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对财经工作的监督力度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大全]
加大对财经工作的监督力度 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玉峰
加强对政府的财经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一项针对性、严肃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魏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经济发展,严格开展对财经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和对计划、预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采取“三个加强”,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加强执法检查,确保财经法律、法规实施到位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监督,切实开展执法检查,有效保证了财经法律、法规在全县的贯彻实施。一是严格检查程序。在执法检查前,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有关人员到被检查单位和相关单位调查摸底,查找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收集部门和群众反映的意见;检查时,检查组带着问题和意见采取“听、问、答、提”(听汇报、代表提问、被检查单位解答、代表提意见)的方式,对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逐个逐条核实并询问解答;检查组根据调查摸底和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意见书;检查结束后,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二是引进舆论监督。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时,要求县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将被检查单位的执法情况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以鞭策被检查单位自觉改进工作。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统计法、审计法、预算法、计量法和河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10余部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如2010年6月,在检查执行预算法工作中,常委会对部分乡镇财政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未按预算法的规定上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的问题、县财政局编制预算未能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一个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查等问题限期整改,财政部门积极落实整改意见,为预算法的贯彻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7月,在检查执行计量法工作中,常委会对个别执法单位执法态度不文明、执法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限期整改,有效促进了计量法的贯彻实施。
二、加强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确保预算执行到位
为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计划、预算的指导作用,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开展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一是突出重点。重点审查计划中预期目标确定的依据及其科学性、计划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重点审查预算中支出情况、转移支付情况、国债使用情况、预算超收收入情况等。每年在计划、预算(草案)出台前,常委会财经工委邀请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熟悉预算知识和财会业务的人大代表一起对全县经济形势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计划、预算进行初审。人代会期间,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人员到各代表团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对计划、预算进行精审,使计划、预算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二是抓住难点。面对魏县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缺乏的状况,如何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县人大常委会以常委会会议的形式,每半年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并听取县发改局及财税部门的专题汇报,及时分析计划、预算执行情况与全县经济发展态势,促进计划、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全县经济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如2011年7月,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常委会针对全县资源缺乏,财源不足,税源流失等情况提出县发改局要积极争取上级扶助项目,努力筹措发展资金,财政、税收部门要加强培植财源、税源,大力组织财税征收等意见,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意见,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正常运转。三是紧盯热点。针对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广泛收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确保预算外资金管理到位
预算外资金在政府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一些预算外执收单位错误地认为预算外资金谁收谁使用,导致一些单位滥收、滥发、滥用,出现部门之间贫富不均的现象,致使预算外资金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调控效应,反而因使用不当扰乱了经济秩序,甚至滋生腐败。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集中财政资金,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推进廉政建设,使预算外资金真正做到还所有权于国家,还调控权于政府,还管理权于财政。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一方面要求县政府从制度上规范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将有预算外收入的执收单位统一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科学调剂预算外资金,缓解了预算内资金不足的矛盾,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县人大常委会严格开展实质性监督,制定了一系列监督制度,先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监督的决定》、《关于开展离任审计监督的决定》等,并由财经工委牵头不定期地督查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对少数执收单位截留、坐支、挪用预算外资金及逃避政府调剂的行为,限期整改。同时,结合述职评议和离任审计开展廉政监督,使全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魏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对财经的监督,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在全县的贯彻实施呈现出“公平、公正”的良好局面,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计划、预算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生产总值大幅攀升,开放型经济突飞猛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魏县在2008-2009年考核年度中一次性晋升了20个位次,是全省140多个县(市)中晋升为次最多的县
第二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长宁县发展和改革局张仁勇
所谓经济结构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以及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类型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经济结构质与量的调整。简而言之,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二、三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之间的质和量的调整。我县经济经过建国60周年以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类型也日趋完善,从单一的农业结构向一、二、三产业基本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也由小大到、由低向高发展。2003年,我县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02年,第三产业又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城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但是应当看到:我县经济结构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第二产业效益偏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仍不合理,第一产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小型、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仍然较低,第二产业总量偏小,规模不大,效益偏低,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还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第三产业门类不齐全,水平较低,效益不高,对经济增长拉动力不够强劲;三是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不合理,投资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党的十七大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2010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对全国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得出的重要结论,针对这一指导思想,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我县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截止2009年,我县城镇化率达到32.6%,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低13、6、3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外出打工近10万人随时可能回到农村。城市化水平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就高,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实现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这也是制约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加快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引导农民弃农从商(工)、弃土进城。一是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在规划上引导农民进城(镇)居住。二是加快城乡规划和建设步伐。为农民进城居住创造条件。要在进一步修编和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县城和梅硐、双河、龙头、硐底、花滩、竹海、老翁、古河、下长等重点场镇建设,拓宽城镇居住空间,完善城镇功能布局,不断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吸引农民进城居住。三是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农民进城能进得来、能就业、有保障。这就要求加大二、三产业发展步伐,提供更多更优就业岗位,在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跟上城镇化进程和步伐。
二、切实有效地搞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完善什么是最优,很难有一个固定模式,但正如前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在进行而且仍将继续,调整的基调就是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把现代农业做稳,改造和加快第二产业,把现代工业做强,提升和拓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做优。
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的趋势,到十二五末,我县三次产业结构预计可以达到14:60:26,再经过二十年左右的调整,三次产业的总量可调整为三、二、一的顺序,到那时,我县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三、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进程
(一)加快推进工业强县进程,全面调整提升第二产业结构。从较长时间预期看,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不可撼动,我县正处在工业化前期向中期过渡的时期,工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根据我县实际,第二产业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工业发展区域布局的调整。我县工业生产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比较分散,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形成产业集聚和集群,产品和企业关联度差。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势必对这一现状提出严格的环保要求。为此,我县在工业布局调整上,主要依托长宁工业集中区,适度在资源富集地区如龙头、双河、硐底一带布局资源型企业,其它地区原则上不鼓励发展工业。二是依托市场主体,不断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改扩能。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强做大做优现有企业,进一步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三是依托长宁生态、区位、资源优势和现有优势骨干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调动企业投资和发展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新型材料、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竹类加工和装备制造五大工业集群。四是加大政策引导和调控力度,促进企业自身加快结构调整,并通过土地、税收等政策吸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和环境消耗低的企业入驻长宁。
(二)加快推进旅游富县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我县旅游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但也存在旅游业大而不强,对县域经济贡献还比较低等问题。我县要通
过加大宣传促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等方面狠下功夫,使竹海成为同九寨、峨嵋齐名的著名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做强做优传统服务业,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拓展能力;要加大物业管理、文化教育、社区服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服务业类型。三是依托工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设计策划、广告宣传等服务业。
(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一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解决农业生产所需的要素配套,为稳农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畜牧、林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增值提效。三是引导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
第三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梁山县商务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发展大势、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的梁山县来说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梁山县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发展实际,把招商引资作为牵引,不断创新推进措施,努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结构和质量的提升,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加,全县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目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心城区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区域竞争激烈,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有必要对梁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认真分析,深入探究,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加大投入,以求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大力度,逐步构建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框架
“十二五”是梁山县工业化加速期、城镇化扩张期,也是爬坡过坎、蓄势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支撑跨越发展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南水北调工程打开了南北贯通的“黄金水
1道”,晋煤东运铁路建设、范平高速立项、220国道改线、黄河公路桥建设启动,使梁山县区位交通优势凸显,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条件将根本改观;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符合发展实际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加上近年来多年的发展积累,主导产业进入提升发展阶段,一批新上项目也陆续进入显效期,会为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这些都为梁山县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种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走招商引资路子,优化布局,突出重点,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框架。
二、坚定不移、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路子
当前,就自身条件而言,尽管梁山县的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了相对较高的起点上,涵盖拳铺镇、梁山街道办、水泊街道办、经济开发区的两大经济板块已颇具规模,但是与国内外工业发展的高端化趋势相比,与县域整体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梁山工业发展仍存在体量偏小、层次偏低、竞争力和带动力偏弱等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梁山县工业发展处在将成长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阶段,战略取向可概括为:以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双轮为驱动力,竭力做好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两篇文章,大力发展机械制
造、文化出版、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业、煤电化工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依托招商引资,将数量扩充与质量提升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将产能提升与效益增强相结合。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极大地提高附加值的路子。建立产业研发平台共享机制,密切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优势支撑产业升级,深入推进以促进制造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质优价廉的信息服务、高端前沿的科技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科学处理中心城区“集聚区”与其他地区“辐射区”的协调发展问题。
三、统筹谋划,全力突破,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结束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产业项目特别是大项目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撑载体,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强力牵动作用,能不能尽快抓上去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就梁山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水浒文化旅游、专用汽车、文化出版、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项目的大成效、高水平,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大提升、大发展。项目建设围绕水浒文化旅游,加快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快速高效地打造梁山的CBD;围绕专用车产业延伸、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引入集商品展示、采购、认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培训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智能型商贸物流项目;围绕出版印刷,积极引进现代高科技电子读物研发、生产项目;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大力推进高科技种植、养殖项目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不断加速城区内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积极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餐饮娱乐及其它新型服务业态。总之,要形成一大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从根本上改变服务业布局分散的状况,并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依靠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现代服务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努力实现大项目彰显大产业,大产业引领新领域的良性格局。
四、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力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梁山县服务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但旅游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新兴业态缺失、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服务业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梁山县应以超前思维,科学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突出发
展重点,抓住关键项目,明确完成时限,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有重点、分层次推进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坚持以不断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为根本,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为方向,以政府为引导,以投资为保障,构建“品种齐全、功能完备;业态多样、主体多元;促进生产、方便消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五、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营造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氛围
“攻坚必有难”,要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信心和行动。这就要求在思想上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在行动上借力招商引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明确推进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加大工作监督力度 改善弱势群体生活
加大工作监督力度 改善弱势群体生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甘肃加快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也反映了甘肃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这个文件是指导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通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扶县的通渭如何借助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问题。然而,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如何推动国办意见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落实,促进和改善弱势群体生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把握国办意见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新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第一要保障就业。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国办意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线,明确提出了支持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我省乃至我县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些新政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提出了整合培训资源,设立培训基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在就业创业方面,提出了积极开拓劳务
市场,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作,着力打造劳务品牌。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支持完善农民创业园,扶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落实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了加强公共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养老和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镇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确定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
二、找准推动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监督点 综合来看,国办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甘肃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五大战略定位,以及根据战略定位确定的五大重点发展战略。其中战略之一是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我市作为“两州两市”之一,将重点享受扶贫开发以及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文化、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倾斜。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就要紧盯国办意见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我县
工作实际和现有体制机制,找准落实就业和保障民生政策的监督点。一要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上强化监督。要督促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就业的基本途径,创新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吸纳劳动力多的服务业。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与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就业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援助和服务。坚持把困难群体作为解决就业的帮扶重点,免费开展职业指导介绍,大力开展就业扶助行动,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就业扶助政策,加大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的援助力度,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坚持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从削减审批事项、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费减免、优化培训服务,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的作用。利用好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二要在劳动力培训和输转上强化监督。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就业的基本环节,完善城乡一体的技能培训网络,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要督促整合培训资源,创建培训基地,面向市场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加大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要充分利用县就业训练中心、职教中心、京通服饰培训中心等培训点,加大以“建筑、轻纺、家政、保安”为主的技能培训。要积极采取政府组织输出与
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组织输出相结合的办法,对层次、多渠道输转剩余劳动力。三要在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上强化监督。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抓住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参保单位中未参保人员,做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征缴、清欠等工作。四要在完善社会救助上强化监督。要督促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实施,并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发挥有效作用。去年,人大常委连续对城乡低保工作和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展开了调查和检查。五要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上强化监督。积极推动县综合福利院加快建设步伐,促进五保家园规范管理,有序运转。六要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上强化监督。“两项制度衔接”是一项新的制度,要准确把握这一制度的实质内涵,主要从程序、政策、管理上推进衔接工作,力争提前介入,深入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督促检查,全力推动这一利民惠民的制度真正落实。
三、突出通过监督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的实效性 要真正使国办意见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改善我县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状况,关键要开拓思路、突破固有观点、创新监督形式、进一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
一要在了解一线情况上下功夫。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都是困难弱势群体,要格外关注。常委会无论是视察、调查还是执法检查,在有组织地查好总体情况的同时,突破正常的工作定式,组织几个精干的“小分队”,采取临时指定或随意走访的办法,深入农村、走进农户,深入企业、走进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到一线进行“突击性”检查,以保证更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去年,在检查《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时深入五保户家中,看到了实景、了解到了实情。
二要在倾听基层单位和普通群众的呼声上下功夫。听取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情况汇报、介绍是必要的,这对总体把握情况是有益的。但不能听了汇报就了事,而应该认真召开各层次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谈话,多听听所属单位的意见,具体工作人员的想法,还有基层分管领导的看法,五保户、低保户以及零就业家庭的意见,必要时还应搞一些适当范围的“民意调查”。对这些意见、看法和建议一定要认真汇总,并作为审议的主要依据。
三要在公开透明的工作形式上下功夫。对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对促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在工作形式上完全公开透明,才能起到加大监督的效果。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可以小范围地搞些调查和评评议。但对于大多数的活动来说,应做到内容、工作过程公开,更重要的是评议结果和结论要公开,这样评议才能有力度。近年,县人大常委会对部分单位进行了工作评议,评议过程
中,我们与对被评议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零距离沟通、面对面讲评,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定了“ 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 档次。评议的意见综合整理后提供给县级领导和组织部门,并在一定范围予以通报,同时将审议意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予被评议单位,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不足,既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又明确了今后工作中注意的问题,使评议实实在在的起到了统一思想,促进工作的目的。这种公开透明的办法,对有关单位负责人触动较大,为今后改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要在提出问题和建议上下功夫。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审议时,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关键是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拿出解决的办法。要坚决克服提问题一带而过,提建议不具体的现象。在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一般都资历比较老,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对做好审议工作有良好素质基础,关键是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去动脑筋分析问题,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诚心诚意出实招,替弱势群体说话,为困难群众解忧,帮政府改进工作,促进事业发展。
五要在跟踪督促落实上下功夫。对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形成的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不能满足于文件发了,协调会开了,而应把重点放在跟踪督促落实上。特别是涉及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和有时限性要求的内容,更要经常检查,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力争达到党委、群众、有关当事人都满意,让监督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去年,县人
大常委会听取了全县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后,认为岗位补贴资金不足、拨付不及时、不能按补贴政策落实以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生活。之后跟踪督促政府落实意见并出台了《通渭县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第五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两当县招商局郑辉
10月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在这七天的会期内,来自全国各地的2200多名代表热烈讨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大事,也谈到了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招商引资工作。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又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成为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我县作为甘肃省“南大门”,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农业县城,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战略决策,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有利条件,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就两当而言,作为农业县,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另一方面,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由主要依赖自然资源、传统市场向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变,更加自觉地统筹自身发展与对外开放,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治理生态环境的需要,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的动力,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整治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一、转变招商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项目是招商引资的载体。2007年,我县招商引资签约资 1
金任务5.43亿元,到位资金任务1.45亿元,储备项目60个,完成论证项目4个。2007年1-10月份全县共促成县外招商项目17个,签约资金27770万元,完成任务51%;实际到位资金9575万元(包括续建项目到位资金383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66%。目前1个项目已运营(新时代公交项目)、1个项目未开工(阳山坝水电站)、2个项目正在初设(左家梯级水电站、站儿巷水电站)、其余13个项目进展顺利。按投资规模划分: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100万元—1000万元的项目11个。外资项目固然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有些项目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污染环境或浪费当地资源等。在以往的招商引资工作中,由于受传统发展观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影响,过于重视外来项目对当地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等综合效应关注不够,因而对外资项目缺乏全面的评估和选择,招商引资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外资项目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当地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隐患。而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促进我县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在招商引资中对外资项目要有所选择,在环保、投资密度和投资强度、企业能耗等多个方面设立项目准入门槛,从“来者不拒”转向“择优筛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注重对外资项目的综合评估,以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特别是在目前资源和能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宏观背景下,更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因而更有必要加强选资工作。要主动放弃那些耗能高、浪费土地、高污染且污染治理难以达标的项目,着力引进污染少、资源能源耗费经济、后劲足和持续力强的项目,尤其是“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的“三高三低”项目。此外,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特征的要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还要注意引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外资项目。提升招商引资的门槛和档次,既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县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高开放水平和层次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招商机制,变数量考核为综合考核,为树立科学招商观提供制度保障
机制是招商引资的保障。目前的招商机制是以传统发展观为导向的以外资数量增长为中心的数量驱动型机制。要转变招商观念和创新招商思路,树立外资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科学招商观,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的招商机制。县政府已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十个招商引资工作配套文件,力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目前过于偏重外资数量的招商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的招商政绩考核体系,以引导各部门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招商政绩观。招商引资是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招商引资考核也是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招商政绩考核体系对招商政绩观的确立有着直接的根本的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招商政绩考核体系,就有什么样的招商政绩观以及在这种招商政绩观主导下的特定的招商观。数量型的招商政绩考核体系决定了目前数量型的招商观,从而决定了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招商实践。要改革目前过于偏重外资数量的招商政绩考核体系,建立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科学全面的综合考核体系。不仅要有外资数量指标,还要有外资质量指标,尤其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指标;不仅要有经济指标,还要有社会指标,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在数量考核项目方面,也要淡化对外资数量增长指标的硬性规定,因为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也基于招商引资工作自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有利于遏制片面追求外资数量的短期行为和盲目性以及数量指标高压下的形式主义,从而促进外资质量的提高,在机制上保证有质量的增长。其次,要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化民主化的招商决策机制。前述的招商政绩考核只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为了在机制上更好地保证科学招商观的有效实施,还有必要建立一种主动的事前约束机制,以从源头上实现招商决策的科学性,防止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招商决策失误的发生。为此,要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政府招商决策机制和程序,提高引进项目决策的公
开性和透明度,避免招商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科学的招商决策机制还要同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以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和群众监督。
三、提高自身能力,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自身能力的建设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确实能对本地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有时由于发展后劲不足,致使一些好的项目中途落马,不仅得不到效益,而且还会遭受一定的损失。这就要求我县在引进客商后,要注重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变仅仅依靠招商引资维系生存的现状,努力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彻底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一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能力提高了,才能运用高新技术。才能开发名优产品,这是先决条件。要协调企业通过外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有效手段,不断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开发一批名优新产品。不断开发名优新产品,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名优新产品更是招商的资本,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要把开发名牌产品、创建名牌产品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在巩固已有名优产品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质量好、市场占有率大的产品,不断促进地方产品升级换代,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三是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市场营销是企业生产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盯着市场干、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以动态的产品结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并不断加以拓展。
四、挖掘自身优势,解决招商领域不宽的问题
自身优势的发挥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助推器。如果把外商外资比作“金凤凰”的话,那么适宜投资的环境就是“梧桐树”,“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环境好了,不用你吹,外商外资会慕名而来;环境差了,任你吹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来。即使来了的也留不住,迟早还会走。因此,除了优惠的政策之外,自身条件的优势也是吸引客商的一个关键所
在。要想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就必须把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吸引客商。当前,我县存在协调解决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得力等现象,对客商在投资环境方面造成不良影响,挫伤了有些客商投资的积极性。还存在着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因此要做到:一是进一步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各级干部责任意识、环境意识、发展意识,以高效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一步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配合协调服务工作。二是依托自然资源开发新项目。我县也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要善于在这些资源的深度开发上做文章,不断扩大招商领域。三是盘活原有资产,改造老企业。我县曾相继建立起了一批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产,要充分挖掘这些资产的价值,作为吸引客商的有效资本。四是放开市场对外招商引资。市场需求也是一种资源,要通过各种途径使这一资源在招商引资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另外,做好以上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解决知名度低的问题;转变思想观念,解决重招商轻管理的问题,解决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等。要确保招商引资工作能真正收到实效,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为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招商引资,健全完善理顺招商引资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相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我们的整体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一定成绩。两当这方投资兴业的热土,一定会成为客商经商投资、绘就宏图的理想选择。愿各位客商一道与两当人民再掀起一个“了解两当、理解两当、热爱两当、宣传两当、包装两当、推销两当、投资两当”的新高潮,使两当的经济发展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