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派驻纪检监察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工程中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廉政建设,确保全省交通工程建设健康顺利开展,根据交通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实施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度的暂行办法》,结合当前我省交通工程建设和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实际,重新修订《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中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一、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原则和程序
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由省交通厅统一领导,驻厅纪检监察室具体组织实施。凡经省交通厅报请国家和省、部审批,且由国内企业施工、监理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简称“派驻人员”;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简称“派驻工作”;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机构简称“派驻机构”。各设区、扩权市县交通局纪检监察部门,在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的指导下,组织实施管辖内重点工程的派驻工作。各重点工程派驻人数,根据工程量情况确定,但每个工程派驻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一)省管重点工程派驻人员分三组派驻到厅直高管局、项目办、开发中心,每组三人,由省交通厅委托驻厅纪检组监察室从厅直各单位抽选人员,按工作单位、籍贯、年龄、学历、专业等情况进行组合派驻,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轮换,但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调整派驻时间。厅直高管局、项目办、开发中心的纪检监察部门,协助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做好所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考评、政治学习、党组织生活等工作。
(二)各设区市、扩权市县交通局参照省厅《实施细则》落实派驻工作,并报驻厅纪检监察室备案;县(市)交通局参照执行,并经上一级交通局抄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备案;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派驻工作由各市县交通局研究实施。
(三)派驻人员要正确履行职责,依法依纪办事,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政工作进行和监督检查。加强与驻在单位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探讨工程建设中的廉政工作。
(四)派驻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其他补助仍在原单位领发,保留原工作岗位不变,原职级不变,职级调整不受影响,并享受其他在岗同类人员同样的待遇。
(五)派驻人员所在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派驻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荐派驻人员。
(六)派驻人员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由驻在单位安排,并负责解决工作用车。省管派驻人员受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指派或同意参加有关会议和业务的学习培训费、移动通讯话费补助、明察暗访和调查取证工作等所需费用等,分别由驻在单位负责解决。
二、派驻人员的条件
(一)热爱交通事业,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保守秘密;
(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或熟悉纪检监察工作业务和党纪政纪知识;或熟悉工程建设管理业务;或熟悉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业务。
(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好的文字基础,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本人、家属、亲友等没有在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代理、工程咨询、材料生产和销售等企业工作过或正在该企业任职、兼职;没有与交通工程建设有关的经商办企业或其他与交通工程有关的经营活动
(五)年龄在50周岁以内,身体健康。
三、派驻人员的职责
派驻人员根据驻在单位的实际,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廉政建设负有监督、服务、组织协调等职责。
(一)协助驻在单位抓好工程建设中的廉政工作。协助建立和完善廉政制度;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和监督体系;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的监督;督促抓好有关廉政规定的落实。
(二)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采取提前介入、重点参与、一般抽查或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建设前期、建设期间、交(竣)工验收工作的各环节进行监督。驻在单位和工程建设筹建管理部门,要主动将建设项目开工前的立项、规模、资金筹措、招投标及合同签定等事项及时通报派驻机构。
(三)受理群众对有关工程建设筹建管理部门和人员、工程从业单位和人员违反廉政规定的举报,并据情况向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报告。
(四)参与对招投标工作的保密措施、评标方案、工作纪律的制定,并对招投标信息发布、资格预审、招标文件编制、开标、清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的工作过程和落实评标纪律的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发现违反工作程序或工作纪律的,要立即责成招标单位纠正。发现泄露保密资料、标底,围标、串标、借资质投标等违法活动的,要立即向派出单位报告。工程评标结束,派驻人员要将各参加现场监督人的监督意见汇总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五)参与驻在单位或工程筹建管理部门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廉政合同》的制定,并对《廉政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抓好阳光工程“十公开”工作。
(六)加强对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监督检查。对工程整体转包和指定分包等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检查。对以劳务名义分包工程现象进行监督。
(七)加强对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参与对各类拖欠现象,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监督。
(八)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督促驻在单位、工程筹建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加强工程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和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的申请、拨付、管理、使用程序,提高使用效益。
(九)加强计量支付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对大额资金收、付、转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严肃查处单位和个人套取、转移、侵占、挪用、出借、浪费建设资金等问题。
(十)加强对工程设计变更过程的监督。
(十一)发现工程建设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要及时提醒驻在单位制定整改意见,督促其整改,重大问题及时向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报告。当出现下列问题时,要及时提出处理或案件调查建议。
1、在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及建设物资、设备采购、计量支付中有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贪污、受贿行为的;
2、规避监督检查,在重大事项决策中,不符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关程序、规定的;
3、贪污、挤占、挪用工程专项建设资金,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
4、在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
5、严重违反《廉政合同》规定的;
6、隐匿、伪报有关数据、资料的;
7、打击报复揭发、检举人的;
8、阻挠、妨碍派驻人员正常开展工作或行使职权和职责的。
(十二)工程建设项目结束后,对派驻期间的有关廉政建设文件、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并对该工程建设中的廉政建设作出评估,写出报告。
(十三)完成派出单位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派驻人员的权力 派驻人员具有对工程建设重大事项的参与权、咨询权、检查权和监督权,除明确其工作职责外,还赋予以下权利:
(一)有权了解交通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情况;
(二)有权参加驻在单位、工程筹建管理部门有关工程建设的会议、重大问题的研究,监督有关工程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有权查阅、复制派驻工作需要的有关文件、资料等;
(四)有权进入施工、检测、试验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场所实地察看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并询问有关问题;
(五)有权向驻在单位的财务、审计、工程建设资金代办银行、工程筹建管理部门及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调查了解有关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材料价格及产地等情况;
(六)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五、派驻人员的纪律
(一)坚持原则,秉公执纪、执法,严格履行职责,参与监督但不干涉和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正常工作;
(二)不接受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吃请及礼品、礼金、有价证券,不参与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任何活动;
(三)带头遵守驻在单位和工程筹建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工程管理规定,自觉接受工程建设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主动与工程管理和从业单位人员配合,加强团结,努力为工程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四)严格保密纪律,自觉遵守保密制度。
六、派驻人员的考核
(一)派出单位要采取年度述职、组织检查和考核等方式,对派驻人员进行履职和廉政情况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的工作鉴定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派出单位要不定期组织对派驻工作的检查,如发现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工作严重失职,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庇护他人或涉嫌违纪违法的,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三)工程结束后,由派出单位给派驻人员写出工作鉴定,送派驻人员原工作单位存档。
本《实施细则》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原《实施细则》废止。
第二篇:关于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组的通知
关于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组的通知
马交〔2010〕112号
局属各单位、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办:
根据国家交通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实施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度的暂行办法》(交监察发〔2003〕209号)的规定和省监察厅、省交通厅、省国资委《关于向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通知》(皖交监〔2008〕5号)的要求,结合我市交通工程建设实际,经研究,决定成立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蒋祥;成员:胡德英,柳云龙,刘家金。
一、派驻纪检组工作职责:
1、协助项目业主的主管单位制定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检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规定情况;
2、监督检查《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等制度执行情况;
3、指导并协助项目业主加强对有关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人员的法纪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
4、全程参与建设工程的项目招标、材料采购等重要环节的现场监督;
5、加强对工程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6、认真处理来信来访,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二、派驻纪检组工作内容:
1、听取项目法人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情况汇报;
2、参加项目办公室召开的有关会议;
3、对招标、评标等重点工作环节实施现场监督;
4、查阅、复制与纪检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5、会同上级质量监督人员实地查看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
6、要求被监督单位和有关人员提供与纪检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及其他必要情况。
三、有关工作要求:
1、向交通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关口前移而建立的一项重要监督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派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派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各项目办公室要自觉接受派驻纪检组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各项目的从业单位要自觉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组的监督检查。
3、派驻纪检组在局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派驻纪检组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和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向局党委报告工作情况,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派驻人员要加强学习,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
第三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监控,通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断降低扬尘、减少土地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项目重点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开展施工扬尘防治工作日常检查,开展项目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明确检查工作任务与目标。
2.严格控制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对水泥、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加以严格控制,切实开展蓝天工程。
3.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做到“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溅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4.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在项目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过程。督促项目部与作业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施工区域的围栏封闭。根据规划范围,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严格要求在建项目在施工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2)施工场地的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应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场、生活办公区域铺设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硬化或绿化处理,确保无一处露土现象,以达到防尘控制要求。
(3)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安排保洁人员2名(佩戴标识)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
(4)土方施工、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当雨天开挖、基坑回填时,应在施工临时通道上铺设麻袋。严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线路进行指挥。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指派专人随机跟车监督,保证按规定线路行运,严禁偷倒、乱倒。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维持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5)建筑材料扬尘污染的控制。①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②施工用的粘土砖、加气砌块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堆放。进场后及时进行洒水湿润,定时由专人对堆放场地进行清扫。③其他易飞扬物、细颗散体材料(如塑料泡沫、膨胀珍珠岩粉末等),必须进行严密的遮盖或存放在不透风的仓库内,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泄漏、飞扬装置,卸料时采取集中码放措施,以减少污染。
(6)脚手架清理、拆除扬尘污染的控制。在脚手架顶部设置喷雾装置,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脚手架设专人检查、维护,严禁擅自拆开。在使用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向外、向下散落。清理架体内的建筑垃圾和废料时,应采用洒水和吸尘措施,禁止直接掀翻、拍打底笆板。定期对沾上灰尘的密目网进行清洗,周期为2-3月一次,及时更换破损严重的密目网。拆除前,应先行清除脚手架中的杂物,并对积灰较多的密目网洒水湿润。
(7)混凝土、砂浆拌制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混凝土、砂浆搅拌操作间四周进行封闭围挡,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袋装水泥设置封闭的库房进行堆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时进行清扫,保持库内整洁,地面无积灰现象。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严密遮盖措施。装卸以及拌制作业时严格要求工人佩带口罩,做到轻搬轻放。混凝土、砂浆拌制时严格按石子(砂)→水泥→砂顺序进料,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搅拌机储料池前应设置三面挡水,并做好排水沟、沉淀池,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施工现场全使用商品混凝土。
(8)木工机械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木工加工棚落实责任制,指定作业场所环境保护责任人,负责木工棚的日常管理。保持木工棚的整洁,及时清理木屑、刨花和边角料,必要时进行洒水湿润后再清理,并装袋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定期处置。
(9)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边、生活区域内场地适当位置安装一些水龙头,使洒水皮管、洒水车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道路安排专人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需进行洒水湿润,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尘经分类袋装后及时地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10)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控制。运输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等的车辆,在驶出建设施工现场之前,要加强防尘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道路和周边环境。冲洗车辆产生的泥浆水应通过二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市公共管网。沉淀池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一般为2-3天清理一次。
(11)砖槽切割加工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管线安装施工的砖墙沟槽切割,应采用湿作业法进行施工。装饰工程所用石材应优先组织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切割、加工所造成的扬尘污染。现场石材切割加工应设置专用封闭式作业间,操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以降低或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
(12)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止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措施。
(13)项目部与作业班组逐级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5.沥青混合料实行集中场站搅拌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中的一级标准的规定。搅拌场站必须设在离开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300m以外的下风向处,且不能采用开敞式或半封闭式沥青熬化作业。
6.积极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发动群众参与监管,设立施工扬尘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对违规扬尘的工地项目名称、相关责任单位、处罚情况,可以通过网站、报纸、媒体等向社会曝光公示。
第四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按照构建“一高速、二纵线、三连接、四射线、五大桥”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思路,以高速公路接入、省县道和区域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一、基本情况
建区以来,我区累计投资23.6亿元,基本建成“二纵线、三连接、四射线”的公路网络,实现了“以县城为中心,平坝乡镇半小时、其他乡镇1小时”的交通圈。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由建区时的21.3公里增长到732公里,增长3436%,其中:省道45.847公里,县道90.816公里,乡道48.443公里,村道387.98公里,专用公路9.09公里,规划外村组道路150公里。
随着农村公路通村工程建设的不断延伸,全区13条客运班线、92.3%的农村通达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站场建设投资1.5亿元,建立了以“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客货运站场为枢纽、乡村农村招呼站点为节点”的城乡村一体化新农村物流网络,共建成港湾式停靠站100余个,农村标准四级客运站4个,建设率达85%。“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资1.04亿元,完成公路大中修162.89公里;投资2666万元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安装波型护栏110公里,治理公路高边坡10处等安全基础设施;配备基础养护设备,成立机养中心,将修补的坑氹能力提高到200多平方米/天;严肃查处超限车辆,卸载货物近万吨,将超限率下降到4%。生态文明公路s103线**段、农村示范路**环线和**碧山连片公路等品质型、生态型公路的建成,使全区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对外交通畅而不快。一是没有高速经过,缺乏铁路站点。**是全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县区之一,全区唯一一条铁路成昆线在**境内也是擦西南而过。当前正在规划的“**—**—**”高速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公路走向尚未确定,开工更是遥遥无期。二是高等级干线公路在我区公路里程中比例不高,仅7.6%。虽然我区的对外干线网络初具雏形,但标准普遍过低,全区还没有一条一级公路,区内的二级公路也只有省道103线及苏沙路,其余大部份是四级公路,连接**县的**路、**区的**路已经破烂不堪,并且都是低等级公路或乡村公路,路况差,运输效率低。
(二)对内交通通而不畅。我区交通内网建设虽然抓住了国家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机遇,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了省、县、乡、村公路连线成片且连片成网的网络化格局,但是由于山区交通建设标准不高,等级普遍偏低,要实现畅通目标,还任务繁重。一方面新修了井沙联网畅通工程**大道**段,但两端却要陷入通而不畅的境地;**公路原来基本闲置,**电站建成后虽然路面完成了硬化,但路基窄、坡陡弯急、等级低,且与****河一桥没有接通,无法开行客运班车。另一方面南北交通不畅,**河自西南向北横穿全境,目前在**河**段连通东西的桥梁只有**大桥、**大桥、**河一桥和**河二桥,几乎集中在县城上游,县城下游的**、**等经济较发达乡镇两岸没有大桥相连,不仅制约了东西两岸的发展,而且存在严重的交通绕行障碍。
(三)公交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通城市、城乡结合的公交路线,拥有安全、便捷、经济的公交出行方式已成为群众的迫切愿望,但部分道路还缺乏相应的公交基础设施。城区大部分道路因街道狭窄没有规划设置公交停靠站,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加以改造,增设安全设施。
(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困难。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用地面积多(仅**大道、**公路工程就需征地1700多亩),项目落地难、政策处理难、融资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如bt项目井沙联网畅通工程**大道**段新建工程、**路城区至天车村段改建工程等。
(五)农村公路建设和修复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农村公路通村工程补助标准为80元/m3(不含安全设施),即5万元/公里,区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村几乎没有配套资金投入,山区群众生活困难,集资难度大。加上山区地理条件差,工程造价与补助标准存在着6—10万/公里的资金缺口,意味着公路建设越多,欠账越多。此外,上级补助与区级养护资金仅供除草、保洁、清沟等养护,致使相当一部分水毁公路得不到及时修复;伴随着农村公路里程不断扩展,修复成本不断提高(现最高150元/立方米),全区公路修复资金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六)农村公路等级和路网密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区582.17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为0、一级公路0.83公里、二级公路59.74公里、三级公路41.57公里、四级公路 480.03公里,等级结构配置很不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普通家庭汽车、三轮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不断上升,而通村公路工程等级为准四级(路基4.5米、路面3.5米),部分早期通村公路工程还未增设错车道,不利于车辆交汇,影响交通安全。虽然后期工程设计增添了错车道,但很多公路还达不到开通班车的标准,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出行和部分中小学生安全上学;部分乡村公路还存在断头路,没有实现村村互联互通,影响了路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乡村、村村互通的农村公路网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
(七)农村客运配套尚需增强。农村客运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因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等诸多原因和40%左右的日常实载率导致多数农村客运班线亏损严重,城区到**、**、**、**等周边乡镇的班线基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原**至**煤矿的首个农村小巴班线亏损严重已停开。加之农村公路安全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影响了客运企业发展农村客运的积极性。
三、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精心谋划,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加强交通系统专业队伍建设,引进一批交通运输、路桥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交通建设团队的整体素质。以成昆铁路复线和连乐铁路建设为契机,做好与城市发展规划的衔接,精心做好**火车站区域站场、人流、物流信息中心及重要道路的规划;积极争取支持,开发铁路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有效发挥“建设一条铁路、带动一批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效应。
(二)想方设法,加大建设修复资金投入。随着农村公路养护里程的快速增长,路面养护压力将不断加大。财政预算应逐年增加公路养护资金,并安排一定的水毁修复经费。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支持,多方位、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建设和水毁修复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使用绩效。鼓励乡村两委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加强日常养护和及时进行路面小修。尝试推广农村公路养护“定人、定线、定价、定时”及水毁修复工程市场化招标等“生态管养”机制,并在养护资金和考核上加大对偏远山区以及部分承担特殊功能公路的倾斜力度。
(三)因地制宜,提升公路等级和路网功能。加快提升流通量大的农村公路等级,拓宽路面,按标准配备相关基础设施,尽力开通班车方便群众出行,使偏远山区路网更安全、更高效,从而带动偏远山区经济快速发展。注重加密路网,解决断头路,提高路网使用效率。关注偏远山区对外主通道工程建设,紧跟**大道建设步伐,尽快实施延伸线**—**公路工程建设,提升**河两岸公路等级和路网互通功能。
第五篇:201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报告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根据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和市场行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现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贺国强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既要认真做好监督检查,更要从改革入手,建章立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确保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在交通运输系统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努力做到资金安全、工程优质和干部廉洁。
二、工作任务
(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的通知》精神,及时跟进,全程参与,开展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开展对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监管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大额度资金调拨使用、大额物资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的监管。加强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管,继续组织开展招标投标挂牌监督和招投标专项督查,组织开展交通建设督查和质量安全专项督查。开展对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财务审计检查。完善重点工程建设纪检监察派驻制和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制,实现对工程建设从规划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二)强化约束自律机制,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易发权钱交易的环节和特点,完善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全系统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设置“高压线”。严禁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标投标、工程分包、物资设备采购、工程资金拨付、设计变更等活动;不准接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继续总结、推广廉政建设先进典型,打造“阳光工程”,在全行业形成廉荣贪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三)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交通建设市场行为。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制定全国统一的《公路工程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贯彻实施《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信用评价办法》,建立全国从业单位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增强从业单位和个人诚信意识,建立部省信用信息联动机制,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的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梳理完善交通建设市场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规范项目业主行为,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中介机构等的管理监督。推行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和合理标段划分,防止因低价抢标、压缩工期而导致腐败问题和质量安全隐患。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源头防腐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部门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最大限度地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和条件。同时,以权责一致为主线,完善和规范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运行机制,确保政府投资效益的发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五)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继续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始终保持惩治商业贿赂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招标投标的案件,严肃查处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工程计量、设计变更和质量监督过程中权钱交易的案件,严肃查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认定有行贿行为的企业,降低其信用等级,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其进入交通建设市场。
三、工作要求
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认真吸取上一轮交通大建设时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教训,在加快建设过程中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为交通运输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