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氛围介绍[大全]

时间:2019-05-15 00:2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氛围介绍[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氛围介绍[大全]》。

第一篇:文化氛围介绍[大全]

文化氛围介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二年级追赶太阳班。我是班级文化讲解员葛嘉艺。请跟我来。我们班的班本课程是儿童画,儿童画创作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能够启迪和开发我们的智力,促使我们更加心灵手巧、勇于想象、敢于创造。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的班本课程展示。同学们的靓丽笔墨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尽情挥洒。

这里展示的是我们的创作成果。

有同学们创作的美丽的花儿,他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茂盛、千姿百态,向着阳光盛开的花朵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好比我们少年儿童幸福的成长。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这里,展示了马路上的不同品牌,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汽车,非常漂亮,这么多漂亮的汽车,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花衣裳,飘彩带,小个子,没多大,成圆、成角、成方块,有嘴巴,不说话,没有脚,会玩耍,小花猫,更爱它,见了伸手抓。你们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吗?对,是美丽的鱼儿。

森林中住着一棵快乐的大树,大树为什么是快乐的呢?因为大树有很多好朋友,有可爱的小鸟,有小松鼠,有小熊等很多的好朋友,他们每天都快乐的和大树一起生活,大树便成了小动物们的游乐园,这里展示的就是画画《大树的故事》。

为了我们的诞生、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不能只想着自己快乐,还要多想想妈妈的辛苦,这里展示的就是同学们送给妈妈的生日蛋糕!

我们班同学们是不是都很多才多艺呢!今天就先向大家介绍这么多吧!我们还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呢!

我们班的班本课程内容介绍完了,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继续完善我们的课程。谢谢!

敬礼

第二篇:家庭文化氛围

何为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的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快乐和发愁,怎样对付朋友和敌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意义”就是—种影响和教育。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作为家长通过他们所营造出的家庭文化而产生的。

家庭文化囊括的范围很宽,包括生活方式、道德修养、个性追求、处事为人、行为习惯等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无不反映在家庭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

家庭文化并不等于家长的学历和拥有的知识程度,但又与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知识分子的子女未必能成材,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子弟亦可成为博士生。这里除了天赋以外,还有家庭文化所熏陶出的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关。科技界一对夫妇对女儿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女儿只知念书而不知世事,造成性格孤僻、狭隘。在大学里因不适应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受不了半点儿挫折,结果自绝于风华正茂。另一位农妇,虽然目不识丁,却常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穷不能志短”等朴素的生活哲理教育儿子,而她于艰难的生活中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于无声中影响着儿子的性格,最终她的儿子成了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

良好的家庭文化,如同绵绵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身,使其思想品质、情感意志、个性习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试想,终日无所事事,或“砌长城”不分昼夜,或泡舞厅半夜不归,或自私自利粗俗刁钻的父母怎能比热爱自己的事业,学习工作到深夜,工余闲暇有着广泛而高雅的爱好,心胸开阔豁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助人为乐的父母?这一切又怎么不会在他们子女的成长中留下印痕呢?

当家长的只重视子女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者为数众多。其实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而良好的家庭文化的功能正在于此。

家庭文化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性格等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则需要家长有意识地精心营造。

第三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环境是融合教育与艺术的一种会说话的空间,校园文化则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依托当地的历史底蕴,精心谋划,着力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马文化”,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校园文化的理念引领

校园文化应是全校的精神家园,有足够的心理向心力,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我校深入发掘本乡的历史底蕴,结合“走马”的来历故事中所蕴含的“勤劳、奉献、智慧、有为”的精神,提出了“一马当先,奋进有为”的办学思想,全力打造校园马文化。学校马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做孺子牛,当千里马”。做孺子牛是出发点,是根本,当千里马是归宿点,是目的。当千里马可以理解为:

学校当千里马。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特色,把学校创办成市、省较为知名的农村示范校,让走马学校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张名片。

校长当千里马。校长具有一马当先的气魄,敢为天下先,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在各方面都发挥引领和榜样作用。

教师当千里马。教师具备精深的知识,精湛的技能,精美的品行,成为教育事业的行家里手。学生当千里马。指学生以马自喻,树立奋蹄追日月的远大理想,自立、自强、自信,成为有用之才。

二、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

校园文化不仅在精神上要作好师生的向导,更要通过一面面墙、一幅幅画、一个个字、一次次活动等具体形质来承载,让一字一画、一草一木都会“说话”。我校的文化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门文化。我校的校门顶部用铝塑条造型,外观酷似一个中国画的写意马头。下书老子的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鞭策全校师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2、橱窗文化。学校开辟有“文馨苑”,内容包括“校赋”、“师德铭”、“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八骏图”、“祖国山水画”等,以此教育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以马自喻,奋发有为”。还布置了美文展示栏、团队宣传栏、公开栏、作品栏、卫生公布栏、安全宣传栏等,让师生全面了解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特色、教育管理,定期举办橱窗文化展示活动,以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3、墙体文化。根据中小学生各自的年龄特点,小学走廊文化以认识各种形态的马图为主,给学生以感观上的熏陶,初步认识到马的精神。初中以马字、有关马的格言、成语、俗语为主。这些图文并茂的条幅,给学生以理性的启迪,教育学生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千里马。学校在显眼的位置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平面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教学楼每层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悬挂有珍稀保护动植物图片和南充历代名人肖像,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4、班级文化。班主任根据所带班的特点,制定出了风格各异的班训,小学突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特色。初中突出了立志以远、砺志以恒的特色。每个班级门前都有班主任的照片和联系电话,设置有赠言牌,每周一班主任都要写赠言,给学生以温馨的勉励或劝诫。班内前墙张贴有统一制作的一面小国旗,后墙设置有作品张贴栏,在重要的节日期间或有相关的创建活动期间,各班均要办专刊黑板报。

5、寝室文化。突出半军事化管理特色,强调内务整理的四句话:“床上被褥叠方块,床下鞋子排成排。毛巾边缘成直线,牙膏牙刷朝一边。”以培养学生守纪、独立的生活意识。

6、警语文化。花园、食堂、水池、厕所、活动场等处学校均设置有温馨提示牌,外观造型是二十六个英文大写字母。如“别踩我,我怕疼”、“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等。

这些提示语充满了人性化的语言风格,字句优美亲切,意思一目了然,直入人心,使人看了过目难忘。

7、活动文化。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体育节、大课间活动、游园活动、卡拉OK大家唱等,既突出比赛的竞技性,又彰显活动的趣味性,其宗旨是倡导师生同参与,共娱乐,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情谊,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校园文化的互动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校园文化环境里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体验者,而应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设置学生文化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我展示,亲身体验,真正实现物与人的对话交流。比如在操场开辟美术大课堂,让学生以粉笔作画;在花园里开辟劳动实践园地,让学生修剪花草树木;开放图书室和网络室,创办文学沙龙;征集温馨提示语等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内容更丰富。

四、校园文化的生活性

故事缺乏曲折的情节变得枯燥,文化缺乏生活的内容显得冰冷。因此,校园文化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更不应是人为的作秀,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我校注重文化的生活性,力争每一幅画、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亲、可信。一是变名人名言为教师从教宣言和班级赠

言。学校在公示栏公布了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写出一句教育宣言,要求班主任每周在班级牌上写一句勉励的话。二是变名人名画为学生涂鸦,每学期在走廊上张贴学生的书画作品。三是变广播室为文化室,增设好歌大家听、美文大家读、好事大家议等节目,让学生觉得文化是可以品尝的佳肴,可以享受的乐趣。

我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以活动载体为助推,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美化环境为目标,突出校园文化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特色,群体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培植出别具一格的校园马文化,既有鲜活而深刻的内涵,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高坪区走马中小学

2010年11月15日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积淀。校园文化涵盖于社会文化之中,它既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对整个社会文化起促进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摄取精神营养,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展其特长、志趣和爱好。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多方面的有用人才。所以我们应充分肯定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教育工作中的地位,1.校园文化以其强烈的感染力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既不同于讲课和作报告的直接灌输,亦不同于规章制度那样带有强制性的行为约束,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校园文化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物质载体或各种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环境和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中,激发其思想感情。陶冶其道德情操,锤炼其意志品格,提高其审美能力。各种文艺和体育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增加竞争意识。高雅的艺术作品欣赏或优美的歌曲演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就是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自我教育,增强教育效果。2.校园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活跃学生学习生活。

当今,人类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社会实践对现代人所掌握的知识面、知识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拓宽知识视野的有利条件。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图书、报刊,举办并参与各种知识竞赛,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创建园林式学校,学生可以在繁重和紧张的教学活

动之余,散步于花丛绿荫之下,陶醉于鸟语花香之中,既可领略大自然的美,又可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大脑机能,消除疲劳,焕发精神。总之,校园文化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是单调、枯燥的“疲劳战”,而是丰富多变、妙趣横生的积极追求。3.校园文化建设为专门人才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各种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中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是大学新生还是直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都不应当是书本的奴隶,而应该使所学的书本知识在日后的工作或深造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多方面的配套工作。总的任务应该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气氛。“硬件”建设应以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主体;“软件”建设应以建立校园文化小团体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主体。

第一.优化校园环境,实现“校园—公园—植物园”三位一体,造就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师生文化心理。在教学场所张贴无产阶级革命家,英模人物、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校风、校训等标牌,树立名人塑像,修建名家诗文碑(牌),设置其他足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德的熏陶的艺术品。

第二.配套并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修建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活动室、大礼堂,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建立学校广播站。健全图书室、阅览室和阅报栏,设立可供陈列书画、摄影作品的画廊或橱窗。

第三.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创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气氛。

第四.以建立师生文化活动组织为中心,如文化社团组织等。加强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学校是一个知识的、文化的、思想的场所,知识的交流、文化的沟通、思想的碰撞,都是它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这种文化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熏染,是一种陶冶。

第四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建设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张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客观事实。我发现:在同一校园文化中,班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的个体特征,更反映出班级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必将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下面我就此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确立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

目标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几十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的努力目标,缺乏形成合力的动机,就无法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相反,在一个完成目标较好的先进班级中,每个学生都会深刻体验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己的责任,更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组建新的高二(2)班不久,我就班级的现状作了认真的观察与分析,与班干部及班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然后我利用班会课,由班干部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出符合我班现状的班级目标——规范、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班集体。而后每人制定出自己的目标,并就自己的目标进行解读,达到学生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班以后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

二、充分利用活动的整体性,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

1.注重活动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教育学生、塑造学生

班集体扎根的土壤是学生的共同活动,没有共同活动就难形成班集体。若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就应通过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1)让班级在活动中逐步成长

片断一:在刚刚组成班级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世青赛”活动。班内需要20名观众。我要求全班学生自愿参加,但是却出现全班半天凑不齐20人的尴尬局面。片断二:在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中,我班的学生主动推掉外面报的补习班,参加学校的活动。

片断三:“校运会”我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可谓榜上有名。但在跑4*100时,四名队员各自独去独来;观众席观众星星点点。

片断四:在年级男子篮球比赛赛场,我班的观众有组织的欢呼呐喊,有的学生从音乐教室拿来鼓敲击助威„„我班在争夺冠亚军比赛进程中输了,班里的女生都哭了„„

学生状况的起伏决非偶然,恰恰是注重活动全过程教育的结果。结合每次活动的始终,我都采用了一些相应的“行动”。

行动一:“世青赛”后,由于学生回家已经很晚了,我并没有要求学生发信息给我,我想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送上我的问候。而且我将学生主动给老师发短信的学生名字

查记下,并折合成百分比,对学生进行公布。目的在于暗示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

行动二:在班会课及家长会上我大力表扬了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个人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学生,从中告诉学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行动三:运动会前,我借助外班声音,——都认为二班很有实力,对他们进行鼓励,这是我们展示班级风貌的机会。从中渗透奥运会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挑战自己;在运动会中,我有意安排了我们班的志愿者,负责照顾运动员,让运动员体会到集体对他们的观注;“校运会”后,我召开一个表彰大会,并不只是在会上给获奖运动员发奖牌,而是将运动会前后的闪光点一一捕捉,列出了“积极策划奖”、“最热心奖”“最佳精神风貌奖”“积极采购运动会物品奖”、“运动会入场式上的突出表演奖”、、“班徽设计活动积极参与奖”、“最佳摄影奖”、“默默无闻地为我班的卫生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奖“、“坚韧不拔奖”、“积极参与,光荣负伤奖”等奖项。颁奖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眼睛亮了„„。之后,我说出了我理想状态的4*100应该是携手并肩、相互鼓励一起走向跑道,而运动员回想你们当时的情景——有的运动员为找不到同伴而着急;再有,在观众席上又有多少人在关注我们的运动员呢?运动会中成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否团结一心„„

行动四:我将篮球比赛的照片及学生助威、流泪的照片在班会课上播放,再次为我班小伙子叫好,同时让大家再次感受我们同乐同悲的瞬间,并将照片以壁报的形式张贴,让每位同学真切体会,班级会记住每位为班级流汗、流泪的同学。

(2)充分利用活动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淋漓尽致的教育

素材一:学校组织学生听校友李惠芬事迹报告,并结合报告组织演讲比赛。我认为这次报告中所阐述的精神恰好是现在年轻人所缺乏的,所以我抓住了这一契机。听完报告后,我立刻组织学生发表感想。配合学校的演讲比赛,我让全班同学写出自己的体会,从中选出较好稿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参加比赛,起码他应该是李惠芬精神的“代言人”。参加比赛前,先由此位同学在班内演讲,大家提出问题的同时,对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成功了——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此后,我将他发烧在家养病,仍然带病将稿子背下来的事迹将给大家听,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让大家感悟这是一种精神,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随着学校把我班授予“李惠芬班”后,我再次召开主题班会——我们距离李惠芬精神有多远?我们全班再次认真学习了《勤奋正直 自强不息》这本书,从中再次感悟到这种精神的所在,它是我们的荣誉所在!

素材二:高二课本剧表演

前期准备:组织学生观看艺术人生采访话剧界前辈的节目,让演员充分理解话剧表演;后期总结:召开“《警察与赞美诗》话剧组走进高二(2)班”主题班会。在大家重新观赏自演的话剧后,将演员进行录音采访,并将排练过程的花絮展示给大家,在对演员及剧组成员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幕后的感人事迹,使全班同学受到了感动。学生自己准备的班会非常精致。从中我再次引导他们:要注重过程,将班级目标再次提升到做事追求卓越,提升做人的品位上来。

在班级活动中有许多教育契机,只要班主任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及时提炼,必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利用榜样的作用,寻找班级的“精神领袖”,培养将康、向上的班集体舆论。我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坚持由学生自己组织,内容、形式多样化,学生全体参与,为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提供了时间和场所。先后召开了“高二(2)班风采”主题班会(介绍班内方方面面,诸如区运动会获奖;“春蕾杯”作文获奖;研究性论文获奖;重走长征路的优秀论文的同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思考自己成就什么样的人);“我敬佩他(她)„„”主题班会(目的在于让大家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更喜欢身边的同学,更喜欢集体);“成功亦有道”、“我是一名理科学生”主题班会(目的在于养成坚忍不拔、勤奋的学习态度)。这些班会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从制度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班根据学校“八好班集体”的各项要求以及年级的各项要求,利用班会课,民主讨论、制定高二

(2)班班规。同学讨论很热烈,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后,又将制度公布在制度栏,征求更广大学生的意见。试行一周后,正式将其列为我班的班级制度,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

其次,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我除了注意到让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外,我们还就每一项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汇总、公布、评比,是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第三,我班还建立了高二(2)班大事记,将我班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作以详细的记录,形成电子版,定期将其公布于众,无形中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渐渐产生以身在高二(2)班为荣的意识。将来毕业作为资料留给每个学生。

四、从物质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找的东西。教室内的环境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班主任、宣传委员、壁报小组、全班同学共同用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缩影,与学生有更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的环境布置也力求达到上述效果。我们班环境布置分为:荣誉目标栏;制度公示栏;励志栏;班级活动栏;学习交流栏;英语角几大板块。从中体现教育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感召力和鼓动力的。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在颜色搭配上也要和谐,有利于安神和启发思维。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地对待;班级文化也有凝聚功能,它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相联,使学生

产生“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的意识;班级文化有较强的制约功能,使班级成员都自觉约束自己;班级文化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进而使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总之,这样可使班级形成一个大的磁场,将全班学生吸引到一起,靠“场”来发挥教育学生的功能,那样才会形成较大的教育学生的“磁场力”。

第五篇:论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论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龙鸣

(湛江师范学院 法政学院广东524048)

〔摘要〕培养大学生,不光要建构知识体系,还要树立理想、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就需要营造大学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包括物质外壳、制度构架和精神核心三部分,成为一种无形的“营养汤”,在“浸泡”和“渗透”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成为一个携带了学校精神的全息细胞,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教育通过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其中,“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向学生讲授各门课程的“符号系统”,作用于学生的理性层面,而不是“育人”的全部手段。事实证明,要想达到“育人”的目的,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作用于学生更为广阔复杂的非理性领域,使学生得到陶冶和感化。换句话说,学生在大学受教育,不光要建构知识体系,还要树立理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英国的M·波兰尼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言传的(explicit)知识,一种是意会的(tacit)知识,意会的知识比言传的知识更根本。”①所谓“更根本”,是说我们能够知道的比我们能说出来的东西多,而不靠意会的理解就什么也说不出来。同时,意会的知识是难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它先于言传的知识,是言传的知识的丰厚土壤。

大学生“意会”知识的获得,取决于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的质量。所谓文化氛围,表征大学校园文化含量的高低与多寡,是一个具有复合性、整体性、动态性的文化有机结构。这个结构表现为表层、深层和核心的圈层形态。是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特定的“文化——精神”空间。文化氛围对学生影响的心理方式主要是感染、暗示、模仿等,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形成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一所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集中反映了该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地“浸泡”、“渗透”,和“熏陶”,内化为一定的文明素质。

一、文化氛围的物质外壳

文化氛围首先表现为外在的物质景观:进入大学校园的山川、湖泊、树林、草地以及学校建筑和雕塑。如武汉大学新校选址时,既依据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同时也遵循了中国古代书院选址相地的优良传统以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在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中建造高等学府,其宫殿式斜面墙体、刚劲挺拔的双立柱、多姿多采的琉璃瓦飞檐等,显示出高等学府庄严肃穆而又开放进步的现代教育意识。再如“北京大学有个未名湖,未名湖畔有尊蔡元培校长的铜像,——这都是中国风景中的永恒,校园风景中的永恒。”②由于这些景物与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或事件有密切联系,甚至进入文章嵌入历史,获得显著的文化品格,因而充满了人文色彩,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它通过学生对各种物质景观的解读去领悟其丰富、深刻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

美国学者德伯里认为,物质景观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即建筑、雕塑和服装,它们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根据成功的经验,高校的各类建筑应独具其文化特点。如学术报告厅要庄重、课堂教室要严谨、体育场馆要充满朝气、道路草坪要宽敞整洁、园林亭阁要赏心悦目等。各种雕塑则作为某种精神的载体,既具有形式的美,又蕴含健康向上的寓意。所有这些与校园里参天的大树、墙阶上的青苔、街角边的路灯一起,营造一种和谐沉蕴

..的气氛,愉悦人的心情、抚慰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告诉你学校的历史、学校的精神、学校的底蕴、学校的品位。所透出的文化气息和生命活力,既能体现办学者的价值取向、旨趣爱好和文化素养,也能使学生在校园这位沉默而有风范且有历史感的老师面前受到熏陶和感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美是一种善”③。普罗提诺也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④。总之,校园物质景观的象征性、隐喻性、激励性和模糊性,散发着多样而富有渗透力的信息,使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产生隐性的教育功效。

二、文化氛围的制度构架

校园里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成文的和习惯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范,具体包括学校的各项政策、组织结构、教学管理方式及其评价机制、学生活动的安排方式等,是高校教育实践经验的积淀并制度化的结果。

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好的制度要奖勤罚懒、鼓励竞争、择优扶重,形成真正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人向上良好局面,通过制度本身的内在驱动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十六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示精神,高校管理体制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的模式,积极推进包括人事制度的改革的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学术岗位的终身制、铁饭碗、大锅饭,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教师队伍中的“近亲繁殖”现象,适应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让学生在学校里就看到社会上的挑战与机遇、竞争与希望,起到奋发向上导向作用。以北大为首的部分高校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需要指出的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对象不能仅局限于教师,还应该包括管理干部,如果把神圣的教育事业交给既没有责任感,又一窍不通的人去管理,将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是广大教师,应该不光有“人类灵魂工程师”“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之类的空洞赞誉,更要制定必要的规则来保证教师达到这样的标准和境界。这样,就不能光靠教师自己凭借道德水平严格要求自己,更要有一种引导教师进步和发展的、具有内在逻辑原因的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学校真正以教育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机制,既严格又宽松,使教师掌握能够实践自己教育理想和权利,独立自主、激情洋溢、满怀挚爱之情地张扬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教育信念、教育精神和教育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具有充分创造性、自豪感、主动性、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技术性、机械性工匠和一个循规蹈矩的被管对象,给教育以更大的空间。

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制度。要确立“服务”意识,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观念,“用连贯发展型的工作方式对学生实施人本关怀,即把教育、关怀、管理、服务四者连贯起来,使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从静到动、从刚到柔、从表面到内在、从有形到无形,从一般到入微地贯彻人本关怀。”⑤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譬如,有的学校实行“导师制”,让学生与教师全面接触,双向互动。此外,要做好招生分配、奖惩总结、评优鉴定、出勤考试以及校风校纪、思想动态等过细工作,设身处地的“体贴”学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为他们排忧解难。有些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觉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与持久性。

第三,要建立健全务实高效的后勤管理制度。学校的一切活动要真正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为此,高校必须破除趋官或趋权的官本位文化,限制教育领域中行政性权利膨胀,尤其是一些本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准行政性权力。防止他们自我服务趋势增强,权力行使标准异化,使利益向自己倾斜,使教师的实际地位相对降低。事实证明,一个官本位气氛浓厚的学校,教师的职业责任心和工作自豪感必然降低,创造性情绪和探索冲动必然萎缩,必然影响教育质量。

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关部门要与国际国内大环境相

结合,积极适时地组织“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关于“校园精神”、“校园形象”、“大学生形象”的讨论、设计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学术文化活动、论坛文化活动、艺术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情爱文化活动、宿舍文化活动、消遣文化活动、消费文化活动等等。倡导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卓有成效的大学体制和学术制度不能只靠严密的规章和刻板的条文,而应以蓬勃向上的教育精神为其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更多地来自将学术和教育职业提升为“天职”的追求中。

三、文化氛围的精神核心

上述两个方面是文化氛围的物质和制度外衣,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在其中的精神内核。主要是高校独特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教育情感和教育责任,其内涵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这些教育精神凝结为校风校训,砥砺学生成长。如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东南大学校训是“止於至善”,中山大学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等。汇集成十分丰富的精神资源,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最为重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崇高的教育理想。中国儒家重要典籍之一的《礼记·大学》开篇便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希望通过教育灌输政治理想,培养统治人才,最终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我们要高扬理想的旗帜,牢记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中的伟大责任。以敬畏、尊重、爱护的感情对待教育,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整体文明和进步服务的价值和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说:“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可能走得多远。”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心中有这样一座教育乌托邦,就不会让地位、薪资、就业等现实利益扰乱了我们价值判断的原则。就不会把教育的“工具价值”当成教育的“本体价值”,堕入所谓“产业化”的泥沼不能自拔。我们就会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付出努力,而不是把对教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号、会议和文件上。

第二,探索和坚持真理。虽然上个世纪初陈寅恪先生就提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之主张,对于今天的一些大学来说,这种精神资源依然稀缺。在中国的大学乃至整个国家,学术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思想无不来源于自由的探索,中国之所以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浩荡潮流,就是因为缺乏伟大的思想,缺乏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指出:“大学必须有一个理念,这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追求真理”。哈佛大学的《学习生活指南》里,用加大加粗的字体这样写道:“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剽窃。”其意义,显然不仅仅在于制止和减少剽窃,更重要的是捍卫独立思想这一大学理念,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这种健康的学术氛围,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和创新的精神,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从衣着服饰到精神风貌,从言谈举止到待人接物,都在传达着多种信息。礼仪规范的行为举止、大方得体的衣着、亲切和蔼的谈吐等,既能体现教师端庄自信的魅力,又能体现教师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然,教师的外在表现都是其内在素养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积极的态度、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外在的形式就失去的根基。教师与学生同处一个校园,以不同的方式经常接触,是“身教”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成功的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汇,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所以,多数大学都鼓励最好的教授给大学本科生上基础课。社会学家I·巴伯所说:“科学家是一个大的文化氛围的一部分。”⑥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⑦

一所充满理想、坚持和追求真理、充满人文精神的学校,不仅会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毕业生奋发有为,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而且也会成为社会的良心。北大、清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当人们对虐杀和抄袭司空见惯的时候,听到清华学生伤熊,北大老师剽窃,亦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全国最高学府的学生竟如此缺乏人文精神,最高学府的学术带头人竟在学术著作中大段抄袭别人,人们有理由表示震惊和愤怒。因为他们的行为玷污了人们的精神殿堂,与人们的心理期待产生了极大的反差。

学校的精神氛围成为一种无形的“营养汤”,在“浸泡”和“渗透”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成为一个携带了学校精神的全息细胞,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品格。

文化氛围不是自发生成的,它是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学术实践和争鸣过程中营造和孕发出来的。文化氛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发展中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不断吸收新的健康因素,与其它民族文化相交融,所以文化氛围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只有不断自觉地去营造和呵护它,才能使它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不断趋向广博、深厚和浓烈,从而产生广泛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夏军著《非理性世界》,第1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一版。

②钱理群《拒绝遗忘》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5页。

③④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41页、5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一版。

⑤陈文著:《一切为了学生》,第20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⑥I·巴伯著,阮伟等译:《科学与宗教》,第10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⑦转引自《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1期第57页。

下载文化氛围介绍[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氛围介绍[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 如何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据统计,近几年所发生的事故有85%至95%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倡导安全文......

    公司文化氛围的重要性

    我们公司作为一家伴随改革开放飞速成长,迅速崛起的公司,除了其优秀的业绩和经营管理模式该被人称道之外,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也应为人所津津乐道。xxxx年xx月,我有幸进入......

    企业文化氛围决定发展前景

    企业文化氛围决定发展前景 企業文化氛围是指企业整体精神面貌,体现着企业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氛围是无形的,以其潜在人气、心态、士气等以及全体成员受到感染,激励其信心,树立愿......

    论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春光小学 刘炳珍 2014.1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

    崇尚廉政的文化氛围

    崇尚廉政的文化氛围 “清正廉洁”与“贪污腐败”,自古有之。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保持廉洁,而有的人却成为腐败分子呢?原因当然很多,既有自身素质的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

    班级文化氛围大赛策划书

    周口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暨软件学院班级文化氛围大赛策划书生活部:周艳岭2010年11月5日为配合我系学风建设月,紧扣学风建设“抓系风、建班风、促学风”的主题,使同学们有一个......

    营造文化氛围 创建和谐建院

    营造文化氛围创建和谐建院 晋阳古城,汾水之滨,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太原,紧邻高新技术开发区,坐落着一所全国知名的建筑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发......

    2006上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乐山四中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乐山四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8米长的校园文化长廊开学第一周就全面更新,内容丰富多彩,课间时间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