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监测与分析
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监测与分析
Investigation on Harmful Factors in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Highway Toll Stations
刘克俭1,张鄂2,王建民2,张裕曾1,汪利民1,刘富强1,马俊香1,李明峰1,宋玉娥1,涂俊
1LIU Ke-jian, ZHANG E, WANG Jian-min,ZHANG Yu-zeng,WANG Li-min,LIU Fu-qiang,MA Jun-xiang,LI Ming-feng,SONG Yu-e,TU Jun
摘要目的监测与评价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状况,为加强收费站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 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标准检测和采样规范中的方法,对某省内10个收费站亭内外作业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收费站车流量为 835-2734辆/h,车型以货车和客车为主;收费亭内外作业环境空气中CO、NO2、SO2、Pb、TSP和PM10的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中二级标准;国道收费站作业环境空气中CO、NO2和SO2的浓度明显高于省道收费站;空气中Pb、TSP和PM10的浓度,省道收费站高于国道收费站;收费亭内外的交通噪声强度分别为(83.4±2.5)和(89.6±3.1)dB(A),等效声级分别为(78.4±2.5)和(82.9±2.6)L Aeq dB(A),频谱特性为高、中、低频率均有的非稳态噪声,超过国家规定交通干线两侧,每小时车流量在100辆以上的公路昼间标准70 Leq dB(A);收费亭内外振动强度(ahw)分别为(4.5±1.7)和(3.4±1.4)m/s2,收费亭内高于亭外。结论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较差,受多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和污染,建议应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关键词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有害因素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16-1687-03
SubjectInvestigation on Harmful Factors in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Highway Toll Stations
AuthorsLIU Ke-jian, ZHANG E, WANG Jian-min,ZHANG Yu-zeng,WANG Li-min,LIU Fu-qiang,MA Jun-xiang,LI Ming-feng,SONG Yu-e,TU Jun(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bei,43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highway toll station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among toll station staff.[Methods]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GB 3095-96, health standards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design GBZ 1-2002, exposure limit for workplace hazards GBZ 2-2002 were applied to perform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10 booths.[Results]The vehicle flow through the station was 835~2734 / h, truck and bus to the main.The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 of CO, NO2, SO2, Pb, TSP and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克俭,男,教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 ,E-mail:********
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30; 2.湖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
PM10 were higher than the secondary standard of GB 3095-96.The air concentration of CO, N O2 and S O2 in national highway toll st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rovincial highway;while, the air concentration of Pb, TSP and PM10 were on the contrary.The indoor and outdoor traffic noise level was(83.4 ± 2.5)and(89.6 ± 3.1)dB(A)respectively;equivalent sound levelwas(78.4±2.5)and(82.9±2.6)L Aeq dB(A)respectively.The frequency spectrum characteristic was unsteady noise with high, medium and low frequencies, which beyon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70 Leq dB(A)on both sides of the traffic line in days with vehicle flow of more than 100/ h.The vibration level in and out the toll stations were(4.5±1.7)and(3.4±1.4)m/s2[.Conclusion]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highway toll booths was poor, and affected by various hazards,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personal protection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Key wordsHighway Toll Station;Operating environment;Harmful factors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亦迅猛扩大,为了解决建养公路资金困难问题,各地主要公路均
[1-2]设立了收费站,但是交通污染对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我们重点对某省境内不同路
况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进行了监测与评价,为改善收费站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条件及保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内容与方法
1.1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监测使用通风温湿度计、EY32A电子风速仪、单向热辐射计、照度计、紫外线测定仪等分别对气温、气湿、风速、热辐射、照度及紫外线进行测定。采用FC2型粉尘采样器、GilAir 5采样器分别测定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并对颗
粒物分散度(滤膜溶解涂片法)和游离SiO2含量(焦磷酸法)进行检测分析。
使用HS 5944振动检测仪测定振动强度(ahw),HS 6280 D噪声频谱分析仪和HS 4782 A型精密脉冲声级计测定噪声强度和频率,并根据收费站噪声污染特点和噪声能量平均的原则,把一个工作班内的各段时间所接触的不同水平噪声,用等效连续A声级(LAeq)表示。
用盐酸副玫瑰品红法测定空气中SO2的浓度,用盐酸萘乙胺比色法测定NO2的浓度,用红外线仪器分析法测定CO和CO2的浓度。
采用GH 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
1.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根据区域及车流量,随机抽取某省内10个收费站(国道及省道各5个)为检测和评价对象,监测季节为每年的4月份,连续2 a。检测时间为上午10~11时和下午3~4时,连续3 d。
2结果
2.1车流量及作业环境条件10个收费站均设在水泥(或沥青)路面的公路中心两侧,分别有4~8条车道,亭内工作场所面积约有4~6 m2,高度约2.5 m,室内均设有空调装置,亭体有2个约1 m2的推动式收费窗口。收费站平均车流量约为835~2734辆/h,车型以货车和客车为主,占82%以上
。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7时为车辆通过高峰时段,收费站日平均车流量及车型结果见表1。作业场所气象条件测定,虽然同一季节,国道与省道及亭内外气温和气湿相差不大,但两类收费站亭内外风速差别较大,亭内明显低于亭外,而CO2含量亭内明显高于亭外。收费人员劳动时间率为83.6%~90.6%,结果见表2。
表1公路收费站日平均车流量及车型分类(辆/d,n=5)
小型载重车中型载重车大型载重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其他
国道3156.45425.72874.54897.4 3685.42876.4 省道2516.34226.32068.33794.7 2131.33128.3
表2公路收费亭内外环境条件测定结果(ˉx±s,n=5)
检测点温度(℃)湿度(%)风速(m/s)照度(lx)CO2(ppm)
亭内22.1±1.860.7±7.80.2±0.2 95.3±38.72841.3±223.5 亭外22.2±3.457.3±8.31.4±0.61536.7±217.0
2.2收费站作业环境毒物检测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收费站作业环境空气中CO、NO2、SO2、Pb、TSP和PM10的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国道收费站作业环境空气中CO、NO2和SO2的浓度明显高于省道收费站,而Pb、TSP和PM10浓度,省道收费站均高于 国道收费站。
2.3收费亭内外毒物检测结果收费亭内外空气中毒物浓度虽相差不大,但均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二级标准。结果见表4。
表3不同公路收费站毒物检测结果(ˉx±s,mg/m3,n=5)
检测点CONO2S O2PbTSPPM10 国道13.87±8.54 0.32±0.21 0.24±0.13 0.023±0.011 1.71±0.880.65±0.40 省道5.87±3.02 0.19±0.09 0.21±0.03 0.028±0.0172.12±0.57 0.87±0.61
表4公路收费亭内外毒物检测结果(ˉx±s,mg/m,n=5)
检测点CONO2S O2PbTSPPM10 亭内9.28±4.430.22±0.09 0.23±0.100.024±0.011 1.32±0.510.62±0.25 亭外9.79±4.600.25±0.13 0.25±0.130.026±0.011 2.14±0.620.88±0.46
32.4物理因素监测结果各收费亭内外的交通噪声强度分别为(83.4±2.5)和(89.6±3.1)dB(A),等效声级分别为(78.4±2.5)和(82.9±2.6)LAeq dB(A),频谱特性为高、中、低频率均有的非稳态噪声。按照国家规定,交通干线两侧,每小时车流量在100辆以上的公路昼间标准不得超过70 LAeq dB(A),但所监测的各公路收费站车流量为835~2734辆/h,超标率为100%。收费亭内外振动强度(ahw)分别为(4.5±1.7)和(3.4±1.4)m/s2,亭内高于亭外,结果见表
5、表6。
表5不同公路收费站物理因素检测结果(ˉx±s,n=5)
监测点噪声强度[dB(A)]等效声级[LAeq dB(A)]振动(m/s2)紫外线(μW/cm2)
国道86.1±4.381.1±4.13.6±1.079.6±7.8
省道89.6±3.184.6±6.14.4±1.455.6±6.7
表6公路收费亭内外物理因素检测结果(ˉx±s,n=5)
监测点噪声强度[dB(A)]等效声级[LAeq dB(A)]振动(m/s2)紫外线(μW/cm2)
亭内83.4±2.578.4±2.54.5±1.7
亭外87.9±2.582.9±2.63.4±1.467.6±36.7
3讨论
本次研究所调查的10个公路收费站的作业环境均系敞开式大蓬下建立的收费亭,亭内均设有收费窗口,即4~8个双向车道。交通繁忙时间每10 min约有455辆不同类型的车辆通过,而每辆机动车经过收费站窗口都必须停下上交过路费,然后起动再行驶。本次研究时间为每年春季的4月份(共2年),气候较适宜,收费站亭内均无开启空调设备,亭内外温湿度相差不大,但收费亭内风速明显小于亭外。收费亭由于围护结构的作用,形成了与亭外不同的亭内气候:气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同时也受工作环境中各种热源的影响。亭内空气流动性较差时,亭内环境中的空气得不到有效的流通,有害物质
[3]不能及时排到亭外,造成亭内空气质量较差。从检测结果看出,收费亭内风速较小、新风量不足、换
气次数不够是普遍现象。CO2被认为是通风排气量是否充足的示踪气体,收费站亭内CO2浓度明显高于亭外的浓度,最高可以达到2 312 ppm,大大超过了我国收费站亭内空气质量CO2日平均浓度1000 ppm的标准。因此,在收费亭建设和维护时,应确定适当的送风量,选用性能较好的送风口,设计理想的送排风布局,以改善亭内空气质量。
公路收费站粉尘的主要来源是亭外路面产生的扬尘和车辆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检测结果显示,收费站作业环境空气中颗粒物中石英砂和砂土混合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浓度较高,分散度<5 μm的占50%以上,多属于可吸入性粉尘,其TSP和PH10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加之收费人员无有效防尘措施,因此,长期吸入是导致某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收费站噪声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机动车,包括行驶噪声、排气噪声、加速噪声与刹车噪声等,它又与
[4]车型、燃料、运转、速度和行驶情况等有关,同时也与车道规划布局、路道宽窄和光滑度等有关。从
调查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全部监测点作业环境噪声均在75 dB(A)以上,超过国家标准(GB 3095-96)中关于城市公路干线两侧昼间(6~22时)环境噪声不得超过 70 dB(A)的规定,部分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监测点的环境噪声达88 dB(A)以上,部分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车流量大、汽车频繁起动和鸣笛,是造成环境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主要原因。
目前,交通振动所引起的振动危害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据专家释义,交通振动是指因交通车辆引起的结构振动通过地下或地面向四周传播,并进一步诱发附近地下结构以及邻近建筑物的二次振动。从检测结果来看,收费站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有效值(ahw)为2.6~6.2 m/s2,所有收费站收费事内振动强度均大于亭外。提示其振动除了影响收费亭的结构及寿命外,更会影响亭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收费站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车速越慢、车辆堵塞越严重,排放
[5-6]量就越多。本次研究的10个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点均受到有毒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浓度基本上都超过了国家标准(GB 3095-96),其中以CO、NO2和SO2污染较为突出。按大气质量指数计算法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0个公路收费站作业环境均属轻度污染等级。
鉴于公路收费站作业是现代新兴职业,工作性质特殊,既受汽车排出的废气中有害因素的影响,又受交通噪声和不良的气象条件的损害,故公路收费人员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因素是以多种形式、高强度联合作用存在的。因此,建议应对公路收费人员作业环境和身心健康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提出改善收费站作业环境的相应措施,切实保护收费站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4参考文献
[1] 王熙宗,冯德成.公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框架与体系研究.现代情报,2006(1):210-211.
[2] 黄振侬,潘金城,吴银娇,等.路桥收费站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调查.职业卫生与应激,2006,24(1):43-44.
[3] 廖东明,周丽妹,卢毅,等.公路收费站收费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1,8(5):371. [4] 张小芹,刘克俭,田平,等.湖北省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现状与分析.职业与健康,2006,22(3):
214-216.
[5] 程义斌,金银龙,刘迎春.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卫生研究,2003,32(5):504-507. [6] 刘克俭,张鄂,张小芹,等.不同公路养护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中华劳动卫生职业
病杂志,2006,24(11):673-675.
第二篇: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加油加气站安全评价分析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
1、汽油泄露
2、油蒸汽积聚
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4、加油车辆未熄火
5、加油机无静电接地或接地失效
6、使用非防爆设备
7、电气设备漏电
8、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9、存在明火源
10、违章作业
造成泄漏事故可能的条件:
1、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2、操作违章
3、控制失灵 电气伤害
加油站各类用电设备,可因电气设备、线路、连接、开关缺陷、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和维护时的违章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气伤害,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采光照明不良
加油站的采光照明如不符合有关具体要求,采光不足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引发各类事故。油气中毒、窒息
汽油、柴油容易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尤其是汽油,挥发性更大。如在装卸作业时发生泄漏,吸入油气会造成作业人员身体的损害,并可导致急性中毒。另外,在储罐检修、清洗时,作业人员进入罐体,如罐体置换清扫不充分;作业时未进行敞开处理或通入足够的空气,操作人员不佩戴空气呼吸器等,易导致入罐人员中毒,严重者可窒息。因此,在进行维护作业时应在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人为失误
全面提高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主要的人为失误表现为:概念错误、信息传递错误、疏忽大意、决策失误、行为失误、故意违章等。根据事故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大多数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违章操作占事故发生率的50%以上。加油站危险控制措施
从以上分析看出,加油站存在的危险是火灾爆炸,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汽油、柴油洒、漏和存在点火源,加油站有效控制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应从这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防止泄漏的措施 1防止冒油
加油站冒油事故绝大部分为人为责任事故,其次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由于汽油柴油有流动扩散的特性,冒油事故发生后,油品会迅速向四周扩散蒸发,从而易引起火灾事故。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强计量工作,接卸前通过人工计量检测确认卸油罐的空容量。
(2)、设置带高液位报警装置的液位计,特别坚持对油车的监卸操作,卸油过程中,必须专人负责监卸,并且,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
(3)、防止设备老化和带病作业。加油站应定期对站内设备进行检查维护。(4)、站内堆置砂土防止冒油泄漏时扩大和蔓延。(5)、站内各种管沟应充沙填实。
2、防止漏油
(1)、防止油箱溢油:经常检测和维护加油枪的自封部件,保持设备完好。
(2)、防止油箱漏油:加油过程中发现油箱漏油时,应停止加油(漏油数量较多时用铁桶接住),此时绝对不得打火开车,并将车推走,远离加油机,并及时清理地面,注意不得在站内修理。(3)、防止油枪漏油或胶管破损漏油:油枪漏油是指油枪封闭部件渗漏及胶管连接处渗漏,另外,胶管在长期作业中,可能由于某一局部频繁弯折、磨擦、损坏而产生渗漏。使用加油枪时不能用力拉动胶管,同时防止加油管被车碾压,加油完毕迅速将油管收回。(4)、防止加油机渗漏:加油机易产生渗漏的部位是进油口下法兰口、吸入管口法兰连接处、油泵、油气分离器排出口等。加油机一旦泄漏,应立即停止加油,然后将汽油放空回油、关阀、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防止火源措施
1、防止火种措施
(1)、严禁烟火(火柴、香烟、打火机)。特别注意在加油场地、营业室内外、值班室是否有烟头。
(2)、禁止非防爆电器。严禁在爆炸危险区域和火灾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电器。特别在加油站停电或夜间作业时,不得采用非防爆灯具照明检修作业,营业室、值班室休息室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茶壶、热得快等易引起火灾的电器。(3)、严禁在站内进行检修车辆、敲打铁器等易产生火花的作业。(4)、机动车应熄火加油,拖拉机、摩托车应推离危险区域后发动。(5)、严格执行动火四不准制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防止静电措施
加油站产生静电的主要因素有:
汽车油罐在运油过程中产生静电;油品在过滤器、泵和计量器中产生静电;作业人员人体静电等。
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1)、卸油前连接好静电接地线。加油站接地装置每年至少在雷雨季节前检测其有效性,油罐、站房、罩棚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10欧姆,输油管道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30欧,卸油静电接地电阻不超过100欧姆。
(2)、经常检查加油枪胶管的金属屏蔽线和机体间的静电连接。(3)、严禁向塑料桶直接加注汽油,防止静电积聚,引燃汽油蒸汽发生火灾事故。正确的方法是:将油品加到铁桶内,再将铁桶提到安全区域,通过漏斗将油品注入到塑料桶内。(4)、作业人员要穿防静电工作服,以消除人体静电,不允许穿化纤服装上岗操作,更不允许在加油站穿脱、拍打化纤服装,以免发生静电事故。
3、防止电火花措施
(1)、爆炸危险区域内电器设备的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应满足安全规程规定。(2)、检查电器线路应注意电器线路是否老化,电器设备是否渗油破损等。(3)、配线、接线是否松动和脱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更换。
201326070137 孜那儿克子
第三篇:铝厂危险源辨识及有害因素分析
引言
铝厂是以生产铝、镁、硅、钛为主导产品的综合性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该厂采用熔盐电解法工艺生产铝。生产铝的原材料为氧化铝和氟化盐,其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原料在电解槽内,在强大的直流电,945℃~955℃温度作用下熔融并进行还原反应,阳极生成二氧化碳,阴极得到液态铝。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受到毒物危害、粉尘危害、高温辐射伤害、机械设备、触电伤害、雷电伤害及火灾爆炸危险等。主要生产设备
电解车间主要设备有电解槽、双梁桥式天车、高压离心风机、液气分离器、除尘器;炭素车间主要有反击式破碎机、电磁振动给料机、振动筛、电动机;烟气净化车间主要有主排烟机、罗茨风机、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冷却塔、离心式通风机等。主要危险源辨识及有害因素分析
辨识预焙铝电解槽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有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和管理。
3.1 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3.1.1 粉尘危害
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氧化铝粉尘、石油焦粉尘、沥青烟尘。氧化铝粉尘主要存在于电解厂房内、氧化铝贮运系统;煅烧工段的上料系统、排料系统、煅后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以及磨粉系统有粉尘和沥青烟产生;成型工段有沥青烟产生;残极处理工段的粗碎、配料、筛分等过程均有粉尘产生。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如果粉尘量大,伴随呼吸进入肺部,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发生矽肺。天车司机,电解车间工人,炭素粉破碎、筛分等岗位工人受粉尘危害较大。根据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我国颁布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为,生产性粉尘中的氧化铝粉尘不得超过6mg/m3;其他粉尘,当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得超过10 mg/m3。
3.1.2 毒物危害
作业工人接触到毒物主要有氟化物、硫化物、沥青烟、一氧化碳等。毒物主要存在电解槽附近及烟气净化系统。
铝电解以冰晶石一氧化铝、氟化铝的熔体为电解质,以炭素材料为电极进行电解,电解时在阴极上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在阳极上产生阳极气体。同时还散发出以氟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统称为电解烟气。在400℃~600℃温度下,氧化铝中仍可含有0.2%~0.5%的水分。原料中的水分与固态氟化盐在高温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进入熔融态电解质中的水分也可与液态的氟化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的氟化氢,反应式如下:
2Na3AlF6+3H2O=Al2O+6NaF+6HF
2AlF3+3H2O=Al2O3+6HF
人体吸入过量的氟,常常会引起骨硬化、骨质增生、斑状齿等氟骨病,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氟化物(以氟计)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5 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氟化物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沥青烟主要来源于该工程生阳极工段的混捏机、预热螺旋机、磨粉系统及成型工段。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0℃,属高温沥青。沥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沥青中所含的蒽等光感物质,长时间接触皮肤,并经阳光照射,可引起皮炎。二是沥青烟对皮肤及粘膜的刺激作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沥青烟或按Ⅲ级,属中度危害。
一氧化碳产生于电解槽的阳极,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气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快、烦躁、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我国车间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一氧化碳为Ⅱ级,属于高度危害。
在电解过程中有硫化物产生。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度中毒时,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我国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物分级的原则,二氧化硫可为Ⅵ级,属于轻度危害。
3.1.3 高温危害
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铝电解槽电解温度高达940℃~960℃,是主要的生产性热源。炭素工段的煅烧、焙烧、连续混捏、预热螺旋、沥青溶化生产设备均为生产性热源。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35℃时则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30℃时只有一般情况下的50%~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主要体现在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等。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工伤事故。
3.1.4 噪声危害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净化系统风机、炭素系统破碎机、球磨机、成型机、给料机、振动筛、输送机及焙烧烟气净化系统风机和附尘风机等。在球磨车间,焦炭研磨产生的噪声水平高达100dB(A)。在电解车间电解槽附近,使用气动渣壳破碎机产生的噪声水平达到100dB(A)。噪声能引起人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防系统等疾病,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3.2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3.2.1 起重机械伤害
起重机械属于危险设备,起重作业属于特殊作业。重物在空间的吊运、起重机的多机构组合运动,庞大金属结构整机移动性,以及大范围、多环节的群体运作,使起重作业的安全问题尤其突出。根据统计,在事故多发的特殊工种作业中,起重作业事故的起数高,事故后果严重、重伤、死亡人数比例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铝厂采用的高位电解多功能天车为桥式起重机,其功能包括:打电解质结壳、往电解槽内加氧化铝、更换阳极、吊运阳极母线柜架提升机、安装和检修电解槽的吊运工作、出铝及吊运抬包,此外,还可以吊运其它重物。
桥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上吨重的吊载意外坠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②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③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④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⑤其他伤害: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起重机的不安全状态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因素和管理是事故发生的间接条件。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对相关人员、起重机、环境及安全制度整个系统的综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2.2 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危险
机械伤害的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其形式因生产设备的差异有以下几种:①咬入和挤压;②碰撞或撞击;③接触:包括夹断、剪切、割伤和擦伤、卡住或缠住等。
电解工艺的主要设备有:高位电解多功能天车、拖盘清理机、振动筛、破碎机、提升机、残极压脱机、磷铁环压脱机、铝导杆矫直机等,炭素工艺主要设备有:球磨机、破碎机、筛分机、预热螺旋机、连续混捏机、振动成型机、阳极焙烧炉用多功能机组等。操作人员易于接近的各种可动零、部件都是机械的危险部位,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区也是危险部位。如果这些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外露或防护措施和必要的安全装置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坠落伤害: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处理部分建筑物为三层,在清理、筛分、破碎及定量等诸多工段过程中,因设备安装在不同平面上,有不同形式的操作平台、地沟、升降口、坑洞及护坎,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有缺陷,工人在操作时有坠落摔伤危险。
3.2.3 电气伤害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险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电气系统故境危险事故等几种。
1.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引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电击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种类、持续、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电流破坏人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而造成伤害,会使人出现痉挛、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触电事故绝大多数是由电击造成的。电解还原槽是以低电压高电流串联运转的,因此,电击事件通常并不严重。但是,在电力车间高压电源与电解车间联网络的连接点可能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部分原因是交流高压电流。
电伤:在铝电解生产中,其能源主要是直流电能,约占整个能源消耗的97%左右。在电解槽系列上,系列电压达数百伏至上千伏。尽管人们把零电压设在系列中点,但系列两端对地电压仍高达500V左右,一旦短路,易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而且,电解用直流电,槽上电气设备用交流电,若直流窜入交流系统,会引起设备事故,需进行交、直流隔离,因此,电解槽许多部位需要进行绝缘。电解车间内电缆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阻燃和其他预防电缆层损坏的措施;电气设备接地接零措施不完善;临时性及移动设备(含手持电动工具及插座)的供电没有采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性能不完善等都会造成生产设备及电动设备,厂房电器设备漏电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
2. 静电危害事故
焙烧炉、煅烧炉的输气输油管路、炭素生产系统的除尘管路及燃油锅炉系统等存在着静电伤害。
3. 雷电伤害事故
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破碎、筛分部分,高度超过10m;锻烧工段、生阳极及残极处理工段中的除尘排烟系统排气筒高度都在20m以上,在雷雨天存在着被雷击的危险。因此,雷电伤害应引起一定的重视,4.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的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系统中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故障可导致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其主要表现为:(1)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插头、明照器具、电动机、电热器具等均可能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2)原本不带电的物体,因电气系统发生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内部绝缘不良而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均可造成触电事故。
3.2.4 火灾爆炸危险性
物料的火灾危险性
(1)沥青:工程生阳极工段的预热螺旋机和混捏机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煤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5℃,闪点大于200℃,煤沥青属于高分子有机物的混合物。根据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煤沥青属于丙类,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猛烈的燃烧,具有火灾危险性。
(2)石油焦:石油焦是预焙烧阳极的主预焙阳极的主要物料之一,石油焦在制造阳极的过程中需要破碎二次,破碎后,形成粉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石油焦属于丙类。
(3)重油:重油可燃,其蒸气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重油属于丙类。
(4)煤气:工频炉所用煤气为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相对密度对0.4~0.6,爆炸浓度极限为20%~77%,自燃点700℃,发生炉煤气低发热值为5900(KJ/NM 3)。煤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根据《建规》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煤气属于甲类。
(5)轻柴油:轻柴油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根据《建规》对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低于60℃的轻柴油属于乙类,闪点大于60℃的轻柴油属于丙类。
油罐库火灾危险性分析
油罐库主要是为满足焙烧生产过程中所用燃油的需要,主要用于储存重油和柴油,油罐库是主要的火灾爆炸危险源之一。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一般由以下情况引起:(1)油蒸气逸散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气体,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即产生爆炸。(2)油品失控:跑、溢、滴、漏、洒等情况的发生。(3)火源失控:设备修焊、明火、电器、发动机、静电和雷电等。加强对油罐区的安全管理及监测,严格控制火源,严禁吸烟和动有明火,防止铁器撞击及电火花的产生,罐区内电气装置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等,这些都是防止油罐库火灾爆炸的必要措施。
第四篇:工程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防范技术措施
***工程,位于*** 主要工程内容为:土方工程、疏浚工程、岸壁工程、地基处理、浮桥、相关临时工程、相关结构物拆除工程和缺陷责任期服务。
安全保证措施
一、高空坠落、落物伤人。安全措施
1、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深度近视等一切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不能参加高空作业。
2、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事高空作业人员不得酒后作业和疲劳作业。
3、施工人员要配戴齐全安全带、工具包、防滑鞋,防滑手套等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用品,高处作业的材料要准放稳妥,工具随手放入工具包,防止坠落伤人。
4、在高空处电焊、气焊作业时,在施工部位铺设防护措施,防止电焊、气焊残留物落下伤人。
5、泥浆池四周设防护网及警示牌,防止人员落入受伤。
二、触电 安全措施:
1、采用TN-S 三相五线系统,接地与接零要符合要求,高压设备要采取屏蔽措施。
2、配电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原则进行。总配电箱设在近电源处,分箱装在近用电设备或用电区内,配电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配电箱内分别设置工作零线端子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金属箱体和金属底座及外壳,做保护接零。配电箱有防雨和防潮措施。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设备与照明分闸,实行经常检查、检修制度。,配电箱要上锁,凡是进行电气操作及施工均需专职电工进行作业。
3、从事电工工种的人员需持证上岗,进行电工操作时,需配备绝缘鞋、绝缘手套、带绝缘把手的工具、电笔等电工专用工具;混凝土泵、水泵、电焊机等用电机械的操作手操作机械时要配带绝缘手套。
4、电缆干线应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或介质腐蚀。
三、火灾 安全措施:
1、现场管理有序,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整齐。施工现场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消防砂箱、水池等,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2、消防器材有专人保管,组成业余消防队,定期训练,保证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
3、电弧焊渣要进行及时处理防护,焊接格栅或钢架时,要有防火设施。
4、禁止随处吸烟或乱掷烟蒂,禁止冬季施工现场明火取暖或使用碘钨灯取暖。
四、机械伤害、交通事故 安全措施:
1、桩基施工夜间施工应保证照明良好,道路平顺畅通、灯光保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设置好运输线路安全信号标志,确保施工运输安全。
2、车辆和设备有专人管理和操作,做到“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三好”(管好、用好、维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懂”(懂管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车辆、设备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确保其性能处于完成好状态,符合安全技术要求,满足施工需要。
3、加强对机动车司机的培训和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坚持酒后不驾驶,疲劳不驾驶,不超载,不超速。严格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不得带故障上路行驶。
5、严禁无证驾驶机动车辆上路行驶。
6、在施工场区出入口设置规范、醒目的交通标志。
7、雨天行驶的车辆应设置防滑装置,并限制行驶速度,防止路滑造成行车事故。
8、车辆行驶中严禁超车。
9、在平交道口及施工狭窄地段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第五篇: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
4.通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