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预算差异识别、分析和控制策略

时间:2019-05-15 00:4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队预算差异识别、分析和控制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队预算差异识别、分析和控制策略》。

第一篇:军队预算差异识别、分析和控制策略

军队预算差异识别、分析和控制策略

【摘要】军队预算差异的表象千差万别,根源错综复杂,基于统计数理分析技术的军队预算差异分析模型构建及其优化,以及远近景模式下的控制策略,有助于实现军费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军队预算差异 识别 分析 控制

预算差异是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相偏离的非均衡状态,军队预算单位和政府、企业等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一样同样不可避免“预算差异之困扰”。预算差异呈现的表象千差万别,其根源更是盘根错节。军队预算差异分析基于客观数据资料和定量分析技术,在微观层面寻求消除减少差异的途径来动态控制和评价预算活动,在宏观层面不断质疑和改进预算理论和实践,构建了一条军费配置效率帕累托改进路径。

一、军队预算差异:表象与根源

(一)识别军队预算差异:预算差异之表象

1.军队预算差异内涵。预算差异,即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目标进行对比,两者显示出差额,两者相比为差异率。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包括预算支出和预算产出。通常情况下,由于预算支出数据直接易得,预算产出难以测量,军队预算差异主要关注预算支出差异。

2.军队预算差异解构。第一,不同预算参与方视角。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预算参与方对预算差异有自己的理解,即预算执行过程是否合理科学?预算产出是否达到了期望值?这种认知不一致性在军队上下级预算部门、军队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和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基层官兵、社会公众之间皆存在。第二,相关影响因素视角。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些因素之间呈现出了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对于人们期望通过人为干预相关因素影响预算支出和产出尤为重要。相关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类:数量差异、质量差异、价格差异、时间差异、组合差异、效率差异、会计基础差异、科目分类差异等等。第三,不确定性视角。我们已经考虑了识别预算执行中的逻辑差异,但是,预算执行活动也可能出现意外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受到预算系统的外生干扰而产生,并且不能被我们现有知识预知、识别和控制,如地震等潜在自然灾害。预算执行单位可以根据情景进行解释。此外,识别预算差异的可控性也是很有意义的,这将决定我们是否有必要转入深入分析环节。

(二)追溯军队预算差异:预算差异之根源

1.预算差异与人性。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的命题由来已久,预算差异同样绕不开对人性的叩问。关于人性恶与预算差异,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一个情境是预算决策者的独裁者将个人偏好代替群体偏好,以直觉、经验和盲目自信的观念凌驾决策机制之上,这样的独裁者即使力图公正慈爱,也会因为理性的有限造成决策失误。更恶劣的情境是合谋与腐败行为,在预算申请机构和预算批准机构之间设租寻租。而在现代管理中的主体意识中,人是自治的、有个人业绩评价和晋升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理想人格,具有代表性的是“充实的经济人”假设――不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希望实现其他利益。

2.预算差异与预算参与。军队预算参与为预算差异的滋生提供了制度温床和博弈的场所。在一个简单零和博弈例子中,预算上级编制单位的行动集合为(削减,维持),预算下级申请单位其行动集合为(虚报,诚实),纳什均衡策略为预算编制单位削减,预算申请单位虚报。事实上,这种博弈既是预算权之争,也是预算编制单位利用监督信息和预算申请单位的预算信息对抗的结果。

3.预算差异与信息。信息不对称为军队预算差异设下了似乎不可打破的诅咒。一是军队预算信息不对称。纳税人、人大、政府、军队和预算单位依次处于这条长长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条,预算单位掌握预算的收支全部信息,作为一种“私人信息”预算单位通常不会主动和全部透露,受到信息传递通道限制和噪音干扰,在沿着这条链条往外延伸,信息的内容及其真实客观性逐步下降,纳税人和政府明显处于信息劣势。二是军队预算单位审计信息不对称。军队和国家有关审计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封锁、被动披露都使得审计信息无法作为军费信息的有效补充获取渠道。

4、预算差异与风险。松弛的预算对于减少预算执行摩擦、预防意外支出的风险都是有利的,而紧张的预算可能使得原有预算目标难以为继,只能不断调整预算,公共预算专家凯顿和瓦尔达诺夫斯基曾评价发展中国家是“无法做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的,存在的只是重复预算行为”①。此外,我军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存在3~4个月的时滞,进一步扩大了预算风险。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部门的业绩和人员晋升息息相关,紧张的预算受到评价低和不能晋升等惩罚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松弛的预算,而对预算节约的贡献却很可能不被认可,因此对于规避预算风险和职业风险的理性者来说松弛预算是一个较优选项。预算差异相伴而生。

二、军队预算差异分析:初始模型与优化

(一)预算差异分析的起点:预算差异之阀值

如果差异在设定的范围内,一般可以推定预算控制和激励效果良好,只要加以跟踪关注差异发展趋势。反之,则可能需要查明原因加以控制,无论差异为正还是负。大部分公司将正负10%设定为可接受的差异率阀值。

(二)现有军队预算差异分析模型简述

1.军队预算差异分析主体、对象与环节定位。在现行军队模式下,预算分析的主体主要为财务部门,尚不包括业务部门和经费流转部门。预算差异分析主要运用预算经费收支报告表、年度预算计划以及有关账簿资料,着力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包括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重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预算经费节超情况及其节超原因。对应考核指标有预算支出完成率(实际支出数\预算支出数*%)、经费支出结构比率(某项经费支出数额\预算经费支出总数*%)等,可以看出预算产出分析缺位。预算差异分析的时效性要求很强,新会计中规定会计分析时间为随当年第四季度会计报表同时上报,在每一季度有财务分析,月度分析存在缺位。

2.军队预算差异分析方法、流程与后续调整。军队预算差异差异分析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进行节超分析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进行预算经费支出趋势分析等。因素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统计指标体系中分析各个因素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对统计现象的外部特征和联系加以数学加工、甄别、提炼出本质和精髓的实用工具,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等。线性回归是确定两个及以上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一种应用广泛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原理是利用回归方程的最小平方函数进行建模。

军队预算差异分析的流程应该下图步骤构造:

3.优点与缺点。缺点:(1)分析主体定位不准,应将业务部门和经费流转部门纳入进来。(2)分析数据来源单

一、可靠性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缺乏效度、信度与稳健性分析。(3)分析指标不够丰富。军队预算差异分析是基于财务报表的预算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技术指标、行业指标。(4)分析时效性差,可以考虑将月份作为预算差异分析周期。(5)分析滞后,侧重事后分析,可将分析前移动至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6)预算产出差异分析缺位。优点:数据直接易得,信息获取成本低,对预算分析人员的数理分析要求不高等。

4.模型优化:绩效导向军队预算差异分析模型。笔者试图弥补预算产出差异分析缺位的缺憾,以此优化现有的军队预算模型,推进预算评价更加专业、全面和科学。通过借鉴王心平、曹玉俊于1998年提出的基于战略导向的预算差异分析研究成果――微分连锁替代法和相关数学表达式,研究影响预算产出的关键变量对预算目标实现程度的贡献。例如预算产出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三个因素ABC相乘得到。

基期(预算目标)指标M0=A0*B0*C0(1)

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B1*C1(2)

M2=A1*B0*C0(3)

M3=A1*B1*C0(4)

那么,A变动对M的贡献为M2-M0,B变动对M的贡献为M3-M2,C变动对M的贡献为M1-M3,总差异△M=

M1-M0=M2-M0+M3-M2+M1-M3,即三个因素对M的贡献加总即为总差异。

模型应用――案例设想:某型号武器装备的经费预算产出的衡量指标为潜在总战斗力,武器装备潜在战斗力指数=单个武器装备的杀伤力*该装备的经费保障程度*该装备的经费保障时效。得知该型号武器装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所有上述公式包含因素数据即可求得该型号装备经费产出差异和变动的影响因素。

该模型的缺陷在于预算产出的定量衡量,衡量指标选取以及相关因素识别和联系等要求比较苛刻。

三、军队预算差异控制策略:短期与远景模式

(一)短期策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军队可以根据发展战略整合内部资源,包括预算外经费、专项经费和家底经费以及资产等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对军队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协调,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在此基础上的预算差异识别更准确,控制更到位。

(二)远景策略:引入绩效预算模式

各国的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只有预算单位的内部控制高度成熟以后,才能转向对绩效的追寻,因此绩效预算是一个远景预算模式。军队自2001年开始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后,绩效预算的改革呼声也此起彼伏,绩效预算的引入从预算技术、预算理念和预算文化环境以及责任意识上深化了对预算差异的理解、识别与把握。

(三)其他策略

其他策略包括旨在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军队预算信息化建设,文化道德重塑,完善预算立法和法律宣传,预算会计制度转型――扫除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对预算信息披露的阻碍,以及预算层级的扁平化和预算人员人员的专业化等等。

注释

①N.CAIDEN,AARON WILDAVSKY.Planning and budgeting in poor countries,New York:Wiley.John &Sons,Incorporated,1974:332

参考文献

[1]殷俊明.战略导向预算差异分析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5).[2]彼得?罗希,马克?李普希,霍华得?弗里曼,评估:方法与技术[M].邱泽奇,王旭辉,刘月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3]仲颖.浅析企业预算管理差异分析[J].经管空间,2008(12).[4]刘农美.企业预算控制与分析[J].四川会计,2003(3).[5]刘博.浅议军队会计分析[J].科技创业,2011.[6]余家健.军队会计学[M].海潮出版社,2009.

第二篇:预算差异分析(本站推荐)

什么是预算差异分析预算差异分析的定位预算差异分析的方法预算差异分析的程序

什么是预算差异分析

预算差异分析就是通过比较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确定其差异额及其差异原因。如实际成果与预算标准的差异重大,企业管理当局应审慎调查,并判定其发生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

预算差异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其控制和评价职能作用赖以发挥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

预算差异分析的定位

明确预算差异分析在整个预算管理流程中处于哪个环节,有助于人们了解它的运行机制,然而对此却有不同的认识。例如以预算为标准,有的人认为预算监控主要就是差异分析,有的人认为预算控制机制和分析机制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还有的人把预算执行就分为事中监督和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虽然各种观点之间存在冲突,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差异分析的定位还是要以对预算管理流程的分析为基础。本文认为预算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对于预算的控制往往要落实到月度预算上,而月度预算的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接下来就通过对这三个环节的分析来指出差异分析在预算管理流程中的位置。

在月度预算的事前控制中,每月月初财务部门根据月度、预算和预算执行进度给各部门下达财务指标,指导业务部门制定本月业务计划。月度计划不是总预算在各月份间的简单分配,而是根据上月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总预算的进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重新作出的更符合实际的安排。这里就有一个以上月预算差异分析结果为基础的调整措施。所以在事前控制中要利用差异分析的结果。

月度预算的事中控制主要是财务审核,即各级财务部门根据下达的财务指标对各级业务部门的日常业务进行审核,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这里的重点环节是支出审批,与差异分析的关系不大。

月度预算的事后控制是通过差异分析报告来反映预算执行进度、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建议。它要达到三个目的:提供决策信息;指导下月计划;提供考

核依据。这当中月度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起了主导作用。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差异分析处于月度预算的事后控制环节,但是它又指导下月初月度计划的制定。正是通过这种机制,它把每月的预算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有效保证了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差异分析的方法

1、预算差异数量化分析法。数量分析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方法,从定量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力,从产销量品种结构、价格、变动成本、边际收益、费用等诸因素进行分析。从盈亏的形成过程看,差异的形成可以归为两大方面:销售收入差异和成本差异;根据销售收入和成本的构成,销售收入差异和成本差异又不外乎包括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大类。所谓价格差异,是指由于价格因素变动而导致的差异额;所谓数量差异,是指由于数量变动而导致的差异额。差异分析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入手,逐步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生产技术指标上。

2、预算差异原因分析方法。预算差异数量分析主要目的是找到差异的原因,预算差异原因的主要分析方法有:所涉及特定主管、领班及其他人员开会磋商;分析工作情况,包括工作流程、业务协调、监督效果,以及其他存在的环境因素;直接观察:由直接职员进行实地调查,由辅助者(明确指定其责任)进行调查;由内部稽核辅助进行稽核工作;特殊研究等。

3、在评估与调查差异发生的基本原因时,应当考虑因素:差异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报告上的错误所致——会计部门所提供的预算目标及实际资料,应该检查书写上有无错误。例如:因一笔会计分录误记到某部门,便可能促使该部门发生不利差异,而造成另一部门的有利差异;差异可能是由于特定的经营决策所致——为了改善效率,或为了应付某些紧急事故,管理当局下达决策而导致差异的发生。例如管理当局可能决定加薪,对付另一公司挖角的挑战,或者进行以往没有规划的特殊广告项目等。这类差异须认真辨认,因为一旦认清,便没有进一步调查的必要,当该项决策做成时,就已认定差异必须发生;许多差异可能是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而这些因素又可加以辨认,例如洪涝损失等:不知道真正原因的差异,应予格外关心,且应予以认真调查。也就是说,必须特别注意差异。这些差异一般均须采取矫正行动。

预算差异分析的程序

1、确定分析对象及分解标准

在编制预算的同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预算差异分析的对象与差异分解原则。

首先确定差异分析的对象,适合进行差异分析的预算项目具有如下特点: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较重要的影响;成本动因数据可以准确获得:该费用与其动因之间有较为确定的对应关系,如线性关系。

其次确定分解标准。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公司实际,根据差异分解原则,制定主要成本、费用项目的差异分解标准,包括:差异分解的程度;各项目差异分解所参照的数据来源及收集方式;差异的各细分部分对应的责任方。

2、收集信息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由预算执行与控制室根据差异分解标准的要求,进行信息收集工作。包括: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务信息;重要的外部市场信息;公司内部的非财务信息等。

3、差异计算与分解

月度预算执行结束后,由预算执行与控制室根据收集的信息计算出各项目的预算差异,并依据差异分解标准对差异进行分解,确定差异的责任部门。根据不同的差异原因,预算执行与控制室可以要求相应的责任中心做出差异原因解释。

4、判断差异重要程度

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经验,制定差异重要性标准,由预算执行与控制室按此标准衡量实际发生的预算差异,确定其中重要的、需由相关责任部门做出解释的差异。

差异重要性标准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可采取以下形式确定:设定差异率,即超过某一特定百分比的差异即为重要差异;设定差异金额,即超过某一设定金额的差异视为重要差异;差异变动趋势,即连续若干月差异持续增长的差异视为重要差异。

5、对重要差异进行解释

确定重要差异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要求各责任单位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很多,通过差异分解只揭示并排除了其中一部分原因,对预算差异的全面解释,需要各责任部门在差异分解的基础上,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并对其可控性及在后续月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判断。

6、差异原因报告与确认

各责任部门的分析结果汇总到预算管理委员会,并上报到公司执行层。公司执行层对差异原因分析进行审核,并予以确认。

第三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和控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和控制

摘要:不良贷款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在正常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转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预警信号。因此,及时捕捉预警信号、尽早发现不良贷款,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银行业的良性运营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风险管理 五级分类法 对不良贷款的控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是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基本保障。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危及银行业安全运行,降低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严重时还会导致银行破产乃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能够及时有效地识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控制对于经济的发展和银行业的稳定就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贷款合同规定在约定期限内按合同规定的还款方式偿还的、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由于未来不确定因素存在的客观性,商业银行是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到全部贷款风险的,无论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多么的谨小慎微,不良贷款总是难以避免的,贷款中总会有一定比例发生损失。而对于不良贷款的界定则是建立在贷款分类基础之上的,但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被各国普遍接受的贷款分类办法。目前各国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大体上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两级分类法”。2002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根据商业银行已发放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从优到劣划分为五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从我国商业银行多年的经营实践来看,其经验数据是:上述五类贷款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概率分别为0、不超过5%、30%~50%、50%~70%和95%~100%之间。所以按照通常做法,在上述五类贷款中,除正常贷款和关注贷款这两类贷款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贷款之外,其余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贷款已出现明显的问题,所以均应界定为不良贷款。

根据银监会统计资料,截至2010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4945亿元,至2006年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的8663.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资产回收率仅为24.2%,意味着有75.8%高达6567亿元资产已经损失殆尽。因此研究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迫在眉睫。所以,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的不断增长,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对不良贷款进行识别,才能更好得找到控制不良贷款的方法。所以,我们根据银行的贷款经验不难看出,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借款人方面的因素。虽然在贷款发放时,借款人的情况是好的,但随着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给贷款带来风险。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借款人在违约之前,往往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正常现象。如果信贷管理人员能够密切地监测借款人的各方面情况变化,就能给贷款提供预警信号。例如:

1、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即经常止付支票或退票、要求贷款用于炒作本公司股票或进行投机性活动等;

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即银行不能按时收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应收账款的账龄明显延长等

3、在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即企业管理人员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对市场供求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等;

4、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预警信号,即销售旺季后,存货仍然大量积压、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力的某些主要客户的订货变化无常等。上述情形都有可能导致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大的变动,降低企业的资信水平和偿债能力,危及商业银行的贷款安全。

不良贷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在正常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蛛丝马迹昭示贷款质量的恶化,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这些预警信号,当借款人呈现的预警信号较多、较明显时,商业银行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贷款质量的进一步恶化,比如进行贷款重新设计或贷款清算等。总之,通过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就能够及时洞察到贷款质量的变化,就可以从容地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或进一步恶化。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制度安排,对于减少商业银行损失、促进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有的企业都会存在程度不

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也不能因为借款企业一出现上述一两个问题,就武断地认为贷款质量出现了问题,此时,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方可正确识别不良贷款。

在识别了不良贷款之后,对于已经出现风险信号的不良贷款,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控制风险的扩大,减少风险损失,并对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做出妥善处理。我们将控制对策归纳如下:

一,政府对不良贷款的控制:

(一)政府要为银行控制不良贷款创造良好环境。面对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债权,单靠银行的自我讨债是难以见到成效的,必须唤起社会信用意识,增强信用观念,提高归还银行贷款的自觉性,特别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信用危机、不良债权增加对当地经济的危害,以及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和金融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动员社会力量清偿不良贷款,并纳入政府日常工作。

(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使企业走出困境。企业是银行贷款的载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循环周转畅通,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银行的信贷资产就会变活,不良贷款自然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梗阻,产品积压,资金沉淀,无法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本息,银行贷款无法搞活,势必成为逾期、呆滞,甚至呆帐损失。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规范企业改制重组行为,纠正逃废悬空贷款债权的不良作法。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坚决杜绝借企业改制之名,行逃废银行贷款债权之实,钻改革的空子,瓜分、侵各国家信贷资产的不法行为。

(四)广开思路,多措并举,清收转化不良贷款。仿效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建立“不良资产经营中心”,将不良资产实行分帐经营,综合运用减免利息、破产、抵贷返租、兼并、托管、打包清收等手段进行综合盘活清收;实施贷款重组,运用转换贷款方式、期限、借新还旧、增加抵押物、降低抵押率、重新确定保证担保单位等形式转换现有不良资产;加大核销力度,降低核销条件要求。

(五)规范贷款操作程序,明确岗位职责权利,防范新增不良贷款产生。建立银行信贷决策失误追究制,按照参与信贷交易、信贷决策的权力大小、责任区间,采取撤职、解除劳动合同、除名、赔偿经济损失、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一追到底。

(六)加大控制处罚不良贷款的立法司法力度,依法防范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建立恰当的法律框架,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对处罚不良贷款资产至关重要。要采取特别立法手段并通过加大司法执行的力度,支持保全贷款债权处置不良资产,特别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时效上,依照资产管理公司颁布特定的司法解释,以便债权银行延续法律时效,直追各种形式的逃债、赖帐者。

二、银行自身对不良贷款的控制:

(一)督促企业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银行一旦发现贷款出现了产生风险的信号,就应立即查明原因。如果这些信号表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确实存在问题,并有可能对贷款的安全构成威胁,银行就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督促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财务状况。

(二)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处理不良贷款的措施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贷款展期、借新还旧、追加新贷款、追加贷款担保、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作出限制性规定、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套、废银行债务。

(四)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当贷款人 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或经过银行努力催收后扔不能收回贷款本息的,银行就应当依靠法律武器追偿贷款。

(五)呆账冲销。经过充分的努力,最终仍然无法收回的贷款,应列入呆账,由以后计提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冲销。

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企业的经济预警,当借款人呈现的预警信号较多、较明显时,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贷款质量的进一步恶化,落实贷款债权债务,运用法律武器追偿贷款。同时,政府应当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改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加大控制处罚不良贷款的立法司法力度,依法防范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在政府的扶持和监管下,企业生产经营较好,资金周转顺畅,将是降低不良贷款的较好手段。

参考文献:

[1]胡文涛.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23-32 2 [2]魏建、张虹.论金融不良资产的清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7 [3]阎广宁.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问题探悉.青海金融.2005,(2):45

第四篇:11.05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摘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绩效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我国云南省部分企业当前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为例,阐明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监督;优化对策

一、提出问题

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并同时保证自身的资金财产安全,而实行的一系列系统的会计监控、管理、规划以及调整的手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管理的重心需要向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核心战略上转移1。云南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发展战略城市,云南省的企业发展是该省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由于云南省地处西部,市场经济的发展业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化的利益。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会计不完善,企业没有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因此,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现代企内部控制与监督。但是现在我国云南省的很多企业在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笔者结合云南省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企业优化自身的会计内部控制。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缺乏

目前,由于很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的拥有者一般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专业技能的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其对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混淆,均导致了一个不良后果,即企业整体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的缺乏。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实践,很容易知道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涉及预算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方面。预算编制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比如说有效性、合规性、一致性原则。在预算监督方面,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需要加强审计监督付,设立相应完善的审计部门,挑选合格的审计人员,体现预算监督的公平合理。在事业单位接受外部监督时,要如实的回报各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以达到对单位资金的有效评估,为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以云南省很多中小企业很多企业为例,在其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时候缺乏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更具体地说,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关制度残缺不全,如成本核算、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等,导致财务管理漏洞不断出现。而再进一步探讨,笔者发现问题又回到了前面已经提到的问题上,即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特别是那些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的企业,往往将会计内部控制简单地视为了财务上的工作,认为这只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的工作。

(三)核算主体不清,管理模式落后

首先在会计核算主体上,由于很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就是自身管理者,从而导致会计主体的核算权限不明确,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不好区分,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企业管理者很难公正的区分私人财产和企业财产,常常表现为以企业财产全部私有的态势。其次,由于很有些企业管理者自身缺乏现代管理观念、管理意识薄弱的原因,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没有将会计内部控制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的范畴内而且缺乏跟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动机,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失去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本可以起到的作用和可以达到的地位。

(四)会计核算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通过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机构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再加之很多会计核算原则也不符合规范,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核算基础的薄弱,从而直接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偏低。然而市场的高速发展趋势,很快就导致了这些会计工作者的技能老化,无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更无法胜任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另外,这些制度上的原因也导致会计人员的资格考核制度日趋严重,使得很多会计工作者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即进入会计工作行列,而且对于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这些问题导致很对会计核算工作与时代发展脱节2。

三、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增加企业管理者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前面已经论述企业管理者的会计内部控制认知水平是健全和贯彻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所以,提高管理者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成为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重点对于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的管理思想,在会计内部控制的实践中重新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因此,笔者提出,首先企业领导应该加强会计法规学习,明确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多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企业管理培训班、企业高层论坛或企业与专家论坛、国外国内参观考察等,接受比较先进的管理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在内部控制实践中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途径分析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应当以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以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与经营符合规范为三个保障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内控组织的设置与内控建设要素展开。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笔者建议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内控工作。优点是待体系初建完成且运行平稳后,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的监督部门,可以立足于公司整体牵头协调各部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且持续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缺点是国内企业内审部门往往人才匮乏,在内控建设的初期独立当此重任可能力不从心。而这又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成为一个激励优势,因为正是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企业才会加大学习先进、加大引进专业人才、加大企业会计工作者培训,而这些正是对于上一条策略的有力激励和补充。

(三)建立会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

为了使企业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国要加强对于中小型企业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为了保障企业自身业务的合法性,同时也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中小型企业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系统全面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笔者认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机制应当恰当的以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且在企业开展业务活动、进行重大决策时,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一方面从基本要求上,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自身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深刻领会税收有关精神。例如对有关纳税关系的会计事项,要采取分项反映、分别核算和力求准确,并且能对企业进行合理高效的税收指导与工作;对无关或次要的会计事项,适当简化或省略;在核算税负时,一定要体现税收有关精神,必须既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向其提供准确纳税资料和信息,又要真实准确反映税收经营活动,不得违规避税,造成涉税风险。

另一方面从会计原则上,对于税收法规,要不折不扣执行,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及纳税申报、退税、减免税与延期纳税等制度,并组织纳税活动的自查及时纠正错误。

四、结束语

要想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企业就必须因时而变,积极敏锐的发现自身内控机制的缺陷,适时作出调整以适应经济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同样变化巨大。因此,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向这些企业一样,及时认识自身问题并廓清其中原因从而找到对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任务。笔者循着这一思路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在于内控意识的缺乏、制度不全、管理模式落后以及会计核算基础薄弱,并就此增强内控意识、完善制度、吸收先进管理思想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对策。

【参考文献】

12 屈和平.关于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王晓薇.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效率的策略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第五篇: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摘 要]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增长迅猛,为财产险保险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使车险经营面临亏损风险考验。因此,如何合理降低车险成本成为车险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车险经营的各环节深入分析高成本支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提升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11-0011-02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增长迅猛,为财产险保险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使车险经营面临亏损风险的考验,车险高成本的支出是造成车险经营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因此,保险公司如何合理降低车险成本成为车险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所以要从车险经营的各环节深入分析高成本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以提升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车险高成本的主要原因分析

车险保费规模占财产险保费规模的80%左右,是保险公司的龙头险种,车险的经营好坏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车险的经营管理一般包括销售、承保和理赔三大环节,公司的效益应体现每个环节的管理之中。

1.1 销售环节成本高

(1)市场竞争导致保单获取成本攀高。2010年,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中代理人、经纪人用金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中介[2010])507号),文件规定中介机构保险代理佣金由当事人依法协商确定,不再强制限制佣金上限。此文件出台后,部分地区行业自律公约逐步瓦解,市场开始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争相抬高佣金获取保费。到目前,市场恶性竞争的态势没有明显转变,保单获取成本逐年攀升。

(2)价格竞争导致承保费率降低。价格竞争目前仍然是各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主要手段。部分保险公司通过费率浮动因子变相打折收费,或降低重置价承保减少保费。有的公司还暗中赠送险种或礼品来争取客户。近几年,车险单均保费呈逐渐下滑趋势,保费充足性不足,已严重影响车险的经营成果。

(3)销售人员追求销售业绩,效益观念差,缺乏风险意识。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将保费规模作为销售人员的主要业绩指标,且保费规模与薪酬调整及职位晋升挂钩。所以,销售人员只关心保费指标,对客户的赔付风险、道德风险并不关心,他们普遍认为业务质量及赔付情况是公司承保和理赔人员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甚至有的业务人员协助客户弄虚作假,对车型、使用年限、车辆使用性质等信息进行修改后承保,致使公司利益受损。

1.2 承保环节成本高

(1)业务结构不尽合理,高风险业务占比加大。随着私家车快速发展,私家车保险需求越来越大,私家车业务占比达50%~60%。而私家车由于出险率高,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样的业务结构,导致车险经营很难实现盈利。

(2)风险分析管控能力薄弱,管理手段不到位。有的保险公司业务数据综合分析能力薄弱,数据挖掘能力不足,不能为车险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此外,车险承保流程也存在一定风险。如验车承保不能落实到位,承保材料基础信息不真实,特别是代理业务操作存在很大道德风险,存在骗保行为。

1.3 理赔成本高

(1)受损车辆选择专修厂维修,推高车险案均赔款。一是由于4S店为保险公司代理车险业务,要求保险公司送修车辆达到一定比例来资源互换。二是由于被保险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普遍要求去4S店修理受损车辆。据保险公司内部统计,在4S店修理损失金额占比80% 以上,而在4S店修理费用比在一类修理厂高30%左右,大大增加了车险赔付成本。

(2)法律环境不理想。近年来,车险的人伤案件受害方或车主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或承担连带责任的第二被告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在诉讼中,原告、被告双方的诉讼地位不对等,保险公司处于劣势,应诉主张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判决往往偏向原告方,一些不合理的赔付得到法院的支持。

(3)保险公司反欺诈能力薄弱,骗赔案件较多。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识别欺诈行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打击的力度上也不够,对查出的欺诈案件大多采取拒赔或追回被骗赔款,很少诉诸法律,追究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无形中助长了保险欺诈行为。

(4)车险查勘定损中人为因素影响定损质量。车险查勘定损人员独立工作,增加了保险公司理赔外勤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的控制难度,定损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增加了定损的“水分”。特别是为保险公司内部机构代查勘定损的案件理赔质量更存在严重问题,加大了理赔成本。车险成本控制措施

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能力,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将增效益和防风险紧密结合,真正将效益观念融入车险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坚持夯实基础,从数据真实抓起,从流程有效控制抓起,很抓薄弱环节,防范承保风险,挤压理赔“水分”。

2.1 依法合规经营,共建良好市场环境

提高车险经营效益,必须改善经营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建议选择违法违规现象较为集中的条款费率执行、保险中介等业务领域和经营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加大查处力度,治理不正当交易行为。为更有效控制高佣金行为,各保险公司应联合起来,建立行业自律公约,严格控制高佣金行为,杜绝变相降费现象,确保车险市场走向有序、理性,共同维护行业利益。

2.2 树立效益观念,构建科学考核体系

公司自上而下,每个人都要贯彻落实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效益与规模的关系。在制定制度和考核方面要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让每个人都自觉地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的效益相联系。

首先,公司应将赔付率指标纳入销售人员考核体系,其绩效奖金与赔付率挂钩,有奖有罚,督促销售人员在展业过程中既考虑完成保费指标,又要重视业务质量。引导销售人员应主动配合“两核”部门,尽可能提高业务品质,主动放弃一些赔付较高的不良客户或业务渠道,主动为公司创造承保效益。

其次,下辖机构车险费用政策应与满期赔付率挂钩,费用政策向优质业务倾斜,严格控制高风险业务,有效引导下辖机构多做优质业务,这样才能提高优质客户的竞争力。

最后,公司“两核”部门是业务入口关和出口关,是公司的利润的责任部门,公司应将赔付率指标作为“两核”人员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为实现赔付率指标全年达成,应缩短考核周期,实行月度跟踪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和职位晋升的依据。

2.3 强化承保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

制定每月车险业务分析制度。按车型、车龄、使用性质及从人因素等多维度进行赔付率分析,分析费率折扣、单均保费、出险率及案均赔款的走势,总结赔付率高的原因,及时调整核保政策。鼓励做优质业务,坚决剔除连续亏损业务,对高赔付的业务限制条件承保。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优质业务占比,提高目标客户续保率。同时确保各渠道的承保政策和费用政策一致性,防止劣质业务在辖内机构来回“搬家”。加强承保流程风险管控,确保验车承保制度落实到位,对新保车、脱保车必须验车之后承保。严格审核投保材料,严控变相降低费率的行为,提高单均保费,确保保费充足性得到改善。

2.4 加强理赔管理,减少不合理赔付

理赔管理是控制赔付成本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查勘定损管理。一是加强查勘定损的操作规范,提高现场查勘质量。加强出险原因的真实性调查,准确界定保险责任;二是严格执行定损规则,执行配件更换制度,对能更换单件的,绝不更换总成;对可修复的配件尽量按修复价格定损;对现场定损后需要更换配件的,必须在修理厂解体时对该配件进行核实;对待查项目要使用易碎贴锁定配件。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现场查勘工作委托公估公司处理,公估公司内部管理不够完善,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所以要加强对公估人员实行考核和监督,对案件处理质量进行检查。公估人员实行准入准出制,坚决清除技术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员。

(2)报价核损管理。一是建立完善的报价核价体系,将理赔报价系统与当地报价有机结合,适时调整,使报价更贴近市场。二是要加强对核价核损的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核减率、被核减率和核损偏差率是判断岗位技能和素质的主要指标,也是本环节充分挤压水分,降低赔付率的有效衡量标准。应重点跟踪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组织核价核损人展开讨论学习,不断改进。

(3)修理企业的管理。为保证车险理赔服务质量,合理降低赔付,保险公司应与一类修理厂结盟,推出“推荐一类汽修厂技术服务保障”服务承诺,为履行服务承诺,选择一批综合实力强、修理价格合理的汽修厂(可含专修厂)结成长期合作伙伴,达到控制车辆修理成本的目的。

(4)提升反欺诈能力。欺诈行为主要来自于专业的代理公司、修理厂及个别私家车主。保险欺诈活动涉及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打击欺诈是全体员工的职责。首先制定一套反欺诈调查制度,并强调制度的执行力。其次是建立车险理赔反欺诈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规范与理赔监督机制。建立对应理赔各环节欺诈案件特征表,理赔人员人手一份,一旦发现赔案出现所列特征,立即展开调查。对于损失金额较大、较难调查的案件应委托调查公司进行调查。加强与经侦、交警部门合作,使调查手段有所突破。

(5)人伤案件的管理。为保护受害者的利益,避免由于发生不合理治疗或费用支出得不到赔付而遭受损失,人伤案件要提前介入,实行核赔前置。一是要加强对人伤案件的医疗跟踪调查,随时了解伤者的情况及治疗方案,避免不合理医药费支出。二是提前了解误工人员和护理人员收入情况,严格按标准赔偿误工费和护理费。三是对需要评残的要提前介入,或建议到保险公司合作机构鉴定,避免虚评伤残等级扩大赔付。四是加强对伤亡人员户籍调查,合理赔付伤亡经济补偿。

(6)组建高素质的理赔队伍。一是要加强理赔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减少理赔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风险。二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欺诈案例,警钟长鸣。杜绝串通修理厂或代理人员采取不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切实提高理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下载军队预算差异识别、分析和控制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队预算差异识别、分析和控制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企业费用预算制定和控制

    浅谈企业费用预算制定和控制 摘 要:提出费用预算制定和控制的重要性,说明费用预算制定的几种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费用预算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控制设想。 现代企业......

    2018军队文职面试和公务员面试的差异[推荐5篇]

    2018军队文职面试和公务员面试的差异 军队文职面试与公务员国考面试还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下面中公小编就从面试形式、面试流程角度具体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 一、面试形式: (......

    企业财务报表舞弊及其识别策略分析5则范文

    企业财务报表舞弊及其识别策略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是报表使用者获取企业有关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资料来源:研究生论文网,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硕士论文,代写毕业论文,论......

    开超市分析和投资预算

    开超市分析和投资预算 前言:经过探讨,我们在×地开办××便民超市的意向已经明确。在各位股东的委托下,我整理出的这份数据报告,希望各位股东能凭此决定投资支持。××地区商......

    成本控制和分析制度.

    为确保工程目标实现,提高员工成本管理意识,根据目标成本计划按照施工部位、工种及成本内容,对目标成本进行指标分解确保成本管理,通过成本控制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此项成本控制......

    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的差异分析

    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的差异分析一、主体和客体不同 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客体是目标公......

    商品盘点差异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

    商品盘点差异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因商超改革前期,对员工培训不到位,员工对盘点不熟,同时盘点中出现差异,员工不知从哪查起,造成差异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盘点不实 1、仓库未整理,......

    第六章预算的分析与控制[优秀范文5篇]

    第六章预算的分析与控制 第二十一条公司建立健全预算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反映预算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