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部门内部审计重点及方法探讨
公路部门内部审计重点及方法探讨
公路部门内部审计重点及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路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修订版)出台后,如何在公路管理中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综合监督作用,本文就内部审计应把握的几大重点内容及审计方法作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公路 内部审计 探讨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及规费征收工作,由于公路部门点多、线长、面广、资金分散的特点,在公路项目建设和养护管理中存在的概预算控制不严,未进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程序不规范,公路养护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公路部门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经常性、独立性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提高内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健全公路管养长效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一、公路部门内部审计应把握的几大重点
(一)突出建、养工程专项审计。加强新建、大中修、改扩建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前期重点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执行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立项批复程序、项目建设招投标程序。在建设期间,重点开展履约担保、动员预付款担保、保险合同审计,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规定对工程一切险及第三方责任险及时、足额投保;开展工程量审计,看监理单位批复的工程量是否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工程量相符;开展计量支付审计,看合同内外项目的工程计量是否与施工实际相符;开展工程变更审计、土地征迁审计,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开展财务审计,审查有无隐瞒、虚增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在建设后期,开展竣工决算设计,审查施工过程有无多计工程量、重复计量、不合规定、高套定额、故意错套定额、多计取费用、挪用转移公路建设资金等现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分包、转包工程项目和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等问题。
(二)突出路政财务收支审计。开展路政经费审计,查看路征开支明细账,对比实际开支额与预算额,审查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用于人头开支的经费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挤占等违规行为;开展路产损失赔补偿费审计,查看票证账、应缴财政专户明细帐和“其它收入”
帐,核实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是否逐月上缴有无隐瞒、坐支、挪用等违规行为。
(三)突出公路通行费收支审计。加强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通行费收支审计,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重点审查通行费收支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收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票、收款与记账三者是否实行职务分离,各有关部门在业务上是否互相制约,是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票证管理和收费稽查管理制度,各项管理措施是否积极有效。重点审查被审计单位通行费收支预算是否及时上报并经上级单位批复,是否严格执行预算管理。重点审查车辆通行收费票证管理情况,票证(卡)是否由专人、专库保管,票证账实、账卡、账表是否一致等情况。通过对通行费收入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问题。
(四)突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公路系统财务收支数额大、二级单位和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把被审计对象履职期间本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基础设施投入、国家有关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作为内审的重要内容。强化追踪问效,召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时限、程序、责任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审计结果落实。并将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作为组织部门选拔、任用、考核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突出公务支出与公款消费审计。加强公路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楼堂管所建设维护经费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情况的内部审计,检查“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检查公务接待审批报销程序、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促进公路内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二、公路部门内部审计方法手段
(一)开展审前调查。内审工作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运行情况,包括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经营活动等情况,为后期审计计划编制与实施打下基础。
(二)开展交叉审计、联合会审。公路部门内审机构应打破科室局限、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局限,整合资源,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统筹协调,编制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交叉审计方案,交叉审计要配合联合会审统一进行,提高审计效能,促进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
(三)开展公路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应对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建设前期、建设期间、竣工决算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阶段性工程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四)外聘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计。内审机构如果在相关专业知识受到限制、审计力量不足等情形下,可以外聘资质信誉高、业绩突出、专业水平强的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公路建设项目审计,签订工程造价咨询审计服务合同,以合同的形式约定双方的职责、审计服务内容、审计期限、审计质量、人员配置及工作要求等内容,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能。
(五)开展后续跟踪审计。在审计报告发出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对报告中所涉及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进行跟踪,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风险防范和整改措施。在后续跟踪审计中,可采取审计约谈、审计结果公开、情况通报会等形式促进审计意见、审计决定落实。
第二篇:部门预算编制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从多年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和反映的问题来看,很多都与部门预算编制有关。部门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预算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有着根源性的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部门预算编制审计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谈一下部门预算编制审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为当前形势下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一、部门预算编制内容审查
审计人员应取得部门预算编制和批复业务过程中有关文件、项目申报书和账簿资料等,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收入预算编制是否完整
部门收入预算包括一般收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一般收入预算又可具体分为财政拨款收入、非税收入、其他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预算。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营收入等正常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如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房产出租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比较容易放在账外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收入预算。动用上年结余资金是否纳入预算管理。在结余资金的管理中,大部分部门单位决算时除了跨项目资金外其余结余资金为零,导致部门在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中容易出现虚列支出、转移资金问题,致使下的预算编制不实。这也是我们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地方。
(二)“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是否真实
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三部分。审计人员应将从人事部门取得的单位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与单位报送的编制数和实有人数资料进行对比,重点关注有无虚报人数冒领财政资金的问题;核对编制部门批复的各单位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为所属非预算单位申报财政拨款,套取基本支出财政拨款等问题。
(三)“项目支出”预算是否符合规定
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是根据各部门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编制《项目申报书》,比如修缮类、设备购置类、会议类、租赁类等支出项目。财政部门再根据项目可行性核定资金数额。“项目支出”预算审计应重点关注部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有无仓促立项,将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申报,导致项目资金闲置浪费的问题;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细化,有无项目预算未落实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目的问题;有无虚报项目支出或多报工程预算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项目支出预算安排是否合理,有无造成预算当年安排,项目下年执行等问题。
二、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审查
部门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阶段预算编制的审查,审计人员应取得部门上预算和决算报表,结合了解到的部门及所属单位以往收支活动,分析部门“一上”收支预算申报是否包含了本部门收支的全部内容;支出预算的安排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本部门发展的需要;上结余资金在本使用的项目支出是否纳入预算申报。“二上”阶段预算编制的审查主要是与“一上”预算进行比较,审查“二上”预算在内容上是否存在调整,分析调整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取得财政部门下达部门的“一下”控制数文件,审查“二上”各项预算编制数是否与控制数一致,对于不一致的内容,找出原因,并判断其合法性与合理性。
第三篇: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总结
XXXX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XX审计部
一年来,审计部按照董事会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集团《内部审计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现将XXXX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董事会和总裁办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明确内部审计的宗旨是“监督服务、查错纠弊、促进管理”,并要求各受审单位(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正视问题,积极整改。为了强化公司管理监督体系,促进公司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今年下半年,集团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审计部部门职责,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审计部根据集团经营管理情况制订了审计工作计划,确定重点监督、审计的项目和范围,逐步完善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指引,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正规化,监督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过程管控,内部审计监督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结合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情况,今年以来,在董事会的正确指导下,审计部结合各子公司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分阶段地开展了日常监审和专项审计,审计工作基本上得到了受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1
主要审计事项基本按计划完成,全年共完成审计事项146项。其中,对各子公司进行半审计1项,共查问题213个;半后续审计1项,重点对半审计发现进行了整改情况复查,各子公司加权平均汇总落实率为81%,整改情况较好;后续整改跟进1项,重点对未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除6个问题因特殊情况未完成外,其余问题均已整改完毕;进行采购审计85 项,工程项目审计57项。所有审计事项均及时出具了审阅意见(或审计报告),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
1、工程项目审计
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及《集团基建审计制度》,审计部分别对XX项工程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人员从项目审批程序、造价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上报的项目内容、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重点进行了审查和抽查;必要时,审计人员与相关工程管理单位一道对现场进行调研,尽量以最佳性价比提出审计意见。从本的工程审计情况来看,我公司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管理制度不太健全、子公司上报的文件资料自控性不强或内容不完善,很难满足全面审计的要求;大部分申报项目难于进行现场审计、现场管控全靠现场各级人员自律进行;加之目前审计部无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审计部很难获取各子公司当地定额基价,同时隐蔽工程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进行核实,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采购审计
按照集团公司的制度要求,单位价值XXXX元以上的物资采购前须申报审计部审计。各单位(部门)基本上能够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申报,审计部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及《XX集团采购审计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询、比价制度,大部分单位(部门)基本能够按照采购审批程序进行,对未按照程序进行的单位,审计部客观地提出审计意见。为确保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准确,审计人员视采购情况的不同,分别采取网上查询、市场调查、参考各子公司同类物资价格等方法,共对XX项日常采购进行了事前审计,采购审计工作亦得到了各采购单位的支持与配合。
审计部根据各子公司上报的历史采购价格,综合市场调研情况,完善物资价格信息库,进一步加强采购管控的基础工作。
3、审计
为检查和验证各子公司在财务内控、基建工程、采购物流、制度执行、资产盘点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在董事会安排下,审计部从各子公司(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审计工作组、制定了审计方案并经批准后,于2011年X月X日至X月X日,对集团内XXXX进行了XX审计。审计工作组共发现X个问题,分别提出审计建议并发送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均进行了自纠自查并书面回复。此次审计,对规范各子公司经营管理、提升集团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后续审计
在接到各责任单位对半审计建议的自查自纠情况表后,经董事会批准,审计部成立后续审计工作组于X月X日至X月X日对XX公司分别进行了XX审计。审计前期,审计部结合上半的审计情况和各单位的自查自纠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后续审计方案,对关联事项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并帮助有关单位进行整改。通过检查验证,五个子公司共有XX项需要整改,实际整改XX项,加权平均落实率为XX%。各子公司实际整改情况与后续审计工作开始前提交的自查自纠完成情况虽有一定差距,但各子公司在后续整改过程中,能逐步认识到整改的必要性,并按照特定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5、后续审计跟踪
XX月XX日至XX月XX日,后续审计工作组对后续审计中五个子公司未整改的事项进行了逐项落实,除XX公司实施了现场审计外,其余子公司均为非现场审计,本次落实整改率为XX%;至本期止,整个半审计汇总加权平均落实率为XX%。因特殊情况而未落实的事项,各子公司均对未落实的原因进行了情况说明,审计部将继续跟踪。
从半审计、后续审计、后续审计跟踪的审计过程来看,各子公司已开始渐渐适应了集团审计,从对审计工作的不认同到认同、不理解到理解,集团审计部的管控职能已逐步得到体现。
6、日常监控
1)车辆费用监控
XX月份开始,审计部依据《车辆费用监控审计办法》要求对各子公司提供的《车辆费用统计表》、《百公里油耗统计表》进行分析工作,现该工作由于所获取的相关分析资料较有限,虽然只是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分析上,但各子公司已渐渐重视车辆费用管理工作。
2)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监控
XX月份开始,审计部依据《费用监控审计办法》收集、整理、分析三项费用工作,现各子公司暂处于初步适应阶段,也在努力配合审计部的工作,审计部将从初步的分析阶段逐步过渡到监控阶段。
三、加强管理,为内部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1、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的建立
根据集团领导要求和部门职责的重新调整,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部门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为本部门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但由于审计工作仍处于初期,要完成更深层次的跨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考核办法仍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
2、已建立的审计基本制度
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是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起草了《XX监控审计办法》、《XX制度》、《XX审计制度》等XX个管理制度,对部分审计事项作出了较为详细 5 的规定。通过较为规范的审计程序,对部分业务流程进行了控制,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
3、审计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审计工作的起始点。认真做好审计资料收集和及时归档工作,既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集团公司发展的历史见证。审计档案资料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阅意见、审计报告等主要内容,为了规范审计档案的基础性工作,促使审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今年下半年,审计部对上述主要的审计档案资料格式进行了规范。在具体的工作中,除了要求审计人员保存好相关资料外,对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电话记录、文件收发等详细记载,做到有据可查。
4、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内部审计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XX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召开XX会,明确和部署工作重点,探讨审计方法,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内审工作经验分享及内审知识的学习;XX月份,审计部组织了XX的专题讲座。通过这些系统的学习,审计人员开拓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对审计工作、审计质量、审计成果利用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5、审计人员自律情况
XX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有效运行、人员自律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审计人员守则》的规定,行为规范基本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关于对审计人员的道德规范要求。
四、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审计部毕竟是一个内部监管部门,个别子公司对本部门的监管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审计部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情况;二是审计部XX专业人员,对XX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在XX方面,无法做到全过程监管;三是在XX方面往往是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时才去介入,审计工作略显滞后,未能很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1、加强沟通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
董事会及总裁办公会对审计工作倍加关注,对审计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认真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须更加注重同各级管理层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各级管理层的理解和信任。
2、健全的审计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及知识结构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董事会的高度重视和帮助下,审计机构得到完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现在审计部共有专业审计人员X名,其中注册会计师X名、国际注册审计师(会计师)X名、主管X名、会计专业毕业已取得会计证人员X名。为集团公司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人员知识结构还难以满足集团全面审计的要求。
3、内部审计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
内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内部审计归根到底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它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为管理者服务。结合企业实际,内审工作的监督、评价、控制职能都必须着眼于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把服务意识融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在做好监督的同时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五、后期内部审计工作设想
1、完善子公司制度体系及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首先,各子公司应对制度运行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归类和上报,经评审确认后由归口的管理部门提出制度修改意见和建议,力求建立健 8
全科学、严密、配套、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须补充和完善各项管理流程,减少管理漏洞,降低管理风险,保证公司管理处在有效的受控状态。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衡控制机制。
其次,审计部需对审计项目从立项到案卷终结都作出详细的规定。通过规范的审计程序,控制整个业务流程,不但可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也可以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
2、审时度势、转换思路,向多元化内部审计发展
如果能够把内部审计的思路从查找现存的错误,转向为识别和查找业务工作中的风险点和可控制点,从事后追踪逐步转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防范,这样不仅可以在宏观上控制风险,且能通过对公司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现代审计的指导作用,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受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欢迎的“智囊”。
3、建立内部审计激励机制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奖励,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建立内部审计激励机制,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制定本部门人员需求、人员培训和发展计划,也是人员任命和提升的基础。
4、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各级审计人员须重视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信息平台(包括网站、刊物),弘扬先进和典型,阐述审计工作体会,更进一步提升各级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力。
5、建立精干高效的内审团队
有计划地完善审计人员配置,建立精干高效的内审团队。加强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专业水平和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主动发现问题,严格控制不良势头,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争取更好成绩。
XX审计部 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内部十种审计方法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 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 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达195人次,经查证,发现违法倒卖土地等案件6起,6人次被司法机关逮捕,另向有关部门移送了70封可信度高的人民来信。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总结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来源于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五、走访调查审计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将走访调查事项告知被审计人,走访调查的结果往往令审计人员失望或无功而返。此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六、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联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计判断的一种审计方法。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客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审计目标和能够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线索依据,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审计作业。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 从实现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上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此方法也是审计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如卷尺、电子称等计量工具。如对粮食企业、煤炭企业的审计来核实真实的库存和产量,对基本建设项目核实工程量和查看项目的形象工程进度也多用此方法。
十、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他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家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分析诸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对比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种类较多,具体应用中往往存在方式选用不当或者方法应用混淆等问题,导致审计情况分析出现误差,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质量。在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会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正确选用对比分析时,还要考虑选用最适合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只有选用科学的对比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第五篇: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及方法
××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及方法
一、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规领取、发放报酬问题
1.领导干部在协会、下属机构、其他组织兼职取酬或获取其他不当劳务报酬;
2.多报职工人数、离退休人员数,获取财政资金;
3.违法规定发放津贴补贴和职工节日福利;
4.将项目经费、公用经费用于弥补工资福利等支出。
(二)未纳入本级或本单位法定账簿核算问题
5.会议费收支未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会计账内核算,而直接用于支付会议费用;
6.事业收入未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核算,而交由全资公司或后勤服务中心、或下属单位核算;
7.实物和款项、经营性收入未及时纳入财务统一核算;
8.合作开发项目取得收益未纳入单位法定账簿核算;
9.申报并获批主办继续培训项目的收入未纳入单位法定账簿核算;
10.公务用车未纳入本级法定账簿核算,形成帐外资产;
11.对外投资、接受捐赠未在单位法定账册上核算。
(三)会计科目处理不规范问题
12.收入在专用基金科目核算,或收入在“应付账款”和“专项经费”科目核算,造成少计收入;
13.收入在往来科目核算或在往来科目挂账,结余课题经费在专用基金挂账;
14.向有关单位拨付物资采购款,直接计列了支出,当年实际未发生采购业务;
15.购买机票、购书取得返还款计入单位自有收入,未冲减支出;
16.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维修费等基本支出;
17.收到地方卫生部门欠款未上缴财政,而是计入往来科目核算;
18.原始凭证不规范,如,不真实发票等。
(四)项目预算不规范问题
19.申报项目预算不规范,造成项目资金结余;
20.未经批准调整项目预算;(如调整出专项经费,用于设立引进人才的“人才基金”和为所属企业购置办公家具、摄像等资产或用于其他与项目无关的支出)
21.项目预算未细化到具体执行单位;(如部门预未细化到具体执行单位)
22.项目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采购项目,或未细化到具体支出内容;
23.以前项目结转资金未编入部门年初预算;
24.未编制年初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情况下,使用当年财政拨款购置资产,或购买预算差异较大;
25.将财政专项资金通过零余额账户拨付给公司,再转回该单位基本账户。
(五)招标和政府采购问题
26.印刷支出、物业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27.用财政专项资金支付网络技术服务费未经公开招标;
28.5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采购支出,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29.饭店、机票未实行定点采购;
30.新建工程部分材料和设备购置未按要求进行公开招标;
31.招标时评标入围单位数量未达到法定要求。
(六)收费不规范问题
32.未经批准收取费用。如未经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准,收取证书工本费等;
33.将项目以合作名义交由其他单位承办,并收取管理费、合作费,收支未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
34.未经批准收取实践技能考试工本费,用于弥补单位支出;
35.未经批准,自行设立和评比奖励,收取企业赞助;
36.应收未收各地应上缴的费用、收取费用未按规定及时上缴国库、按规定要求逐月上缴,而实际按年集中上缴;
37.未经批准,自定项目收取签证、签证服务费;
38.没有培训资质的情况下,自行开展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收取培训费;
39.未经批准收取资格考试复训费;
40.利用部门影响力,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收取费用;如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回报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药企赞助。
(七)基本建设问题
41.基本建设项目未按期办理竣工决算。如工程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
42.基建项目超概算,未履行报批程序;
43.未经批准,自行改变项目的建设内容;
44.超出工程实际进度支付工程款。
(八)房屋出租或处置问题
45.未经报批出租房屋;
46.将出租房屋租金收入在专用基金科目核算,未计收入;
47.出租房屋收入未按规定上缴国库;
48.委托物业公司出租的房屋租金收入未按规定上缴国库,由公司直接留用;
49.违规将购置的房产对外出售,收入存放在下属公司,再将部分资金转回用于工资奖金、水电等支出。
(九)专项资金管理
50.扩大开支范围多付服务费给合同单位;
51.将项目经费用于公用经费;
52.将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国际合作项目支出;
53.将科研项目经费用于研究生生活补贴支出;
54.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与该项目内容无关的会议费和委托业务费;
55.项目进展较慢,结余较多经费,或闲置未用;
56.违规外拨基本科研业务费(如应由本单位团队课题研究,外拨经费给外单位等)。
57.在项目列支资金多年未支出,在项目受托单位挂账;
58.重大专项课题,采取虚列支出等方式转移套取财政资金;
59.改变资金用途扩大支出范围,或无预算、超预算、虚假配套等;
60.未按规定将委本级拨付的项目经费结余款交回本级;
61.应实行直接支付的项目经费,转为授权支付。
(十)资产管理
62.报废的资产收入,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报废的电梯)
63.对外出租取得收入未按“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
64.杀毒软件未纳入资产管理。
(十一)因公出国(境)管理中存在问题
65.出国费由所属单位承担,或挪用其他项目资金;
66.持因私护照、超过考察访问时间、超支经费;
67.报销凭证不符合规定;
68.接受企业赞助卫生计生委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医院
院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出国;
69.通过旅行社组织出国(境)、未编制计划等。
(十二)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问题
70.用车超编制、使用外单位车辆、占用下属单位汽车、无偿使用下属单位汽车;
71.私车供养、在所属单位报销公车费用、用应收未收下属公司管理费等购买汽车;
72.资产登记在下属公司账上,形成帐外资产。
(十三)会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73.转嫁会议费;(如由卫生计生委主办的会议,通过相关所属单位接收医药企业赞助或转嫁会议费)
74.会议超标准列支、超过规定天数;
75.会议提供高档烟酒、虚列会议费套取资金、结存宾馆;
76.在非定点饭店或风景区召开;(21个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五台山、太湖、普陀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庐山、泰山、嵩山、武当山、武陵源(张家界)、白云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黄果树、西双版纳、华山、桂林漓江、三亚热带海滨)
77.在所属单位列支、课题经费、项目经费弥补会议等。(十四)其他
78.未经批准,公司赞助的护士基金冲抵该公司从医院取得的借款;
79.“小金库”,采用虚假合同、虚假发票报销等方式套取资金;
(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帐簿核算设立“小金库”;
(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7)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8)其它表现形式。
80.利用卫生计生委委托收集的医院用药数据,出售给医药市场调研公司,违规取得收入;
81.应收款余额账龄在3年以上,未按规定清理等;
82.未按照合同约定收取结余款。
二、日常管理中常出现的审计问题
(一)缺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发展规划、“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会议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缺评估论证、不细化、不完整、部门参与度低、缺公开、缺绩效考核。
(三)预算执行不规范:实际执行与预算差异较大或执行速度缓慢,扩大项目支出范围、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挤占其他,费用从零余额账户转入基本账户、串项、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在项目
经费列支日常经费、职工劳务费、临时人员工资,未经批准动用以前结余资金,收支科目在往来科目中核算,挂账未清理(账龄在3年以上),计提资金二次分配,人员经费赤字挂账。
(四)预算管理不规范:在差旅费中列支旅游和购买土特产;
会议培训管理不规范、在风景名胜或五星级酒店召开会议、会议超标准、超人数,违规发放补贴、工会经费发放职工节日慰问金、报销职工旅游费及商业保险、承担非本单位费用,因公出国持因私护照、不在批件中的人参团出国。(五)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错误,原始凭证不齐全、假发票入账,不合规票据入账、账账不符,记账凭证内容与原始单据不符或与实际不符,奖金、津补贴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而是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核算或直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劳务费、奖金等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六)账实不符:不及时计入固定资产、以前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捐赠所得固定资产未估价入账,财务账与固定资产台账存在入账时间差或与固定资产金额核对不符,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卡片账存在差异,无形资产未及时入账,存在盘亏。
(七)在建工程问题: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交付使用后未转入固定资产,少提或不提折旧。
(八)资产产权问题:产权不清晰、未办理产权、未进行相应账务处理、未经批准无偿为下属单位提供办公用房及停车场所,出租房屋未经审批,先出租资产后签订租赁合同、签订租赁合同不规
范。
(九)对外投资管理不善,未见收益:账面未见分红收入,无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对子公司再投资监管不力,投资成本与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金不符,与全资子公司资金往来及结算不规范,对外投资未入账。
(十)未执行政府采购或定点采购:车辆未执行定点维修,会议未在定点单位召开,印刷未执行定点采购,电脑、打印机未执行政府采购,采购未执行招标程序。
(十一)政府采购手续不规范:评标人数不符合规定,参与评标的专家重复率高,监督记录未及时登记,个别采购项目流程环节倒置,招标人与投标人提前协商,未在规定时间内开标,采购数量与中标数量不一致,合同结算与合同金额不一致,招投标档案不全。
(十二)合同管理问题:未设置统一的合同管理台账、未统一归档管理、无统一编号、会签表签字不全、无签订日期、缺重要合同要素、无生效日期、合同金额大小写不一致、缺代表人签字、合同签订滞后、未以单位名义签署合同、由委托代理人对外签署合同,未见授权书,合同对方不具有法人资格。
未按中标结果签订合同,未按合同条款付款,未按合同约定结算合同款,合同签订单位与执行单位不一致。(十三)内控制度不完善:未建立内控制度,关键岗位未定期轮岗、使用人与采购人关键岗位未分离,交付人与接收人为同一人,大额现金支付,各账户之间随意转账、坐支现金,未验收入库,提
前支付资金,“白条”冲账,发票信息与款项来源不符。
(十四)科研课题管理不规范:报销无关费用、项目之间资金使用划分不清、发放在职员工报酬未计入工资总额、报销会议费无参会人员签到表、科研项目相互调剂,挪用课题经费用于人员奖励、计提管理费。
三、审计技巧和方法
(一)假设问题存在法
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
(三)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审计经验也来源于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
(四)追踪资金流向法
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
(五)走访调查法
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走访调查会有明显的效果。
(六)分析性复核法
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影响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
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
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法
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
(十)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
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十一)成竹在胸法
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有经营资产,但账上没有此类收入的记录,可判断有账外收入,应进一步检查相关合同等资料。再如,单位的人均人员支出与本地区人均支出水平不相称,可判断违规发放支出等问题。
(十二)换位思考法
把自己看成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财会人员、管理员、业务员、经办人员,会怎样逃避检查。如在检查检查挤占挪用专款、虚报冒领补贴、偷漏税收、账外设账、贪污私分、超发乱补等问题就常用这种方法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