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公安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与建议
对公安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与建议
公安队伍是国家政权的一支重要组成力量,其队伍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公安民警无时不在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考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分配的不公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警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公安队伍的现况,以及如何解决队伍建设上出现的新问题,是摆在全国公安队伍管理者面前并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目前公安队伍的思想现状
队伍的问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民警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队伍管理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目前,公安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转变观念。为人处事、执法办案还是以管理者自居,没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四难”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态度生硬,办事推诿,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二是不敬业爱业。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在工作中不主动不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甚至在岗不作为,过一天混一天;三是不学习创新。学习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混个文凭,不学习新知识更 不接受新知识,甚至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也是敷衍了事,对本身的业务钻研也不深,满足于现有经验,对业务知识一知半解;四是不依法办事。法制观念淡薄,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甚至在履行职责时舍法取利,亵渎法律,徇私枉法。
二、队伍状况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自身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发生扭曲,这是造成队伍思想问题的根源;二是在队伍管理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说的多,做的少,新的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规范和指导;三是激励竞争机制仍需不断完善。要在绩效考核上下功夫,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四是公安机关个别管理者存在认识偏颇,“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跟上,忽视了教育培训工作对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业务工作培训上更需要加强。
三、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
近年来,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三项教育”、严肃警风警纪的“五条禁令”的贯彻执行,从解放思想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的大讨论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基本要求,到全面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大练兵”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在加强队伍思想建设,但是思想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因此政 治思想工作也就要因人因时而异,并且务必要在实际行动和效果上下功夫,坚决避免走过场、做样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人民公安队伍。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
加强思想建设要树立“政治建警,政治强警”的观念,一是要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提高马克思主义修养,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加强“执法为民”的理念教育,把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最基本的、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干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三是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变“灌输”、“强制”为“引导”、“关爱”,经常性地开展民警思想善分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建立民警的思想状况记录档案。
(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过硬的领导班子,提高 执政能力
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洁勤政”的要求,将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建成硬班子,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带动公安队伍建设。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建设一个讲政治、讲大局的领导班子。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体现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建设一个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要改进领导作风,增强从严治警的政治责任,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三是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经常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工作圈内,坚持建功立业为人民;生活圈内,坚持一身正气拒腐蚀;交际圈内,要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三)加强制度建设,统一公安队伍的纪律要求,建立配套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抓队伍建设,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好的机制是实现从严治警,确保队伍不出问题的保证。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解决脱离实际和流于形式的问题。脱离了实际的制度不可能贯彻实行,同样,制定好的制度如果不坚决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其次要解决管理、监督不力的问题。监督既要有内部的,也要有外部的,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制度建设上,必须严格管理和教育。要加 强对民警的宗旨观念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从思想根源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要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的事后查处为主变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持把解决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四)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因此对公安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要高度重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解决执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要建设学习型的公安机关。要引导民警多读书、读好书,要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摒弃旧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旧的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要加强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将民警锻炼成本领域本岗位的专家能手;二是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习培训要与民警的晋职晋衔结合起来,与基层实战单位的备战备勤结合起来。要积极 探索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培训途径,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提高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在民警中大力倡导“终生学习”理念,鼓励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
(五)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警察公共关系是近几年来提出的新课题,搞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公共关系建设,促进部门之间、民警之间的思想沟通,增进团结、步调一致、真诚合作,形成巨大的组织凝聚力;其次,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协助。要通过联系会或者走访等多种形式,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动和组织公众参加队伍监督;第三,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介绍公安工作情况,推行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公安工作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第二篇:几条经典理论对公安队伍建设的启示
几条经典理论对公安队伍建设的启示
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对各级公安机关而言,就要结合队伍实际,突出自身特色,找准工作切入点。其中,部分社会经典理论对当下公安队伍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借鉴。
一、酒与污水定律
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中国有谚语“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也指的是同样的道理。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无德无才者则很快会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酒与污水定律”启示我们,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警种风气至关重要。有好的风气,则士气旺、干劲足、效率高。否则,必然是害人误事,不会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好的风气,对逆流歪风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纠正,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以此整肃警风,严明警纪,保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二、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要想引导一个好的环境,除了要维护外,还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在公交站点,如果大家排队上车,在环境渲染下就不会有人插队加塞。与此相反,车辆尚未停稳,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面排队人恐怕也会失去耐心。“破窗理论”启示我们,一项好的制度、一套好的机制,只有大家都照着去做,规章制度、工作机制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否则,就是一张废纸、一句空话。所以,无论是业务工作,还是队伍建设,我们都要树立“零容忍”的理念,认准的事、可行的事,必须要坚定不移、雷打不动地抓下去,决不允许有任何懈怠心理,这样才能取得好效果。
三、贝勃定律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兢兢业业,慢慢熟悉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懒散不守纪律,慢慢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觉得这个人比前者好很多。其实,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前功尽弃;而差者却可以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贝勃定律”启示我们,抓队伍建设,尤其在识人用人上,不仅要看工作表现,更要看工作实绩,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干部,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工作绩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老实人不吃亏、实干者得实惠。
四、马太效应
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任何一个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某一方个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得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启示我们,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要善于扬长避短,激发内在潜能,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让“长板”越来越长,优势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览众山小”的态势。否则,特点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就会影响和制约工作长足发展,也会错失很多争先进位的良机,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被动,也会挫伤广大民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晕轮效应
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比方说:教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等等。“晕轮效应”启示我们,无论评价事物或评判干部,决不能先入为主,凭经验做事、凭感觉看人,必须要探究真相,理性客观地盖棺定论,绝不能以偏概全,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提高认知的公允度和精确率。
六、鲶鱼效应
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在装运过程中,常常不到港口就死去。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到达港口。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天敌,就会在安逸中逐渐退化;一个人、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了危机感,就会安于现状,丧失进取的精神。“鲶鱼效应”启示我们,各级政工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队伍建设上要注重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培养,使优秀群体成为队伍中的“沙丁鱼”,充分发挥他们的激励效应,使广大民警时刻感到危机感,始终充满澎湃的进取动力,进而激发整个队伍的内在活力,催生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助推公安工作实现大发展、赢得新突破,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
1、专业教师缺乏,整体素质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符,特别是音体美专业教师短缺。大部分教师取得的专科或本科学历属于补偿教育性质,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
2、教师编制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师自然减员、调出后,不能及时进行补充,致使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缺编情况,同时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3、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老龄化。由于城乡差异,农村中小学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农村教师向城区学校单向流动现象突出。一些农村学校实际成了优秀教师的实习基地和培养基地,新进的教师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要么跳槽、转行当公务员,要么就被条件更好的学校挖走,年轻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
4、教师职称晋升困难,工作状态一般。二十世纪末,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大批已经取得中级职称的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再加上地方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多年不对教师职称进行聘任,直接导致很多符合评聘资格的教师不能晋升职称,学校评聘职称矛盾突出。而教师工资与职称直接挂钩,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学责任感减弱。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长效补充机制,根据教师变动情况,定期补充专业教师。
2、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津补贴标准。
3、要增强对农村教师的关怀,让农村教师,特别是年轻骨干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4、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逐步改变单向流出,制定农村教师每年流动的限制性指标,实现校长、教师有序流动。
6、提升农村教师的荣誉鼓励力度,鼓励、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建立农村优秀教师奖励制度,对长期在农村任教并作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考与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目标。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培育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本人在农村工作的情况,现就如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突出一个“选”字,选准配强班子。作为一个村来讲,支部书记的作用举足轻重,是发挥支部战斗力的关键。实践证明,选好一个支部书记,就能带动一个好班子,这个村的工作就能上去;反之,支部书记弱,班子强不了,支部作用就难以发挥,工作也难打开局面,华西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业绩,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必须把人选准,把班子配强,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进村级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任用能人,选好村官的思路应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广泛选拔村干部。一要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突破区域界线,从致富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等各类优质人才中挑选,真正选出条件过硬的村组干部;二要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到农村任实职带头创业,使他们成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三要选拔大中专毕业生,退任军人进村任职;四要强化引导,大胆使用。对选拔任用的能人,工作中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帮肤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各人特长,在领导方法上,做好传帮带,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带领广大农民,尽快走上致富路。
二、强化一个“培”字,提高干部素质。农村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农村基层干部奋斗在农村第一线,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克服文秘杂烩网困难,扎实工作,为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形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明显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培训教育力度,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本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扎扎实实实施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对新任职的村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同年终考核评比、奖励、补贴结合起来,激发参加学习,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新的解放,观念有新的提高,执政为民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三、推进一个“带”字,发挥示范带动。新的时期对村组干部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他不仅要求,村组干部办事公道,廉洁自律,而且要求村组干部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村组干部只有率先发展起来,才能产生影响力和向心力,也才能影响和带动其它群众发展起来。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推进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创业工程,大力培养“双强”型村组党员干部,不断壮大“双带”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要坚持在“培”中“带”,在“带”中“培”,快速提升党员干部的致富技能和带富本领,帮助农民解决“想干不会干”、“想干不敢干”等问题,营造一种“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致富才算富”的浓厚氛围。
四、着眼一个“实”字,树立良好形象。农村基层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他的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前些年,一些基层干部由于工作方法的欠妥,造成了干群关系较为紧张,损坏了干部形象。但是当前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负担的减轻,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干事情,考虑问题,一定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威信。当前,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党支部作风的有效发挥,但是,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对农村实行种粮补贴,草危房改造补助,医保补助等,作为基层干部要把国家赋予农村这些优惠政策办好、办实,同时,还要结合本村的实际,积极引导群众搞好富民增收,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和政绩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五、立足一个“关”字,消除心中之忧。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干部有“三忧”。一忧:乡村债务包袱重,新村建设起步难。由于种种原因,巨额的债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基层干部迫切希望国家采取转移支付等手段,首先帮助他们还清欠旧债,让他们轻装上阵。二忧:雁过拔毛,惠农政策“打折扣”。建设新农村,国家还将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国家支农资金不再被截留,杜绝资金到了农民手里成了“毛毛雨”现象。三忧:集资难,怎样避免举债搞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项目大多要求村民筹资配套、投工投劳,而向农民集资数量有限、难度很大,但项目要按计划完成,村集体免不了又要借债,最终成为村干部和村民的负担。有关部门要给他们出谋化策,当好参谋,同时希望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减少农民筹资配套等。同时,各级党委政府需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需予以关心和照顾;对任职时间较长的且工作突出的帮助办理养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资标准等,为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第五篇:基层安监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基层安监队伍管理、考核、问责体系
——进一步提升基层安监队伍的执行力、凝聚力、稳定度、吸引力
湖南省宁乡县安监局
摘要:基层安监队伍是我国安全监管力量中人数最多、工作最直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质量、工作效果直接关乎安全工作大政方针的执行落实,也直接关系全国安全形势的好坏。目前普遍实行的事故责任问责制有效地明晰了基层安监队伍的责任,但针对基层安监队伍,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之间的不平衡、责权利之间的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安监队伍的执行力、凝聚力、稳定度、吸引力。从基层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职能明确、地位清晰的机制体制体系,建立一套责权利对等、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的考核体系,建立一套确保待遇、适度激励的薪酬体系,推行标准化、数量化、责权对等的问责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基层安监、责权对等、过程考核、责任追究、适度激励基层安监队伍的现状与分析
自2009年1月以来,涟源市煤炭工业局下辖的48名乡镇安监员,重庆綦江26名基层安监员,先后以各种理由提出辞职。这是近日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一则关于基层安监员的消息。辞职事件虽然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事件的真相也还需要核实,但反应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基层安监,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安监队伍,其凝聚力、吸引力、稳定度正在逐步减弱。
由于安监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基层安监工作,要面临待遇不高、责任重大、需要常年深入高危行业等较不理想的工作环境,难于吸引和留住一些高素质、懂业务的高端人才。现有人员常年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工作,既需要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也需要付出必要的身体代价,每年基层安监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情况统计往往都不容乐观。
基层安监机构特别是乡镇安监机构的执法行为常遇尴尬。因为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其本身并不具备法定的执法主体地位,依照“重心下移、属地监管”的工作规划,乡镇安监站以后将承担大量的日常安全执法检查行为,但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归属感和执法行为的公信力都是有部分缺失的。
基层安监队伍处在执法行为的终端和行政体系的末端,在事故责任调查中往往是最明显的责任者,在责任追究中是行政成本最小和最容易受到处理的对象,他们的这种地位和环境现状造成“只要发生事故,就首先查安监员的责任落实情况,以致我们的工作如履薄冰,精神压力极大。”【1】其实有些问题在现有情况条件下,是一名基层安监工作者无法解决的,安监员的免责范围、免责条件却在问责风暴中少有明确和体现。
从本世纪初各基层安监机构相继成立以来,基层安监队伍为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稳步发展做出了艰苦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乡镇一级从事安监工作的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技术标准把握不到位、安监业务不熟悉、事故隐患分辨不清、兼职较多等现象较大范围存在着。这都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综合原因形成的,解决问题需要以基层安监工作“有人干、有人愿意干、有人会干、高效协同的干”【2】的整体目标为出发点,多方面综合协调解决。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基层安监队伍行政管理体系
2.1 明确基层安监机构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鉴于安监工作的重心是督促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的乡镇安监机构,适宜把其定位为基层安全监管的主要力量,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理顺管理体制。可考虑的管理体制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上级安监局直接管理,采用驻乡镇的形式。另一种是目前多数地区正在采用的双重领导的形式,乡镇综合管理、安监局进行业务指导。【1】 引自一名基层乡镇安监站站长
【2】《管理心得:人力资源》引自: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第一种体制的优点是职责明确,效率较高,但不利于体现乡镇党委政府在安监工作的职责,也往往不能得到政府资源的全力有效支持;第二种体制有利于落实安监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任务,但存在安监员不专职、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也有较大改革的空间。
2.2 确保待遇,适度激励,稳定队伍。
安监工作要常抓不懈,客观上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目前基层的安监人员多数待遇较低,将直接造成队伍的不稳定,不利于安监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如何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通过与上级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尽早解决。薪酬体系要从几个纬度来考虑,至少应该有如下几个纬度:为职责付薪、为能力付薪、为潜力付薪、为贡献付薪、为流失难易程度付薪、为重置成本付薪。
付出与收获相统一的工作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加基层安监队伍的吸引力与认同感,增强队伍的稳定性。激励应体现在待遇、荣誉、职级提升等多个方面。激励有两个层面,既要奖优、也要罚劣,对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安监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安监员,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
2.3 提高业务素质,强化乡镇前沿防线的堡垒作用
专业素养决定着安监工作的质量。在注重业务培训、加大对基层安监队伍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考虑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自学,鼓励补充优秀的新鲜力量进入基层安监队伍。
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现场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经验。对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等不适合或不胜任安监岗位工作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业务学习。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和轮训,切实掌握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所必须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知识,提高安监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履职能力。对通过国家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实行津贴制度,鼓励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安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充满活力的新型安全监管队伍,有助于夯实基层安全工作基础,创造持续稳定的安全环境。
2.4 建立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的考核体系和责权清晰地责任追究制度
考核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层工作地指挥棒,好的考核体系可以激励队伍团结向上、积极主动。
目标考核在现阶段的安全监管工作中是必需的,有利于明确责任,但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结合起来才能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和公正。
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安监队伍处在执法行为的终端和行政体系的末端,在事故责任调查中往往是最明显的责任者,在责任追究中是行政成本最小和最容易受到处理的对象,但有些问题在现有情况条件下,是一名基层安监工作者无法解决的,这一点却在问责风暴中少有体现。标准化、量化、权责清晰地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增加事故责任追究的准确度和可预测性、也利于鼓励基层安监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结论与展望
由于基层队伍是直面问题的前线部队,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基层队伍的执行力、稳定度、凝聚力和吸引力将直接关系到安监工作的成效。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必须首先做好固本强基工作。对于每日奔走于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基层安监人员要靠待遇留人、事业凝人、感情动人和体制激励人,使每一个基层安全
生产监查人员能够安心、尽心、热心地投身工作,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基层安监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