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与措施
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与措施
摘要:从桩基检测环境和施工作业过程方面分析桩基检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危险,从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如何通过加强管理制定对策、措施。
关键词:桩基检测、危害、应对措施
引言:随着基础建设和房屋建设的发展,桩基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桩基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复杂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紧密,施工时稍有不慎极易出现断桩等多种形态复杂的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桩的承载能力,从而直接影响上部结构。桩基的检测成为控制桩基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桩基检测作业环境中危险及其有害因素分析
建筑业是高危险行业,建筑工程中危险事故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作为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有着本身复杂性的特点,施工作业环境较差,与其他施工过程交叉作业,造成桩基检测中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具体如下:
1.1桩基钢筋裸露、模板铁钉裸露,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造成在行走于钢筋或拆除的模板时造成扎伤。
1.2作业场地狭窄。建筑施工工地场地狭窄,各种施工过程交叉人员较多,导致桩基检测的施工作业环境有限。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场地环境狭小。在发生突然事故时不能及时的撤离到安全地带。
1.3建筑工地管理不善。由于施工管理不善,导致场地内杂物乱放,材料堆放不当,建筑用电乱扯,导致堆物倒塌伤人;乱扯电线导致人员触电被伤等危险有害因素。
1.4桩孔无任何遮挡物、或遮挡不善。建筑施工安全意识不足,在桩基孔洞处无遮挡物或遮挡不当,未有警示标志,导致人员误跌入桩基孔中,被钢筋扎伤对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1.5夜间施工照明不足。夜间施工照明不足,造成人员操作环境较差,视物不清造成人员伤害事故。
1.6建筑场地硬化绿化不到位。建筑场地湿滑,造成人员跌伤,或跌倒后被钢筋头划伤。
1.7安全防护、装置缺陷。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安全绳、手套等个人防护装置,导致人员作业过程中被划伤或坠物砸伤。1.8恶劣气候条件现场条件极端恶劣气候比如暴雨、狂风等造成人员伤亡
二,桩基检测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目前,对于桩基检测的方法有:低应变检测、高应变检测、静载试验法、预埋箱深层平板荷载试验、浅层平板荷载试验、深层平板试验、岩基荷载试验参见(JGJ06-2003标准)先对上述方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2.1触电事故
桩基检测作业中,多数是从事操作和使用电气设备。在遇到电气线路老化、磨损漏电、短路、地面潮湿等情况时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伤及人员生命安全。2.2坠物伤人事故
在进行设备的起吊运转、设备的搬迁、维修和拆卸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坠物。脱落、倾覆导致人员被重物砸伤。2.3机械伤害事故
各种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不够导致被设备铰伤。2.4高空坠落事故
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安全防护设施不够,操作平台有限,容易引发人员坠落事故。2.5坍塌事故
由于孔壁维护不好,或地下地质不良等原因造成孔壁坍塌埋没操作人员。在堆在平台重物反力法竖向静载试验过程中,由于基础不牢、堆载不平衡等原因导致堆载物坍塌等原因造成人员伤亡。2.6超负荷劳动
在进行人员搬运重物时,或设备的装卸过程中超负荷拖拉重物造成人体受伤。
2.7其他伤害
在进行桩头的打磨过程中未佩戴防尘口罩等进行尘肺病的防御。造成操作人员身体伤害。
三,桩基检测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防对策和措施
通过对桩基检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桩基检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各项生产安全制度,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流程,是桩基检测中的基本工作。落实责任到人,是预防安全事故频发的基本对策和措施。3.2加强人员安全意识。
人员在进行桩基检测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因素。所以对人员安全意识要进行加强。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安全教育,营造遵章守纪、安全施工、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组织进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排查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3.3严格执行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严格执行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切实做到一机一闸配电保护,加强用电管理。3.5建立安全巡查制度
定期对施工作业的现场、设备进行巡查。巡查作业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对起吊设备作业时巡查各设备的支架是否伸展完全。是否有支架基础下沉和设备毁坏情况。对桩基高应变法检测时,重锤在下落时容易倾倒撞击桩头造成桩头飞溅伤人,应重点巡查人员是否撤离到安全区域;对反力法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时重点巡查,卸载时主梁和次梁以及基础的支撑情况,卸载是否至零;对堆载法试验重点巡查在堆载过程中的是否是均匀的将配重堆放在荷载平台,密切注意承重墩基的稳定性;进行配重时,不能使操作人员超过一定限值小砂包不超过50kg,大砂包防止吊带绊人;井下安装设备时注意查明是否有有害气体。
四,结语
每项工程的建设的奇偶存在着安全隐患,桩基检测过程也不例外。要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从施工的环境条件、设备的等综合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随着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技术科技的不断提升,机械设备施工安全管理也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能够确保桩基检测施工的安全。
五,参考文献
【1】 建筑桩基检测规范(JGJ06-2003标准)【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S)1.【3】 企业职工事故伤亡分类(GB6441-86)(S)
第二篇: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
4.通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第三篇: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
药厂生产过程,使用到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等危险有害物质,通过本文的辨识,对药厂生产工艺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安全评价措施提供依据。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会造******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1.火灾
火灾是原料药生产企业中常见的危害。例如:
1.1在原料药合成生产中大多会用到乙醇、丙酮、甲醇等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料具有闪点低,易挥发等特性,遇到明火或静电,很容易发生着火事故;
1.2在设备改造、检修过程中,违章动火,或防范措施未落实到位,极易发生火灾; 1.3由于电气设备老化、短路,造成过载、过热现象,很容易发生火灾; 1.4雷击也是造成建筑物、配电设施火灾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2、爆炸
爆炸是制药企业危险性较大的危害,其破坏作用主要来源于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波。爆炸主要有两种类型: 2.1物理性爆炸—例如锅炉压力容器由于压力过高,安全阀失灵,当压力大于其强度极限,就会造成爆炸。2.2化学性爆炸—当可燃物挥发,并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遇到明火或静电时,就会产生化学爆炸。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在灌封工序要用液化石油气或丙烷等燃气,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5%~9.5%时,且遇到明火时所发生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3、中毒和窒息
3.1中毒—是指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或皮肤接触到有毒物质,对人体一个或多个器官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如苯及其附属物是制药行业尤其是原料药生产中常用的原料,长时间接触此类物料会影响造血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3.2窒息
当人员进入狭窄空间(如容器、沟槽等)作业时,如果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于17%,就会导致人体机体组织供养不足,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如果人体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物质,如乙醇、丙酮、乙醚等,就会抑制中枢神经,会导致昏迷。
4、灼烫
当人体接触到某些化学物质,例如盐酸、过氧化物、液化气体等,会造成皮肤烧伤或冻伤;接触到高温物体(如蒸汽管线或热水管线等),会造成烫伤。
5、触电
触电—是由于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它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伤害。人体工频摆脱电流是5-10毫安,当电流达到50毫安时,如得不到及时抢救,数分钟甚至数秒即可导致死亡。人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或检修电气设施时,就存在触电的可能性。
6、机械伤害
人是各类设备、设施的操作者和控制者,当人体接触到运动部件、工具、加工件时会引起夹击、碰撞、卷入、割、刺等伤害。例如运转部件失控,飞出来伤人或衣服、肢体被卷入运转部位所造成的伤害等均属于机械伤害。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综合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前后因果联系,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实际就是对生产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通过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手段,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避免管理缺陷,从而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有有利的组织保障
制药企业虽然不是政府重点监察的五类高危行业,但也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和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等内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不仅多,而且复杂。一旦失控,将会造成很大危害。在制药企业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企业应该按照<<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具备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利组织保障,安全管理员要切实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负责好单位内部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等。没有了组织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在若干制药企业,没有按规定配备必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或者由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这样会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效能大打折扣。
2、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和各项作业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企业的法律、法规,准确把握和驾御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做到规范生产,安全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其核心就是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通过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它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以及岗位人员的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不仅能增强各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还可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制药企业应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包括综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等内容,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做到目的明确,流程清晰、责任和标准明确,从而能够规范管理和作业行为,使得单位的安全生产有基本保障。例如防火安全责任制中的“三不动火”原则(没有动火作业票不动火,没有防火措施不动火,监火人不到现场不动火)和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规定的“四不放过”(事故的原因未查请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其他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防过)原则,既是对相关事故教训的借鉴,又可以指导人们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对于动火作业和事故管理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要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生产过程以及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因素、缺陷进行查证,可以使企业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应该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应该重点检查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品、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起重设备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或有害危险因素,应提出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检查组(人员)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实现安全检查工作闭环管理。安全检查应该注重实效,切忌走过程,例行公事。在制药企业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例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的使用、管理,均在国家重点安全监察之列,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易发生较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制药行业应该按照《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切实作好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4、要有全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安全教育能够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能够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强化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正确识别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二十一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从业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制药企业必须按照这一规定,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于特种作业(如电工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焊接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对于新从业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应该确立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人员进行包括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人员保障。
5、要认真履行劳动保护职责
正确选用、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可以使从业人员在劳动的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是企业必须认真履行的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在制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未经国家指定、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特别是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没有严格按照“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一标志”(安全标志)的要求选用,这样就失去了安全防护的作用。
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应该穿着防静电工作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登高作业佩带安全带,可以减少高空坠落危害等等。施工作业佩戴安全帽可以防止物体打击伤害等。
结束语:通过对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提出了从制度建设、组织保障、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以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第四篇: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安全对策措施
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安全对策措施
一、化工生产系统安全检查
(一)安全检查
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的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安全。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安全。
(二)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在于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也就是把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未然。
在开展安全检查过程中,一般的做法是把有关的条例和规范同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对照,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不断改进;因此,安全检查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结合实际贯彻有关规章、条例和规范的过程。
(三)安全检查效果
实践表明,安全检查能同时收到以下三点效果:
1.宣传。贯彻了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法令,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有利于安全生产。
2.安全检查能及时发现和清除事故隐患,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有利于制定治理计划,消除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在安全检查中能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全局。
(四)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开展安全检查,一般都采取经常性和季节性检查相结合,专业性检查和综合性检查相结合,群众性检查和安全监管部门检查相结合。其主要组织形式有: 1 基层单位自查
是组织群众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也是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它对防止事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安全检查一般适用于规模不大、内容比较单一的检查,如:在一个车间或班组内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或专业安全检查,一般就在一个车间或班组内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或专业安全检查,一般就在车间主任或班组长领导下,组织有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生产人员(安全员)、工会负责人参加的安全检查。这种形式的安全检查能持之以恒,即能收到立竿见影,又节省时间,是值得普遍推广的一种安全检查形式。1)班组自查
班组安全自检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它是按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对所在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的检查。一般由班组长领导,按照预先制定的检查内容和项目进行检查,所查出的隐患应发动本班组人员自行消除,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应及时向车间领导或车间安全员报告,共同研究整改措施和计划、及时消除。2)夜间检查
加强夜间检查是预防夜间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有效措施。由于生产的特殊性,操作工人实行“轮班制”,夜班工人容易疲倦,常常由于夜间操作失误而发生事故。
夜间主要是依靠值夜班人员对操作岗位进行检查,对精力疲乏、昏昏欲睡的操作人员及时提醒和警告,使之精心操作,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3)季节性检查
根据不同的季节发生事故的规律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由企业或车间领导参加并组织。如:雷雨节的防洪、防雷击、防台风,夏季的防暑降温检查,冬季的防寒、防冻、防火、防爆、防毒检查等等。4)专业性检查
是按专业分工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查、起重机械专用设备和防护装置的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基建施工安全检查、泄漏检查等等。这种检查必须请专业人员,特别是工程技术员参加,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整改起来往往又涉及许多技术性问题。5)综合性安全检查
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
由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专业技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巡视安全检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查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工人安全生产权利的执行情况;查事故原因、隐患整改情况;并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此类检查可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利的维护。2 企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
这种形式的安全检查一般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领导,推动和帮助企业落实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具有重大作用。通常有互查、抽查和重点检查3种形式。1)互查
企业主管部门临时抽调所属企业的安全、工艺、机械、电气、消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检查组(团),在同行业中开展安全检查。由于参加检查的都是同行业的专家,往往能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事故隐患。此外,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还能收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互查还是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的方法之一 2)抽查。
这种检查主要是了解企业或车间平时安全措施的落实、检查和整改情况,这样,既推动了重点和部分企业,又推动了面上的安全工作。它是由主管部门的领导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一些薄弱环节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3)重点复查。
这种检查通常是对已经查出的某些技术性较强、整改难度较大的隐患,在上级领导的参加下,邀请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再检查,并进行论证,共同研究整改措施。这种检查与医生“会诊”疑难病症一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也称为“鉴定性检查”或“决策性检查”。3 安全监管机关的检查
安全监管是国家授予安全监管机关的重要职权之一,是政府机关对企业实行安全监督的主要手段,因此更带有权威性。在检查过程中,受检单位的领导应积极配合,指派本企业的安全技术干部、保卫、消防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与检查人员密切合作,发现隐患后,责成受检单位落实整改措施。4 联合性安全检查
这种检查的范围和规模比较大。有的由部、省、地、市、县人民政府或安全委员会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安全、公安、生产、工会和生产有关部门参加的临时机构,具体组织检查工作。必要时,除组织有关领导干部参加外,还应考虑邀请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和指导 5 安全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安全检查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查领导、查思想
在对一个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时,主要应着眼于检查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真正关心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否认真贯彻了安全生产方针和各项政策法令;是否把安全工作例人议事日程。检查中,还要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安全法规的精神,对各种忽视工人安全与健康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严肃的批评,并要求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见于行动。2)查现场、查隐患
深人生产现场,检查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人的劳动条件以及相应的安全生产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如车间建筑物是否安全,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爬梯和操作平台围栏是否牢靠,设备是否泄漏,工具与零部件是否摆设整齐;各种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和设施是否完整好用;各种气瓶和压力容器使用是否符合有关安全规程,车间内通风照明设施是否完好,有毒有害粉尘与气体的防护措施是否得当;工人是否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等。
同时还要特别严格检查要害部位和设备,如罐群、锅炉房、总控制室、变电所以及各种剧毒、易燃、易爆的场所。此外,还应对近期的新建、扩建和引进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查,查清是否执行了预评价“三同时”,特别注意“老检查、老隐患、老不改”的坏作风,以及安全措施经费安排是否合理等等。3)查管理、查制度、查整改
就是要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首先要检查企业各级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是否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了安全工作;在新建、扩建、改建和引进工程项目时,是否做到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其设计审查和施工验收是否有安全技术人员参加并签署意见;各级领导是否有人分管安全工作;安全生产机构是否健全;领导是否理直气壮地支持安全部门的工作;工人群众是否参加了安全生产,“三级安全生产网”是否形成并真正发挥作用;各级安全生产的档案(或台账)是否建立并且齐全。与此同时,还要检查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情况,如安全教育制度是否认真执行,对新工人和新调人工人是否实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制,对各工种工人是否经过严格训练、考试和取证(即“安全生产作业证”),特殊工种工人是否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发证;对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做到因人施教,掌握了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安全措施计刻是否按时编制,措施项目是否按期实现,效果如何;对工伤事故是否认真调查、及时报告和严肃处理,是否做到了“三不放过”;千人负伤率和万人重伤率是否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等等。
安全检查的具体方案很多,例如深人生产现场实地勘察,召开汇报会、座谈会、分析会、<
第五篇: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外科手术中,患者常常出现多种意外情况,很多都是危急重症患者,所以,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作。本文分析了产生外科护理风险的因素,论述了利用增强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等手段进行扩理风险管理。
关键词:外科护理;风险;管理随着人们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提供优质服务。外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风险意识,以及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最好将风险处理在萌芽状态,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
1外科护理风险
外科护理风险主要有两类:护理人员风险、护理工作风险,在实际操作当中的表现为,因为环境因素、工作人员本身因素造成的护理人员伤害,护理措施不当、工作疏忽造成的患者伤害。
1.1护理人员风险①器械损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接触一些医疗器械,如针、剪刀等,如果人员操作不当、器械放置不合理、个人疏忽等,常常会给护理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②感染伤害。护理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各种患者,因为长期从事这种工作,本身会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③环境威胁。医院内部存放有各种挥发性强的药品和消毒剂,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这些药品的挥发物会直接刺激护理人员的皮肤、眼睛、消化道、呼吸道等。还有,医院的各种检查器材也会释放出各种射线,对护理人员的身体也会造成各种伤害。
1.2护理工作风险 ①工作任务繁重。外科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常常会使护理人员加班加点,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精神不易集中,在护理工作有时会给患者带来伤害。②护理人员年轻化。最近几年,一些90后的护理人员上岗,他们的工作经验尚少,不熟悉护理业务,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③风险意识不足。外科患者的情况变化很大,大多都是危重症患者,患者与家属都担心手术不成功,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家属作好交流工作,常会使患者家属产生误解,发生纠纷,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④风险评估匮乏。有的护理人员没有详细记载患者的病情,所以一旦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拿不出全面的病情证明,影响了医生的判断与治疗,有时也不能发现患者的病情发展,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2.1增强风险意识①进行安全教育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明确区域划分,设置“预防跌倒”等标识,创造和谐气氛。在进行交接班时要有记录,不断提高管理质量。②尊重患者。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尊重患者的隐私,也要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大多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法、治疗风险,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患者的情况较为特殊,则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做好交流记录工作,必要情况下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确认,假如出现意外情况双方共同承担,防止出现纠纷。③提高风险意识。医院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了解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的有关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范,重视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纠纷。④记录规范化。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的病情时,记录内容一定要做到详细、真实、准确,依据医院的有关规定进行记录,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准确全面的病情记录将会成为最有说服力的资料。
2.2预防护理风险因素 ①技能因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具备深厚的护理功底和熟练的操作技术,针对刚刚进入医院的护理人员,要设置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帮助他们提高护理水平,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②素质因素。护理人员本身也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如果出现不了解的病情,要迅速向经验丰富的带班老师请教。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要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给患者和家属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③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医院的各种药品和设备,防止在患者急需时,设备出现故障,缺少某种治疗药品等现象,要将此类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结论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更大、技术含量高、风险更大等。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快,一般都是危重症患者,所以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风险更大、护理工作更难。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会出现两类风险:①护理人员的风险,②护理工作的风险,而护理人员的风险主要涉及器材伤害、细菌感染、环境威害等。针对上面出现的风险情况,论述了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①有效应用安全教育、预防风险手段、保护患者隐私、提高风险意识、准确记录患者病情等手段提高应对风险能力;②利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等方法预防各种风险的出现。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护理风险工作,提高预防风险意识,可以防止出现各种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有效管理各种护理风险[1~3]。
参考文献:
[1]华丽.外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05).[2]黄秀玲,王菊.谈谈如何做好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J].淮海医药,2010(01).[3]石永丽,肖岷,管翠霞,等.外科护理风险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