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力度 促进国土事业快速发展
加大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力度
促进国土事业快速发展
土地使用权交易是土地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土地归属、项目落地的重要一步。在我国,由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地出让的法律法规政策,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市场手段来调控,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土地在出让过程要求“阳光作业”、全面公开、和谐竞争,做到公开出让、有序开发,让真正有实力、有诚信的人管理、利用好土地。做好这些,土地交易是关键,土地市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水平,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课题,推动我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就我市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和工作内容作一简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需要改进、加强的各方面。
一、交易事务中心工作概况
永济市国土资源交易事务中心是政府指定的土地及矿产资源综合交易场所的专门服务机构,担负着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转让等工作。-1-
永济市国土资源交易事务所是根据永编办字(2010)4号成立的股级建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8名。成立时间2010年10月。
1、工作实绩。自交易事务所成立至今共出让地块5宗,面积83.61亩,出让金总额729.7万元。现还有一宗正处于公告阶段。在土地出让的全过程,都邀请了人大、纪检部门进行督察。在交易现场监察机关派员进行监督,做到全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
2、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操作始终是我们搞好土地公开出让的基本要求。二00二年七月一日国土资源部颁布并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11号令)后,我们即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操作实施土地公开出让。国土资源部于二00六年八月一日颁布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两个规范),二00七年十一月一日颁布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这个规定和两个规范对土地公开出让作了更加详细规定,使操作依据更具体。目前我们正是按照这个规定和两个规范进行操作。
二、学习先进
虽然我们的市场建设不断发展,交易工作也有所成绩,但和先进城市土地交易工作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是国土部推出的先进典型代表。他们的基本做法概括为四项:一是入市流程透明化。二是信息掌握分散化。三是业务操作模块化。四是工作内容标准化。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硬件建设也是一流的,整个市场由受理区、报价区、审核区、评标区、竞价区、信息通报答疑区、休息区等区块组成,报名、审核、竞价等通过专门系统与上述各区块相配套,分别自动完成各项工作、实现功能,应用现代管理和服务等科技手段,很好的诠释了39号令的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显然,上海市的做法是我们的标榜,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制度建设,我们都可以拿来借鉴。相比,我们有很多不足。首先是环境硬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总交易面积远远不够,办公区、报名区、报价区等混在一起,既对申请人基本情况无法严格保密,也不能有效控制申请人场内互通,又容易造成程序、秩序混乱。每一环节没有分开也无法隔离,难以标准执行39号令的精髓;二是内部机构设置欠缺,科室简化,人员扎堆,承办人从接受批文、编制发布公告、编制发售资料、受理报名、接受报价、签署成交确认书到办结转件,一办到底。在现有条件下一人操作虽然最大限度控制了泄密,但也缺乏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三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缺乏专业人员。四是缺少系统的软件支持。
四、改进方向和措施
1、尽快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深入总结土地市场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健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各项制度,建立反映土地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加快环境和设施硬件的建设投入。体现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做到严密操作规范、严把操作流程、严控操作范围、严格操作纪律,达到阳光操作、公开平等、规范合法、廉洁高效、提高服务。应专门设计一套独立的国土资源公开交易系统和操作软件,具备查询、报名、审核、报价等综合功能,做到保密、方便,与交易大厅配套完善各项功能,力求全面实现39号令规定的要求。通过硬件设施的改进和提升,要发挥好交易市场信息平台作用和功能,加强国土资源市场分析、监管和对市场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完善调控市场的政策措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社会提供好服务。
3、加强内部机构调整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结合硬件建设,相应建立更为合理的部门机构,以完成守土尽责、依法
行政、服务经济、廉洁高效的目标。按现有人员数量和素质,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要求,按需设岗、按岗定编,不拘一格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达到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篇:加大依法治校力度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12
加大依法治校力度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梁平县来宝小学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自查报告
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是实施学校民主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大大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提高了学校依法决策,依法执教,依法治教、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了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围,全校师生凝聚力明显增强。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实施依法治校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学校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并及时解决学校依法治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和法制工作计划、总结。
2、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方徐林任组长,房开富、雷善明任副组长,成员有:龙辉、黄才秋、赵纯福、杨登嵩、何安蓉、仇朝蓉、范正芳、秦观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房开富同志分管依法治校工作,方徐林校长亲自抓依法治校工作。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校内纠纷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收集民意,依法调解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做到矛盾不回避不上交。
3、进一步充实了党、政、工、团队的组织建设,各部门有明确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做到了全员参与,定期收集反馈信息。
本大项满分14分,经自查得14分。
二、管理制度完善健全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制法规的规定,学校制定了来宝小学管理章程,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学校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学校章程,并向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公示,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制定了符号法律法规且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师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重要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符号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本大项满分12分,经自查得12分。
三、校内管理体制健全完善
1、学校领导体制健全。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符号任职条件,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熟悉并遵守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明确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同时,校长有明确的党组织监督保障工作制度,能主动接受学校党组织和教代会监督,有具体的措施和工作记录。
2、内部工作机构、运行机制设立符号规定。机构设置合理合法,职责分工和岗位目标明确,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措施
3、学校建立了重大决策法律审核工作机制,学校做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发展规划、对外签定的重要合同经过合法审核后才予以实施。
本大项满分8分,经自查得8分。
四、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1、依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校教导处按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障每个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学校实行均衡编班,不随意公布学生成绩,不排名次;学校不组织违规补课,教师不参与有偿补课,严格而有效地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充分保障学生休息时间。
2、建立了合理的教职工岗位管理和考核制度。有科学合理的教师岗位责任制得到有效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并按时完成考评工作,不向教师下达升学指标;有完善的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程序和方法,评估工作进行正常并得到广大教师认可。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招生和进行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招生政策,不拒收应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档案管理完善;严格“控辍”,确保学生巩固率达100%。
4、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规定。学校健全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坚持实行财务公开,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违规收支行为,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开,无违反国家规定、无乱收费现象,学校每期开学或学期结束,通过收费公示栏、收费通知单等方式向家长报告本学期收费情况。
5、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安全工作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了安全预防体制,有紧急事故预案; 2 学校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并依法规范运作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保险。
6、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好。学校有专人负责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配合派出所、街道(社区)工商、文化等部门协助共建,使周边环境文明、健康、安全,没有任何重大事故发生。
本大项满分20分,经自查得20分。
五、民主管理机制健全
1、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作用发挥好。学校依法健全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女职工委员会组织,教代会工作制度健全;教师能通过学校工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切实有效地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工会切实开展了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每年举行一次教代会,广泛征求教职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切实有效地加强民主管理。
2、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校务公开组织、工作方案、制度健全,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等热点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尤其是财务开支坚持了“100元以上开支需分管领导同意,500元需校务会同意,1000元以上需教代会同意”的制度。让每个教职工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的招生规定,教育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实行校务公开。
3、建立了“三结合”联系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实行定期召开家长代表会制度。每期开学,期末分别就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等方面对全体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本大项满分10分,经自查认为家长学校开展活动应该进一步加强,扣0.5分,实得9.5分。
六、教师权益受到保障
1、学校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了聘任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学校依法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逐步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给教师配置了电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保障了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学校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劳动纪律性强,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或退学,没有擅自放假现象,3 没有出现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
2、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本大项满分7分,经自查认为教职工福利待遇落实不够,扣0.5分,实得6.5分。
七、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1、依法维护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变相留级和强迫休学、退学现象;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2、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秩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了学生的伤害事故。
3、每个班建立学生“申诉箱”,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学生依法行事,无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本大项满分9分,经自查得9分。
八、法制宣传教育得到贯彻实施
1、学校为了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建立了普法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领导班子学法制度,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和普法计划,有工作总结。教职工参加普法学习人人有材料、有笔记、有考核。教职工普法考评人数达到100%。学校利用校园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上传到学校网站,供教师随时浏览学习。
2、学校开设了思品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认真开展法制课教研活动,教师认真接受法制课教学培训,授课水平达到规定标准。
3、学校按上级要求聘请了陈小林(派出所所长)同志为法制副校长,朱正萍(司法所所长)、赵天国(派出所干警)为法制辅导员。他们办公地点固定,工作计划、职责明确,并能深入学校与领导班子研究法制工作,定期给全校师生 4 上好法制、安全课,积极发挥辅导作用。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少先队充分发挥朝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作用,结合学校法制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教育。
本大项满分20分,经自查认为法制教育课的经费有待加强,扣0.5分,实得19.5分。
九、依法治校成绩显著
1、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师生团结一心,连续几年无上访、上告等现象发生,全校形成了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2、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8、2009两年学校连续获县教工委综合考评一等奖、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县教委远程教育考核评估一等奖、“红旗文明单位”、“模范教工之家”荣誉称号;2008年获县教委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奖;2009年获县教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奖、非物质文化传承奖。
3、由于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具有时代感与创新性,没有出现师生违纪违法现象。
经过学校自查与评估,我校实际得分98.5分(详见评分细则得分),已具备“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标准,请示组织派专家组前来我校正式评估。
特此报告
重庆市梁平县来宝小学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 促进伊犁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推动作用。从生产方面看,增加生产能力是发展生产和创造财富的物质基础,从需求上看,投资既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消费品生产发展及市场繁荣。可以说,没有投资的增长,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并对州直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特点及对经济的影响,发现问题,探讨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改革开放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特点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州直固定资产投资仅为0.32亿元,到198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亿元,1990达到2.4 亿元,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7.3亿元,一年的投资相当于过去十几年投资之和。特别是近几年高速公路、铁路、电站、干渠、水库等一大批大型基础设施开工兴建后,州直固定资产投资不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04年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今年则突破了100亿元,2007年与1978年相比,州直的固定资产增长了341倍,年均增长22.27%,特别是 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八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亿元,年均增长30.06%,比全疆同期平均水平高出 12.93个百分点,总投资额由2000年的全疆第八位提高到2007年的全疆第五位,占全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2.44 %上升到2007年的5.89 %。
(二)投资增长波动起伏较大
78年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有7个年份为负增长,降幅最大的是1990年,下降46%,增幅最大的是1982年,增长140%,波动幅度高达186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之后,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波动幅度逐渐趋缓,2000年—2007年,波幅仅为26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的平均比重为43%,最高年份达到50%以上,因此其波动直接影响着州直总投资的波动幅度,2000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连年增加,增幅最高的是2001年,增长80%,增幅最小的是2007年,增长4%,波动幅度为76个百分点,与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幅度基本吻合。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但国有投资仍居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州直建设领域的多元投资主体日趋明显,现已逐步发展为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投资主体全面发展的格局。
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大幅下降,但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三十年来,州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从78年的99.4%下降到07年的60.7%,国有经济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占全社会累计投 资的61.77%,国有经济投资保持着年均增长20.25 %的较快增长速度,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同步,是推动州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投资比重很小,增长趋势不明显。78年以来,州直的集体经济投资规模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但发展缓慢,占全州投资比重最高时为33.2%,最低时只有0.3%,且近三年投资已连续不足亿元。三十年来,集体经济累计完成投资21.51 亿元,比重仅为4.05%。
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异军突起。以股份制经济、民营个体经济为代表的其他经济类型投资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他经济类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82年的0.035亿元增至07年的42.47亿元,比重由82年的6.63%,上升为07年的38.97%。比重上升了3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2.85%。
(四)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随着设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有所上升。2000-2007年,州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5.82亿元,占3.39%,第二产业完成125.47亿元,占26.92%,第三产业完成324.77亿元,占69.68%。虽然州直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有大幅度增长,但是从各产业投资增长速度看,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7.34%,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9%和30.2 %,从而使得州直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有所上升;随着生态立州、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二、三产业内部投资结构日趋合理。2000-2007年,州直采矿 业投资比例由不足1%,上升至20%左右,电力投资比例则由70%以上下降至25%左右,制造业由不足30%,上升至50%以上。另外,三产中的旅游业、市场、物流仓储等投资比例均有较大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自2000年以来,州直投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是强化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至2007年,农业投资增长了8.2倍,水利投资增长了34.6倍,交通运输等投资增长了14.5倍,电力工业增长1.6倍。
(五)地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成为地方投资亮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州直地方投资规模快速扩增,由2000年的15.5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7.74亿元,年均增长23.42 %,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大型工业项目增多。随着近几年州直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州直各个县市的各个领域,有力的带动了州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增强了经济增长后劲;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迅速升温。房地产开发投资8年累计完成59.37亿元,占地方累计投资的12.64%,年均增速达33.29%。
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投资与GDP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等存在显著相关。由于计算方法和指标口径的限制,目前还不能精确地计算出州直投资对上述经济要素的拉动作用,但是根据自治区及其他省市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在我区,八十年代,投资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1.0039%,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0.71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6237%,九十年代,投资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0.916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0.92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6151%,进入2000年以后的近五年,投资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0.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2%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等经济要素的增长所起的作用,虽然分阶段看呈递减趋势,但一直是相当突出的。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较高的投资率将具有比发达国家或地区更快的经济增长。伊犁州直作为在全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州,投资对GDP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以及财政收入、就业等的拉动作用只会大于全疆平均水平。用全疆的平均数值来推算,要完成今年州党委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一五”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即生产总值到2010年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4%,投资增长必须要保持在17.5%以上,因此,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投资都将是州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不足
长期以来,州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疆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虽然突破了百亿元大关,但是占全疆的比重仅为5.9%,总体规模一直不是很大,主要原因之一就 是资金短缺。
2000年以来,州直地方项目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36.57亿元,其中国家预算资金66.91亿元,占19.9%,信贷资金47.83亿元,占14.2%,自筹及其他资金221.83亿元,占65.9%,也就是说,州直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和其他资金,这种局面今后还将继续,因为就目前州直地方财力和金融机制来说,前两项资金很难有较大提高,而州直企业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如果不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自筹及其他资金始终保持65%以上的投资比例是十分困难的。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主要途径。近30年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合理状况一直未能根本改变。
农业投入比例及总量都较小。近年来,农业投资比例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一直不够理想。2000—2007年,州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5.82亿元,占3.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5.47亿元,占26.9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4.77亿元,占69.68%。特别是近十年,第一产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4%之间,要真正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农业投资的力度必须加大。
第二、第三产业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虽然近几年第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渐趋合理,但是制造业投资比例连续2年下滑的情况必 须引起关注,因为制造业附加值高,又是财税的主要来源,长期投资比重过低,必然影响到州直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中旅游等新兴产业投资与我州经济发展目标要求有很大差距。
另外,整体规划缺失,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也是影响州直投资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因素。
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加快发展必须抓住投资不放松。
2008年州党委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提出了要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旅游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新突破。目前州直无论是设施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发程度都比较落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投资实现州直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前面我们已经粗略估算过,GDP要保持14%的增长速度,投资增长必须要保持在18%以上。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0年以来,州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3.6倍,但是2007年财政自给率也仅为34.3%,我们仍属于一个地方财力严重不足的地州。从这几年州直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上看,65%以上来自自筹及其他资金。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和发展民间投资,实施“多极支撑”的投资策略,是目前州直保持一定投资规模的主要保障。
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一是要通过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放松市场 准入限制,充分调动民间和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让民间资本大规模的进入投资领域;二是加快建设和培育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各种资本市场融资手段,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通过政策引导,激活滞留在银行的巨额资金,使之发挥应有的资本增值效应;四是完善工业园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来园区投资办厂,努力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稳、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使州直各个工业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最佳地,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样板;五是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一方面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尤其在急需人才的培养,优惠政策的落实,各产业之间的衔接和协作等方面,要下大力气进行推进和加强,从而加速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州直的速度,发挥其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州直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六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资
(二)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必须加快投资结构的优化 合理的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当前,欲实现州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关键在于投资结构的调整。
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加大农业投资,一方面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增强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绿色食品产业,集中投资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精细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州直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加大工业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我们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的历史的机遇,以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具有高成长性的产业领域,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调控,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加大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突出旅游服务业建设。近年来,州直第三产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一直保持在65%以上比重,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产业方面,而旅游业作为州直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其丰富的资源与落后的设施和规划等形成强烈的对比,要实现旅游开发的新突破,突出旅游服务业建设,加大其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三)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必须注重整体规划和决策 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在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的前提下,做好州直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和无效投资。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同时,把资金投向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对州直经济有支撑作用的产业,集中全力,实现重点产业的突破。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关口,要实现州直经济超常规、跨越式 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速度的同时,注意结构的调整,将会有力地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〇〇八年五月三十日
第四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梁山县商务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发展大势、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的梁山县来说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梁山县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发展实际,把招商引资作为牵引,不断创新推进措施,努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结构和质量的提升,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加,全县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目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心城区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区域竞争激烈,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有必要对梁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认真分析,深入探究,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加大投入,以求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大力度,逐步构建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框架
“十二五”是梁山县工业化加速期、城镇化扩张期,也是爬坡过坎、蓄势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支撑跨越发展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南水北调工程打开了南北贯通的“黄金水
1道”,晋煤东运铁路建设、范平高速立项、220国道改线、黄河公路桥建设启动,使梁山县区位交通优势凸显,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条件将根本改观;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符合发展实际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加上近年来多年的发展积累,主导产业进入提升发展阶段,一批新上项目也陆续进入显效期,会为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这些都为梁山县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种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走招商引资路子,优化布局,突出重点,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框架。
二、坚定不移、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路子
当前,就自身条件而言,尽管梁山县的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了相对较高的起点上,涵盖拳铺镇、梁山街道办、水泊街道办、经济开发区的两大经济板块已颇具规模,但是与国内外工业发展的高端化趋势相比,与县域整体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梁山工业发展仍存在体量偏小、层次偏低、竞争力和带动力偏弱等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梁山县工业发展处在将成长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阶段,战略取向可概括为:以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双轮为驱动力,竭力做好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两篇文章,大力发展机械制
造、文化出版、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业、煤电化工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依托招商引资,将数量扩充与质量提升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将产能提升与效益增强相结合。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极大地提高附加值的路子。建立产业研发平台共享机制,密切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优势支撑产业升级,深入推进以促进制造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质优价廉的信息服务、高端前沿的科技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科学处理中心城区“集聚区”与其他地区“辐射区”的协调发展问题。
三、统筹谋划,全力突破,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结束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产业项目特别是大项目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撑载体,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强力牵动作用,能不能尽快抓上去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就梁山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水浒文化旅游、专用汽车、文化出版、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项目的大成效、高水平,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大提升、大发展。项目建设围绕水浒文化旅游,加快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快速高效地打造梁山的CBD;围绕专用车产业延伸、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引入集商品展示、采购、认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培训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智能型商贸物流项目;围绕出版印刷,积极引进现代高科技电子读物研发、生产项目;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大力推进高科技种植、养殖项目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不断加速城区内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积极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餐饮娱乐及其它新型服务业态。总之,要形成一大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从根本上改变服务业布局分散的状况,并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依靠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现代服务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努力实现大项目彰显大产业,大产业引领新领域的良性格局。
四、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力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梁山县服务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但旅游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新兴业态缺失、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服务业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梁山县应以超前思维,科学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突出发
展重点,抓住关键项目,明确完成时限,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有重点、分层次推进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坚持以不断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为根本,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为方向,以政府为引导,以投资为保障,构建“品种齐全、功能完备;业态多样、主体多元;促进生产、方便消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五、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营造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氛围
“攻坚必有难”,要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信心和行动。这就要求在思想上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在行动上借力招商引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明确推进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巴彦县兴隆镇党委王晓宇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复兴之路是否顺利,关系到建成小康社会的速度与进度。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难得的机遇,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作为欠发达县份,要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要依靠内力,更要借助外力,要广泛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发展中压倒一切、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首要位置,不断创新招商办法,活化招商机制,升级招商活动,提高招商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巴彦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突出重点,实现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的提升。
我们要结合本地招商引资的实际,紧扣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我们要立足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抓住主要矛盾,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我们要借助国家出台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十年规
1划和我省两江平原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及省、市规划建设沿松花江产业带等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抢抓项目信息,在重点产业、资源转化等各个领域谋划项目,有针对性地编好项目,拿出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市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对照国家支持扶植政策,围绕做强做大重点产业,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带动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跨越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乘势发展壮大巴彦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哈尔滨市产业布局规划意见,依托资源优势,我县应该重点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导,绿色食品加工、轴承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五大产业,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一要做大畜牧业。围绕生猪产业发展建设,在生猪养殖技术上、发展猪肉精深加工产业、饲料圈舍等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强化巴彦生猪在规模、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在全省龙头地位,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生猪生产基地和核心区,争创全国生猪生产第一县。
二要做大绿色食品产业。按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依托自然优势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上下功夫,引进大型农业生产及销售龙头企业,稳步推进规模经营,全面实施现代订单农业,不断加强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并在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工夫工作,扩大规模,创建品牌。
三要做大木材加工业。依托兴隆林业局年产20万立方米木
材的流通量及中密度板,发展木材产业;并加快推进宏业木业、隆森木业等木材加工项目建设,逐步开发引进新型建材加工项目,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
四要做大轴承产业。以轴承产业园为核心,加快推进健力精密轴承滚子、德申轴承等轴承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落户轴承产业园区,引资促进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
五是做大新型能源产业。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域内能源建设,加快引进具有区域性、功能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和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的龙头企业,抢占行业竞争制高点。
二、创新方法,实现招商引资方式和方法的突破。
我们要把主观愿望、工作动机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做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提高实效性,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推动机制和促进方式,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在专业化、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转型发展和大突破。
一要走“以商招商”之路,推进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已经落户我县企业的联络效应,通过企业主动牵线合作伙伴、商界朋友前来投资。同时,更要努力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与服务环境,真诚帮助现有的投资者,与他们交朋友,通过他们引进更多的资金与投资者。完善园区规划,强化园区建设,探索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二要走“项目招商”之路,加大项目招商力度。要精心策划,依托人文资源、客商资源、各种大型会议(如世博会、哈洽会、冰雪节、啤酒节等)推介项目。同时,还要关注新兴产业项目,如物流业、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要有相应人员研究跟踪这些项目。
三要走“专业招商”之路,着力提高招商队伍素质与水平。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支过硬的专业招商队伍,围绕产业定向招商。按照产业对口原则挑选相关部门精通业务、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员组成专业招商小分队,制定配套措施,开展专题招商活动。
四要走“代理招商与顾问招商”之路,借助外力招商。巴彦县文化底蕴丰厚,在外乡友济济、人才众多,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人文资源与全社会的人才资源,为我县招商引资作贡献。
五要走“现代化招商”之路,尝试网络招商。现在是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信息,形成低成本的全民招商局面。对提供有效信息并成功落地的原信息提供者,不论身份都公开透明兑现奖励。这样就能够广泛调动社会力量,为招商引资服务。
三、强化保障,实现招商引资实效和机制的优化。
招商引资是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必须整合推进力量,狠抓落实,才能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建立招商引资组织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没有健全的组织机制,招商活动就无从有序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应领导机构,统
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要严格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领导要带头招商、带头搞好服务、带头优化环境,承担起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本地本团队的招商引资工作要负总责,不仅要做招商引资的指挥者,更要做招商引资的战斗员。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我们要把引进和培养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人才选拨进招商引资队伍,把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选配到招商一线锻炼,使之尽快成熟。对在招商战线上成绩突出的干部,组织部门要优先考虑,提拔重用。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分层次开展招商引资业务技能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专业能力强的招商工作队伍。
二是要建立健全招商决策机制,依法行政。必须依据一定程序来进行,注重决策要素,讲究一定的原则和艺术,必须符合招商总目标,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要严格依法行政,按经济规律办事,信守承诺、诚信服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强化政府公信力。对破坏投资环境,影响项目落地、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建立招商联动机制,强化整体配合。根据招商工作开展的时间顺序,形成一盘棋的思想,提高招商引资的综合潜力。
最近,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相关部门下达了招商工作任务,要求到2016年,园区入驻企业要达到150户,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园区经济占全县工业经济的必中达到80%以上。全县相关部门既要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服务,更要直接参与到重大项目
促进工作之中。我们要建立县、园区、乡镇整体联动招商机制,建立招商项目部门会商机制,加强项目流程控制,突出招商“一盘棋”思想,强化整体联动,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积极落实招商激励政策,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促使目标效果最大化。
三是建立招商管理机制,强化目标督查。要根据实际跟踪的需要,做好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为提高招商引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秩序,形成后续优势。县委、县政府要把乡镇、部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和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列入挂牌督办事项,作为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目督办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及时掌握、定期通报各乡镇、各部门招商引资督办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和推进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情况,确保招商工作的顺利推进,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