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起草说明
《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起草说明 颁布日期:2013-10-23 实施日期:2013-10-23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发文文号:
颁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以下简称“2号令”),加强对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的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办法》的指导思想和体例结构
《办法》作为2号令配套制度之一,其指导思想是维护支付服务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办法》以强化支付机构外部监管,构建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为直接目标,遵循合法、公正、合理以及效率原则,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等检查机构组织开展面向支付机构以及存管银行、合作银行等相关各方的监督检查行为进行了规范。
《办法》分为6章,共38条。
第一章“总则”明确了《办法》制定的目的和依据、监督检查的方式,以及监督检查的原则。第二章“监督检查的主体和对象”规定了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主体、对象及其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非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与程序”规定了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配合非现场监督检查应报送的信息,非现场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检查主体及对象的具体要求。第四章“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与程序”规定了现场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现场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检查主体及对象的具体要求,现场监督检查程序中未尽事宜的处理方法。第五章“纪律与责任”规定了检查主体与对象应遵守的纪律,并对违反检查纪律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第六章“附则”规定了非现场监督检查报表的下发、《办法》解释权的归属和实施日期。
二、关于构建有效的支付机构监督检查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监督检查主体
根据2号令的规定,承担支付机构监督检查责任的主体为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为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办法》在遵循2号令规定的基础上对检查主体作了补充,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地市级中心支行也可对其所辖支付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另外,考虑到将来有可能成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为充分发挥该类行业自律组织的管理作用,《办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授权行业自律组织对支付机构实施现场监督检查。
(二)关于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管理体制
结合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体制,为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办法》明确了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管理体制: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全国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指导、协调其分支机构、被授权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开展监督检查和组织开展交叉检查工作。其中引入交叉检查制度,主要是为提高监管质量,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并且为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交流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提供机制保证。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作为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负责制定辖内的监督检查实施细则,按照现行的支付结算属地管理原则,组织辖内地市级城市中心支行对其所在地支付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三是为加强对支付机构及其分公司监督检查工作的协同性,《办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应将所在地支付机构分公司的监督检查情况向支付机构法人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通报。
(三)关于监督检查对象和内容
支付机构监督检查对象主要包括支付机构及其分公司、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银行和合作银行(以下简称“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其中,支付机构及其分公司为监督检查的主要对象,承担主要的非现场监督检查信息报送义务和被现场监督检查的义务。备付金存管银行和合作银行则为监督检查的主要配合方,承担按规定报送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专用存款账户的信息资料的义务,并承担与账户开立使用相关的被现场监督检查义务。
(四)关于监督检查方式
《办法》按照非现场监督检查和现场监督检查并重的思路,对组织开展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非现场监督检查和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事项进行了具体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在支付机构数量众多、业务类型交叉、业务规模巨大、客户群体庞大以及人民银行现场监督检查力量有限的实际情况下,仅依靠现场监督检查难以实现对支付机构业务运营合规性的有效监管。尤其是备付金存管监督工作不仅涉及支付机构,而且涉及存管银行、合作银行等相关各方,必须通过完善的非现场监督检查措施才能实现有效监管。
基于非现场监督检查的数据报送量和后期数据分析工作量较大,《办法》中对人民银行组织建设“支付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日常数据信息申报、备案、统计、分析工作效率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三、非现场监督检查的主要规定
非现场监督检查是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展支付机构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要求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定期按照规定格式以纸质和电子方式报送信息,通过数据统计和比对等方式开展分析、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选定现场监督检查对象的依据之一。《办法》详细设计了支付业务非现场监督检查的主要措施,对信息补报、电话询问、书面质询、约见谈话、风险提示等具体工作程序进行了规定。
《办法》中规定的非现场监督检查报送信息可以分为文字类信息和业务数据类信息两大类。文字类信息包括支付机构基本信息、主要出资人情况、公司高管简历、支付业务办法及客户权益保障措施、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支付服务协议格式条款、备付金存管协议、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分公司备案材料、其他相关信息等内容。业务数据类信息包括备付金存款账户、合作银行专用存款账户信息资料、支付业务数据和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业务处理办法说明)等内容。各类信息的报送频率及报送要求在2号令及相关其他配套制度中予以规定。
考虑到支付机构需要报送的报表内容较多,将各类报表作为《办法》的附件下发不符合一般的监督检查办法的体例。另外,在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监管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报表种类、报送方式、报送要求等也将不断调整,因此,《办法》未一揽子规定各类报表的格式及报送频率,而是原则性规定“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非现场监督检查报表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下发”。
四、现场监督检查的主要规定
现场监督检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以及被授权机构对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的业务活动进行现场实地检查,以发现支付业务风险、督促支付机构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检查手段。鉴于2号令及其配套制度中已对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及备付金存管等具体业务的规则进行了细化,《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已对现场检查的具体程序进行了规定,因此,《办法》采取精简的原则,对其他制度已经规定的内容不再重复。《办法》对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仅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基本涵盖了支付机构经营基本情况、业务活动、风险状况、反洗钱工作及相关各方协作监管备付金等各方面。另外,考虑到目前支付机构数量较多,能够参加现场检查的人员有限,《办法》仅在第八条中对现场监督检查频率做出了原则规定,并未设置检查的具体时限,检查频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此外,根据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的需要,为充分发挥支付机构合规经营的主观能动性,《办法》对支付机构开展年度业务自查的事项进行了原则性规定,要求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业务自查工作,并及时向所属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自查及整改情况。
五、关于纪律与责任
鉴于2号令已经对认定的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违法事实的处罚做出了具体规定,《办法》未对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的违法事实处罚做出重复规定,但对2号令43条第6项进行了细化,对支付机构及相关各方不配合检查的行为制定了处罚措施。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办法(暂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办法
(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区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任务完成和措施的落实,根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工作。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 上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依法对下级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公共机构节能法规的行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必须受理并进行调查处理,将调查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二章 监督检查内容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主要指制度落实、综合节电及照明节电、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节水及其他方面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二)能耗计量体系建设情况。主要指实施能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情况;建立能耗统计台帐、能耗数据监测报告和记录及实施动态监测情况;落实统计制度对能耗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情况。
(三)执行能源消耗定额或标准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主要指节能组织领导、机构建设、联络员制度建立情况;节约用电、用水、用油、用气制度建立情况;节能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建立情况。
(五)落实能源管理岗位责任情况。主要指设置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职责和分工、落实岗位责任情况;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升能源管理岗位人员的节能技能等情况。
(六)用能系统、设备节能管理情况。主要指重点能耗设备节能监测、运行记录和落实节能管理措施情况;供冷、供暖、照明、炊事系统以及机房、实验室等设施节能管理情况。
(七)按要求开展能源审计情况,以及对照能源审计结果整改情况。
(八)公务用车节油管理情况。主要指是否按标准配备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维修、保养制度落实情况;车辆日常用油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节油奖惩措施建立和执行情况。
(九)其他节能方面工作情况。主要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共机构人员节约意识情况;按规定采购节能产品、申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规定和标准情况;安排落实节能资金,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情况等。
第三章 监督检查方式
第七条 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主要采取全面检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等方式。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每三年组织一次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全面检查,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随机抽查或专项检查,及时对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超定额和标准使用能源情况严重、能耗居高不下及浪费能源被举报的公共机构实施重点检查。
第九条 监督检查方法主要是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实地察看等。
第四章 监督检查程序
第十条 监督检查主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按规定成立监督检查组;
(二)确定监督检查对象、范围、内容,制定工作方案,发出监督检查通知;
(三)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查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文件、报告、台帐、报表、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节能目标计划、任务分解、完成情况等资料,现场查验节能制度、措施落实情况,核对相关节能数据;
(四)反馈监督检查意见。检查组现场向被检查对象通报监督检查结果。
第十一条 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公共机构提出、下达书面整改意见或建议。
第十二条 公共机构应根据监督检查的整改意见或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整改情况报送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通知、工作底稿、综合报告和处理意见、整改反馈情况等文字材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第十四条 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不少于两人,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做出书面记录,并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代表签字或盖章。
第五章 监督检查责任
第十五条 公共机构应当积极配合节能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及时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资料和数据,不得拒绝、阻挠、干涉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公共机构弄虚作假、拒绝、阻碍节能监督检查的,不按要求落实监督检查整改意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规定予以通报。
第十六条 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可以依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实施细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送审稿)起草说明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送审
稿)起草说明
一、必要性
按照国务院第9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意见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部署,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经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部分修订,增加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内容。
(一)适应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条例》的实施,对保障医疗器械安全、规范医疗器械监管行为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医疗器械使用监管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型设备使用风险高、安全隐患大,而现有管理措施约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一是价格昂贵、技术复杂、风险高的大型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其中不少设备技术不成熟、经济性差、成本效果低。二是一些装备使用大型设备的医疗机构不具备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等安全使用的基础。三是使用不尽规范合理,存在过度检查治疗,甚至滥用误用现象,导致的健康损害往往具有滞后性、迟发性和难以补救。四是健康信息安全保障不够。亟须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大型设备使用行为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确保资源合理有效使用。
(二)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明确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型医用设备合理装备使用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重要措施,现阶段亟须完善法制和加强刚性约束,引导和规范医疗机构装备使用行为。一是要防止从“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械补医”。随着药品零差率等政策的实施,而合理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医疗机构收入将更加依赖于设备检查治疗,存在诱导需求的倾向。二是要防止医疗机构竞相装备大型医用设备。医疗机构良性有序竞争应体现在提高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而不是“拼设备”,导致大量资源重复投入造成浪费。三是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床位规模和大型医用设备扩张的冲动,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加剧医疗资源布局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强化大医院虹吸效应,使“强基层”等既定政策效果打折扣。
(三)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改革亟须法制支撑。近年来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覆盖了规划编制、申请、许可、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基本建立了以规划为先导、许可为抓手、阶梯配置为核心、人员资格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但目前没有法律法规支撑,难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务院第91次常务会议要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按程序设定行政许可。同时,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型设备管理品目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在线审批监管和加大信息公开等改革措施,以及建立大型设备使用评价和监督管理制度、配置规划执行监督核查机制、第三方评估和行业自律等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依法行政,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亟须修订条例。
二、修改过程和主要思路
2015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研究确定了《条例》修订思路。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医学、法律、医疗设备、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专家深入调研,并通过座谈会、书面征询、专家论证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有关学会协会和专家、患者,以及国内外相关生产企业意见。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征求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等相关部委意见。经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送审稿)。
起草过程主要遵循以下思路:
(一)坚持问题导向。此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型医用设备规范配置合理使用法制化。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通过立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新条例能够适应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二)增强可操作性。在保持原条例体例和总体框架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创新,增加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的特殊规定内容,规范事前准入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重,同时将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纳入其中,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
(三)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国家对大型医用设备制定配置规划,优化资源布局,引导医疗机构按照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等因素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
(四)强化约束力。提高违法处罚力度,增强刚性约束,以保障配置规划实施,确保实现管理目的。
三、修改内容
《条例》仍为八章八十条,总体结构和章节不变,主要修改增加内容为:
(一)规定医疗机构配置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的要求。一是贯彻阶梯配置理念,治理医疗机构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端设备问题。提出了医疗机构配置使用大型医用设备要与其功能定位、技术水平等因素相符合的原则性要求。二是明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国家对大型医用设备制定配置规划,并按照品目实行分级管理。三是设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具备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技术条件、专业人员、配套设施设备等基础,并符合配置规划,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发的配置许可证。(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七十六条)
(二)明确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行为的监督管理内容。一是加强使用状况的跟踪评估,规范使用行为。二是明确未经许可配置使用大型医用设备、以不当手段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不能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未停止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等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情形和相应行政处罚内容。(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八条)
(三)规定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管理的职责。一是依法实施配置许可,并按《行政许可法》和条例规定制定具体细则。二是依法开展大型医用设备使用评估和监督管理。三是依法处罚。(第三十四条、第五十六条、第七十三条)
第四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各位领导、同志们:
由于本人基本上参与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全过程,受黄副区长委托,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为大家就《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作简要说明,供大家在审议修定时参考。我从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
为全面客观总结2008年的工作,冷静分析沉着应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和困难压力为起点,高水平地谋划部署2009年的工作,在去年11月初,黄副区长就要求政府办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着手思考和策划《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按照黄副区长的布臵,政府成立了报告起草小组,由政府办邹运德、黄荣丰同志主要负责,二位同志在认真梳理、审核各部门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计划的基础上,在综合整理各次的市委、市政府上报的大型汇报材料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初形成了报告的初稿,经黄副区长审核修改后印发政府各部门补充材料,修改完善;12月中旬形成二稿,黄副区长再次审阅后提出了“限制篇幅、简明扼要、尊重事实、朴实无华”的撰写要求,为达到这个要求,起草小组进行了再次的修改,期间还抽调了经贸局、发改局、办事处几名同志充实进来,加强写作力量,2009年元月上旬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第三稿,再次印发各部门征求意见,并分送各副区长进行审核,经综 1
合区领导和部门意见后形成第四稿,提交政府办公会集体研究,集体修定,还要求各副区长组织分管部门对报告进行专题的审议修改,经反复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后最终形成送审稿提交政府全会审批,也就是说,各位今天拿到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经历三个月形成的第五稿。
综合报告的起草经历了资料搜集、整理综合、确定思路、组织撰写、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等过程,可以说报告是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历亲为的结果,是主创人员阐精竭虑、熬更打夜的心血,是各部门支持配合、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完成这份报告,黄副区长多次关心、过问起草的进度、质量,直接参与、指导起草小组确定报告提纲、框架结构和总体思路,亲自修改、审核报告的文字、表述、用词,多次对报告提出方向性的修改要求和具体细致的修改意见,不夸大地说,黄副区长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文字的严格要求是众所周知的,而撰写这次报告,黄副区长又以自己的亲历亲为给我们作出了表率,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报告的顺利完成和较高质量。各位副区长同样给予了极大的专注,不仅对分管工作进行把关,还对整个报告的提出了极其宝贵、全面的修改意见。
为完成这份报告,以邹运德同志为主的起草团体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应该说,修改别人的材料是容易的,但修改自己的文章却是困难甚至是痛苦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同志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不断自我否定的精神,对报告反复修改、反复推敲、费心心思、绞尽脑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苦苦工作,辛勤付出,终于完成了这份报告。
而报告的顺利完成,同样也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协助,你们的工作总结、计划为报告奠定了基础,你们补充了数据、材料给报告有益的帮助,你们无私抽调的同志为完成报告增添了力量,而你们提出的方方面面的修改意见,为报告的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略)
三、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特点
一是紧跟形势,政策性强。无论是总结部分还是计划部分,都能紧密结合经济、政治的大形势大环境,充分体现上级的重大政策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刘书记、李市长的讲话精神,紧跟区委的工作部署,以政策为依据寻找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突破和依据。
二是全面客观,真实性强。总结中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客观地反映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各方面成绩,不虚报、不浮夸,也不回避长期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实实在在。
三是突出重点,操作性强。计划部分中除一些事关长远的项目外,绝大多数工作都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完全可在本内分解、落实和完成,有很强的可行性。
四是有精神内涵,思想性强。整个报告既分析形势,又明确任务,既正视挑战也无惧压力,通篇体现出叠彩人民自约、自强、奋斗上进的坚定信念,完全达到统一思想,振奋思想,催人奋进的目的,作为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
各位领导、同志们:报告经多次修改和反复征求意见,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还存在许多需要充实完善的地方,请大家利用全会的机会,再一次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集体的智慧碰撞出闪亮的火花,让报告真正代表区政府的总体水平。
以上说明不当不到之处,请黄副区长、各位副区长补充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各位领导:
受市政府党组委托,我向大家就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简要说明,供大家审阅讨论时参考。
一、关于《报告》的起草过程
根据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和布置,春节假期后,市府办即刻布置调研督查室着手《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2月中旬,经过多次征求政府领导意见和反复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起草提纲。按照提纲内容要求,从2月下旬正式着手《报告》的起草,2月底完成初稿。初稿形成后,印发给市政府党组成员征求意见,并在3月7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集体讨论修改。根据常务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由我牵头迅速召集市府办党组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集中研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后由起草人员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修改。《报告》修改后送市政府领导进行审核,根据审核意见,起草人员又对《报告》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修改后的《报告》迅速印发到四套班子领导、纪委副书记、各镇(办事处)、各单位和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在汇总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后,《报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提交四套班子联席会议讨论的《报告》。
为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底市委办、市府办组织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部门负责人、各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座谈会及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研讨会的基础上,市府办还全面收集了各级各部门2007年的工作总结和2008年的工作意见,为全面真实地总结2007年的工作和周密安排部署2008年的政府工作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起草人员还认真学习了十七大、全国人大、省委全会、省人代会、江门市委全会、江门市人代会及市委全会精神,使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都与市委的部署保持一致。
二、关于《报告》的结构和特点
为体现《政府工作报告》的严肃性,《报告》采用了传统的框架结构,从七个方面对2007年的政府工作进行回顾,同时分析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也从七个方面对2008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其中,回顾工作占三分之一的篇幅,部署工作占三分之二的篇幅。《报告》内容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实事求是。《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2007年的工作亮点,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政府一年来各个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如实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回避矛盾和困难。
二是突出重点。主要采用了“七个突出”对2008年的工作进行安排,既注意突出重点,又尽量兼顾到各方面,有详有略; — 2 —
既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又有具体的工作措施,力求《报告》具有可操作性。如对“两条走廊”和锦江新城的建设、“六大基础设施”和“十件好事实事”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详细部署。
三是容易读懂。《报告》总结部分主要用事实、数据、措施加以说明,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工作任务部分力求做到明确具体,重点突出,尽量避免无棱两可、发生歧义的词语。
三、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说明
一是2007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调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由原来的12640元、增长4.2%,调整为14055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3468元、增长3%,调整为3574元、增长3.3%。
二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目标由原来的下降3%调整为下降3.5%,主要基于与江门市下达的任务相衔接。
四、关于部门的修改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印发下去后,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的部门有:市建设局、社保局、旅游局、科技局、农业局、外经贸局、物价局、财政局、统计局、档案局、武装部、消防大队、广播电视台、人行。对部门的修改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大部分都进行了采纳,但也有部分意见基于篇幅、政府的全局工作等方面考虑而没有采纳。如消防大队建议增加消防内容、旅游局建议增加保护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及尽快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内容、武装部建议加大武装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内容等没有采纳。—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