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公安派出所改革的认识
对公安派出所改革的认识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有地区进行公安派出所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大发展、人财物大流动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新矛盾多样多发,传统单一的社会管理手段存在着指挥层级过多,专业化不强,机关与基层警力倒挂等种种突出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发展需要。警务机制改革通过精简机关,警力下沉,提升效能,激发活力,提高公安机关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公安机关新形势下的打防控工作成效,改变机关化作风,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侦破跟着案件走的实战要求,有效解决了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符合公安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符合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要求,是形势所迫,是大势所趋。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些事情的发生,人们通常想不到公安机关的出现,但是出现问题时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拨打110报警。警察的职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发生案件他们要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是我们都发现现在报警后,警察到达现场的时间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快,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对警察抱怨的原因之一。还有许多的一些公安内部的丑闻也让警察系统公正的形象大打折扣,正因为如此公安派出所改革已经是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
实行综合警务改革创新,主要是把有限的警力压到路面,实行集约用警、快速出警、一警多能,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实现勤务工作全时覆盖,提升警务效能,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真正实现“做精机关、做专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目标。
一,对传统社会中的公安派出所的认识
(一)《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了公安派出所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所拥有的职权。即公安派出所的特定目标是“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其所拥有的法律资源(即十项职权)(保障有关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法律的实施;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现行破坏活动;预防和制止盗匪和其他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依照法律管制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管理户口;管理剧场、电影院、旅店、刻字、无线电器材等行业和爆炸物品、易燃物品及其他危险物品;保护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现场,协助有关部门破案;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的工作;在居民中进行有关提高革命警惕、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和协助进行有关居民福利的工作。)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之一,它与110指挥中心、车管所、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看守所等一起构成了基层警务网络系统;而且公安派出所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法律秩序和及时搜集敌社情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基层警务组织无法取代的。在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为了使公安派出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当前不少地方对传统的公安派出所进行了改革。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二)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也具有普通组织的四个特征。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为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功能),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设计和指导公安派出所的各项工作。
(1)目标特定性。目标决定了任何一个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如学校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医院的目标是为了救死扶伤等。如果一个社会组织的目标不具备特定性,则该组织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就会遭遇挑战。公安派出所的目标,是设计公安派出所制度和设立公安派出所所期实现的目的;同时也是公安派出所开展各项警务工作的目的。根据《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第一条之规定,“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市、县公安局可以在辖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所。公安派出所是市、县公安局管理治安工作的派出机关。”公安派出所的目标,是为了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到警务建设中去,并收集社会信息,维护该辖区的法律秩序和辖区内居民的合法权利。
(2)拥有必需资源。公安派出所为了实现其目标,也需要拥有必需的资源:1)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民警。民警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安派出所警务工作的开展,也对公安派出所特定目标的实现与否起到制约作用。2)拥有开展警务工作所必需的法律授权。公安派出所的各项警务工作必须有法律授权,如果授权太少或太多,都对公安派出所的目标产生影响。3)必须的警务装备和开展警务所需要的经费。如交通、通信器材,办公房屋,办案经费和办公费用等。
(3)合理的结构。公安派出所的结构,是指公安派出所在拥有一定数量的民警后,根据其为实现目标而必须承担职责进行划分,以将民警合理的组织起来。如将民警按职务分为所长与民警,按职责分为内勤民警与外勤民警,或分为治安民警与侦查民警等;让他们承担不同的职责,从执法执勤、办理案件、服务群众、内务管理等,以最终实现公安派出所的特定目标。
(4)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根据工作需要而在辖区内设立的管理治安工作的派出机构,因此,公安派出所需要同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之间有一个协调良好的关系;另外,公安派出所作为基层警务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为实现其特定目标还需要同110指挥中心、车管所、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看守所等基层警务组织进行信息交换、警务协作等。
(三)传统公安派出所的一些问题。
(1)传统公安派出所的特定目标不太准确。从《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第一条规定来看,公安派出所的定位并不准确。上述公安派出所的目标过于宽泛,既不能将公安派出所同县(市)公安局的工作目标区分开来,也不能突出公安派出所贴近群众、地熟人熟的优势。(2)公安派出所所享有的法律资源(即职权)也过于简略,在公安派出所实际工作中不容易将其特定化;尤其是公安派出所所拥有的民警数量与质量同其工作需要的具有较大的差距,一些地方的公安派出所甚至出现了“一处警就借人,一开会就关门”的奇观;公安派出所在警务装备、办公经费方面也存在较多困难,容易滋生出“乱罚款乱收费”等问题。(3)公安派出所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派出所民警的积极性不高,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派出所民警机关化倾向突出,出现“街头见警率不高”等问题。(4)公安派出所同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及其他警务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换不够畅通,导致警令传递、警务指挥链过长,导致“出警速度慢”,增加了警务工作的成本。
因此,为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警务功能,需要对公安派出所加以改革;为实现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目标,需要为公安派出所增加民警的数量,提高派出所民警的素质,保障公安派出所必要的装备和经费,设计好公安派出所同县市公安局及其他警务组织的关系。
二、目前已有的公安派出所改革的案例
(一)当前公安实践中关于公安派出所改革的几种模式
当前以公安派出所为对象的基层警务改革主要有黑龙江省大庆市、辽宁省、江西省萍乡市、江西新余市公安局、广东省与深圳市等六种模式:
1、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在2005年1月进行了撤消公安派出所、加强城市公安局对公安分局垂直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警务体制改革;
2、辽宁省在2003年进行的以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在派出所内“成立社区警务队、刑事侦查队、治安巡防队、内勤综合室”以实现“三警联勤”为内容的警务体制改革;
3、江西省萍乡市公安局在2004年4月对城市公安分局机关大部分业务科室进行了撤并,以将精简的警力充实到公安派出所;
4、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在2004年实行警务体制改革,将4个城市公安分局和31个派出所全部撤销,设立11个警务局;
5、广东省公安厅在2007年初决定“明年底之前,广东将在广东省范围内基本撤销县公安局下属分局。今后2年内,省公安厅原则上将不再审批各类公安专业分局的设置”,“全力解决派出所设置过散、警力过少的问题”;
6、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在将2006年4月1日起在全市115个派出所全面推行勤务新模式实施,“打破派出所现有的四队一室(刑警队、治安队、社区防范队、巡警队、综合室)设置,整合目前的治安警、社区警、巡警和刑警等警种,全部实行战斗序列队建制。把现有的社区防范队、治安队和巡警队统一编成若干个社区巡逻队,将原来由各警种负责的业务工作,一揽子放到各社区巡逻队。将原来的综合室改为行动支援队,担负内勤、值班、户籍和民调等内部运作管理职能,为一线勤务提供保障。将刑警队调整为侦查办案队,负责办理一般刑事案件和所有需要调查的复杂治安案件”。
(二)对目前已改革的公安派出所的分析
传统的公安派出所在工作目标、拥有资源、组织结构和同外部环境的关系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电子化、经济市场化的动态社会形势下,传统公安派出所在实现其工作目标方面遇到许多困难。
当前公安实践中六种关于公安派出所改革的模式中,每一种都注意到了公安派出所在拥有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采取的方法各异,但都采取了“警力下沉”的策略(有的是精简分局机关,有的是撤消公安派出所),以满足基层警务组织对警力的需求;辽宁、深圳市等地还注意到了传统公安派出所在组织内部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公安派出所的工作机制和警务模式进行了调整。因此,这几种模式对于实现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目标都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要想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功能,实现“积小安为大安”以致最终构建和谐社会来看,公安派出所改革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财物大流通公安派出所是重要的公安基层组织之一,在承担密切联系群众、严格控制社会面和及时收集社情民情方面能够发挥其他警务组织无法取代的作用。因而在近年来的警务体制改革中,无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的取消公安派出所、作强公安分局,还是江西省萍乡市公安的取消城市公安分局、作强公安派出所,这些针对公安派出所的警务改革始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关于公安派出所改革的几点思考
公安派出所是我国的基层警务组织,是县(市)、城市公安分局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和保障公民权利,根据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治安状况而设立的派出机关。当前我国共有公安派出所5万多个,遍布各个城市与所有的乡村;这些公安派出所作为联系社会群众与公安机关的纽带与桥梁,在发动群众参与警务建设、收集社情与民报、维护当地法律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关于公安派出所工作目标的定位
首先,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具有贴近基层群众的优势。因此,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目标中,应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次,公安派出所只是基层警务网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在制定公安派出所工作目标时,应注意区分公安派出所同刑警队、巡警队等其他基层警务组织的不同之处。既不能让公安派出所代替其他基层警务组织,也不同将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目标转让给其他基层警务组织。
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目标,应当包括1)通过人口管理来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多种形式来发动群众参与警务建设;2)及时收集辖区内民情、社情和敌情,在维护辖区社会秩序、防范犯罪的同时为其他基层警务组织服务;3)就地处理一般违法犯罪案件,保障辖区内居民的合法权利,维护法律秩序。
(二)关于公安派出所的设立
采取什么原则设立公安派出所,对于配置公安派出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1月修订的《公安派出所工作细则(试行草案)》规定“公安派出所根据工作需要和便利群众的原则设置”。如果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过大,虽然会减少公安派出所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对警力装备经费等资源的需要量,但是在“便利群众”方面会有缺陷;反之,如果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过小,则公安派出所的数量会相应增多,从而在警力及其他资源方面的需求会存在缺口。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相对于传统社会,可以降低管理者的数量、也即扩大管理者的管辖范围。因此,提高公安派出所工作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应用现代化的交通、通信与电子监控技术,一个公安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可以较传统社会的要扩大些,从而减少公安派出所的数量,以满足余下的公安派出所对警力、装备与经费等资源的需要。比如,农村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警务资源的情况,结合农村乡镇撤并,对有关公安派出所进行撤并;城市的公安机关在城市居民数量增多、城区面积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其原来公安派出所的管辖范围,以应对警务资源高度紧张的局面。
(三)关于公安派出所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公安派出所的内部结构,究竟是应该采取辽宁等改革模式建立“三队一室”,还是采取深圳模式打破“三队一室”模式、实现三警合一好呢?究竟是象大庆模式那样撤消撤消公安派出所、作强分局,还是象江西萍乡模式撤消分局、作强公安派出所?这些都涉及到公安派出所的内部结构、公安派出所同外部环境的关系。
无论是辽宁模式还是深圳模式,无论是大庆模式还是江西萍乡模式,从组织行为学视角来看,都表明公安派出所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抛开公安派出所同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关系,抛开公安派出所同指挥中心、刑警队、巡警队、看守所等其他基层警务组织的关系,都无从判断。因此,公安派出所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设计公安派出所的内部结构以及公安派出所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时,需要系统地研究公安派出所同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同指挥中心、刑警队等其他基层警务组织的关系,研究现行法律框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加以综合研究,以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第二篇: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
深化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相分离,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的监
督
发布者: 黄石市港区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10-12-2 10:35:06 阅读:246次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朱自启
去年底,省院、市院部署在部分基层院实行内部整合改革试点工作,将我院纳入试点范围。我院按照上级院的要求,将原来设立的11个内设机构整合成5个部门,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以“两个适当分离”为契机,突出诉讼监督工作的主体地位,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结合当前改革实践和检察工作实际,就检察机关如何加强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再作深入探讨,以期不断完善“小院整合”改革工作。
一、诉讼监督职能单列的主要作法及成效
(一)明确工作职责,优化人员配置
设立诉讼监督部后,我院首先明确了部门工作职责,将原分属侦查监督科和公诉科的对侦查机关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监督,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等职责统一划归诉讼监督部,实行诉讼与诉讼监督相分离。其次,在人员配置上调配了具有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经验的检察官各1名到新设立的诉讼监督部工作,增强诉讼监督力量。
(二)创新工作机制,凸显监督成效
一是建立诉讼监督部派员列席批捕公诉部的案件讨论制度。我们明确规定,批捕公诉部在讨论案件时,必须通知诉讼监督部,诉讼监督部必须派员列席,以利于诉讼监督部全面深入了解案件审查情况,及时对刑事立案活动、侦查活动和审判活动开展监督。二是建立批捕公诉部协同开展诉讼监督制度。我们规定,在实行诉讼与诉讼监督相分离的同时,为弥补诉讼监督部不易主动发现问题的缺陷,批捕公诉部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应当积极主动地发现并及时向诉讼监督部反馈立案、侦查和审判监督线索,积极协同诉讼监督部门开展诉讼监督工作。办案部门反馈的诉讼监督线索不得少于诉讼监督案件总数的80%。同时,明确诉讼监督部在开展诉讼监督时,有调阅案件材料的权力。三是建立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监督衔接制度。为了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的监督工作,便于行政执法机关了解我院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划分,我院及时向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烟草、技术监督等行政执法机关发出了联系函,将我院诉讼监督部的职责范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函告对方,建立了定期走访制度。四是建立启动刑事立案与侦查活动监督调查机制,并将启动刑事立案工作纳入诉讼监督部门目标考核范围。今年以来,我院通过成立诉讼监督部,共办理诉讼监督案件16件17人,其中依法监督辖区内各侦查机关立案7件8人,均已立案;刑事立案监督数同比上升300%。
二、如何进一步深化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相分离,发挥小院整合的优势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
目前,我国基层公安派出所拥有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在内的广泛的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这些权力行使的正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湖北佘祥林案、河北聂树斌案、河南赵作海案等一系列案件以及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关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被公诸报端之后,公安派出所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受到从未有过的挑战。从这些案件中不难发现,警察的权力太大,并且远离监督。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拘留、监视居住、搜查、扣押、通缉、窃听、取保候审等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的措施,这些措施都由公安机关自己决定、自己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而现行的监督机制唯一能对警察权形成有效制约的就是检察权。对公安机关进行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力成为检察机关诉讼监督中的突出问题。有的检察人员疲于应付办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对于诉讼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有的认为开展监督会影响与其他单位的关系,不敢监督。诉讼监督部单列后,一方面能整合力量资源,集中专门人员专司监督职责,另一方面能摆脱办案通常会遇到的阻力和顾虑,放心大胆地进行监督。因此,如何加大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相分离,加强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公安派出所的法律监督具有较强的现实促进意义。
(一)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单列的专门化优势,不断完善检察法律监督措施和方式
在我国,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的监督制约,从法律上讲除了一些强制措施的审批外,基本上没有对警察侦查行为过程进行有力干预的机会。目前使用一些监督性文书仅是内部文件,也缺乏普遍的法律约束力。诉讼监督部单列后,对于这种情况,检察机关可充分发挥专门化优势,一是通过签署意见进一步明确《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通知立案决定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纠正违法建议书》的法律效力,及同时赋予检察机关对拒不接受监督单位和个人有建议处分权。在侦查监督上,确立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知悉权;明确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参与权;明确提前介入的法律地位;明确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建议权;明确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处分权。尽量细化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监督相配套的有关工作细则,使检察机关的监督程序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明确监督重点。对公安派出所
移送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等进行审查的同时,还要针对公安派出所侦查活动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监督。建立案件个案抽查、跟踪考察制度。对办理的重大、有影响案件或督办案件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行政案件和综合执法情况进行有选择的抽查。必要时应采取向有关部门发函、到发案单位回访、走访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方面对相关情况等进行了解。三要规范执法程序。程序的公正性、公众参与性及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使程序在控制权力被滥用,保障和实现人权方面具有关键的意义,因此检察机关应把强化程序监督作为切入口和落脚点,进一步细化监督措施。
(二)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单列的人员优势,考虑设立驻公安派出所检察室(或联系点)
诉讼监督部单列后,检察机关可充分发挥人员优势,在公安机关设立检察官办公室或联系点,为办理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和进行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可联合公安机关签订相关意见,对检察室的设立、检察室的职能及其基本原则、检察室工作的要求作相应的规定。明确检察室主要承担对派出所承办的有争议的刑事案件适时介入,引导侦查,对侦查活动实行同步监督;明确在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时,有权查(调)阅派出所的相关案卷材料;听取案情介绍,参与现场勘验,旁听讯(询)问,讨论分析案件,就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进行指导、引导;对于某一类或几类案件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检察室应当提请两机关共同进行研讨,制定统一的执法标准共同参照执行,以提高案件的诉讼质量;不定期通报派出所所办刑事案件在诉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影响诉讼顺利进行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与派出所共商应对措施;对监外执行罪犯刑罚执行情况进行检察监督;加强与派出所辖区群众联系,协助派出所做好突发刑事案件的应急处理和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派出所执法活动中违法行为的申诉、控告;同时,要求检察室与派出所应当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交流、通报制度(立案报备制度、刑事强制措施流程报备制度等)。
(三)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单列的力量集中优势,扩大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监督的范围
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是公安派出所一项最为主要的职责,公安派出所每年要办理大量的行政管理案件。这些处理措施公安派出所是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办理,是否存在个别人员徇私枉法的情况,需要检察机关介入进行监督。再如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炸药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控制情况。在这些安全检查中,公安派出所是否严格依法进行,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也需要检察机关进行监督。诉讼监督部单列后,检察机关可充分发挥力量集中优势,除对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外,同时加强对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情况和综合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对综合执法情况的监督方面,一是公安派出所对法院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对象的监督管理。这一类型的案件较为复杂,涉案人员也较多,检察机关应定期对此类情况的案件进行抽查。二是复议、国家赔偿、控告申诉方面的案件,当事人有争议的检察机关应考虑介入监督。三是公安派出所内部执法监督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情况监督。四是公安派出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等等。
第三篇:派出所改革
一是市公安局下设警署,减少了层级,使过去机关化的公安分局完成实战化的转变,使过去分散的派出所相对集中;二是警署打破了公安体制与行政管理层级完全对应的僵化模式,有效控制了非警务活动过多和行政干预执法的局面;三是警署明确了定位,改变了过去过于宽泛的公安概念,使警察职能更加规范、科学;四是警署提高了行政管理和执法效率,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调配警力,提高治安控制能力和打击犯罪的综合战斗力;五是警署有效整合了警力,顺应治安形势的发展要求,实现了警力向一线下沉,向一线倾斜。但是,警署概念目前在我国却遭到了冷遇,首先,警署在法律上没有明确,执法工作无法开展。其次,派出所简单改称为警署,层级并没有减少,公安分局如何定位?如果是缩小了的公安分局,派出所如何定位?再次,如何解决警署的机关化问题,怎样防止“庙小神仙多”的现象,这又涉及到警务机制、勤务方式的变革和职能的转变。最后,上海市公安局逐步取消了警署,恢复了派出所的称谓,对其他地区的警署改革尝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多年来,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一直存在着做小做大派出所的争论。做小派出所,就是派出所只搞管理和防范,其余工作由专业队伍去完成,各部门和各警种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做大做强派出所,也称规模建所,就是让派出所承担多种业务工作,变成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组织。“杭州会议”后,一些地方多采取做大做强的方法,派出所实行几队一所的队建制模式。
从几十年公安工作的实践看,派出所的改革要站在派出所之外思考才行。派出所的名称、大小只是表象和形式,本质上是要解决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运作、高效灵活地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公安机构设置是完全按照我国行政组织体系设立的,街道和乡镇设派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块块上,农村乡镇的撤并,城市行政区划变迁后街道改组为社区;条条上,国税、地税分开,土地垂直管理等等。派出所的工作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功能综合性的发展演变过程。公安机关工作 量成倍上升,组织机构的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不断加剧,队伍日益庞大,派出所民警的比重却逐 年下降。要优化警力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对组织机构加以整合,减少过多的层级和过细的 分工。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的减少层级和县级公安机关改革正是基于这种现实的思考。那 么,在警力、装备、经费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把综合性战斗实体放在公安分局,则应该做小派出 所,这时,公安分局的管辖范围不宜过大,数量要增加。如果放在派出所,则派出所变大,警力 所限,数量只能减少,这时的公安分局地位很尴尬,应该弱化或取消公安分局。
二)关于派出所职能的转变
派出所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我国有的城市派出所每天接到出 警指令20_30次,要全力应付这些限时办理的警务工作,则无力主动有序地完成法律规定的工 作任务,如情报信息收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执法办案、服务群众、阵地控制、教育转化法轮功人员、秘密力量建设、档案管理、消防监督等许多应做的工作,以及上级机关部 署的众多专项行动。
从根本上为派出所减负,必须在转变职能上做文章。各地在转变职能、整合警力资源、调整 机构设置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如把巡警或110下放到派出所;减少中间环节取消公安分局,下沉 警力,成立警署;设置办理业务的大窗I:1,为群众办理专业性、政策性强的身份证、户口登记迁 移、出入境和特种行业的证照等琐碎的常规业务。每个派出所都设窗口,难以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要求,分散操作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不利于户籍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集中设置几个大窗口,减轻了各派出所的工作量,节省了警力,规范了工作,提高了效率,真正 实现了“依法便民、廉洁高效”的目标。还有的地方为了减轻管理负担以及规范民警的执法行 为,撤销了部分派出的候问室。每个派出所都设候问室占用了本来就不宽裕的办公场所和相当 的警力,由于利用率低,管理难度大,责任风险高,不利于派出所管理的统一规范。对这些有益 的探索应该认真研究,总结经验,加强理论指导。公安机关在程序上是刑事司法系统一个环节,在组织上是政府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派出所 在严格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不能忽视相关部门的作用,超越工作权限,包办代替社会组织、民 间团体的职能。
第一,处理好派出所与各警种的关系问题。警察到达现场的时间与破案率成正比,没有派出 所的参与,快速反应机制就难以完善和发挥应有作用。派出所作为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重要的 保障就是工作的前期性和后续的可移交性,派出所主要履行先期处置职责,将复杂的、高度专业 的后续工作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使得派出所警力从大量专业工作中抽身而出,及时恢复其机动 状态,确保派出所具有攻防兼备、打防控一体化的综合作战能力。④特别要强调的是各部门、各 警种不能因派出所是综合性战斗实体,而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基础性工作任务推给派出所。
第二,处理好派出所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系。要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治保会、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问题,如何确保保安服务、治安志愿者等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 要解决治保会、联防队、保安服务有关方面立法的滞后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是综合治理 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单靠公安机关自身是难以实现的。派出 所必须紧密依靠党委、政府,摆正在综合治理作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当好党 委、政府的参谋,绝不能包打天下,陷入公安万能的被动局面。
第三,处理好派出所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问题。如关于五种监管对象(指在社会上服刑 的五种犯罪分子)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本质是刑罚(包括狱内刑和狱外刑)的执行。派出所要 结合目前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主动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参与监督考 察小组,随时提供有关情况,依法打击不服监管再犯新罪的犯罪分子。又如关于情报信息、阵地 控制、治安耳目、重点人口、安置帮教等工作,如何与其他部门全面整合,齐抓共管,资源共 享,提高效率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三)关于勤务机制的创新 巡逻、快速反应和科学侦查工作是现代警察勤务工作的三大支柱。由于派出所分布广、对辖 区情况熟、就近反应快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构建以快速反应为核心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中,是一 支重要的接警、出警、处警力量。目前,许多地方的派出所都承担着110接处警工作。据考察,美国社会治安的控制主要是依靠治安巡逻,警察的主要勤务方式是巡逻勤务。巡逻警察主要是预 防和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的企
图和事件发生,一旦发生,要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恶化,在专业警察到 达之前,承担起维护现场、调查访问、初步侦查,直到完成拘捕的任务。但在专业警察到达后,立即移交案件,迅速恢复原来的警戒巡逻状态。改革就是创新,勤务改革就是勤务创新,创新要 符合客观实际,要付出一定代价。为了主动适应动态社会治安形势,逐步建立现代警务工作机 制,我国派出所的勤务活动应该变静为动,以巡逻防范、人户走访为主要勤务方式,以社区警务 为载体,加强对犯罪时空、犯罪对象、犯罪主体的有效控制,提高治安防范的针对性,特别是针 对三大潜在犯罪群体: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青少年采取有力的犯罪预防措施,切实提高管 理、控制辖区社会治安的能力。
总之,关于派出所改革,必须结束探索尝试的感性阶段,转入规范建设的理性时期。在时代 发展的动态环境中,科学总结派出所产生、发展、改革历史进程中的规律,理性把握派出所改革 的走向,全面确立其先导性、基础性的改革地位。结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上而下,统筹 兼顾,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实现执法观念、勤务模式的全面创新。
三、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的新趋势
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活派出所这一中心,不断深化派出所社区 警务工作,在密切警民关系,加强基层防范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很多地方仍然存在 社区和农村警力缺口大、社区民警职责不明确、勤务机制不科学、执法行为不规范、社区民警负担重的问题等等。受传统勤务模式以及繁重的治安保卫任务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派出所民警大 部分工作时间仍耗费在所内值班备勤、接处警和办案上,一方面是警力沉不下社区,走不上街 面,和群众接触难、宣传难。另一方面是一些社区警务室空置,群众看不到警察、不满意。于 是,在最早出现社区警务的浙江、江苏等地,社区警务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上海、杭 州、南京、深圳、沈阳等市公安机关正在积极探索把派出所变成真正的综合性战斗实体,一切以 实战为价值取向,淡化警种,突出岗位,强调派出所工作是前期初级处理,保障案件的可移交 性,衔接好派出所与各业务部门的流程链条,保证快速反应、灵活机动、分工协作、动态控制、街面囤警,以勤务机制的改革来深化社区警备工作。在上海,2004年3月以后,巡逻队伍和巡 逻勤务从交巡警中分离,划归派出所属地化管理。在实施“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取得初步成 效后,各分(县)公安局统筹管段、治安、巡逻警力,在派出所探索和试行以巡为主,巡逻、巡访、巡查有机结合的勤务方式。这次改革,强调了巡逻工作的属地化、动态化和常态化,进一 步推进了巡逻力量从交巡警中剥离并划归派出所实行属地化管理的进程。在杭州,2006年制定 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安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的意见》,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遵循“以情报信息为主导、以现场管控为中心、以弹性工作为手段、以巡访工作为载体”的原则,深化、拓展 社区警务战略和多警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切实提高辖区群众的见警率、安全感和满意度。在南京,部分派出所采取动态巡查与设卡盘查相交叉的工作机制,机动车、非机 动车与步行巡逻手段相结合,建立并逐步完善巡逻、巡访、巡查的“三巡”勤务模式:即实行 着装为主、公密结合、统一规范和机动灵活的勤务方式;结合季节性治安特点,社区巡逻民警和机动巡逻民警突破常规作息时间,变上班为上岗,始终保持警务区和巡区设置相对应,民警24 小时全天候覆盖上岗;重点路段巡逻线路调整为
s形,各警务区每天确保有1至2名民警在规定时间段内对重点部位进行自行车巡查,加大对案件易发、高发路段的布警覆盖面。在深圳,市公安局对全市派出所勤务运作模式作出重大改革,通过“两整合、两压缩、两转变”(整合一线队伍和基本职能,压缩管理层次和基层负担,管理机制由“条”向“块”转变,勤务模式由“坐”向“巡”转变),有效解决派出所勤务机关化、层级复杂化、重打轻防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凸显“以基础防控为主业、以着装巡逻为主要勤务模式”的基本特征。罗湖区各派出所在保持现有总体警力不变的情况下,打破派出所原来的“四队一室”(社区防范队、治安队、刑警队、巡警队、综合室)架构,组建三个队:警区队,配备警力原则占派出所总警力的50%以上,以巡区为责任范围,在巡逻中接警,开展社区警务、治安管理等各项常规警务工作;办案队,主要负责派出所辖区内治安案件的查处工作(除适用简易程序以外)、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等工作;支援队,负责做好接报警室前台的警情分流、指挥调度工作等工作。派出所将不再有巡警、治安警、社区警、刑警这样的警种概念。在沈阳,为了破解当前派出所“四队一室”(刑警中队、治安中队、巡警中队、社区中队、综合室)模式带来的分工过细、警力分散、破案攻坚能力不强、防范力量松散、勤务模式单
一、考核监督不力的问题,创建了一室(综合室)一队(刑警中队)若干警务区模式。在加强刑侦专业化建设的同时,将原来治安民警、社区民警、巡逻民警统一整合为警务区民警,管理、建设、打击、防范等工作全部围绕巡逻工作展开,做到在“巡中建、巡中防、巡中管、巡中打、巡中服”,最大限度地提高巡逻震慑控制犯罪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新的发展趋势是社区警务战略的深化过程,不仅会有效带动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而且将进一步促进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派出所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牵扯面广、政策性强,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四篇:派出所刑侦改革
侦查破案始终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永远是公安工作的主题。当前,刑侦工作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充分发挥刑侦部门打击刑事犯罪的“铁拳”作用,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侦破打击与防范管理的关系,坚持以打促防,打防并举。
刑侦派出所工作改革后,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所、队之间防范和破案工作出现断层,你破你的案,我搞我的防,二者“各自为阵”,虽然明确了派出所的一些破案职责,但由于难以考核,还是出现了“两张皮”现象。一方面派出所没有破刑事案件的压力,发生刑事案件后辖区派出所民警“例行公事”般到现场转一圈,没有真正把精力用到如何协助尽快破案上来,甚至心安理得地认为这是刑侦部门的事,案子破与不破无所谓;另一方面,刑警“沉”不下去,单纯就案办案,很难深入辖区群众熟悉情况、控制阵地,所、队之间缺少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打击和防范犹如人之两条腿,是维持公安工作正常运转的“车之两轮”。十六大报告指出,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可见打防结合是一个决战决胜的战略方针。不抓防范,刑事发案就会增多,公安机关破案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社会治安就会形在恶性循环,公安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局面;只抓打击,治标不治本,造成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因此打击和防范必须协调发展,两翼齐飞,做到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当前,一是要重点解决好派出所只搞防范不抓破案的倾向,将侦查破案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向派出所适当下达破案任务,增加破案压力;二是刑警要警力下沉分片驻所,所队之间要建立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情报信息,定期举行所、队领导联席会,案情分析研究会,重特案件协调会,治安情况通报会等,积极指导和协助派出所开展治安防范工作。要紧紧抓住建立、完善刑警中队与派出所相互制约、考核制度的关键环节,使刑警中队和派出所在双向互动中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三是要把“从人到案”的破案要求落实到其他警种和部门,进一步推进侦防衔接,形成强大合力。特别是派出所、交巡警等基层实战部门要充分运用治安管理的优势,及时发现并提供可供侦查的嫌疑人员、情报线索,为多元化侦查破案提供服务。刑侦部门对其他警种和部门提供的线索和情报要及时立线、立案侦查,严密布控,精心经营,提高破案效率,真正做到打防并举。
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重大案件与一般案件的关系,坚持以小带大,抓大带小。
现行的破案分工是刑侦大队负责侦破重特大疑难案件,派出所负责侦破一般刑事案。笔者认为,这种分工在工作中存在诸多弊病:首先是案件分工无形中隔断了刑侦与派出所在侦破打击上的紧密联系,造成工作中互相拖诿、扯皮,严重影响了信息共享、串并案件、深挖犯罪等一系列工作;其次是过于强调大案与小案的区别,容易使刑侦部门忽视串并侦查这个破案的增长点;三是“抓大放小”容易使刑侦部门养成“一口吃成胖子”、急于求成的不良习气,许多刑警看不起小案,不通过破小案带动破大案,结果是“猴子采玉米”,破案总数上不来,人平破案数低。因此,刑侦部门一是要切实纠正“抓大放小”的错误思想,坚持大小齐抓,以小带大。当前,刑侦部门一要不断深化“扫黑除恶”,把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作为社会治安的突破口来抓,把侦办黑恶势力案件作为刑侦部门能否攻坚克难破大案的重要尺度。二要切实加大命案的侦破力度,把“命案不欠帐”作为奋斗目标,强化现场办案意识,加强办案指导,抽调精兵强将,全力开展侦破。三要把打击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案件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来抓,牢牢把握侦破打击的主动权,在攻坚克难破大案的同时,立足现实多破小案,通过串案并案以小带大,集腋成裘,切实提高人平破案数。
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侦查破案与严格执法的关系,坚持依法办案,注重社会效果。
长期以来,我们在衡量刑侦工作成效的标准上,往往更多地关注破案环节,注重发现、揭露犯罪分子,而忽视办案质量和打击处理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以致办案质量不高,打击不力。从近年全省执法质量检查情况来看,刑事办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取保候审“保而不侦”、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先抓人后立案程序违法、退补率、追捕率高、批捕率低、案卷质量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领导认识和重视不到位;二是民警业务素偏低;三是办案人员敬业精神不强;四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责任没落实。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打击力度,更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必须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坚决予以整改,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一是领导认识要到位。既要严格坚持不抓获犯罪嫌疑人不算破案的标准,还必须坚持办案标准,严格办案程序,把证据搞实,确保案子定得了、判得了,办成铁案;二是要严格规范侦查办案的各个环节。要按照刑诉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在受理案件、现场勘查、调查讯问、采取强制措施及报捕、移诉等环节上制定相应的侦查办案规范,严格约束民警的执法行为。如可将预审工作移交法制部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拘、逮捕等强制措施的,须由办案部门填表签署意见、送刑侦部门初步审核、经法制部门签字把关、报主管领导签批方可执行,法制部门认为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拘、逮捕等强制措施须补充侦查或由检察退补的案件,法制部门必须开具退补提纲,办案部门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收集证据,通过这些具体的要求来提高工作水平和办案质量。三是要切实加强对办案质量的考核。强化对执法办案的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法制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对个案的审核把关,加强监督制约,坚决防止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等违法违纪行为,积极推行案卷质量考评机制,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四是要切实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协调配合,多联系、多协商,力求理解和支持,确保案件准确、及时处理。
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基础手段与侦破打击的关系,坚持靠基础促破案,靠技术求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县级公安刑侦部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十分简陋、技术装备捉襟见肘、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一是刑事特情量少质劣。当前,一部分刑警不懂得如何物建和使用特情,造成刑警“眼瞎耳聋”,破案线索枯竭。二是刑嫌调控能力弱。由于刑警“沉”不下去,相当部分刑警对刑嫌人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控制不力,管理不住,无法灵活运用“从案到人”和“从人到案”的多元化侦查模式。三是阵地失控。由于经费等多种原因制约。近年来,出租车、典当行、废旧店、娱乐场所、网吧等阵地控制上存在“死角”,给犯罪分子销赃、藏匿、逃跑以可乘之机。四是情报资料贫瘠。由于所、队、警种缺乏联系沟通,不注重对案件信息、重点人员资料的收集整理,造成情报信息资料流失,指纹资料不全,给侦察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五是刑事技术落后。县市刑侦部门由于设备硬件跟不上,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造成现场提取率低,难以固定有力证据,难以为案件侦破确定方向。因此,当前,刑侦部门要重点加强“三大手段”建设,一是要加快刑事科学技术“三级点”的达标建设,稳定刑侦技术队伍,努力形成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规范体系;二是要加快刑事犯罪情报资料信息化建设,警力下沉,积极拓展、挖掘、收集情报信息资源,重点加强指纹、枪弹痕迹建档工作。要加强信息经营,提高信息质量,加强对刑事犯罪资料的分析研究。三是要加强刑事特情、刑嫌调控和阵地控制建设。加强刑事特情建设,要加大对出租车、典当行、废旧行、娱乐场所等复杂场所、行业的阵地控制力度,加强对外来人口中的高危人群、刑嫌分子的控制,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触角灵敏、阵控严密的情报信息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获取深层次、动向性、内幕性的情报信息。
五、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队伍稳定与合理流动的关系,坚持有计划地新陈代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刑侦是出人才的地方,许多刑侦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侦察业务骨干因提拔而调换频繁。
但有时由于没有处理好刑警队伍的合理流动,造成“青黄不接”,影响了刑侦工作的连续性,弱化了刑侦队伍的战斗力。因此,要紧紧扭住“人”这个决定性因素,把稳定刑侦队伍和尽快提高刑警素质作为推动刑侦工作的主线来抓。就基层县市的实际而言,要着力抓好三个主要环节,一是要将警力向刑侦倾斜,真正把那些基层基础工作经验丰富,情况熟悉,专业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的民警挑选充实到刑侦队伍中来。二是要切实提高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防止人才流失。刑警换岗或异岗提拔要谨慎,要想方设法留住刑侦骨干,确保队伍的稳定性。要改进队伍结构,注重老、中、青结合,在新陈代谢上保持联贯性。要配齐配强法医、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技术攻坚克难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大对刑警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多层、多形式的集中培训和岗位练兵,强化刑警的素质训练,切实提高刑警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在侦查、预审、技术、信息、心理等方面造就一批破案能手。加强刑警的作风建设,努力解决懒、散、软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起新时期刑警队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真抓实干、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基层派出所改革1
派出所现代化建设方案
立足当前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减少、企业因城市发展条件限制转向拓展农村发展空间、农村社会结构多样化、社会治安城市化等现实情况,积极实施基层派出所现代化建设,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打造警务现代化,一方面要求我们执法规范严格、服务热情,另一方面也要求基层派出所完善必要的现代化硬件设施。
对于目前滨文路派出所现代化建设的现状,我想就如何打造警务现代化,进一步建设执法规范化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改善派出所办公环境,实现办案区与办公区的分离
以往办案民警经常将讯问(询问)地点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导致刑讯逼供的情况屡禁不止。这样的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民警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另一方面也是办案区与办公区混杂的一个表现。完善派出所办公环境,独立设立办案区的目的就是从技术上让民警失去刑讯逼供的条件,同时也净化了民警的办公环境。
二、继续加强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是基层派出所改革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为了适应打击反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需要,公安派出所从工作重心、工作机制、警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相继出台了不少规定,提出了改革和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方向和深化公安派出所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强派出所正规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要政治立场坚定,其次要工作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保障有力。如今基层派出所普遍存在着一些协勤人员代替执法民警从事执法活动的情况,这虽然与警力匮乏有关,但是也与派出所日常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不足密不可分。对于这个问题,基层派出所应当加强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班子进行统一管理,责任到人。对于民警,应该加强这方面的重视,不要因小失大。
三、设立法制科,严格执法考评
现在派出所虽然都设立有法制科,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考评标准。在这个改革开放,人民法律素养普遍提高的现今,派出所应该更要加强法制的建设,完善考评标准,把执法质量作为衡量工作、考核班子、检验队伍的重要指标,法制部门每季度进行执法状况评析、通报。对执法质量优秀的所队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派出所要及时纠正等。
四、提供正规化教育训练,加强民警工作能力
此目的在于培养民警的专业技能,如接处警设立专业接处警训练,让其专门负责处警。根据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干什么就练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对于一些民警必须具备的技能如擒拿格斗、查缉战术等进行周期性训练,如2月一次的集训等。
五、公开监督,设立监督平台
老百姓对于警察的认识往往与他和警察接触的时间有关系。一般的老百姓总是认为警察是打击犯罪同时又是人民的好帮手,也就是有忙必帮的一个角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百姓对警务工作的不了解,甚至是误解。设立监督平台,同时也是公开了警务工作。如设立警务橱窗栏,警务宣传角等。
六、切实深入群众,推进服务制度化建设
公安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深入和依靠群众,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和考核我们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在社区警务中,群众满意度更是重要,更能体现社区警务工作的质量。在提高社区民警的工作要求的同时,改革还必须保障每一个社区民警的待遇,社区警务是公安基层中的基层,保障社区民警的待遇,才能让民警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社区,深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