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因预防对降低脑出血患者继发性感染的效果分析.
病因预防对降低脑出血患者继发性感染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降低脑出血患者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对照组70例脑出血患者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及原因采用回顾性分析并制定护理防控措施,应用于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对继发性感染发生原因的护理防控措施明显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感染;病因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secondary infection.Method To analyze retrospectivly the control group of 70 case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secondary infection ,then formulate the ca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used in study group.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secondary infec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secondary inf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secondary infection.【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Secondary infection;Causal prophylaxis
脑出血是脑内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出血发病急、病死率高,是内科系统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对适应证患者行经颅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可及时有效降低颅内压、降低死亡率。但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发生并发症后预后凶险。继发性感染是脑出血的主要致命性的并发症之一。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加强对脑出血的患者继发性感染的防范,明光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70例脑出血患者的继发感染率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感染原因制定护理防控措施,应用于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86例脑出血患者,其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1±6.7)岁;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8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59.2±8.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上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156例患者均经脑部CT扫描确诊,入院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感染指征。
1.2 方法 对照组一直沿用常规护理,对继发感染率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感染原因制定护理防控措施。研究组采用防控继发性感染的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
1.3 判定标准 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体温及症状变化,对体温超过37.5℃及出现咳嗽、痰多及尿液、脑室引流液等发生变化者立即予血常规、尿常规、胸透及尿培养、大便培养、引流液培养检查。无特殊症状者,住院时间超过1周也予上述基本项目筛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②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部触痛、肾区叩击痛,并有尿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结合尿培养。肠道感染标准:符合下列之一即可确诊。①急性腹泻,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②急性腹泻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③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两天,或一天水泻5次以上;④大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脑室引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引流液由清变浊,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引流液送检后查出病原体。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资料进行χ2 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继发性感染分别为: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引流感染。经统计学处理,2组继发性感染发生总数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 35.29,P<0.01),其中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 10.89,12.16,P<0.01),肠道感染、引流感染的发生数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采用防控继发性感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降低了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讨论
3.1 脑出血患者继发性感染的因素 研究组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继发性感染的首位因素是肺源性感染,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再次为肠道感染。其继发性感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患者发病年龄较大,机体抵抗力较低;②与意识障碍、呕吐有关;③与有创性操作与侵入性治疗有关;④出血量大、病情重者感染发病率高。
3.1.1 肺部感染是主要原因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患者年龄较大,肺顺应性下降,肺泡通透性增高,呼吸功能不健全;②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早期易发生肺水肿;③由于意识不清,吞咽障碍及颅内高压引起呕吐,造成患者误吸;④大多数患者意识不清时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舌后坠堵住咽部,鼻腔分泌物反积于喉部,患者随时有误吸的危险;再者脱水剂应用致体液减少,痰液黏稠。诸上原因均可造成痰液不易咳出,积存于气道和肺泡内,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3.1.2 泌尿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留置导尿管,可能引起尿道黏膜损伤,造成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如患者同时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使机体抗炎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
3.1.3 其他因素 此外抗生素滥用、侵入性操作时的无菌技术不严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不良、空气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污染也是导致继发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临床上屡见不鲜,无菌技术原则的坚持与保持患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可控制院内感染率的发生。研究组的1例引流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就分别是因颅骨钻孔在普通病房操作无菌技术不严导致金葡菌感染和3名患者同住监护室1人留置导尿霉菌感染后经医务人员交叉传染他人的结果。
3.2 脑出血的继发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征象 及时采取预防与护理措施控制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是脑出血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继发性感染的好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病因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3.2.1 患者取正确卧位,严防误吸误咽 脑出血昏迷时易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又常会导致呕吐物、口咽分泌物误吸。①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稍垫高15°~20°偏向一侧,口角的位置放低,以利于分泌物引流。②清醒患者进食时,取半卧位或坐位,嘱病人不要说话,以免引起误吸。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④吞咽障碍或意识不清者,早期予静脉补液,禁食。发病后3~4 d给鼻饲,待意识恢复后,吞咽障碍消除时再改用口饲,从浓流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⑤鼻饲时事先确认胃管在胃内,同时注意鼻饲的温度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后短时间内不搬动患者,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发生吸入性肺炎。
3.2.2 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痰液排出 ①应随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做好氧气管道护理。②定时反复左右翻身拍背,每次5~6 min,以助痰液排出。神志清醒者鼓励其深呼吸后自己将痰咳出,同时观察痰的颜色和性质。③雾化吸入每日2次或每4小时1次,用生理盐水10 mL+庆大霉素8u+糜蛋白酶10 mg。④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易行的方法。昏迷患者要定时用吸痰器吸痰,每次吸痰时,要更换导管,吸痰时间和深度要适宜,每次不超过10~15 s,部位要准确,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呕吐。⑤有呼吸道阻塞者应考虑气管插管,必要进气管切开并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3.2.3 加强泌尿道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脑出血患者由于中枢神经受到抑制,对刺激反应不敏感,易造成尿潴留或尿失禁。护理时应注意每日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对尿潴留的患者应采取压迫膀胱底部或诱导排尿,无效时再行导尿术。需留置导尿管者,选用气囊导尿管,严格按无菌操作每日用0.05%结合碘擦洗会阴2~3次,用生理盐水250 mL冲洗膀胱两次,每4小时开放一次,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以减少泌尿系感染机会。
3.2.4 严格执行院感控制相关规定,避免院内感染机会发生 ①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二重感染。对发生感染者应做血培养或分泌物、排泄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②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行技术操作或更换各种管道、倾倒引流液、尿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引流管、接尿管位置严格控制保持在规定的平面下,防止逆行感染。③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基础护理时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并注意手卫生,发生院感群发事件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院感控制部门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加强监控。④患者的病房物体表面、床单元、室内空气要定期彻底消毒并于日常保持清洁状态,污染后及时消毒或更换。⑤严格氧气管道、雾化器、呼吸机等管道护理,必须一人一用每日消毒,干燥保存。⑥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先兆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分泌物、引流物、排泄物、皮肤、黏膜的变化。体温增高者要除外吸收热、中枢高热、脱水热。感染常发生在呼吸道、泌尿道、口腔及皮肤、黏膜等部位。如患者体温逐渐升高,伴有呼吸、心率增快,或引流物、分泌物、排泄物、皮肤、黏膜等发生变化,血检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比例增加,应警惕继发性感染的发生,要尽早发现病灶,给予抗感染治疗。脑出血继发性感染是脑出血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降低脑出血继发性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就必须分析诱发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病因预防。本文通过对70例脑出血患者的继发性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在临床上对研究组进行护理措施改进,使在院脑出血患者的继发感染率明显下降,为临床成功救治脑出血患者降低致死与致残率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张小来,李君,马淑贤.内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366-372.()
第二篇: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
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500例腹部手术产妇,依据是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各12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53
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护理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方面,而是更加全面的、完整的、细节性的护理工作逐渐得到开展[1,2]。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现对本院收治的进行手术的2500例产妇进行观察分析,拟探讨优质护理对术中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源市龙川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2014年1月~2015年1月2500例腹部手术产妇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各125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6.1±5.4)岁,体质量指数(BMI)20~24 kg/m2,平均BMI(21.6±1.1)kg/m2;麻醉风险评分(ASA)Ⅰ级650例,Ⅱ级600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7.7±5.9)岁,BMI 20~25 kg/m2,平均BMI(20.7±1.2)kg/m2;ASAⅠ级710例,Ⅱ级540例。两组腹部手术均为剖宫产手术。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有效的配合和出院指导[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措施,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加强产妇术前心理指导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缓解产妇的负性心理情绪,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②术中护理:腹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要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手术方式,同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提供舒适性护理配合和人性的护理措施,进而能够更好的完成手术[4]。③术后护理:主要是加强产妇术后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提高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加强生活、饮食习惯的指导,做好腹部手术产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小结
手术属于应激源,会引起产妇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剧烈的应激性反应,从而对产妇的神经、循环、内分泌系统等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进而对产妇的手术、麻醉造成不良影响。优质护理是一种以现代护理价值观作为指导,以产妇为中心,以手术室护理程序作为框架,针对手术产妇术前、术中、术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结合社会、精神、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制定的一种护理措施[5]。优质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阅读产妇的病历,护理人员可以充分的掌握产妇的个人特点,了解围手术期产妇可能潜在的风险性事件,为产妇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优质护理还可以向产妇提供手术、麻醉和护理方面的各项信息,提高了产妇对于手术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了产妇的手术应激能力[6,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张兰梅,任杰平.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3,27(7):2237-2238.[2] 陈美琴,潘慧英.术前个体化护理访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42-144.[3] 魏革,胡玲,祝发梅.手术产妇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4] 杨继兰,王风云.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吉林医学,2015,36(15):3381-3382.[5] 张春兰,莫佩妙.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11,32(1):159-160.[6] 张培华.92例普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96-97.[7] 吕芳.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23):128-129.[收稿日期:2015-09-25]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
果分析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医院感染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一个日益关注的卫生问题。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组成,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推迟伤口愈合,同时也会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骨科手术较为特殊,一般在术中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接触到外界材料的机会增大,容易引发切口感染,且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引言
目前临床上对骨科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仍属骨科无菌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防治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资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在(42.1±3.5)岁,所有患者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经过临床确诊为手术切口感染,对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消毒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有脓性分泌物。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③切口裂开,有弄下分泌物流出,切口深处穿刺有脓液。④切口抽出的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为阳性。满足①③④中的任意一项则诊断为切口感染,单独符合②不可进行诊断。
3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几点:(1)手术环境的影响。对于急诊手术与手术地点,都可以归因于手术环境一类,由于急诊的时间仓促与手术室的功能性较为综合,术前准备往往不充分,会产生感染情况;(2)手术环境中,除菌的低标准,使得空气污染中外源性细菌易于繁殖并在切口处容易种植。手术前与手术后加强人为的除菌隔离,也能有效的控制空气污染;(3)手术部位因素。由于腰髋部以下手术的切口深、操作多、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切口感染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4)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时间的手术,切口暴露的实践越长,对于感染的概率就越高;(5)接台手术因素。由于医院手术室资源较为紧缺,连台手术较为常见,因此对于接台手术,中间对于细菌的消毒与空气的更换,就不能做到完全彻底,对于细菌的杀除也很难达标。
4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4.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的手术局部或是全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详细的手术部位及区域,对患者的皮肤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发生术后感染。
4.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和放置要严格,注意要避免手术时污染。
4.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要尽可能清理掉衣外的细菌,使手术室内尽可能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是参观者也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让参观者尽可能避免在室内来回走动,禁止参观者或其他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4.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医护人员们有必要在患者手术之前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交代好患者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并给予他们信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缩短手术时间。主治医师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从而高效且快速的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5结果
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对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病原菌株15例,其中包括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
6讨论
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会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若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复发率与死亡率等的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因为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过程就会存在差异,引发手术切口感染。另外,手术患者病情程度、手术方法与手术准备等因素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造成影响,而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手术各个环节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加强皮肤的清洁、消毒、保护等,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多种因素均能影响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及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等,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只有细致有效的全面护理,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从而提高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利,陆恩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对策[J].中国药业,2016,25(17).[2]李军.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3]张霞.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3(9).
第四篇: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探讨
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样选择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提升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手术室感染;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56-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各类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侵入性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其中预防手术室感染是防控医院感染中的关键与重点。手术室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就医的时间内所致的感染,而入院前所潜伏或携带的感染不包括在院内感染之中。据有关调查表明,易感体质、身体抵抗力弱、药物作用、医院环境污染及病房缺陷、在医期间交互感染等因素均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1]。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相关措施,严格细致的检查每个护理操作环节,避免感染在院内的出现与扩散。为保障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感染,我院在手术各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样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3~71岁,平均46.2±5.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15例,妇科手术9例,其它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2~73岁,平均45.8±6.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8例,其它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即基础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制度管理:认真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认真落实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加强隔离消毒制度,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同时加强执行与监督制度。②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认真按照护理流程及查对制度进行操作,提升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与观念。③加强基础护理措施:术前术后给予空气消毒,保持清洁。每日通过消毒剂湿式打扫地面及擦拭物体表面,将无菌物品放置于专用位置,并定期消毒清洁。放置、使用灭菌物品时应注意检查其完整性及化学胶带指标色彩,若有可疑情况不应作为无菌包应用,术前及术后应及时对器械进行全面消毒。强化对手术器材及物品的灭菌消毒管理,确保无菌合格率达到100%,通过高压蒸汽进行灭菌,特异性感染及感染用品应以“消-洗-消”为原则进行双消毒处理。重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配合防控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④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强化人员管理,医护人员及所有患者须更换手术服及患者服,非相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术前对患者病情给予细致掌握,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有效咳嗽、深呼吸、拍背等)以及术前准备工作(备皮、清洁卫生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此提升免疫能力,避免感染发生,加速切口的愈合速度。术中应注意保暖,注重无菌操作意识,以此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术中应降低空气中细菌落入切口的数量[2],传递器械时应注意动作幅度,术后更换约束带、被罩、床单,开窗换气,及时处理术后污物,同时定期对患者切口给予检查及处理,避免感染加重。术后应对各类型管道给予妥善固定与认真标注,保证管理的畅通,做好失禁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并遵医嘱加强饮食指导,以此提升免疫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率(%)表示,两组间对比以x?检验,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危重患者以及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的成功率与完整性。手术室感染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患者自身衣物或携带感染所致的污染常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3]。因此,加强各项消毒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出现是护理工作的关键,这既能够保障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又能够有效减少医疗风险。
我院对手术室进行了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这对防控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手术室感染的护理干预是从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拓展而来,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护理干预前合理改善手术环境,保持空气新鲜有利于减少感染出现的几率,在感染性手术后采取正确及时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的传播与感染。在本次护理实践中,笔者观察到,消毒洗手是常见的护理步骤,但部分护理人员常因消毒意识缺失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引发感染。因此,手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应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需要时可戴一次性手套,注意两手高于肘部,防止污染。
总之,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9):325.[2]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99-101.[3]马剑.手术室感染的防控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4):12-13.
第五篇: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评价
李延翠
1杨瑞霞1
郑光明2
(1,2 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市,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合并肺部感染的例数为3例,感染发生率为10%;而实验组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病人1例,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实验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5、5和0例,进行卡方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强化型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的预防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效果评价
Enhanc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Investigate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fter lung infection care measure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chances of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patients.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 to hospital in 2013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admitted to 60 cases in December for the study,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1 第一作者:李延翠(1971年02月—),女,本科,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2 通讯作者:郑光明(1962年03月—),男,本科,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measures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based care measures, 2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three case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0%;while the experimental combination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occurred in 1 case,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hig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control group of 30 patients, patient care job satisfaction is 100%;experimental group of 30 patients,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general and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25.5 and 0 , chi-square test, P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 Enhanced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ung infection, to improve the chances of survival of patient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in addition,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Keywor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Lung infection;Evaluatio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Document code : Article ID:
前言
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定: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1]。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易发生脑疝危及生命[2]。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常见且病死率高,临床上强化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性命的关键,本研究主要探讨强户型护理措施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7~67,患者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 实验组 例数 30
性别(例)男 14
女 16
年龄(岁)46.5
损伤原因(例)
车祸 15
坠落伤 6
打击伤 9 对照组 30 18 12 47.2 17 4 9 1.2一般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EXCEL2007软件包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研究中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个组别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评价依据
研究中患者肺部感染判定依据为经CT扫描确诊。2结果
2.1两组患者感染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例数为3,感染发生率为10%;实验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
组 别 对照组 实验组 χ2 P
例数 30
感染例数 1
感染发生率(%)3.33 9.952 0.0304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2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照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实验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5、5和0例,进行卡方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0 0 对照组 30 25(83.33%)5(16.67%)实验组 30 χ2 p
30(100%)7.842 0.0328
0 10.962 0.02002 3讨论 3.1原因分析及效果评价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在交通事故中有很大比例的患者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中重型颅脑损伤比例又是极高的,国内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高达60%以上,而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的患者又高达20%以上[3],造成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很多,国内研究揭示主要有以下几种[4]: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侵入性操作等,免疫力下降及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都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去避免,所以本研究从临床护理入手,研究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患者的影响,我院实施的强化型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避免医源性感染为重点,效果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合并肺部感染的例数为3例,感染发生率为10%;而实验组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病人1例,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极大的影响。3.2强化型护理措施 3.2.1基础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床头30~45°为最佳,可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密切监测,包括呼吸频率、节奏及听诊肺部呼吸音等,以此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此外,还要定时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时对呼吸的参数进行相应调整,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5]。3.2.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研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药物使用均为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提供,根据试验结果再由临床医生与药师共同商议使用抗菌药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病程初期经验型治疗导致的覆盖面不足,还能避免因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感染[6]。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期间,还要对患者进行监测,避免感染的发生。3.2.3手卫生及无菌化操作规程的执行
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导致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疗及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医源性感染。我科为了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强化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按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手细菌进行培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前面已经提到,医务人员侵入性的操作也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为防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规程,避免一次性医疗物品的使用,尤其是护理人员对两位患者进行操作间,要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免洗型洗手液对手部进行消毒[7]。3.2.4饮食指导 患者免疫力低下也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原因,所以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选择时候要遵从合理膳食的准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国内研究显示[8],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鼻空肠管给与肠内营养对改善含着营养状况更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强化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吻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强化型护理措施强调医源性感染的避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通过这些措施的强化,才能从根源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文龙,周源,王双琴,等.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4:90-92.[2]张晓,朱巧云,毛青.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154-156.[3]杨绍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因素的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83-84.[4]季文英,项贤美,张青丽.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9(26):813-814.[5]冷敏娟.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109-109.[6]王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22-223.[7]王艳黎.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3,3(11):764-765.[8]李燕芬,郑再菊.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0,19(25):1758-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