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危重症患者培训考核计划
2016年武清区人民医院危重患者培训考核计划
为了适应危重症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保障危重患者的救治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提高对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拓展护理人员的危重病护理专业知识,规范危重病护理技术流程,极大地推动我院护理专业知识的细化和发展,特制定此计划。
一、培训及考核要求
1.各科室参加培训。
2.各科室护士长高度重视,负责上报每次培训人员名单。3.培训后要求N2级及以上护士掌握相关内容,各科室护士长按照护理部发放的试题组织科室人员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到总护理部。
二、具体培训内容
1.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 2.危重患者的工作流程 3.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 4.危重患者的感染控制 5.心肺复苏术 6.机械通气 7.心脏电复律 8.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9.微量输液泵与注射泵 10.危重患者的疼痛护理 11.血流动力学监测 12.心电监测、呼吸功能监测
以上培训内容将根据临床工作需求进行补充,请各病区护士长按照培训通知做好科室人员安排。
第二篇:危重症患者护理培训试题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单选(每题4分,共20分)
1、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应低于患者胸部水平:()A 60-100cm B 40-60cm C 20-40cm D 与胸部平齐
2、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水柱波动范围:()A 1-2cm B 1-3cm C 4-6cm D 6-10cm
3、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搬动时,为保持密封系统,需注意:()A夹闭引流管 B 开放引流管 C双重夹闭引流管 D 抬高引流管
4、体位引流痰液黏稠时,可给予(),以便稀释痰液易于咳出。A 扣背 B 吸痰 C 震动排痰 D雾化吸入
5、每次鼻饲前要回抽胃液,胃内容物>()说明有胃潴留,应延长鼻饲间隔时间,减少鼻饲量。A 150ml B 100ml C 50ml D10ml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0分)
1、气管导管引起阻塞的原因为:()
A.气管导管扭曲 B.气囊压偏心 C.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 D.气管导管断裂 E.患者咳痰无力
2、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哪些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A.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D.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E.以上都是
3、静脉导管堵塞常见原因:()
A.血凝块堵塞 B.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的堵塞 C.导管扭曲 D.导管受压 E.导管断裂
4、体位引流前护理评估的内容:()
A.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有无呼吸困难 B.评估患者咳痰的性质、量,是否痰中带血 C.评估痰液或脓液在肺的积聚部位,确定体位引流 D.评估患者经济状况 E.评估患者对体位引流的了解程度和心理状态。
5、协助拍痰时,叩击部位:()
A.由下往上伤。B.由外向内
C.每个部位拍1~2分钟
D.每2~4h一次 E.避开胸骨(前胸正中),脊椎,肝,肾,乳房等位置.三、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经口插管时协助患者取,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
在一条直线上。
2、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
—
—
—
时间不能超过
秒。
3、鼻饲时患者应取
或床头抬高30°。
4、营养液要现配现用,每日
输液管。
5、配制好的营养液,应在 内输完,如暂不输入应放在4℃低温下保存,但不超过48h。
6、患者在使用冰毯降温时,一定要严密观察皮肤的,定时变化体位,以防冻伤。
四、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气管套管口用纱布覆盖,防止异物落入。()
2、呼吸机管道中如有积水应定时倾倒,切忌返流入湿化器内。()
3、机械通气患者应按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
4、昏迷或躁动患者给予适当镇定剂和必要的约束,以防意外拔管。()
5、如长期开放尿管,也不会影响膀胱的收缩功能。()
6、避免导管阻塞或凝血是影响静脉置管成败的重点。()
7、患者深静脉置管后避免使用置管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
8、胸腔穿刺过程中患者不得变换体位,防止针头移位而刺破肺泡。()
9、脑室引流瓶或袋液体排出口应放置高于患者侧脑室角10~15cm水平。()
10、石膏包扎不宜过紧而产生压迫感。(),每次吸痰
危重患者护理理论试题答案
一、单选(每题3分,共15分)1-5 ACCDA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ABC 2.ABCDE 3.AB 4.ABCE 5.ABDE
三、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平卧位 口、咽、气管 2.气管内 鼻腔 口腔 15 3.半卧位 4.更换 5.24H 6.颜色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5 √×√√× 6-10 √√√√√
五、简答题(20分)
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戴手套。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4)穿隔离衣。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5)病人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6)环境消毒。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7)他科检查告知消毒。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8)限制探视。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9)解除隔离: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查出该病菌,方可解除隔离
第三篇:危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记录本
危重症、疑难病患者护理会诊记录本
一、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满足病人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及为重要。但是,目前综合医院分科较细,专科护理内容局限,当重症病人发生非专科性疑难问题或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时,使护理的难度增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科室与科室之间,甚至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护理技术协作,进行必要的护理会诊指导,各专科可根据本科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在某些护理专科技术方面薄弱的科室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指导,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专科护理人才和设备的作用。通过护理会诊加快专科护理技术发展的步伐,减少各类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二、病区护士长上报科护士长,由护理部确定护理会诊的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参加。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护士长主持,科护士长和护理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责任护士做病例报告和会诊记录。
三、为使护理会诊落实到位,真正为科室解决重症护理中的疑难问题,护理部制定了护理会诊制度,主要内容是协调全院和科室间的重症护理会诊,对科室重症监护中的疑难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和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请有关科室医疗专家进行指导,及时修订抢救护理计划。会诊后,针对病情进行护理措施的调整。
第四篇: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1.门、急诊值班医师出诊,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5min内到位,在给予必要初步治疗同时,通知门、急诊主任,或病区值班医师,并要求lOmin内到位。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留观不超过3d,门、急诊病历要求书写规范,值班医师据患者病情请示上级医师后可决定是否入院。如患者无足够经济能力,经请示院方(白天为医务科、门诊部,夜间为院总值班)为抢救生命,可予抢救性治疗,包括人院、手术。2.转入患者,应从来源科室获得充分医疗资料,了解病情及诊治经过。并明确患者账目情况,留意家属心态,警惕已经潜在的医疗纠纷。3.立即完成首次病程志、转入志,8h内完成住院病历,明确主管医师,做好监护,住院医师随时查看巡视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当日主治医、副主任医师及时查房,组织治疗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当日及时或晚交班时进行全科讨论,认真做好记录。4.白班经治医师向夜班医师及听班医师书面和床边交班,并做好交班记录。值班医师及听班医师应认真查看患者,掌握病情。5.以后,住院医师每日至少2次查房,每天至少1次病程记录。主治医师每日查房,3d内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病历应及时反应病情变化,重要诊治过程,如上级查房,会诊等内容,并妥善安全保存病历。6.必要时通知医教科或院领导,以便调配医疗设备,组织全院会诊、院外专家会诊。对潜在医疗纠纷,严重欠费等情况,应及时向医院汇报,并呈交书面材料。7.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对需外借设备明确借用渠道、流程。若需其它部门、科室间合作,必要时应请医务科协调,避免向患方暴露医院内部分歧。8.及时追踪重要化验检查结果,并妥善保存。9.若需手术则必须进行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性手术除外),由科主任主持,术者必须参加,填写术前讨论单,病历中做详细记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14岁以下患者手术前应有儿科会诊。手术记录在术后24h内完成,术者需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10.注意用药原则,药物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应用贵重药、自费药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11.做好知情同意工作,向患者家属或其委托人交代病,清,告知患者或家属下列情况:(1)诊断、拟行检查、预后、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治疗矛盾、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2)诊治可能引起的医源性不良后果及可能采取的矫正措施;(3)植入物;(4)需使用的贵重药品和其它需患方承担的费用;(5)手术、麻醉及其它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6)术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符;(7)切除术前未交代的脏器;(8)搬动患者可能造成危险;(9)有创操作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以示确定。(10)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时,应注意内容始终连贯一致,如产生医疗纠纷,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或医务科,以做好病情解释等各项工作。(11)因病情需要转科时,应与转出科室取得联系,做好准备再行转科,并于当天完成转科记录。12.强化制度保障(1)切实落实首诊负责制:在接诊危重患者后首诊医师要迅速到达患者身边,询问病史、检查患者并做出初步诊断,开出抢救治疗医嘱,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治疗时机。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手术医师要完成必要的病例资料的记录。紧急情况确无时间的可以在术后6h内据实补记医嘱和病历,但是记录应以患者实际开始接受治疗时间为准,而不是从手术后开始。(2)强化医务人员的告知意识:做出初步诊断后,首诊医师要立即向患者、近亲属或其法定代理人告知病情、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检查或治疗,并请其签字备查。对需要外出进行的检查或治疗,要明确告知其并发症和危险程度,取得其同意和签字,必要时,派人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凡是应该告知末告知,告知不详细,应记录末记录或记录不及时、不详细,应陪同未陪同,应会诊未会诊或会诊不及时等,一旦发生纠纷后果,由主管域值班医师负主要责任,由科室主任负次要责任。(3)强化医师的主导地位:经治医师在开出医嘱后有责任督促检查护士的执行情况,有权利要求护士按照分级护理的要求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于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4)强化科主任领导和医师分级负责制度:任何医师都必须服从科主任的安排,坚守工作岗位,擅离职守一律按劳动纪律处理。凡下级医师应报告不报告,发生问题由下级医师负主要责任。凡下级医师已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不到场或未及时到达者,发生问题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负主要责任。(5)强化院内会诊管理:在紧急情况下,首诊医师可以电话或口头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凡应请会诊不请会诊,由首诊科室负主要责任。凡己请会诊而会诊科室不到场或未及时到场影响抢救者,会诊医师负主要责任。(6)加强转科患者管理:入院后患者因诊断有变紧急转人其它科室,首诊医师必须开出入院后医嘱,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抢救记录、转科记录等,并负责追踪到相关科室据实补记完成入院记录等转科前资料,并在记录时间一栏后加括号注明“补记”字样。上述记录时间以患者实际开始治疗为准,不以办理住院手续时间为准。科室之间对病历资料的书写要从实际出发协商解决,有争议及时向各自科主任报告,凡因扯皮而不及时完成病历资料者,引起的一切后果由相关科室分担。(7)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或转科时:要全面权衡并尽量满足其要求,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运,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如患者家属坚持转院,应向上级医师或主任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请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专业范围的危重患者。
第五篇: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时间: 参加人员:
急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救治后,需转运至各检查室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临床科室进一步治疗与护理。途中虽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坠床.窒息.意外脱管.心搏骤停等。因此,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一.危险因素
1.病情因素: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检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循环系统如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方面,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如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梗.心衰.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
2.转运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和肢体的损伤.骨折加重以及伤口裂开.坠床,还可造成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尿管等滑脱或移位。搬运中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监护探头 血压袖带移位,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例如:转运等待时.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都会延长转运时间,增加转运风险
3.人员因素:转运时如果没有安排合适的.足够的医务人员护送,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工作责任心不强.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 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4、药物与设备因素: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持续检测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则会贻误病情。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使用氧气枕使氧流量很难调节或在放射检查等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准确或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囊漏气;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 ;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电量不足.干扰.屏幕显示不清;吸引设备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等; 5.沟通因素:患者转运前转运人员未能与接受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转运的目的和风险.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不妥当,接收科室的床单位.监护设备和吸氧吸痰装置等准备不完善,不能及时.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安全运送,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而运送人员将患者转运后,如果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二.整改措施
(一)转运前
1.风险评估
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进行分析与评估,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 患者承受能力 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转运前对患者各系统评估。(1)循环系统评估:心率.心律.血压,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2)呼吸系统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痰液量.性质.气道是否阻塞.血气分析等(3)神经系统评估: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等(4)机械通气患者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影响呼吸机转运因素.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问题。2.转运前准备
(1)患者准备:a。转运前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患者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强固定,并标定插管深度,以防转运途中不慎使导管脱落b。有气道阻塞的患者吸净分泌物,放置口咽通气管并固定妥当c.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需用颈托固定好d。颅脑损伤 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准运前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控制烦躁,妥善约束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等。e。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扭曲 挤压,清空尿袋f。选用浅静脉或深静脉留置,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并估计途中液体量是否足够g。检查呼吸机,转运前需要更换转运途中和接受单位可用的通气模式,并保持患者病情稳定h。循环功能不稳定者需积极复苏治疗,血压稳定后方可转运,转运前观察并记录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等,以便于和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进行对照
(2)家属准备: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同时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家属或患者理解并签字同意,从法律的角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其有思想准备,减少纠纷发生(3)护送人员准备:一般为2-3人,其中1名护士,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负责转运。转运人员应熟悉途中所应用的治疗护理措施,熟悉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各种意外应急预案,如心肺复苏 畅通呼吸道技术 静脉留置技术等;掌握意外脱管 供氧中断 意外坠床 窒息或呼吸困难 意外心跳骤停等应急预案
(4)转运设备准备:多功能监护仪 气管插管器材 急救箱 注射泵 输液泵 简易呼吸囊 除颤仪 便携式氧气枕等,应确保功能完好(5)转运药品准备: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阿托品 地西泮等,携带足够的液体和静脉滴注用药,如果在CT MRA等检查时患者躁动可注射地西泮5-10mg。针对转运途中经常出现的颅内压增高 烦躁等,还需要增加配备降颅压 镇静镇痛药物等
(6)书写好交接内容:a.抢救记录包括患者入院主诉 阳性体征 病情和治疗 检查 护理措施等;转运前的情况及对症处理,语言描述恰当 详细 完整 客观,避免出现遗漏,一面为护患纠纷的发生买下隐患b。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
3.转运前联络与协调(1)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接收准备,如:需要什么样的床单元,需准备那些急救仪器 联系好接受时间,以便患者一到即能接受检查 治疗 手术等(2)及时通知其他随行人员,如呼吸机治疗师 电梯管理人员(3)设计人性化转运路线,以快捷 不重复为主旨,尽量缩短等待 交接时间。转运前电话通知应做好详细记录 4.转运中
(1)转运中安全体位 a.意识障碍或呕吐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b.有脑脊液耳漏的患者头偏向患侧c。胸部损伤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d烦躁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并拉上护栏e.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2)转运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a.呕吐时,用戴手套的手或便携式吸引器吸引清除分泌物b.痰多时,用便携式吸引器或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抽吸。C.呼吸浅慢或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呼吸囊或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防止管道滑脱,参数设置尽可能与转运前相同。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应急处理
转运途中护士始终站在患者的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意识 瞳孔 面色 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的改变,注意心电监护中各项指标的变化,途中如心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向最近科室转运,呼叫附近医务人员组织抢救。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a.转运途中循环支持应采用输液泵或推注泵,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急救时用药b.有动脉留置针的患者,途中必须暴露穿刺部位,以便观察,防止滑出大出血c.转运途中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防止滑脱 扭曲 挤压。
5.转运后 协助将患者搬至病床,通过医-医,护-护交接,理顺并固定管道,交代病情:转运途中患者病情 用药情况 治疗详细过程 患者心理状态。接收科室医护人员了解交接内容后,记录并双方签名。转运后回科室进行物品清点 补充 清洁 消毒保养,使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