有高舒适性、高可靠性的城市客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等适用于市场需求,在当前的基础条件和产业规模下,以性价比比较高,比较容易引起市场接受的电动汽车的产业。
第二,要加大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的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支撑充换电成套技术和设备的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通过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实施,来支持相关试点城市建立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地开展充电网络的建设。
第三,加快技术标准的研究,完善标准体系。科技部将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共同建立起一套与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特征相配合的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第四,要深化示范推广,探索商业推动模式。进一步深化现有的科技、财政联合推动机制,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示范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贴力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用车领域电动汽车示范推广的试点模式,并积极地探索车电分离、电池租赁、整车租赁等新型的电动汽车示范推广的商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
第五,要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科技计划任务。以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为纽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跨行业的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前沿技术创新联盟,培养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动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当中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地实施电动汽车人才团队的建设计划,培养一大批骨干人才的团队。
第七,要继续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电动汽车国际化的发展。在中美、中德等科技合作的框架基础上,积极开展与美国、德国等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在电动汽车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建立国际电动汽车综合示范区,面向国内外市场来推动我国的电动汽车国际化合作的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我欣喜地看到,汽车界的央企已经行动起来,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确立了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意向,科技部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我这里也想强调,我们国家的各类汽车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都是我们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主力队伍。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未来的五年将是电动汽车从科研向产业化过渡的关键时刻,也是我们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将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五年。我坚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中国的电动汽车一定会打一场漂亮的技术翻身仗,从而使我国的电动汽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