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文件汇总---新版(共5篇)

时间:2019-05-15 00: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文件汇总---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文件汇总---新版》。

第一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文件汇总---新版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

文件资料汇编

2015年1月6日

目 录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10]19号)……………………………………………1 2.财政部等部委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宜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7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2号)………………………………………15 4.交通运输部关于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专题会议纪要的通知(交财明电[2012]0725号)……………………………………21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13号)…………………24 6.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26 7.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35 8.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51 9.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的通知》(财预〔2014〕351号)…………………………66 10.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72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81 12.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90 1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2014年版)……113 14.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办法》………151 15.冯正霖副部长、李彦武局长在全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议(新疆)上的讲话……………………………………160 16.冯正霖副部长在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调研座谈会(杭州)上的讲话……………………………………………………191 17.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228号)………………………………………………203 18.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厅关于支持市州政府组建交通建设投融资实体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41号)……………………………………………………………210 19.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

(甘政发[2014]105号)……………………………………215 20.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公路工程项目实施BOT方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交发[2012]76号)……223 21.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甘交发[2014]76号)……………………………………236 22.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甘交发[2014]93号)

………………………………………………………………244 23.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

(甘政发[2014]123号)……………………………………255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10〕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公司信贷管理缺失等。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 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纳入此次清理范围的债务,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债务经清理核实后按以下原则分类:(1)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2)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3)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对原计划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融资的在建项目,对其后续资金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审核项目投资预算和资金来源,各类资金要集中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经地方政府审核后,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应通过财政预算等渠道,或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其他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妥善处臵。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地方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要按照协议约定偿还,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融资平台公司等要统筹安排资金,制定偿债计划,明确偿债时限,切实承担还本付息责任。

二、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

在本通知下发前已经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以下要求进行清理规范: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相关地方政府要在明确还债责任,落实还款措施后,对公司做出妥善处理;对承担上述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要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化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融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清理规范。

今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

三、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

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担保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经清理整合后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其融资行为必须规范,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并符合有关贷款条件的规定。融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讲求效益,稳健经营。

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要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严格执行贷款集中度要求,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要按照要求将符合抵质押条件的项目资产或项目预期收益等权利作为贷款担保。要认真审查贷款投向,确保贷款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要加强贷后管理,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适当提高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按照不同情况严格进行贷款质量分类。

四、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实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内部化。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均不得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或其他任何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和机构,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监督。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以及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实现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审计监督。要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都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规定,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清理规范中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对清理规范后仍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规定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抓紧落实相关工作,并将工作落实情况于2010年12月31日前上报国务院,抄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国务院 二○一○年六月十日

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

财预[2010]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

清理核实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是规范管理的前提。纳入此次清理核实范围的融资平台公司是指截至2010年6月30日,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以及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等。

清理核实的债务是指截至2010年6月30日,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经清理核实后按以下原则分类: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举借的债务。

•通知‣中“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且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项目,如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

•通知‣中“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是指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举借,根据协议约定、项目性质或相关政策规定确定,偿债资金70%以上(含70%)来源于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等财政性资金的债务。上述财政性资金暂不包括已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因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返还、车辆通行费等专项收费收入。

•通知‣中“在建项目”是指截至2010年6月30日,经相关投资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为避免损失浪费,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应当妥善安排在建项目的后续资金。“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中的“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是指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融资的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重大项目,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等,可暂继续执行既定融资计划。

•通知‣中“信贷审慎管理规定”是指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的相关信贷政策与管理规定及银行自身信贷管理要求,如•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2号)、•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项目融资业务指引‣(银监发[2009]71号)等。

•通知‣中“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妥善处臵”,是指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对相关项目采取整改、终止等措施,妥善处臵。对于整改后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银行不得再发放新的贷款。如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缓释措施不到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足额追加抵质押等措施,否则银行不能追加贷款。

•通知‣中“逐包打开”是指要将贷款包内的每笔贷款一一对应到合格的项目,甄别贷款包的潜在风险,确实存在合规性问题和风险问题的,要采取相应保全措施。

•通知‣中“逐笔核对”是指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进行逐笔核实查对,从借款主体、担保主体、贷款管理等方面查找贷款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通知‣中“重新评估”是指重新评估贷款对应的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项目的效益性以及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和持续性,项目资本金的可靠性,项目融资需求的合理性,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确保项目债务水平与还款水平相匹配。

•通知‣中“整改保全”是指针对自查发现的风险和问题,在制度建设、项目合规性、贷款管理、操作流程、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方面采取的整改保全措施。按照“规范退出、保全分离”的原则,对于清理规范后自身具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且符合一般商业公司经营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将该类公司的贷款整体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进行管理;对于清理规范后自身具有一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部分偿还贷款本息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应采取补充完善合同手续、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等整改保全措施,强化还款约束,将其中规范后满足一般公司类贷款条件的贷款从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中剥离,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

二、关于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

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时,对于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公司,包括为政府投资项目(含公益性项目)融资而组建,不承担具体项目建设、项目经营管理职能,且与下属子公司仅是股权关系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类型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规定原则进行清理规范。

•通知‣中“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是指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举借,且偿债资金70%以上(含70%)来源于公司自身收益。融资平台公司自身收益除项目本身经营性收益外,还包括已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土地的出让金收入和车辆通行费等其他经营性收入。

•通知‣中“今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今后”是指2010年7月1日以后(含7月1日);“公益性资产”,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或不宜变现的资产,如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及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办公楼等,以及市政道路、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不能带来经营性收入的基础设施等。

三、关于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

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担保要严格执行•通知‣中相关规定。经清理整合后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其融资行为必须规范。•通知‣中“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的规定,是指贷款资金应用于项目本身,承贷主体应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通知‣中“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是指对于自身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或者没有可靠偿债资金来源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不得发放贷款。

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项目贷款审查流程、程序、授权授信等要严格按照商业贷款审查标准,不得放松信贷管理条件。•通知‣中“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的“项目”是指要符合•通知‣第一部分所要求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项目”。

四、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通知‣明确,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实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内部化。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对于融资平台公司的新增债务,地方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如果债务人无法偿还全部债务,债权人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通知‣中“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种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出具担保函;承诺在融资平台公司偿债出现困难时,给予流动性支持,提供临时性偿债资金;承诺当融资平台公司不能偿付债务时,承担部分偿债责任;承诺将融资平台公司的偿债资金安排纳入政府预算。

五、关于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等,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监督。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要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情况报告报送财政部,抄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报告应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包括以下内容:本次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债务核实情况(包括债务总量、分类、分级等情况);特殊事项及说明;问题及政策建议等。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按照•通知‣要求于2010年12月31日前上报国务院的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应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包括以下内容:组织实施情况;债务总量、分类、分级等情况;在建项目后续资金安排情况;规范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效果;特殊事项及说明;问题及政策建议等。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银监会

二○一○年七月三十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 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

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车里程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也存在着债务偿还困难、养护相对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以及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以后,普通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为进一步完善普通公路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普通公路发展的重要性

(一)普通公路是指除高速公路以外的、为公众出行提供基础性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由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组成,构成了我国公路网的主体,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普通公路网络,充分发挥普通公路的基础性服务作用,对于便利群众出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和维护好普通公路,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普通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统筹交通资源,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二)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实现普通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解决普通公路投入问题,规范融资渠道,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坚持需求和财力相统筹,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普通公路发展。坚持财力和事权相匹配,明确各级政府对普通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责任,根据各级政府事权合理配臵财力。坚持科学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路网功能定位,合理规划、适时调整普通公路的总体布局、路网规模和标准。坚持存量优先,合理安排新建、改扩建及养护资金,做到建养并重、养护优先。

三、切实保障普通公路养护和建设资金

(四)规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新增成品油消费税收入基数返还中替代公路养路费支出部分和增量资金中相当于养路费占原基数比例的部分,原则上全额用于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不得用于收费公路建设。新增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中每年安排各地用于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撤站债务偿还的专项资金,在债务偿还完毕后,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和建设。加大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新增税收收入增量资金对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和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

(五)加大对普通公路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普通公路的建设。调整车购税支出结构,提高用于普通干线公路的支出比重。在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在现行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框架内,考虑普通公路建设发展需求因素,适当扩大发行债券规模,由地方政府安排用于普通公路发展。除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力度安排其他财政性资金用于普通公路发展。完善中央资金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向西部地区倾斜力度,实现区域间的合理分配,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六)多渠道增加普通公路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车购税资金在公路交通领域投资形成的收益,应主要用于普通公路建设。各地转让政府还贷公路经营权益所得,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普通公路建设。逐步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机制,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应将与之密切关联、提供集散服务的普通公路纳入项目范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普通公路公益性质的市场融资方式,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普通公路发展。

四、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尽快制定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各级财政用于普通公路发展的资金应纳入预算管理,各级财政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形成的交通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健全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管理,加强对公路基础设施领域社会资金的引导和监管,依法加强对各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八)规范政府性交通融资平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有关规定,加强对各类交通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管,严禁违规提供担保或进行变相担保。

(九)妥善处理债务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清理普通公路建设形成的债务余额,合理分担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责任,统筹安排财力,严格按规定和协议偿还普通公路发展形成的历史债务。金融监管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强金融风险的防控。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密切关注普通公路发展的债务问题,适时研究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政策措施。

(十)理顺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抓紧研究制定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公路事权归属,分清各级政府责任,逐步理顺公路管理体制机制。要根据明晰事权、理顺管理体制的要求,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五、工作要求

(十一)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统筹安排落实工作任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妥推进各项工作。

(十二)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密切协同配合,加强对普通公路发展投融资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专题会议纪要

〔2012〕23号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 2012年7月5日

2012年6月8日上午,银监会尚福林主席会见交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双方就当前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融资情况交换了意见。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高宏峰,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参加会见。

李盛霖部长介绍了今年以来的公路投资情况、面临的融资困难、主要发展思路和已采取的工作措施,并希望银监会在重点项目建设、集中连片特团地区公路建设、非收费公路贷款、融资平台贷款“统贷统还“、下放贷款审批权限、降低贷款成本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尚福林主席对交通运输部确定的“调结构、控规模、保重点、促稳定”的发展思表示赞同,同时建议交通运输部冂通过完善分类管理、适度处臵存量资产、争取多渠道融资等方式,缓解目前公建设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会议议定以下事项:

一、对于国家发改委认定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银监会将继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予以信贷资金支持;对于交通运输部认定的重点公建设项目,由交通输部按照“调结构、控规模、保重点、促稳定”的原则以及项目的自我偿债能力,做进一步的梳理和筛选,银监会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梳理和筛选后的项目名录给予信贷支持。

二、对于符合•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要求的收费公路项目,银监会将继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对于非收费公路项目,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如‣(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继续“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解决普通公路投入问题”。对于历年逾期贷款已还清、未到期贷款已落实还款来源,且地方财政后续偿能力较强的非收费公路项目,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政、公路主管部门协商处理存量贷款的滚动使用和适度新增贷款问题。

三、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金使用效率,防止贷款挪用,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应在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厅、公路局、高速公路管理局、公路投资建设公司等投融主体和经营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强调法人偿债责任和项目承债能力,统筹考虑同类项目的现金流,合理确定信贷规模,不得因项目资金挪用造成信贷风险。

四、银监会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公路建设项目贷款审批进度。交通运输部将引导行业落实资金来源,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出席:交通运输部杨咏、陈健、李华、于胜英,银监会杨家才、沈晓明、郭武平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0年第13号

现就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公告如下: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后,又将该项资产从该融资租赁企业租回的行为。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一、增值税和营业税

根据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有关收入确定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

本公告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此前因与本公告规定不一致而已征的税款予以退税。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九月八日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国发〔2014〕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疏堵结合。修明渠、堵暗道,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分清责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规范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借、用、还”相统一。

防范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稳步推进。加强债务管理,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谨慎稳健。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二、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一)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二)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一般债务的,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专项债务的,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三)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政府对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不承担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

(四)加强政府或有债务监管。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新发生或有债务,要严格限定在依法担保的范围内,并根据担保合同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或有债务的统计分析和风险防控,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三、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

(一)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并报国务院批准。

(二)严格限定地方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必须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债务。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三)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政府要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性质纳入相应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债务收支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或有债务确需地方政府或其部门、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金要纳入相应预算管理。

四、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财政部根据各地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或有债务等情况,测算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区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债务高风险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风险。债务风险相对较低的地区,要合理控制债务余额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臵机制。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臵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臵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地方政府难以自行偿还债务时,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风险应急处臵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加大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在预算之外违法违规举借债务,不得以支持公益性事业发展名义举借债务用于经常性支出或楼堂馆所建设,不得挪用债务资金或改变既定资金用途;对企业的注资、财政补贴等行为必须依法合规,不得违法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得违规干预金融机构等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强制金融机构等提供政府性融资。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出让土地及融资行为。

五、完善配套制度

(一)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对于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如棚户区改造等形成的政府性债务,应当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单独检查、单独考核。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区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性债务及其项目建设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明确责任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对脱离实际过度举债、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使用债务资金、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强化债权人约束。金融机构等不得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等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要符合监管规定,向属于政府或有债务举借主体的企业法人等提供融资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的,应自行承担相应损失,并按照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一)抓紧将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以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为基础,结合审计后债务增减变化情况,经债权人与债务人共同协商确认,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进行甄别。对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举借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对企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凡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地方政府将甄别后的政府存量债务逐级汇总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的债务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偿债资金要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管理。

(二)积极降低存量债务利息负担。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臵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三)妥善偿还存量债务。处臵到期存量债务要遵循市场规则,减少行政干预。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能够按时还本付息的债务,应继续通过项目收入偿还。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不足以还本付息的债务,可以通过依法注入优质资产、加强经营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等措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增强偿债能力。地方政府应指导和督促有关债务举借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拓宽偿债资金渠道、统筹安排偿债资金。对确需地方政府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偿债责任,必要时可以处臵政府资产偿还债务。对确需地方政府履行担保或救助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切实依法履行协议约定,作出妥善安排。有关债务举借单位和连带责任人要按照协议认真落实偿债责任,明确偿债时限,按时还本付息,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对确已形成损失的存量债务,债权人应按照商业化原则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

(四)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地方政府要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在建项目续建和收尾。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应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抓好政策落实。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协调机制,统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部门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充实债务管理力量,做好债务规模控制、债券发行、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和项目审批,从严审批债务风险较高地区的新开工项目;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制止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促进完善债务管理制度,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全面做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工作,确保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国务院办公厅

2014年9月21日 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4〕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改进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现就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对于优化资源配臵、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5年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施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财政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行预算管理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不符合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不够科学,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尚未建立;预算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约束力不够,财政收支结构有待优化;财政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较大,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不高;预算透明度不够,财经纪律有待加强等,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准确把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

(一)指导思想。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用好增量资金,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有效监督,提高资金效益,逐步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二)基本原则。

遵循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构建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并与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修订完善相衔接。健全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划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财税等优惠政策要逐步退出;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包括公共财政等要主动补位。

着力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将公开透明贯穿预算改革和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坚持总体设计、协同推进。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要考虑外部环境和制约因素,实现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序衔接,合理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三、全面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

2.健全预算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严格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加快制定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和资产管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按经济分类编制部门预决算和政府预决算。

3.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按项目按地区公开。积极推进财政政策公开。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

(二)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1.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中期财政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衔接。强化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推进部门编制三年滚动规划,加强项目库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提高财政预算的统筹能力,各部门规划中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要与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相衔接。

2.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一般公共预算审核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强化支出预算约束,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支出预算的同时,要重点报告支出政策内容。预算执行中如需增加或减少预算总支出,必须报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科学预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因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可编列赤字,通过发行国债予以弥补。中央政府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中央国债余额限额根据累计赤字和应对当年短收需发行的债务等因素合理确定,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批。经国务院批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可编列赤字,通过举借一般债务予以弥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根据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编制;经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可举借专项债务,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分地区债务限额,并报国务院批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分地区债务限额内举借债务,报省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3.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冲减赤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削减支出实现平衡。如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能实现平衡,省级政府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后增列赤字,并报财政部备案,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市、县级政府通过申请上级政府临时救助实现平衡,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归还。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出现超收,结转下年安排;如出现短收,通过削减支出实现平衡。

(三)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1.加强税收征管。各级税收征管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组织税收收入,并建立与相关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相衔接的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严格减免税管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超越权限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税款。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税收入库管理。

2.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收益共享机制。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完善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落实国有资本收益权。加强非税收入分类预算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禁止通过违规调库、乱收费、乱罚款等手段虚增财政收入。

3.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除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各部门起草其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突破国家统一财税制度、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对已经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规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一律停止执行;没有法律法规障碍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明确时限的到期停止执行,未明确时限的应设定优惠政策实施时限。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备案审查、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加强考核问责,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以及“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的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障,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结合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排污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专款专用的规定,统筹安排这些领域的经费。统一预算分配,逐步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分配。在此之前,负责资金分配的部门要按规定将资金具体安排情况及时报财政部门。

2.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明显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要大力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在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转移支付,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对竞争性领域的专项转移支付逐一进行甄别排查,凡属“小、散、乱”以及效用不明显的要坚决取消,其余需要保留的也要予以压缩或实行零增长,并改进分配方式,减少行政性分配,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对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予以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立,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加快修订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作出规定。研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明确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认真清理现行配套政策,对属于中央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一律不得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对属于中央和地方分担支出责任的事项,由中央和地方按各自应分担数额安排资金。各地区要对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进行清理、整合、规范,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办理。要加大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可按规定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建立预算编制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机制,实施预算执行进度的通报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有效控制新增结转结余资金。

4.加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部门预算经费或者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支持各部门按有关规定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切实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1.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硬化预算约束,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救灾等应急支出通过动支预备费解决外,一般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一些必须出台的政策,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及时批复部门预算,严格按照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及时办理资金支付,涉及政府采购的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的比例,按因素法分配且金额相对固定的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的比例要达到90%。加快转移支付预算正式下达进度,除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外,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30日内正式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在90日内正式下达。省级政府接到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或专项转移支付后,应在30日内正式下达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规范预算变更,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办理。

2.规范国库资金管理。规范国库资金管理,提高国库资金收支运行效率。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各地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除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予以保留的专户外,其余专户在2年内逐步取消。规范权责发生制核算,严格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控制核算规模。地方各级财政除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外,一律不得按权责发生制列支。按国务院规定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特定事项,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全面清理已经发生的财政借垫款,应当由预算安排支出的按规定列支,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及时收回,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借垫款限期收回。加强财政对外借款管理,各级财政严禁违规对非预算单位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借款和垫付财政资金。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国库的管理和监督,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

3.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

第二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去年以来,某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省厅、省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按照省厅、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以基本建设程序为突破口,以合同履约为基础,以安全质量控制为重点,以廉政为保障,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项目实际,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一)成立自查自纠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2010年2月1日,公司成立了由经理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自查自纠领导小组,制定了《某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明确了自查自纠的工作重点、步骤和要求,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领导有力、落实有效。

(二)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展开全面深入排查。一是对前期工作实行“回头看”。公司积极主动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项目工可、水土、林地、环评、防洪、用地手续等报批工作,在保证合法的前提下,较规定时间提前完成。两阶段设计和招投标工作 也依法依规完成。

二是对合同履约、施工管理、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认真复查。通过检查发现,个别标段提交的履约银行保函,不是由中标单位的基本账户银行开具;少数施工标段的管理人员从业资格不满足要求;发现个别承包人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发现部分标段农民工工资发放手续不完备,不能直接反映出农民工领用工资的情况。

(三)围绕排查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开展整改落实。一是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督促整改。二是积极办理施工许可。2010年5月25日和6月10日,公司分别取得了省质监站下发的质量监督申请和省厅批准的施工许可,成为同期开工建设项目中率先取得施工许可的项目。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公司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全线开展了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检查。四是责令限期整改。每次专题检查后,公司要求各承包人限期完成整改。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公司每月出版一期《某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简报》,至今已经十一期,共发表文章约60篇。

(四)多措并举,举全公司之力抓好工程质量

1、着力强化精细化施工与管理。一是把省局编制的《某省高速公路精细化施工实施细则》下发到各监理处和承包人,要求严格实施。二是加强对特大桥、大桥和隧道施工等 关键点的控制,做到精细施工,精细管理。三是对精细化管理实施目标考核,科学制定考核方案,每季度考核精细化管理情况。

2、大力推进标准化工地建设。公司从施工项目部驻地、砼拌和场、钢筋加工场等硬件设施着手,狠抓标准化工地建设。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把标准化工地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举措这一深刻认识落实到每一个参建单位。二是加强考核于强化督促落实。同精细化施工与管理一样,公司也对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目标考核,对检查情况不达标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

3、积极开展“树样板、创精品”劳动竞赛活动。公司下发了《某省某某高速公路开展“树样板、创精品”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号召和动员各参建单位,加大资源投入,着力精细施工。

4、推行工地试验室星级评比活动。公司制定了《某省某某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星级评比暂行办法》,从试验室建设、人员素质等多方面量化考核和评比,以充分调动试验人员积极性。

5、深入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公司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总监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和相应职责和权限。

6、严格加强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公司针对软基处理、桥梁桩基础、通涵结构物等隐蔽工程特点,着力强化质量管理。通过建立质量责任卡制度、加强现场质量巡查、强化质量检测的方式加强隐蔽工程质量。

(三)一丝不苟抓好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当成重中之重来抓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压倒一切”重要位臵。

2、健全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实行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同时坚持按季度考核。开工以来,公司共下发各类安全管理文件通知共80份,工作指令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共计99份。

3、严格实行安全奖惩制度。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某某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违规处罚细则》,共处罚违规施工23余次,并在季度目标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安全生产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公司以通报的形式予以表扬。

4、落实安全生产经费。公司已投入1160余万元安全专项费用,用于增加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安全设备设施购臵、设臵安全标志标牌及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等。

5、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了公司、工作站、监理处、承包人、施工班组的应急救援体系。公司依据安全应急预案,分别于

月18日上午和8月4日,在第16和第11合同段施工现场,成功举行了隧道施工和高空作业两次安全应急救援演习。

(四)扎实有效开展廉政建设

1、健全机构,畅通渠道。公司成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各部门设立了风险防控员和廉政监督员。设立了廉政风险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及信访办公室,畅通渠道,及时收集干部群众意见。

2、加强教育,筑牢防线。公司坚持“教育在先,防范在先”的原则,经理谭绍富同志,纪委书记谢照林同志逢会必讲廉政,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得廉政宣传与工程质量、安全宣传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工程建设。

3、加强学习,应知应会。公司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读本发放到每一位党员手中,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

4、注重实践,务求实效。第一,以专项治理工作为主线,完善廉政基础工作。要求各施工、监理单位健全廉政建设领导机构、制度、告示牌、举报箱、举报电话,定期开展廉政宣传、廉政教育学习,对农民工劳务合同、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方面进行检查整改。第二,以《某高速公路纪检监察工作手册》为范本,扎实做好纪检监察基础工作。签定了《某省某某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第三,以推进风险防控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廉政 建设工作。公司印发了《某某公司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某某公司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四,以完善农民工工资清欠管理办法为抓手,切实兑现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已成为纪委的一项日常工作。公司成立了农民工工资清理拖欠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某某高速公路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

二、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工程进展顺利

(一)工程项目决策科学,基本建设程序合法合规 公司项目工可、水土、林地、环评、防洪、设计、用地手续等报批工作,在满足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均较规定时间提前完成。同时,公司根据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按时办理好了施工许可。

(二)项目招投标规范

公司依法依规进行了招投标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未发生资质挂靠、围标串标、编制虚假资料骗取中标行为,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和显失公平等现象。

(三)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成绩突出 公司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承包人没有违法转包,非法分包行为,没有因质量问题被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批评,不存在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各监理、施工单位履约状况良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质量、安全管理成绩突出。

1、工程进度情况。截止到2010年底,某某高速全年完成投资22.0311亿元,占省政府目标任务14亿元的157.37%。工程进展顺利,路基工程完成78.9%;场地清理完成100%;特殊路基处理完成238.3%;通涵工程完成98.9%,防护排水工程完成26.1%;桥梁基础98.6%、下部结构完成80.3%、上部结构完成16.7%;隧道工程完成20.9%。路基、桥涵、隧道工程全部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2、质量管理情况。某某高速全线路基填筑施工规范,桥梁、隧道和通涵构造物关键性施工工序控制得当,所有已完成工程经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专业机构检测,均符合规范要求,合格率达100%,优良率在95%以上,工程建设达到优质标准。获得省交通质安局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3、安全管理情况。公司始终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狠抓安全责任、制度建设、教育培训、专项治理及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落实,致力于打造“平安工地”。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得到国家安监总局督查组的好评。

(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公司严格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不存在“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的行为,工程建设环评审批没有“越权审批”,“拆分环评”及降低环评等级要求行为,同时公司严格执行了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

(五)财务制度健全,执行到位,资金管理合法、安全 一是公司编发了《某某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制度》、《某某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财务制度健全,严密。二是公司聘请了审计顾问,加强资金监管,多次进行财务检查。到目前为止,项目建设资金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没有转移、侵占或者挪用的问题。

(六)廉政建设成果显著

项目按规定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廉政合同,经常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开展了廉政风险排查及防护工作。公司迄今为止,未发现违法乱纪行为。

某某高速公路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新的一年里,公司将进一步查找问题,进一步落实整改。在省厅、省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将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再创佳绩。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日

第三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初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初探

徐惠娟

(桃江电大06级行政管理专业 桃江 413400)

摘 要: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许多农村地区有效摆脱封闭落后状态的进程。本文从农村基础设施的问题这个点出发,结合现有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比较分析,从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渠道进行拓宽。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

The Study o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ui Juan Xu

(HuNan Taojiang,413400,China)

Abstract: Rural infra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farmer, countryside and agriculture.However, rural infrastructure in vestment and financing is far beyond the requirement from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has mostly dragged in the process of getting rid of the close and behindhand situation in many rural areas.Basing on the poin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urrently, this paper, consequently indicates enlarging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hannel.Key Words: Countryside;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1

前 言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经济运行的产前、产中、产后使用的劳动条件、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硬件,主要由农村物质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基础两大类构成。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一个基本保证。长期“二元经济”的格局,使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起点很低。在我国经济社会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构建和谐社会”总目标、“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建立市场化和多样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应是大势所趋[1]。同时,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面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长期性的基本任务。中央颁发的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当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动力不足、协作困难等制约因素和供给短缺、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善等问题。就如何加快和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是摆在国家、县、乡、村各级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

(1)乡村交通

主要指农村村庄内的道路规划、建设以及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建设。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还有近5万个村不通公路,但没有资料显示全国还有多少个村内没有修成道路[2]。在农村调查中,依然有许多村内没有像样的道路可走,雨雪后泥泞满地,干旱天尘土飞扬。农村随处可见“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说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交通道路的重要性,当然这还主要是指与外部路网接通的道路是发展生产、提高收入的前提条件之一,但也逻辑地关联着村内道路是必然的配套因素和 2 乡村生活状况改善的标志之一。

(2)农村通讯

主要是指农村区域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和网络通信的基本建设。由于农利不像城市那样有着高密度的居住人群,加上农民经济水平较低,能够用得起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的人较少,导致通讯设备的安装使用成本高,电信、移动通讯公司为农村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低。(3)农村自来水设施

全国共建成农村饮水工程300多万处。其中,乡镇集中供水工程3.2万处,村集中供水10多万处。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水(浅井、深井和引泉水)比例约占73%,地表水(引江河、湖库、池塘和水窖水)比例约27%。目前,农村居民中享受自来水的人数约4亿多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5%。但自然村屯自来水普及率仅29%;没有享受自来水的人数约5.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其中饮用手压井水的就有2.25亿人,饮用水窖、水柜水的有2000多万人(主要分布

。在西北部和西南部等地区)[3](4)农田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2003年全国有耕地19.5亿亩,其中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望天田”11.l亿亩,灌溉面积仅8.3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其中有效实灌面积仅7.1亿亩。已建成的8.38亿亩灌溉面积中,2/3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全国灌溉水平均利用率只有45%,400多处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近40%;全国有6000多万亩易涝耕地、3000多万亩盐碱地和近l亿亩渍害低产田,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偏低,只有3—5年一遇,加之配套不完善、设备老化失修、投入无保障,已成为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全国农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灌区中等干旱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4]

(5)农村电力供应

我国农村电力供应近年有所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电力供应上的 3 保障不足,特别是在急需时,如在播种、收割、抗旱等时削。二是农村用电的价格仍显偏高。

(6)农村基础教育的设施

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5]。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致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

(7)农村医疗疗卫生基础设施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状况不容乐观,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落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些简单的检验、急救和手术都不能开展,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另外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8)农村文化、娱乐设施

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包括图书馆、电影院、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不足的原因是缺少资金支持。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很少见有公共的文化娱乐设施,无篮球场或足球场,供销书店也很少。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由于缺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加上农村文化组织方的不固定性,造成公共文化机构在运转上出现了困难,有些公共设施也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娱乐活动贫乏且单一,由于闲暇时间没有很好的娱乐方式,于是大多人进行打牌等赌博活动,看电视也成了主要的消遣方式之一。

1.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总体表现为:建设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底子薄,投入不足,欠账较多:相当一部分地方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电力、通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量和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基本设施及配套的功能陈旧、老化、落后甚至失效的问题比较明显,等级化、现代化、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较低,抗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在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来说是取多予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靠天”吃饭现象明显,农民收入很不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因灾致贫、返贫现象非常严重,脱贫难度大。广大农民消费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不足是主要原因。目前农村地区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要求,直接影响了现代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靠农业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57倍扩大到2005年的3.22倍,特别是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6],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

(2)农村地区公共投资在数量上存在严重的供求矛盾,对于经济潜在报偿与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形成明显的“瓶颈’’制约,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非竞争性和社会福利性,尤其在寻租行为的驱使下农村公共投资水平仍处于一农村地区公共投资在数量上存在严重的供求矛盾,对于经济潜在报偿与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形成明显的“瓶颈”制约,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非竞争性和社会福利性,尤其在寻租行为的驱使下农村公共投资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且农村公共投资的资金在有限情况 5 下还存在资金拖欠、抽调严重的情况。各级政府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偏低,而且常年不进行检修,30%以上的设施带病运转或根本不能使用,损坏淤积严重。农村的教育和科研投资力度不足,投资额与农业GDP的比例呈下降趋势[7]。

(3)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对其投资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国家更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基建投资的数额始终偏低,我国的国力不断增强,80年代初国家的财政收入只有1千多亿元,而2003年已经超过2万亿元,增长了十几倍[8]。然而,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并未随着实力的增强而相应提升。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能力增强,但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意愿却相对不足。其结果是我国的农业近些年来一直在较低的水平徘徊,农民收入也难以增加,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很多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正因如此,改革开放初期,原来在集体化时期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尚可以发挥作用,农业仍可以高速增长一段时期,但随着集体经济形式的彻底解体,已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表现在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道路桥梁无人问津、农村能源电力建设、农村通信设施等均严重不足,农业的增长必然难以维持。

1.2.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基本情况

(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要主体是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但是实际上各级财政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非常有限。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财政总支出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说,总量投入不足。1990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问题,不仅中央财政如此,地方财政也是如此。中央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91年为21.3%,2000年下降到12.7%,2004f进一步下降到10.8%。相应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91年为9.6%,2000年为6.7%,2003年为5.8%。并且,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小于农业GDP占总GDP 6 的比重,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符。1994—2004年11年间,中央财政支农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11.6%,而同期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6%,相差5个百分点[9]。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尽管多年来我国为建设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了相当数量的资本,但是从财政支农的结构来看,资金投入偏重大江大河治理,直接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修建项目的投资比例很小。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连续攀升,不可避免地会削弱中央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另外由于乡镇严重负债,随着“大一统”的财政体制被“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取代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县乡财政负担。然而,我国县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并且乡财政现在负债十分严重。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长期以来农民筹资、以工代资是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形式,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近两年,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多余的资金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产权不明,部分项目没有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来运行,从而影响了农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

(3)由于国内银行近年加速向港业银行转变,作为自负盈亏的单位,具有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征。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一般规模大,期限长,相对资金收益率低,偿债能力差,银行往往不愿对其发放贷款[10]。而农发行等作为向农村基础设施贷款献政策性银行,虽然遵循保本微利的经营方针,但存在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期限不匹配等问题,使之仍然不能成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资金来源。

(4)我国当前农村基础设投资中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民间团体投资,但其比重过少,不具有普通性。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集中统一模式,加之社会团体的参人缺乏成熟的项目法人运行机制,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2.1BOT方式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一经营一 7 转让”。BOT融资方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北美大陆,当时用以建设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后来逐步推广应用于电站、地铁、港口、水厂、桥梁隧道等公共工程。后来,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减少主权国家借款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有效手段。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是指政府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方式,把某一重大项目设计、施工、融资、经营、维护等责任授予私营机构,允许私人机构在建成此项目后的协议期内,通过经营该项目,获得投资回报,并且在特许期届满后将该项目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政府部门。

BOT融资方式的优点:采用BOT融资方式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改善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可以吸引外资减少政府外债负担,改善政府的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可以避免大量的项目风险;承建商将尽可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提高建设水平以及运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和使用者费用;政府部通过适当的投资回报方式将基础设施项目建没和经营管理的责任转让给私人部门,是责权利相统一,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激励了私人部门的积极性[11],更好、更快地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没。2.2TOT方式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是指政时为了融通资金,把己经投产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公路、桥梁、电站等)在一定期限内的特许权移交给私营机构经营,从而一次性地从私营机构那里获得资金以建设新的项目。而私营机构通过对项目约定期限的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及合理回报,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再把设施移交给政府。

TOT融资方式的优点:风险小,大大增加了项目引资成功的可能性。TOT方式明显地降低了项目风险,尤其是外商面临的风险更是大幅减少,引资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是一种可行、实用的引资方式。TOT面临的风险虽比BOT方式有所增加,但却与自筹资金和向外贷款方式中的风险完全相当;项目产品价格低,在TOT方式下,由于积累大量风险的建设阶段和试生产阶段已经完成,因此对于外商来说,风险降低幅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一方面,外商预期收益率 8 会合理下调;另一方面,涉及环节较少,评估、谈判等方面的从属费用也势必大大降低。而东道国在组建SPV、谈判等过程中的费用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引资成本的降低必将有助于项目产品的合理定价。新建项目的建设和营运时间前提。由于TOT方式仅涉及风险较小的生产运行阶段,用于评估、谈判的时间较BOT来说大大缩短,从而使项目能及时达到协议,及早建设,及早投入运营,加快了基础设施设的步伐;简便易行,方便管理,不至引起较大阻力。首先TOT只限于已建项目经营权的暂时转让,因此发展中国家现有政府构架基本上能适合管理需要;其次,由于不涉及所有权问题,加之风险小政府无需对外商做过多承诺,通过引资而在东道国引起的政治争论的可能性降低,减小了引资的阻力。涉及法律环节较小。许多国家在外资法、外资管理条例等范围内就能解决TOT方式所产生的大部分问题。2.3 ABS模式

ABS是英文单词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具体是指以目标项目的所拥有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等金融产品来筹集资金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ABS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其特有提高信用等级的方式,使原本信用较低的项目可以进入高档证券市场,并利用高档证券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排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特点,大幅度降低发行债券和筹集资金的成本。

ABS融资方式优点:采用ABS融资方式不需要政府的信用为债券的偿还进担保,不增加政府负担,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虽然在债券的发生期内项目的资产所有全归SPV(特权信托机构)所有,但项目的资产运营口和决策依然归原始权益人所有;明晰了项目产权,增强了项目管理者和项目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投资者可以自主决策所投资项目,从而优化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监管证券市场,达到调控融资规模,进而调控投资规模的目的。2.4PPP融资方式

PPP模式(源自英国的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 9 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盈利性企业和非盈利性机构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双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方式在运行中适用于大型的、一次性项目,如道路、学校、卫生、水资源等使用费偏低,资金回报率可能较低的设施。由投资者进行商业化经营,在特许权期间,经营者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特许费用。对于具有投资回报的大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如防涝抗早水利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可借鉴采用这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PPP模式,由于其机制新、管理活、责权利明确,比传统的由政府单独建设、运营的模式更为高效,因此,逐渐被广泛采用。

PPP融资方式的优缺点:PPP融资方式使项目所在国政府或者所属机构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在建设项目中发挥作用;在PPP融资方式下,有意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私人企业可以尽早和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有关机构接触,可以节约投标费用,节约准备时间,从而减少最后的投标价格;通过PPP融资方式可采用有效的风险分配方案,使风险降到最低。正如任何事物均存在正反两方面一样,PPP模式运用中也潜藏着各种风险。PPP项目的主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12]。2.5PFI方式

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始于英国,是国际流行的一种农村基础设施设的新型模式。其具体含义是指:对于公益性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确定民间投资主体,并授权后者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与运行,作为对该民间投资主体的回报,政府在授权期限内每年以财政性资金向其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授权经营期结束时,民间投资主体无偿转让项目给政府。

PFI与PPP的概念和应用都有许多相同或交叉之处,但FPI更强调启动民间资金,实现公共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的多元化渠道,其具体运作模式采取多种 10 其他方式。在PFI中,最终是由政府支付项目建设、维护费用,相当于是政府购买服务,由此PFI主要用于一些不收费的项目,如免费的桥梁、隧道等[13]。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的建议

3.1增加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

由于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其大部分投资应由政府承担。不仅如此,通过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也是世贸组织的规则所允许的。许多发达国家为了维持本国农业一定的规模,以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例如,在日本,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完全由政府投资。如果说我国的情况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那么二三十年前仍处于发展中的韩国对我国则有较大的借鉴价值。韩国在“新村运动”中,政府的财政资助占总投资额的比例很高,除了1972年和1973年在20%以下,其它年份都在20%以上,其中1975年、1979年、1980年和1982年政府财政投入均在40%以上,最高年份政府投入高达59.2%[14]。这一运动的广泛持久推行,不仅改变了韩国农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又反过 来刺激和拉动了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从而使经济的高速增长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我国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已经很小,有条件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另外,目前我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动用一部分外汇储备支持农村社会发展也是应当和可行的。此外,国家还可以举借一定的低息或无息世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按照这样的思路,财政投入一部分,金融国债发一部分,外汇储备动用一部分,国外资金引进一部分,地方政府配套一部分,这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在能力具备的情况下,关键是提升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意愿。从当前来看,在总量上,国家应增加直接和和间接财政投入。在农业基本建设方面,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占农业总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应该不能低于40%,也就是说,低于现在的相对水平。在结构上,应逐步向没有或较少有市场经济效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转移。重点投资方向是 11 村级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农村自来水供应及排污系统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基本建设及农村电网、有线电视、电信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科技推广和普及等。

3.2五大重点需要统筹兼顾

广大农村地区最缺的基础设施首先是提供生活生产方面的基本条件,包括饮用水、灌溉水、照明电、生产用电、水泥路等,没有这几个基本条件就更不用说工业用水用电和提高生活水平和档次的高等级交通通讯设施了[15]。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要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就是加快解决农村地区的人畜饮水、灌溉用水、生活照明用电、基本的道路交通问题。

第二个重点则是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优先保护资源的基础设施条件,就不可能有资源保护的良好结果。农村是我国资源的再生之地,只有保护好农村的资源,才能有效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环境保护问题也相当严重,农村地区既是我国环保最薄弱的环节,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地带,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次重点必然是搞好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个重点是社会发展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文教卫生和医疗等[16]。农村是我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薄弱环节,传统文盲(以识字率判断)和现代文盲(以高科技普及率判断)双高地带,也是各种疾病、传染病的高发地带。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需求。因此,在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决不能忽视这一块。

第四个重点便是发展通讯和通信设施。许多农村地区连接收广播电视和通讯的设备都相当落后,信号很差,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很难打破农村的封闭困境。

第五个重点就是搞好迎接农村大丌发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中高档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型的水利枢纽、中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输油气管道建设,以及各类型的市场培育所需要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3.3因地制宜和不断创新各种投融资模式

3.3.1水电建设,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水电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其投资建设周期长,环境保护要求高,事关日常生活或者说国计民生,特别是水,它是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命脉,不可不重视建设的质量。我国2000年启动农村饮水解困项目以来,国债资金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等总共投入才180多亿元,却使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17]。然而,在水的收费方面

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预收水费问题,乡村两级愿意多收水费少退节余,本来 每亩只用了20元水费,却将各种其他支出加起来,说支出了50元。通过预收水费,乡村组织有与作为供方的大型水利设施谈判的能力。在需要水的时候,乡村组织到供方提要求,先抽水再交钱,先还去年欠的水费,再欠今年的水费。逐渐地,乡村两级欠下越来越多的水费,虽然农民早己交清了比实际支出多得多的水费。因此,建议农村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集体力量次之、个人力量为辅的模式,包括资金来源、经营管理等都是如此,并实行低价规范的收费制度,决不允许高收费和乱收费。3.3.2交通建设,市场力量投资为主

农村交通需求量很大,层次参差不齐,但以公路为主,铁路、航空、水路等

需求量相对较小,所以,农村交通建设主要还是考虑如何建设多层次的公路交通网。传统模式是以集体投资建设为主,水泥路面居多。由于投资不足,路面质量较差,使用年限较短,未能取得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此,建议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投融资模式,全面放开,大力提倡和鼓励有资金实力的个人、集体力量出钱、出力、出物,建立不同档次的公路。尽量建设高水平的柏油路,确保长期受益。这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应该没有太多差别。而连接城乡各地的铁路、航空和水路交通等大型项目建设,仍然应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主要的责任,作为国家级基础设施项目解决投融资问题。3.3.3社会发展,地方政府完全负责

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九年

制义务教育要全部免费,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方向是让农民逐步享有基本的医疗卫

生保障。这就是说,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不可能面向市场招商引资,因而,必须实行由各级地方政府承担全部建设和发展的职责。

3.3.4环境与资源保护,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农村资源与环保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不仅不可完全依赖非政府力量投资,相反,应该实行以各级地方政府投资 为主的模式,并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非政府力量积极参与。3.3.5通讯建设,大力构建竞争性市场格局

通讯设施建设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投入较大、收益较高、管理与监督困难、覆盖面广泛。城市通讯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授权性垄断,运行多年来明显是弊大于利,经营者高收费获得高收益,使用者付出高成本却不能享受满意服务,目前正在朝着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的方向转变,但较为艰难。而农村地域宽阔,山区较多,通讯设施建设很不方便,建设费用很高;加上农民收入低,承担不起高额的使用费,因此,应该寻找与城市不同的模式,同时做到速建设和较低收费。3.4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3.4.1发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彩票,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在当前我们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发行彩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筹资方式。在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彩票发行的领域和规模远远超过我国,以致于许多学者称其为“第二财政”。笔者认为我国的彩票发行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的彩票购买量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美国85%的人购买彩票,法国64%的人购买彩票,而我国只有6%的人摸过彩票,农村彩票市场几乎是空白[18]。我国居民手中的储蓄存款已达5—6万亿元,支付能力充足试想我国每年增发3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彩票,扣除发行费用和返还奖励部分至少能筹集到150亿元,然后把这些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

3.4.2发行项目建设债券,募集民间资本

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民间资金总量已逾11万亿元人民币。而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估计,我国民间资本(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已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20]!如何设计出一种方式将追求营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民间资金引导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了可以借鉴资产证券化,结合农村基础设施的特点,发行项目建设债券,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募集充足的资金。具体做法是:中标的项目公司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项目建设债券募集资金,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还贷,出地方政府束为债券偿还提供担保承担部分风险。发行项目建设债券应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巾投资量大、周期长、利润率较高且收益稳定的项目,如农村电网改造、供水、通讯、电视信号接转等。3.4.3采用PPP融资方式

PPP融资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盈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双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方式在运行中适用于大型的、一次性项目,如道路、学校、卫生、水资源等使用费偏低,资金回报率可能较低的设施。由投资者进行商业化经营。在特许权期间,经营者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特许费用。对于具有投资回报的大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如防涝抗早水利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可借鉴采用这种独资方式进行融资。3.4.4进行投融资创新

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争取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进行业务创新,对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可开展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如开展农电网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灌溉和水利设施,交通运输设施,自来水等。此外,还应努力争取世贸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低息贷款。

4.结束语:

本文从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着手,阐述了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农村基础建设投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并对几种基础设施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家伟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2]贾康,孙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的应用[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第5期:32-34.[3]李仰斌我国农村供水现状、困难与对策[R]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报2004(5):45-47.[4]王韩民,吴振鹏,倪文进.小水利攸关大农业——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困境与对策 [R].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报2005(10):39—43.[5]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N].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0l期:72—75.[6]专家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为何不同步[N].中广财经网2005(3):15-18.[7]沙治慧西部农村公共投资现状与政策取向[J].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4—26.[8]杨卫军,王永莲.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一事一议’’制度[R].财经科学2005年 01期:35-37.[9]于永臻消除新农村建设中财政资金投入的体制性梗阻[R]经济研究参考2007(4):55—58.[10]彭桃花,赖国锦.PPP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4第07期:11-14.[11]高析.BO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析[J].水力发电2002年第4期:5—8.[12]孔祥智.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8):12—15.[13]杜静,成虎,仲伟俊.公共项目建设运营新模式研究—PFI在中国推进与发展分析[c]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年第01期:58—61.[14]张陆彪.韩国新农村运动对中国农村改革的启示意义[J].研究简报2003(11):2—5.[15]胡代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J].社会科学文件出版社2002(5):79—82.[16]姚润丰.水利部长称目前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N].中国经济网 2005(3):22—25.16 [17]胡乃武,董藩.积极拓展西部大开发的融资思路[N].光明日报20(13(:3):3—5.[18]徐克勤.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刨新初探[J].农村财政和财务2005年第03期:18—22.[19]赵代波.新资本出路[J].商界2003(3):3-5 [20] 黄勇民、李军.多层次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J]南方农村

第四篇: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

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坚持遏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势头,是交通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对于实施交通率先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省纪委二次全会、全国交通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交通部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各级交通部门要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廉政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要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厅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廉政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此项工作,以加强对所辖范围和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廉政工作。(3)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的制度,厅将下发向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的实施办法,以立足服务,强化监督为基本职能,实施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并及时了解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政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资金计划的管理

(4)要根据批准的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法人单位要按照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办法、规定以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进行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进行勘察设计招投标,编制初步设计文件;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招标文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监理单位,完善各项手续后开工建设。每一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查、审批。审批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高效的原则规范程序和行为,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便于加强监督与检查。

(5)要加强交通项目的计划管理,规范政府投资的安排行为,严格工作程序。交通建设计划要严格按照程序编制、上报、下达。凡列入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均应是列入五年计划或专项计划且完成了前期工作的项目。

三、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

(6)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兼任工程建设公司等经济实体法人代表、工程项目法人和公司领导,对过去兼职情况要进行清理和纠正。要严格执行“公开招标、专家评标、业主定标、政府监督”制度,保证招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必须按规定经过批准,严禁将应该公开招标的建设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任何人都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干预招投标活动。

(7)要加强对评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工作细则》(交公路发〔2003〕70号),进一步规范评标专家行为,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和监督,保证评标专家正确履行权利、义务和责任。要定期对专家评标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对评标专家进行动态管理,对违规的评标专家要取消评标资格。

(8)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更不允许业主或有关领导与部门强制中标单位分包或分割工程。依法需要分包的项目,投标人必须在投标文件中进行说明,否则中标后不得分包。

(9)项目业主应按照批准的设计和合同要求,组织工程施工。当工程确实需要变更设计时,业主应组织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研究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变更设计、提高或降低技术标准、调整工作量等时机,损害国家或单位的利益。

(10)加强对工程建设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材料、设备质优价廉。主要材料、设备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或按合同规定进行,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单位要考虑供应商的资质、资信情况,实行质保制度、检验制度,防止以次充好、以假冒真、以少报多等问题发生。严禁经办人采购材料、设备时谋取私利。交通系统任何人不准利用职权向工程承包单位强行推销材料、设备,或由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供应材料、设备。

(1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施工的自检、报检、抽查及施工等各个环节、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必须严格按规范制度进行。企业应有一定的自检设备,检测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自检要规范及时、数据准确。工程监理、质量监督人员应按合同和规范要求,认真履行监理、监督职责。

四、进一步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作用

(12)要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制定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交通部制定的《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基本建设资金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监督负责,单位内部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3)建设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建设资金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基本建设资金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基建资金必须由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基建财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基建资金业务必须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限额以上的基建资金支付业务,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要建立基建资金业务的内部制约制度,要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基建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14)建设单位要严格按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基建资金建帐核算,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建设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要严格控制工程的管理性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要在规定的限额内控制使用,超过限额的,必须按规定报批后方可支用。要严肃结算纪律,建设资金拨付要根据预算和施工合同,按照工程进度和监理单位认可的手续,实行计量支付,按规定的审核程序批准后办理结算,不得以拨代支,转移基建资金,严禁对计划外的工程付款。对于付给施工单位的款项,要监督其按规定使用,不得挪作它用。要加强对基建结余资金和基建收入管理,严格按规定入账管理。留用的资金必须按规定使用。

(15)各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建资金监督,定期组织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建设工程的审计工作,做到不经审计,不得付清工程尾款,不得批复竣工决算,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五、进一步落实双合同制,强化《廉政合同》的监督考核

(16)要认真执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实行双合同制,继续推行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业主单位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合同》的做法。加强对《廉政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厅将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廉政合同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违约处罚以及考核纪律要求等。推行施工企业《廉政档案》制度,将《廉政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记入施工企业《廉政档案》,作为考核企业资信的重要内容。

(17)建立对违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以及业主单位通报制度。各市(地)交通主管部门和省公路局要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严重违规企业和个人名单及证明材料及时向厅报告,厅将视情况给予违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进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处罚,并在媒体公布。

六、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开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执法监察

(18)要研究制定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执法监察实施办法,重点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工程效益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工程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利用职权打招呼、写条子、托人情和其他方式非法插手、干涉招标投标、工程分包、供应材料、变更设计、调整概算等人员,无论是否谋利,一律按违纪处理。对违反规定规避招标、搞假招标和挤占、挪用、贪污建设资金,严重官僚主义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失职、渎职行为,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以及索贿、受贿等腐败行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9)各市(地)交通主管部门和省公路局要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指定专人受理群众举报,重视群众信访举报所反映的问题,对于署名举报和有重要线索的匿名举报,要组织力量查处或转有关部门查处,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代,以廉政建设的新成果取信于民。

(20)要加强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干部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坚决防止和纠正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七、开展廉政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21)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积极与检察机关配合,共同开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利用发生在本系统、本单位的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分析原因,以案教施教、引以为戒。

(22)要认真总结、推广、宣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树立正面典型,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要分析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原因,找出带有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研究从体制、机制、管理制度上解决腐败的根本措施,不断铲除腐败现象在这一领域滋生蔓延的土壤

第五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监控,通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断降低扬尘、减少土地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项目重点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开展施工扬尘防治工作日常检查,开展项目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明确检查工作任务与目标。

2.严格控制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对水泥、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加以严格控制,切实开展蓝天工程。

3.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做到“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溅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4.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在项目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过程。督促项目部与作业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施工区域的围栏封闭。根据规划范围,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严格要求在建项目在施工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2)施工场地的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应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场、生活办公区域铺设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硬化或绿化处理,确保无一处露土现象,以达到防尘控制要求。

(3)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安排保洁人员2名(佩戴标识)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

(4)土方施工、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当雨天开挖、基坑回填时,应在施工临时通道上铺设麻袋。严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线路进行指挥。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指派专人随机跟车监督,保证按规定线路行运,严禁偷倒、乱倒。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维持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5)建筑材料扬尘污染的控制。①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②施工用的粘土砖、加气砌块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堆放。进场后及时进行洒水湿润,定时由专人对堆放场地进行清扫。③其他易飞扬物、细颗散体材料(如塑料泡沫、膨胀珍珠岩粉末等),必须进行严密的遮盖或存放在不透风的仓库内,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泄漏、飞扬装置,卸料时采取集中码放措施,以减少污染。

(6)脚手架清理、拆除扬尘污染的控制。在脚手架顶部设置喷雾装置,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脚手架设专人检查、维护,严禁擅自拆开。在使用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向外、向下散落。清理架体内的建筑垃圾和废料时,应采用洒水和吸尘措施,禁止直接掀翻、拍打底笆板。定期对沾上灰尘的密目网进行清洗,周期为2-3月一次,及时更换破损严重的密目网。拆除前,应先行清除脚手架中的杂物,并对积灰较多的密目网洒水湿润。

(7)混凝土、砂浆拌制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混凝土、砂浆搅拌操作间四周进行封闭围挡,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袋装水泥设置封闭的库房进行堆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时进行清扫,保持库内整洁,地面无积灰现象。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严密遮盖措施。装卸以及拌制作业时严格要求工人佩带口罩,做到轻搬轻放。混凝土、砂浆拌制时严格按石子(砂)→水泥→砂顺序进料,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搅拌机储料池前应设置三面挡水,并做好排水沟、沉淀池,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施工现场全使用商品混凝土。

(8)木工机械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木工加工棚落实责任制,指定作业场所环境保护责任人,负责木工棚的日常管理。保持木工棚的整洁,及时清理木屑、刨花和边角料,必要时进行洒水湿润后再清理,并装袋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定期处置。

(9)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边、生活区域内场地适当位置安装一些水龙头,使洒水皮管、洒水车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道路安排专人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需进行洒水湿润,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尘经分类袋装后及时地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10)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控制。运输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等的车辆,在驶出建设施工现场之前,要加强防尘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道路和周边环境。冲洗车辆产生的泥浆水应通过二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市公共管网。沉淀池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一般为2-3天清理一次。

(11)砖槽切割加工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管线安装施工的砖墙沟槽切割,应采用湿作业法进行施工。装饰工程所用石材应优先组织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切割、加工所造成的扬尘污染。现场石材切割加工应设置专用封闭式作业间,操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以降低或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

(12)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止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措施。

(13)项目部与作业班组逐级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5.沥青混合料实行集中场站搅拌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中的一级标准的规定。搅拌场站必须设在离开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300m以外的下风向处,且不能采用开敞式或半封闭式沥青熬化作业。

6.积极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发动群众参与监管,设立施工扬尘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对违规扬尘的工地项目名称、相关责任单位、处罚情况,可以通过网站、报纸、媒体等向社会曝光公示。

下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文件汇总---新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文件汇总---新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铁路投资建设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铁路投资建设 2013-08-25 作者:王碧纯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北京)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被业内人士看作......

    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交通厅开展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做好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战情况汇报

    落实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战”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县按照 “弘扬方志敏精神,打造国际稻米城,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排头兵”的发展目标,依据市场导向、内外沟通、相互衔接......

    201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报告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根据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严格规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按照构建“一高速、二纵线、三连接、四射线、五大桥”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思路,以高速公路接入......

    论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及投融资创新(精选5篇)

    论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及投融资创新 在大部分城市尚未完成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市域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指按照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由各市交通局纳入行业管理范围......

    XX省交通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交流材料

    实施源头控制 强化管理监督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建设投资大、环节多、市场开放、竞争激烈、违法违纪案件易发高发的特点。为了确保交......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派驻纪检监察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工程中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廉政建设,确保全省交通工程建设健康顺利开展,根据交通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