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建桥学院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试行办法
上海建桥学院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试行办法
为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理顺学校和二级院系关系,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院系办学主体作用,调动办学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强化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更好地协调发展,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追求,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管理重心下移,责权利相结合。在明确院系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使院系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适度下放人、财、物管理权利,逐步实现责、权、利统一。
(二)质量效益相协调,促进科学发展。以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在实现办学目标的同时,努力开源节流,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促进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三)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院系的特点,区别制定目标责任,合理划拨办学经费,确保管理目标责任制稳妥开展,推动院系科学发展。
(四)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分级负责。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按照本办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促进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三、院系管理目标
院系将中长期发展规划分解到各年度,按照《上海建桥学院两级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和《上海建桥学院两级管理工作指南》,制定年度管理目标;设定管理目标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等。由教务处负责管理考核。
(二)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包括科研管理、科研成果及学科建设等。由科研处、学科办负责管理考核。
(三)学生工作:包括学生党团建设、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事务管理、就业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就业工作由就业办、其他工作由学生处负责管理考核。
(四)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党建、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绩效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由人事处负责管理考核。
(五)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包括实验室规划建设、实验室开放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管理等。由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管理考核。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开拓、管理、执行等。由对外交流办公室负责管理考核。
(七)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宣传信息、档案工作等。由校长办公室负责管理考核。
(八)工会工作。由学校工会负责管理考核。
四、经费的核定
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经费实行动态总额包干。院系包干的预算内经费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教学业务经费。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差旅费、校企合作及学术活动费、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费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费、教学办公和行政设备费、接待就餐费。
(二)学生活动经费。
(三)专项经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教学高地建设经费等。
(四)其他经费。
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一)学校财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院系不设置二级财务机构,财务处分别为院系设立账户,核算经费的收支业务。
(二)包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凡是按照生均定额划拨到院系的经费,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六、目标管理任务书的签订
(一)自拟。院系于每年9月上旬初步拟定本学年度本单位的目标管理任务书。
(二)审核。职能部门于每年9月中旬审核目标管理任务书,各院系根据审核意见修正和完善目标管理任务书。
(三)审定。校领导于每年9月下旬审定目标管理任务书。
(四)签定。每年9月底,学校校长和学院院长(系主任)签订目标管理任务书。
七、监督管理
(一)院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二)职能部门履行工作职责,代表学校负责对院(系)办学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院系目标管理实行院长(系主任)负责制,院长(系主任)是院系目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管理决策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大问题的决策须经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并自觉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接受教职工的监督。
八、考核(一)考核原则
1.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2.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3.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二)考核方式
学校负责对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院系负责对本单位教职工考核。
(三)考核标准
学校依据《上海建桥学院两级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对院系工作进行考核。
(四)考核时间
每学年考核一次,于每年的7月初进行。
(五)考核程序
1.自评。院系按照目标管理任务书,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对照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逐条检查、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写出自评报告及提供相关材料。
2.考评。各分管的职能部门加强与院系沟通,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核对相关资料及现场察看等方式,对院系自评报告及提供的材料逐项核实,依据客观数据和事实,评定考核分数、提出考核意见。
3.汇总。各部门负责的考核结果由校办汇总后,报校长办公会。4.审定。校长办公会审定考核结果。5.反馈。学校向被考核院系通报考核情况。
(六)考核评分及等第
1.管理目标分项设定考核分数,考核总分为各管理目标考核得分之和。2.按照考核总得分多少及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得奖等第,一共分优、良、中、差四级。
3.评优准入条件按照《上海建桥学院两级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说明执行。4.对各管理目标考核分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依照学校工作重点适当调整。
九、奖励
(一)学校正式发文表彰获奖院系。
(二)学校以学年为单位按照教职工考核的等第及比例(优秀的人数占考核人数的百分之十,良好的人数占考核人数的百分之二十)确定奖励基数,乘以奖励系数后确定奖励额度,由院系确定分配方案,报人事处备案,由财务处核发。
奖励额度=(考核人数×10%×4000元+考核人数×20%×1600元)×奖励系数。
(三)奖励系数: 管理目标考核“优”的奖励系数为2; 管理目标考核“良”的奖励系数为1.5; 管理目标考核“中”的奖励系数为1; 管理目标考核“差”的奖励系数为0。
(四)目标考核等第为“差”的院系,应该找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连续两个学年度考核等第为“差”的,解聘院长(系主任)。
(五)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根据事故情节及损失程度,除扣发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费用外,情节严重的将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者予以适当处分。
十、其他
(一)基础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制问题。学校将根据改革进展,逐步推出基础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办法,以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目标责任制管理问题。职能部门对分管目标有解释、指导、服务、考核、评价等权力与责任,要与时俱进,每年负责修订、完善目标任务书及考核指标,以强化目标管理的科学性与激励性。
(三)配套制度建设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疏理、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之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相适应,以推动二级管理顺利进行。
(四)目标任务的时效问题。目标任务书每学年签定,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内院系负责人的更替,不影响目标任务的实施,学校酌情考虑对负责人个人的考核与奖惩。
(五)本办法自校长办公会审定后发布施行。
上海建桥学院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试行办法 为了推进学校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努力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学校决定在院系试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在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全面实行目标管理。现根据学校有关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运行机制的优势,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坚持“人员精干、职责分明、合理流动、勇于创新”的原则,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目标管理体系
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的目标管理体系,由“职能目标、共性目标、创新目标和控制目标”四部分构成:
(一)职能目标: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围绕本部门主要职责,依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职能目标的制定,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统一、相适应,要突出工作重点,以关键性指标带动面上工作。
(二)共性目标:由日常管理工作行为构成,包括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敬业精神等。
(三)创新目标:在完成职能目标任务中,通过改革或改进工作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措施并取得实际效果(包括获得各种奖励、科研成果等)。
(四)控制目标: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事故、投诉等。
三、目标管理实施
(一)学校领导于每年10月中旬,与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签订《上海建桥学院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任务书》(以下简称《目标管理任务书》)。
(二)《目标管理任务书》由职能部门、直属单位拟定,经主管校长审核后,报校考核领导小组审定,作为学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
(三)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的目标确定后,要按照组织层次结构,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本部门的各个岗位,作为本部门个人学年度考核、奖惩的依据,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四、目标管理考核
(一)考核原则
1.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2.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3.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二)考核方式
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学校负责考核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学年度考核工作。
(三)考核标准
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分别按“职能目标、共性目标、创新目标、控制目标”进行,“职能目标和共性目标”考核总分为100分,“创新目标和控制目标”为附加分。
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总分=职能目标分(70%)+共性目标分(30%)+创新目标分-控制目标分。
1.职能目标考核采用部门负责人学年度书面述职的方式进行。职能目标考核结果为:圆满完成、完成、基本完成、尚未完成;职能目标考核结果处理,同时根据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采取加权处理。
2.共性目标考核采用学年度工作满意度测评的方式进行。
3.创新目标考核根据创新点实行加分,每项创新加1—5分,多项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4.控制目标的考核实行扣分制,根据部门发生问题的轻重程度,每项问题扣1-5分。
(四)考核程序
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的考核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
1.单位总结自评。在每学年度工作结束前,各部门在本单位个人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单位的学年度工作总结和自评,形成书面材料报学校考核领导小组。2.学年度述职。校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召开目标管理考核会议,各部门负责人结合学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学年度工作报告,同时,进行学年度目标管理测评。
3.满意度测评。由校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服务的内容,在全校师生员工中进行各部门工作满意度的测评。
(五)考核等级和奖惩
1.考核结果分四个等级:优、良、中、差。
2.对目标管理考核为“优”的单位,由学校予以通报表彰,并按考核等级计发目标管理责任制奖金(奖金额度另定)。
3.对目标管理考核为“差”的单位,由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免发目标管理责任制奖金,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确定为不称职等次。连续两年被评为“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4.各部门依据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对学校发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奖金实行内部差额发放。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免发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奖金: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年度内受到党、政纪处分;病事假累计超过6个月。
五、考核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的考核工作。考核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工作办公室。
六、其他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深化改革。要积极处理好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之间的关系,按照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建立起高效、科学的决策、服务系统,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第二篇:上海建桥学院财务管理制度
上海建桥学院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上海建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经济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学院内部财务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各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财务管理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方针,正确处理资金供给与学院发展需要的关系,财务监管和财务运行效率的关系。
第三条 学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编制学院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科学配置学院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经济秩序,如实反映学院财务状况,对学院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
第四条 学院实行“统一领导、预算管理、收支分离、严禁坐支”的财务管理体制。即在学院董事会统一领导下,日常办学资金由学院自主管理。
第五条 学院财务工作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院长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学院日常办学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 学院单独设置财务账表,在学院院长的主持下统一管理学院的各项财务工作。
第七条 学院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由建桥集团统一管理;学院对违反有关规章或不称职的财务人员可建议建桥集团公司撤换。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八条 学院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财务收支预算。
学院必须在预算开始前编制预算,预算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按照学执行。
第九条 预算编制原则: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第十条 预算编制方法: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由各系、部门先行编制,然后由院长办公室进行汇总。
(一)收入预算:收入预算包括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及其它活动所获得的财政补助收入、提供服务收入、销售商品收入和其他收入。
(二)支出预算:
1、人员经费支出预算编制:按经董事会批准的学院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定的标准编制人员经费支出预算。
2、教学业务费预算编制:按 “ 条块结合、统一定额 ” 的原则进行安排,根据各系部承担学院教学任务及学生类别和人数,按定额标准安排预算支出。
3、行政经费预算的编制:公用经费如水、电、汽等公用支出按往年支出情况和本增减因素进行编制。
4、专项经费预算的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对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基础设施
改造等专项需求,提出专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由学院根据当年财力分轻重缓急进行安排。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和审批:学院收支计划及财务预算由主管副院长主持编制,院长审核签字后报董事会核准。
第十二条 预算调整:学院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不予调整,如果计划有较大调整,对收支预算影响较大,确需调整,报请董事会审批和调整预算。
第四章收入管理
第十三条 收入是指学院开展教学、培训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第十四条 学院收入包括提供服务收入(学费、培训费、其他教学收入、科研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销售商品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
(一)提供服务收入,即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
1、教学服务收入:指学院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单位或学生个人收取的学费、培训费和其他教学收入。
2、科研服务收入:指学院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承接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
(二)财政补助收入,即学院因政府拨款或政府机构给予的补助而取得的各类收入。
1、科研经费拨款,即学校从有关主管部门取得的科学研究经费,包括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等。
2、其他经费拨款,即学院取得的上述拨款以外的事业经费。
(三)销售商品收入,即学院在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以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投资收益,即学院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净损益。
(五)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
第十五条 院内各系、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学院有关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各种活动,需要收费的必须事先向学院提出申请,经物价部门批准后,方可组织收费,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收费;学院各项收入应由财会人员或经财务处授权的人员收取。
第十六条 学院收费应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并按国家批准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印制和购买票据。
第十七条 学院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预算,在学院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前提下,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经费分配后,在核定的指标内安排支出,不允许坐收坐支。
第五章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支出是指学院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第十九条 学院支出包括: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一)业务活动成本,即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业务活动成本按其用途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
1、教学支出是指学院各教学单位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支出。
2、科研支出是指学院为完成所承担科研业务发生在科研过程中的支出。
3、业务辅助支出是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部门为支持教学、4、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学院党政管理部门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支出。
5、学生事务支出是指学院在教学业务以外,直接用于学生事务性的各类费用支出,包括奖贷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和学生活动费等。
6、福利保障支出是指学院用于教职工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离退休人员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类费用支出。
(二)管理费用,即学院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为组织各管理学院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董事会经费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费、及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等。
第二十条 学院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应当与收入配比。第二十一条 学院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报表。
第二十二条 学院要加强对外支出管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列支,不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对经费使用预算管理、预算标准要本着勤俭节约原则科学合理制定。
第二十三条 学院支出范围、标准报董事会备案。
第六章事业结余及其分配
第二十四条 事业结余是指决算收入与决算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第二十五条 学院预算结余的分配由学院董事会安排,分配方案在院董事会上制定和实施。
第七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六条 资产是指学院占有或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管理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二十七条 学院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二十八条 流动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是指一年之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存货(材料、燃料、消耗物资、低值易耗品)等。
(一)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学院及各独立核算单位要建立健全现金和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条例》和《银行结算办法》办理现金及各种存款的结算。
1、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除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外,院内各系、部门一律不得在金融机构开设银行结算账户。
2、银行账户的设立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二)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的管理
1、应收及暂付款是学院应收未收、暂时垫付或预付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而形成的停留在结算过程中的资金。
2、财务部门按规定对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及时清理、收回和结清。对违反规定的,财务部门可从个人工资中催扣。
(三)存货的管理: 存货是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种材料、消耗物资、低值易耗品等。学院物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存货的采购、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有关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存货的盘盈、盘亏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十九条 学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现金和各种存货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应收及暂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清算,不得长期挂账,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核实。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单价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拥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学院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和建筑物、电子电器设备、机电设备、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设备、文印及通讯设备、家具教具、文体器材设备、图书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学院应根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
(一)固定资产的购置:设备的购置,要有经学院批准的购置计划和资金来源,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应有论证报告。
(二)财务办公室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分类账,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三)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对全院固定资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报分管院领导及学院财务总监批准后才能报废或转让。
第三十一条 学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
第三十二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学院无形资产的购入、转让要严格审批程序,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所有无形资产收入、支出要由学院财务办公室统一管理和核算。
第三十三条 对外投资的管理:对外投资是指学院以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第八章负债管理
第三十四条 负债是指学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第三十五条 学院负债包括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交税金等。
第三十六条 借入款是学院向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借贷资金。未经学院批准,校内任何单位不得向金融机构借款。
第三十七条 应付及暂存款是学院在日常结算过程中,因未及时与其他单位结清有关债务而形成的负债。学院各单位及财务部门应加强应付及暂存款的管理,及时清理,按时结算。
第三十八条 学院应当按不同性质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三十九条 学院按照有关国家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营业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第九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四十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学院一定时期财务状况总结性的书面文件。学院应当向投资人及其他有关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四十一条 学院报送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资金情况表。第四十二条 学院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应当按照规定和要求,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第四十三条 财务监督是贯彻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学院必须接受
上级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
第四十四条 学院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建立审计制度等内容。
第四十五条 学院财务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其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财经法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第十章附 则
第四十六条本制度适合于上海建桥学院。
第四十七条 本制度由学院财务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上 海 建 桥 学 院 二○○六年九月二日
第三篇:上海建桥学院实习工作条例
上海建桥学院实习工作条例
沪建院教[2008]18号
实习教学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实习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条实习目的是: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社会或实习场所的一般情况,增加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
2.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3.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知识。
第二章实习计划和实习指导书
第二条根据培养计划要求,实习计划由教研室制订。有关教研室应在每学期放假前一个月填报下个学期的实习计划安排表,经系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审定。各专业应按审定后的实习计划执行。
第三条在执行实习计划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实习时间,变动实习地点,须书面说明原因,经系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审批备案。
第四条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必须在学期放假前将下学期实习教学任务通知书下达给相关系,由系落实指导教师。
第五条实习指导书是组织和检查实习的主要文件和依据。教研室应根据实习大纲,认真编写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实习内容;
3.学习方式和时间分配;
4.实习期间的现场教学和跟班劳动安排;
5.实习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等。
第六条在学生实习开始前,教研室应督促指导教师提前前往实习单位,深入了解现场情况,熟悉工作任务,结合实习场所的具体条件,会同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指导、组织管理、日程安排、安全保密、组织纪律等。
第三章实习场所和实习方法
第七条选择实习场所应满足实习指导书要求并力求相对稳定,提倡和鼓励各专业与选定的实习单位长期挂钩,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实习基地。选择实习场所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专业基本对口,能满足实习指导书的要求;
2.生产比较正常,技术、管理比较先进,对学生实习比较重视;
3.便于安排师生食宿;
4.就地就近,相对稳定。
第八条实习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实习场所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既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安排,也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当)分散进行。考虑到目前学生外出实习难于动手的实际,还可以采取校内外相结合进行实习的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实习,都要满足实习指导书要求,保证实习质量。对于分散进行实习的,各系、教研室尤其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习要求,决不能放任自流。
第九条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由系统一安排。分散实习的,在安排时应根据上述原则,由教研室自行联系落实,报系备案。
第四章实习指导教师
第十条实习带队教师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实际较为熟悉,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讲师以上教师担任。对于初次承担指导实习任务的教师,教研室应指定专人进行帮助。为了保证实习指导质量,刚毕业任教的本科生、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教师的人数应按25-30人/位的比例配备。
第十一条教研室必须在每学期放假前一个月安排落实下学期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要随意更换。因特殊原因非更换不可者,须经教研室申述理由,系主任签字方可。
第十二条指导教师的职责
1.实习前要提前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和熟悉情况,会同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实习实施计划,作好一切准备。
2.组织实施并检查学生完成实习的情况,与实习单位配合,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3.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学和参观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实习,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
5.定期向实习单位领导汇报实习情况,争取厂方的指导和帮助,注意搞好厂校关系。
6.检查实习纪律执行情况,及时处理违纪问题。
7.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负责组织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工作。
8.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工作总结并向院系汇报。
第十三条学生在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或犯有其它错误时,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带队教师应及时进行妥善处理,直至停止其实习,并立即向院系报告。
第五章实习的组织领导
第十四条实习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全校实习工作,由主管教学的校长领导,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全校实习的组织管理。各院系是直接组织和实施实习的单位,由分管教学的系主任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实习工作的落实情况,组织并管理本系学生的实习工作。
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职责
1.审定各系制订的实习计划安排;
2.下达实习教学任务,检查各系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3.协调实习中的有关问题;
4.检查实习质量,总结实习工作,组织实习经验交流等。
二、系部职责
1.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制订实习计划;
2.会同专业教研室联系落实实习场所;
3.审定实习指导教师;
4.检查实习准备工作和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5.实习前进行组织动员工作;
6.检查实习质量,实习结束后,组织系部内实习经验交流会。
三、教研室职责
1.填报实习计划安排表;
2.负责编写实习指导书;
3.选定实习场所;
4.选派实习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并考核他们的工作;
5.作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参加实习的检查和总结工作。
第十五条各系要在实习前进行思想动员,交待注意事项,并针对本次实习的特点,进行实习态度和实习纪律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第六章对学生的要求
第十六条实习中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各点:
1.服从带队教师的安排和指导。
2.应按实习指导书、实习实施计划的要求和规定,严肃认真地完成实习任务;要重视向实际学习,记好实习笔记,按时完成实习思考题或作业,写好实习报告并参加考核。
3.尊重工人、技术人员的劳动,虚心向他们学习,主动协助工厂或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4.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不得迟到、早退或溜岗。有事须向带队教师请假,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队。
5.实习期间不得参与同实习任务无关的工作。
6.遵守实习的生活作息制度和纪律规定;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七章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第十七条按实习指导书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后方可参加实习考核。考核时各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口试、笔试或两者结合均可。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劳动态度、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及实习笔记、报告等。
第十八条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评分标准如下:
90-100分: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指导书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在考核时能比较圆满地回答问题,并有某些独到见解。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80-89分: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指导书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考核时能比较圆满地回答问题。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70-79分:达到实习指导书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在考核时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学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60-69分:实习态度端正,完成了实习的主要任务,达到实习指导书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够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考核中能回答主要问题。实习中虽有一般违纪行为但能深刻认识,及时改正。
<60分: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以不及格论。
1.未达到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马虎潦草,或内容有明显错误;考核时不能回答出主要问题或有原则性错误;
2.未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实习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者;
3.实习中有违纪行为,教育不改,或有严重违纪行为者。
第十九条实习期间因故请假(或无故缺席)时间超过全部实习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者,应令其补足或重新实习。否则,其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违纪者补做实习期间的费用,一律由学生个人自理。
未补实习或补做实习仍不及格者,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实习工作总结
第二十条实习结束时,各系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回校后一周内将总结报告交实践教学管理中心。
第九章其他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二条本条例由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2008年11月制订)
第四篇:新形势下上海高校二级院系党建责任制建设
新形势下上海高校二级院系党建责任制建设
[摘 要]本文基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和上海率先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着眼于全面加强高校党建责任制建设,推动落实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优化完善相关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为实现学校中长期改革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关键词]上海高校;二级院系;党建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5-0044-0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加快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4年上海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在高校深化相关决策管理监督机制方面迈出新步伐。这些新形势,必将对上海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建责任制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也必然会给二级院系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带来深刻的变化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呈现目标越来越明确、要求越来越细致、执行越来越规范等趋势。这些新形势要求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只有牵住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才能更好推进高校党建新的伟大工程。
2014年11月,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在沪联合召开了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以推进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为契机,切实加快工作步伐,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创造更多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至此,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针对高校层面,上海市教委先后印发了《上海市属公办高等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上海市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各高校重点聚焦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以解决“高校如何办好教育”的问题。随即,上海各高校从内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组织人事制度、科学研究体制等方面对深化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2016年初,根据上海各高校的实践经验,上海市教委公布了40个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典型案例(2015年),以增强教育综合改革的溢出效应。可见,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在为上海高校党建工作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面对新形势,上海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
当前上海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然会给二级院系党组织带来思想认识、制度体系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一)思想认识的变化调整。新形势下,上海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工作由重教学科研向重立德树人变化调整。多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更偏向于教学和科研,尤其是处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二级院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立德”,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所谓“树人”,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也要求:“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尤其要关注‘回归育人本源’,只有促使各级各类教育回归育人本源,才能争创世界第一流的教育。”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面对新形势,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着力点,以高效有序的二级院系党建工作责任制为立德树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高校二级院系党建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014年,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必须肩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做到守土有责、负责、尽责,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贴近师生的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守好校园网络、课堂教学、报刊电视等宣传阵地,把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贯穿党建工作始终,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人。
(二)制度体系的变化调整。党建责任制关键在“责任”二字,只有明确责任,才能落实责任,甚至是追究责任。因此,上海高校二级院系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的制度体系。首先,明确责任。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一把手工程”,党组织书记是高校二级院系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副书记和委员在分管领域负直接领导责任,在此基础上,党委、总支、支部成员明确分工,根据层级逐级细化责任,直至每个成员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党建工作承担责任。其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要增强党组织和班子成员、以及党员个人抓党建工作的思想与行动自觉,以达到落实责任的目的。最后,对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到位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通过提出批评教育、限期整改、诫勉谈话、党纪处分等方式追究责任。
高校二级院系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考核评价工作是督促落实各项党建工作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载体。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和教育综合改革对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新要求,高校二级院系要不断完善科学规范、公正公平、简便可行的党建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使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对象、内容、程序、量化标准和考评结果等要素关联密切、环环相扣。并将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党组织成员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班子考核、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要把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把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的依据之一。
(三)管理方法的变化调整。以服务为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将成为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的主要管理方法。党的十八大针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也做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2014年5月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也要求“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这为新形势下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的管理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要以服务为中心,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建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工作局面。
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还要以量化党建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为抓手开展党建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党委抓党建的责任清单,量化到岗,细化到人,更好地用责任制传导压力,推动党委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动班子成员认真执行‘一岗双责’、落实好分管领域党建工作的责任。”因此,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要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通过明确标准、时限、数量等方式将具体的工作任务予以指标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目标要明确定性,给出精确的质量要求和效果要求,如以校园影响力、师生的认可度为标准评价考核党建工作,从而使党建工作由虚到实、由抽象到具体。
新形势下,要构建一个权责清晰、层级分明、责任到位的党建责任制体系,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必须从党委书记的履职与尽责、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组织构架的健全与优化、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基层党建的投入与保障、党建阵地的拓展及延伸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
(一)党委书记的履职与尽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落实党建责任制的关键也要充分发挥党委书记的作用。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曾明确指出:“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对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高校二级院系党委书记要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要求,把党建工作当成分内之事、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摆上身边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通过牵头制定院系党建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召开党建工作部署会、明确班子成员党建工作分工、列出党建责任清单等途径明确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划分职责范围,并严格督促自身与各基层组织班子成员落实党建工作“一岗双责”,进而把党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只有抓好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好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加强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对基层组织的领导,以二级院系党组织为核心,各基层组织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二要建设党建工作专兼职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健全选拔、培训、监督、激励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三要做好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和教职工党支部,规范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三)组织构架的健全与优化。基层组织架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二级院系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基层党建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进而影响二级院系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由此,基层组织架构的健全和优化,具有牵动全局、影响全局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设置二级院系基层组织体系,一要严格按照党章及党的有关文件的规定,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党的新任务、各个院系的实际情况、党员数量分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二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创新基层党支部的活动方式,加强对薄弱党支部以及党支部薄弱环节的整改。三要注意在设置基层组织时,辅以相应的人员、经费等配套措施,不断调整和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高校二级院系党建责任制的落实,也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引领示范效应。要选取政治素养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口碑好的党员,以点带面、以一带多地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此,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首先要善于抓典型、树榜样,利用身边党员的具体事例大力开展教育活动。其次要不断开拓多样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树立广大师生学习先进典型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学习先进典型的自觉性,做到时刻以身边的榜样为参照,规范自身的言行,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再次要不断在实践中形成党组织抓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岗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长效帮带机制,使相关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
(五)基层党建的投入与保障。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要以资金和物资作为保障。如果党建工作经费不足,不仅制约着其党建责任制落实的力度和效率,同时还影响着党建责任制的经常性与有效性。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一是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上保证党组织建设活动的经费开支。二是要不断加强党建活动阵地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开放性综合性的党建活动中心等方式优化党建工作。三是要建立健全二级院系党组织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以长效机制合理配置资源,解决经费投入制约基层党建发展的问题。
(六)工作阵地的拓展与延伸。党建工作要从横向上拓展党建工作领域,从纵向上延伸党建工作内涵,从而使党建工作更具活力与成效,以达到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的目的。高校二级院系党建工作的拓展与延伸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延伸到社区、家庭、学生公寓、实习基地等新的领域,以扩大二级院系党建工作覆盖面。第二,拓展服务平台,党建工作向网络延伸。例如,建立健全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党建网站,实现党员的异地登录、在线教育等。第三,拓展党组织服务范围、力量与渠道,使二级院系党建工作向党员个体延伸,服务触角向广大师生延伸。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推进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OL].上海教育,2014-12-2.http://.本文为2015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新形势下上海高校二级院系党建责任制建设研究”(项目号:2015ZX05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叶福林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副校长、法学博士、助理研究员;高哲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工作人员、法学硕士。
责任编辑:赵 菲
第五篇:上海建桥学院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
上海建桥学院
简报
上海建桥学院校长办公室编总第157期二○○九年九月七日
上海建桥学院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今年招生计划的圆满完成,上海建桥学院本科在校生数首次超过专科在校生数。怎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因材施教,把他们都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上海建桥学院从2005年“升本”开始,就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今年以来,更是以迎接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为抓手,积极贯彻市教委“085”工程精神,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本科教学方面,学校进行包括专业布局、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内容的改革;在专科教学方面,学校则主要进行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这一系列内容不同的改革,其积极意义已初露端倪。
本科教学改革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切入点
上海建桥学院在几年来的本科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作为一所高校,需要研究普通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作为一所新升本院校、一所民办高校,又必须思考自身特殊性。教学改革千头万绪,学校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教
学改革的切入点,在强化全校教职员工学科专业理念的基础上,搭建“3+1”平台,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以此带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
践环节和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打破系部间隔,改革专业布局,在“谋特色”上下功夫。由于学科
专业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学校没有照搬重点高校那套包括基础学科、主干
学科、支撑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内的学科建设体系,而是合理构建符合自身
实际的学科体系,在现有8个系18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若干个学科
专业群,搭建“3+1”平台。“3+1”中的“3”,指的是通过对学科专业的重
新布局,在全校形成光机电一体化、数字媒体和商贸管理3个学科专业群;“3+1”中的“1”,指的是重点建设好1个民办高教研究所。“3+1”平台,集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于一体,既打破了原有系部间隔,强调学科交叉;又整合了全校教学资源,实行优势互补。这样的改革,突
出了学校“增强基础、谋求特色、加强交叉”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使学
校的学科体系更趋合理。
二是根据定位要求,改革教学体系,在“求应用”上下功夫。学校此前
已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面向基层、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
此,在学科类别上,学校将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紧扣上海重点发展现
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需要,重点建设光机电、数字媒体和商贸管理三
大学科专业群;在学科专业建设目标上,学校将有别于重点大学——如果
说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是“顶天”,那么建桥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则为“立
地”,立足于重心向下,在“打基础、上水平、求应用”上下功夫。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
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改革。目前,学校获准政府资助的教学高地建设项目有:数控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实
验中心、现代化电视实验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实验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特色专业建设等,教学高地建设项目的幅射效应正在显现。
三是实施分步战略,改革运行机制,在“抓建设”上下功夫。改革思路
形成后,学校主要从运行机制入手,确立了抓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和学科
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引进领军人物,汇聚学科梯队。目前,学校已着手组建三大学科专业群的学科队伍,组建队伍以“引进与培养并
重”为原则,先在各学科专业群确定学科带头人,再逐步构建由学科带头
人、学术骨干和学科成员组成的学科梯队。第二步,筹建研究中心,承接
研究项目。学校将成立与三大学科专业群相对应的三个研究中心,这些研
究中心将以项目为主,开展跨学科研究,达到“以项目凝聚队伍,以项目
培养队伍,以项目锻炼队伍”的目的。学校数字媒体研究中心已于今年6
月建立并开展工作,其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正参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工
作,带来的研究项目很有发展前景。第三步,鼓励学科竞争,完善学科体
系。在三个学科群及三个研究中心取得一定进展后,学校将出台校级重点
学科建设办法,达到标准,即为重点,并给予重点扶持。
专科教学改革以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口
对专科教学,上海建桥学院则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适应岗位(群)
需求”上。经过将近10年努力,学校在这方面已积累一些经验,形成一定
基础,培养了七届约14500名毕业生,七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7%左右,历届专科学生中有不少人在全国全市各类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还有数百名学生在毕业同时获得“准技师”证书。即使如此,上海建桥学
院还是自我加压,不断深化专科教学改革,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
情况和新需求。改革越深入,就越发现,在触及诸如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实践环节等具体问题时,往往很难突破。今年暑假,机电工程系组织力量,就此进行深入研讨,大胆提出,以创新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在专科学生中
试行“先会做,后弄懂”的教学改革。学校对此给予积极支持,决定在机
电系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它专业予以推广,最终形成“建
桥”特色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先会做,后弄懂”的认识基础。机电系的不少教师在以往教学实
践中,都有同样困惑:由于学生事先没有实践经历,教公差配合,老师讲
了半天,学生仍然云里雾里;教三视图,任老师怎么讲,学生也难有实物
感。一些老教师回忆起当年他们上大学时,常下车间跟班劳动,“先行后知、行重于知”直到今天都印象深刻。他们认为,让专科学生“先会做,后弄
懂”,实际上和“先行后知”是同一概念,对于学生尽快成才有着积极意义。一些与学校有多年校企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对此也都有同感。
二、“先会做,后弄懂”的条件支持。一方面,机电工程系拥有包括五
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在内的40多台套各类先进数控设备,并可依托校内国
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不出校门就有“先会做”的物质条件;而且,机电工程系又与多家知名制造业单位,签有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其中的“中
船三井”公司还在该系设有定向培养班,“先会做”也有着较好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机电系近几年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在充分发挥
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的同时,还注意吸纳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或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使“后弄懂”有扎实的师资保障。
三、“先会做,后弄懂”的创新思路。专科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对所有
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各个方面作出相应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在此次改革创新中,机电系将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第一学期教学安排作为突破口。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除保留英语课和体育课这2门原有基础课外,基本不安排基础理论课,而是让新生们直接在校内各实训室进行集中实践。第一学期的集中实践,主要以金工实习、数控基本操作和电工基本操作这3个集中实践项目为载体,从最基本的熟悉设备和加工要领入手,达到“先会做”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人员与实践指导人员相互有机配合,在每个集中实践项目中融入数门专业基础课程,做到知识教学与实践过程穿插进行。有了“先会做”打基础,以后的几个学期基本按原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后弄懂”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抄报:市科教党委办公室、市科教党委宣传处、市教委办公室、市民办高
校党工委、学校董事会、学校党委
抄送:各系、部门,集团办公室、教育服务公司
(共印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