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厦府〔2004〕143号)
【发布单位】厦门市
【发布文号】厦府〔2004〕143号 【发布日期】2004-07-19 【生效日期】2004-07-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厦府〔2004〕14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多年来,我市致力于建设“美、绿、亮、洁、畅、居”的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城市形象日益优化,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交通管理一等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但与当前我市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事权与财政体制的通知》(厦委发?2003?19号)精神,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创造良好城市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城市管理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高效、协调、有序的城市管理是贯彻落实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2、加强城市管理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我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各城市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管理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城市管理上升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我市综合竞争力,实现“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转变政府职能,为人民群众服务,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来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我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海湾型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支持和保障。
4、目 标:以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提高市民文明意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再创新高,努力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5、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理念,形成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优势整合、共同促进”的协调发展新局面。
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城市管理新格局。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长效的方针,形成“一队多能、综合执法,市区联动、部门协作,依法管理、堵疏结合、全面覆盖”的城市长效管理新体系。
坚持市民参与、市民受益的原则,形成“宣传舆论有力、市民认识到位、公众监督广泛、社会共驻共建”的城市管理新氛围。
三、深化落实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6、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事权与财政体制的通知》(厦委发?2003?19号)及《关于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理顺城管体制,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建设海湾城市的大局服务。各区政府要遵循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管理“两级执法、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按照调整后事权、财权的划分,明确职责,切实把城市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把城市管理工作列入区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确立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落实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明确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专业部门为指导、社区为配合的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管理体制,层层建立并落实责任制,以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工作的落实。
7、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市政府对各区城市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市政府各主管部门主要抓大的城管项目,抓监督管理,抓对各区进行业务指导、协调服务,使管理监督与具体实施相分离;各区政府要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对下放至本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全面负责、落实责任,综合协调、督促实施;各街道按“责任主体唯一”的要求,具体实施辖区内相关的城市管理各项目标任务。各级管理职责如下:
市级管理在整个城市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宏观决策作用,其主要职能是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宏观决策,编制中长期管理规划目标,制定年度城市管理计划,将任务落实到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进行实施,并加强考评督促;根据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拟定有关城市管理的规章,并提出政策性措施;对涉及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事项和涉及全局性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协调;健全市容管理考评机制和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对各区、市各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和完成目标任务实施考评、检查、监督,配合市、区组织、监察部门查究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行为;负责对涉及城市重大管理举措事项的资金调配;必要时对城市管理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区域组织综合整治和实施管理。
区级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关键,在整个城市管理体系中起着组织实施作用,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将目标分解到区级职能部门和街道(镇),落实责任,监督实施;指导街道(镇)搞好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协调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道(镇),解决职能交叉、空白区等问题,使城市管理责任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为街(镇)开展日常监察管理创造条件;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洁、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等作业的招投标工作,组织建设小型环卫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设施。
街道(镇)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城市管理的落脚点,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区级综合管理部门下达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结合所辖行政区域管理实际,逐项进行实施;全面推行、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对辖区主次干道、窗口部位、公共场所、城乡结合部实施覆盖式现场管理;负责落实市容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各企、事业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并做好日常的清扫保洁工作;负责对生活垃圾、废弃物的收集和清运,不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整治,铲除蚊蝇孳生地,清理卫生死角,有效开展除“四害”活动;负责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工作,适时进行屋顶垃圾的清除工作;负责对公共场所、公共厕所的检查与指导,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好公共卫生工作;负责对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检查和服务,协助市、区有关部门和执法部门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社区管理是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单位实行自治的具体内容,其主要职能是动员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共创文明社区。
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行业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与考核。
8、实行市场化运作。要加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建管、管养分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加快城市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养护等市政公用行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步子,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公开向社会招标,引进多元投资机制和竞争经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多渠道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9、健全市容管理考评监督机制。强化对全市现有17个项目的市容管理常规考评和专项考评监督,继续扩大考评范围,完善考评体系,优化考评机制,增强考评功能,建立市容管理考评监督与竞争激励联动的机制,实行行政管理经费与管理效能挂钩、奖优罚劣。
10、确实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城市管理部门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对养护、维修、保洁等作业企业的指导、监督、考核、服务方面,打破“教条”,大胆探索,制订相关的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招标办法、定额标准、准入机制等,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市城市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有关职能部门及考评监管机构要着力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日常考评、监管和协调工作,并对各区、各部门城市管理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提出具体意见。
四、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
11、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一是根据2004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清理现行不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及时修订或废止与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规定;二是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立法工作,使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四是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失职追究制度,使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12、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对当前存在的违法建筑、无证经营、非法张贴、污染环境等严重违法行为及时依法查处。加强公、检、法和纪检监察部门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作,制定相应办法,防止和减少妨碍执法的案件发生。积极支持协助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共同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对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徇私枉法的干部要从严查处,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努力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
抓重点整治促城市发展。对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要形成合力重点整治。当前,要把“一线两片”作为市容重点整治区域,改善我市铁路沿线、湖里江头商业区、翔安新店片区的市容环境;要重点整治城市“牛皮癣”、占道经营、餐馆油烟噪声扰民、不文明交通行为、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顽症”,坚决查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加强国道、省道、进出厦门道路和连接各区主干道路两侧的市容城市管理工作,美化、净化厦门旅游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要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要按照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要求,落实国务院法制办和省政府的批复指示,切实履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解决多头处罚、重复处罚等问题,克服“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关城市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门与市、区两级行政执法局之间要按照《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市区两级行政执法局执法责任和执法范围的通知》(厦府?2004?39号)执行,切实履行“两级执法、两级管理”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保障执法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13、整顿城市交通秩序。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定期研究车流、人流的动态变化,科学合理地编制交通组织方案,有效提高城区路网整体的通行能力。巩固 “畅通工程"”成果,加大交通管理力度,强化动态管理,加大对违章摩托车、出租车等车辆整治力度,取缔各种非法营运车辆;整治静态交通秩序,理顺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制定停车场(库)专项管理办法,完善停车场(库)使用功能,加大城市静态交通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新建停车场(库)建设步伐,合理配置、规范路边停车场及加强小区内车辆的停放管理,为我市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14、坚决拆除违法建筑。要加强对市区及村镇规划监控,加强对城郊农村建房的规范管理,坚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把消灭剩余违建、严防新违建产生等工作与创建无违建区域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创建质量,扩大创建范围。
15、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电、电信、消防、有线电视等依附于或者穿越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等设施的建设,应当根据管线单位提出的建设计划,由规划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一次性集中建设,推行综合管沟建设,实行有偿使用。要加强对城市道路挖掘的管理。对确需挖掘城市道路的,要实行政府协调、部门会商、集中审批、集中开挖、围挡作业,鼓励夜间施工,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和城市交通秩序的影响。城市主要道路敷设地下管线,要推广管线不开挖施工技术。
16、提升市容管理品位。以海湾型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推进户外广告、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夜景灯光、建筑立面、空中管线、屋顶景观等各方面市容建设、维护管理上水平、上档次,达到城市市容管理优美、简洁、干净、有序,实现城市建设延伸、基础设施功能扩展、管理效能辐射的城管效益。
17、加大环保工作力度。要巩固和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成果,进一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要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等创建活动,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18、加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重点做好城市道路、地下通道、人行天桥、住宅、居住小区及公交站点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电信、邮政、银行、宾馆、商场、机场、车站、码头、学校、医院及图书、影剧等场馆建筑,其主管单位应尽快组织、督促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要在主要公共场所开展试点工作,力争今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为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和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奠定基础。
19、强化社区管理职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要服从于社区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公司要接受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指导。建设与管理局在进行物业管理资质等级考核时,应听取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质量的评定意见。市民政、建设与管理部门要牵头研究制定具体的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联动实施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对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联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要建立有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指导和协调管理,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居委会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派出所落实社区安全防范措施,开展争创“无发案小区”活动,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全良好的居住环境。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建设与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每年度开展检查评比,对一年无刑事发案的小区予以授牌,对管理该小区的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分别给予奖励,其中,市建设与管理局将根据评比情况对物业公司给予本行业的资质评定奖、扣分,提升或降低其资质。
五、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
20、加强领导。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区两级政府都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充实城市管理指挥、协调、监督机构,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协调得力、监督到位的城市管理体制。为此,市、区两级政府的城市管理办公室不但要保留,还要充实加强,切实成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各区应成立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区长要兼区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使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办事更高效、运作更协调、行为更规范、执法更统一。各街道(镇政府)也要设立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形成横管到边,纵管到底的市、区、街(镇)三级网络。各级政府要加大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市财政要确保城市管理专项资金到位,各区财政也要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经费,并保障日常管理经费到位,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21、加强协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城市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依法履行好各自的管理职能,强化管理,加强协作,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形成合力。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联络网和工作联系单制度,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工作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城市管理整体合力的充分发挥,形成审批、管理、处罚部门及市、区、街、居各级通力合作、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
22、加强科技运用。要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使我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提高道路有效使用率;要扩大道路清扫与海域垃圾收集机械化作业面,提高道路和海域保洁水平;要逐步采用先进的技术替代传统手段,实现市政公用设施管养水平的提高;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城市管理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实行“电子城管”。
23、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各区组织人事部门共同负责各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领导(副处级及以上)的考察工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城管执法督察、考核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坚持文明执法和依法执法,保证行政执法公务活动的正常进行。要用制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顽强、高素质的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服务承诺制、执法错案追究制、行风评议制、绩效考评制、末位待岗制等制度,建立新的行政执法运作机制,为城市提供高效能的管理。
24、加强城管工作考核监督。要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目标,层层签订城市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把抓好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各区党委、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之一,并与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挂钩。继续完善并充分发挥市容管理考评机制的作用,市容管理考评成绩要作为考察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城管工作业绩和城管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层级监督制度,建立年度重大城市管理任务、重要项目目标考核和现场随机考核体系,奖优罚劣。要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利用报刊、书籍、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并公布举报电话。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的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决策,要逐步建立公众听证制度。要建立行风监督评议制度,加强社会对城市管理从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监督。
25、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要把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纳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建设体系,融入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以及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地进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分门别类地把宣传教育工作做细、做活,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青少年和外来人员的教育。教育部门要在幼儿园、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和劳动实践中安排城市管理内容,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城市管理活动,从小培养文明习惯。劳动保障部门要利用外来务工人员求职的渠道宣传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教育。社区要把外口公寓等外来人员聚集地做为宣传重点,开展崇尚文明行为,融入城市现代生活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自觉增强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城市意识、现代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范,人人都来维护城市形象。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和监督作用,办好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城市管理专题、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展示管理成就,反映市情民意,直击社会热点,成为沟通政府与市民的桥梁,让舆论与管理互动。要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城市管理重大决策、法规的出台要实行听证制度、公示制度,通过相应的途径和措施,增进市民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广开建言和监督渠道,积极吸收民智。
加强城市管理既是我市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根据本辖区、本部门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加强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努力把厦门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管理优化的城市。
二OO四年七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厦府办
【发布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9〕43号 【发布日期】2009-02-14 【生效日期】2009-0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的通知
(厦府办〔2009〕4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二月十四日
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标准化为手段的技术性措施不断成为当前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和沟通国际贸易、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技术纽带,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厦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对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新要求,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实施、协调发展”为推进模式,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着力构建完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标准化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新局面,使标准化成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构建与厦门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建立推进经济建设和激励技术创新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服务运行机制,使标准化成为促进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
(二)具体目标。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分别为10个、15个、20个,制修订市级农业地方标准40项,力争80%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实现标准化;80%以上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争创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6家、省级12家;新增采用国际标准标志产品120项,争取8个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设立在厦门,力争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项;创建10个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或示范点。
三、重点工作
(一)开展标准化专项研究。强化对厦门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相关标准及主要贸易国和地区、重点贸易产品的技术标准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并实现研究成果让厦门全社会共享。及时提供WTO/TBT(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关技术法规资讯、预警服务以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等方面的服务。
加强对电子、机械、化工、光电子等支柱产业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及时跟踪分析、研究确定“采标”的目标与措施,鼓励企业结合实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标准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立足本市企业,建立健全以国内标准为基础,以厦门主要贸易国有关技术法规、标准信息以及台湾标准为特色资源的信息库、数据库,构建权威、高效的市级标准化信息平台。
(三)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或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并承担国家级或省市级标准科研项目、标准化示范项目。
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立足长远发展,积极参与并力争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依靠自主创新的技术和成果,创新一批能够反映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争创“标准贡献奖”。
(四)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以贯彻实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切入点,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托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大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研制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五)拓展标准实施领域。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从制造业向其它领域的拓展。
⒈加快推行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相关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规范城市的整体服务标准,提高管理水平。
⒉积极开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为重点的制造业标准化工作,优先选择有优势、有特色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列入制造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发展目录,鼓励企业投入研发,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争创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⒊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加快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工作,逐步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以点带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⒋大力推行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化水准,坚持以“政府引导、行业协调、企业运作”为原则,组织制定适应厦门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标准,推动物流、金融、保险、旅游、宾馆酒店、餐饮、购物商场、交通场站等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展示范单位窗口活动,强化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⒌大力开展能源高效利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加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工业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组织领导。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的领导,发挥组织推动、业务管理与指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努力推动标准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把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为实施标准化战略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健全标准化法规体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建立标准化地方法规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开展标准化研究等的工作经费以及对企业实施标准化项目的资助与奖励。有关标准化项目的资助、奖励额度,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⒈对国际标准研制中的主要起草单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参与标准起草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中的主要起草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参与标准起草的,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⒉对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科研项目的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项目,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⒊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单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承担国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⒋对承担国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的单位,根据项目的实施年限,按给予6万元、5万元、4万元资助。
⒌对获得国家、省级“标准贡献奖”的项目,分别给予最高8万元、6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⒍对获得“采用国际标准标志”的产品,每项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一单位每年的奖励额度不超过4万元。
⒎其它未提及的资助、奖励项目及额度比对相近项目酌定。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将标准化融入企业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全过程。对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和产品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等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科技计划的立项、成果奖励,推荐申报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厦门市优质品牌、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五)建立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典型事例,认真总结有关单位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经验和做法;鼓励高等院校开设标准化相关专业或课程,开展对企业管理者和标准化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增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识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和推进标准化战略的良好氛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厦府〔2009〕138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
厦府[2009]13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已经第6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九日
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厦府[2009]13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逐步建立和完善被征地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加快我市海湾型城市的建设步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本着“政府推动,政策引导,集体扶持,个人参保,财政补贴”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参保年龄的以下人员:
(一)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村改居”的居民(原行政村村民);
(二)经批准耕地被征用40%以上的村民小组的村民,或耕地被征用40%以上且在征地时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的村民;
(三)由于土地被征用的“农转非”居民。
上述人员以下统称被征地人员。
第三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管理和运作。
第四条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村(居)委会(或小组)为单位,已被征地人员以自愿参保为主,新被征地人员原则上应当参保,并按规定缴费,享受相应待遇;
(二)同一个村(居)委会(或小组),可根据各自实际,在统一集体补贴金额的基础上,由个人自愿选择不同参保档次。每一个被征地人员只能享受一份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三)实行低门槛准入,多种档次选择;
(四)被征地人员和村集体的缴费分担比例,根据各自实际,经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审议确定,报镇政府(街道办)批准。
第五条被征地人员参保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村(居)委会(或小组)汇总初审公示,经所在镇政府(街道办)审核后,报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
第二章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
第六条对不同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参保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
(一)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O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员可选择按月缴费基数
60%的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2%,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男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O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可选择按月缴费基数60%—100%的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2%,一次性缴纳8—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男年满18周岁不满45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4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可待就业后参保,也可按从事自由职业者身份参保。
月缴费基数为2413元,市人民政府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月缴费基数进行调整。
第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实际缴费基数的11%,一次性记入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余缴费部分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第八条参保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照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下称“参照退休年龄”),且按规定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被征地人员,当月办理退养手续,从次月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给养老金。参保时尚未达到上述参照退休年龄的被征地人员,待其达到参照退休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满15年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和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九条被征地人员的月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特区补贴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办法为:
(一)按月缴费基数60%—100%的标准为基数缴费的:
基础养老金=月缴费基数×20%;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特区补贴=30元。
(二)按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的:
基础养老金=退养时本市最低工资标准×20%;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特区补贴=30元。
第十条一次性缴费的被征地人员就业后,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其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依法为其缴纳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被征地人员参保后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与被征地时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合并计算。从事自由职业的,可按规定参加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理个人缴费。第十一条达到参照退休年龄时缴费不满15年的,经本人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可按月继续缴费至满15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不申请继续缴费的,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金额一次性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二条被征地人员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前出国(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被征地人员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后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尚存余额一次性支付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
第三章缴费资金的筹集
第十三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其中个人缴交部分,先从征地补偿款中的劳力安置补助费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缴交;集体承担部分,由所在村(居)委会(或小组)的土地补偿费、集体积累
(包括盘活集体资产)和其他集体收入中列支;区、镇(街)财政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被征地人员,特别是困难家庭对象的参保补助;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养老保险费不敷使用时的后期养老金。
第十四条对部分土地已被征用,但尚未实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经济组织及尚未达到参保年龄的被征地人员,其征地补偿费应按一定比例,由镇(街)和村(居)共同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准备金制度,防止分光用光。具体办法由各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与其他养老保险的衔接
第十五条征地或“村改居”前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被征地人员,其原向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缴纳的保险费,可选择按参加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时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比例折算为缴费年限,与一次性缴纳的年限合并计算,并按有关规定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之间进行划解。不愿意折算缴费年限的,仍按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已按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以“低标准”参保的国有农场职工被征地后,改按《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标准缴费。原来按照“低标准”缴费的年限,按规定补缴统筹基金的差额部分后,可与按照《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标准缴费的年限合并计算。
第五章职责分工和管理
第十七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是全市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积极稳妥”的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平稳实施。
第十八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所属机构负责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等业务经办工作;市地税局负责参保手续办理、参保人员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等业务经办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基金的管理监督工作;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负责做好土地征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核准工作以及信息反馈工作;市公安局负责做好参保人员的户籍、年龄确认工作;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参保的组织实施工作;各镇、街道和村(居)委会要积极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承办工作。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各区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004年9月28日印发的《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废止。
第四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
【发布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9〕204号 【发布日期】2009-08-03 【生效日期】2009-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厦府办〔2009〕20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
当前我市正处在盛夏炎热季节,7至9月是高温时期,特别是近期天气以高温晴热为主。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全市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当前防暑降温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及时研究,重点预防,狠抓落实,科学合理安排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二、抓好重点,预防为主。各级各部门要针对持续高温容易引发各类事故的特点,结合各自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人员中暑和各类安全事故。要突出重点,加强防范,近期要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各级各类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生产设备定期检测,排除安全隐患;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市政、电力、通信、广电等部门要认真做好供水、供电、供气、电力通信设施等重点部位的巡查管护;建设、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旅游景点设施的安全检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各区和教育部门要加强暑期学生安全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防止学生和儿童因下水游泳造成伤亡事故。卫生防疫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重点加大对机关、企业、学校食堂和饮食行业监管力度,强化卫生防疫措施,严防传染疾病和食品中毒事故发生。?
三、统筹安排,有序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安排高温时节各项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要加强水资源调度和供水保障。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居民、后企业”的原则,科学制定供水计划,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证党政机关、医疗机构、各类学校、车站码头等重要公共场所用水,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城乡供水应急预警机制,一旦出现供水紧张,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企业错峰、避峰或轮休用水方案,以确保全市城乡居民和重要公共用水。二要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特别是在高温酷暑用电最困难时期,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有序用电原则,完善错避高峰方案,努力做到限电不拉路,切实保障生活用电不受影响。同时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做好迎峰度夏让电于民工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提倡少开空调,确实需要使用空调的,空调温度应当设置在26℃以上,办公场所无人时要随手关闭空调。三要加强节约用水用电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节约用水用电宣传,形成全社会抓好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四、关注民生,解决困难。高温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关注民生,把解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放在突出位置。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一次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长期患病者以及丧失劳动能力、低收入和无生活来源等弱势群体在防暑降温方面存在困难的排查摸底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暑降温物资和药品,确保帮困工作落实到户到人。各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辟各类避暑场所,向孤寡老人和需要救助人员开放。同时要关心职工尤其是从事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露天作业职工的生产生活,落实好防暑降温物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妥善安排好职工的休息。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用工企业的检查,杜绝因高温室外作业而发生安全事故。?
五、加强值班,及时处置。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值班工作的各项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尤其是安监、交通、市政、气象、卫生防疫、电力通信等重点部门,要加强领导带班制度,充实人员值班,确保信息畅通,一旦遇有紧急、重要事项或重大突发事件要立即报告,及时协调,妥善处理,以确保我市社会安定稳定。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八月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厦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厦府办〔2007〕242号)
【发布单位】厦门市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7〕242号 【发布日期】2007-10-18 【生效日期】2007-10-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厦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厦府办〔2007〕24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市贸发局、市质监局、市药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别制定了《厦门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具体行动方案》、《厦门市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厦门市食品生产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厦门市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厦门市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厦门市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厦门市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厦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厦门市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具体措施》,现将这十个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七年十月十八日
厦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2007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厦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厦食安委[2007]1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消费安全,现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整治目标:按照“规范、引导、监管、服务”原则,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强化监督,依法查处。通过整治,规范渔药等投入品的使用,规范养殖行为,建立生产质量安全制度,强化水产品批发市场监管。
至今年年底,水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区使用违禁药物和化学物品问题基本解决,药物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进一步下降。
二、组织机构: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组长:赵晓武(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成员:张曼琦(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管理处副调)
郑 斌(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管理处主任科员)
刘巍(市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林情员(市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卢小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
陈少贤(市闽台渔轮避风港管理处处长)
蔡立波(市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科长)
洪江(市水产研究所工程师)
洪金津(市渔轮避风港管理处科长)
各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作为整治工作小组成员。
三、整治范围、重点、内容
(一)整治范围:翔安、同安、集美和海沧区。
(二)整治重点: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育苗)场、出口原料基地(包括鳗鲡、罗非鱼、牛蛙、对虾等)。水产品批发市场。
(三)整治内容:是否使用违禁渔药等投入品;无公害基地、养殖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否建立生产记录制度;是否销售不合格产品。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制度,各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工作开展,指导督促本辖区内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建立生产档案制度,包括生产日志、渔药等投入品的使用、药品出入库、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检测、产品销售等内容。市渔轮避风港管理处督促批发市场建立入市检测制度、不合格产品报告制度和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批发的品种、数量、来源、流向等内容。推进产销对接,积极推行认证产品与市场实行“场地挂钩”、“场厂挂钩”。
(二)查处违规使用渔药等投入品和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市、区渔业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工商、农业等部门依法对违法使用和销售渔药等投入品行为进行查处。会同工商部门查处批发市场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对于销售不合格水产品的,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涉及外省市的,要通报到产地,请当地进行协查整治。
(三)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力度。水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本地养殖场按照整治重点对象纳入监测范围。水产品的检测项目以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禁用药物为重点,每个月20个批次。检测结果通报各区、批发市场,并汇总报上级部门。
五、整治措施
(一)开展宣传培训。
1、养殖生产环节的培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渔民质量安全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整治期间继续开展渔业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规范和健康养殖技术等。印发宣传材料15000份,培训1500人次以上。要充分发挥渔技员队伍、病害测报员队伍的作用,培训面要覆盖到凡是有水产养殖的村、镇,要让养殖渔民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禁用渔药,使用禁用渔药、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后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批发市场环节的培训。组织批发市场管理人员进行1-2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知识的集中培训和对批发市场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批发市场要随时组织本市场的批发商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
(二)开展自查、检查、抽查和督查。
按照整治内容和要求企业先进行自查;区级渔业行政部门进行全面的、拉网式的检查;市级渔业部门组织抽查,省级、部级渔业部门进行督查。
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并依法处理。对使用禁用渔药行为和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要严厉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建立制度行动滞后的无公害基地、规模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等,要限期整改;对于已建立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要强化指导,切实落到实处。
(三)联合执法。《厦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中要求,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由海洋与渔业部门牵头,农业、工商局部门配合。应与工商、农业部门建立联合检查执法机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行动,对违法行为,依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查处。
六、工作进度
(一)筹备部署阶段:2007年7月份完成《工作方案》制定,成立检查工作小组,对全市检查工作进行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
1、企业自查阶段:2007年8月1日-15日。
2、区级检查阶段:2007年8月16-9月15日
3、市级抽查、部、省督查阶段:2007年9月16日-11月15日
4、整改提高总结阶段: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
七、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细化实施方案。
各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按照本部门本单位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要细化实化,具可操作性,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二)加强沟通,保障信息畅通。专项整治期间,各区和各相关单位要指定2名同志作为联络员和信息员(联络员和信息员名单和联络方式即报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管处),各区、各单位每周一上午报送专项整治动态信息,每月25日报送当月工作小结,报送材料要有综述、有查处情况、有量化指标。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以正面报道为主,宣传整治工作成效。各区渔业主管部门、牵头单位应对发布的信息和记者采编的稿件审核把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每月28日前将新闻宣传情况统计上报市海洋与渔业局。
(四)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各区渔业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应对本次专项整治所做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认真总结。(要有综述、有查处情况、有量化指标),总结材料于2007年11月15日前报送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管理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