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产业党建“四化模式”

时间:2019-05-15 00:1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农村产业党建“四化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农村产业党建“四化模式”》。

第一篇:县农村产业党建“四化模式”

****县农村产业党建“四化模式”

****县以推进农村同步小康建设为目标,以深化农村产业党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党组织设置体系化、功能专业化、发展项目化、驱动多元化“四化”模式,切实让广大农村党员聚在产业上、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在产业上、广大群众富在产业上。

“体系化”设置。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切实打破基层党组织传统设置模式,按区域、产业和行业三个类型进行优化组合,努力形成农村产业党组织设置规范化体系。区域型:根据部分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产业发展又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在35个乡镇下设109个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形成“乡镇党委+片区党工委+村党支部”的农村产业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由片区党工委 “片区内”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服务。产业型:在乡镇党委下设产业党总支,由党委副书记担任总支书记,同时整合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分类组建产业党支部,形成“市场+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村产业合作联社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竞争和风险抵御能力。全县组建农村产业党总支35个、支部375个,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820个,培育各类种养殖大户3827户。行业型:整合城乡医药、农产品加工业及餐饮业等企业与农村中药材种植、农产品生产、蔬菜供给等资源,组建城乡(企业)与村(社)联建党组织25个,积极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专业化”定位。以形成集科技、生产、加工等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联合体为目标,大力提升各类经济组织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以统一品牌、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价格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归类整合。对全县82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全面摸底,按种草养畜、特色种养、中药材发展等28个类型进行归类梳理、整合。二是规划引导。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职能,把28个类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纳入部门和乡镇规划,通过部门和乡镇统一规划和项目支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社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是联社领办。按归并后的农村经济组织类型,以所在乡镇为单位,组建乡镇农村专业合作联社。由各乡镇农村专业合作联社牵头组织和领办本类型专业合作社企业,对本类型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和市场销售,同时接受所属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全县设置各类专业合作联社35个,产业党组织和合作联社模式覆盖全县82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种植马铃薯170.33万亩、高产玉米110万亩、春夏季蔬菜30.9万亩、中药材42.6万亩,人工种草养畜44.45万亩、种植核桃48万亩。

“项目化”推进。切实采取需求统报、项目供给、跟踪服务措施,进一步整合县乡发展资源,提高资金、项目使用效益。一是需求统报。以乡镇为单位,定期向各专业合作联社收集项目需求统计表,经分析汇总后报送县委党建办,委党建办牵头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座谈会议,切实把各联社呈报的可行性项目纳入全县农村产业党建项目库。二是项目供给。切实把林业、畜牧、扶贫、水利等23个县直涉农部门的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技能培训、信息等进行疏理整合,建立农村产业项目库,项目库涉及农业产业发展项目700多个。根据各专业合作联社产业发展需求,按相关审批程序落实给各产业党组织和合作联社实施。三是跟踪服务。先后选派了981名“五类”干部到“五类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选派175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担任村党支部“名誉支书”或村“发展顾问”,组建县乡两级农民讲师团84个,有针对性地开展巡讲1004场次,并将农村产业发展项目汇编成《服务手册》普发基层党员群众。全县落实农村产业发展项目662个,涉及资金6478.17万元。

“多元化”驱动。一是政策支持。涉农项目审批部门对村农村经济组织领导办的农业产业项目或经营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营性项目,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二是项目帮扶。大力实施“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延伸行动计划,对特色农产品加工、种养殖业等进行重点扶持。三是金融扶持。鼓励对农村经济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对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相结合,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四是党员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号召和引导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协调好产业链上产业大户带动相同产业上普通农户和贫困户的发展,形成了“组织引、党员带、群众富”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社员152312人,辐射带动30多万户群众;创业带富型村党支部书记达95%,培育各类种养殖大户3827人,致富能手5481人。

第二篇: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王亮

加快村改社区转型步伐,构建和谐社区,不仅要从村改社区实际出发,在发展经济、富裕居民上狠下功夫,而且要更加注重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经验,在强化村改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多做文章。积极探索村改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促进村改社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我省的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首先,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对农村社区、村改社区的认知方面,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旧框框中,认为农村社区党组织就是村党支部的简单翻牌,在职责定位、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个别基层干部担心个人权力丧失,既得利益受到威胁,对合村建社区有抵触情绪,全社会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的氛围尚未形成。其次,在成立农村社区、村改社区后,党务工作者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是从村干部过渡而来,一些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合力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特别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干部,由于能力所限,工作起来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农村社区、村改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班子成员难产生。党务干部素质不够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农村党建的思维定势,难以实现从农村党建领域向农村社区党建领域的跨越。二是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首先,农村社区运行不顺畅。由于对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操作程序、转居后的运作模式等研究不够,无论是在管理体制、管理程序、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还是服务对象、服务形式等方面,都与原来的村委会没有大的区别。另外,农村社区成立晚,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制,导致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支持力度不到位。开展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社区党组织独立解决问题难度较大,须依赖于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但上级对农村社区党建的支持和帮助相对较少。其次,驻区单位协调机制不健全。由于农

村社区与驻区单位没有隶属关系,并且绝大部分驻区政府部门在行政级别上高于社区级别,对企事业单位更没有管理职能,驻区单位即使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但较多的仍停留在参加理论研讨这一层。因为对驻区单位没有完整的协调制约机制,无法形成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合力。最后,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虽然在全市实行了农村社区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但还不同程度存在定位不清、目标不明、考核不严,重考评过程、轻结果运用等问题,造成了社区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二、构建和谐社区的新型党建工作模式,要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突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功能,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功能

1.强化组织堡垒,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科学设置社区党组织。应按照农村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要求,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二要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要重视对农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教育要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帮助社区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三要强化社区干部管理力度。要加强农村社区党员的分类管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与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同时,应建立农村社区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群众来监督、评判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让能者上、庸者下。

2.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经济基础

一是实行农村社区党组织帮带化。把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行“支部+协会(公司)”、“协会(公司)带农户”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形成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的良好格局。同时,应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采取由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领办、群众自愿联合的办法,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以大户带小户、党员带群众的方式,把农村社区内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组织起来,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人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实现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二是实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标准化。按照办公区域、服务区域、活动区域等类别,整合办公室、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社区党校等活动阵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配置设备,充分满足社区党组织活动需要。同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民事代办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把活动场所建成服务科学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平台。三是实行农村社区经费保障多元化。各级党委要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返回为辅、社会各方支持为补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3.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宣传激励机制。立足实际,大力宣传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对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使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成为自觉行动。要加强典型宣传,表彰先进。逐步建立农村社区干部的工资及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招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时,拿出一定名额从农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注重选拔优秀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挂职担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副职,优先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一步提高其政治地位。

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驻机制。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加强农村社区内党组织的相互协作,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内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社区服务联动、管理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环境联治,形成共建共驻的良好氛围。同时,农村社区与驻地单位应建立协调、双向交流互动机制,社区为驻地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驻地单位为社区提供场地、设施、资金、人才等资源。可在县(市、区)、镇(街道)、社区三个层面上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围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等方面的工作,定期沟通情况,解决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既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各种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健全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大力推进社区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完善以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农村居民广泛参与、各类社区组织互动合作的农村社区民主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为牡丹江市委党校

第三篇:农村“四化”示范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四化”示范建设工作总结

平川村现有7个合作社,300户,1123人,农村劳动力888人,耕地面积4820亩,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47.2元,比2013年增加1054元,增长11.6%。全村已实现土地整村流转1100亩,建成有机瓜菜示范园630亩拱棚300座,特色农作物基地320亩,制种西红柿200亩,钢屋架大棚250亩。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农业、特色农作物、制种蔬菜、劳务输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自被确定为县级“四化”示范村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现代有机瓜菜示范园、常青特色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制种西红柿种植、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任务,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农村外出人员大量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兴起,仅靠传统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十分有限。村两委积极探索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解放农村生产力。2013年,先行探索与富民产业公司、棉花公司和种植大户合作,流转土地1100亩,用于种植大田玉米、番茄和棉花,土地流转金为每亩800元。2015年,在部分土地流转经验成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引领作用,与陈军西瓜专业合作社和常青特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合作流转830亩。2015年下半年,平川村党支部、村委会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寻找有实力的企业和农业经济组织流转三社四社土地1400亩,目前正在洽谈阶段。平川村在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实现土地流转110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强化服务管理,促进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转变,为破解“三农”难题,推动规模经营,加快农民增收,建立企农长期稳定、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探索了新路。

二、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依托陈军西瓜专业合作社流转平川村原种子展示区土地600亩,建成平川有机瓜菜示范园。示范园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统一“繁育种苗、供应农资、技术指导、检验检测、产品销售”的管理模式发展有机西、甜瓜种植。以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新建钢架拱棚300座、6400㎡联栋拱棚1座、双面日光温室1座、五连跨拱棚1座,种植拱棚西瓜160亩、露地西瓜240亩,试验示范西甜瓜新品种30个,种植富硒小麦100亩,建成玉米良种展示区100亩。平川有机瓜菜示范园采用原生态种植模式,利用优质基质进行种苗繁育,施用经无害化处理发酵的农家有机肥和生态肥,以无污染的深井水为灌溉水源,采取蜂蜜授粉、生物农药和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在瓜秧扯蔓时节全部用麻油灌根,严格遵守西瓜原生态生产模式,确保生产的西瓜原汁原味、品质优良。西瓜6月下旬可上市,预计生产西瓜1600吨。平川有机瓜菜示范园始终坚持以生产高质量,高品质,安全可靠产品为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实行标准化作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了安全西甜瓜生产档案,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管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同时,在京东、淘宝网注册成立网店,借助临泽中云数据电子商务孵化平台开展网上销售,近期计划邀请省、市、县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推介签约活动,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合作社西甜瓜销售完全实行农超对接,定单生产,定向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三、拓宽增收渠道,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平川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支部引领产业,走特色化之路,大户引领创业,走合作化之路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制种西红柿种植。围绕种植大户祁尚永、高维国在平川村4社、5社、6社、7社建立制种西红柿种植示范区。示范区种植面积200余亩,总投入成本160万元,年底每亩制种西红柿收入在1.2万元以上。制种西红柿示范区的建立为平川村27户村民提供了创业机会,同时提供了280多个务工岗位。根据1社2社大量沙荒地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宣传发动42户农户,在承认农户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将土地适度规模集并,整体380亩土地转包给种植大户雷军,成立常青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用于种植甜叶菊、洋葱、葵花等作物。农户每年获得土地出让金600—800元,并享有优先参与打工的权利。支部鼓励村民在遵循市场规律的范围内,积极扩大规模,采取“村民自筹、村级扶持、上级争取”的方式,积极为农户联系销路,联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给予技术指导,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一支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销售订单化的现代化蔬菜基地。

四、强化服务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依托“四化”示范村建设契机,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成平川村三社美丽乡村示范社,筹资32万元,完成居民点道路铺油罩面265米,硬化农户门口地坪32户,路边散水550平方米,粉刷街门26户,制作安装花栏桥30户;完成农户中院改造14户、后院改造26户,架设太阳能路灯5盏,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引领文明风尚。在平川三社醒目位置精心雕刻悬挂“平川六德九约”传统村规民约牌匾1块,为三社农户悬挂家风、家训、道德风尚牌匾21副,在三社街面精心绘制传统美德文化墙600米,引导、教化广大居民弘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互助友爱、与人为善等优良传统,着力弘扬社会新风正气。通过平川村三社基础设施加强、文化艺术熏陶,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带动全村形成了讲正气、促和谐、讲文明、爱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着眼民生改善,围绕“老有所养”这个中心,实施“尊老敬老爱老”工程,建成平川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中心总投资2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6间130余平方米,能容纳老年人30余人。中心设立休息室、棋牌室、文化室、图书室、健身室等,配备电视、桌椅、棋牌桌、沙发、各类体育器材、图书等。70岁以上老年人和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身体条件好、没有重大疾病、能自理,并经子女同意的,可以入住。照料中心采取“村集体提供无偿服务,老年人白天集中接受照料、晚上回家休息”的模式,实现了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的有效结合,是平川村探索养老新模式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五、强化科技培训,落实培训任务,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及“11555”能人培训计划,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开展生态有机质栽培、蔬菜种植与管理、钢架大拱棚果蔬、肉羊养殖等一系列的技能培训,使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确保“农民知识化”。一是洋葱洋芋、高原夏菜、拱棚葡萄、制种蔬菜种植与管理、肉羊养殖等培训。为达到标准化生产,提高果蔬产量和品质,加强畜禽养殖和果蔬田间生产管理等技术培训,至目前邀请专职农民技术员对种植户和养殖户进行技能培训17期,培训325人次。二是转移就业培训。借助1、2社土地流转后,劳动力富余的优势,通过转移就业培训,使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学到一技之长,鼓励年轻人到城镇创业,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已转输劳力273人,实现劳务收入407.2万元。三是法律、道德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道德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对形势政策、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及思想道德意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四是通过能人带动、一帮一教、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土专家”、“田秀才”6人,切实壮大了能人队伍,为今后能人帮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夯实基层基础,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以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为主线,把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平川村现有55名党员,随着全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员赴外务工创业。针对这一实际,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建立流动党员“qq党支部”和“党员微信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信息交流群三个平台,将支部动态、党建信息、时政要闻、党务知识、通知公告及时通过网上信息平台发送给外出流动党员,搭建了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新阵地,建立了党员互动交流的新平台,探索出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在实现党员教育即时化和经常化的同时实现了“流动”不“失控”,离“村”不离“党”的良好氛围。在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空巢老人之家、留守妇女阳光家园、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服务站的作用,以传播爱心,传递文明,弘扬传统,关爱妇女为核心,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土地实现流转,大部分群众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增多,社会管理需进一步创新。

二是由于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农民增收空间相对较小,增收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

三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科技培训工作还需进一步跟进。

第四篇: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大量出现,我县已形成了一批以产业龙头为主导,跨地域和行业、产供销等相衔接的产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基层党组织仍按传统的行政区划设置,已难以适应服务产业发展、帮助解决内外矛盾、教育管理党员、发挥组织作用等方面的新要求。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党对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领导,发挥党员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县开展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余干地处鄱湖南岸,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畜牧、水产,为典型的农业产业大县。近年来,我县注重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农村产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2家,规模农业生产基地78个,粮食加工企业12家,食品生产企业8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5个,农村专业协会35个,农村专业合作社25个,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主导产业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特色产业品牌正在形成。为适应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20*年以来,我县探索开展了以“百千万”富民工程为主抓手的农村“产业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使群众富在产业链,全县呈现出“产业链上党旗红、产业党建硕果丰”的喜人景象。

1、因势利导,组建百个产业党支部,把党组织设置在产业链上。在推进产业党建工作中,我县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以特色产业为纽带,积极倡导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一是依托产业建支部。要求各乡镇场充分依托生产基地、行业协会、示范园区、农业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及时组建产业党支部。目前,全县建立产业党支部102个,产业党小组386个,涉及水产、水稻、畜禽、蚕桑、运输和加工等10多个门类。二是调整设置理关系。为避免出现“支部管辖支部”的情况,对党员人数50名以上、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村设立党总支,下设一个村务管理、老年和若干个产业党支部。同时明确规定,没有成立党总支的行政村,其产业党支部直接隶属于乡镇场党委。三是主题活动强功能。产业党支部重点在本产业内开展好“抓政策宣传、抓学习培训、抓能人带动、抓人才培养、抓指导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富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活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各产业党支部,根据农民需求,为群众提供生产服务1800多次。如,我县瑞洪镇镇郊村党总支以开展产业党建工作为契机,带领26名党员创办了3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开展“党员帮带在行动”活动,主动带动460多户群众养殖乌鱼、黄鳝、鳜鱼等特种水产,基地总产值1.2亿元。

2、加大力度,培育千名党员创业先锋,让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是加强产业党建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县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创业先锋。一是培养“四双”党员。由各乡镇场通过采取开设培训、信贷、科技“三大直通车”,开展创建“党员致富示范户”活动等措施,力争每年培养3名以上组织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10名以上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党员标兵,培养3名以上市场流通贡献率高、信誉度高的“双高”党员经纪人,发展5名以上思想品德好、致富业绩好的“双好”农民入党。目前,全县已经培养各类党员致富示范户700多户,把165名符合条件的产业致富能手引进党的大门。二是评选“示范标兵”。开展创业富民党员示范户评比活动,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强作为必备条件,两年内县委已命名100名、各乡镇场共命名1000名农村“党员致富示范标兵”,并将其中优秀党员推荐为省市表彰和命名对象。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在县、乡两级建立党员致富标兵信息库,对党员创业致富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每年对致富业绩下降、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的进行调整,对新增的党员致富标兵,及时进行补充。两年来,我县共重点培养了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农村党员创业先锋1000名,真正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兴产业、助发展上。

3、结对帮扶,引领万户农民创业致富,使群众致富在产业链上。各地根据产业农户的基本情况,通过组建共同帮扶体,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农民致富。一是组建“一帮十带”党群致富联合体。组织全县近千名“双强双带”党员标兵,每人至少帮扶1名困难党员,带动10户有潜力的群众致富。全县组建“一帮十带”党群致富联合体973个,1000多名党员标兵与近10000户农民结对帮扶,并实行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期限的帮扶责任制。如,我县创业先锋,伟良枫树辣椒基地党员李伟良把自己租种的200亩地无偿租用村民,扩大辣椒生产规模,带动20多户群众致富。二是推行帮带承诺制。在产业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员帮扶承诺制,让党员结合从事产业的实际,向群众做出技术、风险和目标承诺,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全县有1600多名党员产业能手主动承诺为帮扶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3571件。三是划分帮带责任区。对规模较大的产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划分若干党员责任区,安排“双强双带”型党员干部为该区责任人,明确带领群众致富的目标和机制,制作责任区公示图,接受群众监督,做好区域内农户的各项服务,确保每个“双强双带”型党员干部年内带动10名以上农民创业致富。如,我县白马桥乡种肉鸽协会党支部6名党员与73户群众结对,帮扶发展种肉鸽养殖业,种鸽饲养总数达到9万对,年产乳鸽75万余对,总产值超过1800万元,户平均增收3万元。据统计,两年内全县新增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农户10000户。

二、影响推进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狠抓产业党建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农村党建得加强、农业产业得发展、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初步成效。但是,我们仍然感到在推进和加强农村产业党建工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不足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不”上。一是组织隶属关系不清。从目前情况看,产业经济组织在登记上分属民政和工商等不同部门;在业务指导上则归多个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属地上则涉及到相关的乡、镇、村。在党组织关系归属上,一些产业组织希望挂靠在主管部门的党组织,但许多主管部门党组织不愿接管。产业党组织挂靠在所在地村党组织后,因大多数村级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在组建产业党组织时,更多选择为组建党小组。如组建产业党支部则会出现“支部管支部”现象,直接划归到乡镇党委管理,则显得“鞭长莫及”。二是党组织硬件不全。据调研,有的产业党组织无活动办公场所,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的产业主在经费方面投入不够,致使党组织“无钱办事”。如,我县兴鄱渔业合作社党支部虽有社员112人,注册资金408万元,但仍无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三是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多。有的产业因具有季节性,从事生产的党员“平时解散,忙时集中”,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持续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有的党员存有“雇佣”心理,将在产业上工作视作短期行为,不愿意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入到产业组织上来。有的隐瞒党员身份,致使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产业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不会“弹钢琴”,致使生产和党建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大溪乡经谷源蚕桑养殖基地党支部,目前共有61名养殖户,但真正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仅有3人,党员活动开展得较少。四是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强。目前大多数产业党组织为新组建,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致使党组织在为产业搞好生产服务方面,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保证、协调服务、示范引导等功能不够。东塘乡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党支部组建于20*年,据支部书记吴象春反映,党组织在协调基地与周边村关系等方面,影响力不大,关键时候还得靠上级政府解决。

实践证明,以上的“四不”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推进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瓶颈”。针对“四不”现象的出现,我们曾专门作过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组织主体认识不足、产业自身发展滞后及管理层面的措施不力是根本性因素。

1、从组织主体来看,思想认识不足是主观原因。基层党组织和产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产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基层党组织而言,有的没有把产业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上重要日程;有的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出现了乡镇组织员和相关产业村负责人“单干”现象;有的产业党组织因党员人数不够,乡镇党委派驻的党建联络员也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产业组织主管部门,“只抓经济,不抓党建”,没有发挥主管部门应有的作用,从体制上没有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就产业主而言,调研显示,有近21%的产业主对开展党组织活动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对在产业上开展党建工作持观望、担忧和无用三种心理。一是观望心理。既意识到在农村产业上成立党组织是大势所趋,但又不希望自己的产业先行一步,做“出头鸟”,希望有别的产业先行推行,看看社会各界的反应,看看对产业的影响大小,再决定是否建立党组织。二是担忧心理。担心在农村产业上建立党组织后,会影响与所在村党组织的关系,思想上有顾虑,怕建好党组织给自己戴上“紧箍咒”,占用工作时间开展党的活动,影响产业组织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从内心上有抵触和畏惧情绪。三是无用心理。持该观点的认为农村产业经济组织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群众组织,应该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开展党的工作对促进产业发展作用不大,因此不希望成立党组织。从调研的情况看,持赞成观点的占41%,持观望态度的占38%,畏惧心理其次,占12%,持无用心理的占9%。

2、从产业组织自身来看,发展滞后是客观原因。近年来,尽管我县出现了一大批发展态势良好的农村产业,但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产业还存在规模较小、效益较低,发展不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产业的做大做强,也影响了产业党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是规模不大。目前,大多数农村产业组织资金匮乏,缺少很好的融资渠道,而我县属贫困县,财力不够,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规模。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产业多数仍为产业分散生产经营,单枪匹马闯荡市场,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较小。据统计,我县共有农业产业经济组织578家,但规模在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仅60家,其他规模都较小。二是效益不高。据调查,我县有近三分之一的产业为农业产业,许多尚处于原料初加工阶段,科技含量不高,机械化程度低,投入成本大,单产低,有的甚至抛荒弃采,亩产值不足1000元。在品牌创建方面力度不够,缺乏品牌宣传意识,叫得响的名牌较少,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效益较低。李梅林场为我县国营中型林场,林业资源较丰富,板栗种植近2000亩,但生产方式较落后,“板栗经济”效益没有很好显现出来。三是发展不稳。就硬件保障而言,大多数农业产业组织配套基础差,有近40%的设施为上世纪80年代修建,其中部分已年久失修,功能老化,交通运输、基地建设、产品储藏加工等均相对落后短缺,保障能力下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现象较突出;就管理方式而言,大多数产业组织在管理方面较粗放,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市场信息不畅,凭经验、靠感觉,没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不利产业的长远发展;就人员状况而言,大多数产业缺少专业营销队伍,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稳定,多为临时性促销。具体从事产业的成员大部分为附近农民,因工资较低,人心不稳定,遇到农忙时还要在家从事农业生产,致使务工与务农的矛盾很难解决等,这些都是影响产业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3、从管理层面来看,推进工作力度不大是直接原因。调研显示,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推进力度不大,缺乏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长效性,是影响推进产业党建工作进程的直接原因。一是缺乏主动性。督查调研发现,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抓产业党建工作过程中,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存在“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的现象,没有主动把工作开展起来。在党建工作硬件保障方面,许多基层党组织在经费上舍不得主动投入,致使产业党组织“无址议事”和“无钱办事”的现象较突出。据调研,全县已组建的102家产业党组织,有办公场所的只有28家,所占比例仅为27%。二是缺乏创造性。就如何抓好产业党建工作,县委先后下发过多个文件,提出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但有的乡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创造性,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模式,简单地将上级文件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一个合适的长远工作方案和措施。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抓工作时存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如,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没有结合产业党员的自身特点进行指导和创新,也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与对策,影响到产业链上党员素质和党建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缺乏长效性。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抓工作过程中,往往采用“运动战”的方式,而不是依靠制度,缺乏常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对产业党建工作缺乏科学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没有做到深入基层经常指导、定期检查和年终考核,“抓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致使工作责任落不到实处,工作效果体现不出来。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农村产业党建工作,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所需,是以农村党建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的任务所需,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所需。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有利于服务产业发展、有利于开展党员活动、有利于组织作用发挥出发,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党组织在服务和推动产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抓设置,建立产业党组织。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是加强产业党建的基础工作。为此,要打破农村“一行政村一党支部、一自然村一党小组”的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根据“组织归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的工作要求,灵活多样地设置产业党组织。一是依托产业龙头独立组建。在产业比较聚集、经济规模较大、协作程度较高、从业党员较多的产业上,以产业龙头为依托,各生产经营单元为基础,组建产业党组织,构建独立的组织体系,即在产业龙头上设立产业党委或总支,下设企业、基地、社会组织等党支部。二是依托主管部门整合组建。在产业化较明显、协作程度较高、从业党员较多,但缺乏产业龙头主导的跨区域产业上,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依托,整合产业内的各类组织资源建立党组织,即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设立产业党总支,下设企业、基地、社会组织等党支部。三是依托服务中心联合组建。在产业比较聚集、协作程度较高,但从业党员不多,又没有相应或合适行业主管部门的情况下,依托乡镇街道、工业园党员服务中心,把从事同一行业、分散在众多生产单位中的党员联合起来,建立产业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

2、抓管理,理顺党组织关系。发挥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功效,是加强产业党建工作的关键。产业党组织组建后,要加强对产业党建工作规律的研究,明确产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创新产业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加强从业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产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要明确隶属关系。要按照“谁组建、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确定产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独立组建的产业党组织,组织关系隶属产业所在地乡镇场党委管理;产业党小组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隶属村党支部管理。对一些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跨多个乡镇街道建立的产业党组织,由乡镇街道党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共同管理,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从业党员组织关系原则上转入产业党支部,参加产业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二是要选好负责人。要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注重从产业领办人、协会负责人、企业经营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及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科普示范户等党员中,推选合适人选担任产业党组织负责人。三是要健全工作制度。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规范产业党组织运作,制定和完善产业党组织作职责、“三培两带”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议事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产业党组织的建设和运行有章可循,力求党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抓促进,发挥党组织功能。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共性职能的基础上,突出产业党组织专业化、个性化的职能定位。一是要发挥组织保证功能。通过与生产经营合拍,把党组织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大力实施产业致富经营能手与党员“双向培养”工程,使产业党员成为致富能力与政治素质“双优”型人才;二是要发挥协调服务功能。通过与产业的有效运行合拍,从生产规划、投资融资、资源整合等方面,采取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活动和召开产业相关单位的联席会议等措施,有效解决产业内外矛盾。三是要发挥示范引导功能。通过与产业的长足发展合拍,在构建资源共用、生产互助、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机制的同时,重点抓好组织培训、典型培育、经验推广等工作,全面提升产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凝聚产业员工,培育产业文化,不断推进产业党建与产业发展的互动、联动,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事业共创。

4、抓队伍,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在产业上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加强产业党建的重要内容。根据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在产业链上提高党员素质,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党员的培养、考察、吸收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根据农村产业的实际做到“三个倾斜”,即向产业第一线的青年农民、返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发家致富典型、乡村企业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倾斜;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产业组织倾斜;向长期未发展党员,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产业组织倾斜,使发展党员每个环节都体现公开、公正原则,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源头上提高党员素质。二是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产业党组织要对党员进行认真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合理分类,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建立经常性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认真健全完善党内“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三是开展主题教育。要采取党员现身说法,设置党员先锋岗等多种形式,鼓励党员与员工结成帮学对子,发挥帮带作用,全面提升产业链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凝聚产业员工,培育产业文化,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5、抓根本,引领群众致富。实现群众共同致富,是加强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目标。要以产业党建为平台,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着眼解决单个农民难办或办不到的事,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引领群众共同致富。一是打造农民增收产业链。产业兴,农村兴。党组织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立足地方产业资源,积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生产向农产品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步伐。要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发展思路,根据各村的地理、气候、交通、人力素质、市场前景等条件,培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促使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提高农民增收水平。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来现身说法,让群众乐于接受。要采取集中培训、召开现场会、田间辅导、现场指导、观看电教片和幻灯片、发放技术资料、以党员示范大户为依托建立培训基地等办法,对会员进行经常性技术培训,着力增强农民素质,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三是搭建农民增收平台。要积极引导产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构建“支部+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民在服务中得到实惠。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产业党组织这一有效平台,把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落到实处。产业党组织要根据产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规律和农民群众所需,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为农户提供优质周到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要依托资源优势,帮助农户与商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农业和采购联销等形式,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商品销售率,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6、抓机制,规范工作运行。推进产业党建工作离不开一套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要积极构建工作领导、运行和保障等机制,确保产业党建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一是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要更新观念,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产业经济组织的领导。产业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举各地各级党组织之力,通过明确各方职责,真正建立起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乡镇所在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农村、企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职责明确、沟通顺畅、管理有序的领导体制。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形成协调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多种方法,调动产业主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调控和优化产业党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和聚合效应,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运行较为规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作为工作重点,尽快实现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要结合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抓好产业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工作,发挥示范点的作用,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把产业党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领域。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抓好产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上级拔一点、自已筹一点、党费出一点等多种途径,帮助落实产业党组织活动所需经费,保证组织活动正常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报道产业党建工作,营造出浓厚的工作氛围。要加强对产业党建工作的督促指导,强化对产业党建工作的考核评比,不断激发各级党组织抓产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五篇:“六化型”党建模式助力产业园区发展

“六化型”党建模式助力产业园区发展

【摘要】深圳龙岗区是产业大区,众多产业园区云集。近年来,龙岗区围绕“六化型”园区党建模式,优化顶层设计,加大工作保障,着力抓好园区党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园区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为落实深圳“东进战略”,打造“东部中心”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键词】党的建设 园区发展 服务导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抓工作机制常态化,工作格局由独立分散向统筹融合转变

坚持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充分整合各部门在园区的工作服务资源,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理顺管理关系。龙岗区成立了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初步构建了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分级分类管理的工作机制。二是整合工作力量。龙岗区集中党工青妇和经促、科创、住建等政府部门在园区的服务资源,对接党代表工作室、人才服务站、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法律服务站等服务平台,系统集成了园区“党群服务项目清单”,并不断增强园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三是落实经费保障。龙岗区把园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每人每年500元标准核拨党员教育经费,按照党员数量安排3-20万元园区党建工作经费,为每个新成立的园区党组织提供开办经费。

抓活动场所一体化,党建阵地由内容单一向功能集聚转变

整合园区党群服务阵地和各单位在园区的服务场所,以政府投入和企业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一批综合性、一体化的党群活动中心,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构筑了坚强保障。一是保障场所来源。龙岗区委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区改造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将园区党群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工业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范畴,为园区党群活动平台建设提供了源头保障。二是完善设施配套。龙岗区制定了园区党群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清单,按照“五个一”和“十二个有”标准完善设施和配套,已建成的党群活动中心100%达到“五室一站”配备。三是丰富使用功能。龙岗区为保障园区党群活动中心日常运转,建立了以组织员为主、专业社工和党员志愿者为辅的管理机制,常态化面向党员、员工开放。

抓工作队伍专业化,党建力量由自发薄弱向专业健全转变

改变以往园区党建工作单凭“两新”组织党员兼职开展,系统性、有效性和持续性难以保障的做法,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园区党建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抓好“两支队伍”。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两支队伍”的建设和配备。严格按照标准选优配强园区和企业党组织书记,推动园区业主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党组织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双向进入”。二是提高工作待遇。将园区专职党建组织员纳入财政保障,参照社区专职人员发放工资待遇;进一步提高“两新”组织兼职党务干部工作补贴标准,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的补贴分别提高到500元/月、300元/月、200元/月。三是加强工作培训。建立全区园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组织员分级轮训制度。

抓组织设置科学化,组建模式和工作基础由单一松散向多元稳固转变

推动以园区为单元抓组织建设,解决党组织基础不牢、“边建边散”的问题,以“党带群促、各方共建”为原则抓提升,夯实了园区党组织组建基础。一是抓好“两个覆盖”。全区125家规模以上产业园区中,有52家成立了统管型党组织,其他73家园区也通过企业单独建支、零散党员纳入管理等方式,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二是推进党群共建。在园区同步成立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群团组织负责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党群工作实现共同谋划、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群团组织的作用,支持群团组织按各自章程开展群众工作和群团活动。三是深化“结对共建”。为了加强园区党组织建设,组织区和街道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与园区和园区内“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在园区开展“六访六问六帮”活动,通过到访、座谈、联谊等形式,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

抓党员教育多样化,活动方式由“外部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

针对“两新”组织党员特点,积极创新平台,灵活方式,把“我想给什么”和“你想要什么”有机结合,确保党员教育的实效开展。一是规范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与“党日”活动相结合。根据非公领域党员实际和企业生产需要,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二是探索智慧党建。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党员教育新模式,广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建成了一批集政策宣传、党员教育、业务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e站,增强教育工作实效性。三是开展“菜单式”送学。在园区成立了区委党校分教点,实施“菜单式选教”。四是提升志愿服务。在园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

抓作用发挥规范化,工作内容由简单无序向系统有序转变

立足发挥园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实现党建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一是双培双推提升地位。2008年以来,我们在生产经营管理能手和企业中高层骨干中发展党员,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地位,搭建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平台。二是激励关爱凝聚力量。区委开展“三个100”行动,即设立100万元“两新组织党员成才激励基金”、设立100万元“两新组织困难党员关爱基金”和开展“100名外来建设者困难党员”慰问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先锋模范促进生产。广泛开展各类岗位劳动竞赛、技术攻关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党员、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四是优化服务引领发展。在园区设置劳资关系调解室、法律服务站、员工诉求代理中心、心理调解室等,协调解决各类纠纷,引领和谐劳动关系。

通过“六化型”园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促进了全区非公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增强了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力。

(作者为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 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人民日报》,2014年3月1日。

责编/高骊 美编/于珊

下载县农村产业党建“四化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农村产业党建“四化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产业优势 突出“四化”建设(5篇)

    立足产业优势 突出“四化”建设 ----我县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跨越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为抓手,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

    城中村党建模式

    城中村改造中“四落实”党建工作新模式初探———记党建工作在兴隆片区改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随着兴隆片区改造工作的启动,兴隆街道党工委把城中村改造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

    黑河队“四化模式”破解一体化难题

    黑河队“四化模式”破解一体化难题为破解 “入户难、配合差、易反复”等困局,黑河调查队提出“四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一体化记账工作,以昂扬向上的激情,加速推......

    靖西县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 靖西县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2012-03-28 14:57阅读:5833次作者:靖 织编辑:万姿来源:百色新闻网--右江日报靖西......

    如何落实社区党建“三有四化”

    社区党建“三有四化”,简单地说,就是社区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组织设置规范化、党员活动经常化、工作运行制度化、党建格局区域化。具体内容和要求,区委文件里都......

    如何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四化”问题?

    如何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四化”问题? 去年十月,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四个坚持”,定义了“六个力量”。习总......

    如何做好基层党建的“四化”建设

    如何做好基层党建的“四化”建设 基层党建“四化”即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有助于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因此,基层党......

    产业定位3+1模式

    产业定位3+1模式来源: 天津网-数字报刊关键字:科技商务区;陈塘;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综合体;产业定位作者:杨翔 云2011-05-06 07:16 日前,记者从河西区相关部门了解到,陈塘科技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